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遇到碎片化的生活相關作文20篇

當我們遇到碎片化的生活 篇1

當我們遇到碎片化的生 ,1049字

仔細想想,你已經多久沒有完整地看一本書了?你已經多久沒有完整地看過一份報紙,關心時事新聞了?你已經多久沒有和家人坐在一起談談心了?你已經多久沒有沉下心來思考一個問題了?也許幾個月,也許幾年。在這個被網際網路包圍的時代,這些都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了,我們的生活正在被不斷地“碎片化”。

當我們在看書時間,“叮”一條微信來了,便會把書扔到一邊,和好友熱火朝天地聊起來了,瞬間冷落了書本。午後,當我們在與家人交談時,“叮”一通電話進來,便硬生生把我們從家中拽出去,再歸來時,已是黃昏。

而這些人工智慧產品,不僅會打斷我們的生活,甚至會取代我們的生活。

現在的人們,總喜歡在手機中閱讀電子書籍,卻漸漸疏遠了那韻味無窮的紙質書籍,漸漸嗅不到那淡淡墨香,漸漸看不到那濃墨方字。剩下的,只有冷冰冰的螢幕上的白底黑字。

現在的人們,總喜歡在微信上與親朋好友聊天,卻丟失了親人團聚、其樂融融的樂趣。從前,人們在大年三十都會圍在餐桌前,吃著年夜飯,看著春節聯歡晚會,談談工作,嘮嘮家常,溫暖如春。可現在,卻出現了人人抱著一個手機,圍在桌前搶紅包的景象,搶完總覺得少了點什麼,那便是深入心靈的交融。

現在的人們,自從有了手機,有了百度,有了作業幫,大腦便“生鏽”了。原本那些值得深思、需要仔細琢磨的問題、題目,現在只需要稍微動動手指,輸入幾個字,便能得到與之匹配的答案。答案和結果是得到了,但卻缺失了尋找結果的過程,以及苦苦思索獲得答案的、發自內心的由衷的喜悅,更缺失了智慧的磨鍊。

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也許你可以歸咎於不斷髮展的資訊化技術、人工智慧,而在我看來,卻還是我們自己,我們的內心,我們的毅力。我們需要更強的自控力、毅力、耐心來與之鬥爭,讓我們的生活不再支離破碎。給自己定個閱讀的小目標吧,每月閱讀一本紙質書籍,每天有一段完整的閱讀時間,讓自己浸潤在油墨的香氣中,感受書香,以及文字帶來的想象空間,讓短平快的資訊,甚至那些無用的資訊暫時遠離自己……

每天給自己留半小時、一小時時間,拋開一切電子產品,靜靜地坐下,可以放空自己被繁雜資訊塞滿的大腦,可以思考一個原本充斥內心的問題,理一理自己的思緒,享受思考後智慧的喜悅……

每週末抽半天時間出來吧,看看父母,一起燒一桌菜,一起吃頓飯,或者一起看個電影,看場音樂會,把視線從手機、電子產品移開,拒絕毫無意義的聚會,感受與家人心與心的交融……

也許過程會反覆,手指會不聽使喚,內心會糾結。但相信,人心總能戰勝機器,碎片化的生活將漸行漸遠,而豐富心靈的生活在充實我們左右!

當我們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篇2

當我們遇上碎片化的生 ,828字

隨著科技水平的發展,我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的節奏也不斷地加快,從而帶來的就是碎片化的生活。當然,帶來的好處和壞處是並存的。

在週一到週五,學校的生活被課程表排得井然有序,而週末則很好的體現了碎片化的生活。

週六,上午6:00,“起床了兒子。”爸爸說道。我恍恍惚惚地看了看手環,嘟囔著“才六點啊,週末就讓我多睡會吧”我央求道。“起!”爸爸吼道,一個字的命令彷彿讓人無法招架“給,這是幫你新排的週末計劃表,嚴格按照上面的去做,別讓我看到你偷懶!”好吧,起床洗漱完,不情願的拿出了英語輔導書,用這碎片化的時間背點單詞,做點習題。不知不覺,時間來到了六點半,好不容易投入了英語的學習,父母的呼喊讓我不得不趕到餐桌旁,狼吞虎嚥地扒拉幾口再回到房間,可是飯前的學習效果則會大打折扣,背錯單詞的情況也就不在少數。你看,這弊端就很明顯了。

但是,合理應用這碎片化的時間能讓我們的生活效率明顯提高。唐宋八大家之一,號六一居士的歐陽修就很擅長利用這碎片化的時間,他一生所做的文章,多是在枕上,馬上,廁上完成的。

父母彷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課外的補課班數不勝數,你瞧,我又得去上物理課了,像歐陽修先生一樣,我也有三上,車上,路上,間上,公交車上,拿出一本口袋詞典,將車上這片時間拿出來,背上幾個單詞,久而久之,詞彙量自然會提升,下了車,在去學校的路上,戴上耳機磨點歷史故事,國際新聞,何樂而不為?課間休息時,趕忙又拿出了早上的那本輔導書,複習複習新知,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老師進來了,趕忙放下輔導書,拼起下一塊時間的拼圖。

這樣來看,這碎片化的生活又帶給我們了許多好處,充實了我們的生活。

隨著我生活的碎片化,老爸老媽的生活也變得碎片化了,愛睡懶覺的老爸每天早起給我做愛心早餐,愛逛街的媽媽也只能用碎片化的時間完成碎片化的購物。

碎片化的生活已是現實,我們唯一的應對方法只有去適應它,這樣才能將這碎片化的生活一點點地拼湊起來,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充實,更有意義。

當我們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篇3

當我們遇上碎片化的生 ,878字

碎片化閱讀,碎片化交往,碎片化資訊,碎片化媒體等。碎片化到處存在,並充斥著人們的生活。“碎片化”成了現代人生活方式的典型特徵。

所謂“碎片化”願意為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我們也可將“碎片化”理解為一種“多元化”,而碎片化在傳播的本質上的整個社會碎片化或者說多元化的一個體現。

但這種碎片化的生活真的適合我們嗎?這種生活方式就是我們所需求的嗎?

碎片化閱讀與紙質閱讀需相結合。碎片化閱讀是指通過手機、電子書、網路等進行的不完整的,斷斷續續的閱讀模式。我們能接觸到的資訊只是似乎一些都唾手可得,都顯得如此輕鬆、容易。這種閱讀方式給消費者增加了更多的選擇權。傳統書記往往都是被推薦,卻不一定符合自己的閱讀口味,而碎片化的閱讀,往往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是否要讀,增加了選擇的權利。

當然,這種方法也有弊端。碎片化閱讀會分散人的注意力,上課看手機,寫作業看手機,工作看手機,許多正事都容易被碎片化閱讀所耽誤,降低學習工作的效率,浪費大量時間,但真正的閱讀還是源於紙質的書本,真正的學習與研究,還是離不開紙質圖書,而且紙質書比電子書的碎片化閱讀方式更有味道。這種味道既是書之味,更是文化之味。它可以使人們更加投入到閱讀中去,去體味作者的內心,去尋求自己的內心。

綜上所見,兩種閱讀各自有不同的好處。在生活便利的同時增加了韻味。若使這兩者相結合,我認為更是體現了現如今真正的美好和邊界的生活方式。

碎片戶的社交不如面對面的真心交流。碎片化的社交使我們聯絡親朋好友變得更加的方便和快捷。出門按動幾個鍵就能聯絡到彼此,有急事也能夠循序聯絡。雖然迅速與及時但這依然不可取代面對面的交流,它更具有真實性。通過表情和肢體語言把你的想法和情緒更好的傳達給對方往往能夠表達出更好的想法,增加親近感。比碎片化社交更為真誠,更是面對面拉近了彼此心靈的距離。

碎片化的生活使人與人之間缺失了真正的情感,忽略了對某一事物原本的益處,碎片化生活已在人們生活種不可缺失,但在這碎片化生活中,我們必須有的放矢,真正去判斷其利與弊,做出正確的選擇。使原始的純樸與碎片化相遇,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當我們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篇4

當我們遇上碎片化的生 ,1159字

21世紀,不一樣的年代。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碎片化的生活充斥著我們的日常。

碎片化的生活,無處不在。碎片化的學習,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記憶……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時間就像海綿中的水,只要願意擠,還是會有的!”的確如此,可是如今,仍有一件東西困擾著我們—電子產品。是它們,將我們的人生分割成為碎片。

我是一名住宿生,這種感覺會在週末更為容易的顯露出來。平時在學校,各種課程與活動將我的生活變得緊密無比,不可分割。我們無暇顧及任何電子產品。老師接連不斷地讓我們默寫、背誦,甚至考試,我們的節奏很快,無法落下任何一步,否則就會直接導致以後的學習質量。然而在家裡,這格局可就不太一樣了。

也許是工作日在學校中過於勞累,想放鬆,也可能是自己心心念念就想接觸電子產品。週末的50多個小時被我們掰得四分五裂。不知道為什麼,我自己總是覺得在家中時間過得很快,還沒幹什麼,就又該返校了。這正是因為電子產品。每週五傍晚到家後第一件事,同學們或是一些更大的學長們必然是掏出自己心儀已久的手機,並歡天喜地地將書包扔到一邊,開始漫無邊際地打遊戲,看視訊,刷動態……等到了週六晚上,甚至週日,才開始完成這周的作業。

我曾在過QQ上看到過這樣的一幅圖片:這是一張折線統計圖。記錄著大部分學生暑假完成作業的情況。在整個七月,折線圖趨勢較為平緩,上漲得很慢,而在八月中旬八月底,整個情況截然相反,望著那“波瀾澎湃”的線條,想必,這應該是電子產品所惹的禍吧!不單單是週末,暑假簡直可以用“天堂”二字來形容。

電子產品使我們分心,專注力減退。自己原來是可以在暑假中讀上好幾本名著,也正是遊戲的誘惑下,自己才閱讀了一本甚至更少。每天都想要早早起床,進行早鍛鍊或者晨跑,卻無奈自己因昨晚與好友在網上聊天太久了,夜不能寐,因此又泡湯了。自己在暑假裡想多背幾首古詩文,來漲漲知識,仍舊因為ipad或手機而以荒廢告終…。

我有一位堂弟,現在正讀二年級。他平時一大特點就是拖拉。平時在週末就總是慢吞吞地,直到最後關頭才能勉強完成作業。今年暑假,我去他家拜訪。只見他在沙發上捧著平板電腦,痴痴地望著螢幕。“小寶!”我湊近詢問,“作業多嗎?”

“不多!不多!”他一邊盯著平板,一邊回答著我。“用一個禮拜就能做完了。”

又過了一個月,我們因事相聚。我在寒暄後,再一次詢問道:“作業做完了嗎?”

“還有…。呃…。一點點!”他似乎有自知之明,慚愧地低下了頭。

“他太磨蹭了!就知道在那裡玩遊戲!”姑姑瞥了眼堂弟,有些責備道。

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不同社交軟體都浮出水面,微信,QQ,微博,臉書……但在這背後,它們將我們的生活弄得支離破碎。但是,人們仍會為此樂此不疲,忘卻一時的煩惱與憂愁,最後面對這殘酷的現實。

當我們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人們呈現出的態度是?

當我們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篇5

當我們遇上碎片化的生 ,1160字

隨著科技的發展,也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網際網路逐漸走進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無論在何時何地,我們都能夠使用網際網路得到許多的資訊。它能夠使我們更便捷地瞭解整個世界發生了什麼事,並且傳達給我們,使我們能夠關心及時瞭解時事新聞。在車上在地鐵上,或許在你等待的途中你都能夠開啟手機,不管有沒有wifi,只要是有訊號都能夠在網際網路上看書,追劇或者漫畫都是非常方便的,這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在你疲勞的時候你也能夠開啟手機聽音樂放鬆休息一下。此時你不必拿出一本厚厚的書來閱讀,只需拿出一個小小的手機就能夠在網上進行閱讀;你也不需要一口氣全部讀完,只要在零零碎碎的時間裡讀,慢慢地,你就可以閱讀好這一本書。將一件事情化為碎片滲入到不同的時間去完成的生活方式,我們稱之為碎片化生活。我們的身邊到處都是:我的叔叔是一個張江男,軟體工程師。雙休日休息時,公司有些突發任務需要開會解決,這時他就召開網路會議。大家在電腦前或手機前暢所欲言,從而解決問題。這樣一來大家不需要匆匆趕到公司去加班開會,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不妨礙雙休日陪伴家人的時間,豈不是一舉兩得?你看如果我們將這些零碎的等待的時間都利用起來的話,我們的時間將超過24小時!有效利用網際網路,一件非常龐大的事情也會慢慢的慢慢的,把它變得一件件很小很小的事情,最後輕而易舉地完成。就像黃豆和綠豆分開的體積要比混合的體積大,因為綠豆可以填補黃豆的空隙,這就是碎片化生活的好處吧!

當然碎片化生活也不是非常實用非常完美的一種生活方式。當你在專心閱讀或者做一些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地、細緻地才能完成的事情,突然一陣手機鈴聲或者qq和微信短訊息的聲音,就會將你從這種安逸舒適或者寧靜的生活裡吵醒,而且很多是朋友圈的事,貌似跟你無關,這樣會讓你心情變得非常非常不愉快,你要重新進入狀態甚至你就這樣被帶走,忘記了本來要做的事情。過於碎片化的生活會打斷你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平衡,有時會讓事情複雜化時。你會感覺一整天都是忙忙碌碌的,所有的事情你都幹了一些做了一些,但是沒有一件事情你是做完的,只是每一件事情都開了個頭,一整件事情做完的這種效率會非常非常的低。

科技在進步,當我們遇上了碎片化的生活,我們該怎麼辦呢?很簡單,我們需要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想清楚這件事情的輕重緩急,如果這件事情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且非常緊急,那麼你最好遠離手機,並立刻把它完成。如果它是一件比較休閒的娛樂並不是非常緊急需要完成的事情,你可以利用一些點點滴滴的時間進行,把它分成一個個小任務,你也會變得輕鬆很多。總之,科技的進步一定會帶來更美好的生活,我們也必須要緊隨科技的腳步,適應變化,慢慢摸索適合自己的生活。碎片化生活只是一種生活的方式和麵對生活的態度,你可以選擇你最喜歡一種生活方式,你的人生一定會過得最精彩。

當我們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篇6

當我們遇上碎片化的生 ,774字

21世紀,我們的生活逐漸資訊化,人們交流開始在手機中進行。當手機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方便、豐富了我們的生活;當資訊碎片化的生活成為我們生活節奏的時候,手機帶來的一些弊端也會顯現出來。特別是對於我們這樣的孩子,手機讓我從中學瞭解了古今中外,有什麼問題只要百度就可以;無聊的時候開啟手機玩個遊戲,很好的打發了時間;但是這樣的方便也讓我們和父母的關係有時變得不和諧,甚至是出現了激烈的“戰爭”。

記得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坐在書桌前準備一邊沐浴著陽光,一邊看書。正看到最精彩的部分,手邊的電話響了。這通電話打破了我寧靜美好的時光。我不耐煩地開啟手機接聽了電話。“請問您的孩子需要補習嗎?我們是xx教育,邀請您在這週六下午帶您的孩子去xx試聽一節課……”。原來是廣告推銷,我毫不留情地就把電話結束通話了。這個是啥教育機構?我很好奇,於是決定在百度上搜搜,接下來的事情就不是我能控制的了,原本想只是搜一下就好,結果看完這個看那個,搜完百度看頭條,看完頭條又去看視訊,接著又玩了遊戲……直到夕陽西下,我才意識到我啥事都沒做。想看的書沒看完,作業也沒開始做,這下我著急了。潦潦草草地將應付作業,結果自然可想而知,媽媽回來檢查的時候,自然不過關,然後大家就不開心……

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我相信很多同學都有碰到,碎片化的資訊影響著我們的正常的生活。然而我們在它的面前似乎沒有抵抗能力。不僅是我們,大人們似乎也就是這樣的,在鑽心做某件事情的時候,會被“打攪”,父母們經常為了這個和我們不開心,其實我們也知道不好,但是網路時代的資訊真的是已經融入在我們的生活中,根深蒂固。而我們要考慮的是如何合理適應這種資訊碎片化的生活,合理安排時間,讓碎片不要影響我們正常的連續的學習生活,更好地接受網際網路資訊時代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捷,這是我們這代人最應該考慮的問題。

當我們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篇7

當我們遇上碎片化的生 ,691字

在移動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今天,我們的生活逐漸都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心態與認知。

從前的時間很慢,從前的車馬很慢,從前的書信很慢,慢到一生只夠愛一個人。而現在科學技術發展迅速,出現了飛機,手機:出現了電腦,網路。我們的生活被資訊慢慢地分割了。早上發生搶劫案,下午就成了人們的飯後話題。

這樣的生活帶給人們很多幫助。比如大學生寫論文時,不用像以前一樣待在圖書館一呆一個月找資料摘抄下來,現在只要在電腦上搜一搜很快所有資料就都出來了。再比如一個大學研究生楊元元在宿舍衛生間自殺訊息公佈後,一家網站就精心提煉出事情的關鍵詞:帶母上學、蟻居、讀書無用、知識難改變命運……看一個標題,就能知曉整個事情的過程。擺脫了看新聞聯播瞭解新聞的途徑。

但是這樣的生活有利也有弊。這樣碎片化的生活也導致了人類對於網路,對於手機的依賴。飯桌上的畫面經常都是各自低著頭看自己的手機,各自吃各自的。哪像以前弄堂裡家家戶戶圍坐在一起,交流,分享發生的故事。飯桌變成了冷冰冰的地方。我們學習的專注度也逐步下降。古人學習,可以3年不出家門。而現在看書東看一眼西瞅一眼。也越來越不肯動腦筋了,一有問題就問度娘,也不自己先想想

碎片化的生活讓人們被手機給“奴隸”了。有些人一天到晚都捧著手機,晚上睡前看手機,早上醒來第一件事還是看手機。人們好像要把手機當做自己的生命一樣了。

碎片化的生活有利有弊。如果你可以控制它,那恭喜你,你充分發揮它的優點,成為這個時代的弄潮兒,變成一個強者。但如果你不可以,那你就將成為碎片化的奴隸。

當我們碰上碎片化的生活 篇8

當我們碰上碎片化的生 ,944字

如今,世界已步入了一個資訊時代,我們的生活也在網路的眷顧下變得更加方便。而“碎片化”一詞也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逐漸熱門起來。碎片化”生活這個名詞,是何時開始流行,又是何時成為社會上的主打生活方式的呢?“碎片化”生活的奧祕到底在哪裡?讓我們一探究竟。

走在大街上,或是坐在地鐵裡,時常能夠看見聽著音樂看著小說的人。有些時候甚至能看到一些上班族在車中寫工作報告。久而久之,似乎已經成為了城市中亮麗的一道風景線。

可有沒有人想過,這樣的“碎片化”生活,到底是給我們帶來了好處,還是壞處?

現在的城市生活節奏快速,時間無疑成為了每個人生活中最珍貴的東西,每分每秒都是不可浪費的寶物。人們通常在做幾件事的間隙再去做另外一件事。無數的時間間隙,就像無數的碎片,灑落一地,拼不成一副完整的圖畫。雖說手頭上的事情完成了,質量卻不見得有多高,這是“碎片化”生活很大的一個缺陷。如果想要完成一件事情,這種“碎片化”的做事方法其實是不太可取的。現在做這事,過了一會又去做另一件事情,大腦和注意力得不到完全的集中,很可能會出現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情況。

當然凡事都有兩面性。“碎片化”的生活可以在這個資訊時代幫助我們有效地節省時間,只要在不影響質量的範圍內,這樣的做事方法也不失一方天地。比如有一次,我做作業時因為一道難題而心煩意亂,焦頭爛額。眼睛直盯著紙面,非常疲倦。這時,我沒有選擇繼續做無用的思考,而是停下來放鬆一下,聽聽音樂,緊繃的思維瞬時放鬆了不少,再回頭去看筆下的題目,思路一目瞭然。雖然在應該全神貫注的時刻選擇了停止作業去聽聽音樂,但也沒什麼不可以的,畢竟還可以讓工作了許久的大腦放鬆放鬆,還能提高辦事的效率,即得到了休息也快速完成了工作,事半功倍,皆大歡喜。

此外,“碎片化”的做事方法也可以讓我們在閒暇之餘獲取一些資訊,比如在上班的途中,就可以關注關注新聞,看看報紙,將一天的好心情寄託在油印文字上,再享受享受早晨的陽光,別提有多美妙了。或是捧上一本書,看到結尾,正好趕上地鐵到站,合上書本大步走出地鐵站,不也很好嗎?可見,碎片化的生活還可以給我們帶來不少便利呢。

“碎片化”的生活,有利有弊,還真算是現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的代名詞呢!人們應當好好利用這些碎片化的時間,讓自己的生活更添一份精彩!

當我們撞上碎片化的生活 篇9

當我們撞上碎片化的生 ,573字

所謂碎片化的生活,有人說是碎片化閱讀,有人說是碎片化時間,還有人指向資訊的碎片化。我理解碎片化生活就是由於科學進步、閱讀載體的變化和人們浮躁求快的心理等原因造成人們的生活被分割成許多碎片。

那麼,碎片化生活到底有利還是有弊呢?專家們有過許多討論。某知名媒體說:“碎片化的閱讀已成為大眾閱讀的趨勢。”史學博士廖峰說:“人或許已經成為碎片化資訊的奴隸”詩人歐陽江河說:“我故寫長詩,對抗碎片化的生活。”學者費勇說:“我不排斥碎片化時代,我們應該考慮怎麼樣才能夠把自己修煉得完美。”全國政協委員聶震寧說:“《論語》和柏拉圖的《理想國》不也是一種碎片式結構嗎?”

我也認為這個問題值得展開深入的討論。它的好處自然很多,它可以使人更充分地利用零碎時間、邊角時間;它可以使人的閱讀更廣博,更容易抓住關鍵資訊……。比如,毛澤東就十分擅長“見縫插針”。每逢坐飛機時,兩場會議間隔的時候,他都會利用起來看書學習。

當然,它的壞處也並不少,它會催生“標題黨”、“頭條控”等,並且資訊的正確性也不高,會造成一代人的淺薄盲從……。很多次,我乘地鐵去上鋼琴課,路上恰逢早高峰。進了地鐵後,好一幅壯觀景象,車上人頭攢動,大多數人都在看手機,檢視QQ、微信或看網路小說,完全是快餐式的資訊獲取。

綜上所述,我認為面對不可避免的碎片化生活,我們應該以積極的態度去應對,揚長避短。

當我們遇到碎片化生活 篇10

當我們遇到碎片化生活 ,937字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電子裝置應運而生,人們使用手機,PAD等各種隨身電子裝置,可以更加便捷快速地獲取資訊和溝通。然而,隨之而來的,這也在方方面面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隨處都可以看到在大街上,電梯裡,飯桌上,人們無時無刻地專注地看著手機,或是聊天,或是購物,或是閱讀。我們似乎不再需要拿出一整段時間安排生活,我們可以在“碎片時間”裡完成這些事情。在不知不覺中,我們的生活變得支離破碎了。當我們遇到碎片化的生活,當我們享受現代科技帶來的諸多便利,我們也在反思,我們失去了什麼?

在碎片化的生活中,我們首先失去了自我,當我們沉溺於“碎片化時間”的閱讀,聊天,購物的時候,當無窮盡的資訊,無休止地推送給我們的時候,當我們習慣甚至喜歡這種生活方式,我們的生活就完全被這些碎片化時間肢解了佔用了。在旅途中,在休息中,我們也完全沒有時間,停下腳步,稍作歇息,或者思考人生,或者享受清閒,或者陶冶精神。陶淵明寫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份意境,這份氣定神閒,我想在這種碎片化時間中是無法寫出來的。因為,在碎片化的生活中,我們是沒有這份閒情逸致的。

其次,在碎片化的生活中,我們失去了潛心修學的耐性,越發浮躁。每一位立功立德立言的大家,必須鑽研致知。西漢董仲舒三年不窺園。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後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三年沒有進園觀賞一眼。試想,在碎片化的生活氛圍中,我們快餐式地閱讀,看似時時刻刻地閱讀,可又能吸收幾分營養,更遑論有幾分心得,幾分領悟。來的快,去的更快。

再次,在碎片化的生活中,我們失去了親情友情,曾幾何時,朋友們相聚一堂相談甚歡,曾幾何時,一家老少其樂融融天倫之樂。可在碎片化生活中,朋友圈QQ取代了聚會,更有甚者,即使聚會也是心有旁騖,心不在焉,碎片化的生活已經使我們習慣了通過電子裝置來溝通,似乎隔了一層空間,讓人們的溝通更有安全感,豈不知,如此,人與人也因為這一層空間而變得疏遠。

當我們遇到碎片化生活時,當我們被碎片支配,是歡欣鼓舞地投入其中而迷失自己,還是拒絕碎片,時刻保有一顆沉著,有愛和氣定神閒的心。這是個不需要回答的問題!魯迅曾經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擠擠,總還是有的。但如果海綿支離破碎了,那麼我們就真的擠不出一滴水了。

當我們遇到碎片化 篇11

當我們遇到碎片化作文 ,1220字

設想一個現代人的生活,對,不如就從某個工作日的早晨開始:他醒來,第一件事情是開啟床頭櫃上的手機,回覆貼子;他出門了,等待公交車或地鐵,漫不經心地瀏覽著移動電視上滾動播放的廣告;午飯時間,他邊吃飯邊和朋友在QQ上聊天;臨睡前,他匆匆瀏覽完最後一條朋友圈裡的趣聞,發完最後一條微博,熄燈睡覺。

這大約是許多人生活的真實速寫,如此迴圈往復,周而復始,無窮盡也。

當時間從鍵盤上點選的指尖悄悄溜走,人們的步履變得愈發匆忙,我們的視線再也不專注於時間和空間上的某一點。你有沒有感覺到時鐘正在從一個完整的圓,像被一把刀切開的披薩一樣,被切割得越來越細,越來越小呢?

是的,步入資訊化時代的世界,社會和人類,不可避免地與“碎片化”不期而遇了,它現在就站在我們面前,躲避和逃離變得沒有意義,因此與其閉門謝客,不如想想如何體面地迎接這位不請自來的客人。

這位姓碎,名片化的客人這樣告訴你:便捷是碎片的精髓。碎片化將一頓正餐,切碎成一袋袋零食。它能提供給我們等同於正餐的能量,但省卻了正餐麻煩的準備工作和繁瑣禮節。每當點開一個分享得到的文章,短視訊,例如百度百科的“x秒讀懂xxx”,在愉悅的同時,碎片化的知識會在不知不覺間進入你的腦海。久而久之,聚沙成塔,最終會形成一個龐大的知識庫,指不定哪一天就會得到應用。而且它是分散到各個時間段中的,意味著碎片化生活擁有頗高的自由度。這樣看來,適應現代碎片化生活還真是好處多多。

且慢,不要別人說什麼你就信什麼!誠然,碎片化生活的優點確實存在,但是亞健康人群的慘痛經歷告訴我們:零食並不能代替正餐。過量攝入“零食”,非但沒有營養價值,還增添了無用的多餘脂肪。大量亢餘的資訊匯聚成流,衝進我們成型的知識庫,迅速佔領大量的空間—人在一段時間內能夠接受並消化的資訊必然是有限的,這些不必要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應用的知識會像萬惡的彈窗廣告一樣時不時地閃爍在腦海中,影響著我們對主要知識的吸收和利用。碎片化一旦成癮,人就會對名著和美文失去興趣,“營養結構”失衡,人就會成為一個臃腫懶惰的胖子了。

形象一點地說,碎片化生活就像雞吃石子,適應的人能夠通過它幫助消化,不適應的那就得胃疼了。

我們既然已經清醒地意識到了碎片化是把雙刃劍,那就應該棄其糟泊取其精華,合理地切這塊時間的披薩,碎是要碎,但要有大有小,主次需分明。個人的努力還不夠,這需要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尼爾。波茲曼在他著名的《娛樂至死》一書中,提出“媒介的變化帶來了人們思想結構或者認知能力的變化”,媒體就是現代資訊的重要媒介,應該承擔起引導的作用。君不見某些媒體為博人眼球,胡亂標題,以至於出現了“標題黨”這一新群體,這樣一個金字塔形的從尖端向底部的影響,會拖累群眾碎片化生活的健康程序,亟待改善。

碎片化生活的時代已經到來,它的戰車隨著資訊爆炸隆隆飛奔。我們既然已經遇上,就是要搭上它這班順風車,而不是被碾碎!我們的目標是碎片和平化,而不是被和平碎片化。

遇到碎片化的生活 篇12

國一作文 ,803字

我們在如今繁忙的現代,因為科技的發達,人們的生活逐漸被碎片化迷失在碎片化的迷宮裡,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生活如同陰影一般無時無刻不纏繞我們,影響我們的合作交流與溝通。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碎片化。在今年過年的時候,我們一家團聚吃飯,一開始大家都聊的很開心,可過了一會,就冷場了。我仔細觀察了一下,原來大家都在看手機:老一代的都看著頭條,中年人和小朋友都在玩著手機。我最近還閱讀了兩本書,一本就用紙質的書籍看的,看的津津有味,隨著作者的思想去猜劇情。可是用iPad看的時候,看好開頭看下去很無聊,於是我迫不及待地翻到末尾看。顯然,閱讀書本有趣多了,可以隨著作者的思路去猜劇情;而電子版的直想看頭和尾,但無法瞭解這本書重要的地方,不能囫圇吞棗,要放慢生活去品味。科學家做實驗時,分析著手機上自己的實驗報告,不和別人交談。在以前,大家都都用手寫信,可現在,自從出了微信QQ以後,大家都用鍵盤打字,接著就出了出現提筆忘字現象:每當給遠在別的地方的家人交流,都不寄信,而是一句微信就過去了;在平常走在街上,看見商鋪的名字以及裡面的東西所有的錯別字數不勝數……總之科技所帶來的壞處越來越多,使生活變的碎片化。

雖然科技給我們帶來許多壞處,但也有很多好處。

改變碎片化,人們首先要經常討論,合作。如果大家在過年時高興地談論著話題,互相說著自己經歷過的趣事,感情也會變的很好,更親密;科學家做出的實驗應該互相交流,談論,說出自己的觀點;還有,我們可以打字交流,但也不能忘記祖國博大精深的文字,而且我們要記住小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不會寫字是十分可恥的。這樣才能把碎片慢慢合成一個集體。

科技發展的很迅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不利:閱讀的質量,祖國的漢字……但在這同時也讓我們感情增加,技術提高的好處。所以我們要常交談,不能把任何人化為碎片化,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合作取得進步。

當閱讀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篇13

當閱讀遇上碎片化的生 ,771字

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使我們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在文化方面,這種變化又是否令人滿意呢?目前讓很多學者擔心的一個數據就是國人人均閱讀量。2016年,我國成年公民人均紙質閱讀量為4、77本,而電子書閱讀量也不過四五本。這離世界平均水平相差甚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當手機打碎了我們大塊的休息時間後,我們無法靜下心來讀書;二是在網際網路大量資訊的衝擊下,我們不願意把時間花在閱讀中了。

所謂的碎片化生活,指的是當今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模式:看似一天到晚在忙,但卻有無數個小空閒。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雖然時間被拆成了碎片,但並不意味著這些時間不能利用。或許無法每天抽出時間來讀《史記》,但一天一句《論語》,只要肯做是一定沒有問題的。以語錄體方式呈現的《論語》,其實就是碎片化閱讀。孔子所言短小精悍,言簡意賅,而且這些道理仍有豐富的現實意義。柏拉圖的《理想國》亦是如此。所以,想要讀書的人是不會被碎片化了的生活束縛住求知的大腦的。

而第二種人才是拉低中國人均閱讀量的主要群體。他們浮躁,忙碌,整天忙著社交。他們選擇用看無聊的推送,惡俗的笑話來度過自己的碎片時間。他們在時代的洪流中放棄了對自身修養與文化的提高,轉而隨波逐流。這種人,應該好好利用起他們最擅長卻又最不擅長的工具—電子裝置。微信公眾號中有一些好評如潮的書評、清單等值得快節奏的上班族閱讀。這些都是一本本名著的精華所在。花個十分鐘,只要心無旁騖地閱讀,思考,即使沒有讀過全書,還是能收穫其中的小部分營養。

碎片化生活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必然產物,而對於人來說,如何使這些時間得到充分利用顯得尤為重要。人要克服“既然沒多少時間,那就發個呆吧”這種心態,也就是在碎片化的時代,任何時間都不能被輕視。利用好這些時間閱讀吧,“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遇到碎片化的生活 篇14

遇到碎片化的生活作文 ,919字

提倡碎片化?

碎片化是當今社會的潮流生活方式,可是這種生活方式真的是值得提倡的嗎?

每當我們在人行道上等紅綠燈時,開著車在大馬路上遇到堵車時,在公交車站等車時,在上廁所時,在地鐵裡時,我們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低頭看手機—甚至我們還義正言辭地說我們是在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難道在這些零零碎碎的時間裡,我們不能選擇背幾個單詞背幾句詩嗎?我們不能選擇打個電話回家關心一下父母嗎?我們不能選擇摘抄幾句自己喜歡的好詞好句嗎?

碎片化時間就是指沒有安排任何工作,未被計劃的時間。而在一天中最珍貴的兩段碎片化時間,我認為是起床後和臨睡前。可現在不計其數的人都把這兩段寶貴的時間用在刷朋友圈刷微博刷空間重新整理聞客戶端,還振振有詞道“我是在瞭解國內外的大事啊!”事實上這些東西看完就成了過眼雲煙。但其實如果你願意沉下心來,集中精神把這些時間花在汲取知識花在欣賞美文花在真正拓展自己眼界上,你會發現你收穫到的遠超過了你的手機所給予你的,同時你也會感覺更滿足。

女生喜歡購物,手機裡下個淘寶,有事沒事新增購物車清空購物車,到了月末發現:呀,怎麼我居然花了那麼多錢了?明明我也沒買什麼東西啊!男生喜歡打遊戲,有事沒事開啟遊戲開一局,過了沒多久就發現:呀,怎麼遊戲時間已經滿了?怎麼這個英雄又練紅了?怎麼眼睛度數又加深了?明明我每天也沒玩多久啊!難道這就是大眾口中所說的“合理利用碎片化時間”嗎?

我們在各種社交軟體上結交陌生人,時不時和他們“聯絡感情”,難道隔著螢幕的關係好就真的是親密無間了?隔著螢幕的“哈哈哈”就真的不是皮笑肉不笑了?難道真的要因為一個隔著螢幕的素不相識的“有緣人”就忽略了身邊的真正懂你的人?

我認為,我們不妨在手機裡下載一個app或是隨手帶一本紙質日程本,方便隨時隨地記錄自己所想的和所需要做的,也不至於忘這忘那的。我們不妨隨身攜帶一副耳機,下載個荔枝FM或是QQ音樂之類的,在閒暇時間聽聽放鬆心情。我們不妨抽出時間伸伸懶腰舒展一下身體,不要讓自己的身體活受罪。我們不妨抽空常常打個電話給父母或是發條訊息給好友,只花了你幾秒鐘的噓寒問暖可能就會讓對方感覺到他是被在乎著的。

我們改變不了社會,但請做好自己,合理利用好碎片化時間。

遇到碎片化的生活 篇15

遇到碎片化的生活作文 ,556字

隨著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電子裝置。人們的頭不再像往日那樣抬頭看路而是低頭看“機”。

當你走進地鐵,環顧四周,只見一排排整齊的“低頭族”:有的雙手託著下巴;有的插著耳機;還有的瞪大了眼睛,可他們都只聚集在同一事物—螢幕。一位小夥上了列車,就像犯了毒癮一樣,立刻掏出手機,似乎下一秒就會有人偷走似的,眼睛死死地盯住,目光一刻不離。等他到站時,他還依依不捨地翻著手機,不情願地挪動身體,擠了出去。

這種情況不算少見,人們都抓緊每分每秒投入於關注著手中的電子裝置,他們如同失去心智貪婪追求的人,而它們卻如同一隻只噬魂的魔,一點點侵蝕人們內心的理智。走路時,等車時,過馬路時,吃飯時。人們的心中似乎勾起了一隻渴望的巨獸,他使人走路撞到樹木都不願抬頭,只是連聲的“對不起”,過馬路時對飛馳而過的車輛置之不理,行車時將自己的生命視如兒戲,只為了在這碎片般的一分一秒中滿足自己的慾望,而不知明天的路在何方,一味地享受現在卻從未對未來負責。而在這碎片般的短短一分一秒,卻給了人們巨大且沉痛的教訓。而這一切的源頭,正是我們不斷碎片化的生活。

這就是碎片化的生活,當你遇到它時,它好像人生的一片片拼圖,而我們應該踏踏實實地拼出人生美麗的圖畫,而不為了眼前那微小的碎片,從而破碎了美麗圖畫的“美妙藍圖”。

遇到碎片化的生活 篇16

遇到碎片化的生活作文 ,850字

一個個碎片可以拼成一副美麗的圖畫。懷著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我走進了同濟二附中的校門。

開學伊始,班主任汪老師告訴我,為了避免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校裡不能帶手機。

我的生活現在已經離不開手機。因為,我喜歡玩手機戲,我的世界、泰拉瑞亞都是我喜歡的,遊戲的世界很精彩,讓我充滿了快樂和成就感。因為,我喜歡動畫人物:小馬寶莉,晨曦傳記,讓我感受正能量和積極生活的態度。因為,我喜歡看今日頭條,瞭解世界的氣象萬千。因為,我遇到了作業難題,可以查詢作業幫。甚至,聽英語課文,我也要通過手機裡APP下載的軟體。當我下課時,我會通過手機聯絡媽媽,告訴她我在那裡。

我得承認我自制力很差。上課的時候,我會畫畫,不專心聽講。放假時,有時晚上很晚,趁媽媽睡著了,我還在聊微信和看小馬寶莉動畫片。我遇到了作業難題,總想著可以查詢作業幫,失去了獨立思考的空間。當遇到難題的時候,我第一想到的是查作業幫而不是獨立思考。

上預備班了,我自己上學放學不用媽媽接送了。可是放學時,有時打掃衛生,有時有事排練,無法準時放學時,媽媽總是特別擔心。於是,媽媽給我買了兒童電話手錶。

很多人都購買了兒童電話手錶,它有很多功能,我可以看時間,還可以用來定位,媽媽家長可以不必擔心我走丟。它還有微信和通話的功能,有急事媽媽可以聯絡我。但有人也表示質疑,兒童電話手錶與手機一樣是不是存在輻射?長期佩戴,是否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我知道後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在白天上課時不佩戴,直到放學時需要聯絡時再佩戴。

我現在是預備班了,不僅要學語數外,還要學習德語、思想品德、科學、地理,週一到週五白天上課,晚上回家寫作業;週末除了上數學和英語的補習班,還要學書法、練習跆拳道,更有一大堆作業等著我去做,只有利用碎片的時間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比如:利用在路上的時間背英語單詞,不必浪費整塊的時間去背。

在當今資料大爆炸的網路時代,需要掌握更多的新知識和新理念。或許,失去整塊的時間,不等於失去玩的樂趣,拼湊一片片碎片的時間,組成了我快樂的學習和閱讀的時光。

遇到碎片化的生活 篇17

遇到碎片化的生活作文 ,824字

生活在大資料的快速e時代的我們,時間宛如兒童拼圖等待我們去碎片化地發現。那麼,遇上碎片化的生活,在時間越來越緊迫的條件下,什麼才是最奪人眼球的呢?

根據一系列的調查,當今社會逐漸邁向老齡化,最受人矚目的便是醫療問題。而在日常生活中皆是如此。因此,碎片化的健身運動便引人注目起來。

譬如,在鄰國日本,國民參加體育運動的比例是82、3%,他真正響應了所謂的“生命在於運動”的思想。而在中國全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僅僅只有28、2%。如此巨大的差距主要是與醫療費用昂貴,通常百姓無法承受有關。久而久之,這股浪潮漸漸影響到全球,使國內人們也逐漸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於是乎,“摩拜單車”的共享經濟在這樣的情況之中如火如荼地鋪陳開來。它不僅能讓碎片化的時間有效利用起來,同時又解決大部分上班族的“亞健康”問題。一股帶著芬香的絢麗小橙風就這樣襲捲了魔都上海。

除了碎片化的健身運動,所佔中國人民第二大比例的就是碎片化的閱讀了。擺脫了溫飽需求的人們,精神食糧就變得難能可貴了。

不論是上下班高峰,還是餐前飯後,總能無處不在地看見“低頭族”捧著新型的智慧產品探求知識的海洋之深邃。這正是碎片化閱讀的真實寫照了。

第三大塊內容是碎片化的購物。對於購物這一話題,當然是女性朋友的最愛啦!超大的打折的誘惑力和應有盡有的豐富商品,讓愈來愈多的女性願意用少有的碎片化的時間來沉浸在裝扮美麗之中。畢竟,“愛美之心,人間有之。”嘛!

按照比例接下來的就是碎片化的社交活動了。如今,社交網站玲琅滿目,給不同型別的人們提供了不少的便利,減少尋找的時間,與此同時,危險係數也有所上升。所以,碎片化的社交活動還不能達到網路霸主的程度。

碎片化的健身運動、閱讀、購物以及社交活動,無一不能脫離電子產品這一載體,而在這載體的背後,是嶄新的人工智慧和共享經濟所織成的無形網際網路。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時間緊促而又欠缺,能更大可能地霸佔消費者的時間者,無疑定會成為人生道路上的贏家。

使我們過上碎片化的生活真凶 篇18

使我們過上碎片化的生 ,840字

在移動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今天,我們的生活逐漸都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心態與認知。比如說,剛剛做完一個作業,覺得有些累了,就會拿起旁邊的手機放鬆一下;老師備課的時候覺得有些累了,或許也會拿起在厚厚的書上的手機。而這些的舉動,也就把我們原本很規律的生活或學習給切斷,形成了碎片化的。而自制能力不好的我,也是常常會在做作業的時候拿起旁邊的手機放輕鬆,然後再繼續做題。

最近,因為剛剛開學,作業量還是比較少的,但是我還是有的時候會要做到很晚,例如十一點。常常我在苦思冥想題目的時候,會突然間“叮咚”一下,而我的思緒就會被那“叮咚”一聲,給吸引過去,放下手中的作業,去看看到底是誰給我發了一條有趣的資訊。如果是很有趣的話,我或許就會徹底的忘記自己剛剛在做的數學題,把所有的步驟都忘記;如果是一些不要緊,但是又沒有意思的,我也會拿著手機看看其他的。因為剛剛在做數學題的時候,腦子是緊繃的,好不容易能夠看看自己喜歡的事情,肯定會放下自己苦思冥想樂很久而又沒有想出來的數學題。於是,就是這樣,手機把我原本規律的作業時間給打斷了。或許原來是做到十點鐘,但是一切都弄好了,書也背熟練了,洗漱也好了,當天的上課內容也複習了一遍。但是有了這麼的一個手機,就算也會做到十點鐘,但是也是沒有把書被熟練,沒有洗漱好,沒有把當天的內容複習一遍。

總而言之,大家都清楚,手機自己要分配好自己的時間去玩。玩手機本不是件壞事,看新聞可以增強自己的視野,而適當的玩一玩遊戲,也可以放鬆放鬆自己的身心,不會讓自己都成一個書呆子。但是如果控制不好自己,把玩手機當作是比學習還重要的事情,就不好了。所以說,是手機讓我們過上了碎片化的生活,但也不是不能改變的。只要微微地做一點小事,在自己很煩躁的時候,靜下心來想一想,而不是立即拿起手機,去看看有什麼有趣的事。但凡自制力不是很好的人,在自己拿起手機看的時候,就一定會去看其他的東西。

遇到碎片化的生活 篇19

遇到碎片化的生活作文 ,710字

放眼望去,整個世界都是由“被碎片化的”萬物組成的。

地球是由碎片化的空間,碎片化的氣候組成的。空間是由許多陸地,海洋,國家,城市,農村,高山,丘陵,盆地等組成的。氣候由風雨雷電,冰霜雪霧組成。地形是由草原,冰川,火山,沙漠組成的,他們又是由花草樹木,風霜雨雪,巖丘石和數不盡的風沙組成的;花是由花瓣,花蕊,花莖組成的;樹木是由樹根,樹枝,樹葉,樹杈組成的;草是由根和葉組成的;風霜雨雪是由一層一層的冰和水汽組成的;巖丘石是由一塊一塊土石組成的;風沙是由無數粒細小的沙子組成的。它們就像無數的碎片被一塊一塊分解出來。

在生活中也有許多被碎片化的東西,像學習不可能讀一天書就能成才,學習也分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四個階段。小學被分成了五年,每年又被分成兩個學期,每個學期又被分成好幾個月,每個月又被分成三十或三十一天,每天有二十四小時,每個小時有六十分鐘,每分鐘有六十秒。從小學這大規模的被分解成一秒一秒,的確很像一塊一塊的時間碎片。

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都是碎片化的。像樓房裡分成好幾間房屋,房屋又分成好幾間房間,一間房間裡有很多傢俱和家電,傢俱又分衣櫥,書櫃,書桌等,家電又分洗衣機,電視機,電冰箱等。

大到高樓大廈,小到一滴海水。如果用顯微鏡觀察,你會發現一滴海水中分佈著許多浮游微生物,像碎片一樣漂浮在水中。

我兒時很喜歡玩拼圖。拼圖是很多零碎的圖片,把他們拼起來,就變成了一幅完整的圖畫。每當我想起兒時的情景,就想起一句話—“讓我把記憶的碎片串成項鍊”。

從每一秒組成小學時間,從傢俱變成大廈,從拼圖變出一幅畫,這些都是碎片化的組合,由小成大,由少成多,這些“碎片”不斷組合,最終就合成了我們碎片化的生活。

遇到碎片化的生活 篇20

遇到碎片化的生活作文 ,424字

碎片化就是零零散散的,你要問我生活為什麼是零零散散的,那就來聽我來敘述吧!

如今,上海已經是個大都市,而上海話也被淡化了,許多外地人來到了上海,外地人有的講方言,有的講普通話,有些上海人也開始講普通話,慢慢忘記了上海話,只有一些老人和中年人還記得上海話。

一次,我看見一個老爺爺對賣西瓜的人說上海話,那賣西瓜的人聽不懂。一個阿姨走了過來,對賣西瓜的人說普通話,賣西瓜的人聽懂了,原來,那賣西瓜的人是外地人。那位阿姨看到老爺爺遇到了困難,就對賣西瓜的人說:“這個老爺爺要一個西瓜。”等老爺爺付完錢賣完西瓜她才離開。我心想:這位阿姨真好,看到老爺爺遇到困難,熱心幫助。但是像那位老爺爺一樣的有很多,都只會講上海話,不會說普通話,而許多外地人來上海做生意,又聽不懂上海話。不是每次都會那麼幸運,以後再遇到這樣的情況,那可怎麼辦啊?

現在,年紀較大的人漸漸開始學習普通話(雖然不太標準);外地人開始學上海話了(雖然講的有點洋涇浜),但是生活變得完整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