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閱讀的利與弊相關作文20篇

碎片化閱讀的利與弊 篇1

碎片化閱讀的利與弊作 ,584字

碎片化,這個詞在現代十分流行,什麼“時間”、“閱讀”、“生活”之類的統統可以和碎片化掛上鉤。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碎片化的生活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又有什麼壞處呢?讓我們就以“碎片化閱讀”為例來探討一下。

碎片化閱讀,簡單來說,就是把我們一天的時間給碎片化成許多個時間段。現在最常用的進行碎片化閱讀的工具非手機不可。當今社會,幾乎沒有一個人是沒有手機的,特別是手機上的微信的軟體,大大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但是在提高生活質量的同時,會不會有什麼弊端呢?

我聽過老師給我們講過一個故事:我老師的朋友有一個特別的習慣,就是幾乎從不看微信上的朋友圈。老師她感覺很詫異,就問那個朋友為什麼。那個朋友說:“我不看朋友圈的原因是,現在朋友圈裡的內容無非就是兩種:平時的日常常識和自己的生活照片。而我如果去看那些生活隱私的照片,不就是像在窺探別人的隱私嗎?雖然是他(她)自己發出來的。我認為看微信除了能學到些日用的小常識之外,還能學到些什麼東西嗎?”

所以總的來說,碎片化閱讀的好處是;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獲取或完善自己的知識和陶冶情操。但是它也有缺點:這種把閱讀的分解開來的過程是無法“倒流”的,而且所得的知識也是雜亂無章,是無法憑拼湊和集合起來的。碎片化閱讀是這樣,那其他關於碎片化的名詞也應該是這樣的。

所以,我認為關於碎片化的生活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還是有待研究和討論的。

碎片化閱讀的利與弊 篇2

碎片化閱讀的利與弊作 ,766字

碎片化閱讀之所以能成為大眾的喜愛。首先是因為科技進步與資訊科技的發展而產生的。在現在這種如此快節奏的生活中,想細細讀一本書,有點不太現實,正因為這樣,簡短精煉的碎片化閱讀就能天衣無縫地融入到我們生活中,充當主導地位。其次,碎片化閱讀大多都是各種各樣,形色不一的人生哲理,並不想一片小說那樣,花費大量時間來總結人生道理。碎片化閱讀與看報又有著許多相同的特點,所以內容選取趕得上潮流,也追得上時事的新穎內容,這讓讀者所沉謎與其中。因此就喜歡碎片式閱讀。不能因為碎片式閱讀不出自名師之手不得到認可,而漠視了它的存在。

然而,碎片化閱讀是壓在你思想上的一座大山。漸漸地,隨著科技的進步,碎片式閱讀霸佔版面。事實上,碎片式閱讀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閱讀是靜下來捧著一本書,幸福的閱讀,而不是坐在公車上、地鐵上,拿著手機,埋著頭手上隨意劃來劃去。大多數的碎片化閱讀都很膚淺地將道理寫了出來。就少了一種領悟的過程,也少了一種豁然開朗的喜悅,失去了閱讀原本的意義。

說了這麼多了,現在讓我談談自己吧。記得小的時候,我看過許許多多的厚書,如三國、西遊記,那時候還沒有接觸那些電子裝置,可以有足夠的時間來看書,但是現在呢,長時間地依賴於電子裝置的我們已經很少有人能靜下心來看一本厚厚的文學書了,大家都會選擇去看同名電影,所以忽略了原文的意思,現在我們的閱讀已經在改變成了看頭條、朋友圈、論壇、知乎,來獲取資訊了,可是如今的網路上造謠事件頻頻發生,以至於我們根本分不清什麼資訊是真的,什麼資訊是假的了,簡直就是真假難辨。我們相信大家都有著這樣的經歷吧,假如你長時間地看著書,時不時地會拿出手機看兩眼,這正是對電子裝置的依賴,可見,如今科技發達的世界,是有那麼多的弊端啊!

碎片化閱讀漸漸地滲入到我們的生活中,讓我們體驗片面知識。但它弱化了我們思想的進步。

氾濫成災的碎片化閱讀的利與弊 篇3

氾濫成災的碎片化閱讀 ,809字

隨著如今網路的不斷髮展和創新,電腦、手機等電子載體早已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每天,我們都在接受著往來不絕的資訊的衝擊,以這些電子裝置為載體的“碎片化閱讀”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青睞,使得這樣“碎片化閱讀”逐漸取代了實體印刷書的地位,甚至如今氾濫成災。

那麼,碎片化閱讀為什麼會受到如此多人的“厚愛”呢?

碎片化閱讀可以通過網路、手機、電腦等電子裝置進行不完整、可間斷的閱讀,這也恰恰迎合了現如今如此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它相較於實體印刷書閱讀更加易讀化、輕鬆化,使人們閱讀更加通俗易懂,並且也相較於實體書更加輕盈小巧易攜帶,使人們不分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就可閱讀,很適合學生黨和上班族,而且它也很迎合了年輕人的新鮮感和好奇心,從而受到了越來越多人們的青睞。

雖然碎片化閱讀有這麼多的優勢,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也豐富了人們的精神食糧,但要知道,任何事都是有雙面性、有利有弊的。那麼,這麼“網紅”的碎片化閱讀又對人們有什麼危害呢?

碎片化閱讀的最大的危害就在於它容易讓人們把“知道”誤認為是“懂得”。碎片化閱讀往往都很“淺”,看過了簡介就當做讀過了某本書;看了標題就當做了解了某條新聞;背出了幾句名言就當做了解了其中的含義……碎片化閱讀長期下來會使人滿足於前人或者別人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一味地做一名“伸手黨”,而不再願意自己動手動腦去思考去創造,長期下來,甚至會使人變得不懂裝懂,自欺欺人,連自己都騙!

雖然碎片化閱讀會對人們造成如此危害,但它也為我們的生活創造了便利,也是不可缺失的。那麼既然如此,我們改變的就只有是我們自己。如今碎片化閱讀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駐足”,它對於我們誘惑巨大,稍微不剋制,就會沉迷其中。因此,我們必須提高我們的自控力防沉迷,才能更好的去攝取其中的知識,從中獲得快樂。

碎片化的生活有利有弊,碎片化閱讀也是如此。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要自我管理,不可過多沉迷,合理運用碎片化閱讀,從而從中吸取深入的知識。

碎片化閱讀的利與弊 篇4

碎片化閱讀的利與弊作 ,971字

在這個快節奏的資訊時代,人們已不能靜下心來好好閱讀,我們的閱讀都已逐漸碎片化,為什麼不能抽出時間來,閱讀一些書本籍此放鬆自己呢?

在今年的暑假裡,有一項作業是讀書筆記,我幾乎抽不出時間來閱讀,只能用以前讀過的,較為熟悉的書籍寫閱讀筆記。如果我轉而閱讀一些新的書籍,只會因為閱讀時間不足,讀的囫圇吞棗。一知半解。可見,充足的閱讀時間是必要的。

其次,網際網路發達,例如在閒暇的時間裡看一看新聞,刷一刷微博,查詢各種感興趣的資料等,這樣固然都是好處,可是誰能保證這些炒得沸沸揚揚的資訊是真實的呢?肯定有人說,一定是真的。熟不知自己才是受害者。騙瀏覽量。騙打賞,各式各樣的詐騙手段層出不窮,還是紙質書讀的更讓人放心。看了幾篇感人的小故事,就以為自己是聖母瑪利亞,憐惜天下,看了幾篇偵探文章,就以為自己是神探福爾摩斯。與其做“聖母瑪利亞”還不如去當做好事的活雷鋒,與其做“福爾摩斯”還不如做一個熱血的志願者!

一本書本,可以讓你靜下心來,在心境煩躁之時。在書本中懂得人情世故。巴丹在《閱讀改變人生》中寫道:“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

在讀到一個描寫風景的片段時,宛如身臨其境,看到了桂林山水秋色的美景,讀懂了華山倉勁有力的美,領悟了蘇州園林G點高雅的美。而這些都是碎片化閱讀閱讀恰恰所忽略的!

在許多名著當中,人物的語言動作也是一大獨特亮點。人物的情緒變化,如憤怒。悲傷。喜悅的表達,也是我們要學習的。這些如果用碎片化的閱讀方式來閱讀,也僅僅是輕輕一翻就跳過了。

由此可見碎片化閱讀只能把大部分的情節看懂,可同樣的,也錯失了許多美好的細節,這難道不是一種遺憾嗎?

當然了,雖說這是一種弊端,但是碎片化閱讀也有許多好處。

對於上班族來說,坐車。買飯,排隊等時間可以用來碎片化閱讀。對於學生而言,在學習之餘,也可以碎片化的閱讀。

總而言之,碎片化閱讀的利與弊,針對人群而言,對於有些人,是利,對於另外一些人則是弊。這是需要分時間。人物。和場合的!

而且現代許多職業都與當下有關,比如資訊類專業的職業。難道就因為“杜絕碎片化閱讀”而讓他們丟掉飯碗嗎?顯然是不現實的!

碎片化閱讀究竟是利是弊,其實答案就在我們自己的手心當中。只要我們把碎片化閱讀和整段的閱讀相結合,一定能把經典流傳下去!

碎片化閱讀的利與弊 篇5

碎片化閱讀的利與弊作 ,851字

如今,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手機、電腦等的高科技產品日益流行,碎片化閱讀也逐漸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並開始慢慢普及。

什麼是碎片化閱讀?它是指人們通過手機、電腦、網路等媒介,進行不完整的、斷斷續續的一種閱讀模式。比如,看微信朋友圈、刷微博等。而人們以前看的報紙、雜誌等,也可以算是碎片化閱讀。

關於碎片化閱讀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人們總是總是爭論不休。

我們先來講講利。

首先,在資訊化社會,每天的新資訊層出不窮。相比從前的閱讀模式,碎片化閱讀的普及能讓更多人同時瞭解所有的知識資訊。無論你是誰,無論你在哪。

其次,碎片化閱讀可以使閱讀的難度降低,使讀者更加輕鬆。

最後,能夠充分利用休息時間。在生活節奏越發加快的時代,碎片化閱讀的出現解決這一問題。等車、排隊的空閒時間,可以被用來閱讀,這不僅節約了我們的寶貴時間,還能豐富我們的知識。

自古以來,人們的願望就是博覽群書,知識面廣闊,並且能夠精通。但在如今的社會,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知識太多了,而且每一門的內容都很多,人的精力卻只有這麼點。此外,生活節奏加快的如今,人們的空閒時間越來越少,學透一門知識的時間都少之又少。這時碎片化閱讀的優勢體現了出來。在任何休息的時間都能閱讀,不論是微博微信,還是報紙期刊,隨手一翻就有許多資訊映入眼簾,娛樂、科技、社交,所有方面的內容都一網打盡,為人們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

但是,不可避免的,碎片化閱讀也有一定的劣勢。比如,知識博而不精,惰性思維的產生等等。有人認為,碎片化閱讀會讓人們停止思考,以致無法理清邏輯,甚至沒有了自我的思考。又或者說,碎片化閱讀降低了閱讀的質量,失去了閱讀意義和價值。

一時間,眾說紛雲。

人們在享受碎片化閱讀的同時,也在思考這種閱讀方式到底為我們帶來了什麼。究竟是節約了時間,還是混亂了思考。

沒有人能給出一個答案。

事物都是這樣,永遠擁有著兩面性。沒有人能準確地給一個事物定性。但我們可以儘量發揮它的優勢,來為我們人類帶來便捷。它的劣勢也會因此而被忽略。希望這一天終能來臨。

碎片化閱讀的利弊 篇6

碎片化閱讀的利弊作文 ,843字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現在的我們人手一部電子產品。無論是走在大街上,還是在公交車上,處處都能看到低頭族。碎片化閱讀或許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普遍現象,不管有事沒事,我們已經習慣了要時不時掏出手機來看一下微信、微博、小說等等。碎片化閱讀不再是一種消遣,而成為了一種生活習慣。

平心而論,碎片化閱讀有利有弊,但是,到底是利多一點還是弊多一點,似乎也說不清楚。

碎片化閱讀的利處在於,大部分的資訊,都能夠免費閱讀,而不像紙質書需要進行購買後才能夠閱讀,並且可以隨時隨地的閱讀。碎片化閱讀還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瀏覽許多的內容,一下子就能夠了解許多資訊。它能夠方便快捷地滿足人們對海量資訊和娛樂內容的低成本、即時性、互動性的獲取、分享與傳播之需求。可供閱讀的“碎片”包羅永珍,從天文地理到娛樂八卦,甚至許多冷門生僻的知識,都在“碎片”中呈現出來。

例如微博,人們通過刷微博,就可以隨時隨地地分享所見所聞所感,並對某一話題隨時隨地地加以關注和跟隨,足不出戶便可知天下事,還可以和許多人針對某一話題進行討論,分享不同的看法與見解。

王路平教授說過:“碎片化閱讀最大的弊端在於:不利於學術研究,構建精神高地。”確實,碎片化的閱讀大多數是以娛樂為主,它讓讀者產生了惰性閱讀思維,人們沒有進行深入的思考,面對著網上不同的風聲,大多數人是否還能夠以理性的力量進行甄別、整理和理解歸納?紙質書則不同,它的邏輯嚴謹,適宜靜心學習,鍛鍊了我們的思維,使我們能夠進行嚴謹的獨立思考,而不是隨著網路上的風聲隨波逐流。

在碎片化閱讀時,或許我們能夠看到比較好的文章,但是在一段時間後,我們是否還能記得它呢?我想大多數人都不會記得。

在數字化時代,紙本閱讀的長處在於有利於進行反芻性思考和記憶,更能與作者形成思想“互動”;而“碎片化”閱讀方式更適合查閱式和檢索式的實用性閱讀。

平時的我們會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看手機,卻會以沒有時間這樣的理由拒絕閱讀紙質書。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還是希望大家能夠從碎片化閱讀中分一點時間來閱讀紙質書。

碎片化閱讀的優與愁 篇7

碎片化閱讀的優與愁作 ,839字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加快,以及電子科技飛速發展,近幾年來通過網路、電子閱讀器、手機等進行讀書看報開始日益盛行,這種不完整的,斷斷續續的掌上閱讀形式,稱之為碎片化閱讀。碎片化閱讀正悄然代替傳統閱讀方式,走進我們的生活。

很多人都認為靈活的掌上碎片化閱讀非常方便,使人們在忙碌的生活中能夠見縫插針看自己喜愛的書,並且不用跑諸多書店就有大量的書籍可供挑選,比紙質書更為便宜。因為網路的優勢節約了店鋪人員等成本,且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這確實給傳統書店報亭等面向紙質閱讀的帶來了巨大沖擊。《現代金報》曾有報道,由於書店入不敷出,席殊書屋、新世界書店相繼關門;民營書店在夾縫中艱難地掙扎,撐不下去的就只能關門。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掌上碎片化閱讀也是有利有弊。儘管它方便快捷,但網路上的海量資訊因難以監管往往夾雜著隨意的和不可靠的內容,良莠不齊。文化的傳承還是需要傳統的紙質讀本來沉澱,一些經典名著還是需要我們靜下心來閱讀細細去體會。陽光午後坐在沙發裡,手捧自己喜愛的書,聞著墨香靜心研讀的這種感覺是和閱讀電子讀物完全不同的。很多文學愛好者仍是非常喜歡逛書店,書店的文化氛圍令人心境寧靜祥和,催生人們探索求知的慾望—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國外的科技領先於國內,而且網際網路也比我們發展的早,那是不是外國人現在也和我們一樣拿著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在讀書呢?其實不然。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調查統計,我國全民的閱讀狀況堪憂,每年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不足5本,而排名第一的以色列每年人均閱讀量則高達64本;美國也不低,每年每年人均閱讀量在50本左右。這跟他們從小對孩子閱讀習慣的培養和正確引導是分不開的。那麼中國作為文明古國,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怎麼能輕易把這些瑰寶捨棄。對於文化的傳承不是快餐式的碎片化閱讀能夠做到的,這需要回歸傳統,需要代代相傳,需要從娃娃抓起培養閱讀習慣和正確的引導。

所以我們既不能片面地否定碎片化閱讀,也不能因快速便捷的電子閱讀而丟棄傳統紙質讀本。

碎片化閱讀的利弊 篇8

碎片化閱讀的利弊作文 ,971字

在現在這個資訊時代,網際網路科技的迅速發展,人們選擇用手機去進行碎片化的閱讀。那麼什麼是碎片化呢?碎片化是指將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如今,碎片化應用於政治學,經濟學等領域。

那麼碎片化閱讀的利弊是什麼呢?我們又是否該選擇使用碎片化的閱讀?

不得不說,碎片化的閱讀給現代人的確帶來了很大的便捷。在地鐵上,公交車上,馬路上,無論在哪裡,你都可以進行碎片化的閱讀。這對任何事都追求方便,快捷,迅速的現代人來說,的確讓他們用最快的時間獲取了每天的新聞及頭條,各國發生的事。但這也讓人們沒有時間去深層次地思考問題,我們閱讀到的都是別人總結歸納所得的結論,卻沒有了我們思考的步驟。我們已經失去了對知識和儲存的渴望和本領。現在人們都只會侷限於手機電腦推送的新聞,而不會去書報亭,書店買一份每天的報紙,來進行閱讀思考。難道我們真的少那幾塊錢,沒那幾分鐘嗎?

在碎片化閱讀的籠罩之下,人們常常只會拿著手機,刷著朋友圈,順便看看各個公眾號,營銷號所推送的新聞,文章。而在那些我們所看的新聞文章之中,有的是毫無營養的小說,有的是標題黨為了博取眼球寫的毫無實質性內容的文章。那些真正值得我們去好好品讀的好文章,那些我們應該要關心的國家大事正一點點地與我們相背而行。而好文章值得我們去靜下來捧著書慢慢細細品讀其中的韻味,提高我們的個人修養。所以,因為碎片化閱讀的暢行,我們的視野受到侷限,我們的修養受到限制。這難道不是碎片化閱讀的“可惡”之處嗎?

而因為碎片化閱讀給人們帶來的一時的快捷,方便。人們開始依賴於他。有什麼不會的,百度一下,你就知道。想知道對於這個問題,別人有什麼見解,去知乎一查……。等等例子說明了碎片化的閱讀開始讓我們不再去思考,不再去和別人為了一個問題去爭辯。而是去網上一查,去網上與人爭辯。“鍵盤俠”因而得來。一些網路新新詞彙也就迅速生長,人們開始張口閉口就蹦出那些新新詞彙,而我們卻捨棄中國古人給我們所留下那麼極具內涵韻味的詩詞古賦。這也使我們的文化底蘊變低俗,所以我們這個時代也很難出現那些流芳百世的作家。而碎片化閱讀就是罪魁禍首。

這樣看來,碎片化閱讀所帶來的弊端可真不少,我們不能因為它給我們帶來的一時快捷,而忘了我們的傳統式閱讀。所以,讓我們遠離碎片化閱讀,在一個週末的午後拿上一本好書慢慢品讀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所特有的韻味,豈不樂哉!

震驚!碎片化閱讀的利弊竟如此複雜! 篇9

震驚!碎片化閱讀的利 ,1099字

我們能在比當初毛爺爺菜市場讀書惡劣百倍的公交車上、地鐵站裡旁若無人樂此不彼的捧著手機看新聞看推送,卻不願意靜靜地找本書,晒著太陽喝著coffee,在天堂般的環境細細的品味墨香、品味人生。

在移動網際網路迅猛發展的今天,人手一部手機已是家常便飯,而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就是閱讀。雖然碎片化閱讀大行其道,但是我們要看清,碎片化閱讀是一把雙刃劍。

碎片化閱讀有許多好處,比如:碎片化閱讀十分便捷、輕盈。只要帶了任意一種電子產品—手機、kindle、平板乃至智慧手錶,都能隨時隨地閱讀,沒有負擔,沒有指標。閒暇時、等人時、坐車時、吃飯時甚至上廁所時,多餘的每分每秒都能夠利用,隨時拿起,輕鬆放下。在快節奏的現代化生活中,這能夠讓人節省許多的時間和精力。

碎片化閱讀也能開闊知識面。當你在碎片化閱讀時,你不會去深究閱讀素材涉及的方面,不管是什麼天文地理,人文科技,只要能吸引你,就照單全讀。而現在人們的手機大多連通網路,在外也有流量,那能接收到的事物更是包羅永珍,各個方面的無數奇聞軼事都會推送到這一個小小的匣子裡。

碎片化閱讀還能讓人跟上時代的潮流。在如此資訊爆炸的時代,只有碎片化閱讀,才能讓你不斷了解到外界的變化而不至於OUT。正如查爾斯的那句話: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社會只會善待那些那些能順應時代,接受新事物的人,而一旦一個人固步自封,那麼他的唯一下場就是被時代所拋棄。

然而,不置可否的是,雖然碎片化閱讀好處不少,卻也有相對應的弊端。

碎片化閱讀會讓人變得膚淺。當我們習慣於“一目十行”,用最快的方式去獲取資訊,我們就很難沉下心去閱讀。總是碎片化閱讀能讓我們學到很多東西,但就好似山中竹筍、空中閣樓,什麼都會一點,什麼都能侃侃而談一番,卻博而不精,沒有內涵。

碎片化閱讀會使人浮躁。我們在碎片化閱讀的影響下會變得懶惰。任何不明白的都能快速找到答案,卻不會自己靜靜的思考一下原因。我們習慣於直接接受任何事情、文章的精粹和總結,自己獨立整合資訊的能力卻漸漸的弱化了。我們能在比當初毛爺爺菜市場讀書惡劣百倍的公交車上、地鐵站裡旁若無人樂此不彼的捧著手機看新聞看推送,卻不願意靜靜地找本書,晒著太陽喝著coffee,在天堂般的環境細細的品味墨香、品味人生。當然,忙,這是一方面,每個人都忙,但這卻不是唯一的理由。

當然,我們也不能過分針對碎片化閱讀。全國政協委員聶震寧說過:“《論語》是碎片,《理想國》也是碎片,對碎片化閱讀也要善待”。只要適當的碎片化閱讀,我們就能更加自如的掌控這柄雙刃劍,留其精華。我們要做的,就是在碎片化閱讀的渾濁中做一股清流,在它的種種之中找到那唯一的平衡。

碎片化生活的利與弊 篇10

碎片化生活的利與弊作 ,822字

無論是在公交、地鐵;亦或是在馬路上,手機螢幕似乎沒離開過人們的手心。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人和人的距離似乎越拉越近。生活也越來越趨向碎片化。

曾經一張張泛黃的照片,變成了微信朋友圈的“九宮格”;曾經一頁頁泛著書香的手卷,轉變為手機上一篇篇的一二百字的小段子;曾經的書信明信片,如今成為了微信、QQ的一條條訊息……

這是個碎片化的時代。

造成這樣生活碎片化的原因是什麼呢?也許是因為科技的高速發展,人們的步伐也不由得加快。生活節奏的加快,意味著人們要在相同的時間中,做更多的事情。造成的後果就是:時間碎片化。因此導致人們的各項活動也變得碎片化:例如閱讀、購物、社交……

同樣,這樣的碎片化形式會給我們自身的心態與認知造成一定影響。首先說說心態:人們變得隨便、懶惰、自私功利……為什麼會隨便?私以為是因為快節奏的生活使得人們處於一種心理疲勞的狀態,當到達一種極限,人們對於事情的處理也就變得不那麼認真了。那麼,為什麼會懶惰?其實和“為什麼會隨便”的原因一樣,在身體上承受極限,最終也就放縱自己。至於“自私功利”的想法也許原本就紮根在我們的心裡,只是網路的高速發展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罷了。

當然,事物總存在著它的兩面性。固然生活碎片化會對我們的心態與認知產生一定影響,但不可否認的是,因為網路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更加方便:原本可能需要上百人,耗費幾星期的工作,如今用計算機工作只需幾十分鐘甚至幾分鐘就可搞定。

同時這種碎片化也讓人們在高強度的生活節奏下,進行著屬於自己的自由活動。比如閱讀碎片化,能讓人們在僅剩的可支配的碎片化時間中,進行閱讀的行為。再比如說社交,過去可能與別人交流靠面談、書信;現在因為時間的碎片化,也沒有太大可能性去寫信,於是現在的QQ,微信自然成為一種方便、迅捷的社交工具……

我們無法阻止時代的腳步,更無法改變歷史的程序,但我們能改變自己。人是一個完整的個體,不要讓周圍環境使自己變得“碎片化”,才是我們應起碼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