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時代,拼裝自我相關作文20篇

碎片時代,拼裝自我 篇1

碎片時代,拼裝自我作 ,1048字

下課十分鐘,抓緊寫兩筆作業;放學回家路,與好友來兩端閒聊。每個人都有這種“碎片體驗”。在大資料的時代背景下,飛速轉動的世界紛雜又新鮮,茫茫然,昏昏然。不斷被快餐生活推著走,我們的生活似乎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碎”。什麼是“碎片化”?我們從何將“碎片”拼為“拼圖”?生在碎片時代,我們有必要思考。

碎片化,寬泛地說,即完整的東西變得七零八落。對於注重持之以恆、專注不移的求學精業而言,“碎片”簡直就是它們的剋星!你與一道難題戰至正酣,手機鈴聲突然響起;好容易打完了電話想繼續作戰,眼球又被娛樂八卦奪了去。如此一來二去,學興也闌珊,一日不覺已大半!每天的時間都不夠用,十分鐘,再十分鐘。快節奏的生活,好像加速了碎片時間的流逝。這是因為,人們往往對這些細小的時間不以為意、秉持“明日復明日”的散漫放縱態度—相對論告訴我們,當人處於放鬆狀態時,就可度年如秒了。但若將這些碎片整合統計,其數量可謂是天文數字,其背後隱藏的巨大價值更是難以估量。毛估估,一週的碎片時間,十小時。如果將這十小時全部投入學習工作,我一定能。你追悔莫及,不自覺已又將一點碎片時間投入了無謂的悔不當初。

雖然碎片化生活客觀而言對思維是不利的,但通過充分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我們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這種不利,甚至是化干戈為玉帛。時代趨勢已然,改變時代希望微渺,不如想想如何順應時代,避高趨下。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或許,我們能制定“碎片時間表”,為零散的邊角料穿一根龍骨;或許,我們能設定鬧鐘,將無序的碎片儘量規律。誠然懶和趨利避害確是人的本能,但沒有加倍的勞體膚苦心志,又何以在這競爭激烈的碎片時代逐鹿中原呢!

再者,除了時間的碎片化,碎片時代、資訊時代,資訊自然也是碎片化的。這意味著機會的增加,我們隨時隨地有可能接觸到一些自己需要的知識資訊。有心人選擇眼到、筆到、心到,三餘讀書、有意識地搜刮填補這些“碎片知識”,他們自然能快人一步,看上去絲毫不受碎片時代的左右了。碎片化,是成功的另一種試金石、程門雪。天地生於雞子而降本流末,三國分了蜀魏吳,古大陸漂流分裂至五大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世界正是在不斷的整合分裂中成了今天的模樣,“全”王“碎”寇。面對千萬紛雜碎片,庸人少了,賢人也少了。吹盡狂沙始到金,倘若一個人能不自放、不怨艾,做到眾人皆“碎”我獨“全”,相信他能無往不快,在碎片時代拼出最完整的理想自我。

碎片時代,碎片化生活。古已有之的安逸終將碎裂,生在碎片時代,幸或不幸,全由個人拼成。

我的碎片時代 篇2

我的碎片時代作文60 ,615字

我的偶像他的武術最厲害們你們猜他是誰,沒錯他就是成龍,為什麼我喜歡他呢因為有一個故事,讓我給你娓娓道來。我剛上小學時經常被人欺負,上二年級時我就聽了成龍的故事,他們以前可窮了,那時他拍電影都是真人真打經常受傷,這一點我就覺得自己也經常受傷特別委屈,就從這時起,我就決定去練武術,不是他們欺負我,而是我欺負他們。但是我不喜歡打架,就當隨便玩玩,有時認真,而有時則不認真,不認真的時候可以聽到那裡一邊這裡一邊嘰嘰喳喳的聲音,而認真的時候呢,則心無雜念。我也不是太準點到,有時遲到的話,老師開心,也就過去了,有時則要體罰,有時太早到了則要提前準備練跆拳道,有時我則拿跆拳道來消化語文學的內容,跆拳道不僅是我的朋友,更是我的老師。

成龍小時候很喜歡大家,而我小時候卻不喜歡打架這一點,我們一點也不一樣。但是讓我敬佩的是他的意志,他很小的時候也就是一年級時,拜于占元為師,但做他的徒弟不到四天成龍就後悔了,因為于占元師傅太嚴厲為了佔點便宜成龍拜他為乾爹,但是這樣不僅沒有佔到便宜,反而管束得比別人更嚴厲,但是就算是這樣成龍到最後還是堅持了下來。

他還是第一個獲得奧斯卡終生成就獎的華人,第四個獲得此獎項的亞洲人。

成龍小時候爸媽都很忙,就把他交給於佔元並讓成龍拜他為師,這就是成龍小時候的故事。

我也不是每天觀看成龍的電影和電視劇。有時候閒著沒事就看看成龍有沒有拍新劇。

這就很我的碎片時代,我不能被爆炸性時代所淘汰,不然可就永遠趕不上了。

我們的碎片時代 篇3

我們的碎片時代作文7 ,708字

隨著資訊科技的不斷提高,網際網路打開了千家萬戶的門,無論你在何時何地,只要上網便能知天下事,所以越來越多的人習慣於在網上汲取一條條碎片式的資訊。漸漸的,我們的生活也被碎片化。

你若是不相信我所說的碎片化生活,那就一起走進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瞧上一瞧。

“滴滴滴”,從鬧鐘響起的那刻,忙碌的一天開始了。自從有了網際網路,早晨的工作就多了一項—看手機。這個“看”可不是字面意思,眼睛盯著的雖然只是一塊巴掌大小的螢幕,看到的卻是熱點新聞,或是朋友圈裡的大小事,可謂是洞察一切。而這項工作耗時僅需5到15分鐘,相比於24個小時,這點時間就像是一塊碎片,好像也並不浪費時間。

那麼在讓我們看看上海出行最為便利的公共交通—地鐵。地鐵內通常人滿為患,若是恰逢早晚高峰期更是擠死人不償命。那這一車的人都在幹什麼呢?望眼過去十人中有七人是低頭族,二人交談,一人並不凝神,低頭族們緊抓住這稱地鐵的時間看小說看視訊和網友聊聊天,像是在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但是他們真的利用到了嗎?碎片化的閱讀將知識分解,不僅使得人們在閱讀時無法深入思考,注意也會變得分散。

碎片化的時間也是可怕的。原因就在於,當你一個小時都在玩鬧時,你會覺得你浪費了時間。那麼如果是五分鐘呢,你還在意嗎?答案已經揭曉,可仔細算算,一天中你花費了多少個五分鐘在手機上。然而這種碎片化的瀏覽到最後,我們究竟能記住多少。

這麼說,碎片化的生活就真的毫無優點了嗎?也不是,若能善於安排時間,擬定計劃,碎片式的行為方式也能節約時間,例如閱讀一些較長的新聞或文章,瞭解個大概,記一些重要資訊也未嘗不可。

總而言之,碎片時代已經到來,我們不能被他影響,讓大好時光流逝。

碎片時代下的我們,還剩下什麼 篇4

碎片時代下的我們,還 ,838字

毫無疑問,在現如今的社會,資訊像一個不斷爆炸的炸彈一般,彈片迅捷地飛到我們的腦子中,無論你是不是接受,碎片化,已成必然。

對我來說,碎片化的時代,實在是很不錯。出門在外,只要把一個叫手機的並不很大的東西,揣在兜裡,別的什麼都不帶,活下去一天是根本沒有什麼問題的。電子公交卡解決了你每次擠上公交還要費力掏公交卡或者硬幣的弊端,購物時微信支付寶掃一掃便可取走自己想買的東西;視訊,電子書,各類音樂軟體與遊戲讓你在空閒的任何一分鐘都可以有事情可做,開拓了視野;QQ、微信、微博,不知不覺長成了身體上一個器官,彷彿一刻也不能離開它,手機螢幕一滅,你錯過的可能是千千萬的大事與新聞。

但是,在這樣的世代裡,你是否感覺到了,一種特有的孤獨。

那就是,精神食糧。

也許有人會說,我每天都會看微信的心靈雞湯啊,空間的正能量小說啊,微博上大家的紛紛議論啊,那場面真可謂百家爭鳴。但是,你的心靈,是否真的有醍醐灌頂呢?

這麼來說吧,當你接受你認為的神聖的精神食糧時,你在哪裡?擁擠的公交車?排隊的長龍?喧囂的馬路?或者說的不雅一些,在你上廁所的時候?

古人倡導的‘馬上,枕上,廁上”可絕不是說隨隨便便在哪裡看都是抓緊時間。首先,你看的東西需要有質量。心理雞湯或許會給予你心裡一定的慰藉,但它絕不能替代書所能帶給你的。浮光掠影地讀一些手機上的小文章,走馬觀花,最後回過頭來想想,你除了可能會收穫一絲絲小小的感動外,可能別的也就沒有什麼了吧。

春節期間很流行的一句話:”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坐在你對面,你卻在看手機。“直截了當,點出了手機的危害性。通俗一點,談談我們最重要的東西—生命。不少的司機交通安全意識淡薄,有的時候就連我爸也常會下意識地在紅燈時,拿起手機來刷個朋友圈,點幾個贊,搶幾個紅包之類的。尤其是搶紅包,每次提示音一響:恭喜發財,大吉大利。用我爸自己的一句話來講,如果你不開啟手機,你可能錯過的是一個億。雖然話是有些誇張,但不由令人深思。

碎片化的背後,我們還剩下什麼?

碎片時代偷走了什麼? 篇5

碎片時代偷走了什麼? ,905字

我們被撕裂成不同的部分。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在接受著潮湧來的資訊。或被淹沒,或將迷失。上世紀的預言家們的擔憂人們會成為網際網路的傀儡已成了現實。

碎片化的時代悄然而至。

大資料告訴我們,碎片化正偷走了我們的時間。完整的一天被四分五裂地抽離。著名學者彼得德魯克曾說:“時間分割成許多段,等於沒有時間。”而同樣,大多數人覺得較短的時間裡做不了什麼大事是天經地義的。所以在分割的時間裡,人們更願意去讀一篇小短文,刷一遍朋友圈,看一集肥皂劇。分散的時間用最無力的障眼法誘惑著人們碎片化社交,碎片化學習,碎片化生活。長此以往,碎片化甚至可以被指控上“浪費生命”的罪名了!

碎片化正偷走我們的專注度。多少人在工作學習中不自主的會停下玩起了手機?又有多少人還可以靜下來完完整整看一本書了呢?微博上鋪天蓋地的資訊,且不論真假,就單說那些只為娛樂大眾的段子,何以與散發著筆墨氣息的書卷相比呢?碎片分散我們的思維,電子擾亂我們的專注。我們在三分鐘熱度裡遊走,在長久堅持中轉身。生物學家喬治。居維葉說:“天才,首先是注意力。”沒有了專注度,也就沒有了效率。

碎片化正偷走我們的思維。傳媒技術的革新,時代的變換讓我們獲得太多沒有用的訊息,也難免就失去了獨立思考的寧靜:喜歡流於表面的現象,喜歡一看可知的結論,這樣的認知取向之下,長此以往思考力就在簡化中退化,沒了沉潛深流,只剩一地雞毛。沒有了思考,那些突破了彼時彼地的想象的創造與發明,改革與開放只能是白日夢想家的紙上談兵。最紅,我們也化成了資訊的一小塊碎片,沉浮與無盡的海洋中。

或許,碎片化不是罪魁禍首,而是我們對待碎片化的態度。林清玄就是一個能在碎片時代裡依然保持著禪意的例證。在這個浮躁凌厲的社會中,他的散文更像一股俗世中的清流一般,緩緩流入人們的心田。“快餐”式的節奏已無法減速,但我們最重要的是利用好碎片化的時間。魯迅言:“哪有什麼天才,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工作上。”在現在的情況下,時間的合理管理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在必要的情況下,進行電子靜默也是一個有效的策略。

當物質或精神都在朝著碎片進發時,可同時我們也仍能保持完整的生活。即使波濤依舊,也能在內心?c籬種菊。

碎片時代 篇6

碎片時代作文900字 ,897字

時代步入二十一世紀,車水馬龍的繁華都市亦或是林中幽深的清淨小村,都充斥著數字化的產品,從電視到電腦,從光纜傳輸到無線傳媒,時代在進步,也在碎片化。

當一切訊息,皆可從網路獲取時,人類的生活得到了極大程度的便捷,當出門吃飯都不再需要的“外賣時代”來臨,人類將會失去很多,從小接受文化教育的我們,對於知識的掌握,最好的檢驗方式莫過於做題訓練,移動互聯的出現致使各種試題的答案解法層出不窮,僅僅需要輸入題目的關鍵詞,所有題目都會迎刃而解,所謂的碎片化也莫過於此,所有的人都可以獲取答案,即為題目的碎片,但更重要的是方法和思路,這是答案無法做到的,這需要不斷地操練及應用,在這基礎上,真正意義上的訓練才算是達到。所以,碎片時代帶給我們的不僅是便捷的生活,更會帶來層層負面影響及隱患。

不光是思想弱化和閱讀淺化,交際關係及能力也是受其影響地能力之一。如今社會,人手一臺手機成為社會常態,所有人都習以為常地使用微信等方式進行日常聯絡及交談,電話也是在必需情況下會使用的方式,是什麼導致了人類不再需要面對面交流?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那責任必又一份歸屬於移動互聯,你永遠無法知道與你聊天的人所發的“哈哈哈”背後是一張多麼面無表情的面孔。即便此時問題的後果是否嚴重,還沒人能夠知曉,但若一個人的交際能力得不到鍛鍊,那麼他將會在如今社會寸步難行。

碎片化的知識獲取,碎片化的訊息接收,網路發展至今有太多的完整被人分成了碎片,而大眾們所認知地也不過是碎片的一角,對於移動互聯的依賴加深,不僅僅是個人能力的喪失,更甚則會被所謂的精英愚弄是非,失去了明辨的能力,盲目跟從主導思想,對於自己語言的隨意,使當今的網路充斥著暴力與罵聲,似乎成為了一種宣洩的方式,無論網路碎片正確與否,盲目跟從及隨心所欲才是我們最大的敵人。

所以,碎片時代的立意是好的,也同樣帶給了人們種種好處,但是我們如何利用及對待我們唾手可得地資訊碎片,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網路資源的合理利用,對諮詢的判斷,更是其帶給我們的難題,因此,碎片化的事物好壞是由你的態度及認知所決定地,那麼,拋棄所有的是與非,做一個不聞風而動的明白人,才是對碎片時代最好的尊重。

碎片時代 篇7

碎片時代作文900字 ,899字

一八五七年,狄更斯開始寫《雙城記》。開篇第一句話,他寫道:“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句話好像永不過時。

我們生活在最好的時代,科技空前發達,一切科幻好像都遲早有實現的可能。醫療技術幫我們熬過很多傷病,通訊技術讓我們不再“望穿秋水”,這是古人眼中的理想國。

我們生活在最壞的時代,電子裝置的訊息提示音、資訊軟體裡無窮無盡的有意義或者沒意義的最新熱點組成了現代生活中永遠無法消失的背景音。

平靜被我們失卻了。

雖然現代生活並不必然帶來被分割得零零散散的時間,但我們大多數人都沒能抵制住這麼做的誘惑。那些熱點、新聞要比架子上那些百年前的古書更有吸引力,要比兩個人之間的聊天更熱鬧—於是我們放任他們肆無忌憚地入侵、撕碎我們的生活。

我們總是用一句老生常談的話總結這個現象,我們說—“這是科技發展的雙刃劍。”我們堅信只要逼迫自己扔掉手機和電腦,就能短暫地撿回資訊時代前流暢的生活。

但並沒有這麼簡單。科技或許是誘因,但擯除科技已不是一個方案。扔掉電子裝置之後我們還是會用驚人的速度更換手頭的活兒,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已經變成了三分鐘熱度、及時行樂的動物—我們追求永不停息的衝擊,因為我們麻木。

因為我們在一個如此喧鬧的社會裡成長生活。一九三一年赫胥黎筆下只有幸福沒有思想的美麗新世界正在一點點成形,舊時代的平靜已與它格格不入。你掌間摩挲著的那個小小的嘈雜的螢幕,不過是這個時代的一個縮影。

但我們就要束手無策了嗎?就要一邊像守舊的古董一樣譴責著科技的弊端,一邊一頭扎進這波濤洶湧永不平息的生活了嗎?不。我以為,人類思想真正的意義,在此才真正應該體現。我們沒有在一個十字路口被嚴重過載的資訊擊倒,因為我們的大腦會過濾和選擇,那麼我們也不應該放任自己在一個時代裡被嚴重過載的刺激打碎,因為我們會過濾和選擇。

思想,它可以銳利如刀,也可以細巧如絲線。在碎片化的生活前,我們大可用它縫起我們思維的碎片,我們可以自己選擇自己的生活,到底被切碎多少,又留下多少。

這是最壞的時代,如果你放任自己的生活被打得粉碎。這是最好的時代,如果你能學會不讓接踵而至的刺激切碎你的思維。

碎片時代 篇8

碎片時代作文1000 ,1115字

20世紀的某一個夏天,一名叫歡歡的小朋友和媽媽頂著烈日一起去超市買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她們在超市裡忙碌地挑選著商品,推著滿滿的購物車,在人群中穿梭。排了好久的隊,終於結了賬,又把所有東西全部塞進麻袋裡,一些是玻璃裝的瓶子,放的時候還要格外小心,從超市走回家的路上,驕陽似火,太陽火辣辣地烤著大地,歡歡和媽媽揹著沉重的麻袋,在烈日下艱難地向前走。終於到家了,媽媽汗流浹背,被晒得暈乎乎的,歡歡直接癱坐在沙發上,肩膀上都被勒出了痕跡。

我們假設歡歡和媽媽能夠時空穿越,她們來到了先進的高科技化的21世紀的一個夏天,她們做飯用的一些調料用完了,媽媽一邊舒舒服服地吹著空調,一邊開啟手機,短短兩分鐘,要的東西全買好了,而且當時外面也是驕陽似火,可她們卻一滴汗也沒出。

如果有一個問題:你喜歡在20世紀生活,還是在21世紀的生活?歡歡肯定會喜歡21世紀的生活。

如果問我,我也喜歡21世紀的生活。

可是,如果把第二個故事情節一改,我們的想法可能就會改變了。

改法一:雖然媽媽在網上買好了這些東西,可這幾個禮拜天天颳風下雨,物流公司的工作忙綠起來,而效率也逐漸變得慢了下來,媽媽買的東西,一個禮拜多了還沒有到貨,這讓歡歡和媽媽心急如焚。

改法二:媽媽買的東西十分迅速地到貨了,可是,這些調料吃上去味道怪怪的,像假貨。

如果是這樣,你還會這樣認為嗎?

這就是碎片的生活。碎片生活能幫助我們隨時隨地簡單地、方便地通過網際網路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網上購物,我們不用再去超市跑來跑去,比如電子閱讀,我們可以隨時地閱讀,忘記帶紙質書也沒關係,況且紙質書背在身上也十分沉重;比如外賣,不用在家裡燒飯,早、中、晚,哪怕是下午茶,或許是夜宵,甚至是任何肚子餓的時候,不管在哪裡,輕輕一點手機,30分鐘不到,就能享用美餐;比如共享單車,再也不擔心路途遙遠,也不用騎自己的自行車,只要在有共享單車的地方,掃一掃,開鎖,騎到想去的地方,隨便停在哪裡,關鎖。碎片生活讓生活變得更加便捷。

可是,碎片生活當然也讓許多人的生活變得沒有規律性,以前人們的生活都是很有規律的,比如上午看報紙,下午去超市,傍晚看新聞,晚上乘風涼……可現在的生活變得多樣化。有些人也會因為過於依賴於這種生活而變得懶惰,而疏忽了許多東西。隨著科技的發展,無人超市,無人餐廳,甚至無人學校,越來越多不可能的事物在未來可能都會變成習以為常的事情。世界將變得冷漠,人們對世界萬物的熱情也會減少。

碎片時代是有利有弊的,我們應該用以前的那種人生態度去面對碎片時代,也許,碎片時代才能更為我們帶來好處,讓我們有更美好的生活。

歡歡繼續施展她的超能力,一轉眼,22世紀呈現在她眼前,此時,她所看到的,是什麼呢?

碎片時代的迷茫 篇9

碎片時代的迷茫作文7 ,766字

時代的改變總是潛移默化而難以察覺,當網路網際網路大行其道之時,人作為渺小的單獨的個體忽然之間發覺自己已然身處碎片化時代的漩渦中,迷茫叢生。

不知道是碎片化的閱讀好還是沉浸下來的閱讀讓人更加受益?誠然,碎片形式的閱讀極大的利用了時間,也許是閱讀“雞湯文學”或是著作的一小章節,片刻時間的高效利用填補了那片空白。可是這也反應了人們也不在經常能有大段時光了。當人漸漸沉浸於閱讀之時,可以獲得更加深刻的思考與樂趣,這終究也是碎片化閱讀無法給予的。前者的高效與後者的充實讓我們難以抉擇,兩者雖非對立,可其代表的思維方法卻是如今順應潮流的快節奏的碎片化與象徵逆流的慢節奏。兩者的選擇會不斷地影響著我們的心態和認知,選擇如何閱讀已讓我們迷惑,那麼選擇怎樣的生存認知方式就更加迷茫了。

碎片化歸根結底是源於社會的快節奏使我們空閒完整的時間也碎片化了。人們變得原來越忙,生活留給自己的也許就只有上下班通勤那麼些許時間供我們消遣。而這些行為都是被動地施加於我們身上,正因為如此講究慢生活的北歐國家芬蘭製作了一部講述釣魚故事的紀錄片,長達十幾個小時,通過影片的形式向觀眾傳遞正在式微消亡的慢生活,引發了人們極大的喜愛與共鳴。我們都是時代與社會這部機器上的一個小小的零件,我們緬懷過往的生活方式,可畢竟太渺小,倘若選擇原本的慢生活,又會擔心自己與社會格格不入而最終被從這部機器上拆卸下,棄置一旁。

碎片時代的迷茫即包含著對於具體事務例如社交,閱讀,甚至時間的利用方法的迷茫,更代表了在時代轉型時,從慢生活到快節奏生活的變化使我們在兩者中搖擺不定,兩者都有各自的好處,可原本習慣舊式慢生活的人想必一時無法轉為快節奏的碎片化方式,這讓我們更加的迷茫。

時代的腳步依然前進著,過舊的事務終究敵不過新生的碎皮化生活,但小到個體,大到社會的迷茫仍會在每個方面存在著。

手機化碎片時代 篇10

手機化碎片時代作文9 ,926字

“叮咚—”一聲微信訊息提示音響起,剛想要放下手機投入學習工作的你又因朋友圈裡的一條搞笑視訊而心情大好,便順手刷了刷朋友圈裡的其他內容。開始著手於工作時才發現已經過去了大半個小時。於是你無奈:“明天再做吧。”

在移動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今天,我們的生活都逐漸變得碎片化。尤其是些以手機為代表的電子產品,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入侵我們的正常生活。大街小巷,“低頭族”大有人在,無論是在地鐵、人行道上,還是在朋友、家人面前。只要有時間,手機還有電,人們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從兜裡摸出手機,他們彷彿都成了手機的奴隸,這些人已經被手機“綁架”!

一時間,生活被手機分割得支離破碎。

身處高二,我身邊經常充斥著個別同學的埋怨。他們埋怨作業過難,埋怨功課過多,埋怨缺少時間。然而課間無意一瞥,他們正圍坐一起商討昨晚遊戲戰術如何改進—可見,原本屬於學業的時間被手機遊戲代替,手機仍是罪魁禍首。

有資料稱,中國人平均每90秒就要看一眼手機。而這些人看手機主要是刷微博、微信等,還有網友形容“摸手機就像摸煙”。

我想,這其實是對現實的一種逃避。

手機彷彿為每人都打開了一扇通往“理想國”的大門,一旦進入狀態,便不必考慮學業的繁雜與工作的壓力,不必嘔心瀝血,不必絞盡腦汁。人們依賴手機給予他們的歡愉與無所事事時放鬆自然的感覺,這種輕盈、自在、不為現實所迫的從容坦然,讓他們摒棄現實中所有疲憊不堪,刨除所有喧囂嘈雜,忘記一切煩惱憂愁。在刷微博、朋友圈或是遊戲的碎片時間裡,他們是僅僅處於那一個獨特空間裡的特殊物種,不必考慮現實世界的紛紛擾擾,全身心完全鬆弛下來,緊張氣息蕩然無存。拿出手機,這世界彷彿與他們無關。

而至於為何人們容易沉迷手機,自願花費大把大把無謂的寶貴時間讓生活被手機碎片化,或許也正是因為20秒便能使他們獲取甚至瞭解一條資訊的高效率,或是遊戲時戰勝對手的爽快刺激,是在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工作、學習領域不能達到的。於是,越來越多的人在逐漸被手機碎片化的生活裡,痛並快樂著。

也許手機給人們帶來的碎片化時間也會帶來一定的益處。然而,這些因手機而消耗掉的大把無謂的碎片時間,因長期碎片閱讀而無法集中注意深入思考以及其他一系列弊端,我們又應該如何解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