現代都市的人們已離不開碎片化的生活相關作文20篇

現代都市的人們已離不開碎片化的生活 篇1

現代都市的人們已離不 ,927字

繁忙的都市,趕路的人們,高樓大廈,鋼筋水泥,璀璨燈火,整個城市喧擾而繁華。對於生活在都市裡奔波忙碌,顛簸流離的我們來說,每一分鐘都是那麼寶貴。每天都要掐好了時間,從溫暖的被窩裡跳起來,從單調無聊的辦公室裡衝出來。生活早已被匆忙撞得支離破碎,所有人都希望一天能有72小時,所以這僅有的24小時被掰成了無數個小碎片,變成了現在碎片化的生活。

葉霖,北漂,一個普通的白領,在一家國企上班。下午4點45分,葉霖開始準備收拾東西,儲存好檔案,合上電腦,將它塞入包中,再整理一下全是檔案的桌子,離下班還有5分鐘。她拿出手機,看看大眾點評,決定好了今天晚飯的著落。時針一滑過5點這個大關卡,不僅是葉霖,幾乎所有人都站了起來,一隻手抓上包,一手拿著門禁卡,準備刷卡,從大樓裡魚貫而出。葉霖邊走向地鐵站,邊掏出耳機,聽起來音樂。上了地鐵,她開啟淘寶,看看剛買的化妝品要到貨了沒有,再檢視一下所有的郵箱。然後,掏出kindle,看起來一直沒時間看的小說。身邊的中年男子,一會兒檢視著準備給孩子報的補課班,一會兒又一個接一個的工作電話,忙個不停。幾站過後,葉霖走出地鐵站,走向公交車站,刷起了微博。一旁同樣等車的高中生,拿著厚厚的英語詞彙本,認真地揹著。終於到了家,葉霖卻早已不想吃晚餐了,倒在床上,開啟筆記本,繼續工作。疲憊的一天過去了,葉霖就在這下班的2、3個小時裡,利用了碎片化的時間,完成了許多事情。

如今繁忙的都市生活將我們壓得喘不過氣來,讓我們不得不將生活分成碎片,利用生活中的碎片時間。我們就像是那個高中生,忙於學業,爭分奪秒;而我們的父母就像那個中年男子,不僅要為工作操勞,還要顧及我們的學業生活。而主角葉霖,也許就是將來的我們,給了生活而奔波忙碌。

又一個週末,葉霖終於完成了報告,已經是週日的下午了。擠出的這寶貴的一點閒暇時光,她準備了一個人的下午茶,坐在窗邊,迎著夕陽,端起已經被遺忘多時了的紙質名著。看著書中的人物,對比自己生活,不禁思索起如今的碎片化生活是否有利有弊。在快節奏的生活中,生活變得碎片化已是不可避免的了,但這樣的生活打破了人類從古至今的生活習慣和方式。享受著午後的時光,葉霖卻有些不習慣,終究還是放下了書,打開了筆記本……

離不開碎片化的生活 篇2

離不開碎片化的生活作 ,898字

嘖嘖嘖,我媽媽又在給我聽喜馬拉雅葉武斌的100講,你想想,這可是大清早6點鐘,還讓不讓人睡覺了?好不容易一個暑假,懶覺也不能睡,好一個喜馬拉雅!你聽聽“每天早起,洗個冷水澡,不要用鬧鐘叫醒你,要用自然光線讓你的交感神經甦醒……”。受不了,我一屁股坐起來,望著遙不可及的手機發呆。

現在這個世界上,時間被分為好多塊,於是成了碎片時間。總是說要利用好碎片時間,去學習讀書,但是碎片化的時間用來學習,不知是否能專心。媽媽總是盜用名言裝作高階人士告訴我:“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擠擠總還是有的。”是的,沒錯,可是我究竟該怎麼利用時間吶?看看我的暑假,我究竟利用好了沒有。

嗚嗚嗚,為什麼有沒有手機?不公平不公平,我在媽媽面前好不容易擠出淚水,淚如泉湧的我在媽媽面前絲毫得不到一點點的憐惜,反而得到了一遍遍唐僧唸經似的訓斥。我的媽媽軟硬不服,我只好罷休,一溜煙跑到小房間拿我的暑假作業開始做起來。噫,餘光一瞥,一疊新書整整齊齊的被我放在床頭。我怎麼沒想到看書呢?我立馬放下手中作業,拿起書本,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要知道我看起書來可是廢寢忘食,沒日沒夜啊!那麼作業沒關係,明天寫,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於是,上廁所,吃飯,只要可以看書的碎片時間,全部用上。

我欣賞的作者文筆就是與眾不同,令我身臨其境,新書一本一本的看完了,時間也一點點流逝而去了,當我反應過來,離開學不早了,我的內心是徹徹底底崩潰的!那又怎麼辦,我也很無奈,望著望著堆積如山的作業,我竟無言以對。

在寥寥無幾的天數下,我只得拼命三郎般地寫起來,再怎麼也不碰課外書。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不要等失去了你需要的時間,而去懺悔。

海德格爾曾經嘆息:“詞語破碎處,無物之存在。”碎片化了的閱讀,一天天讓我們也成為了碎片。為了讓破碎了的我們重新完整,我們要以合理的辦法,放慢腳步,享受真正的閱讀,享受真正的人生!不要像我這個暑假一樣的沒頭沒腦,特別是現在的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越來越多地進入每一個家庭,幾乎每個人都擁有一款電子產品。一種新興的閱讀方式—碎片化閱讀逐漸流行開來。我們更應該去好好掌握時間,它在自己手裡,我們要緊緊握住。

論碎片化對生活的影響 篇3

論碎片化對生活的影響 ,869字

這兩天我因為剛開學,沒什麼事就想著抽空去看一下外公外婆。

我一到外婆家,外婆就跟我抱怨說因為網際網路的發展啊她的兩個老朋友跟她聊天都不耐煩了。我想這和網際網路的發展有什麼關係,這不應該是件好事嗎?那些依託網際網路為基礎的網路平臺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了,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外婆又接著說,來她以前和她那些朋友打電話總是要聊上4,50分鐘,現在只要說個十來分鐘她朋友就不耐煩了,說什麼時間到了要和朋友一起上網鬥地主了。外婆說到這不由得引起了我的深思。

記得在暑假時我和朋友一起討論過這個問題。因為網際網路發展而變得碎片化的生活到底是好是壞。那時候我們兩個因為各執一詞一直爭論不休他說這是一個大好事讓人們的生活更方便了,而我則在思考這樣會不會對社會產生什麼影響。

先說說購物吧。現在購物可謂是非常方便,不論你要買的是大是小,使國產的還是進口的在網上都能找到只要動幾下手指就能在家裡等著東西上面,而且隨時隨地都能買只要有網不論車上還是家裡。從這幾點來看現在的網購完全適應了碎片化。而且網購對於時間並沒有什麼太大的要求如果你有空可以用上10幾分鐘沒空也可以只用幾分鐘就能完成一次購物可以說碎片化的購物讓生活更方便了。但換一個角度去看,原來的沒有碎片化的一個完整的購物所需要的時間則要長一點略顯劣勢了。但如果從東西的質量上來說網購因為看不到實物所以可能會有些外形上的出入如果是生鮮的話可能以為運輸的關係略微有一點不新鮮。但綜上所訴碎片化的購物還是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弊端的。

再說說閱讀吧。因為網際網路的發展閱讀也變得碎片化了各種電子閱讀軟體也層出不窮。可以說碎片化的閱讀是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的製藥你有臺手機。但這樣也是有弊端的,如果說看的是一些打發時間的小說那並不會有什麼影響,但如果是一些連貫性較強的專科類書籍那?那斷斷續續的閱讀不僅起不到節約時間見縫插針的幫助反而會讓你為了回憶之前的內容從頭再看一遍而浪費你的時間。所以碎片化的閱讀還是有較大的弊端的。

從整篇文章看來碎片化的生活對人們產生的影響有好有壞,關鍵還是要看你會不會使用了。

碎片化我生活的一部分 篇4

碎片化我生活的一部分 ,817字

“碎片化”這個詞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的生活中,勾起了我的興趣。利用“百度”可以很方便地查到“碎片化”的定義:即指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細細品味其中的含義,忽然發現我的生活被無形地分割成了無數個碎片,每一個出現的碎片或輕或重地影響著我的生活。

有人說社會的快速發展、網路的普及化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便捷。也有人說社會的發展,網路對生活的滲透,將當今人們的生活分成了許多零星的碎片,其中大部分的碎片被網路覆蓋。這種“碎片化”會給人們錯覺,讓我們覺得我們是在高效利用時間,而在不知不覺中它偷走了我們無數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對以上觀點,作為一名仍在漫漫求學路上征程的我不作過多的評價。今天我只想談談我的碎片化生活。

身為一名預備班的學生,我的日常生活規律而緊湊。6:00起床,7:05到校早讀,7:30開始上午的課程,11:25午休,12:30開始下午的課程,16:30放學,之後做作業、吃晚飯,21:00上床睡覺一天結束,周而復始。躋身其中的“碎片化”常常被我忽視。早飯後的空餘時光我在幹什麼?發呆,等著媽媽出發的指令。課間休息我在幹什麼?慢悠悠地喝口水。悠閒的午飯時間我在幹什麼?品嚐著食堂的飯菜或注視著行色匆匆的同學。……細細想來,那些被我忽視的時間就像海綿裡擠出來的水,因為細小而被我“遺棄”。為了不使“遺棄”變成“遺憾”,如何有效利用“碎片化”這個問題擺在了我的面前。早飯的空餘時光我可以回顧一下昨天的教學內容;課間休息我可以為下堂課做準備;午飯時間我可以在用餐時回想一下數學錯題……利用起每一片“碎片”,為我的學習加分。當我把所想付諸於實際生活時,其中的效果隨著積累慢慢改變著我的學習生活,使學習更有成效。

“碎片化”在每個人的心中有不同的理解,有著難以概述的利弊。在我眼裡事物本身不存在好與壞,而在於如何規劃和使用,相信學會正確地使用會收穫巨大的成效。把“碎片化”整合於我的生活,與生活同步,那它就是我生活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

現代都市生活 篇5

現代都市生活作文80 ,810字

什麼是碎片化?碎片化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常見,它存在於我們在學習中、生活中以及工作中,碎片化的時代已然成為當代人嶄新的生活方式。它替代了傳統的生活方式,是需要我們選擇的難題:是繼承傳統,還是與時俱時。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斷髮生著將某一件事情碎片化處理,比如碎片化閱讀、碎片化購物、碎片化娛樂、碎片化運動等等。

碎片化閱讀,就是在我們空餘的時候,拋棄了原來的閱讀方式(書本)而改為閱讀電子書,比如手機的電子書等;碎片化購物,比如當你有空的時候去超市買一點東西,過幾天再去買一點,這就是碎片化購物;碎片化娛樂,就是在休息日或假期裡和家人、朋友一起玩。除了前面我們說的還有碎片化運動,碎片化運動就是每天都抽時間去運動一會兒,在課餘時間強身健體。除了這些還有很多。把一點點零碎的時間拼湊在一起就是碎片化生活。

城市與鄉村的生活不同的原因是,鄉村沒有城市那麼繁華,而鄉村的購物不如城市那麼方便,必須去很遠的地方買很多的東西儲存在家裡。而且那裡的交通也不方便,沒有高樓大廈只有一片片荒地,一棟棟矮房子,甚至有些地方根本沒有超市或買菜的地方。所以繁華的城市中充斥著碎片化的生活,而鄉村卻比較少。這就是城市與鄉村的不同。

碎片化的生活給我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切看起來都越來越支離破碎,人們生活的範圍越來越寬廣,思維、想法越來越開闊。生活開始被碾壓成一塊塊碎片,這個時代帶給我們的就是碎片化。一天8小時的工作、學習之外,拋去吃飯、睡覺和交通所用的時間,所剩無幾!而且都是零零碎碎的!碎片化的生活已成為現代都市生活的重要部分以及表現形式!

所以,我們如何適應現在的現代都市生活,如何駕馭現代都市生活,這就是需要運用我們的智慧去解決的問題。比如,管理好我們每天碎片化的時間;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完成每天制定的目標;在零零碎碎的時間裡,去把該完成的東西完成掉,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做好每一件事。使自己的生活非常充實。

這就是現代都市生活。

現代化不是碎片化 篇6

現代化不是碎片化作文 ,743字

在這個現代化的社會,人頭攢動,車水馬龍,但過了早晚高峰之後,街道上又回覆了冷清,偶爾有幾個人也是匆匆忙忙的低頭看著手機,趕著路。我們不得不承認,現代化的手機網際網路給予我們非常非常多的方便,但他們卻好像也把我們的時間碎片化了。我們可以隨時隨的購物,讀書,聊天。似乎都是在忙碌的縫隙中,在工作的閒暇時間,拿出手機“點一點”。就像是一個需要上弦的時鐘,分分秒秒不停歇,唯一的休息時間也就是在上弦的片刻。

這或許就是現代化生活的快節奏。我們不得不隨大流的“快”起來,就像人在大海中,不得不隨著海浪漂流。如果不這樣我們就會被淘汰出局。而快節奏對我們造成的影響就是,我們沒有大段的時間拿出來,去專門購物或者讀書。而手機網際網路的應聲而出正好滿足了人們沒有聊天沒有購物的空虛感。從而一個一個的加入到網路大軍中,成為他們的一員。從而讓更多人進入了碎片化時代。

而使現代化社會碎片化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社會負擔太重,導致了大多數人不是沒有時間去享受,而是不允許他們享受,讓他們身心俱疲。

我一個學生回到家中都會覺得很累,不想動。就更不用說那些天天熬夜加班,還要早起趕車的上班一族了。本就身心俱疲,他們那裡還有時間和精力去特意挑一個時間去專門購物。而網路也正好滿足了他們需要生活必需品的需求。

但現在生活好像在指引著我們脫離碎片化,進入真正的現代化,因為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從忙碌不堪的生活中脫身出來,找到一段時間,專門去約兩三好友,出來咖啡館聊聊天,讀讀書。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現代化社會,讓我們享受生活的時候,也不讓我們空虛。這才是真正理想的現代化社會。

而我也期望我們的社會像這種趨勢發展,網際網路只是一種工具,卻又不能代替我們成為生活中的享受,所以我們要把我們已經碎片化的時間完整話,讓人們滿足的享受生活。

成為不被碎片化的完整個體 篇7

成為不被碎片化的完整 ,877字

在移動網際網路和社會經濟不斷髮展的今天,我們的生活從原來的整體化逐漸變得碎片化。

所謂碎片化生活,即是當下人們沒有完整的時間去專注於某件事,時間多是被切割成了零散的碎片,拼湊成了生活。如學習被網路碎片化,每當遇到難題無法解答時,停下來有搜尋引擎查詢一下,幾分鐘便可得到解答;如閱讀被新型媒體碎片化,現在人們多半不會完整地去閱讀一本紙質書籍,而會選擇手機上下個軟體看看電子書,或者乾脆通過電視節目和微博新聞獲取一些所謂的閱讀食糧;如人際交往被碎片化,親朋好友非常忙碌時,用社交軟體打個招呼聊聊天,也可藉此擴充套件人脈,尋到更多不同地域但有相同愛好的網友,加個群,顯得熱鬧非凡。

這種碎片化生活產生的原因,是因為在社會迅速發展進步時,各個領域,尤其是資訊科技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人們獲取資訊的方式和數量大大增加,操作也更便利,使得人們熱衷於將時間碎片化,然後分給這些資訊媒介。

這是科技進步的表現,誠然。但同時也發現了逐漸碎片化的生活所帶來的弊端。當你學習時偏愛於便利的網路,雖得到了答案,卻使我們失去了獨立思考和追求智慧與知識的本領。當我們用電子產品閱讀時,似乎是更快捷,卻漸漸失去了耐性和冷靜品味思考書籍深意的心態,我們的認知逐漸變得淺顯。當我們沉迷於網路社交時,看似與朋友在網上交流頻繁,但很少見面的現實也阻礙了大家表達交際能力的發展,越來越多冷冰冰的文字也體現了越來越淡的真情實感。而很多所謂的同好圈,你也不過就是旁觀,多數處於休眠狀態。

生活的碎片化使得我們的各種思維方式也易變得碎片化。但這樣消極的方面若能有所轉化,反而倒會更好地掌握生活。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去工作學習,即充分利用可能被忽視的小時間。如在等車時背背單詞,在午休時預習一篇課文,在放學路上看看新聞都是不錯的安排,還可以給自己設目標,先集中精力不要把時間粉碎地去專注於某件正事,過半小時左右休息下轉移精力,再繼續投入,此後延長專注的時間,這樣生活碎片化的程度就會降低。

因此在當今世界無可避免的發展趨勢下,如何掌握和規劃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做一個在碎片化生活中不被碎片化的完整個體!

生活已碎片化,求知不能碎片化 篇8

生活已碎片化,求知不 ,1008字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漸漸提高。手機、電腦等高科技產品融入了每個人的生活中,給人們帶來便利。

網際網路的普及讓我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在以前,人們獲取資訊的手段比起現在來說少了不少。在電腦沒被廣泛地使用時,人們需要去圖書館翻閱書籍,或者是詢問他人來獲取資訊。這通常要花費不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取知識的質量也不算太高。如果在現在,人們只需要開啟手機或電腦,輸入自己要尋找的資訊的關鍵字,便可以找出數以百計、千計的詞條,省去了不少的時間,資訊也比較精確。

這看似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然而它在我們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使得我們的生活支離破碎。舉一個十分平常的例子,現在在地鐵裡,一節車廂中,大部分的人都是在看手機,親人朋友都不在意,如同在自己的小世界裡一樣。而在以前,根本沒有所謂的“低頭族”,反而,看書的看書,小聲聊天的聊天,打盹的打盹。

在人們學習的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便是思考。但現代人的學習生活中,要學一個技藝非常簡單:到網上一查,有圖有文,還有視訊的解析。作業上遇到難題,也並非什麼難事,現在有些軟體諸如“作業幫”、“小猿搜題”,只要把題目或知識點拍下來,再傳到這些軟體上,便可以很快地得到答案,根本不需要動什麼腦筋。同樣在以前,從百科全書到親自詢問專家,學習就是一個過程,人們在這個過程中還會不厭其煩地問“為什麼”,最後得到答案。這個尋求真知的過程通常使我們十分愉快,因為我們獲取了知識,或是掌握了一門手藝,這種由淺入深的探究過程,難道不讓人欣喜嗎?反觀現代人,只是盲目尋求碎片拼圖般的答案,不刨根問底,追究來源和過程,得過且過,根本不思考,得到答案後,通常不會高興很長時間,而繼續去為應付下一個答案尋找碎片去了,這種碎片化的學習方式是不可取的,長此以往將使人類喪失尋求真理,探索未知的動力和能力。

人作為萬物之靈,突出在於人會思考,但隨著人工智慧的到來,人們反而變得不會思考了。以前老一輩的科學家認為,時代在進步,現在隨著生活碎片化,人類的時代在後退。如果真有哪天,人工智慧普及於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不再操勞於工作、學習、研究等,過上了真正“閒適”的生活,那時候人類的存在還有什麼意義呢?人類是否終將被人工智慧所取代呢?我們這代人是幸運的,因為我們的生活條件很好,但若再不居安思危,生活碎片化更加明顯的話,後果不堪設想。所以讓我們放下手機,用眼用腦用心去看去感受這個世界,讓我們擁有更完整豐滿的人生。

即使是在碎片化的生活中,閱讀也不應碎片化 篇9

即使是在碎片化的生活 ,696字

我曾親眼見過這樣的一幕:

晚高峰時的地鐵3號線。亮黃色的座位上,人們低著頭,幾乎是以同樣的手勢刷著手機,不論男女,也不論老少。唯有一位倚站在車門邊的女孩,素色的格子裙,肩上挎著一隻運動揹包,手中捧著一本《娛樂至死》如飢似渴地閱讀著。她的耳邊一定劃過地鐵的呼嘯及周圍人們的說話聲,但她是如此專注,甚至都沒有注意到我注視著她的敬佩讚許的目光。

日新月異,科技迅猛地發展著。現在的人們,早已習慣頻繁地刷微博,發朋友圈,上貼吧,一篇長文粗粗瀏覽也用不了幾十秒。然而這些只是碎片化的閱讀,沒有“營養”的閱讀,不過是在空閒時消磨時光的工具罷了。推文的作者,大多也是一時興起,草草幾筆而成。這類文章只是取悅於人,並不能帶來精神上的慰藉和受到心靈上的洗滌的快感。

是的!閱讀不能碎片化!我們可以匆忙解決午餐,匆忙擠上回家的公交車,但我們不能在匆忙之中閱讀對自己有幫助的內容!詩人歐陽江河曾表示憤慨和擔憂:“我故意寫長詩,對抗碎片化的閱讀。”的確,沒有一個寧靜的午後,你怎麼能讀出《飛鳥集》中深入人心的哲理?沒有一個靜謐的夜晚,你怎麼能讀出魯迅的那個年代人們道德的淪陷和人性的泯滅?沒有一個空閒的週末,你怎麼能身臨其境,跟著柯南。道爾,亦或是阿加莎。克里斯蒂一起偵破一起離奇的案件?

記得一位著名的法國攝影師曾發表過一系列名為“最後的書籍”的攝影作品,捕捉的即是人們在地鐵等喧鬧場所的讀書片刻。真實的記錄感動了許多讀者,照片中的閱讀者無一不流露出專注的眼神,這分明是對知識的渴望。

步入21世紀,生活方式的改變在所難免。當生活漸漸碎片化,我們的閱讀仍應保持原來的模樣。見字如面,“慢閱讀”才能讀出文字中的真諦。

“共享時代”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篇10

國二作文 ,1019字

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不斷進步,又一種新的時代呈現在人們的視眼中—“共享時代”。它讓人們懂得如何分享,人們熱愛它,換一種說法:人們更加於依賴著它。

如今,網路上各種宣傳“共享時代”的,比如共享單車、共享書店、共享籃球等等。隨時隨地,只要你會玩手機、電子產品,“嘀”的一聲,你就可以共享了。可是,當“共享時代”剛剛出現時,人們十分珍惜,到處倡導不能破壞共享能源。但人類終究有大腦,有一顆非常自私、不懂珍惜的心。所以,“共享時代”到底好不好?“共享時代”會走向滅亡嗎?

上個星期六,我和媽媽騎著“小黃車”去奶奶家吃晚飯,本來就只有三兩步路,可為了更快、更方便,我們都準備開啟手機掃二維碼。但是,情況卻不盡人意,兩輛車都掃不了。因為有些自私的人,竟把二維碼給“毀容”了。我心裡怨恨著這些人:好不容易出來的“共享時代”就要被這些不會分享的人給推回去了。幸好,手機上顯示了其他地方還有數不勝數的“小黃車”。二維碼“毀容”事件也就告一段落了。

“現在騎個車比學駕照還難,搞不好就給你挖個牆角哦,不知道共享單車的老闆要虧本多少!”在尋找“小黃車”的途中聽到兩位上海老阿婆的談話,讓我感觸極深。今天“失蹤”幾輛車,明天“失蹤”幾輛車,再過幾天,就要達到全世界失蹤人口的數量了。“可算是找到了!”我氣喘吁吁地喊道。還好我火眼金睛,地圖上顯示的地方是個荒涼偏僻、鮮為人知的地方,一年都沒有幾個人去。“誰呀!這麼缺德,把‘小黃車’停在這種破地方!”媽媽惱怒地喊道。雖經歷千辛萬苦,可還好我們找著了。

騎著“小黃車”路過一家水果店,媽媽說:“買點水果吧,吃好晚飯,也好來點水果嚐嚐的。”母女倆也不知是遺傳,還是怎麼樣,都一個性格—馬大哈。竟忘了把車鎖上。這下可好,付賬時,仔細一看,有兩對情侶正上下打量著,左右看看沒人,正準備騎上。我連忙拍拍媽媽的肩,心想:這車一解鎖,用的不就是我們的錢了嗎?這“活雷鋒”可不好當。媽媽才想起,立馬衝上去攔阻,“呼”這才鬆了口氣。

從家出發時是下午三四點左右,騎著“小黃車”到奶奶家時已近黃昏了。“真是‘一波三折’呀!”我驚歎道。原以為“共享時代”是好事兒,可沒想到還是有這麼多的漏洞。

“共享時代”當然還需要進步和改善,科技還有許多的“未知領域”等待著我們每一位少年去探索。但不管再進步和改善,如果人們自私、不願意分享的心不去改善,再多的網際網路時代都會走向滅亡。想到這裡,莫名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