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最純潔的夢想——《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962字

“暮色悄悄地降臨了墓地,婆娑樹影漸漸和大地融合在一起,滿目雄渾的黛色,滿園溫馨的清香”琴聲縹緲,尋尋覓覓,一心只想著自己的親人。天地之久間,久久地迴盪著這一琴聲……

外面天色已經大亮,金黃色的晨曦透過窗戶灑進來,在木質地板上灑了一層朦朧的光暈,難得清閒的雙休,我手捧《穆斯林的葬禮》,去追尋那一方淨土。

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年代,卻有著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又何嘗不牽動著你我的心?一個玉器世家,他們幾代人對玉的痴迷、對玉的執著。這是玉的長河,亦是人生的長河、命運的長河、悲劇的長河。

懷著對回回民族的自豪感,樑亦清決定要用三年的時間來雕刻這一象徵著回回民族最高榮譽的寶船。三年,一次多麼艱苦卓絕的航行,這期間,他不允許自己有一絲一毫的懈怠。眼看就要完工,突然,這一切都在霎那間停住了,滾熱的鮮血把琢玉人與碎玉連成了一體。他,僵臥在耗盡了生命的水凳兒前,無聲無息地告別了他為之奮鬥的事業。三年,廢寢忘食的三年,到頭來還搭上了自己的生命!真主啊!一股錐心的疼痛從內心深處傳來。

從小,她缺少了夢寐以求的母愛,每次只能看著那張親生母親的照片在獨自落淚。她幼小的心,載著這些超重的負荷,卻無法找到傾訴的物件。知道遇到了他,她的生命為之改變。她幻想著畢業以後所有美好的事情,她沉醉在與楚雁潮的愛戀之中。卻不知,這一切的幻想,都像陽光下的泡沫,一觸就破。“心臟病”,這個簡單又不簡單的詞,正在一步步吞噬著這妙齡少女的生命。直到,最親的姑媽在她身邊倒下,這一切也到了尾聲。她一直等到天明,盼望著太陽快點出來,只為了和楚雁潮的約定,可終究沒等到他。帶著遺憾、帶著痛苦,永遠地離開了這繁華的人世間。一滴液體滑落到書上,很輕,很輕……

穆斯林的葬禮是聖潔的、隆重、莊嚴而簡樸,沒有絲毫的浮華。楚雁潮站在新月的墓前。他的瞳孔是渙散的。眸子是沒有焦距的。他毅然地跳下墓穴,為新月試坑,這個被痛苦粉碎了的少年,仔細地撫摩地面,把所有的土塊和石子都撿走,不留一絲的坎坷給新月。所有的思戀都融入了這黃土之中,所有的回憶都埋在了這墓穴之中……

午後沒有一絲風,唯有鳴蟬不遺餘力地鳴叫著,合上這本厚重的書,心中的堅冰一寸一寸地融化成淚水。彷彿在一個清冷的冬夜,仰望天空飄下的雪花,站在新月的墓碑前,眼淚蓄滿了眼眶。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800字

霍達說:“我並不認為自己的作品具有如此神奇的魅力,而更願意相信,是因為讀者在閱讀中融入了自身的感悟和經歷,和作者共同創造了文學。”的確,能令人內心產生巨大波瀾、彷彿接受了一場心靈洗禮般的作品,總是讓人愛不釋手。

讀罷《穆斯林的葬禮》,我宛若置身那莊嚴肅穆的氣氛中,與書中血肉鮮明的人物共同經歷了人生世事。天星在頓悟自己的愛情葬送在母親手中時,滿腔怒火,他想為他尚未來得及結果就已被厲風颳殘的花朵般的愛情討個說法,只是,他不能。他知道母親愛他,妻子把身心都交付給了他。所以,他只能行屍走肉般遊蕩在街上,任憑雨點在他身上肆虐,任由無奈在啃噬他的心,放手讓一切把他狠狠打擊。他是家中長子,他的不滿與委屈只能在這傾盆大雨中洗淨,大雨過後,他還是要面對一切,但是,在風吹雨打中,他的腰桿更加挺拔傲然,證明他已是真正的男子漢了。生活之不如意十有八九,哪能一受挫就摞挑子不幹呢?一場撕心裂肺過後,即使拖著殘軀,也要直面挫折。惟其如此,才顯得尊重生命,熱愛生活,對待坎坷堅韌。

我們赤條條來到這世上,也只能赤條條歸於黃土。韓子奇在雲遊傳教的途中,在前往麥加朝覲的途中,被虛幻的凡塵矇蔽了雙眼,在珠寶鑽翠、奇石美玉中度過了自己痴迷的一生。直至彌留之際,他才醒悟過來,可是,人生的路已經不能返回去了,他只剩下一具疲憊的軀殼,一個空虛無物的靈魂,一顆傷痕累累的心。我們總會迷戀一些東西,甚至為此而幹出駭人驚俗的事情來,可是我們終究會明白,刻骨銘心或如痴如醉,終會被時間洗刷得不留痕跡。正如《哈姆雷特》中所說:“誰造出東西來比泥水匠、船匠或是木匠更堅固?掘墓的人!因為他造的房子可以一直住到世界末日。”我不相信人死後會有天堂、輪迴,我只知道人死了,便是死了。無論生前富貴輝煌與否,都只能化為一?g黃土。

如此一想,我似乎有點明白佛家偈語“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意味了。當你的心靈不被繁華世俗所約束時,也就無需淨化心神了。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817字

《穆斯林的葬禮》敘述了北京城中兩代人的命運,交叉描述,最後匯在一起。

在這本書中,我對樑君璧的印象非常深。

她的父親樑玉清是位手藝高超的琢玉匠人,收留了孤兒韓子奇。在一夜之間,樑玉清因琢玉而逝,此時的樑君璧是堅強而有主見的。她在仇人面前不卑不亢,安葬了父親,以賣茶撐起這個家,照顧妹妹與母親,後又解開誤會,嫁給韓子奇。

但後來發生的種種變故,使得中年的樑君璧成了一個固執、專權的人。

為了為兒子辦一場風光的婚禮,她逼著韓子奇賣玉;為了掌控兒子的命運,樑君璧設計拆散了兒子與他所愛的人,使他娶了自己選的姑娘;為了宗教信仰,她寧願女兒(實際上是她妹妹的女兒)死,也不讓女兒與愛的人度過人生最後的時光。

我認為,樑君璧後來變成一個獨斷專行、心思深重的人,與她遭遇的背叛有關。在戰爭期間,她的丈夫韓子奇與妹妹樑冰玉遠赴英國,多年後回來時,他們卻已組成了自己的家庭,並生下了女兒韓新月。最後樑冰玉留下女兒,獨自去了英國,樑君璧爭回了丈夫,但那時,他們的婚姻便已變了味。樑君璧對韓子奇漸漸失去了應有的尊重,越來越害怕失去,便想盡方法去佔有。

最終她的兒子意外知曉了母親當年的謀劃,但為了這個家,只好痛苦地獨自承受一切,而她的丈夫臨終時還是想見樑冰玉。

也許一開始,作者便暗示了樑君璧後來的做法,畢竟當初年僅十五的樑君璧便已是那般堅強和敢愛敢恨。“她相信,即使父親喪生在荒郊野外,她也會把父親的遺體背到祖墳上,按照穆斯林的葬禮,把亡靈送入天園。”她說:“咱娘倆兒幾個就是喝西北風,也得挺起腰做人。”當初她的剛強救了一個家,沒料想多年後也是她的做法毀了親人的幸福。

許多時候,我們並不能太強求。屬於自己的便當好好珍惜,失去時可以挽留,但該放棄時也可以放棄,該成全的也可以成全,而不因太過看重自己的意願,硬生生地拆散了別人,還讓親人與自己都不幸福。

《穆斯林的葬禮》中的樑君璧既讓人敬佩,又讓人感到惋惜。只希望像她一樣的女子仍那麼剛強,卻又更懂得放手。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574字

從前以為《穆斯林的葬禮》是一本通篇向人們灌輸“真主安拉是宇宙間唯一的神”的小說,乘著這個假期通讀了一遍,才發現我以前的想法是錯誤的。書名中的“穆斯林”指的僅僅是主人公的身份。而故事的主線是一段玉器世家的愛恨情仇。

我覺得此書中最讓我感到新奇的部分,並不是穆斯林,這一特殊的身份斯林。而是作者對文章章節的安排方式。本書以月字頭和玉字頭,交錯形成章節。以月字為頭的章節主要講述第二代人韓子奇,樑君玉和樑君璧之間的故事。以及第三代人韓新月和楚雁潮之間無結果的愛情故事。以玉字開頭主要講的是玉器的故事。

此書中人物塑造最豐滿的,恰恰是樑君玉。樑君玉的性格因故事發展而不斷改變。從一開始的天真活潑,到嫁為人婦的溫婉,當得知自己的丈夫和妹妹在一起時的尖酸刻薄以及對待自己妹妹和丈夫所生的女兒的飄忽不定的態度,攘讀者時時刻刻感受到任務的溫度。初次閱讀時,我為她的精明世故和愚昧無知而感到憤怒,因為她的愚蠢最終導致了韓新月的死亡,更是讓我有一種無力的感覺。但仔細想想,是動亂的社會和她丈夫的所作所為而合理造成的,也就不難理解了。

作為第三代的主角韓冰月塑造的太過於完美,昭示了她的悲劇結局。我覺得她和楚雁潮之間的戀愛情節像極了舊時的瓊瑤小說中的故事。我不太喜歡這種把戀情和愛人看做自己生活中的全部的態度。

雖然最後的部分有一種不盡人意的感覺,但故事還是十分精彩的。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702字

暖暖的陽光輕輕地翻動著書頁,刺得我眼睛有些發痛,使勁眨了眨眼,兩行淚珠一蹦一跳地滑落了下來。

“小米,我給你買了一本書《穆斯林的葬禮》,裡面是講述你們回族的。”

但要知道,不到家裡的書被翻爛了,新書一般會落下一層薄灰。所以不例外,我無精打采地翻開了第一頁。哦,開頭應該是“冷冷清清地街道上,行人都行色匆匆……”慢慢地看下來,那些細密的文字,卻像口香糖一樣緊緊地粘住了我。

大約看了一半,我看到了玉王韓子奇那容光煥發的神情,那金光閃閃的玉展,那出了大汗卻笑呵呵的臉,那面白牆上清晰地倒映著那位先知易卜拉欣。他的玉啊,多麼壯觀!暖暖的陽光撫摸著書本,金色的書面像一個人小精靈。我來到陽臺,往前眺望,金色的暖陽映出了整個城市,心漸漸地擴大,飛揚起來……

媽媽的“繡花針”輕輕地敲在腦門上,我才醒悟英語課就要上了,金色的暖陽斜斜地射在封皮上。

我又回到了書旁,深吸了一口氣,下午,暖暖的陽光有些弱了,我暗暗地擔憂起來。

黑暗籠罩著新月,她突然暈倒了。醒來時,紅撲撲的小臉變得慘白。她爸爸韓子奇,日日夜夜守在新月旁。天星也就是新月的哥哥,心也碎了。這時,冷風拂過我的手,我打了一個寒戰。那暖陽啊?氣若游絲,飄蕩在窗外,啊,進不來呀!

“嘀嘀嘀”手術室的房門被緊急地打開了,一動不動的新月“睡”在那裡,她的二瓣尖(心臟的重要部位)緊緊地靠攏了。那一絲若隱若現的陽光,被風吹散了,灑在空中,伴著那著絕曲《梁山伯與祝英臺》,永遠地、永遠地消失在了墳墓裡。

樑冰玉的手裡提著新月的生日蛋糕,重重地摔落在地上,他和新月愛人楚老師靜靜地聽著梁祝,那金黃色的暖陽不知何時,照映著他們倆,照耀著我的背影,吹乾了書上的那一串淚珠……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530字

玉之潔,冰之淨

——題記

一路艱辛,一生不順。琴聲的迴盪,如清泉淙淙流過,如細語呢喃,如春蠶吐絲……一生的崎嶇不平;一塊“玉石”的精心雕琢。細心的雕磨一塊玉,也許只是一種安慰,卻沒發現角落在悄悄碎裂……

平靜的生活變成嚮往,噴出的火舌在天空中炸響,玉的不慎碎裂,只在一剎那,心血瞬間化為灰燼,雲團被生命染紅,讓紅了潔白的雲團。

持續的侵華降臨在這裡,日月不停,留下傷痕累累的城市在被曙光染紅的黎明中包圍。無情地推到房屋,留下它們東倒西歪的立在那裡。

它是那麼無情,不管是綠地,是鮮花,還是血和肉的生命,或是人類文明的精華,或有溫馨的夢和美好幻想的地方。原先本就不完整的玉石,再一次碎裂,一點,一點……

人們平時對生活的絕望,可是人們偏偏在這個時刻卻充滿了對死的恐懼、對生的依戀。到處躲藏,感謝活著,平靜後又漸如絕望;離別,打散了家庭的安心。毀後重雕,雕後碎裂,無法復原,隨時間逝去……

天上,新月朦朧;地上,琴聲縹緲。反覆地雕,用心地磨,僅僅只為堅守職責,雕其碧玉……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1011字

“在這個世界上,我是人,我有權利生活,我有權利愛。”

韓新月,楚雁潮不就是這樣的人麼?韓新月的生命列車快要到達終點時,她也不會忘記與死神搏鬥一番,憧憬她美好的校園生活,忘不了她日夜思戀的楚雁潮,她多麼希望看到她的親生母親一眼!她的生命再也忍受不了這世間的紛雜錯亂,可她那顆擁有少女熾熱的心飛屬於她的那一片土地。

楚雁潮,明明是韓新月的老師。但在她住院期間,他明知新月將不久離開人世,但他為了追求他心底的愛,給予韓新月無微不至的照顧與對她“肝膽相照”的心,即使他知道他們不能永遠在一起,即使他知道韓新月的逝去對他來說是多麼的痛苦,可他依舊無怨無悔。

沒關係,這些都不能阻隔兩顆年輕的心一起旅行。可是,地利,人和,卻天不時,世間最美好而純潔的愛情也融化不了上天頒佈的那冰冷的聖旨。

也許韓新月太累了,不願反駁,不願反抗,被天宮的宮使無情的從楚雁潮身邊擄走。但,這兩顆純粹而充滿夢幻的心不是普通人能夠左右,一起,一起,逃離那混沌的世界,去尋找那充滿歡聲笑語的棲息之地。

啊!兩個年輕人因為心底的純粹、熱情,向著太陽奔跑,那片明亮。

世界本無情,潔白的牆壁,外表光鮮美麗的高樓大廈,方便人們出行的車輛,都是冰涼的。是誰,那麼善良,那麼大公無私,悄悄地向它們傳遞著熱量,不驚動一片雲彩?是愛。為什麼要這樣?只因為它內心盈滿熱情,盈滿純真,盈滿純粹。

霓虹燈活在世上,那麼溫柔;螢火蟲在林間照亮樹木,那樣引人注目,它們沒有人類高階,不會說話,卻有著比人們純潔和熱情去細細品味這世間它們給傳遞的愛與溫情,它們臉上掛著的笑靨,是他們幸福的象徵。

仰望天空,是那麼的漆黑,此時窗前托腮凝思的少年為這悽美的愛情故事所感動,為這世間的溫暖所感動。

凝眸處,淚水一滴滴打溼了窗臺,看完書後哭了一個晚上的我在床邊靜靜想著韓新月,楚雁潮,想著他們如果在一起,這世界也不算辜負他們了。

時針與分針完美交替在十二點,睏意悄悄爬上身來,我默默地許願,只願我擁有一顆純粹而善良的心,我願熱愛整個世界;我願對我身邊的人、物報以熱忱的心去對待;也願我掬一捧熱淚獻給這美好的世界,我也盡全力向著晨曦奔跑,縱使傷痕累累……只希望這世界能陪伴我一起編織美好而夢幻的經緯來撫慰我在佈滿荊棘的路上劃下的傷口,感受時尚的至親至愛。

希望上天能聽到我的願望,我願永遠保持心底的純粹去熱愛整個世界。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975字

掩卷長嘆,仍縈繞在心頭的悲傷,揮之不去。

我聽到一聲深深的嘆息,來自九天之上。來自九泉之下,來自天地之間,其實只來自於書中,幾乎一口氣讀完《穆斯林的敬禮》的我,在掩上最後一頁的時候,心中的複雜情感,說不清,道不明,只隱約感到一絲悲涼。記得魯迅先生說過: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們看。在這本書中,我似乎明白了那麼一點。

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遠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形態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這部五十餘萬字的長篇,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冷峻的文筆,深情回望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提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撞擊和整合中的心路歷程,以及在特定的時代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整本書含蓄蘊藉,如泣如訴,以細膩的筆觸撥動讀者的心靈,曲終掩卷蕩氣迴腸。

讀完這本書,我只能用“震撼”兩個字形容自己的感觸,也就難怪冰心稱“這是一本奇書”,真是不讀不知道,一讀難釋手,書中韓子奇,樑君璧、樑冰玉,以及他們的下一輩韓新月,楚雁潮的愛情悲劇、牽扯著我的情思、不忍、同情,到最後卻只能悲嘆。我欽佩韓新月與楚雁潮的敢愛敢恨,追求自由,我喜歡他們的坦蕩與執著,欣賞他們的才華,感嘆他們的不幸。這樣的悲劇,到底是誰造成的呢?樑君璧?還是樑冰玉?還是說,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劇?也許誰也無所謂對錯,無所謂幸與不幸,畢竟時代是無法改變的。

記得劉白羽先生這樣評價樑君璧:“也許因為我是北京人,我生長在曾經富極一時而終又淒涼零落的大家庭中,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使我懂得樑君璧,她表面上顯露著壓人的威勢,其實內心隱藏著一腔悲痛。”也許時代不同,也許是我們看問題的深度不同,也許是他有一般這樣的經歷,而我只是一個聽故事的人,所以我是探不到樑君璧的那一腔悲痛的,我覺得她對樑冰玉的愛極恨極,很是不應該地用在了無辜的韓新月身上,拆散了她與?b雁潮這對苦命的情人,也斷送了她本就不長的生命。我無法理解樑君璧的所作所為,只是為了韓新月感到著涼。

從書中,再折射到現在,又會有多少這樣以悲劇收場的愛情呢?還有多少人這追求靈魂自由的呢?

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傾聽,用心去審視,我眼中的《穆斯林的敬禮》,是一個家庭不幸的命運,一個時代悲劇的收場。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842字

霍達說:“我並不認為自己的作品具有如此神奇的魅力,而更願意相信,是因為讀者在閱讀中融入了自身的感悟和經歷,和作者共同創造了文學。”的確,能令人內心產生巨大波瀾、彷彿接受了一場心靈洗禮般的作品,總是讓人愛不釋手。

我宛若置身那莊嚴肅穆的氣氛中,與書中血肉鮮明的人物共同經歷了人生世事。天星在頓悟自己的愛情葬送在母親手中時,滿腔怒火,他想為他尚未來得及結果就已被厲風颳殘的花朵般的愛情討個說法,只是,他不能。他知道母親愛他,妻子把身心都交付給他。所以,他只能行屍走肉般遊蕩在街上,任憑雨點在他身上肆虐,任由無奈在啃噬他的心,放手讓一切把他狠狠打擊。他是家中長子,他的不滿與委屈只能在這傾盆大雨中洗淨,大雨過後,他還是要面對一切,但是,他是在風吹雨打中更加挺拔傲然的腰桿,證明他已是真正的男子漢了。生活之不如意十有八九,哪能一受挫就摞挑子不幹呢?一場撕心裂肺過後,即使拖著殘軀,也要直面挫難。惟其如此,才顯得對生命尊重,對生活熱愛,對坎坷堅韌。

我們赤條條來到這世上,也只能赤條條歸於黃土。韓子奇在雲遊傳教的途中,在前往麥加朝覲的途中,被虛幻的凡塵矇蔽了雙眼,在珠寶鑽翠、奇石美玉中度過了自己痴迷的一生。直至彌留之際,他才醒悟過來,可是,人生的路已經不能返回去了,他只剩下一具疲憊的軀殼,一個空虛無物的靈魂,一顆傷痕累累的心……我們總會迷戀一些東西,甚至為此而幹出駭人驚俗的事情來,可是我們終究會明白,刻骨銘心或如痴如醉,終會被時間洗刷得不留痕跡。正如《哈姆雷特》中所說:“誰造出東西來比泥水匠、船匠或是木匠更堅固?掘墓的人!因為他造的房子可以一直住到世界末日。”我不相信人死後會有天堂、輪迴,我只知道人死了,便是死了。無論生前富貴輝煌與否,都只能化為一?g黃土。

如此一想,我似乎有點明白佛家偈語“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意味了。當你的心靈不被繁華世俗所約束時,也就無需淨化心神了。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809字

未名湖上,晚霞滿天。沿岸的垂柳、國槐、銀杏,一片金黃,湖心島上的那一叢楓林,紅得豔紫,略顯出秋的悲涼。

世世代代與玉相濡以沫華美而又淒涼的詩篇從此揭開帷幕。如果可以,請讓我預支一段如玉的時光,哪怕將來玉殤玉別玉殞,我亦無悔。只讓時光告訴你,曾幾何時,它是那樣的璀璨。

倫敦——一個虛幻的,縹緲的霧都,每個到達那裡的人都會有一段纏綿悱惻的往事,樑冰玉自然也不會逃脫。國內戰爭爆發,出於對玉執著的喜愛,韓子奇攜玉前往英國避難。兩人共同躲避戰爭的硝煙,朝夕相處,互生情愫,邂逅於霧都之中,於是有了他們愛情的結晶——新月。

一輪新月獨掛夜空,在它耀眼的光芒下,一輪新明月降臨到了穆斯林的懷抱中。我們無法從一個嬰孩臉上讀出任何故事,她死前抹去了前世所有的記憶,出生時,又帶來了極具神祕色彩的表演。韓新月的出生既給這個回族家庭增添了喜悅,也預示著一場悲歡離合。

光陰荏苒,如白駒過隙。新月已長大成人。徘徊在楓林的小道上,手捧一本外國名著《簡。愛》,眼神如月光般傾洩出來。耳邊迴盪的是母親的厲聲斥責與父親的抱頭嘆息。她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總是得不到母親的關愛和支援,在這個風平浪靜的表面究竟隱藏著多少未知的往事。在現在看來,一切都如霧裡探月。籠罩著一層看不透、摸不著的輕紗。

她所喜愛,所盼望的琴聲在耳邊響起,琴身在舒展,絲絃在震顫,扣人心扉的節奏和旋律如訴、如泣、如詩、如畫。新月的心被楚雁潮的琴聲俘虜了,懵懂的少女淺嘗了愛情的果實。一個風華正茂,一個才情橫溢,本是魚兒和水,花兒和蝶,卻被父母無情地拆散,新月並不畏懼病痛的折磨,只想靜靜地諦聽著,琴聲在她耳畔迴旋。

就這樣,新月在臨死之際才得知真相。她在新月升起時來,又在新月升起時離開,悄無聲息地完成了降落人間的使命。

琴聲在墳前回蕩,西南天際,一彎新月出現了,虛虛的,淡淡的,朦朦朧朧,若有若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