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資訊中的我們相關作文20篇

碎片化資訊中的我們 篇1

碎片化資訊中的我們作 ,907字

如果問外婆,曾經的她一天是如何度過,她會告訴我,她早上出門上班,晚上回家買菜做飯看報紙。而我的一天則豐富許多,除了一日三餐和學習,我看到好的電影集記錄片便下載到電腦;在公眾號上收藏優秀的文章;午休時間學習了製作雙皮奶;在“奇葩說”中看到新奇古怪的觀點,便反覆琢磨一翻……

這便也許是網際網路的功勞,它用豐富的內容將我們的日常生活分成了小塊並一一填滿。但可以發現比起我們正常的生理需求,更多地被分割大的,是我們獲得資訊的方式。

從前,人們每天獲取資訊的,只有一尺見方的報紙或二十寸小彩電。對他們來說,“包攬天下”的難度極大,眾口難調是普遍現象,而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可傳播的資訊數量急劇增加。為了滿足人們個性化需求,碎片化是遍及所有平臺的發展趨勢。

如果你問我,這樣每日忙忙碌碌的生活有沒有使我比外婆聰明許多?我絕不敢下此斷言。的確,我能在飯桌上侃侃而談,但我面對一個簡單的作文題時,腦中依舊空空如也。反而,我每日的確比外婆疲憊不少。

碎片化的資訊獲取讓我們能針對自己的興趣學習,交流。確實,我也學到了比起從前我能學到的知識。但若要問起這有何弊端,相信每個人又都能說出不少。碎片化的文章只傳播各種事實,卻忽略其推導過程,各種資訊不成體系,只跟著熱點走,缺乏持續的聯絡。

但我們依舊熱衷於此。承認吧,我們都希望能快速成功。我們認為看一個提高自信的方法就能成為萬人迷,看一個PPT教程就認為自己是高手。但這些努力就如同把拳頭打到空氣裡,到頭來什麼都沒得到卻在不斷欺騙自己。

從現在開始改變這一切依舊不晚。當然,我們改變不了時代的潮流,我們能改變的是我們自己。我們第一步能做的就是把一個個孤島連線成為一塊廣闊的大陸。當看到碎片化的知識點,試著停留一會兒,並以它為起點,尋找新的大陸,而不是永遠縮在角落裡。

這樣做,更重要的是放慢了生活的節奏。喬布斯曾說:“我願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換取與蘇格拉底相處的一個下午。”我相信,他決不僅僅滿足於獲得碎片知識的興奮,更是獲得知識的過程。正是如此,成就了我們的與眾不同。

碎片化是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但絕不要害怕它,而是利用它。我們改變的是生活方式,不變的是內心寧靜和對精神的更高追求。

碎片化生活中的我們 篇2

碎片化生活中的我們作 ,915字

提起“碎片化生活”這個詞,相信你一定不陌生,因為它在我們每個人的學習生活中都有體現。就拿我這樣一個初中生來說,生活也是越來越碎片化了呢,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學習,碎片化的娛樂,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我們的心態與認知。

所謂碎片化,是指完整的東西被割成諸多零散的碎塊。比如說,如今最為普及的微信公眾號平臺,幾乎每天都會推送數千字的文章,我們可以隨時開啟手機點開閱讀個幾百字,如果沒讀完,可以在下一次想起的時候再次點開閱讀。像這樣通過手機、電子書等電子終端接收器進行的不完整的、斷斷續續的閱讀,都是碎片化的閱讀,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接受、適應,並且依賴上了碎片化的閱讀。

還有我們最熟悉的電視節目,很多年以前,我們喜歡的電視節目是要在固定的時間準時收看的,而且必須完整地看完,就算是其中插播的令人生厭的廣告也得忍受,因為一旦錯過就不能重來了。今天,我們可以在電腦、IPAD、手機等各種電子終端上點播,可以在公交車上、地鐵上、飛機上各種場合收看,完全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移動網際網路帶來的碎片化生活當然有它的好處,可以讓我們方便快捷的接收更多資訊,可以抓緊一切時間學習;但相較於深度閱讀,碎片化閱讀的缺點則在於它無法令人獲取更多的知識或營養,碎片化學習則是不能深入去學習。而且不知不覺中,隨處皆可見低著頭的手機一族,碎片化的遊戲雖能讓你得到短暫的娛樂與放鬆,卻可能會帶來頸椎、視力等身體上的損害。

總而言之,碎片化的生活,有利有弊,難以捉摸。要說這一切的源頭是什麼,還不是我們自己。每天只有24個小時,而我們卻都很貪心,想要接收更多的資訊。因為不高興好好讀書、看報紙,所以才有了碎片化的閱讀;因為沒有時間好好去商場逛街,所以才有了碎片化的購物;因為懶得與人面對面聊天,於是有了微信、qq,有了碎片化的社交;因為不想在去往培訓班的路上奔波,所以才會有了英語教學軟體,有了碎片化的學習。

在我看來,時代潮流本就是這樣。當它使什麼東西變得更為先進便捷時,總會一不小心漏掉什麼。比如說人文,風情。而當所有人都適應了這種環境後,大家漸漸都很難改變它了。而你所能做的,就是做你自己。

碎片化時代下的我們 篇3

碎片化時代下的我們作 ,1369字

開啟手機想要看一下時間,卻被實時推送的新聞吸引了注意。瀏覽了一遍之後卻發現只是一個有著“噱頭”標題、內容平常的新聞。退出網頁,看到知乎的推送,正是自己感興趣的,於是點進去一探究竟。刷了一會兒知乎,想起自己一直追的小說今天更新,再開啟看看。哎,這情節真是意料之外啊!然後一邊感慨作者的思路清奇,一邊摁了鎖屏鍵,把手機揣回兜裡。咦?好像有什麼地方不對勁?

隨著科技的發展,網際網路的興盛,智慧手機成為了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班途中看一看,午間休息看一看,吃飯期間看一看。手機360度全方位地滲透進入了我們的生活。網際網路科技發展的初心是為了方便生活,主要體現在節省時間和金錢方面。可是事實上它真的節約時間和金錢了嗎?原來想看下時間,1秒鐘就能完成,但是現在絕大部分人花費的時間是原來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只因為碎片化的資訊和觸手可得的來源,反而使時間被浪費了。

除了時間,金錢也因“碎片化”而被浪費。以前購物還是要去商場,每次購物因為一定的出行成本而變得慎。但是因為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買東西變得異常容易。只要你有一個智慧手機並且下載了一個購物APP,不用出家門就能下好訂單,坐等快遞送上門。可能只是下班等車的途中無聊刷一下手機,打開了購物APP。然後發現了某些新奇有趣的東西就立即下單了。沒有了時間緩衝,這樣的購物形式使衝動購物在整個購物的佔比中提高了許多。也許還沒有到家,就已經開始對於剛才的衝動購物而後悔不已。“當初使用淘寶是為了省錢。”這句話現在已成為了一個笑料。仔細想想,確實是這樣的。我看了看我們家最近的訂單,數額加起來比我原想的多太多,還有著一些其實並不需要但是為了湊單而買的東西。因衝動和湊單而買的東西而浪費的錢以遠遠超過因網購而節省的錢了。

閱讀,這一急需要專注力的行為也因碎片化而變了味兒。走上地鐵,隨處可見可以看到正在看手機的人,卻極難看到在讀書的人。紙質書不易攜帶,但手機隨時隨地都在身邊,用手機看書越來越普遍。閱讀正從紙質慢慢走向電子化。隨時隨地都能讀。這似乎聽上去很棒。但是事實並非如此。我也嘗試過用碎片的時間用手機看書,但發現時間的零碎使自己難以靜下心來看文章,閱讀失去了它原有的“儀式感”。可能書時讀完了,但也僅是讀完了。書背後的思想是什麼?不清楚。碎片化閱讀帶來的思考和整塊的閱讀時間的效果是無法比擬的。

網際網路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副作用。而“碎片化”正是網際網路經濟發展帶來的副產物。如何對待它、改善它,是需要我們去思考的。

對於碎片資訊,我們要集合整理,同時我們還要控制使用手機的時間。由於聯想功能的強大,手機上的資訊是永無止境的。最簡單可行的方法是規定一個時間,到點關手機。雖然這對於自控力提出了很高的一個要求,但有意識地去控制至少比任由其氾濫好得多。對於碎片化購物,要三思而後行。不把逛淘寶作為一種消磨時間的工具就能減少很多的開銷。買東西前做一個購物清單也是一個有效減少衝動購物的方式。對於碎片閱讀,至少對於我而言,我已經放棄用碎片的時間看書了。新聞可以隨時看,但是閱讀這件事我覺得還是需要有整塊的時間。沒有意義的時間利用還不如打個盹休息一下來的有益。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我們,身處這樣一個被大資料包圍的碎片化時代到底該如何生存?恐怕誰也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我在碎片化資訊時代中學習 篇4

我在碎片化資訊時代中 ,789字

每天起床後,我習慣於開啟電視收看早新聞。各種新聞,就像是一片片資訊碎片,拽著我的思維,從這點跳躍到那點。地震的新聞,讓我急匆匆地開啟電腦,上網去查閱發生地震的地點和時間;朝核試驗的報道,讓我急於上網去看看世界的反應;英拉從泰國逃走,讓我想了解她如何逃出政府的控制……我常常會被世界這個繁花筒裡千奇古怪的事件和故事而吸引。昨天,網上有一則報道,說一對北大的教師,在深山隱居27年,生兒育女,在那裡過著原始的農家生活,原因是因為未評上職稱,一氣之下,憤而出走……世界是多麼奇妙啊!

在這個網際網路的時代,我的生活總有些跳躍的感覺,思緒在無數碎片上跳動。資訊的連結,一環接著一環,每個結點上的資訊又不是完整的,這些無數資訊碎片,使你忙碌地在各種資訊之間跳轉。

現在的學習已離不開上網“幫忙”。遇到一個古詞,一個英語生詞,我已不去找整塊資訊的詞典,而更願意去充滿資訊碎片的網際網路,尋找各種答案,我覺得那些答案雖然不完整,但更加生動,更加實際,你要做的就是將這些碎片編織成一個完整的圖案。在我寫此文前,我也是首先在網上去尋找各種有關“碎片化生活”的文章碎片,從中吸取營養。網上真是什麼都有,甚至還有你的作業答案。這些答案也可能不是完整的,也可能是不嚴謹的,甚至有缺陷。一切決定你自己如何在這個碎片化資訊環境中處事,看你能否約束自己,抵制某些不良資訊的誘惑。

任何事物總是有利有弊。在大變革的時代,時間就是生命,用更短的時間瞭解更多,這樣,網路上的碎片模式應運而生。但是碎片化的知識獲取,往往滿足於“是什麼”,而不去想“為什麼”,缺乏思考,沒有通過深層次的學習,獲得完整的知識。這種學習的碎片化甚至會使我們的靈魂碎片化,最後在知識的海洋中窒息而死。

我讚美碎片化資訊時代給我的學習帶來了便利,更讓我從中獲得無窮的樂趣。我也要警惕它帶給我的隱患,儘管如此,我還是樂意在資訊碎片化環境中學習。

碎片化資訊給我們帶來的利與弊 篇5

碎片化資訊給我們帶來 ,1374字

從前,我爺爺奶奶輩的生活,永遠是慢悠悠、不急不躁的悠閒,雖然偶爾也會有心急如焚的事兒,但是經過時間的沖洗,任何事都會慢慢的迎刃而解。他們的生活永遠踩著慢悠悠的腳步,有條不理的進行著。奶奶買菜、做飯、看電視,爺爺則遛鳥、喝茶、看書看報紙。我爺爺尤其關心國家大事,家裡的報紙訂了好幾份,當爺爺和我們說起最近發生的大事的時候,以奶奶為首的我們,包括爸爸、媽媽總是不懷好意的對爺爺笑嘻嘻的來一句:“我們知道了,昨天新聞就播了。”然後看看爺爺有些些沮喪的眼神,我們都得意的哈哈大笑,然後爺爺也跟著我們笑了。因為爸爸總和爺爺說:“電視上的新聞比報紙更快,講解更清晰。”而誰也動搖不了爺爺對報紙的偏愛。

隨著我的漸漸長大,爺爺戴上了老花鏡,爸爸買了智慧手機,和親戚朋友聊天更方便了。智慧手機也逐漸有了更多的新功能,比如拍照、上網、聽音樂、看視訊等等,漸漸的家裡人手一部智慧手機。不記得什麼時候開始,有了微信,微信裡每天都有新聞推送,對只知道讀書和遊戲,不看電視不關心新聞的我來說,我被這些碎片化的新聞強制洗腦,開啟微信總會把一個個未讀的資訊粗略的掃一遍。當爺爺再和我們說新聞大事的時候,我也可以興致勃勃的插上嘴了,因為我手機裡也有新聞啊!當然爺爺也對我的參與性大幅提高表示認同與讚賞,不過他仍堅持他的看法:“手機裡的新聞量太少,內容介紹的不夠完整,更多的人也只是看了一下標題對新聞事件有了大概的瞭解而已,你們接受的純屬碎片資訊,所以手機帶來的資訊還是不及報紙和書啊。”爸爸的態度仍舊是不屑一顧,他經常說:“我要是想了解什麼事情,用手機上網搜尋一下,想看啥就看啥,沒有什麼是手機不知道的事情。”


奶奶也被手機裡的遊戲迷住了,經常因為玩遊戲而忘記了正在燒的飯菜,導致家裡經常會有燒焦的味道揮之不去。奶奶被爺爺訓斥了好幾次,依舊戒不掉玩遊戲的癮,爺爺也無可奈何,只能在奶奶燒飯的時候幫著留意一下鍋裡的情況。

每當逢年過節,我們家裡一直很熱鬧,叔叔伯伯們、舅舅阿姨們圍著餐桌吃好飯後聊天、吃瓜子、說笑話,孩子們追逐打鬧,下棋、看電視,屋子裡特別的溫馨。可是自從前幾次的大家庭聚會中,二伯說了一句:“看哪,每個人都是低著頭拿著手機在看呢,都沒有人說話了!”我一看,果然,有的在看視訊,有的在打遊戲,有的在刷微信,有的在拍照,真的個個都是低頭族啊!以前家裡那個熱鬧的場景似乎好久不見了。

手機的出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多的便利,父母出門不用帶錢也可以用微信和支付寶買東西了,可是媽媽說用手機購物似乎花錢更快了,而且經常會買一些不需要的東西,就因為付款太便捷了;我的作業不會的時候可以查手機,有各種軟體可以教我如何解題,可是爸爸不允許我經常查手機,說這樣會導致我的思考能力下降,對學習沒有幫助;媽媽由於長時間看手機,眼睛近視的厲害了,脖子也變得僵硬了……

我發現人們的生活中越來越離不開手機了,手機的功能也越來越強大,但是因為看手機而耽誤事情、甚至丟掉性命的新聞仍持續傳來。我們從手機中獲得了大量的資訊,卻很少有人耐心地、完整地去了解一件事,大多數人只是從各種鋪天蓋地的趣聞中得到了茶餘飯後的談資,而沒有深入瞭解事情的真相與意義。

看來任何事情都有他的利與弊,就看人們如何更好地利用它了。碎片化的資訊如果被人們合理利用、收集、消化,將是一個非常好的幫助我們吸收知識的途徑的。

“黑與白”的碎片化資訊時代 篇6

“黑與白”的碎片化信 ,1035字

隨著時代的變遷,智慧手機的普及,我們已進入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由此帶來的便是碎片化的資訊,碎片化的生活,碎片化的各種問題也被提上了日程。當今科技的迅速發展註定了這碎片化的必然性。從前幾年人人拿著手機刷微博到現在看朋友圈的各種公眾號文章,我們已從傳統官媒時代,進階到如今的新媒體時代,資訊傳播速度變快,資訊量也急劇攀升,人們與資訊的關係也更為緊密了。

那麼為什麼人們適應還更親賴這樣的碎片化資訊呢?究其原因必是它滿足了現代快節奏社會人們對資訊的需求。

社交軟體是資訊傳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便捷與及時性不言而喻。無數資訊通過朋友圈、微博能快速傳播,甚至只要有網路,哪怕你在天涯海角,資訊都能去到你想要讓它去的地方。

碎片化資訊加強了知識普及。專家趙劍敏認為,“媒體把各類知識的精髓、要點挑出來,直接呈現給讀者,省去讀者自己尋找的時間,不僅讀者感到方便,也有利於知識的傳播。”在這離散的生活中,我們渴望著瞭解更多。微博、公眾號各種社會新聞解讀、心靈雞湯、養生保健,上到天文下到地理,大到國家動向,下到漢字奧祕。前段時間詩詞等中國傳統文化大熱,更是頻頻出現在你眼中。各種你想知道的,不想知道的,應有盡有,供你選擇。豐富多樣的內容讓你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隨時隨地有選擇的閱讀,是碎片資訊的另一大優點。

但由此,我們的時間也就這樣碎片化了,一些無用資訊或錯誤資訊更造成了不少不便。

時間如白駒過隙,光陰易逝,雖說資訊傳播速度快,但依然有大把時間在你等待的過程中偷偷溜走。時常這其中有無數次,你的注意力都被分散了,你的思緒被打斷,也就造成你本來在做的事也就事倍功半了。試想,如果把這些“海綿裡擠出的水”湊到一起,拿來學習,你是不是就成為更好的那個你了呢?如今人們獲取資訊很多隻是為了茶餘飯後的談資,真正記住的有用資訊並不多,過目即忘,可以說也是另一種時間的浪費。

真假資訊交織,使得本來就辨別能力差的兒童與老人辨別不清,上當受騙,新聞中受騙上當的例子層出不窮。碎片化資訊,使得人們瞭解不全面,再加上人們有情緒,偏向性閱讀,以訛傳訛的事情時有發生,往往就會把人帶向誤區,這對社會的危害更是極大。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碎片化資訊的存在不會改變,而能夠改變的只有我們自己。提升自我資訊素養,樹立正確價值觀。各平臺在加強管理的時候更要進行嚴格篩選,讓人們在碎片化的時間中能獲取更有價值的資訊。我們更應管理好自己,不造謠,不傳謠,舉報不良資訊。在豐富自己的同時,共同建立美好的社會環境。

碎片化資訊時代的生活 篇7

碎片化資訊時代的生活 ,741字

如今,人們獲取資料與資訊的手段越來越豐富,通過手機、電腦等高科技裝置連線到網路後,各種各樣的資訊都列於眼前,甚至讓人覺得有些眼花繚亂了。這些多到有些凌亂破碎的資訊,組成了我們處在的這樣一個新新世界。

隨時隨地,開啟手機就可以看到最新的熱點話題、社交軟體裡大家轉發著的科普、隨時更新著的八卦,等等。比起每天翻著厚厚的一沓報紙,這樣的生活的確是方便了不少,得到的資訊內容,甚至遠超過報紙和雜誌能夠做到的,拿著一個便攜的手機,省了不少空間,也省了不少金錢去買昂貴的紙製品。省去了出版編輯及印刷的大量時間,瞭解資訊的速度也加快了不少,何嘗不為一件美事?

然而在這樣每天用手機刷帖子、看實時訊息的狀態下,以往爭相看書的情景少了許多,甚至有人會覺得,看一份5頁的資料都會沉不下心去看。在這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零碎的資訊似乎已經把原本完整的資訊取代掉了一大部分。並且,隨著時代的腳步節奏越來越快,人們也很少會覺得有時間去慢慢悠悠地看一份長篇的文字,亦或是其他一些形式的作品。而沒有了這樣的一顆安安穩穩的心,那些再優美再意味深長的語句,就是看了也不會有人耐著性子去慢慢尋味了。

接受了這樣的碎片化資訊,它也必然影響到了我們的生活。不僅體現在做事的節奏上,也更體現在言語上。沒有了這樣的時間去慢慢打磨自己,也更加沒有了機會去發掘自己。每天被大量的資訊沖刷著,散亂無章,大量的精力被用於不停地篩選並收集這些亂糟糟的事物。

有些人會想到怎樣用這些時間、這些高科技裝置去更好的提升自我。或許是在手機上下載一個閱讀器,買上幾本心儀的或是想學習的內容,隨時可以翻閱,隨地可以學習。認定了在無數資訊種類中的一種之後,就可以定心參閱。

在碎片化的現代社會中,努力把一份份破碎拼湊為完整,或許才是提升生活品質的方式。

碎片化資訊的好處 篇8

碎片化資訊的好處作文 ,590字

很多人一聽到“碎片化資訊”的第一反應通常都是它給社會帶來了極大的危害。但我認為,那是因為他們沒有利用好碎片化資訊。其實,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無處不在。

學校每年都會舉辦雛鷹假日小隊的活動,為了方便討論活動方案與策劃,我們會組建一個群。當大家在群裡七嘴八舌地出主意,隊長只要把所有人的建議綜合一下,活動便快速而方便地定下了。要是在沒有網際網路的時代,還得一個一個打電話問,要是有異議,還得再打電話,再改方案。

這效率與前者相比,顯而易見,網路、碎片化的資訊對我們的生活有所幫助。

活動當天,我們幾個路痴迷了路,不知該去何方。我們向路人問路,可那人指錯了方向,害我們離目的地更遠了。“嘿,快看!我們下載高德導航試試吧!”一位同學指著公交車站臺上的廣告興奮地說道。我們跟著導航,終於到達了目的地。

哈,是碎片化的資訊“救”了我們!

到了正午,同學們的肚子都餓得咕咕叫起來,我點開大眾點評,搜到了一家價廉物美的日料,還打折呢!我們興高采烈地趕過去,美美地飽餐了一頓。哎呀,我們忘帶現金了。別急,有支付寶呢。

碎片化的資訊再一次為我們提供了幫助!

與時俱進是必不可少的,碎片化資訊可以讓你足不出戶便能瞭解世界動態、社會所在問題、國家發展趨勢等。當你累了,就上網看幾個段子,因為它們能使你的大腦放鬆,更好地完成接下來的工作。

碎片化資訊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合理利用它,它就能更好地為我們服務。

我在碎片化生活中的學習 篇9

我在碎片化生活中的學 ,1009字

科技發展,時代進步的今天,我看到了忙碌的世界。忙忙碌碌的爸爸媽媽,忙忙碌碌的老師們,忙忙碌碌的同學們,加上全宇宙最忙碌的我,在這些忙碌的身影下,我也發現了有趣的現象,在旅行中我發現了學習語言的魅力,在與夥伴玩耍時我發現的數學的魅力,在春節和父母回鄉時,我發現了傳統文化的傳承。在這些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活動中,我都找到了學習的影子,收穫很多。

記得小時候與父母去馬來西亞遊覽,那時候的我只知道幾個簡單的英文單詞,看到爸爸與當地人用流利的英語交流,辦理入住,打車,點菜,我真是羨慕又嫉妒啊!我回頭用我僅會的單詞和媽媽說:“Father呢?”媽媽驚訝的似乎沒聽懂,轉而大笑起來,說Father在那邊,後來我開始了我的英語口語學習。在我大一些時候,爸媽帶我去泰國過春節,爸爸媽媽難得放下忙碌的工作,全心全意地陪伴我,我非常開心,但更讓我開心地是這次的旅行,我是主角,在機場我可以幫助媽媽翻譯單詞,在辦理入住的時候爸爸和服務員交流困難的時候我也過去幫忙,為我買新衣服的時候,說到尺碼不合適,媽媽抓耳撓腮時,我上前解圍,這些時候,我很驕傲,內心向小兔子住進去一樣歡天喜地的,爸爸媽媽終於也有你們不會的了。後來的好幾次我嘗試著與外國人交流,即使遇到不會的詞語,爸爸媽媽也鼓勵我幫助我,教會我單詞與人交流。這些的旅行時光中,雖然只是我們生活的一個小插曲,讓我感受到在這些碎片化的時間裡,我一樣可以學習和交流語言,我也真正的與英語語言的國家的人交流,我在旅行中學習了語言的魅力。

我與小夥伴相約,週末去一起學習和吃飯,這次我們相約的地點是正大廣場,當我們走進陸家嘴的天橋時,我們看到了周圍的高樓林立,在陽光的映照下五彩斑斕,我和小夥伴驚奇的發現建築師好偉大,有的大樓是個大大的長方體,有的大樓是個高高地圓柱體,後來我和好夥伴開始找到之前沒有說出的形狀,這使我們的步行變得有趣,不知不覺走了這麼遠也沒有覺得累,原來生活中,也有著這麼多數學形狀和圖形,我也更多的理解了數學老師教會我們的知識,在生活中建築群裡找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現代的生活,被各種各樣的事情將時間分割了,碎片化了,但是我發現在碎片化的生活中,學習無處不在,只要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許多時間裡都是在學習和積累知識的。我們需要將知識一點點地累計起來,將時間一點點地累積起來,就像一棵樹累積的營養會由小樹苗慢慢長成參天大樹,碩果累累,我會好好累積碎片化的時間,積累學習知識。

修煉碎片化生活中的自我 篇10

修煉碎片化生活中的自 ,1007字

從前慢的生活已經逐漸離去,生活被快節奏取而代之。“碎片化”正是快節奏生活最大的產物,碎片化生活雖然在發展中存在著弊端,可它也同樣為我們帶來了很多的好處。這一切無時不刻不在影響我們的心態和認知。

只有通過修煉我們自身,提高自己的忍耐力,減少弊端帶來的不利,才能最大限度的體會到“碎片化”帶來的利處。

過去的老人們常說,要做一個勤奮刻苦,愛好學習的孩子。自古以來,秉燭夜讀,頭懸梁錐刺股的故事也不在少數。相比於現在,對於物資充沛的我們來說,聽起來總令人覺得不可思議。

在學習上,碎片化生活總要求我們有更強的自制力。即使不如古人那般刻骨銘心,起碼也得完成作為學生的本職工作,然而有手機在身邊,一心一意的學習總有些困難。微信上的訊息,qq上的空間,無論是微博還是朋友圈,總能讓人刷的忘了時間,等回過頭來看時間,才發現時間轉瞬即逝。

當然,碎片化生活帶來的好處也不少。手機上的學習軟體,遇到難題掃一掃,過程解析一目瞭然。相比較過去的人們,只能找老師或是焦頭爛額要好得多。有些在課本中學不到的知識,手機裡也能普及。每天花個十幾二十分鐘,背背單詞,做做題目,長此以往,積累的知識儲備也不在少數。

因此,只有提高我們自身的自制力,修煉自己,放下手機,放下電腦,不被外界所誘惑,能做到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天下事,這不僅僅對我們的學習有幫助,在我們未來的生活中也能起到同樣至關重要的作用。

碎片化不僅體現在學習上,也改變了我們的休閒方式,過去的人們感到無所事事時,只能找人聊聊天,或是公園散散步。現在的我們,利用碎片化,可以在閒暇之餘讀讀小說,看看漫畫,甚至在家中健身。倘若我們對呆在家裡不滿足,大眾點評,小紅書,時時刻刻向我們提供最佳去處,在娛樂休閒的同時,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

碎片化生活給了我們一點一滴的積累,讓我們一點一滴的收穫知識和文化。碎片化生活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我們不該改變它,應該學會如何使用它。有人也許會說,碎片化的閱讀不能讀好書,碎片化的生活不夠完整。我覺得不然,書本和電子閱讀並不衝突,同一種閱讀,不同的形式。它為我們提供了選擇。

隨著社會的發展,“碎片化”漸漸支配了我們的生活,我們加快了資訊的汲取,加快了生活的節奏。我們漸漸適應了這樣的時代,享受碎片化生活帶來的一切,網路發達的現在,我們在網路上的所見所聞會重新整理我們的三觀,可唯一不變的,是我們的心。修煉自我,提高自我,才能更好的享受碎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