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的生活是好是壞相關作文20篇

碎片化的生活——是好還是壞 篇1

碎片化的生活——是好 ,795字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碎片化: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生活……

晚上睡覺前或者早上剛起床時,大多數人的選擇是:拿起手機,刷一刷朋友圈,打一局遊戲,或者看一看淘寶上有沒有好看的衣服,包包。最近火了一款遊戲,叫什麼“王者榮耀”,有些人往那一坐就是幾十分鐘,上前一看,在打王者榮耀,甚至上廁所的時候也不忘拉著隊友來一局排位賽。等到你緩過神來,已經過去了幾個小時了。

手機的背後像是抹了一層厚厚的膠水,你拿起它了,就不再放下,有時,你靜靜的“思考人生”,卻會發現,你也許已經好久好久沒有讀過一本紙質書,好久好久沒有放下手機和家人談笑風生,說說笑笑了。有時手機打字打多了,提筆忘字;有時GPS用多了,成了“路痴”,問一問一些上班族和學生,他們最需要的,最離不開的是什麼?答:Wi-Fi,手機,電腦,Ipad。

再說說學生族,有一些學生天天帶著手機玩,上課,放學,無時無刻不玩手機,而導致玩手機時不看路,被車撞死的後果。這些事例太多了,讓別人看,他們都會說:“我知道的,不用說了。"然而,一直拿著手機的人,也是他們呀。

但是,萬物有利也有弊,手機給我們帶來了方便。有些人就想待在家裡“葛優躺”這時候如果他們餓了,又不想動,往往會開啟“美團外賣”或其他外賣程式,再用“支付寶”或者“微信”支付,吃完飯,突然想起來下午還有一個會議,趕快開啟“滴滴打車”或“支付寶出行”叫一輛車接你去公司。到了公司,開啟“郵箱”給同事發幾個檔案……好像只需要一部手機,或其他電子產品,就可以做完生活中的所有事。想要買衣服,卻又不想出門,開啟“淘寶”,或者“天貓”,“一號店”,各種東西都有,買好了,一兩天就到了。

碎片化的生活,充斥著手機,電腦……幾乎人手一隻手機,在地鐵上試著看看,有多少人沒有拿著手機?有多少人在認真地看書?沒有多少,我們應該在碎片化的時間中,合理地生活,安排時間,分清利弊。

碎片化的生活是好是壞 篇2

碎片化的生活是好是壞 ,559字

如今的社會有太多的碎片化,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生活,碎片化的電視,碎片化的學習,碎片化的資訊,碎片化的交流……那麼多的碎片化,是什麼導致有那麼多的碎片化的呢?

現在的大人太依賴手機,有什麼不會的就上網查百度,讓孩子也養成了這種壞習慣,碰到不會的題就上網查,或者就是作業幫搜題,還有些孩子會讓家長教他們題目,可家長卻也是網上一搜,然後把答案告訴孩子,也不管孩子懂沒懂。

大人依賴手機,直接影響了孩子,有許多孩子現在都是到哪兒都捧著個手機,到了學校都要和別人聊手機遊戲啊什麼的,要想以前,哪怕是鄉下的孩子,一大早的去了學校怕不是在那兒像個瘋子一樣聊那些王者啊,什麼其他亂七八糟的東西,而是在認真的討論學習問題,碰到不會的你教教我我教教你。

現在還有很多小孩喜歡看網上的小說,電子閱讀是好事,可那些書都還沒更新完,簡直是吊足了大家的胃口,然後每天心心念唸的就是小說有沒有更新,到了學校學習魂不守舍的,還是安安分分地買實體書看,還可以在看很多遍,可以借給其他同學看,然後和同學一起討論這本書那些好看,哪些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

還有碎片化的運動,父親很胖,想要減肥,但他卻不能每天堅持運動,這可不是件好事,運動最講究的是堅持,像竹子那樣堅持不懈,堅韌不拔才能有所成效。

總之,有這碎片化的生活,有周圍人的影響,也有自身的控制。

碎片化的生活,你好,再見 篇3

碎片化的生活,你好, ,965字

如今,移動網際網路大為發展,使得大家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我們的生活逐漸都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心態與認知。

在這個快節奏的國家,每天都能在馬路上看見人們打著電話,戴著耳機;在地鐵上,人們拿著手機打遊戲,看網路小說;在飯桌上,人們刷著微博,拍照發朋友圈……他們“抓緊”每一分每一秒,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那麼,為什麼那麼多人的生活都被碎片化了?

首先,我認為當今移動網際網路大為發展,各種智慧的裝置,新奇的APP層出不窮,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逐漸“大眾化”。看到周圍的人都在抓緊利用碎片化時間做著有趣的事情,人們很難抵制誘惑。就這樣,利用碎片化時間就被逐漸傳開,成為主流。

其次,在如此快節奏的時代,人們總不肯放過一分一秒,想在短時間內,把所有事情一股腦兒地完成。試問誰會放棄用看電視這種快捷的方式獲取大量的知識而去選擇慢慢悠悠地翻動書頁?誰會放棄用淘寶直接下單在家等貨而選擇在大熱天跑去實體店採購?誰會放棄在地鐵上處理事務而選擇無所事事地坐著?

但在抓緊碎片化時間的同時,我們失去了很多更重要的東西。

我們失去了獨自思考的時間。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曾說:“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物之盛,而自審其一人之生應有之地位,非有閒暇不為也。”在利用碎片化時間的同時,我們每天花了多少時間觀察,欣賞,沉思,體會?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覺悟成佛;孔子做到學習和思考緊密結合,成為聖人;牛頓被蘋果砸中後苦思冥想,發現“萬有引力”。或許,我們該停下腳步,在利用碎片化時間的同時,多思考,多體會。

我們失去了審美的能力。人們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看小說,一目十行。可我們卻忘了停下腳步去審美,去欣賞,甚至忽略了文學的本質。它需要我們不帶有任何功利心,靜下心,沉下性,才得以真正靠近它,理解它。

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著窄巷裡這間零亂的花鋪。龍應臺,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我也願在心中保留一份淨土,在午後的斜陽下,沏上一壺茶,捧起一本書,細細品味,文學的魅力。

在外時走慢一點,多停下腳步看看外面的風景吧;做地鐵時多整理,多思考吧;吃飯時多陪陪離你最近的人說說話吧。

碎片化的生活,你好,再見。

碎片化的生活是一種創新 篇4

碎片化的生活是一種創 ,831字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我們很多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購物不一定要去超市,上課不一定要去學校,甚至看病也不一定要去醫院,這些行為都可以在移動網際網路上分批、分段完成,並且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移動網際網路讓我們的生活變得碎片化了,而這些碎片又構成了我們生活的全部,我認為這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以購物為例,傳統的購物方式是列好清單,留出專門時間,選擇離家比較近的購物點,然後選好商品、交易,最後把商品一次性運回家。這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消耗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如果碰到一家購物店買不全所要的商品,可能就要跑另外的購物點,花費的精力就更多了。而如果我要的商品只有外地才有,那就更難辦了。而有了移動網際網路購物,一切變得簡單多了。只要一部智慧手機,就可以足不出戶,在移動網際網路上隨時隨完成購物,節約很多時間,更省了人力物力。更便捷的是,我人在上海,卻可以輕鬆地從北京、廣州,甚至是國外買到我所需要的東西。我可以中午花兩分鐘買一本書,晚上用十分鐘買一件衣服,明天再花一刻鐘買一把吉他,利用的都是碎片時間,完成的卻是全部的購物任務。

再比如我們學生上課。傳統的上課方式都是在學校教室裡的教和學:固定的地點、時間,固定的老師,固定的學習內容,學生沒有選擇權,特別是學生因生病等原因不能到校上課時,老師教過的內容就不能再學習了。而在移動網際網路上上課,各種限制就沒有了。我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選擇我喜歡的老師上課,學習的內容可以是語、學、外,也可以是學校沒有的課程。比如我可以選擇學習如何做菜,可以選擇學習一門樂器,也可以選擇如何製作電影等等。最關鍵的是我都是利用碎片時間來學習,而且學習的內容也可以是片段化的—熟悉的、簡單的內容可以跳過去,不必被動去聽,而重要的、複雜的內容我可以反覆學習,因此學習效率就大大提高了,這是學習模式就是創新。

移動網際網路讓我們的生活、學習碎片化了,帶給我們的是便捷和高效率,這其實就是我們生活方式的一種創新。

碎片化的生活,是福還是禍? 篇5

碎片化的生活,是福還 ,766字

隨著科技的發展,移動網際網路在生活中的使用愈加頻繁,而我們的生活也因此成為點點碎片,這無時無刻不在影響我們的心態與認知。在這海量碎片資訊的“轟炸”下,我們不禁思考,碎片化生活究竟是福還是禍?在我看來,這未必如人們常常批判的那樣可怕。反之,它其實有不少可用之處。

世界之大,科技發展之快,海量資訊不斷向我們撲面而來,若是再靜下心來一一翻看,或許還未讀完,更新的知識早已取代原有,為何不利用碎片化的閱讀,拓展視野,瞭解各領域的知識與新聞,豈不更為合適與全面?

其次,碎片化不僅是一種生活,更是一種學習方式。在學習中,用碎片化時間背一些單詞與公式;在課後,閱讀一些碎片化的知識,拓展上課內容;空閒時,拼接起一些碎片化的時間,通過碎片化方式閱讀一部長篇書籍……這些不視為一種抓緊時間學習,利用時間的好方式嗎?

最後,碎片化讓我們學得知識的同時,還能培養我們的能力。在網路中,各式各樣的觀點層出不窮,不同人對不同知識見解不同,這更需要我們的篩選能力,才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同時,在學習碎片化知識時,將其細分化分類,組織成一個個體系,這對學習生活中的知識總結也有同樣的提升效果。

雖然碎片化生活益處多多,但仍有不少人迷失,這本質還是個人學習能力的問題。在瀏覽碎片資料前,首先安排一個學習任務,使人有目的地查詢,防止入迷。對於學習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同樣能驅使我們前進,遇事不只求膚淺,而是“打破沙鍋問到底”,好好調研一番,碎片化海量知識一定能帶你深度瞭解這些知識……

在這個資訊碎片化的時代,人們思考著,探討著,試著好好利用碎片化。而只有克服內心的浮躁,迷茫與膚淺,努力探究一些深層次的東西。當一切虛無與浮誇的文字消失,碎片便會重新歸一,引領你走向事物的本質。正如狄更斯在小說《雙城記》的開篇語中的那句“這是最美好的時代!這是最糟糕的時代!”

碎片化的生活,是否改變了你 篇6

碎片化的生活,是否改 ,844字

在這科技發達的年代,每個人都是如此繁忙,無論是戴著領巾的學生,揹著電腦包的上班族;還是拄著柺杖的老人;每個人一天天都在行使自己的職責。

作為一個學生,早晨,乘私家車15分鐘抵達學校,路上,思考思考今天要背誦的課文;午飯排隊打湯5分鐘,思考思考剛剛沒有做出來的題目;放學回家乘地鐵,思考思考語文作文如何寫;學生的碎片,一片一片疊上去,拼出一個完美的藝術品。

上班族,早晨,擠地鐵25分鐘,用手機在APP上看看文章;午飯吃盒飯13分鐘,戴上耳機,背背英語單詞;下班回家,擠地鐵27分鐘,在微博上刷重新整理動態;上班族的碎片,一片一片疊上去,拼不出最完美的東西,但是,越來越多的碎片,也許能夠積累出與藝術品不一樣的酒杯。

老人,凌晨,帶車收音機到公園,打打太極,練練操40分鐘,想想今天給孫女做什麼好吃的;早晨,送孫女到幼兒園12分鐘,想想今天溫習溫習哪本書;中午吃飯20分鐘,想想下午給孫女吃什麼點心;修剪花草30分鐘,想想晚上給孫女講什麼故事;老人的碎片,酒杯、藝術品,什麼都拼不出,然而,它卻像本書,記載了一切東西,彷彿只有慈祥的老人能夠沉穩地翻閱,而在一般人的手裡,已經被刺出了鮮血。

有些人覺得,碎片化生活很有缺陷,有些人覺得,碎片化生活完美無缺。其實,兩者都是正確的,最重要的差異,是取決於每個人的。

碎片化生活,重要的是看你如何運用生活中的碎片,如何用自己的雙手,拼出至高無上的作品,在無數敬佩的目光下,受到數不清的稱讚聲,或者變成在垃圾堆裡不會有人欣賞的一堆碎玻璃?一切都取決於你,看你是怎樣對待你自己的生活的。

當然,碎片化的生活不代表你每天都一定要依賴碎片,在拼建碎片的同時,自己正確的道路也要一步一步走下去。你必須要學會如何捧著一快脆弱的水晶,獨自一人安全走過一根獨木橋。一旦你摔了下去,那你的未來,也許就像一朵烏雲,被風吹散了。

你,摔下去了嗎?

你,打碎了水晶嗎?

你,好好對待自己的生活了嗎?

你,覺得你生活裡有多少的碎片,自由或是壓抑?

碎片化生活,是否改變了你?

碎片化的生活是必然的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825字

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一個奇妙的過程,幾千年來人類在社會經濟宗教等領域發展地非常迅速。反觀科學技術先期理論總是先於的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技術的爆發性增長比較少見。但隨後進入工業革命時期後,技術便開始爆發性增長。直至現在的資訊大資料時代,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於此同時,我們的日常生活也被碎片化了,我們依賴於社交網路等等,甚至成為了某些人的精神寄託。我們很難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大多數人陷入這種迴圈中,無法擺脫。可是,這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確實必然的。

我們先要明白其根本原因是技術的膨脹性增長,技術和知識一樣都是呈倒金字塔性增加的,越來越多,越來越難以理解。而且知識本身是客觀存在的,只不過待人類去發現而已。同時人類本身對事物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資訊科技有其本身不可替代的優勢,所以可以說引領著人類的發展,現在是,以後也是。

資訊科技帶來的是大資料和傳播資訊的快速和便捷,訊息的更新速度也急劇加快,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接受和辨識的資訊應接不暇。舉個例子,比如我在週末開啟qq聊天軟體我會收到許多訊息,我首先得對資訊進行篩選,那些是重要的資訊,那些是馬上就得回覆的訊息等等。當我在回覆他人的資訊時我也會收到其他人的訊息,也許會更為重要。再加上還有其他許多問題要處理,這就是碎片化生活的一個縮影。技術的革命和發展,不可避免的造成了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社會的複雜程度。對傳統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巨大的衝擊。例如,傳統的購物方式已經唄推翻,網路購物成為主流。據研究資料表明人類對新鮮事物最多停留72小時,所以新事物很快變老。社會上也出現了浮躁的風氣,變得急功近力,處理事物的方式也會變得碎片化。

碎片化也帶來了一些益處,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對了解外部世界的途徑也愈加豐富。也許在這種生活

模式下,我們的社會發展得更迅速。目前這種狀況很難發生改變。

碎片化是必然的,有利有弊。正如那句名言一個硬幣總有兩面。作為身處數字化時代的我們應該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它。

碎片化的生活究竟是好是壞? 篇8

碎片化的生活究竟是好 ,703字

碎片化的生活,有人問究竟碎片化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它又有什麼利和弊呢?其實我們現在正過著碎片化的生活。每天爭分奪秒地過著。每天早晨,會被昨晚定的手機鬧鐘叫醒;把自己收拾好了,就出發去學校。到了學校裡又在遊離會兒?如今,不只是大學生在過碎片化的生活,初中生和高中生同樣也是如此。碎片化的生活其實就是與時間賽跑。

為什麼說與時間賽跑呢?舉個例子,可能當你正在看書的時候你會忽然意識到我下一步得馬上去寫作業,碎片化的生活的利就是他讓我們節省時間,有更多選擇了。但有利自然也有弊,現在許多人都越來越離不開手機,網際網路,微信,qq等手機應用軟體,就連聊天也只是在手機上聊了。有一年過年,一家15口人坐在一張桌子上吃飯但一點喧鬧聲都沒有,只有隱約的小小的電話聲,原來,15個人都各自在拿著手機做著自己的事情,打電話的人在爭分奪秒地談著生意,其他人也都是邊吃飯邊拿著手機,電話打完了,那個人就見縫插針地吃了幾口就和大家說我還有事先走了,但沒有一個人抬起頭與他道別,沒了電話聲,房間裡顯得更冷清了,這樣一桌的年夜飯吃了有什麼意思?但其實大家也沒辦法都在分秒必爭的與時間賽跑,就像我現在在朝乾夕惕地寫著這篇作文。

其實幾乎每個人都不想過碎片化的生活,因為太著急太慌亂了,我們根本沒有辦法去真正的掌握時間,但僅管如此我們也需要很好地去利用時間,把時間用在該用的適合用的地方,很多時候就是因為我們浪費時間,就像魯迅先生所說的“時間就是生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無異於謀財害命”所以我們不能浪費時間。碎片化的生活恰好就是幫助我們節省時間,但它還是有很大的壞處,所以就像一個人一樣要蓋棺論定,所以碎片化生活既是好的也是不好的。

在“碎片化”的生活中追求“完好”的夢想 篇9

在“碎片化”的生活中 ,824字

“碎片”是指零星破碎的物片。就好象我打碎的飯碗,散落在地上,大小不同、形狀各異,……每次媽媽都會緊張地對我說,別碰那些“碎片”,不小心會被割破手指。記憶裡的碎片,有打碎的碗,有打碎的魚缸,還有打碎的雞蛋,那些“碎片”背後總會有一個不太開心的故事。

今天老師和我們講述了一些不同的碎片—“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資訊、“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這些碎片摸不到,也看不到,卻無時無刻不在我們周圍,彷彿我們的生活也是“碎片化”的。

在懵懂中,我尋問了爸爸,查閱了字典,還求助了我的電腦。不知覺中,我運用不同來源的知識“碎片”,拼接成我對“碎片化”的理解。碎片依然是大小不同、形狀各異,卻增加了靈活、個性的含義。當我在電腦中輸入“碎片”,查詢資料時,還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找到了一本書,名字裡也有碎片,《文明的碎片》講述了餘秋雨先生在祖國山水之間,拾起中華文明的碎片,又重新組成了現代人新的文明。

那麼“碎片”是好還是壞?這些“碎片化”的生活,帶給我們的是成長的盛宴還是感官的陷阱呢?又如何在“碎片化”的生活中追求“完好”的夢想呢?

我雖然只是一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知識的來源卻是多種多樣,就象一個個碎片的組合,它們來自老師、來自網際網路,還有些來自大自然,來自人與人的交往……而學習這些知識的時間也是碎片化的,我會利用早晚班車的時間背誦單詞,也會利用晚飯的時候,看“自然傳奇”;頭腦清醒的時候喜歡做數學題;心情舒緩的時候喜歡讀語文……

“碎片化”的是我學習的時間和途徑,而“完好”的時我學習的目標,媽媽說這好象是萬花筒,雖然是由玻璃碎片組成的,卻能帶給人是無盡的想象和快樂。因為人巧妙的利用了這些玻璃碎片。所以在“碎片化”的生活中,能享受到盛宴還是掉進陷阱裡,取決於家庭薰陶,取決學校的教育,更取決於我們自己。不要在碎片化的生活中失去判斷,迷失自己;要有明確地目標和計劃,巧妙運用身邊的“碎片”,在生活中追求“完好”的夢想。

碎片化的生活不是我們的終極追求 篇10

碎片化的生活不是我們 ,988字

曾幾何時,高科技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下雨了不想出去吃飯,用手機點個外賣,就能送到家。無聊了想看戲劇表演,開啟電視,就能看到聽到,想念朋友了,點個視訊通話便能見到對方,一起聊天,似乎不用出門了,我們就能接觸到這個世界,那門前的高樓大廈、窗前的綠草茵茵,又是為何?今天,人們的生活被很多碎片化的內容切分,在資訊傳播進入網路化時代以後,碎片化逐漸成為我們社會傳播語境的一種形象性描述。

一部電話能連線你我他,一根網線能聯絡到世界,一部機器就能代替人類辛勤地工作。高科技確實很方便,但是似乎缺了點什麼,是的,人類的生活便利了,可卻不完整了。雖相聚千里的朋友能通過視訊聊天,但那只是影象,不是真人,你既摸不到也聞不到他身上的氣息。可以點外賣,但卻失去了在店裡熱鬧的氣氛。沒有了這些,生活變得不完整了,生活變成了星星點點的幾塊,這就是碎片化的生活。在碎片化生活的時代,即便高超的媒體想要“包攬天下”,這操作難度也很大,而要辦一份讓所有的讀者都喜歡的報紙也成為不可能的事情。曾幾何時,看到過一個資訊,令編輯記者們常常哀嘆“眾口難調”。“多種媒體,一個聲音”的傳播方式,已不能滿足“碎片化時代”不同受眾群體的資訊需求。

漸漸的我發現高科技的產生,是伴隨著人類文明的“墮落”,意思就是高科技的運用,詮釋為人類的“懶”,人類懶得走,就發明了“代步機”汽車,人類懶得出門,就發明了美團、百度等,懶得出門搜查資料,就在百度一搜就好了。

縱使科技有千百般的舒適和便利,但網路上的一切資訊資料和發達的科技全無生機勃勃之景象,人是活的,為什麼要活在一個“死氣沉沉”的世界裡。走出門,看那奼紫嫣紅,感受那徐徐清風,不也是一個美好的體驗嗎?網路裡的世界再真實美好也不敵現實世界的自然。看草木在風中搖曳,這才是最真實的美,絕非那網路所能匹敵的。我們決不能生活在一些虛無縹緲的童話世界裡。就像在地鐵裡的人們幾乎都是人手一部手機,生活在電子產品構建的虛擬框架中,絕少有人聊天。出現了一朝網路便結識,對面相逢不相識的尷尬局面。

縱觀社會的發展,我們生活變得便利了,卻變得碎片化了,生活也不完整了。科技的進步是社會發展的趨勢,但我們決不能被科技所左右了,我們可以運用科技為我們人類所服務的同時多接觸現實生活中真實的東西,使我們的生活不留下遺憾。網路無情人有情,人間交流是正道。願我們的生活不被碎片化,處處留下溫馨的一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