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方能常樂相關作文20篇

知足方能常樂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929字

人,生來本當知足。

知足是人生一切樂趣之源。當一些人和事到來或發生時,他們讓你感到滿足,於是你便快樂起來了。常樂好似一朵燦爛的花,她植根於知足的沃土,常樂開花之時,蝶飛鶯啼、霞光萬里,這便是人生之仙境,美哉。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應是快樂的。我們出生,證明我們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每個母親在孩子出生的一起刻,心裡最期望的是孩子平安健康,我們的父母給了我們純潔的靈魂,可愛的面頰和健康的體魄,我們還有什麼不知足的呢?

而今我們能上學,享受高質量的教育,便應知足了。這世界上還有很多孩子在為一塊黑麵包你爭我搶,有些人一生只洗一次澡,還有些人整日面對的是翻飛的血肉和熾紅的炸響。知足常樂吧,至少我們現在好好活著且過得很好。

在古今中外,也有很多知足快樂、淡泊名利之人。

諸葛亮曾六出祁山,做出一番大事業,但他生活簡樸,傾盡全力做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死後他內無遺帛,外無贏財,他在《誡子書》中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他清心寡慾、知足常樂。他曾對草廬中的生活感到知足,於是才有人生中最初的快樂,而那南陽草廬也正是他最終的夙願。

陶淵明不在意世俗的喧譁,他心中朵朵菊花點綴了悠悠迷濛的南山,一生恬淡,憑藉心遠地自偏之心境,遠離了塵世之紛擾,也成就了他山水間田園詩派鼻祖之美名,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可見,知足方能常樂,而那恬靜的生活,也是人生之真諦了。

華盛頓帶領美國人民走向獨立,在1783年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後,華盛頓向追隨他征戰多年的將士們發表了告別演說,表達了自己想要退出歷史舞臺的願望。他放棄了連任兩屆的機會,解甲歸田,回到了他日夜思念的故鄉弗農山莊,他知足於美國的解放,也給自己、給美國人民帶來了快樂。他們知足,也成就了美國民族的精神。

也許有人會說,知足不一定會常樂,人也不總是會知足的,或許人們會認為,知足常樂是麻醉自己的一種方式,是不上進的表現,但無可置疑,知足常樂是人生髮展的大勢所趨,唯有知足,才會鑄造快樂。

守著一點殘星,會得到整個星空,星河流轉,雲霧制熱,我心歡愉;守著一點落花,會得到整個園林,火燒海棠,風染天光,我心永樂。知足常樂,知足常樂!

我常告訴自己要知足。

唯不知足方能常樂 篇2

國一作文 ,1083字

老子說:“禍患莫大於不知足”,但不知足是人之本性,不知足如何就一定是貪得無厭?32歲的博士生譚超白天送快遞,晚上埋首文獻,這就是典型的在個人精神追求上的不知足,所以,我認為,不知足只是不願安於現狀,隨波逐流,只是始終堅持初心不願放下!

不知足常樂是寒窗前苦等黎明。

“北宋第一人”范仲淹以憂國憂民與慷慨大義名垂千古,他勸勉友人也勉勵自己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已成千古絕唱。可有誰知他出身貧寒,又有誰知他“斷齏畫粥”寒窗苦讀。北京大學法律碩士、自創公司的劉媛媛,最初也只是一個寒門出身的女大學生,在偌大的北京城,她除了自己什麼也沒有。她寒窗苦讀,可當別人提及時,她只是說:“我有一大把去努力的理由,卻找不到任何一個理由不努力”,或許十年寒窗,只為一日黎明,他們只是不知足現在。不願對現實妥協,即使命運給了他們一個比別人低的起點,仍能用一生的努力去成就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

不知足常樂是泥濘中砥礪前行。

被譽為“發名家大王”的科學家愛迪生,他一生有一千多種發明。可又有誰知道曾有一次硫酸毀了他的衣服,還有一次硝酸差點弄瞎了他的眼睛?如果沒有電燈,世界又將是如何樣子?我國女生物學家屠呦呦,她歷經了380多次失敗,終帶領團隊研製青篙素成功。她不負世界所望,拯救了全世界數百萬人的生命,獲得了2016年世界諾貝爾獎。他們正是因為不知足,所以在泥濘中沉浮,在汙濁中踽踽前行,奉獻自己。

不知足常樂是守得雲開見月明。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曾作“春風又綠江南岸”,這已成千古絕句,可他當時在作此句時,更改了十多次。僅一“綠”字,他反覆推敲,來之不易。正因如此,才得千古絕唱,傳詠至今。不愧“為得一字穩,耐得半霄寒”。身為中學生的我自知沒有過人的天分,但願用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去追趕。我所多堅持的是紮根於心的理想,即便是日復一日的繁瑣,卻始終相信“天道酬勤,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故只有不知足的人,才能等到撥雲見日、雲散月明的那一天。

若說知足是一個放得下,拾得起的過程,那麼不知足則是將信念緊緊攥在手心,縱然血肉模糊也不肯鬆手的過程。魯迅先生曾說:“不滿是向上的車輪”。山外有山,人外更有人,只有永不知足,才有向上奮進的動力,歷史車輪才能滾滾向前。

知足未必常樂 篇3

國三作文 ,675字

俗話說“知足常樂”,這個成語想必是人人皆知,它更是一種樂觀積極的生活體現。但在現在,我卻認為只有不知足常樂,才會成功。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孟子的這句名言就體現出了這一點。蜀漢懷帝劉禪正是在安逸中走向了死亡,雖有諸葛亮大力輔佐,但此時奸臣當道,又沒有其他國家前來侵犯。導致他在酒色中沉迷,樂不思蜀,連國家都不聞不問,因此只有不滿足於現狀,才能在你的人生中踏下一個個堅實的腳印。

歷史又將我從三國時期帶到了清朝。在這裡,我看到了外國公使正在向皇帝行跪拜禮並向皇帝進貢一箱箱外國的先進火器,然而皇帝卻從未發覺西方工業文明的浪潮,依然得意洋洋地宣稱“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只是看了一眼外國的火器就將其放入了倉庫,在哪兒受潮生鏽。如果中國能銳悉進取,就不會成為弱國,如果中國能早點醒悟,就不會使英法聯軍的槍管中,裝的是中國的火藥,打的是我們中國四萬萬之人民!此刻,剩下的只是無盡的嘆息了。

在時間的漫漫長河中,總有一些人會在此樹立了一個又一個里程碑,將不知足才會常樂的至道一代又一代的傳播著。

俄國科學家巴浦洛夫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年紀輕輕就獲得了生理學學士學位還得到了學校的金質獎章,但他並不因此而滿足,而是繼續去德國留學並對胃液的分泌做了深刻的研究,1904年他又獲得了諾貝爾獎,但他又沒有躺在榮譽上停滯不前,而是繼續轉向對大腦的研究。他的一生,便是在不知足中度過,也是因為不知足,讓他被世界所銘記。

因此,當我們取得榮譽時,我們不應該停滯不前。

讓我們甩掉榮譽給我們背上的包袱,堅定的前進吧!

知足未必常樂 篇4

國小五年級作文 ,744字

凡事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認為做人應該要有“企圖心”才對,因為這樣,才能始終保持昂揚的鬥志,才能始終保持前進的動力。今天我要在這裡推翻“知足常樂”這句俗語,我認為知足未必常樂。下面請聽我細細道來……

就拿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來說吧,雖然她已經是俄國女皇了,但她擁有一顆永不滿足的心,她說過:“如果我能活到兩百歲,我將要讓整個歐洲匍匐在我的腳下。”正因為她有這種雄心壯志,這種永不滿足的慾望,才能成就俄羅斯帝國的輝煌。如果你覺得這並不能推翻“知足常樂”,那就請接著看下面的事例。

戰國時期七雄混戰,正因為當時的秦王有著“併吞八荒之心”“席捲天下之意”的凌雲之志和不足之心,才能成就統一六國的豐功偉績。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他是一位不願屈服於命運,也不願意滿足於現狀的人。癱瘓的身體並沒有使他安於殘喘,他仍用敏捷的大腦探索著整個宇宙,用跳躍的思維在思索著整個世界。他永遠是一個積極向上的人,正因為這樣,他才能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為當今的科學領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以前我聽別人說過一個故事,A國與B國同時參加了一個專案,並且正在競爭這個專案。A國的經理想出來一個非常好的方案,董事長覺得可以,就沒有再改善。B國就不這樣,他們想出來比A國更好的方案,可是他們的董事長並不安於目前的方案,一直在不斷地改善,直到公開方案的那天,最後B國以優勝取得了成功。

人人都說要知足常樂,而我並不這樣認為。我認為人就應該要有上進心,不能因為一點小小的成績就滿足,而要不斷地追求完美。

座右銘:有志者事竟成!

知足一定常樂嗎 篇5

國三作文 ,842字

“孩子們,我們要懂得知足,不能貪得無厭,因為知足才能常樂呀……”老一輩人的教導總是縈繞在耳邊,時時刻刻提醒著我們。可是對於這一句又一句的諄諄教導,卻令我百思不得其解,就像有一團棉花堵塞著我的思路。

知足一定常樂嗎?這個問題苦惱了我許久,腦海中總有一個聲音在不停地敲打著我——知足並不一定常樂!

有一位年輕的小夥子,他的所作所為與大多數同齡人不同。當大家都在努力打拼,為了自己的未來而奮鬥時,他卻選擇了安逸。大學畢業後便成日待在父母留給他的房子裡無所事事,完全沒有要出去找份工作的想法,成日就是呆在家裡打遊戲,連填飽肚子都是依靠父母,可以說是除了必要的生理活動基本不會動彈。親戚們來勸他工作,他選擇充耳不聞;朋友們來找他一起學習,他也笑著拒絕,沒有一絲一毫上進的念頭。如若別人問他為何如此不知進取,他便會理直氣壯地回答道:“對於現在的生活,我很知足,也很開心。有句老話說得好’知足常樂‘嘛!我為什麼要自找麻煩呢?”面對他的回答,我無力反駁。但是難道這樣就是知足常樂嗎?我卻不敢苟同!

而有這樣一位運動員,經過無數個日夜的艱苦訓練,在為國家贏取了多枚金牌,取得了無數至高榮譽後光榮退役了。她本可以依靠她的過往成就,無需再努力便可以過上安閒舒適的日子,但她卻不滿足於現狀,選擇了繼續學習。在清華大學取得碩士學位後,又前往劍橋大學深造,完成了他的博士學位。“我不是比他們更聰明,我只是比他們更努力。”這是她時常說起的話,她就是——鄧亞萍!“活到老,學到老”也是她一生所秉持的。她並不覺得自己有多麼了不起,也並不滿足於現狀,她覺得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未知等待著她去探索。這樣的不知足是我所敬佩和信仰的。

知足不一定常樂。我認為人不僅要有著不滿足於現狀的拼搏精神,更要有不斷追求更高境界的永恆信念!

知足未必常樂 篇6

國三作文 ,828字

陶淵明作詩中寫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只是他被貶之後隱居山林寫的。人閒逸而自在,山靜穆而高遠,詩人擺脫世俗束縛,在那恬美安閒的田園生活中與山峰奏響輕盈的樂章,他沉醉於其中,知足於這山水之中。

但知足真的就會常樂嗎?

倘若只安於現狀,一個勁兒在安慰自己道“沒事,今天先放鬆吧,明天再開始努力還來得及的。”明天也這麼想,後天也那麼想,就這樣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只知道知足於現狀,不知積累至廣袤,需如何積攢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雲霓?

在惡劣環境下,巢氏“構木為巢以避群害”,在病痛之下,燧人民“鑽燧取火化腥臊”,在石頭的重壓下,青苗不甘在土壤中腐爛,死亡,衝破其障礙,茁壯成長。

貝殼在大海的衝擊下四處遊走,只因它不知足於一處,想成為一個遊走四方的旅客;孩子不知足於課內知識,只因他想沉浸在淵博的書海,貪婪的吸吮著知識的香氣;樹木不甘於疏枝殘葉,吸收著陽光的溫暖與土壤的滋潤,追求於枝繁葉茂的偉大理念。

只有不知足於現狀,才會去發展與創造!

羅蘭·布歇內爾,明明可以安於那新時期的社會,但他善於發現與思索,在觀看電視時對其仔細觀察,並提出問題“如果把電視接收器作為實驗物件,它會產生什麼反應?”通過實驗,他發明了互動式的乒乓球電子遊戲,從此開始遊戲機革命。

愛迪生也不曾侷限於其中,他衝破科學的重重封印,玄奘西天取經遇到九九八十一難,遇到那麼多危險與阻礙,他沒有退縮與放棄,不知足於取經路上,堅持不懈地走下去,最終取得真經。

不知足於現狀,努力拼搏奮鬥,會收穫意想不到的收穫。若知足於那時,可能會收穫滿滿的失望與愁苦。

要以不知足的態度去實踐事情,去做事情收穫到更多東西,而知足於現狀,並非是件好事情,畢竟一味的安於現狀,會使人的上進心越來越小,直到消失,從而在不經意間,就會失去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

知足常樂 篇7

高三作文 ,953字

哪裡會有一路順風的人生?哪一條路不是荊棘滿途?既然能經歷住風雨的摧殘,何不學會坦然接受面前的磨難;與其無休止地抱怨不盡人意的世事,倒不如放寬心態,欣然接受。既然無法改變身處的環境,那就學著去適應它;既然抱怨只能充當無用功,那就收起那些無畏的抱怨,心無旁騖,闊步向前。因為快樂的人生需要學會知足,精彩的人生亦需要一個懂得知足的心懷。

記得有一幅漫畫上畫著這樣一個場景:有一個乞丐有氣無力地坐在地上,兩隻赤裸的腳由於沒有鞋穿而長滿了厚繭,他也因此而抱怨連連。而此時對面卻走來一位殘疾人,這位殘疾人因少了一隻腳只能拄著柺杖艱難地行走。此時,乞丐恍然大悟,說道:“在看到這位沒有腳的人以前,我竟然整天都在為自己沒有鞋穿而抱怨,卻不懂得知足。”

是啊,每一個人都應學會知足,就像是那位乞丐,雖然因為沒有鞋穿而磨損了自己的腳掌,但幸運的是他雙腳健全,不用因為失去腿腳而苦惱,因此也不必再抱怨什麼,而他最終也擁有了一顆知足常樂的心。

追溯歷史,也不乏知足常樂的有識之士。

宋代著名的文學家蘇軾曾仕途坎坷,滿腹才學卻不被賞識,遭遇貶謫,被放逐黃州。但他卻未因被貶而抑鬱消沉,也未曾抱怨朝廷對待自己是多麼不公,未曾抱怨自己的命運是如何不幸。相反,他卻將自己放浪于山水之間,投身於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也許正是因為他曠達的心胸和那種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有了那“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的閒情雅緻,而《赤壁賦》也因為他的無限胸懷而舉世聞名,流芳千古。

如果說知足處世人人皆可,那麼連普通的乞丐都可以做到,我們為什麼不也嘗試著收起自己徒勞的抱怨、學會知足呢?如果說懂得知足是一種高尚的素養,有蘇軾這樣心胸曠達的偉人引領著我們,為什麼不也學會放寬自己的胸懷、收起那些無畏的抱怨,學會做一個知足常樂之人?

迴歸現實,眼前的社會環境正不斷地隨著時間、地點等條件的轉變而變化遷移,即使呈現在面前的只有無奈與不如意,抱怨也只是徒勞,不妨學會知足,懂得知足。

學會知足,學會讓自己去適應變遷無常的世事;懂得知足,懂得讓自己擁有一個豁達的世界。

其實每個人的心都是一扇通往快樂之途的大門,而知足就是那把消除抱怨開啟那扇快樂之門的萬能鑰匙。正所謂,知足予樂,心常樂;樂在知足,心亦安。

知足常樂 篇8

高二作文 ,868字

春來秋去,花開花落。歲月就這樣流逝,不留痕跡。有人喜歡傷害悲秋,有人喜歡享受當下,而我們應該做的是珍惜現在的一切,明白知足方能常樂。

不知足者常悲。有些人常常想做一些不可能的事,這樣只會折磨自己,看到自己沒有的,那麼只能獨生鬱悶,自尋煩惱。追逐名利一直是很多人的夢想,他們原本是為了讓自己幸福,卻在追逐名利的過程中喪失了原來的純真和快樂。即便最終獲得了成功,擁有了名和利,也無法獲得心靈上的滿足和快樂,何苦呢?很多人為了名利捨棄親情、友情,成功之後的落寞讓他們明白,自己已經失去了人生最重要的東西。但是失去的東西,再也無法找回,他們只能空悲嘆。不知足者常悲,因此我們要學會知足,不要等到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獨自悲哀。

知足者常樂。多想一下自己擁有什麼,要學會知足,這樣你才能獲得快樂。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他的豁達樂觀令世人感慨,雖仕途不順,但他沒有自怨自艾,而是以豁達的胸襟來面對這一切,讓人如何不敬佩?還記得陶淵明在官場的生活嗎?他年輕時曾懷有“大濟於蒼生”的壯志,又因家境貧寒,二十九歲時走上仕途,但做官的時間很短。他逐漸認清了當時官場的汙濁與黑暗,他決定還家歸隱。回到自己的老家宅院,他不是尋找一種姿態,而是在迴歸一種生活—過起了自由閒適的田園生活。雖然他們在仕途上沒有取得太大的成就,但他們為後人留下了無盡的文學財富。不要老想著你沒有什麼,要想到你擁有什麼,你會快樂的。

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生活給予我們千百種生活方式,既然我們認為了其中,那麼就走下去。如何走是你自己的事情,走到何時也是你自己的事情,既然都是你自己做主,幹嘛要對不起自己,幹嘛要臨陣逃脫?你逃離的不是你的生活,而是真正的自己。也許一生真的不長,但是亦可不必倉促地要把生活的滋味嚐遍。不如在繽紛的紅塵裡,留一份從容,把顏色還給歲月,把純粹交給自己。簡單的拾得,平凡的你我,也許不需要明白太多,只要知足常樂就好。

人生就像一場夢,要做個好夢,就帶著微笑,多看看自己擁有的,比如親情、友情。如果你懂得這些東西的珍貴,怎麼會不快樂呢?做人要知足常樂!

知足常樂 篇9

國三作文 ,761字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即便是你一生中最渴望得到的東西,你與它無緣,或是它在山的另一邊,你卻在山的這一頭都是強求不來的。如果你懂得知足,你則將常樂。

有一民間故事:胡九韶家境貧困,一面努力努力教書,一面耕作,但僅可溫飽。每天黃昏時,他都要到門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謝上天賜給他一天的清福。妻子常笑他:“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談清福呢?”他說:“我首先很慶幸生在太平盛世無戰亂。又慶幸我們家能有飯吃有衣穿不至於挨餓受凍。第三慶幸家裡無病人,獄中無囚犯,這何不是清福呢?”正是因為他這種知足的心態,所以他一生都是滿意的,雖然沒有當多大的官,但正如他所說,不至挨餓受凍不至老殘病死便足矣,這樣他將會一生都快樂!

傳說八仙中的呂洞賓下凡見一少年坐在地上哭,他問:“你為何要哭?遇何困難了嗎?”少年說:“我母親臥病在床,無錢醫治,本想做工賺錢,可母親無人照顧。”呂洞賓很高興,難得世間有如此孝順之子。於是他將路邊的一個石頭變成了金子給孝子,他卻搖頭。呂洞賓更欣喜這孝子竟是不貪戀黃金的君子,呂洞賓向他問為何不要,他答:“你給我的黃金總有用完之時,我只要你的金手指,想用便一指,遍地都是黃金。”呂洞賓失望,飄然而去。

倘若少年不要這枚黃金,也許呂洞賓會執意要給他幫助,讓他們一生快樂吧!但也是因為小孩的貪戀讓呂洞賓放棄原始的“慈善”之心!

人的慾望是個無底洞,永遠都沒有能補滿的那一天,即使完成了最初的夢想也不會忘我的興奮,因為心底裡會有另一個聲音,在說:“只達到這個地方,離……還有好遠呢!”

羅馬哲學家塞尼遜有句名言:“人最大的財富,是在於無慾。”這裡所講的“無慾”並不是真正的完全沒有想要的,而是指“沒有過多的想要的,沒有無止盡的想要的東西,”這就是人最大的財富,只有知足了,才會永遠而帶笑容,永遠—快樂!

知足者常樂 篇10

國二作文 ,764字

“風送花香紅滿地,雨滋春樹碧連天。”世界很美,不僅有春的煙波畫船,夏的朝雲暮卷,秋的雲霞燦爛,冬的冰肌玉骨。更是因為有了簡單的事情而快樂,不追求過多的要求而快樂。世間才會變得如此之美好。

梁實秋先生說過,他最幸福的事情莫過於睡在自己的床上,陪自己的小孩遊戲,吃媽媽做的飯。而我說,最幸福的事情莫過於捧一本喜愛的書和自己的好姐妹一同行走在林蔭道間,一起談未來。

知足者常樂,是說一個人沒有過多的奢求物質上的滿足,而是追求精神上的滿足就好,那麼,這個人就會很容易被滿足,且會變得自如的開心。我就很願意做此類人,心靈上無任何的感情負擔,並且發自內心的感到世間的美好。

我想起了《雙城計》中的一句話,這是一個最蕭條,最繁華的時代,我們在這個時代的夾縫裡徘徊,躊躇獨行,彷彿在人間的天上地下找不到一個立足之地。

從古至今,無人不再尋求著快樂之道路,莊子正如此,他不曾一味的追求富貴,官職,只是簡簡單單的吃著粗茶淡飯,依舊過的逍遙自由,有著豐富精神底蘊的他過著平淡而又充實的日子,心中也甚是開心無比的。

知足與常樂同時兼備的人不需要過多的詮釋。即使沒有巍峨高山的險峻和清峭,也可以有平川凡壑的穩實和踏健;即使沒有嬌容玫瑰的誘人,也可以有芙蓉的質樸與富貴;即使沒有居廟堂之高而兼濟天下,也可以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即使在物慾橫流,紅燈酒綠中穿梭,也可以兩袖清風,從而出淤泥而不染。

你是願意經常歡笑還是時常揹負著各種社會慾望壓迫著你使你難以前進呢?卸下你的包袱,輕鬆的向前走出去。知足者常樂,不會過多的在意金錢的引誘,因為他們明白知足常樂者的運氣不會太差,他們的態度樂觀,慘淡自如的面對人生。上帝對於他們不會狠心。

做一個知足常樂者,你會發現世間的美好不僅是由春夏秋冬所連綴而成,更多的是人世間的歡聲笑語讓世界美好的更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