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人生,焉能完整相關作文20篇

碎片人生,焉能完整 篇1

碎片人生,焉能完整作 ,952字

隨著網際網路科技的快速發展,我們的生活充斥在碎片化之中,電子閱覽使我們的閱讀碎片化,網店網購使我們的購物碎片化,甚至人與人的交流也因微信等聊天軟體而碎片化,碎片化無處不在,無時無刻影響著我們生活的心態與對事物的認識。

沒有一頁一頁滿是墨香的紙,不用刻意去記下上次閱讀結束時的頁碼,取而代之的是更為流行的電子閱覽。輸入你想要的書名,或是下載,或是線上閱讀,亦或是收藏到自己的“書架”中,電子閱覽給人們帶來的福利與便捷顯而易見,輕觸螢幕便可以跳轉至上一次看到的那部分,也不必特意跑去書店,花零用錢去買那將來有可能被自己“高束焉,軌藏焉”的書,更不用擔心那脆弱的紙張有朝一日變為蠹蟲的腹中之餐。在閱讀過程中,讀者可以根據評論選擇或跳躍地碎片化閱讀,可以直接看到經典、精彩之處,不用顧及他們眼中無關、平淡的文字。然而這樣真的好嗎?這樣的閱讀真的有意義嗎?這樣的閱讀世界真的完整嗎?匆匆掃過自認為無關大局、無聊乏味的內容,其實呢?讀者失去了完整的文字細節和深入的體驗品味。

作者在情節之外的描寫、細節、語言、插敘,都是有目的性的,有可鑑賞性的。平淡的語言不一定成就不了好的文章,筆下輕描淡顯的每一筆,都可能是在鋪墊,在突出人物的真善美。若我們每個人都以碎片化的方式去對待閱讀,那我們只能讀到一件故事的梗概,而讀不透這完整的一本書,我們也就無法讀懂作者案頭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用意、每一個伏筆的精髓!這不僅是對作者的大不敬,更是在用零碎的碎片打破自己完整的人生,使其支離破碎而不能完整。

在這般碎片化的閱讀之後,很少人會選擇從頭來過,對文章深入研究,相反,點選刪除,取消網頁標籤讓它“輕輕地來,悄悄地走”是多數人選擇的措施。這也是碎片化的弊端,只拿這一遍大致的閱讀視為樂趣,不加思考、不加分析,暫不提這不能陶冶自身情操之類的話,讀過此書一週之後,除了結局,腦海中還能留下什麼情節呢?在心底還能留下多少感悟呢?這樣的碎片化閱讀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行為。我們的人生可能正是由於這樣那樣、這本那本的碎片化閱讀而不能完整。

現在的生活充斥在碎片化中,但別讓它使我們對生活的心態碎片化而消極墮落,也別讓它使我們對事物的認知碎片化而見識鄙陋,更別讓它使我們的人生碎片化而不夠完整。所以請不要再碎片化,讓我們的人生豐富精彩、充實完整。

碎片化生活中完整的心 篇2

碎片化生活中完整的心 ,994字

你拿起手機隨意翻閱近幾日的訊息,發現或大或小的各類新聞,但你往往是匆匆略讀,瞭解大概便不再深入;你廣泛交友,卻未曾深入瞭解過任何一個朋友,只是他的某一部分吸引了你,或者說是對你有利;你僅憑一些推薦產品的花言巧語買了網上炒得熱火朝天的所謂“網紅產品”,成為了其中的一把火;你在碎片化的時間完成了這些碎片化的行為,這就是你的碎片化生活。

什麼是碎片化呢?碎片化即指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也就是說,你將你的生活破成了零塊。

不難發現,碎片化的趨勢是必然的。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早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以前的一切都慢到現在的快節奏都市生活,有限的時間往往不夠人們使用。再者,經濟發展帶動社會發展,個性化和多樣化的需求逐漸擴大,世界不得不做出改變來迎合需求。於是“碎片化”產生了。比如小眾媒體和多媒體逐漸站穩市場,人們瞭解新聞的渠道那麼多、解讀的角度又是那麼不同,所以以前的壟斷便一去不復返了。

既然“碎片化”已經產生並且逐漸佔領人們的生活,那麼於我們而言更重要的應該是如何面對它。

既是個體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求催生的它,那麼它定也是對多樣化和個性化的發展有推動作用的。因為“碎片化”,人們可以擷取自己所需要的、所中意的片段使用,同時也就更容易滋生豐富多樣的想法了;因為“碎片化”,不需長時間地通讀便可輕鬆選取所需部分,這大大提高了人們工作效率,節約了在當今社會寸秒寸金的時間。仍用媒體來舉例,豐富多樣的媒體傳播使人們對事件有更多面的瞭解、有更多不同的瞭解渠道,而想要這樣多方位瞭解一件事,也並不用花上太多的時間—媒體也早就做好了“碎片化”的處理。

但我們不可忽視的是,“碎片化”的生活容易斷章取義。僅僅憑藉一個小片段,你能下什麼定義呢?讀一句詩句,你以為是表達喜悅之情,卻殊不知放在全詩和當時背景當中卻是以樂景寫哀情;讀了一篇新聞通稿,你以為甲方是事件受害者,卻殊不知抽絲剝繭的事情真相卻是乙方無辜受害……多得數不清的誤解不停發生在碎片化的生活當中,因為你拿到的只是被摔碎的陶瓷容器的小碎片,你根本不知道原原本本真實的它體積多大、表面又是什麼花紋—碎片化的瞭解深度太淺。而這樣的誤解往往導致的,是片面、負面的誤導。

所以,我們應當分清什麼可以碎片化、什麼不可以碎片化,提高物質效率的同時也要保質保量、保證精神上的完整,在碎片化生活中保持心靈的完整。

碎片化生活能否拼湊完整 篇3

碎片化生活能否拼湊完 ,910字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伴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我們體驗著新穎鮮活的事物,將從前的“不可能”成為現如今的“不,可能”,將新奇創意的想法轉而搖身一變成為實實在在的可應用。的確,我們享受著前人不敢相信的生活,感受更快的速度,接收著海量的資訊資料。

於是,我們的生活不經意間早已改變。從前,我們通過報紙、雜誌、電視新聞等渠道中獲取即時資訊,這些方式以一段具體明確的時間使我們定時定期接收資訊;每天的晨報,每日定時播放的新聞……如此,規律性接受著資訊。如今,我們通過移動網際網路,海量即時資訊就像潮水般湧來,不論何時何地,都可以獲取即時資訊。什麼時候有空了,想看看新聞,刷刷周邊新鮮事,瞭解更多資訊,通過移動網際網路,一切顯得簡單便捷。在這種效用下,獲取資訊時間的不規則性,片段性,使我們生活日益碎片化。

碎片化生活悄然滲透入我們生活的細枝末節。遇到疑難困惑時,不必花長時間查閱各種資料、請教他人,只需簡單在搜尋框內打入疑問或是關鍵詞,問題統統就解決了,這是獲取資訊的碎片化。現今的地鐵車廂、公交車內、都市街頭、各色餐廳飯店,不乏低頭族的身影,他們在生活圈間隙選擇進入由移動網際網路所構築的世界裡,進行閱讀、社交、購物,用著零碎的時間去完成瑣碎的事。這樣碎片化生活會是人們想要的嗎?

每個人都有他的看法。當然,會有人享受這樣的生活,便捷輕鬆,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大大改善對外界聲音的封閉,零碎非集中地通過移動網際網路獲取資訊,填補生活中的,增添了平淡生活更過樂趣更過色彩,開闊了視野,提升了思想,反思他人的言論等等。不過,任何事物全非盡善盡美,一味地沉溺於碎片化的生活,人自然消磨了不少進取心,雄心壯志與滿腔熱情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碎片化生活後,難免失去了鮮活生動。人們總說生活的節奏太快。是,這日新月異的社會,我們稍不留神就會被時代拋之身後,我們的心態也隨之變化。競爭力強的今天,用“硝煙四起”,“步步為營”來形容也是不為過的,那些實力強者如何脫穎而出,多半是他們擺脫了常人所被囚禁的牢獄,沒有為科技、移動網際網路所控,不依賴,不盲目,尋找生活與學習的平衡。便成就了他們的成功,塑造出一個個飽滿活力的靈魂。

沒有挫折的人生不是完整人生 篇4

國三作文 ,1035字

“隆冬的酷寒無法扼殺生命的搏動,巨大的困難無法摧毀我們的力量。世上沒有註定的失敗,只有輕易的放棄。面對挫折時,改變一種態度,我們將擁有全新的一切。懷著感恩的心,一路揮灑汗水,才無愧於我們的花樣年華。”每個人都會遭遇挫折,或者強,或者弱,都需要我們堅定的意志與堅定的信念去克服。

人生本如平靜的湖面,而苦難與挫折不期而至,或泛起點點漣漪,或掀起驚濤駭浪。有的人能戰勝他們,成為生活的強者;有的人只能屈服他們成為生活的奴隸。但是,生命就在波瀾與漣漪中得以充實和豐富,生命因挫折而精彩!

首先,我們應該要認識挫折。所謂“挫折”,就是壓制、阻礙,使削弱或停頓,有時還意味著失敗或失利。我們無法去控制挫折的強度,無法估算挫折來臨的時間,更不能拒絕挫折的到來,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對待挫折的方式和心態,只要我們還渴望成功,只要我們不放棄努力,任何挫折都不能阻擋我們前行。《簡愛》中寫了簡愛在姨媽家所受的侮辱,他人的歧視,但她卻倍加努力,從心底裡喚醒了簡愛無限的信心和堅強不屈的性格,她堅定不移的去追求一種光明的,聖潔的,美好的生活……和她的遭遇相比,我們挫折又算什麼?

沒有人可以避免受傷,更沒有人可以拒絕挫折,只要調整好心態,對自己有信心,就可以與挫折決鬥,戰勝挫折。

其實,更多的時候我們應該感謝挫折,生活給予你苦難的同時,也給了你堅毅的靈魂和成功的可能。滾燙的生活無法磨麵人的美好品質,而只會讓它更加芬芳。挫折的背後,其實是從醜陋化成美麗的祝福。生活對我們的磨練並不是要打擊我們對生活的熱情,恰是要我們更懂得珍惜。

世界著名導演張藝謀便是一個從失敗挫折中爬起來的人。他從小就熱愛攝影,但由於家中窮,所以沒錢買攝影工具,不過他沒有放棄過對攝影的熱情,為了攢錢,他戒了葷,每天啃幹饃,鹹菜,節衣縮食,最後甚至賣了血,終於買回了攝影工具,從此沉醉於攝影中,經過不懈的努力,最後成為了中國電影史上的神話!

但仍然有無數人在失敗面前一再退縮,最後被失敗的洪水淹沒,成為別人眼中的窩囊廢。其實失敗的原因往往是我們對待問題的方法和態度。所以,很多時候,埋沒天才的不是別人,恰恰是自己,成功的路雖然崎嶇,但如果我們是真正不懈的追求者,在挫折和失敗降臨時,千萬不要停下腳步,因為,很多時候,失敗只是滔天大水上的一座恐嚇人的獨木橋,走過去,等待你的就是新生的曙光!

沒有挫折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沒有喜怒哀樂,就不是生活的本質;沒有失敗的開始,就沒有成功的將來;沒有今天的努力,就沒有明天的希望!

碎片化的時間?完整體的夢想 篇5

國三作文 ,1037字

一天的開始,從清晨的鬧鈴開始,明明是歡快的鈴聲,心中卻是一點都愉快不起來,倒是有幾分壓抑的感覺。匆匆忙忙洗漱好,換上有著太陽味道的校服,別上校徽,胡亂塞幾口早飯,背上沉甸甸的書包往學校趕。

走在通往學校的小路上,近幾天總是陰雨連綿,踩過路上的小水窪,濺起的水珠打溼了褲腳。腦子裡一遍遍過著正在構思的小說情節,答應了讀者的題材,雖說寫的都是短篇,但每篇都凝聚著我的心血。

趕在早讀之前到校,卻還是不免被班主任數落了幾句。交完作業坐回位置,隨手“梳理”幾把快要飛上天去的短髮,拿出書開始早讀。鈴聲一響,便起身去收作業,統計著同學們交作業的情況。當然,在這期間,我這個班長還要分配一點精力管理班裡那群不省事的“猴兒”。

忙碌的一天從現在正式開始。那麼,現在和我一起深呼吸—迎接碎片化的一天吧。

快速調整好狀態上課,邊聽邊記,時光匆匆流走,一節課也就這樣和我們揮手再見了。下課十分鐘,大家也顧不上什麼休息不休息了,補作業的補作業,臨時抱佛腳背單詞的背單詞。我也是一刻也停不下來,拿著筆趕畫稿,學校不可能帶著工具過去,就只能用鉛筆打底稿,回家了再加工。

中午也是兩三下把午飯解決了,這也是小學養成的習慣了。迅速的做完習題,繼續著沒畫完的原稿,必須爭分奪秒,現如今,繪畫人才越來越多,不抓緊著少得可憐的時間,你就註定被著碎片化的時代拋棄。

眨眨眼,一天也就這麼過去了。回到家,一點點把繁多的作業啃完,再畫著今天的稿子,一筆一畫描繪著世界的顏色,也只有這個時候,我是真正的放鬆,真正的快樂。

因為喜歡韓星,所以在網路上也會有著各種各樣刺眼的諷刺之語,每天自然也是要抽出時間回覆的。

一天的時間,短短的24小時,花幾個小時學習,用幾個小時畫畫、寫小說,抽幾分鐘迴應黑粉……碎片化的生活像是充斥著我的生活一般。但是,若要問我碎片化究竟是是好是壞,恐怕我也無法回答。我的老師曾對我說過這樣一句話“任何事物都沒有完全的絕對”。所以我也不能給碎片化的生活冠以“好”或“壞”這樣的判定。

不去評論他人,就我而言,零碎的時間都用在畫畫之上,雖辛苦但樂此不疲。畫畫這條路沒有捷徑可走,唯有勤學苦練,挑戰不同畫風,才會得到他人的認可。

也許我的生活是碎片化的,但不可否認,我的夢想卻是個完整體。或許我年紀尚小。做事還是一腔熱血,可是,這個時候不拼一把,以後又何來勇氣去踏足其他事物呢?

或許,我們還在碎片化的生活中兜兜轉轉,但只有堅持自己的夢想,不負初心,才有可能走出迷宮,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

碎片人生 篇6

碎片人生作文1000 ,1066字

在當今社會上,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網際網路乘著智慧手機這輛快車,成為了人手一個隨時隨地都可以使用的東西。我們隨處可以看見人們低頭看著手機的畫面,我們幾乎無時無刻都有使用手機,它天天被我們帶在身邊,很多時候它根本就不會離開我們。手機已經完全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也在改變生活,它到底對我們做了什麼?

網際網路高速發展和廣泛的傳播在給我們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在無形中是我們的生活碎片化。手機已經是我們現代人生活中無法分割的一部分,很多人沒有了手機甚至不知道該如何正常的生活,大家可能都對看似方便我們生活的科技喜聞樂見,卻從來沒有想過它們給我們帶來的負面影響。就從閱讀來說,我們可能都已經習慣了在做其他事情的間隙完成閱讀。就像上下班的公共交通上的無聊時光拿出手機看點開在螢幕上方蹦出來的新聞推送,看看微博上的文章,再看看閱讀軟體上的小說。短短在至多一小時的時間裡,我們用手機閱讀了多少資訊,但是這資訊實際上卻都是一塊塊不相互匹配的拼圖碎片。雖然每塊拼圖儲藏著很大的資訊,也有對我們有益的東西存在,但是它們並不是相互聯絡的,很多隻是在我們的腦海裡一晃而過並不會真正留下什麼痕跡。而在過去,我們會拿起一本真正的書,一份真正的報紙,我們會用書籤來記錄我們的進度,我們會將一段時間完全用來讀書,完全沉浸在書中的內容。即使不會是一次讀完,那連線起來也是一個完整的內容,是一件完整的事,就像我們會說我們看來幾本書而不是去說看了多少條新聞刷了多少條微博。

我們的生活方式也被網際網路改變,就像是購物,網際網路時代之前的我們會想好要買的東西,或者是隻是把逛商場商店當作娛樂,但總之我們都要走出家門去這些地方。現在這些東西全都會在手機app中得以完成,這確實是方便了我們的生活,這也是網際網路給我帶來的好的一方面。但是這也讓人變得懶惰,沉迷在這碎片的生活中,逃避真實的生活,所以網際網路也開始社交方面改變我們。我們大家現在都習慣於躲在屏幕後面,麻木的給對方點贊,看著別人所展現給你的生活,還有那單調的一行行文字。我們實際上丟棄了自己的生活,我們沒辦法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情誼,感受不到別人交談時的快樂,讓我們的生活都被網際網路變成碎片。

我們都變成了一座座孤島,中間只有細小的網際網路做連線,我們人與人之間越來越遠,我們於純真的生活越來越遠,我們生活的樂趣也在化為碎片。我們看到了別人的生活,自己的生活卻在破碎,所以我們應該發揮利用網際網路給我們的好處便利,但是也要遠離它帶給我們的不好的生活方式,讓我們利用它而不是被它操控,用剩下的時間去感受我們真實的人生。

碎片人生 篇7

碎片人生作文700字 ,757字

不知從何時起,我們很難從生活中找出一段完整的時間,我們不再認真品讀一本長篇著作,不再靜下心來寫幾個小時的文章,我們似乎忙於應付手頭上的工作,還時不時地被手機訊息提示音打斷,更有將時間分為一塊一塊二十五分鐘的碎片的所謂“番茄工作法”的流行。完整的時間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

這樣的狀況歸根結底源於我們的社會發展。古代人們要處理的事務單一,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不外乎讀書或是勞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除了天體的運動規律,似乎並沒有辦法確定時間,更別說是具體的時刻。然而,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時間意識伴隨著流水線的出現而日益增強—倘若人們按照日出上班,流水線生產的工序永遠無法按序進行。工業革命至今,時刻的劃分已經在我們生活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我們六點二十集合,八點上課,上午五節課每節四十分鐘……沒有人會指責這樣的生活過於瑣碎繁雜,它本來就是與現代社會相伴相生的產物。

此外,碎片化更不等同於浮躁、短淺。絕句最短者不過二十字,其中雋永和韻味卻讓千年來的人們吟誦不止讚歎不絕。碎片生活便也是同樣的道理。“吾嘗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學也”,高效的碎片時間所能帶來的效益和提高往往勝於低效的持續工作。人們提倡勞逸結合便也正是這個道理。人們抱怨著自己沒有時間閱讀,卻很少見到在以“中外詩歌進地鐵”為主提的地鐵車廂內,有人放下手機,抬頭認真品讀一首詩。因此我認為,碎片化的不是時間而是人們的內心。所謂的“浮躁”“短淺”,更不是用於碎片化的,而是用於形容人心的。可悲的是,人們往往不能認識或是不願承認這一點,而將他們生活質量的下降歸咎於碎片化、網路化、資訊化……殊不知,導致現代社會這些特徵的,統統都是人心。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想要將碎片人生活出精彩,請照一照自己的內心,沉澱下浮躁,方能得到絕句般的雋永。

碎片化的時間,完整的意志 篇8

碎片化的時間,完整的 ,805字

當今時代,那些已讓我們習以為常的移動網際網路技術正在潛移默化地不斷使我們的生活碎片化。但是,有些人渾然不覺、有些人不以為然、有些人認為大難來臨……而我認為,既然我們無法改變碎片化的生活,那不如學習如何與它和平共處,利用這種碎片化的生活來幫助自己、提高自己。

靜靜地想,你是不是很久沒有“安安靜靜”地沉下心來完成一件事了?比如—“安靜”地讀完一本書、“安靜”地畫完一幅畫、“安靜”而有序地完成自己所制定的學習計劃?你是不是總在自己的雄心壯志中被手機的一條訊息提示所吸引,然後,中途放棄。因為你總認為就是看一會手機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等看完了就會繼續之前的雄心壯志。然而,那只是你的一廂情願,你總會在看這條訊息時被一個新鮮事吸引,待你把所有想看的資訊都看了個遍,或許一天就快結束了。於是,你又在自己安慰自己:沒關係,明日何其多,等明天繼續也不遲。可是,每個明天你都在重複著今天,又像今天一樣安慰著自己還有明天。於是,你永遠都完成不了一件事。

所以,你要學會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學習,就像歐陽修寫的《歸田錄》所說:“餘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蓋惟此尤可以屬思爾。”在早晨起床時、在公交車站等車時、站在未開的校門口等待時、在課間下課時……你總在抱怨沒時間學習,可仔細想想,依舊有許多碎片化的時間可供我們利用,雖然這些零碎的時間似乎並派不上什麼大用場,但是如果你每天都騰出十分鐘來學習,那麼一年你將會累計到60個小時!

不過,事在人為嘛,有再多再好的學習方法也抵不過一個堅強而完整的意志,學會抵抗手機的誘惑以及外界的干擾,你會發現當你認真完成一件事後內心所得到的喜悅與滿足是手機給不了的,手機只能帶來一時短暫的快樂,而學習卻能得到受益終身的快樂。

最後的最後,你會發現就算是碎片化的生活、碎片化的時間,那又如何?只不過是來自外界的干擾罷了,只要你有一個不是碎片化的完整的意志,其餘的都是浮雲。

碎片人生 篇9

碎片人生作文900字 ,811字

週五,我參加了小學同學聚會。踏入中學校門剛半個月,大家還是十分新鮮和興奮,紛紛聊起了各自在學校的生活,我心中不禁感概:“同學們有的有參加不完的社團;有的有上不完的補習課;而我,卻有著寫不完的作業。”

我過了一個開心愉快的週五,可在媽媽眼裡,週五算是被“浪費”了。週六一早,我幾乎沒比平時晚起多久,吃了早飯,便開始寫那堆感覺上好比“長城”的功課。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除了午飯,我這一天悶頭功課沒被怎麼打擾,可到了晚飯時間,我依然只完成了總功課量的三分之一。想起週日一整天的上課和運動安排,這進度顯然是來不及了的,媽媽立刻讓我停止功課,與我做了一番深談。

媽媽問我是如何安排每天功課順序的。我功課的順序一向是:先數學,再語文或英文,做完一項再開始第二項,有時候,一道數學題難住了,往往會想個幾十分鐘。媽媽又問,語數外我每項功課的時間分配。這一點我一向是毫無概念的,沒有計過時,答不上來。第三問,花在“訂正”、“寫錯修改”,和“重默”等功課上的時間,我雖然無法精確回答,但感覺上是耗時不少的。

晚上,我們做了個單項作業的計時測試,沒想到光“文言文”一項作業,我就花了兩個多小時。要知道,每天放學後我用來做功課的時間最多也就三個小時,難道要長此以往熬夜功課睡眠不足麼?我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峻性了。

我們開始商量“對策”。學習不同於流水線作業,思路被打斷後是很難再跟上的,因此,將每項作業拆分的方法顯然行不通。那麼,不妨試試看把有限的時間“打碎”,分配給相應的作業專案吧!把簡單容易的作業放在校內課間完成,難的需要獨立思考的作業回家完成;有待完成的作業按時間優先順序進行排序,再逐一完成;爭取將“訂正”、“寫錯修改”,和“重默”的時間減少,並逐漸“消滅”。每天進步一點點,看看一個月後,我是否能擺脫“作業”的魔咒,多些時間分配給課外閱讀和遊戲競技。開學後遊戲已離我越來越遠,如?一七年九月,我這個六年級學生開始了我的“碎片人生”!

碎片人生意義何在? 篇10

碎片人生意義何在作文 ,1069字

八月,陽光熾烈,滾燙地灑在我的數學習題上。我咬著筆與最後一道難題奮戰。正做到一半,耳邊傳來手機訊息提示音。竟頓時心中如百爪抓撓,忍不住轉身拿過手機。原來只是一條廣告而已,我無奈地放下手機,重新拿起筆。卻發現思路早已分散,想不起剛才思考到哪一步了,只得草草收尾。

這樣的現象,不只出現在數學作業。

做網上英語作業,忍不住去其他網頁瀏覽:看小說、看漫畫、看新聞、聽音樂。不過簡單的幾十道題目,我卻足足花了兩個多小時,作業質量更是欠佳。連閱讀好書,都被電視聲打擾了。

我整個暑假的作業時間,都被這些現代高科技產品,攪成了碎片。

被碎片化的時間,在當今社會並不少見。罪魁禍首顯而易見—帶有移動網際網路的高科技產品。

發明出這樣的產品,自然給社會給個人都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網際網路資訊量龐大,龐大到它無所不知,所以才出了“凡事不會問度娘”這樣的流行語。但正是因為它資訊量過於龐大,所以才造成了碎片化的社會現狀。

試想,動動手指,繽紛的大千世界便在你眼前如畫卷般展開。無論是知識、小說、新聞、漫畫、音樂,所有你能想到的一切,全都可以在網上找到。我們不再需要紙質書、MP3、新聞報,因為網際網路上都有。這樣便利的條件,無人會不被誘惑吧。

但我們終究不能把所有的一切都讓網際網路完成。所以我們仍然需要去上班、去上學。

那麼,問題就出現了。

你在現實生活的時間,與在網際網路遨遊的時間,開始互相沖突了。結果,當然毫無疑問,人們臣服於網際網路。

只要一有訊息提示音,多數人會放下手頭正事去檢視。只要一有瀏覽其他網頁的機會,大多數人會扔下工作去遨遊其中。此時,我們的時間已經被碎片化了。

所以網際網路如遊絲一般,細密地穿插在我們每一個時間段之間。輕柔地把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時間,隔成了碎片。使我們做的一切皆效率低下。

網際網路亦像一張大網,把我們的生活罩在其中,仍其擺佈。

如果網際網路碎片化的只是工作學習,那並不可怕。但如果的天天如此,那麼你的生活、你的人生,全部變成了碎片。

那麼,你的人生意義何在呢?難道僅僅只是在網上聊聊天,瀏覽瀏覽網頁麼?

如果愛迪生的實驗被網際網路打碎,那麼他能發明出成百的東西麼?如果牛頓坐在蘋果樹下看手機,被蘋果砸到後,他能思考出萬有引力麼?如果……

縱有成千上萬種如果,最該捫心自問的是“如果你的全部人生都被網際網路攪成了碎片,那時,你該怎麼辦?”

碎片人生的意義何在?你存在於這個世界上只是為了上網麼?

為你自己的人生考慮,希望網際網路只是作為協助你的工具,而不是把人生碎片化的劊子手。

那麼,答案便顯而易見了。

碎片的終點是完整 篇11

碎片的終點是完整作文 ,1160字

人潮擁擠,現代社會變得越來越冷漠,因而我們紛紛低頭,成為“低頭族”。網際網路每天為我們提供著海量的資訊。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的生活開始被切割成一片片碎片,支離破碎。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接受大量的資訊,為了不被時代所拋棄。我們充分利用每分每秒,來感知世界,追隨潮流。這些碎片化彷彿節約時間,但是真的便於我們生活了嗎?在我看來,有些勉為其難。

首先想問個問題,你還在閱讀嗎?你在讀什麼?有研究表明,中國人的平均閱讀量在世界排名處於末端。但是那分分鐘就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微博轉發,點贊量;那下班時,公交車地鐵上幾乎每個人都在低頭看小說或者刷微博……種種跡象表明中國人在閱讀?但是我們有質量,整體性的閱讀經典真的越來越少了。我們現在被碎片化閱讀充斥,包圍著。我們自我標榜,我在閱讀,我在提高文學的素養。但是那一段段無病呻吟的段子或者心靈雞湯真的有益嗎?答案顯而易見,他們反而在破壞著我們價值觀。現在很多人越來越容易受別人言論的影響,輕易地放棄自己的思想,這是碎片化閱讀帶來的最大弊端。網路上瘋狂宣傳“全世界最好的薛之謙”然後許多人路轉粉,現在媒體瘋狂傳播說他人品敗壞。無數粉絲搖身一變,粉轉黑,化身“拆謙隊”。我們在幾分鐘碎片化的閱讀中,就隨意判定一個人。因為眾人的言論,而拋棄本身的價值觀。一個沒有堅定價值觀人生觀的人在我看來是可怕的。然而如果一個民族的人都人云亦云,在我看來是可悲的!與之相反的閱讀,是整體完整紙質的。安靜的在一段悠閒時光,拋棄世俗的壓力與紛爭。去認識一段文字,感受揣摩作者想表達給你的韻味。碎片,需要拼接才能構成完整的知識涵養與脈絡。而我們往往會忽略這一點所以不如從源頭就開始,整體性的瞭解事物。我相信百利而無一害。

除了閱讀的碎片化,我覺得社交的碎片化所造成的後果也會讓人觸目驚心。

我相信現在網路中最受歡迎的一批人就是資訊秒回,他們給人無限的好感。但是如果今天發的訊息明天再回復,一次兩次不會計較。但是次數一旦頻繁,別人也就對你愛答不理了。即使以前再親密的關係也會日漸疏遠。現在我們約上三五好友小聚的情況越來越少,更多的是閒暇時利用碎片時間的聯絡感情。我們變得敷衍,變得冷漠。都說網際網路拉近了我們地理上的距離,但是卻也拉遠了心的距離。抽一個下午,抽一天,好好陪陪家人陪陪知己朋友,閒談嘮嗑。沒有功利心,有的只是心靈情感的碰撞。

我們不能完全的否認碎片化社會,因為它,盡最大的能力利用了時間。但是我希望大家可以生活的慢一點,完整一點。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我們在走向成功的彼岸的時候,還欣賞到了沿途的風景,並能把這些風景牢牢的埋葬在內心深處,而不是過眼雲煙,轉目即逝!

遇見你,很幸運。感謝你給了我多一種選擇。但是,對不起,碎片的終點是完整。一片片小小的拼圖,目標是完整的畫面。而我,選擇一開始就完整。

碎片的生活完整的人生 篇12

碎片的生活完整的人生 ,662字

碎片,足以描述當今許多人的人生。你是否,在多餘的時間內迅速瀏覽新聞?又是否,因為微信的”心靈雞湯“讓書本蒙塵?殊不知,被碎片化的不只是資訊,更是你的人生。

支離破碎見,似乎一切都變得渺茫。曾所見許多對碎片式生活的否定,沉痛地抒發著生活在當今世界的無奈。可是我們又能作何其他選擇?積極地面對碎片化生活,是我們應該樹立的態度。

在時代媒體的轉型間,我們看到更多的應是進步。一味地否定碎片化是某種形式上的”落伍“,更是沒有意義的。事實上,碎片化加快了及擴大了我們接受儲存資訊的速度與範圍,這是唯有當今社會的人享有的一種好處。這樣一來,積極地面對碎片化生活是我們面對資訊洪流的根基。

在正確認識碎片化的基礎上,我們應時刻警醒著,當每時每刻,我們被碎片的資訊所支配,我們的思想不能被支配。碎片化最大弊端在於膚淺。設想一旦我們的思維隨著閱讀世間的縮短而同樣變得短小、快速、草草了之,那豈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走在碎片化的人生,我們要學會被碎片化資訊同化說”不“。儘管百忙之中抽空拿起手機刷屏似乎不可避免,但我們不能因此遺忘深度思考。平心靜氣地空出一個美麗的下午,讀一本意蘊豐富的書是再好不過的方法。

其次,面對”碎片“,我們要調動深度思考。當我們閱讀破碎成片的資訊,應當在腦海內歸納它,更要懷著批判的眼光審視它。我們要學會分辨資訊的真實性,這樣才不至於在現代社會迷失自我,失去思考的深度廣度。

碎片化正無時不刻入侵我們的每一寸生活。因此,面對碎片的態度以及我們自身如何批判地思考,無疑成了至關重要的,讓我們更好地走出這碎片化人生的方式。

完整的碎片化生活 篇13

完整的碎片化生活作文 ,683字

生在這樣一個快節奏生活的時代,難免總會聽到一個詞—碎片化。什麼是碎片化?網上給出的含義是指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我不禁要問:“遇上碎片化生活,難道我們都是支離破碎的嗎?”至少我並不這樣認為。正如眾多碎片構成一個整體,反倒格外的堅固。

經常有人批判說碎片化閱讀是怎麼不好,碎片化肢解了經典,呼籲大家要回歸傳統,通篇閱讀,尊重古代的文化,學習古人的閱讀方法。可古人也不都是這樣,雖有像孔子那樣讀《周易》至韋編三絕的人,但鄭燮也告訴我們要抓住重點去閱讀,就像他所寫的:“即如《史記》百三十篇中,以《項羽本紀》為最,而《項羽本紀》中,又以鹿城之戰,鴻門之宴,垓下之會為最。”碎片化閱讀,使我們節約時間,把頭腦放在那些書本精華之中。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自行選擇自己認為最有意義,對自己最有利的文章和片段,然後再把這最精彩的部分用孔子的方式反覆誦讀,這何嘗又沒有好處呢?

還有就是碎片化時間。通過將時間碎片化,我們能更好地規劃時間,更好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就像安排日程表,沒有人會說這是錯誤的。既然時代發展得如此之快,而我們又身處這個車水馬龍的城市,惟有碎片化讓我們跟上時代的腳步。

接下來是碎片化社交,我們不再像以前那樣,而是可以通過各種軟體,跳過複雜的步驟,直接找到擁有相同興趣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這也是科學的進步。

碎片化是一門技巧,如果用得好,會像走在無數個小石子鋪成的路上一樣,帶來無限多的好處;如果用得不好,則是滿地的玻璃渣,會劃傷自己的腳。使用得當,碎片化就不再是易碎的,而是堅固的。我們要像玩俄羅斯方塊一樣,把一塊塊碎片拼成完整而又美麗的圖形……

在碎片化生活中活出完整的自己 篇14

在碎片化生活中活出完 ,633字

我生活在一個碎片化的時代。

我老爸,每天一到點就會起床、吃飯,開車送我去學校,再開車去上班,為了我們的家每天都努力工作著,下班吃完晚飯後和我老媽一起溜嶽嶽(我家的狗狗);我老媽,每天一到點就會為我們做早飯,上班下班後做飯洗衣,然後和我老爸一起溜嶽嶽;而我也是如此,每天一到點就會起床洗漱、穿衣吃飯、上課學習、回家作業、睡覺休息,我們每個人都體驗著不一樣的碎片化生活。

我們總是日復一日不斷重複,時間就這樣子有意無意的被機械化的分割著。正如學者費勇所言:“我不排斥碎片化時代,我們該考慮怎麼樣才能把自己修煉得更完美。”怎麼樣才能在碎片化生活中管理控制自己的情緒,健康面對每一天的生活,這就需要擁有好的時間管理方式,它會讓你覺得你的時間是完整的。時間管理方法並不是要把所有事情做完,而是更有效的運用時間。

比如,選擇讀書,每一本書好比你的每一個朋友,而這些朋友的性質也就是這些書的性質。書,魅力無窮,它將歷史寫就,它能揭示未來,在碎片化的生活中豐富你的生活,開闊你的視野,更是一種心的指引,尋求生活的一面鏡子。

比如,利用好自己的時間,我希望每個星期、每個月、每一年都能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不要隨著歲月的流逝給我們留下的除了花白的頭髮、模糊的記憶之外,卻不知道自己在忙忙碌碌中究竟都幹了些什麼。

上帝給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一樣的,如何充分利用好每天的24小時,這對我們每個人都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靈活分配自己的碎片化時間管理,讓我們都能在碎片化生活中活出完整的自己。

碎片化生活——完整社會體系下的非完整生活方式 篇15

碎片化生活——完整社 ,1117字

“碎片化”如今已然成為一個形容各方面因素模組化的新名詞。凡是指完整東西破成諸多零塊的都可稱為“碎片化”。大千世界下,整個社會都可稱之為“碎片化”。碎片化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我們的心態和認知,這究竟是時代的進步產物,還是快節奏生活所殘留的遺骸?我們又是否應該使碎片化重圓?

“碎片化”一詞最早出現與“後現代化主義”的相關文獻中,21世紀後,我國學者將“碎片化”引入傳播學。再後來,隨著網路社會的發展,”碎片化“所形成的諸多新名詞應運而生。我們在認知這個詞的同時也思考著其真正的褒貶所在。

在社會轉型的過程中,碎片化是不可避免的。時代在進步,優勝劣汰。各層面自然會有層次不齊的現象,“碎片化”的發展就是社會發展的基礎。好比社會的貧富差距的擴大也是社會階層“碎片化”的根源。

這樣的”碎片化”似乎與我們所能及的認知範圍尚有距離。但大量的碎片化時間,碎片化購物,碎片化閱讀等與我們朝夕生活密切相關的新名詞,則不斷汲入我們的生活中、這所謂的“碎片化”似乎能很好地幫助我們合理利用閒暇時間來學習工作生活。可過多的碎片化模式也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會上部分散亂的現象,“碎片化”的泛濫必然會引起量的積累,從而達到無法復原的地步。

由是觀之,”碎片化”也可算為一箇中性詞。“碎片化”的生活是現代化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但也註定標誌著社會體系的非整體化現象愈演愈烈。所以,面對碎片化生活的襲來,我們應合理利用其優勢的同時巧妙地將非合理的碎片化重圓,從而達到兼揉並濟的目的。

作為學生的我們,“碎片化”的閱讀是一種合理利用時間的新方法,許多零碎的時間的拼湊足以幫助我們記憶許多單詞,名句。可細想,這碎片化的時間為何不能重圓成一段時間,我們為什麼會沒有足夠的時間,“碎片化”的閱讀又是否對我們有長久的幫助?故“碎片化”下的生活自然有利有弊。

其實,究其緣由,“碎片化”的關鍵在於如何把握,把握整體下的部分的全部,就是使“碎片化”趨向完整的過程。“碎片化”的產生源於我們心態的改變。如何使“碎片化”如拼圖般拼湊在一起,就是我們面對碎片化生活的第一步。

因此,學會利用“碎片化”時間,我們也應該使“碎片化”儘可能更大更全面。使每一段“碎片化”時間儘可能連貫在一起,亦或是有所交集。恰如每一次碎片化學習都先回想下上一次碎片化學下的內容,兩相融合。又好比碎片化社交下,學會歸納社交的共通之處,更好地修葺自身的認知與談吐。諸如此類,漸漸地,“碎片化”也會從外表的碎片達到內在的復原。

“碎片化”生活是我們現如今必然面對的現象,合理改變心態,善於把握整體中的部分,使之絲絲相扣。利用碎片化時間處理碎片化的事務。這樣的“碎片化”生活也許就會成為新型社會下最受歡迎的生活方式。

碎片化的生活與完整的個體 篇16

碎片化的生活與完整的 ,698字

在時代日新月異發展的同時,我們的生活也逐漸被碎片化。那麼,遇上碎片化生活的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在緊跟時代步伐的同時,仍保持個體的完整與充實?

我有時候很不喜歡現在的一些社交軟體。大家也許會有過相似的經歷,曾經有一段時間你和某個人在社交網路上聊的火熱。然後過了一段時間,你們開始不再這麼無所不談,又過了一會兒,那人徹底消失在你的生活裡。因為現在的大家已經習慣了各種各樣層出不窮的社交軟體,已經習慣了碎片化的社交,所以不厭其煩地在螢幕那頭等待另一個人回訊息的行為倒顯得有些愚蠢。反正這是在網路上,反正大家都這麼做,那麼就算我突然在別人的社交圈裡消失也沒有關係吧?反正大家也都已經習慣了這樣碎片化的生活。

我突然想起早些年的時候,那天過節還是別的什麼我記不清了,反正就是在那天,有人給我寄了一份信。我回想收到那封信的心情,有驚訝有喜悅有感動,還有一些說不清的悵然若失。現在這年頭誰還寄信呀?以往我們所說的“寄雁傳書”,所說的“信箋魚書”早就被如今碎片化的生活所取代。可我還是很欣喜,欣喜於現在還是有人在寫信的,欣喜於還是有人沒有被生活所同化,欣喜於還是有人記著初心,保持著個體的完整。

說真的,有時間的時候,多去看看書寫寫文章。也不要東一本西一本碎片化的閱讀,耐下心來好好地看完一本書。若是不盡理解,便放下一段時間,然後回過頭來再去閱讀。這能使自身充足,有跟高的眼界。

閒暇時,花些時間,可以給自己的朋友或筆友寄一封信。交流一些最近的生活與趣事,不也是一件樂事嗎?

固然我們遇上了碎片化的生活可還是能夠在緊跟上社會步伐的同時,使自身不被同化,不被碎片化。而保持個體的完整與充實也並不是一件難以做到的事啊。

碎片化生活弱化當代人能力 篇17

碎片化生活弱化當代人 ,1033字

“碎片化”這個詞是相對而言的,相對於農民們農忙的時候,偶爾一天的時間也可以稱得上是碎片化時間,可以上個集市,買點東西;相對於王冕放牛的時間,每天晚上的空閒就是碎片化時間,可以挑燈夜讀;相對於擁有移動技術的現代人,只有幾分鐘的路程就可以利用的碎片化時間。可以閱讀、可以購物、可以社交。隨著時代的不斷髮展,碎片化時間不斷地減小、碎片化,最終到了現代,碎片化時間已經與我們正常做一件事所需的時間相差甚遠。

今天所稱的碎片化時間是在半個小時範圍內的時間,碎片化時間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科技與網際網路的發展,移動技術的高速發展與完善使得人們選擇了這改變了社會文化與生活的各種移動裝置,當然提及最多的就是手機。碎片化時間的體現已經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從目前主流媒體上的文章或者視訊的標題就可以看出,例如“6分鐘帶你看完人類簡史”“震驚!某某做了某某事”之類的。從這些標題的特徵中我們不難看出,現階段時代的特點容易與脫穎而出、抓人眼球、急躁、沒有耐心等詞掛鉤。人們的生活習慣也從看上去有時無所事事的“無聊”變為無時不刻都在使用移動裝置的“充實”。

當然這也是有時代背景做基礎的,新興服務業發展迅猛且創新力十足,競爭愈演愈激烈,工作與經濟壓力的普遍上升,人們會願意並且傾向於選擇更加輕鬆、容易、好上手的消遣,而不是精緻的、累人的、需要思考的活動。我們的生活並不都是碎片化,學習、工作都是需要大片的整塊的時間去實施,但當人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後,時間的分配和規劃是主觀意願的結合,不能集中的注意力和“趨易”的思維便使人不斷地增加碎片化時間。這也就出現一系列為填補碎片化時間而專門服務的群體如自媒體和視訊製作者。他們的產生導致了一種簡化人的閱讀能力、挑選能力的現象。

很多幫人們歸納好知識點或者感興趣的點的文章、視訊層出不窮。連推送的內容都會根據自己喜好來自動篩選,這就使得所謂的“伸手黨”越來越多,那些獲贊最多或者關注度最高的東西除去真的是很有質量且有創意的,不是過分誇大抓人眼球的就是總結了很多條的彙總。有些人現在連百度都不肯查,很多不是很麻煩的事情都喜歡別人詳詳細細的告訴他,就更別說是讀書這種需要思考的事情了。先不說有聲閱讀,至少還是完完整整的接受了的;而有些彙總的文章,有些人看了就認為這是自己所吸收的了,但是沒有了自己閱讀的那一個步驟,真正自己所需的東西是什麼並不能得出。

碎片化生活在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許也正在不斷地弱化我們的能力,蠶食著那些由時間與歲月積攢下來的家底。

現代人的碎片化生活 篇18

現代人的碎片化生活作 ,1220字

人生是漫長的,卻同樣也是短暫的;在人的一生中可以改變很多,但某種程度上卻也同樣改變不了什麼;有的人在一生中可以做很多事,但有些人一生卻也做不了什麼……。長與短,多與少的不同在於你怎樣利用和管理生活中的時間。

著名文學家魯迅先生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意擠,總還是有的。”某個科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在一個瓶子裡先裝上大石塊,再裝上小石塊,裝到裝不下為止。看似瓶子的空間已滿,但是再添上細沙和水,卻又可以裝很多很多。時間也是如此,除去生活中大塊大塊的時間,有許許多多數不盡的“碎片化時間”。它們就象海綿裡的水;就像裝滿石塊的瓶子中的間隙,很容易被人們忽視甚至於無視。對於我們來說,不要總是埋怨時間太少,時間不夠用。而是要學會利用碎片化時間,便可以做許多原以為”沒有時間做“的事。

什麼是生活中的碎片化時間呢?碎片化時間是指生活中所呈現出的零碎時間。這些時間有大有小,大有幾分鐘,小或幾秒。這些時間看起來十分微不足道,實則大大小小組合在一起,可以完成很多很多“沒有時間做”的事。人們排隊等候時;坐飛機候機時;做公交車上等一些分散性的時間都是碎片化時間。

當你遇上了碎片化的時間,你會做什麼?想必大多數人會掏出手機網瀏覽新聞、閱讀電子書、上網購物、手機遊戲、網路社交……現代的科技發展、網際網路的發達很大程度上減少了“碎片化”時間。這強大的碎片化時間,利用手機網際網路來獲取資訊是知識當然是無可厚非的,偶爾的放鬆也是可以的。但是我們往往在獲取知識重組碎片化時間的同時也更多的把完整的時間分割成了小碎片。就拿我為例吧,週末在家總也離不開手機的誘惑。每次剛剛進入對一道數學難題的深入思考;或是對一篇文章的細細閱讀時,就會被手機微信上的微信訊息所打斷;或被某個APP上的推送訊息所吸引。以至於靜不下心來好好完成一項學習任務。

我在坐地鐵時,極少看見有人拿出書來看。無論男女老少,定會捧起手機,津津有味地盯著螢幕,沉浸在手機上的虛擬世界中。我想大多數人雖然擁有了手機這個很好的整合碎片時間的工具,卻很少有人真的是發揮了它的正面的積極作用。更多的是對手機上癮,大塊完整的睡眠時間、學習時間、閱讀時間;和家人好友用心相處交流的大好時光就在不知覺中被分割得支離破碎。讓我們看似忙碌的生活卻沒法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很多。

在我的們學習生活中,也會遇到許許多多的碎片化時間。比如說在食堂排隊買飯時,或是吃完飯回到教室到午休的那一段時間,或是週末結束住校生活乘大巴回家的路上……不勝列舉。數不勝數的碎片時間,大家有好好利用嗎?背單詞、背古詩、看書閱讀、思考問題……這都是變碎為整的好方法。

所以當你在生活中遇到了碎片時間,不能荒廢它,而是要去好好珍惜和利用。“碎與整”都是相對的,是把碎片時間整合到了一起,還是不經意中把完整的時間分割成了碎片,完全取決於你。如果你好好地把握了這些碎片時間,相信總有一天,因為你的積少成多而幹成一件大事,你的人生也將變得更加完整!

當代人,請警惕“碎片化生活”的侵蝕! 篇19

當代人,請警惕“碎片 ,905字

當今社會,電腦、手機、網路等各類現代化電子裝置佔據著我們日常生活,我們每天在各種場合看微信、在英特網上衝浪、網購,過著“碎片化的生活”。

“碎片化生活”導致人們的可支配時間零星化,人們因此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地鐵裡、車站上、辦公室裡,拿著手機盯著螢幕看的人比比皆是。人們還經常抱著“看完這條微信再上班”、“打完這個遊戲再學習”的心理,看似花著一些零星的時間,但實則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時間。甚至有些極端的例子出現:有些人打起遊戲來太入迷,把學習和工作時間都擠佔了,甚至到達廢寢忘食、走火入魔的可怕境地。

“碎片化生活”導致人們深入思考的能力逐步下降。網路上的資訊就像即食快餐一樣,人們只需瀏覽,而無須作過多深入思考,這就導致人們逐步失去了深入思考的能力。“碎片化生活”使人們處在一個“充滿中斷的時代”,思維隨時可能被打斷,也使得人們的系統化學習能力逐步降低。有科學家發現:處於多種任務切換狀態的人,其智商的下降比吸大麻還塊。許多人認為自己可以同時做多項任務,比如:一邊開車一邊發微信,但事實是同時做多件事反而一件也做不好。

“碎片化生活”使人們脫離現實生活,把時間浪費在了虛擬的人事物上。人們疏於現實生活中的交往,卻迷戀網路社交。有些年輕人甚至年長者,在不明對方真實身份的情況下,與相隔千里的網友聊天甚至談戀愛。但由於脫離現實,往往在脫離網路進入現實後,卻碰了壁,有些甚至導致了一些嚴重的後果。

“碎片化生活”還可能導致人們過多購物。由於是網路上的商品,人們不能憑藉五官去感知和感受,支付寶等付款方式簡單快捷,使得人們的購物變得足不出戶、輕而易舉。這也往往導致許多人網購了許多並不是真正想要的東西,把錢花在了不該花的地方,造成了社會資源的浪費。

網路生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給予我們帶來了獲取資訊上、溝通上、購物上的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導致了許多“碎片”。作為當代人,我們應該警惕這種“碎片化生活”的侵蝕。但是,我們也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因為網際網路有不足而拒絕網際網路對生活的變革。我們應該利用好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資訊,把這些“碎片”拼湊在一起,成為整塊的時間和資訊,懂得化整為零,做一個懂得珍惜時間、珍愛生命的人。

碎片化生活使人們失去了什麼 篇20

碎片化生活使人們失去 ,761字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一臺手機的功能幾乎可以幫助一個人的吃穿住行的一切需求,而正是因為太過便捷,我們的生活也被碎片化了,而我們能做的,也只是適應其變化。

現代社會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也隨之加快,大多數人的一天都是在工作中、學習中度過,真正的空餘時間是不連續的,比如上下班的過程中,午休時間等。這導致了人們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社交、購物、閱讀這樣需要大量時間來完成的行為,然而移動網際網路技術使得人們隨時隨地就可以完成這類活動,因此,使得我們的生活被碎片化。

在過去,只有實體讀書的年代,如果想要閱讀,就只能隨時隨地的拿著圖書,十分的不便。然而現在,你只需要一臺智慧手機,你就能在網路上搜索到你想要的任何圖書,如此便捷的技術使得人們幾乎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來進行閱讀。在過去,社交通常是要面對面的交流或進行聚會來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然而現在,隨著微信QQ的普及,上至白髮老人,下至三歲孩童,幾乎每個人都能通過這類工具來進行溝通,交流,甚至可以通過視訊來實時瞭解對方的生活。

有人說,如今的社會是一個浮躁的社會。電子書固然是的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閱讀,然而會有多少人會耐著性子,靜下心來品味文章中的內涵呢?我想,如今社會,大多數人都是圖個樂子,甚至是為了虛榮心,才進行閱讀。閱讀時能夠提高個人的知識水平和個人涵養的行為,而碎片化的閱讀恐怕並不能做到這點。同樣的,微信這種社交方式真的將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嗎?人與人之間隔著螢幕進行交流的頻率變多了,而面對面交談的頻率卻變少了,這種社交只是一種停留在表面,無法代替面對面交流。這些,都是行動網路所不能代替的。

在我們住在這種碎片化的生活中時,我們更應該著眼於那些碎片化生活所讓我們丟失的東西,或許那些東西才是我們生活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