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高一學生遇上了碎片化生活相關作文20篇

當高一學生遇上了碎片化生活 篇1

當高一學生遇上了碎片 ,759字

如今的網際網路科技已經越來越成熟。大多數的人們已經被這種技術深深地吸引,導致了現在最為嚴重的現象之一:碎片化生活。

碎片化生活就是原本正常的生活被各種外來因素影響,使我們要做的事情“打碎”。我們應該如何面對這種生活呢?

我是一名新高一的學生,在開學前我已經開始制定我的學習生活表,在我心裡想著要遵守。剛訂好的表,同學打電話給我:“嘿,今天下午打球去怎麼樣?”,我想多沒想就答應了,打了幾個小時回家後,我突然想到,我剛制定好的生活表怎麼馬上就忘了,我不禁笑了起來,“以後再說吧”我這樣說道。

開學後,在學校過完了一天,很快的到家,心想:今天快點做完作業,然後拿出作業本奮筆疾書。不一會兒媽媽敲我房門:“兒子,吃飯”我放下筆跑去吃飯,吃完飯回來,還沒有拿起筆,手機上傳來了班群上的聊天框,我拿起手機隨意的發了兩句,結果來了更多的人,我便忘記了作業和他們開始聊起來了。當他們說不聊了,開始做作業了,我才想起來作業,但是時間已經過去了1個小時了,我開始寫起了作業,最後,我到十點寫完了原本八點就可以寫完的作業。

從這兩件事可以看出碎片化生活對我們原本生活影響的嚴重性,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首先,當我們回家要做作業或工作時,我們應當避免與網際網路工具像手機或電腦或者平板電腦,專心地解決作業,如果必須要用電腦等,一定要有很強的自控力,不被一些因素打擾。

改變碎片化的生活,不僅要改變外在因素,還要先改變自己。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擠擠總是會有的。這句話幾乎被每個人記在腦袋裡了,但又有多少人付出了實踐呢?如果我們多利用一下自己的空閒時間,碎片化的生活就會完整很多。

當我們努力積攢出整塊的時間,我們可以用來閱讀書本或新聞,而不是把時間浪費在遊戲上,把原本完整的時間打碎。

所以你現在對碎片化生活有所反思呢?快來努力整合時間吧!

當人,遇上了碎片化的生活 篇2

當人,遇上了碎片化的 ,1099字

生活如花,奼紫嫣紅;生活如歌,美妙動聽;生活如酒,芳香清醇;生活如詩,意境深遠……

可隨著現代媒體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愈發的碎片化,人們的心也變得浮躁求快,只是一味的完成一些任務,並沒有在享受生活。詩人歐陽江河曾經說過:“我故意寫長詩,對抗碎片化的生活。”那麼,這樣的生活究竟帶走的是什麼?當遇上了碎片化的生活,我們應該在這種環境裡怎樣提高自身的修煉?

對於這種畸形的生活方式,我們是不是可以去改變呢?在慵懶的午後,悠閒地在書房完整的讀完一本書;亦或者是在明媚的早晨,聽著輕音樂進行一次慢跑;亦或者是在爽朗的夜晚,伴著清幽的月光在小路上漫步?

其實,碎片化生活就表現了人們對享受生活的興趣的喪失,而更多的則體現了人們內心的浮躁。如果有人在傍晚回想著自己一天都幹了什麼的時候,他甚至可能都想不出任何有意義的事情,這就應證了一句話“我們究竟是活了365天,還是活了一天,重複了364遍?”

碎片化的生活暴露了時代文化生活的弊端,現在人們離不開手機,離不開網路。可在這個科技時代,當一個“科技文盲”可不見得是件好事,但是我們是否可以控制好時間,控制好自己。有一次我路過一家咖啡館,門口掛著一個牌子說:“我們沒有Wi-Fi,陪你身邊的人說說話吧”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是啊,不知不覺中,我們形成了一個可怕的習慣,早晨睜開眼第一件事是摸手機在哪兒,做作業前,是先開啟手機刷刷微博,晚上最後一件事還是玩手機,我們的生活節奏和原定的計劃因為手機而被打亂了。如果當不思進取滲入了人的思想,當享受生活變成為了生存,那麼我們的生活會變得支離破碎。

在這個飛速運轉的時代,人與人的距離越來越遠,看似正常的交流越來越少,無聊的展現和虛榮的吹捧卻越來越多。“碎片化”它的確偷走了我們的很多時間與精力,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這些都只是碎片化生活的一冰山一角,但這碎片化讓更多人得了拖延症—把這部電影看完再吃飯,把這盤遊戲打完再睡覺,把這朋友圈刷完再寫作業……同樣的一天時間,有的人可以很出色地完成當天的任務,有的人卻什麼也沒做,為什麼?就是那些所謂的“碎片化”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在寫作業了,群裡有人在發訊息,進去聊一會!手機螢幕一亮,哦!原來是某某品牌出了新款式的衣服,去看看!有人邀請打遊戲了,心裡想著頂多半個小時,進去玩一會!一天,一個字都沒寫。

其實“碎片化”並不是一個新的詞語,但任何事物的出現,都是對人本身的一種修煉。火眼金睛的淬鍊是炙痛的,雙刃劍法的熟悉是漫長的,只有苦練七十二變,才能笑對八十一難,這些都是成長的必經之路。面對碎片化的生活,我的選擇,是砥礪前行。

我遇上了“碎片化生活” 篇3

我遇上了“碎片化生活 ,734字

如今科技不斷創新,手機、電視等多媒體的各種資訊碎片化的進入了我們的生活。人們得用這個工具每天重新整理那些流行的文字和圖片,讓生活好像看起來很精彩,好像就發生在你我身邊,於是關上了與身邊人彼此心靈溝通的心門。

記得表姐小學時的暑假,經常與我一起在戶外玩耍,好不快活。可是,自從上初中舅舅給她買手機後,她就變成了一個宅女,天天捧著手機,看著網路小說,玩著微信和QQ,每次和她說話,她都自顧自的玩手機,基本每天靠活在虛擬世界裡接受著碎片化的資訊生活。對任何活動都不感興趣,和我去旅遊她也是一直玩手機,性格變得越來越孤僻,不願與外界交流。脫離了手機,就像魚沒了水,似乎下一秒就要死去。

我的媽媽她有3份工作,平日工作和閱讀也離不開手機,我經常與媽媽說一些學校中的趣事時,她彷彿在聽著,頭微微傾向我這邊,可當我說完時,她又沒聽懂,還問:“剛剛你說啥?”於是我也只好重複一遍。她每天接受的大量網路碎片式資訊,使她的記憶力變成非常差,經常忘這忘那,還丟三落四。

我的爸爸不僅愛玩網路遊戲,除了工作時間以外,基本也是離不開電子產品,電腦手機佔據了他70%的時間,導致他與我和媽媽溝通交流的時間更少,我們只有在吃晚餐時經常聊天。

這毛病還“傳染”到了我,為了讓我專門學習,媽媽不給我手機,還不讓我玩電腦,只有偶爾週末看電視,於是看電視的時候,爸媽跟我說什麼,我全“遮蔽”掉,弄得爸爸哭笑不得,媽媽無言以對。

電子產品讓我們碎片式的接收各種資訊,青少年們正處在成長的關鍵期、學習的黃金期,如果出現過度依賴,會視力下降、記憶力下降、抑鬱、焦慮等等危害健康成長。成年人們一旦沉迷,忘掉周邊的生活和親人,對家庭也是危害巨大的。

希望我們正確的使用電子產品,回到生活中來,真正用心活出自己的人生。

我的高一新生活 篇4

高一作文 ,678字

秋風吹過,給小草穿上了黃色的衣裳,果實被披上紅色的袍子,在一片金燦燦中,我叩開了高中的大門,開始了全新的生活。

記得初進校園,便被這裡的景色所吸引,一排排黃綠色的小精靈微笑著向我招手,迎接我們的到來。九月,桂花飄香,每每踏進校園,總要深吸幾口夾雜著香味的空氣,在某條小道上,兩排茂密的樹木猶如整齊的佇列,中間閃出一條小路,小路上飄落幾片孤零零的落葉,倒真有幾分“曲徑通幽處”的美感。

走進陌生的班級,找個周圍無人的位置坐下,望著四周一張張陌生的面容,心中不由得產生幾絲落寞感,經過兩三天的相處,大家相互熟識,偶爾開個小玩笑倒也為課間添了些趣味。現在,仍忘不了初進校園的激動,初遇同學的緊張,初知老師的興奮……開學一週後,正式進入了高中生活。

課堂上,只聽見黑板上“唰唰”地聲音,大家目不轉睛盯著白色的字跡,奮筆疾書,這些年來,倒也練就了一身奇異的本領,悄悄走神的我突然被提起來回到問題,望著黑板上密密麻麻的白字字樣,心中不免多了幾分忐忑,汗水悄然間潤溼額頭,大腦不聽使喚,思緒混亂,手心握出了幾滴汗,我咬咬牙使自己冷靜下來,冥思,凝眉,苦想,答案終於順利生成。

課間,並不像想象中那麼優哉遊哉,雖然不像高考前劍拔弩張但夾雜著桂花香氣的空氣中充斥了一種奧妙,似乎很少有人願輸在起跑線上。有的同學在為課外生活充電,有的向同學講述自己的故事,有的則奮筆疾書,時而翻翻書,唸叨唸叨,手中的筆也沒有喘息的機會。

深夜,我仍未眠,安靜地躺在床上,看著窗外溫柔燈光。月色是清的,天藍得可愛,仿似一汪清水。

我的高中生活簡單而不隨意,緊張而不乏味,用心體會,就會發現精彩。

那一刻,我愛上了這片土地 篇5

國一作文 ,657字

一直喜歡那種親切的感覺,一直喜歡清爽古樸的你。自從那一刻,踏上這片神聖的土地之後,我投入到了你的懷抱,我領略到了你的風姿,我感受到了你的純潔……

在你的土地上,哺育著這麼一群可愛的人—東莞人,她們熱情好客,親切近人。時間總是匆匆的,我牙牙學語的時候,就融入了這片土地。此刻的我,何不能對你產生依戀,對你產生愛意?我,正是因為有了你的存在,才選擇停留在這片土地上。在這片土地上與東莞人一起交往,學習,成長……我總是能目睹你在日益地變化,不停地更換著自己的外衣,我總想問你:“你到底愛的是那一件外衣?”我也知道你會親切地回答我:“每一件我都喜歡,因為那是孩子們親手為我設計的”。

在這艱難的路途中,你滿腹的激情揮灑於天地間,不帶一絲頹喪的神色,漠然地行過歲月的滄桑。曾記得你的情懷中有繁華的虎門,1939年,那震撼人心的一刻,使我們中國人不再沉淪,讓我們恢復了以往的自信。改革開發以來,經濟突飛猛進,棟棟高樓矗起,我們隨著你的脫穎而出,你的兒女們也更加出類拔萃,讓你變得更繁華,更富強。我對這土地的愛油然而生。

你走過了多少個春秋,才挺立在中國的南方,才不斷地以新姿態展現我們面前?

我雖然不是你的親生兒女,我在你的照顧與關懷下成長,在吸取營養,在獲取知識,因此,你終於收了我做乾女兒—新莞人。喜聞這則訊息,我感動了,我自豪了,我終於有了為你做更多事情的身份!

我喜愛品味這樣一個有精神的城市,在喧囂的大都市裡我竭力感覺她的底蘊,那份純真流淌在空氣中。我發現這片神聖的土地,值得讓我愛上一輩子!

再見了,碎片化學習 篇6

再見了,碎片化學習作 ,591字

現在,隨著資訊科技越來越發達,社交功能也愈發強大,每個人都在這樣的生活著:早上起來,刷一下朋友圈,看看微博,吃頓早飯,美好的早晨!中午,吃完午飯,刷一下朋友圈,看看微博,睡個午覺,一覺醒來,愜意的中午。晚上,吃頓晚飯,刷一下朋友圈,逛逛淘寶,看看新聞,美好的晚上,真是充實的一天。這種方式,就是我們所講的碎片化生活。

所謂碎片化的生活,就是指利用短暫的時間來非正式的做一些事情。雖然碎片化生活讓生活方便了許多,也使生活更充實更休閒,同時已經成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但是也讓這種生活方式融入到了學習中,使學習變成碎片化。我認為這是一種不好的學習方式。碎片化會打亂我們的作息時間和學習計劃。

自從買了手機,時間是過得越來越快,以前我基本是一個小時能把吹笛子的任務完成,現在最起碼要一個半小時,“叮噹”一聲去看一下手機,是誰給我發信息了;“叮噹”一下再去看一下,朋友圈裡有什麼好玩好笑的事;再“叮噹”一下又去看一下,誰發了微博。這樣不但浪費時間還分心,使我不能認真吹笛子。

平時寫作業也是,本來完成一項作業,就去喝杯水,休息個五分鐘,現在好了,一有空拿起手機,看看新聞,聽聽音樂。原來計劃的五分鐘,變成了十分,二十分,三十分……

碎片化學習在不知不覺中浪費了我們數不清的時間,更讓學習變成了碎片。俗話說的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所以,讓我們珍惜每一分一秒,與碎片化學習說再見。

手機使人開始了碎片化的生活 篇7

手機使人開始了碎片化 ,397字

在現實生活中,碎片化的生活隨處可見。地鐵上、公交車上、超市裡、電梯上、包括在家裡,這些人就被稱為“低頭族”。

在地鐵上,一排座位坐6人,6人裡最少有4人看手機。在公交車上也是,大部份人在看手機。在超市裡,看到一個洗潔精100多元,覺得太貴有掏出手機在網上商城看看,只要50多元。在乘電梯時也有人在看手機,甚至走樓梯時也有人在看手機。上次我看到一個新聞,有一個人邊下樓梯邊看手機,結果被摔死了。包括在家裡,爸爸媽媽吃飯、上廁所,就連睡覺都看幾分鐘。

我對此建議是在地鐵上可以看一會兒,但不要一直看。在公交車上也是最好不看。走路乘電梯時更不要看。在超市裡也不要看,因為網上的東西不一定就好。在家裡可以看,可吃飯睡覺時千萬不要看,如果在家裡看得話小孩也可能會看手機,也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大家都知道,人是由猿進化而來的,猿是低頭走的,漸漸進化成人後把頭抬起來了,但是我不希望人類因為手機把頭再低迴去!

遇見在碎片化生活中的自己 篇8

遇見在碎片化生活中的 ,926字

慵懶的中考後的暑假的朦朧的清晨,久違的沒有補課,沒有鬧鐘,不那麼習慣的自然醒,家裡沒有往日的英語課文的磁帶的摩擦聲,安靜的只有音響中流出的《flowerpower》,迷糊的睜開自己心靈的窗戶,戴上眼鏡,世界開始清晰。起床第一件事開啟手機,商標剛剛褪去,輸入密碼,識別指紋,熟悉的提示音無縫銜接的響了起來,一行一行的99+,空間的評論又積了十幾條,一目十行的瀏覽著,時而抿嘴微笑時而驚訝,又亦或是開懷大笑,點贊收藏轉發,一刻不停歇的滑動著螢幕,偶爾停下來放鬆一下手指的關節,又繼續重複。歌曲換了一首又一首,時鐘滴答滴答的走,恬靜的上午就這樣過去了。看完了訊息,又把上午的新聞都過了一遍,終於放下手機,抬起手腕點亮手錶,已經下午兩三點,又重新拿起手機,開啟app,訂好外賣,支付,合上螢幕開始寫幾頁作業,突然不常來訪的水滴聲突兀的響起,滿懷欣喜的又拿起手機,結果發現只是她轉了條說說,點贊又轉發,一氣呵成,鈴聲響起,禮貌的開門,向快遞員先生道一句謝謝,在酷暑準時送來佳餚,開啟電視,開始,享用一個人的午餐。洗碗,抹桌,將近五點了,夕陽重新染紅天空,是比昨天更美還是更紅了?

歲月靜好,一天的時光卻突然轉瞬即逝,從容的從我們手中流逝,碎片化的生活習慣改變了我們許多。

本應是配角的手機在生活中漸漸成為主角,一點一點佔領我們的生活。手機究竟是打開了我們與世界溝通的大門,還是把我們關在了世界的玻璃窗外?

或許兩者都是。如果沒有智慧手機,我們最近的發展不會如此迅速,這拉近了全世界的距離,每個人的生活的點點滴滴都可以隨時分享。

但是在現在這個智慧時代我們的生活被手機帶來的碎片化革命敲個粉碎。時間被拆成了無數個三五分鐘的小塊,人們在這個世界中迷失了自我,隨意的揮霍著點點時間,雖然明天還會有新的太陽,但永遠不會是今天的了,我們在光陰的碎片中度過了一天又一天,卻忘記了欣賞每天的風景。或許碎片化的大量閱讀能快速拓寬我們的視野,但它同樣阻止了我們深入瞭解這個世界就如同被關在玻璃窗背後的人,能看到這個世界的全貌,卻無法近距離觀察或是深入瞭解這個大千世界。

碎片化世界中的自己,是破碎的自己我們每天的資訊量變大了,卻失去了事事專一的資本,失去了認真踐行自己初心的時間。

上下學路上的“碎片化” 篇9

上下學路上的“碎片化 ,980字

隨著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手機、電腦、電子書這些高科技玩意兒已經變得大眾化,甚至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手機、電子書的介入,使得我們的生活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碎片化”時間和“碎片化”閱讀。“碎片化”這個名詞也成了大眾泛泛而談的話題。

人們獲取資訊的方式,從白天看報紙、晚上看電視漸漸變成了隨時隨地看手機新聞,電子書等等。很多人利用一切碎片化時間來刷手機,通過資訊共享的電子產品來看世界。作為一個學生族,我來講一講我眼中上下學路上的碎片化。

每天上學,從我家到學校需要40分鐘左右的時間。父母先將我送到地鐵站,我再乘坐地鐵,最後步行到達學校。坐在私家車上,開啟手機上的喜馬拉雅APP,聽《歷史上的今天》。通過車窗望向外面,公交車的等候、紅綠燈的等候,讓人們會拿起手機,做個高冷的低頭族。不會放過幾分鐘的時間,這就是在等候時出現的“碎片化時間”。

上下班高峰的地鐵上大多是上班族還有學生們。上班族在地鐵上幹得最多的就是連上地鐵WiFi,開始看新聞,各種娛樂資訊,偶爾也有幾個在看電子書,似乎大家都在充分地利用碎片化時間。這就是所謂的“碎片化閱讀”,一切都方便快捷。

同時,地鐵上與我一起同行的學生們此時又在做什麼呢?我發現高中的學生大多都戴著眼鏡,他們一般在背單詞、古文之類的,都是愛學習的好孩子。碎片化知識是學生們利用碎片時間得來的知識,是個學習好方法。而初中生在地鐵上更多是愉悅地放鬆,插上耳機聽音樂或者看看視訊和動漫,這些都已成為了上學路上習以為常的事。碎片化放鬆是學生們利用碎片時間愉悅心情,是個調整狀態的好方法。

手機、電子書由於方便攜帶,輕巧快捷漸漸代替了紙質書以及報紙,讓人們可以把生活中的碎片時間充分利用起來,碎片化閱讀、碎片化放鬆還有獲得碎片化知識。我認為這有利也有弊,抓緊時間自然是好的,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太過於依賴這些電子產品,過量使用也會有弊,一是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對身體有一定害處,二是會使紙質書以及報紙之類的媒介離我們越來越遠。人與人之間變得無法直接交流,多了一些隔閡,語言也更網路化,更無文筆優美之談,更無邏輯性。

碎片化時間可以用來讀一首詩、背背單詞,做一些短時間內可以做完的事,但是我並不建議在碎片化時間內去看書,好的書應該慢慢地長時間細細品味才好。在網路資訊化的同時也要保留傳統的習慣,別讓紙質書消失,不要讓事情變得斷斷續續。

是利用了碎片化時間,還是把時間碎片化了 篇10

是利用了碎片化時間, ,834字

自從有了手機,我們的生活就有了很大的變化。不少人都成了低頭族,在地鐵車廂裡,在餐桌旁,甚至是在過馬路的人行橫道線上。如果被問到為什麼這麼頻繁地看手機、玩手機,低頭族們會回答:“手機可以讓我們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呀!

頻繁地看手機、玩手機真的都是在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嗎?我不同意。

我們的確都有一些零散的、無規律的、也很容易浪費掉的時間。但是,在這些時間裡,很多人頻繁地拿出手機只是刷朋友圈、看微信、瀏覽網頁等,大多隻是消磨時光而已,是談不上“利用”二字的。

在我看來,頻繁低頭不是利用碎片化時間,還會把時間“碎片化”。比如課間,這是一段休息一下眼睛、舒展一下身體、放鬆一下精神的時間,如果你不停的刷手機,你就把這段時間碎片化了。這樣,你還能休息好、舒展好、放鬆好嗎?

再比如我家裡飯前這段時間,如果我在正式開飯前就先“品評”一下老爸已經炒好的菜,或是幫著盛個飯、端個碗、擦下桌子,或是跟外婆嘮叨嘮叨,這段時間豈不是珍貴的親情時間?哪裡還是需要用手機利用的碎片化時間呢?而如果我還是頻繁刷手機,豈不是把這段時間碎片化了嗎?

刷手機而把時間碎片化的例子還有很多。有的人不論在做什麼事情,只要聽到手機“嘀”一聲,就趕緊要檢視,這就把正常作事的時間也“碎片化”了。有的人即使手機沒“嘀”,過一陣不檢視就像丟了魂似的,焦慮不堪,這就更嚴重了,因為他們已經養成了習慣,他們已經顧不得什麼時間或任務,習慣性地檢視手機是第一位的,他們的時間就會零碎不堪。

那麼,我們能不能既用手機“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又減少“把時間碎片化”呢?我覺得關鍵還是對時間的規劃。如果是按規劃用手機下載或上傳作業、看通知、聽聽力材料等,就是做了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是真正地利用了碎片化的時間。如果沒有規劃、漫無目的、乃至形成頻繁玩手機的壞習慣,那就會不斷地“碎片化”寶貴的時間。

我們學校要求同學們在校時手機統一保管,這很好。因為在學校幾乎沒有碎片化的時間需要藉助手機利用,也不應該讓手機把我們寶貴的時間碎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