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激情撞出火花相關作文20篇

碰撞激情撞出火花 篇1

國三作文 ,743字

摩擦是一連串的碰撞,碰撞時一次激烈的摩擦;一次激情的碰撞,將會擦出令人期待的火花。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劉備圖川,滯於漢中。馬超一杆長槍,橫亙漢中誰人敵。戰馬嘶鳴,救主的盧也望而生畏。掃千軍,奪將首,馬超那充血的雙眼,早與劉皇叔五十萬大軍展開了激情的碰撞。孤軍奮戰敵陣中,血流成河敗被俘。被俘的馬超早已視死如歸,沾滿了敵人鮮血的雙手不會讓他有活著的機會。然而,他錯了。皇叔禮賢下士封大將。那次激情的碰撞,早就擦出了劉備心中愛賢的火花。君臣攜手,奪蜀定川圖天下。劉備與馬超激情的碰撞,擦出了火花,照耀了三分天下。

高山流水,知音難覓。一曲天籟,迴盪九霄。心中愁苦,卻又有何人知。彈弄琴絃,雖有餘音繞樑,卻難言心中空洞。為何?雖有音賦,卻無人能賞。孤掌難鳴,沒有知音,哪裡會有激情的火花?於是,他來了。高山流水,為你而奏;天籟之音,為你而彈。我彈你賞,我奏你聽,內心激情的碰撞,擦出最純真自然的火花。伯牙,子期,這對千古難尋的知音,以彼此激情的碰撞,擦出了火花,照耀了餘音不止的高山流水,照耀了流傳千年的一段佳話。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也。”太宗的慨嘆,是對貞觀盛世最耀眼的火花的熄滅的一絲哀嘆。李世民,魏徵,這對名垂千古的君臣註定會為他們之間激情的碰撞,他們之間擦出的火花成為歷史上一道無可替代的風景。臣不畏死,諫君百次,為貞觀盛世立下了汗馬功勞;君不記過,納臣百諫,為大唐盛世開啟了華美篇章。開明的君主遇上了耿直的忠臣,中國歷史上最嬌豔的那朵奇葩終於在千年前光豔綻放。李世民,魏徵,激情的碰撞,擦出了炫眼奪目的火花,照耀了百年不衰的大唐王朝,照耀了千古流傳的君臣佳話。

激情的碰撞,將會擦出耀眼的火花,照亮歷史,燦爛世界。

與書籍擦出火花 篇2

國小三年級作文 ,509字

人生如逆水行舟。書就是我腳下的那葉舟,一本本啟迪我成長的名著就如同陣陣浪花,將我不斷推向幸福的彼岸。

兒時,我還是個懵懂的孩子,絲毫不愛讀書。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隨著已上初中的哥哥去圖書館,那一本本印著可愛圖畫的小人書,深深地吸引著我,自此,我便迷上了書。從小人書到漫畫書,再到如今的《我要做好孩子》、《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愛的教育》、中國四大名著等等。從《我要做好孩子》中,我懂得了為人要有一顆善良、純潔的心;從《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我明白了堅強不屈、持之以恆有多麼重要;從《愛的教育》中更是領悟到:學習應從基礎抓起,全方面提升自我,尤其在道德方面的行為足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上週日,媽媽要帶我參加姑姑的生日宴,我別提多高興了,爭著吵著要穿裙子,可這麼涼的天,會不會著涼?我只有一件加絨長裙,小得拉鍊都拉不起來了。媽媽也不會針線活,不會把裙子改大,一時間竟什麼辦法也沒有了。這時我的目光落在了桌子上的一本書:《我要做好孩子》,不經意間想起了書上的一個片段。我嘩啦啦地把書翻到了卉紫改造衣服的一段,請媽媽按照書上描寫的方法改裙子。不一會兒,一件嶄新的花裙子就完工了。

生活中,我與書已多次碰擦出類似的絢爛火花。

碰撞思想火花,留存心底善意 篇3

國二作文 ,940字

在當今這個迅速發展的時代,人們追求高效與快捷,享受公式化與程式化。人們像機器一樣思考,行在鱗次櫛比的高樓間戴上虛偽的面具。情感冰冷而枯乏、無味而枯燥,這樣真的是對的嗎?科技的迅猛發展帶來的難道只是這個世界的無情與殘酷?許多人沉溺與其中美名其曰“是時代與科技結合的產物”。可在我看來,這失去了生而為人的基本素養,失去了價值觀與同情心,在追求發展的同時,我們也應碰撞思想火花,留存心底善意。擁有人類最本真的情感,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人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每一個人的特立獨行在於每個人擁有不同的思想,倘若人類一味追求公式化與程式化的思考,致使想法千篇一律,如同如同行屍走肉立於天地,還有什麼活著的價值與意義?人正是因為擁有想法與思考的能力才得以於徵服世界,因為價值觀的不同才得以構成酚繁複雜的思想派別。失去思想的後果是可怕的,人們將失去發明創造的能力,失去探討交流思想碰撞的樂趣。孔子因儒學思想而流芳百世,自成一派;馬克思憑共產主義思想而造福後人,萬世沿襲。思想是人類文明的主體,是人類精神最寶貴的財富。著名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曾言:“人類的頭腦不是待填充的容器,而是待點燃的火把”。有了思想的火花,才能踏上更遙遠的征途。

在理性思考的同時,也請別忘了保留一份內心的感性。

留善方成大德,留存一抹心底最本真的善與憐憫,才不枉為仁,也不枉為人。前段時間大熱的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中,當週瑩終於費勁千辛萬苦僅一步之遙可以使殺父仇人沈四海陷入萬劫不復時,她收手了。電視裡留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鏡頭是她站在紛繁的花樹下,凝視自己的孩子:“恩怨不應該留給下一代,更不應該牽連無辜的人。”她放棄的原因是不忍看到千萬百姓因此遭難,更不忍心讓自己家破人亡的痛苦復現於別人身上。留存了心底的一抹善意與憐憫,才鑄就了她鮮活的靈魂與光輝的人格。

蘋果公司總裁庫克認為: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的確,科技的發展並不意味著人類失去情感。碰撞思想的火花,留存內心的善意才是我們每個人應當努力去踐行的。請別讓冰冷的程式擠佔你的大腦,虛妄的效率影響你的情感。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思想與善心組成了一個人最本質的核心,也是一個人最本真最純粹的東西。

東西文化的碰撞 篇4

高二作文 ,930字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是既保守固執又精明能幹,而西方人則是比較自由民主,做事規矩,追求紳士風度和誠信。兩種來自不同民族的人生活在一起,總會發生一些令人震驚的事情。這在看完《東方文化西方語》後感受就更加明確了。

比如,談到“海外華人圈有這樣一種說法:中國人在國外要過三關,即語言關、金錢關、心理關。不過以我在海外的觀察與經歷,我覺得華人們還要過‘小人關’。”這個“小人關”指的是中國人在國外生活時,老想著在各種管理和制度中找出可以佔便宜的漏洞來減輕高昂的服務費用。這種行為自然是不被提倡甚至是違法的。但做這些事的中國人抱著一絲僥倖的心理,想著自己應該不會被抓到,而且這也是沒有誠信的表現,是對自己極度不負責任的做法。在國外,誠信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品德。一個員工可能會因為就撒了一次謊而很難再找到工作或終生失業。高中生可能因為考試作弊而不被任何大學錄取。更何況是不排隊、坐車不買票甚至是逃稅這種事?

“沒有明令禁止的事就是可以做的事”,這應該是許多國人心中的觀念,出國後也屢試屢爽,頻頻觸犯法規法律。我們身邊也是常有“沒有明令禁止的事就是可以做的事”的情況出現。如規定學生晚自習期間不能去洗手間,有些同學就想出“我去喝水的時候順便去上洗手間”的藉口;上課不許吃零食,有些同學就用嘴叼著牛奶一直喝個不停。老師看了提醒他,他就說“規定上課不許吃零食,又沒說上課不許喝牛奶”。在這種小事上都喜歡找漏洞去鑽,更別提那些可以“省錢”的“坐車不買票”“逃稅”等事情。中國人的精明能幹都用在瞭如何讓自己付出很少卻能享受成倍好處上。殊不知有辛苦汗水的勞動成果才是最受用最踏實的,靠正確途徑得來的東西才最受享用的。

外國人看到我們國人的這些海外行為,即使我們的國民GDP再高,生產總值再大,進出口量再多,終究還是不會從心裡承認我們中國是一個大國、強國。出國在外,我們已經勢單力薄,更要遵守國外的制度和管理規則。出國留學,入鄉隨俗是最好的生存方法。學習國外人的禮貌誠信、遵紀守法,才能更好地融入當地的環境,儘早度過“小人關”。而不是屢次違反法律,還被驅逐出境,搞得金錢事業兩頭空。

最後我認為:精明能幹是好事,國外生活要自律;學習當地各法律,適應民族好文化;樹立中國好榜樣,民族強大遲早的事。

茶與咖啡的碰撞 篇5

高三作文 ,1115字

從10月26日開始,美國星巴克連鎖咖啡店正是殺入印度市場,這是繼沃爾瑪、哈根達斯後又一挑戰印度市場的重大事件。在這個以茶為主的國度,星巴克會像沃爾瑪和哈根達斯一樣遭遇印度版滑鐵盧或是順利把印度這塊大蛋糕變成盤中餐呢?這就要等時間來回答了。

我們中國也是一個以茶為主要飲品的國家,比起印度,我們的茶的“包容性”似乎要強得多。

在中國,別說是寺廟、故宮這些具有濃厚中華元素的地帶,就是在大城市繁華的街區,也很難找到一間茶館,就算有,也是達官貴人才進得去的高階茶座,然而,巴星克都輕輕鬆鬆地闖入了故宮、寺廟的大門。大概是中國對自己的茶文化的信心很大吧,否則面對滿大街的咖啡,怎麼沒有絲毫的憂慮呢?難道說用外來文化取代中華文化就叫做相容幷蓄,海納百川?

我想,有一部分人是走向了兩個極端,一邊是固守傳統文化,一邊是全盤西化。

同是歷史悠久的飲品,咖啡、酒能夠與時俱進,不斷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而茶卻始終服務於小眾,被包裝稱典雅、高尚的享受,就是因為有一部分人走入了固守的極端。

而在主張全盤西化的那一部分人眼裡,則認為這是社會優勝汰劣的必然結果,倘若咖啡有一天取代了茶,那隻能說明茶落後於時代的發展,他們甚至認為咖啡取代茶是必然的。

同樣是飲品,同樣具有提神的功效,咖啡有黑咖啡、拿鐵、卡布奇諾等,茶有龍井、鐵觀音、紅茶等,咖啡有速溶的、有現磨的。且起點都是一樣,都是十六世紀在全球範圍內廣泛運輸進而推廣的。可為什麼茶則逐漸讓位於咖啡呢?

不是咖啡真的比茶好,而是我們中國人缺乏創新意識,就好比美國文化和中華文化一樣。熊貓是中國國寶,功夫是中國象徵,可兩樣加起來就成了美國好萊塢開啟中國市場的手段,所以說們我們中華文化並不是缺乏優秀的東西,只是缺乏發掘創新,當美國人不斷對咖啡的飲用進行簡化,發明出“一隻手喝咖啡”的包裝時,中國人卻不斷對茶的包裝進行繁瑣的加法;當美國人對咖啡進行“快捷、便利”的廣泛宣傳時,中國人卻始終賦予茶“悠然、閒適”的涵義。咖啡能夠佔據中國甚至世界市場的半壁江山也是“順理成章”了。

其實,茶的潛力是非常大的,茶包、奶茶等則是一個很好的開始,但僅是一個開始,沒有人去延續和發展。雖然說中國人最拿手的是“山寨”,但在我看來,“山寨”未必不好。很多新的技術是經歷漫長的時間來研發出來的,有現成的當然要學,難道要從頭開始,“自力更生”?當然,在學的過程中也要多思考、多創新,所以,要把茶文化進行推廣,把茶銷量頂到榜首,就必須要借鑑咖啡的發展歷程,同時要保持其傳統特色,只有這樣,才能在茶和咖啡的碰撞中擦出新的火花,我們的目標不至於說把咖啡打得落花流水、遍體鱗傷,銷聲匿跡,但起碼做到茶與咖啡平起平坐、良性競爭、共同進步。

道德與權利的碰撞 篇6

國一作文 ,747字

一個人,他在擁有道德的同時也擁有著權利。那麼,面臨選擇時,他又該何去何從呢?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坐公交車去姑姑家玩。暑假剛開始,車上的人是真多啊!我們被人流擠到了車的最前面。隨著車晃晃悠悠的停下一位六十來歲的老奶奶從前門上了車。她東倒西歪地抓著把手,很明顯,老奶奶已經快站不住了。讓過了座的售票員近乎大吼地喊:“有人給老人讓座嗎?尊老愛幼,大家幫幫忙吧!”然而沒有一個人迴應。這時,坐在老奶奶旁邊的年輕人被人們定位為“讓座目標”。幾乎所有人都在逼年輕人讓座,還時不時湧出一些罵聲。年輕人實在忍不住了:“我工作累了一天,剛才還有些暈車,怎麼讓座啊?我沒買票嗎?憑什麼非得讓我讓座,你們呢?”大家沉默了。我疑惑得看著媽媽,媽媽小聲對我說:“每個人都不願意把自己的權利讓給別人,當然在少數人身上,他們的道德高過了自利。但人性本就如此,無需疑惑。”

最後,一位二十多歲的姐姐站了起來,為老奶奶讓了座。每個人的臉上都多了份羞愧。

到了姑姑家,我認真思考了一下,這個社會現象背後的原因何在。首先,大家逼年輕人讓座,這與道德綁架無異,肯定是不對的;其次,大家以逼年輕人讓座為幌子,來掩蓋自己不想讓座的心理,這是自私自利的表現,雖不對但也無可厚非。年輕人上了一天班,很累還暈車,不讓座並沒有錯。況且他買了票,有擁有座位的權利。但站在道德角度來看,年輕人的確應該尊老,不讓座倒顯得有些冷漠無情。面對道德和權利,年輕人選擇了維權,而大家則認為年輕人應該選擇道德。在我看來,大家和年輕人都有錯,也都沒有錯,無非是站在道德與權利兩個方面。但我認為,在權利可有可無的情況下,道德應放在首位。

我希望,當我們面臨是維護權利還是堅守道德的選擇時,我們能更傾向於後者,因為社會需要大愛,作為中國公民的我們也有責任為社會做貢獻!

當時代與共享碰撞 篇7

國二作文 ,712字

如今,“共享”已成為了21世紀的專有名詞。不論是共享單車、共享巴士,亦或是共享書店、共享籃球,都在潛移默化中漸漸融入並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當時代遇上共享

舉個例子吧,“共享單車”,原可以說是針對尾氣排放所做出的一項有效措施,卻不想反倒令得許多商家紛紛效仿,使得路邊單車成群,嚴重影響了交通秩序。本是一件好事,卻硬生生成了一件壞事,不能不叫人悲哀。

但是雖然如此,卻不得不說,共享單車已成為了當下人們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便利,令許多使用者稱讚連連。

現如今,“共享”倒在許多人的眼中成了一種便捷的生活方式。從共享單車,到共享書店;從共享巴士,到共享籃球,再到共享睡眠艙。“共享”,已成為人們在閒暇之餘的消遣方式之一。

只是,“共享”的普及又引發了另一個問題—

當共享碰到私心

在路邊散步時,你是否看見過被私家鎖鎖住的共享單車?它們的身上帶著沉重的鎖鏈,“共享”的自由灑脫全然不見,剩下的也只有那一份不甘被束縛的哀怨罷了。

這是一件十分令人憂心的事,因為這表明著—

在一些人的心中,私心佔了上風。

何為“私”?就此而論,“私”的意思是自私的。這些人自私地、毫無愧疚感地做出了這些令人厭惡,甚至不齒的事,自私地認為自己有利可尋,卻從未想過自己這樣做會給別人造成什麼影響。不過,令人高興的是,共享單車的公司已做出了一系列的應對方法,相信在不久後的將來,這些人終會被時代所懲治。

21世紀,是一個迅猛發展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中國有了自己的“中國製造”。在這些令人驕傲的製造中,“共享”成了發展最快、影響力最大的技術之一。中國,已不再沉睡。

21世紀,是共享的時代,更是中國的時代。

碰撞 篇8

國三作文 ,1479字

初次遇見她,是在小學的第一節音樂課上,老師纖細的指尖在黑白錯落的鍵盤上掠過,一段華麗的樂章便傾瀉而出。末了,手指繁飛,刻意留一串複雜別緻的音符在空中迴盪,餘韻繞樑,引人遐想。

小小的人兒啊,當即便被這黑西服白襯衫的紳士迷住了,央求著媽媽也要練。那時最大的快樂便是在週末的下午,琴凳上坐得筆直,幾小時地耗在一曲《胡桃夾子》上,感受著那些或委婉或高昂或似呢喃細語又或似尖銳吶喊的調子從指尖流淌出的快樂。有段時間我無限希求的幸福,想來在那時就是這麼的唾手可得。

媽媽一天突然告訴我,要搬家,鋼琴不能留了。啪,有什麼心裡的東西突然碎了,我木訥地應著,我想自己那時就像一個在沙漠中蹣跚彳亍著的行者剛得到的一滴水卻有人要將它殘忍地收回。

失望沮喪的心情持續了許久,日子又變回了和未接觸鋼琴前一樣的平庸。一個不起眼的清晨,揹著書包走在補課的路上,睏意使眼皮不斷地耷拉下來。這是一陣很輕的聲音飄了過來,輕得我幾乎以為是幻覺,胡思亂想被打斷,我定了定神,仔細分辨,嗯是琴聲!我順著那餘韻帶著一些竊喜而又忐忑的心情沿著小徑走了過去。一位白衣女子正在彈奏,旁邊的眾人安靜地傾聽著。每個人的手裡都抓著一本琴譜,神情是那樣的祥和淡然。一曲終了,掌聲響了起來,我的心久久地浸在那餘韻之中。我抬頭,“共享琴吧“幾個字赫然在目。

在得知共享琴吧為何物之後,內心的喜悅興奮自不必多言。於是我成了那裡的常客。在月光籠罩大地之時,攜上我的琴譜來到燈光柔和的教室,一天的浮躁和沮喪會被徹底淡忘,彷彿一踏進那裡,一股神聖的感覺就會將我徹底包圍。這兒的音樂是多元的,是具有無限包容性和可能性的,也是碰撞的。

每一架鋼琴,每一把小提琴,每一把吉他,在同一個夜晚,都會被許多不同的人拿起,撫摸,儘管每個人都不同,卻都帶著對音樂的熱愛與珍惜。許是那位身著棉布麻衣的姑娘坐在鋼琴前彈著不知名鄉間小調,內心回憶著那些純樸美好的日子;又許是以為大叔,在練習著柴可夫斯基的舞曲,為明天的演出做著準備;又許是一位小夥,抱著電吉他在彈著搖滾,沙啞的嗓子有一句沒一句地哼著,回憶著那些追逐夢想的日子。不管是什麼人去演奏,等待的每一個人都會用心聆聽,真誠感受,再給予他最響亮的掌聲。每個人的音樂都不相同,卻都是彼此最忠實的聽眾。

輪到我演奏了,我跨上前去,還是那首《胡桃夾子》,每晚必彈的《胡桃夾子》。反覆練習著,踉踉蹌蹌斷斷續續地將音符拼湊成曲調,手指有些生疏,反覆彈也彈不好,那麼多人看著,內心自覺有些丟臉。後面那位等待的小姐姐邁上前來,細心地看了我的琴譜,俯下身來告訴我這裡應該是二四拍,那裡應該是三拍,長髮遮住了她半面臉頰,眼眸裡帶著溫和的笑意看著我,不時親切問一句”我講地夠清楚嘛?”我點點頭,自己重新嘗試了一遍,手指的跳躍以及轉音果然因為她的指導而好了許多。一曲終了,每一個人都給予我最真誠熱烈的掌聲,內心終於泛起一絲小小的竊喜和驕傲。

我感謝“共享”這個理念,它拉近了陌生人的距離,也使原本網際網路時代冷漠的人際關係又近了一層,更溫暖了幾分。它不僅能使你受到陌生人幫助和善意,它也是“多元”“碰撞”的代名詞。在這裡,你不必掩飾自己,不必隨波逐流,請盡情展示你的才華。初次接觸音樂的孩童也好,耄耋之年的老人也罷,都可以盡情地感受音樂。大家都是來自五湖四海,各種社會階層的男女老少,沒有人在乎你的發揮,因為大家都有一顆同樣熱愛音樂的心!在這裡每個人都是聽眾,每個人都是演奏家,每個人都可以盡情地揮灑自己,每個人也都可以專注用心聆聽。

所以我知道,一個新的碰撞的時代已經來到,這將會變成每一個的時代,每一個人的擂臺。

人工與智慧的碰撞和世界秩序的重建 篇9

記敘文 ,1015字

在這個大資料的資訊時代,每一天都有無數新的科技被研發出來,我們的世界被無形的資訊網所覆蓋。人工智慧則是當下最有前景同時也最複雜多變的研究了,但隨著現在科技發展已經達到“恐怖”的時候,我們不禁開始擔憂之後的人工智慧會不會超越人類,甚至替代人類?多少好萊塢大片早已預測了當人夢多創造的東西脫離人類的控制,這個世界的秩序將會有多麼恐怖的翻盤。我們無法逃脫宇宙、世界的控制,是因為我們的造物者無比強大,但我們自己是否能夠承擔人工智慧萬千變化可能所帶來的後果,沒有一人能夠保證。

目前引領世界的蘋果公司總裁庫克認為,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

想想我們現在,日復一日的生活像是程式一樣進行著,一天過去,就執行完了整個程式,進入待機狀態,當我們再次看到世態炎涼和人生百態的場景,心中還會引起多大的波瀾,不久過後還能記得嗎?是啊,為什麼要記住呢,這本來就是與我無干的事啊,這部在我的程式中顯示啊。這些小事在網路上屢見不鮮,但之於我只是程式中的一個小錯誤,但不會影響到我整個一天的執行,又何必去在乎它呢。失去同情心的我們和現在還未成熟的人工智慧又有何差呢?我們像計算機一樣一遍又一遍地重複執行著,往往後會忘記我做著一些是為了什麼呢,看來,我們自己的價值觀也在不經意間逐漸被別的東西填滿,逐漸泯滅。

我們不如試想這樣一個場景:若干年後,家中的人工智慧時刻能感知我們需要什麼,並提前做好所有家務,但是它們已經懂得了思考,如果我們不好好定期保養,它們就自發地逆程式而行,對你施展抱負,將家中搞得無比混亂,是多麼可驚又可笑,走在路上,沒有被計算機荼毒的老人遇到麻煩,很多人工智慧的機器人自發地上前幫忙,並分配好任務,而我們只是選擇漠視,不過多數可能會拍張照片發個朋友圈:“人間自有真情啊,愛不分品種。[表情]”隨後便忘卻,只一味地知道自己要去做什麼,永遠不能停留。各個地方做義工的都是低階機器人,而我們所奔波忙碌的,都是高階機器人所工作,這是多麼可怕和恐怖的局面。

人脫離了七情六慾,脫離所有應該具備的東西,我們是否該被重新定義,到那時,統領世界的將不再以我們為主,且逐漸消亡,他們借用了我們的稱號,在世界上和平相處,並永遠存在下去。那麼這些“人”將會在歷史中被永遠去除吧。

世界秩序的重建或許意味著我們的黑暗即將來臨,所以我們現在所有做的每一件事,每一樣創造都要慎重在慎重。

人工智慧碰撞人類思想 篇10

記敘文 ,906字

阿爾法狗以棋戰勝人類;鋼琴機器人彈奏悠揚的樂章;百度機器人“小度”甚至能做到常人無法完成的事。科技發達的現代,人工智慧領域這顆冉冉升起的新星,正在不斷地大放異彩,創造著人類意想不到的奇蹟。

科技正在一點一滴地滲透於我們的生活。人手一臺智慧手機或是平板電腦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我們拿起手機便能獲得海量的資訊,但是錯綜複雜的資訊讓人眼花繚亂,錯誤的觀念往往會影響人們的價值觀,而網路中充斥著的網路暴力以及不文明行為,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心理,讓人變得越來越冷漠,失去同情心。

蘋果公司總裁庫克認為,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在當今社會,這樣的事例不在少數。面對摔倒的老人,人們腦中聯想到的詞無非是“碰瓷”、“欺騙”,而不會第一時間把老人扶起來。還有曾經轟動一時的“小悅悅”事件,因為人們的不管不顧,最後釀成了不可挽回的悲慘結局。他們不顧後果,僅僅只是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就如同房龍在《寬容》序章中所寫的守舊老人一樣,為了捍衛自己錯誤的價值觀,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殘忍地將先驅者殺死。他醜陋冷漠的嘴臉,正與那些像計算機一樣思考的人如出一轍。

人之所以能成為站在頂端的生物,是因為我們具有主觀能動的思想,具有豐富多變的感情。這能幫助我們在需要的時候做出正確的迴應,幫助我們創造並感受這個世界,這使我們比計算機更加優秀。正是因為人心是有溫度的,人是會思考的,這個世界才會千姿百態,豐富多彩。反之,若是我們都像計算機一樣生活,我們沒有情感,我們機械化地生活,那麼世界就會像流水線一樣索然無味。

人是一株會思考的蘆葦。因為思想的活躍我們才能成為這個世界上最智慧的生物。因此,我們用我們的智慧創造出了人工智慧,但是我們絕不能讓我們創造出來的智慧來統治我們的思想。現在,手機,電腦等高科技裝置正在我們的生活中佔重要地位,不過,我們不妨試試放下手機,看看書,讓我們的思想得到進步;看看我們的家人朋友,讓我們知道我們是被溫暖包圍的。而在網路中,我們應該積極宣揚正能量,宣傳正確的價值觀。我們要讓科技成為美好生活的推動力,而不是成為讓人思想倒退的嫌疑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