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生活相關作文20篇

碎片化的生活——時間 篇1

碎片化的生活——時間 ,952字

現代社會的特徵—時間碎片化,這是我們現在所擁有的唯一的時間特點。它宛如浩瀚宇宙中的一個彗星,在我們面前迅速出現,有快速的離去。我們呆呆地望著,雖短暫的停頓,但日以月計,成百上千,它的流逝就便得十分巨大

生活中,我們常常感到時間的緊迫,短暫,無法完成一件事。當下課你想回味課堂知識時,上課預備鈴響了,你要準備下節課的書;當你下班回家想在樓下健健身時,你的孩子也會來的,你不得不放下這念頭,同孩子一起上樓,準備晚上的佳餚;當你片剛準備輕鬆小睡片刻時,你的手機響了,是別人的詢問或吩咐……

在這種環境中,你有時會感覺時間在並不斷減少,變得斷斷續續,無法集中注意力。這就是時間碎片化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因為每當我們在兩件事情上交換的做時,我們的思維會迅速轉換,但時間一久,次數一多,你會感到疲勞,無奈。就時不時的換有停頓,這停頓的時間就是你所浪費,流逝的時間。於此同時,你也養成了思維不斷轉移的習慣,變得十分跳躍,常常明明做一件事時會想到其它的事,因此做事時常會比預期做得慢,做得質量差些。

所以,我們必須學會如何處理這些碎片化的時間:

學習專注

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誰都明白,可還是有許多同學在邊學習邊聽音樂。或許你會說聽音樂是放鬆神經的好辦法,那麼你儘可以專心的學習一小時後全身放鬆地聽一刻鐘音樂,這樣比帶著耳機做功課的效果好多了。

充分利用電子裝置

很多人都說在考研期間換成了老年機,其實影響你的不是手機,而是自制力。我們需要明白手機、平板電腦、kindle移動電子裝置,不只是用來娛樂的。

如:平板電腦和手機都可以下載複習資料和應用軟體,還可以線上聽視訊課程,kindle可以儲存大量電子書。排隊買飯的時候刷幾個單詞或者英語閱讀,或者繼續未聽完的視訊課。

同類型的事情要批量化處理

所謂的批次處理就是,如果你要打電話了,你就把所有要通過電話解決的事情一次去做完,比如說,今天要跟幾個人打電話,就都集中在一個時間段內打完;如果要使用電腦,就把查文獻跟網購的事一起都解決了,省得每次電腦開關機都要浪費時間。

時間都去哪了?它並沒有消失,是我們的改變拋棄了它,使它遠離了我們。時間雖然碎片化,但我們可以重新改變自己,讓它如同以前一樣。“如果你不改變,你就會被淘汰”—來自《誰動了我的乳酪》。

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生活 篇2

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 ,927字

隨著時代的演變,人們的生活也開始變得碎片化了,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聊天……我們無時不刻都受到了碎片化的影響。舉個例子,如果你正處於高考時期的複習階段,複習完之後便可以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可是因為天色已晚,所以讀了不到五分鐘就關燈休息,而第一天考完試後還要複習第二天的題目以及要點,所以閱讀的時間又定格在了五到十分鐘內,這樣日復一日,不知要多少天內才能讀完一本書籍。所以這碎片化的時間即給我們帶來了樂趣,又使我們貪婪一物而忘記時間或其他事,甚至忘記做其他事情,例如小學時一回來就看電視,忘記了寫作業,導致第二天被老師留在學校裡,很晚才回家,回來之後作業又再次做到很晚,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

我平時也是一個珍惜時間的人,每次寫完作業,我複習預習之後,都會拿出我最喜歡的小說出來看,而且學校里老師佈置的作業很少,不是在學校裡做完就是在吃飯前就完成了,所以在一個月裡,我將《造彩虹的人》,《中國詩詞大會》,《鬼吹燈》閱讀完畢,《造彩虹的人》其中的生動情節使我身臨其境,《中國詩詞大會》的題解以及原因和解讀使我受益匪淺,《鬼吹燈》之中胡八一,王胖子,Yang三人的盜墓過程驚悚又不失搞笑的情節使我身臨其境,好像我就在他們三個“摸金校尉”的一旁,跟他們一起喜怒哀樂,為其中的情節的變化感到“不應該”,“不可能”。其實我認為碎片化的生活未必給我們帶來了壞處,因為如果老師佈置了一個長期的作業,而你非要將它一天內做完,那麼碎片化的時間就給了你一個很好的選擇,你可以在做完當天作業並複習預習完之後便可以利用起來自己的碎片化時間來完成,這樣你就省去了在期限的最後一天忙趕作業的煩惱,也有更多的時間來看書推廣見識,開拓眼界。怪不得書是人類的朋友,冰心奶奶說過:“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同樣,碎片化的生活也給我們帶來了壞處。比如說你在看小說正專注的時候,媽媽會突然告訴你:“快把課文背給我聽。”這時,你的脾氣肯定馬上就上來了,心裡肯定會想說:我看書正在高潮的時候能不能別來打擾我。可是因為她是你的長輩,不能這樣,所以只能忍著,但現在我有一個辦法:你在做完作業後直接找她背完之後再去看書。

碎片化的時間既有好處又有壞處,只要把握得當,壞處肯定會化為烏有。

碎片化的生活——運用零碎的時間 篇3

碎片化的生活——運用 ,393字

有許多人都會抱怨:時間不夠?來不及完成背書?作業沒寫完……那時候我們就該想到“如何用零碎的時間來做一些有用的事情。”

在公交車上時

當你坐在公交車上去某個地方,你會覺得空虛、無聊、煩悶,這時,有一些人會拿出手機或平板來打發時間,但在這時,你有沒有想過你沒有來得及背書,作業沒寫完呢?如果你沒有想到,你當然會抱怨時間不夠,你可以事先把要背的單詞、片語抄在一本本子上,或用手機拍下來,這樣,在公交車上利用碎片時間就可以完成背書的作業了,這樣既輕鬆又利用了碎片時間。

在外面吃飯時

中文去外面吃飯,當你點了菜,服務員沒有那麼快上餐時,乾等的你是不是又會掏出手機來?假如你在出門前用手機拍好了你的作業,那麼現在就不會幹等,而會利用“碎片時間”去寫作業。如果你怕忘記,你可以把答案寫在備忘錄裡,回到家謄到作業本上,這樣你又完成了一項任務。

其實,我們只要會利用碎片化生活,我們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

當共享時代撞上碎片化的生活 篇4

國二作文 ,765字

街道旁原本空落落的圍欄前,不知何時早已排列了整齊的共享單車。在川流不息的馬路上,總能看見有人蹬著共享單車穿梭在人群中,人們似乎在一夜之間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摩登時代—共享時代!

如今,人們把共享單車、共享書店、共享籃球、共享雨傘……作為追求時尚的代名詞。這些共享系列也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這也反映出現今的人們都追求方便、快捷的生活理念。

然而,我們看似十分喜愛這種快捷的生活方式,但真的好好珍惜了嗎?

在共享單車風靡全國各地的同時,無數單車被人為損壞的新聞一時鋪天蓋地:不是車座壞,就是車鏈條消失,更甚者竟把二維碼塗的無法掃描。在暑假的一次志願者服務中,我們小隊來到街道旁共享單車停放處,看到工作人員們正搬來了一批嶄新的共享單車,再看看旁邊停放在路邊破舊的共享單車,我心中不禁五味雜陳。原本我認為真實的情況並沒有這樣嚴重,可當我親眼看到時,心裡仍是十分震撼。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社會大環境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前一陣子十分火爆的文化類節目朗讀者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反映了人們對提高自身文化素養,提升修養的渴望。人們如今追求的不僅僅是溫飽和生計的問題,更是精神上愉悅及滿足。這與整個社會大環境息息相關,社會大環境不只有好的,也有不好的現象。最普遍的就是盲目跟風—盲從。過馬路時,遇上紅燈,看看兩邊沒有來往的車,只要有人開了個頭,闖了過去,後面必然跟著一串…。這也能說得通為什麼這麼多共享單車遭“毒手”了,有好多人在盲目跟風!

漸漸的隨著人們的良好意識的覺醒,當我再一次來到共享單車停放處,我也欣喜地發現糟糕的境況也已改善了許多。拿起手機,提了一輛單車,和父母一起騎來到公園,環湖而行,來一次共享時代的體驗。

共享,就是共同享用,共同愛護。當共享時代撞上碎片化的生活,我們要享受共享帶來的便利,也要珍惜這一資源。

碎片的時間,完整的生活 篇5

碎片的時間,完整的生 ,1115字

清脆的音樂響起,我的鬧鐘響了,起床,上學。一路上,聽音樂,看微信,閱讀各種網上訊息和八卦新聞,並和朋友圈的小夥伴們分享著學習、生活中的趣事。到了學校,緊接著是一天緊張的學習,各類學科,腦子裡的頻道調來調去,知識如各種碎片蜂擁而至,我需要有條不紊的將這些知識理順、消化、反饋。回到家,匆匆吃完飯,做完作業,便躺上床睡覺……一天一天,就這樣在匆忙中過去,消散。

我們出生在一個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也是一個碎片化的時代,每天各種各樣的資訊充斥著我們的生活,鮮有人能離得開網路、圈子。確實,快速的節奏,快消的生活,讓我們與社會更加接近了。但是這樣的生活,這樣一種快節奏的生活是不是缺了點什麼?

是的,我發現生活中確實缺了些什麼,總像有人在推著你往前走,總像社會在推著你去適應新的節奏,但是這節奏卻慢不下來。在這樣的環境中,是否應該適時的讓自己有段屬於自己的時間來嘗試一下“慢生活”,做些自己想做的事、看些自己想看的書、學習些自己喜歡的興趣愛好呢?甚至於整理一下應該屬於自己的思想呢?我想,這才是完整的生活。

經常有人說,我很忙,我沒有時間。是的,每個人都很忙,但是很多成功的“大忙人”卻仍然能規劃好自己的生活,做到“忙裡偷閒”。可是怎樣才能將時間擠到一起呢?

我從幼兒園起就有很多愛好,彈琴、書法、國畫。可是隨著學習時間的不斷延長,課餘愛好的時間越來越少了。我不得不忍痛擱下許多陪我成長那麼多年的愛好。我能堅持的就是每週末一次的書法國畫學習。筆墨紙硯,擺在面前,一種清靜,一份怡然自得,在我心中更是油然而生。墨汁從筆尖緩緩流出,在紙上呈現出不同的樣子。一支筆,卻將樹的滄桑,山的高聳,亦或是雲霧間若隱若現的景色,勾畫地淋漓盡致。墨香盪漾開來,一種身臨其境的氛圍讓我沉醉於其中。雖然,練習的時間不多,每次進步緩慢,可就這樣,堅持著,每週用那珍貴的兩小時,做我喜歡的事,一練就練到了現在。如今,寫了畫了十年的我,已經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我還記得,在我5歲時第一幅掛在幼兒園的展示習作是:“持之以恆”。從一橫一豎起,日積月累,小片的時間的沉澱,終將會獲得進步。每次當我去參加書畫考試時,會看到一些白髮蒼蒼的老人和我在同一個畫室裡作畫,我都倍受鼓舞。他們的言傳身教告訴我,“持之以恆”的力量,是可以享用一輩子的。我們的愛好,也不會因任何理由而輕言放棄,它終究會陪伴著我們,只要我們能堅持,在百忙中不忘抽出空來陪陪它們。

我不得不說,還是那句任何人都能張口就來的話: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每天都會有些空餘的時間,我們應該對自己有個規劃,將小片時間利用起來。時間,會在你的不懈努力和堅持之後帶給你豐厚的回報,帶給你一個更完整的生活。

碎片化的時代,碎片化的生活 篇6

碎片化的時代,碎片化 ,856字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網際網路來到了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隨之而來的則是“碎片化”這個新名詞,就像是一種傳染病似的,它蔓延到了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網際網路猶如一把無形的刀把我們的生活分解成碎片。碎片化無時無刻影響著我們,也把我們引上了一條沒有回頭的路。

狄更斯在《雙城記》的開頭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我想,用這句話來形容當今碎片化的資訊時代真是再好不過了。與二十年前的生活相比,如今我們的生活不再由固定的時間表所框定,而是由碎片化的時間段所組成,在這些支離破碎的時間段裡,我們閱讀電子書,上網購物,刷社交軟體。類似於此碎片化的事務可以隨時開始隨時結束。

碎片化的生活使我們習慣於碎片化思維。當接踵而來的事務讓我忙得暈頭轉向時,閱讀新書所帶給我的那份新鮮和喜悅也在被慢慢沖淡,帶著油墨香味的紙質書慢慢淡出我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薄薄的電子書閱讀器。閱讀成了填補碎片化時間空白的工具。可能才看了半章內容,就被其他事物打斷。如此下來到了書的最後幾章,前文的情節便成了一些碎片般的片段,殘留在大腦中,我打著學習忙碌的幌子,看著劇透情節的文章,末了,慶幸地告訴自己:“看,你又讀完了一本書。”過了十天半個月,這本書便被我漸漸遺忘。

讀到這裡,你也許會想,是否碎片化真的會如瘟疫般摧毀我們原來的生活方式。然而,現實證明了不是。在這個資訊量大爆炸的時代,網際網路,作為把我們生活碎片化的“罪魁禍首”,卻也在各行各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提高了生活質量,促進了辦事效率,推動了社會的快速發展……很難想象失去網際網路之後我們的生活會是怎樣一種混亂的景象,整個社會是否又要倒退一百年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還好,這一切並沒有發生,我們依然順應著這個碎片化的時代,“我們的前途擁有一切,我們的前途一無所有。”網際網路時代,前方的路模糊而又清晰,我們不知道下一個碎片化的片段中應該去做些什麼,但我們知道碎片化的時代已經無法扭轉,我無力去抨擊什麼,或許碎片化,這個矛盾的新名詞,便是人類發展到現在的必經之路吧。

人與人之間碎片化的生活 篇7

人與人之間碎片化的生 ,899字

隨著人類科技的迅速發展,在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今天,我們的生活逐漸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我們的生活,心態與認知。

如今的科技發展,讓我們有了更便利的生活,我們或許可以足不出戶,也能在發達的互聯中知道世界各國所發生的各類事件,可以在網上購買到喜歡的食物,衣服,鞋子……互聯網帶所來的便利是大家所共同認可的,可是我們漸漸的將網際網路變成了自己與家人之間的一層隔閡。人們開始漸漸迷失自己,沉浸在網際網路所虛構出來的世界裡,漸漸地減少了與外界的溝通,漸漸的產生了數不清的矛盾……

現在,無論你去到那裡都會看到有數不清的人,無論是大人,小孩,甚至是老人,都拿著一臺手機,幾乎是沒有什麼溝通,若是不仔細觀察或許你都不會發現原來他們是一家人。年夜飯的飯桌上,你會發現有不少人正拿著手機沉迷於自己的世界。我曾看到過一篇報道,是說青少年玩手機的危害,裡面所列數出來的一條條無不危害著我們中小學生,警告著我們中小學生遠離手機。父母不允許孩子玩手機,自己卻沉迷於手機。家庭矛盾無不都是這樣造成的。網際網路的存在本是讓人們能夠拉近彼此的關係,我們可以通過電話向遠方的親戚,家人送去最溫暖的問候,讓人們獲取更多的知識,方便人們的生活。而如今卻變成了讓人們產生無限矛盾的最大危害。

實際上一切都不是網際網路的錯,而是我們過度的去依賴網際網路,本來那些讓人們放鬆的娛樂遊戲卻變成了危害中小學生的罪魁禍首。這一切的發生全都是因為人們過度沉迷於網路,而迷失自我。現在的網際網路如同傳染病毒一般蔓延在每個人的身體,而抵抗這種病毒的抗體便是人們的自制力,這種抗體的獲取方式說容易也容易,可說難卻也是十分之難,只能說每個人的情況不同,獲取的途徑也有所不同。

在這裡也是誠心的希望,人與人之間可以多點溝通,少點爭吵,希望網際網路依舊可以給人們帶來便利,而不是矛盾的產生。也告誡所有中小學生以及那些為了高考而努力奮鬥的認不要因為一時的沉迷而回了自己的前途,後悔一輩子。

最後希望網際網路重回原本在人們心中最好的意義—它存在的意義。

碎片化資訊時代的生活 篇8

碎片化資訊時代的生活 ,741字

如今,人們獲取資料與資訊的手段越來越豐富,通過手機、電腦等高科技裝置連線到網路後,各種各樣的資訊都列於眼前,甚至讓人覺得有些眼花繚亂了。這些多到有些凌亂破碎的資訊,組成了我們處在的這樣一個新新世界。

隨時隨地,開啟手機就可以看到最新的熱點話題、社交軟體裡大家轉發著的科普、隨時更新著的八卦,等等。比起每天翻著厚厚的一沓報紙,這樣的生活的確是方便了不少,得到的資訊內容,甚至遠超過報紙和雜誌能夠做到的,拿著一個便攜的手機,省了不少空間,也省了不少金錢去買昂貴的紙製品。省去了出版編輯及印刷的大量時間,瞭解資訊的速度也加快了不少,何嘗不為一件美事?

然而在這樣每天用手機刷帖子、看實時訊息的狀態下,以往爭相看書的情景少了許多,甚至有人會覺得,看一份5頁的資料都會沉不下心去看。在這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零碎的資訊似乎已經把原本完整的資訊取代掉了一大部分。並且,隨著時代的腳步節奏越來越快,人們也很少會覺得有時間去慢慢悠悠地看一份長篇的文字,亦或是其他一些形式的作品。而沒有了這樣的一顆安安穩穩的心,那些再優美再意味深長的語句,就是看了也不會有人耐著性子去慢慢尋味了。

接受了這樣的碎片化資訊,它也必然影響到了我們的生活。不僅體現在做事的節奏上,也更體現在言語上。沒有了這樣的時間去慢慢打磨自己,也更加沒有了機會去發掘自己。每天被大量的資訊沖刷著,散亂無章,大量的精力被用於不停地篩選並收集這些亂糟糟的事物。

有些人會想到怎樣用這些時間、這些高科技裝置去更好的提升自我。或許是在手機上下載一個閱讀器,買上幾本心儀的或是想學習的內容,隨時可以翻閱,隨地可以學習。認定了在無數資訊種類中的一種之後,就可以定心參閱。

在碎片化的現代社會中,努力把一份份破碎拼湊為完整,或許才是提升生活品質的方式。

碎片化的生活——時代的產物 篇9

碎片化的生活——時代 ,768字

聽說過“碎片化生活”嗎?顧名思義,就是生活被分割成了碎片的形式,人們利用這一塊“碎片”刷刷微博,用那一塊“碎片”聊聊微信……這些東西在現在的人們看來再正常不過了,如果哪個人沒有這些東西反而會遭來異樣的目光。

碎片化生活應是這個時代主要的產物之一。

問起母親以前年輕時候的日常生活,她回憶道:大概是早上看報紙,聽收音機,晚上下班回來做做家務,早早睡了。作為一個“新新人類”,我絲毫無法想象沒有手機,沒有電腦的日子該如何過。

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資訊科技的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從單一的形式逐漸轉向多種。各種活動的增多使人們不得不將時間分成好幾部分的形式,其實,這也是在追求“個性化”。可以想象一下,要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去問幾個人一天都幹了什麼,相信答案基本大同小異,而如今去問,答案就變得多樣化了。

“如果可以回到從前,你想回去嗎?”母親思索了一陣,才猶豫地開口:“我不想回去,畢竟現在資訊化時代發達,生活要精彩便捷許多。但是,我還是挺懷念以前的日子的。”

“為什麼?”

“說實話,現在要集中精力耐心地去做一件大事,很難。因為生活已是碎片化了,要將碎片聚在一起,很難。”

我理解了母親話裡的意思—我們無法絕對地去評判這種生活方式的好壞,它是生活多樣性的象徵,也是奪走我們耐心的罪魁禍首。萬事皆有利有弊,只看我們如何去對待它。

那我們又該如何利用好碎片化的生活呢?我認為,首先要有一定的自控能力,有人做過測算,現在中國人平均每90秒鐘就要看一次手機,看手機的時間又很短,斷斷續續的。因此,我們可以適當的減少時間或看一些有用的事情,傳遞正能量。另外,我們還可以反過來利用其“碎”的特點。例如寫一篇文章,寫到一半也許沒思路了,那就停一停,過一會兒再寫,或許效果會更好。

時代在變化,科技在發展,“碎片化生活”是一個時代的產物。

遇到碎片化的生活 篇10

國一作文 ,803字

我們在如今繁忙的現代,因為科技的發達,人們的生活逐漸被碎片化迷失在碎片化的迷宮裡,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生活如同陰影一般無時無刻不纏繞我們,影響我們的合作交流與溝通。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碎片化。在今年過年的時候,我們一家團聚吃飯,一開始大家都聊的很開心,可過了一會,就冷場了。我仔細觀察了一下,原來大家都在看手機:老一代的都看著頭條,中年人和小朋友都在玩著手機。我最近還閱讀了兩本書,一本就用紙質的書籍看的,看的津津有味,隨著作者的思想去猜劇情。可是用iPad看的時候,看好開頭看下去很無聊,於是我迫不及待地翻到末尾看。顯然,閱讀書本有趣多了,可以隨著作者的思路去猜劇情;而電子版的直想看頭和尾,但無法瞭解這本書重要的地方,不能囫圇吞棗,要放慢生活去品味。科學家做實驗時,分析著手機上自己的實驗報告,不和別人交談。在以前,大家都都用手寫信,可現在,自從出了微信QQ以後,大家都用鍵盤打字,接著就出了出現提筆忘字現象:每當給遠在別的地方的家人交流,都不寄信,而是一句微信就過去了;在平常走在街上,看見商鋪的名字以及裡面的東西所有的錯別字數不勝數……總之科技所帶來的壞處越來越多,使生活變的碎片化。

雖然科技給我們帶來許多壞處,但也有很多好處。

改變碎片化,人們首先要經常討論,合作。如果大家在過年時高興地談論著話題,互相說著自己經歷過的趣事,感情也會變的很好,更親密;科學家做出的實驗應該互相交流,談論,說出自己的觀點;還有,我們可以打字交流,但也不能忘記祖國博大精深的文字,而且我們要記住小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不會寫字是十分可恥的。這樣才能把碎片慢慢合成一個集體。

科技發展的很迅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不利:閱讀的質量,祖國的漢字……但在這同時也讓我們感情增加,技術提高的好處。所以我們要常交談,不能把任何人化為碎片化,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合作取得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