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抒懷相關作文20篇

端午抒懷 篇1

節日作文 ,853字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題記

小院的屋裡傳來陣陣粽香,有幾縷艾草的香味碎在裡面,風輕輕吹動小木桌上的書頁,“嘩啦啦—”響起,依稀看見了兩個字—《離騷》。

思緒一開啟,便似鋪開的文章或詩,回過頭來一邊細讀一邊慢卷,卷卷回憶,卷卷收藏……

這是一個兩千多年前的名字。

這個名字曾經演繹了一段傾倒無數後人的傳奇,留下了不朽的萬世詩篇。但我不懂,不懂你對那份愛國信念的堅守、至死不渝,直至合上《離騷》的瞬間……

粽香溢滿了書頁,飄出了小院,散向天空。

我聽見了歷史的瑤琴,錚錚然飄出一串串絕美的旋律,凝聚成一股細流,涓涓淌過我的雙眸。

這流水,穿透層層歷史的煙塵,流過戰國的濃濃烽煙,盤旋在汨羅江畔,“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三閭大夫面對這一江清水,仰天長嘆。

面對楚國上下昏庸,你多想離開,“寧何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也”,你不願將一身清白灑脫沾染絲毫灰塵,不願汙了這錚錚傲骨,你追求香草美人,你嚮往淡泊生活,你只願讓《離騷》涓涓流淌的文字蹦跳出靈魂的火花,堅守住一份心靈的期待,化為一縷英魂。

然而你不能,你有堅守的那份愛國信念!楚地的鼎盛,故都的繁榮和國泰民安是你找尋了一輩子的夢想,“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無論排擠的無奈,貶謫的悲痛,始終動搖不了你的決心。你始終是楚王的臣子,楚國始終是你的國,你的家!“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數十萬將士血灑疆場,懷王客死秦國,混亂不堪的楚國即將破滅,你又如何獨自離去,苟且偷生!

最終,秦軍兵臨城下,都城破滅,找尋一世的國泰民安隨風飄逝。

如血般的殘陽拉長了你的身影,陪伴你的只有猿猴啼血般的哀鳴,你縱身跳入汨羅江,雪白而冰冷的水花濺滿了楚國大地,濺滿了兩千多年的華夏文明史。

驚濤拍岸,亂石穿空,滾滾長江東逝水,千年不竭。春秋冬夏,大江東去,縱使駭浪驚濤,沉了屈原,卻沉不了堅守十年的愛國信念!

此端午佳節,三兩青粽,一本《離騷》,一杯沉澱悠悠歷史的清茶,於我,足矣。

端午感懷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687字

慶祝春節,全家人坐在一個大圓桌上,吃著餃子看著春晚上的節目,一起享受團聚的喜悅;相約國慶,全家一起登上長城,撫摸著用人民鮮血搭建起來的壯麗奇景,感受中華兒女的智慧結晶;感懷端午,我們一同感受端午節日的悠久歷史。

端午節是農曆五月初五,俗稱“五月節”。那天,人們個個手捧“綠色三角體”,剝開粽葉,一層濃郁的粽香撲面而來,糯糯的江米在口中融化,甜甜的蜜棗味在齒間環繞,人們盡情地享受著這種特殊的味道

可在飯桌中還是會有人不禁的問道,“為什麼要叫端午節”?原來呀,是古時候人們把五月的第一天叫做“端一”,把五月的第二天叫做“端二”……而五月的第五天則就是“端午”,而它也是端午的第一個“正午”,所以後來就改成端午節了。

傳說在秦始皇年間,秦王要攻打楚國,屈原聽聞便邊去向楚王啟奏,而楚王愚蠢,對屈原的提醒置之不理,還把他貶下鄉去,屈原在民間寫下《離騷》等巨多名篇,最終秦軍攻破楚國首都,屈原悲憤不已,卻無能為力,在五月五日寫下一首絕世名作投江自盡。日後,人們曾到汨羅江中打撈屈原的屍體,而漁民們則是將做好的飯糰兒扔入江中,防止魚蝦吃掉屈原的遺體,後來就是用樹葉將飯糰包起來再用繩子將飯糰綁起來,形成了如今的粽子。

是的,歲月悠悠,長路漫漫,我們應該傳承祖國的文化,盛開成祖國絢麗的花朵,保衛祖國,熱愛祖國,正是我們青少年應該做的,我們應該擔起保衛國家的重任,做好祖國未來的接班人。

端午情懷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612字

傳說春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因遭壞人陷害,他抱石自投汨羅江。當地人民十分傷心,所以駕著龍舟去救他,人們又怕屈原的身體被江裡的魚吃掉,所以做了粽子投入江中。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這天,人們以賽龍舟、吃粽子來紀念屈原。

按家鄉的習俗,五月初一要戴“花花繩”。爸爸和我找來家裡不同顏色的線,把它們放在一塊,然後兩頭捻在一起,同時向相反的方向搓,一條五彩斑斕的“花花繩”就完工了。爸爸給我戴在手指上、手腕上、腳腕上。看著漂亮的“戒指”、“手鍊”和“腳鏈”,我真自豪!

我興高采烈的和爸爸去超市買粽子。一個個粽子被凍在冰櫃裡,它們個個宛如胖娃娃、金元寶。用青色的粽葉包裹著,白色線繩將粽葉一圈一圈的纏得牢牢的。我拿起粽子,又硬又涼,上面還有一層薄薄的冰沙。我們買了豆沙餡的、菠蘿餡的、八寶餡的……

回到家,我把粽子放在盤子裡,大約過了兩小時,粽子已經軟軟的了,我迫不及待地拆開線繩兒,小心翼翼地剝開粽葉。哇!還在拉絲呢,米粒都粘到粽葉上啦!我的手也是粘乎乎的,白白胖胖的粽子映入我的眼簾,饞得我口水欲滴。我立馬蘸上蜂蜜,咬了一大口,嘴裡粘粘的、甜甜的、嚼嚼,一股清涼、香甜的的滋味很快從舌尖直沁肺腑。

啊!端午節五顏六色的“花花繩”、甜美的粽子,讓我難以忘懷。

端午懷人 篇4

高一作文 ,698字

朦朧中,汨羅江畔,一位容顏枯槁的老人在低聲吟唱。灰色的眼角流下滄桑的淚水。他便是楚國大夫屈原。

他擁有“皓皓之白勿蒙世俗之塵埃”的節操。只可惜每朝有每朝的腐朽,每代有每代的阻礙,縱使他可以承受“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的不公,卻終究無法面對“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時刻。在“憂愁幽思而作離騷”之後,最終選擇了懷石投江,用清冷的江水來清洗自己的失意。

千古流傳,司馬遷以生踐志,屈原以死明志,人們在理解司馬遷的同時,不免為屈原的做法感到惋惜。既然擁有“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的才能,為何不像商鞅一般投奔一個賢明的國主,繼續施展自己的才華呢?

當讀到“餘既不難夫離別後,傷靈脩之數化”,真正瞭解到屈原對國家的愛超乎生死,如同信仰一般後,不解與惋惜瞬間變成了崇高的敬意。屈原就像一朵綻放在冰山上的雪蓮,高潔而美好。正是這種品格,使他無法抱著自己破滅的希望繼續在陰暗的蒼穹下苟活。死對他來說,不僅是一種解脫,他想用死來求贖那些貪婪愚昧的靈魂,以此來換取他們內心的覺醒。

“屈氏以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嘗未饞謗,追欲卻蛟龍。”屈原身死,楚國顛滅。但他愛國的靈魂和那以死明志的精神卻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自古至今有不少文人志士在汨羅江畔寫下對屈子的懷念。邊貢的“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譏離騷不解愁。”張耒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都表達了對屈原的悼念何惋惜。

時光流逝,許多事情早已是物是人非。但屈子以死明志的愛國精神卻永遠存在人們的心間。或許在瞭解事態之後,人們會認為屈原的死是必然。但換句話說,在當時,也只有死才能夠表明他對國家的忠誠,對國家的熱愛吧。

懷戀端午 篇5

國三作文 ,1027字

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說到端午節最先想到的就是吃粽子,賽龍舟,還有偉大的詩人屈原。

不知道你們是否和我有一樣的感覺,現在過節日都沒有以前的趣味了,由於科技的發達,人類被電子世界包圍,一過節就是微信紅包或者QQ紅包,人們完全被這些所迷惑,孩子們圍在一起打遊戲,一點過節的氣氛都沒有。

懷念以前的端午節,在這一天來臨之前,我們村莊的人都會做好充足的準備。奶奶會叫我去後山摘粽葉,然後將它們洗乾淨。這時,我就會召集我的朋友們一起去,然後對他們說:“摘完回來請大家吃粽子哦!”朋友們都異口同聲的說:“好,走起!”雖然這一路我們都在尋覓和採摘粽葉,但這一小段路程卻帶給我們無比的歡樂。回來後我將其洗乾淨,奶奶一再囑咐我多洗幾遍,我只好服從。

終於洗好了,我跑去樓上看電視了,接下來話就留給奶奶她們了。奶奶將昨晚洗乾淨的米拿出來,又清洗了幾遍。舅媽在一旁準備餡,有紅棗、紅豆、臘肉等,我時不時偷吃幾顆紅棗,舅媽對我笑了笑。

包粽子的時刻到了,村莊裡的老人們圍在一起有說有笑,手裡忙活著,一旁的小孩子追追趕趕,我在一旁學著怎麼包粽子,一切是那麼的和諧,可惜現在這種溫馨的畫面不多了。

我拿起三張粽葉,學著怎麼圍成一個錐形,試了好幾次還是不會,此時,一位大神伸出手,不出一下就弄好了。原來還要用剪刀剪去多餘的一部分。然後把攪和在一起的米和餡放在裡面。奶奶告訴我不能放太多,也不能放太少,一定要適中。於是,我包了好幾次,終於得到了奶奶的認可,原來包好一個粽子是這麼複雜啊!哎,我只會吃,不會知道其中的五味雜陳,辛勤汗水。

包好了之後,放在大鍋上煮一兩個小時,就可以出爐了,奶奶坐在那裡燒火,汗說一點一滴的落下,成果在一點一滴的積累。功夫不負有心人,粽子出爐了,問著這香味口水都止不住要流下來,我剛拿起一個粽子卻被奶奶阻止,奶奶說要先給長輩吃,讓我等下再吃,當時心中的慾望就像玻璃一樣被打碎了,奶奶端著粽子給村裡的每個人一個,唯獨忘了給自己,奶奶聽著別人對他做的粽子的讚美,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奶奶給了我一個,我狼吞虎嚥一下子就吃完了。奶奶站在一旁讓我慢點吃,還有,我說:“這實在是太好吃了!”奶奶最後一個人坐在那裡,細細品嚐這一道辛勤的美味。

這應該是我們值得回味的端午,是我們值得追求的端午,而不是用所謂紅包和其他去代替這端午的樂趣,我們應該把這傳統的節日中的樂趣一直傳承下去。

我們的端午節 篇6

國小五年級作文 ,604字

照我們鷗湧的老規矩,端午節差不多在五月初一就開始了。“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這端午節便成了人們的一大盛事。在端午節的來臨之前,人們早已準備充足了。男人們都準備著龍舟這項事項。女人們在家召集了親戚們來包棕子。記得兒時,我常蹲在媽媽身旁,全神貫注地注視著媽媽的一舉一動:只見媽媽首先把蕉葉放進大鍋裡煮熟;然後把蕉弄成圓錐形;接著放進各種餡料;最後用繩子包起來,煮熟再裝起來。為過端午節時準備的。

孩子們過端午節,第一件事就是買各種水果,有荔枝、龍眼、榴蓮……孩子們特別喜歡吃這些端午節特有的水果。第二件大事就是買新衣。恐怕第三件事才是買菸花爆竹等。

到了端午節那天,就顯示出永珍更新的景象。家家趕做龍船菜,空氣裡都瀰漫著酒肉的香味。孩子們紛紛跑出街買各種玩意兒。街上滿是一派熱鬧的景象:只見街頭巷尾滿是人,滿是鞭炮。人們穿著新衣服,臉上帶著幸福的笑容。到中午時分,必趕回家,因為在我們鷗湧得請親戚朋友來吃飯。

吃過午飯後,大家就更忙了。

無論是男女老少都聚集在河邊旁。人們的眼睛都期待著前方的龍船的來臨。“啪、啪、啪”這意味著龍船的來臨,把人們逗得更加興致勃勃。不一會兒,只見一隊身穿紅色短衫和紅帽,手持龍船棒,整齊劃一,秩序井然,毫不混亂。河邊的人們高呼著,點起了鞭炮,好一派熱鬧景象!整條龍船繞著村子來回幾趟,高呼萬歲,喜慶的氣氛洋溢在空氣裡。

家鄉傳統的端午節,在政府政策的春風沐浴下,顯示出喜氣洋洋。

詩韻端午 篇7

國三作文 ,976字

清晨四五點鐘的時候還是陰沉沉的,一種獨特的、藥草澀澀的氣息在空氣中緩緩氳散開來。立在河畔的草叢間,深吸一口氣,迎面而來的涼風輕手輕腳地爬到身上,一寸寸地撫摸著你的肌膚,又一點點沁入心脾,帶著雨後初來的清涼與草木的馨香。

沿一條仄仄的小路,步入田間。被雨水浸潤的泥土似乎不忍你的匆匆離去,牢牢地咬住你的腳,好不容易才拔出來。泥濘的小路彎彎曲曲直通向遠方去了,“楚國大夫憔悴日,應尋此路去瀟湘。”不知走到盡頭,是否可以遇見一縷詩魂,飄蕩在歷史的雲水輕煙中,以《楚辭》獨踏輪迴,緣《離騷》俯仰千年;才華之馥郁可撼天地,憂國之忠心能鑑日月。“瞻彼淇奧,綠竹猗猗。”以一觴雄黃烈酒,祭奠那不朽的忠魂,看了吳鉤,拍遍欄杆,在汨羅江畔且行且歌,唱綠了一片青艾。母親說,摘七枚艾芯揉搓後用來擦臉,可以一年之中不被蚊蟲叮咬,艾草在手心中漸漸溢位少許青綠的汁液,擦在臉上,濃郁而苦澀的香氣在空氣中彌散開來,給人一陣突如其來的清醒,滿溢著青綠的詩意。

芋頭葉剛剛長成,上面已綴滿了碩大的露水,使人疑心那是詩人為天下蒼生灑下的淚。據說,集端午這天的露水擦臉,不僅可以防蚊蟲,還可以明目,不知到底是否屬實。老人們稱這種活動為“拉露水”。清涼的水滴緩緩透入面板,帶來一抹安然,使整個心靈都靜了下來。母親已折了桃枝來了—端陽插桃枝,說是可以辟邪祛災。看那桃樹已是沒有了春天的繁花似錦,卻生出了幾顆青綠的桃子,綠茵茵地映著這碧水長天,帶來一種新生命萌芽的希望,覆蓋了歷史的蒼涼,綠得明豔不可方物。滿山的青碧!任是如何成功的畫家也無法調出這寫意山水般的翠綠,模糊在晨霧中,飄灑在灰濛濛的天空下,洇開了一片繽紛的水墨青花。

粽子的香氣混合著艾葉煮蛋的氣息纏雜在溼潤的空氣中,開啟粽葉,黑米與紅棗、花生糾纏在白瓷碗中,一如春秋戰國時紛亂的江山,浸在屈原的嘆息中,低徊著粽葉的清芬。芳香便黏住了脣舌,一切都帶著草木的詩韻。剝開蛋殼,裡面的蛋白已被染做青綠,輕咬一口,淡淡的苦澀在舌尖徘徊,流連,又沁出呼之欲出的清新。

何時又飄起了霏霏細雨呢?彷彿有一聲穿越時空的輕嘆,越過這緲緲青煙,將遠處兩隻白色水鳥驚飛了。雨水打溼了衣衫,掩映了河岸,蒼老了時光,吟起一闋《離騷》,盪漾在這端陽佳節。且將艾草與歷史共煮一壺新酒,一杯傾向汨羅,以祭忠魂;一杯獨飲,淡品傳統的風雅,書寫佳節的詩意。

兩種時間裡的端午 篇8

國一作文 ,771字

五月五,就是要過端午,每次,姥姥姥爺都會趕過來陪我們過端午,姨媽姨夫也會來,但今年呢?都各忙各的去了,家裡冷冷清清的。沒想到,去年和今年不同時間的端午,竟有不同的樣子,那天,多好啊!

去年的端午節,我早早的就起來等候著親人們的到來。吃過早飯後,媽媽去了市場進行大搶購,爸爸則開著車去接已來到車站的姥姥姥爺。而我呢,只好乖乖的一面待在家裡看著弟弟,一面等著姨夫這兩口子來。不一會兒,我家就已經爆滿了,有梆梆的剁肉的聲音,還有弟弟和姨家的小妹妹哭泣的聲音。要是以前這麼吵,我早就煩的關上門了,但是今天不一樣,今天是端午啊,家人團聚的日子!

姥姥從老家帶來了粽葉,媽媽拿出了剛剛買回來的糯米和大棗,開始包粽子了!姥姥把粽葉洗乾淨之後,拿起兩片,疊放在一起,捲成一個錐子狀,撈起一把洗好的糯米,塞了進去,然後在角落裡放了兩顆棗,包好,然後用繩子繫上,就完成了。看著姥姥由兩張粽葉變成了一隻有稜有角的粽子,便直流口水,但當我看到姥姥長滿繭的手的時候,我在想:這雙手是多麼心靈手巧啊。我彷彿看到了三十多年前的那雙纖細的手,現在呢,養育了兩代人之後,已經佈滿老繭,這就是一個母親吧。

姥爺那天格外精神,早已不像是有腦血栓的人了。他腰挺的繃直,黑色帽子下面的那對小眼睛,炯炯有神,一天笑呵呵的,看著我們忙忙碌碌,便要求看著弟弟他們。媽媽也沒有拒絕,放心的把弟弟交給他了。晚上,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共同度過這個美好的夜晚。

但是今年的端午節,沒有人陪我們,媽媽從冰箱裡拿出了買的粽子,放在了鍋裡。這時,門鈴突然響了,對面的阿姨端著自己家奶奶包的粽子,對我們說:“我家老人帶來粽葉了,我請你們吃!”看到這一幕,我才感覺,遠親不如近鄰,原來我們的“家人”就在對面。

就是啊,雖然今年沒有家人的陪伴,這兩種時間裡的端午過的是那麼不一樣,但是其實都是充實的,美好的!

端午的粽子 篇9

國二作文 ,722字

來深圳定居十幾年,我們一家也漸漸沾染了不過節的習氣。

深圳大約是沒有什麼傳統風韻的,逢年過節最大的特色便是各大商場開始打折。商場裡都是人擠人,一派熱鬧喜慶的模樣,只是這節過的如何便不太好說。

在我們一家還過端午的時候(其實大概只是儀式性地參與一下),媽媽會在門口掛一束艾葉,我不大記得艾葉是否有香氣,只記得開關門時那束葉總晃來晃去,看著挺有趣。

龍舟自然是沒得賽的,頂多也就賽賽紙船—倒盆水,把紙船往水裡一放,看它慢慢悠悠漂一陣子,末了沉下水底,這有什麼意思!

這麼說來,端午節最有意思的也只剩吃粽子一環,這倒也是我們最期待的。

樓上心靈手巧的婆婆總送來親手包的粽子,這粽子確實好吃,也不太清楚是不是有什麼祕方。看得出來的只有糯米、紅豆、還有一塊分量很足的肉。

乍一看還挺普通的,但細看就會發現那米不是雪白的,而是帶著點淺棕色。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以為我發現了這美味的奧祕,並堅定地拒絕了所有白花花的粽子,現在想想大約只是入了味導致的。

粽子繩扎得很緊,把一隻肥嘟嘟的粽子勒成了一圈一圈的,活像要爆開了似的。那結用手解不開,得用剪刀剪斷草繩,才能吃上粽子的內容。

把那深綠色的粽葉剝開,裡面是一個有點鬆散的錐體,繩子勒著的地方明顯凹進去一圈,但重點還是在那撲鼻的香氣上。用筷子挑開米,裡面的內容一清二楚,紅豆已經煮得軟糯香甜,糯米很有嚼頭,肉塊溢著肥美的香氣……這些都是我們對著新煮的粽子不願停嘴的理由。

糯米不好消化,因此小孩子只吃了幾個就被勒令不許再吃,於是只得眼巴巴地圍著大人轉,等著能吃到一兩塊那讓人口水直流的肉。

到現在,偶爾也一時興起地嘗試把白米粽子滾著白砂糖吃,喀吱喀吱的口感倒也不錯,只是無論如何比不上那回憶裡的肉粽了。

我與端午節的故事作文 篇10

節日作文 ,4178字

【篇一:我與端午節的故事】

唐人詞曰:“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在臨近仲夏時分,白天越來越長的時候,端午大約就要到了。

端午節到了,我吃著從超市買來的各種餡的粽子,沒有所謂的氤氳,也沒有滿口的清香,也沒有過節的味道。這是我想起了奶奶的粽子,還記得那年端午節……

農村保留著古老的習俗,端午節吃的粽子都是自己做的,當然我的奶奶也不例外。那年,端午節前一天,奶奶就開始摘竹葉,洗淨晾乾,在廚房裡忙活,而我則是一邊寫作業一邊看。

奶奶面前,大盆小碗,草繩,竹葉擺了一溜。奶奶把原料都放在盆裡拌勻,之後她把一片竹葉放在一隻手裡捲成漏斗狀,然後舀入糯米和配料,再用筷子搗幾下,使其結實,奶奶從始至終眼睛都沒有離開過粽子,之後又在外面加了一片竹葉,另一隻手拿著草繩,一疊,一折,一捂,一繞,一系,不一會兒,一個粽子就出現在了奶奶手裡,這是她看向我笑了笑,並對我說:“這第一個粽子是你的。”之後奶奶又聚精會神的包粽子,一個又一個,她不時的擦擦頭上的汗,之後又七手八腳的包了起來,忙的不亦樂乎,不久,盆裡就躺滿了粽子,讓人越看越喜愛。

接下來就是蒸煮了。粽子要慢慢煮,需要耐得住性子,不是新增柴塊,我迫不及待的坐在鍋前,看著火焰忽明忽暗的舔著鍋底,彷彿在跳著一曲歡快的舞蹈,映著我們的笑臉。有時撥火不小心,或會伸出長長的舌頭,把我的頭髮燙成“卷”狀。

不久,就從鍋裡飄出了清香,氤氳瀰漫整個屋子,恨不得馬上就吃,但還是不得不等到明天—端午節。、

端午節到了,早早的起了床,睡眼朦朧的就到了廚房裡,看見了早早就在廚房了的奶奶,看見我,立刻就拿一個熱騰騰的粽子給我,看著奶奶深深的黑眼圈,顧不得燙,一口一口的吃著,品嚐著過節的味道……

現在,已經很久沒有回老家了,和想念那個味道。老家雖然缺乏物質條件但每個節日都過得快樂充實,而現在雖然什麼都不缺,但卻沒有節日的氣氛,所以過節不一定要豐富奢侈,而在乎的是過節的心情。

【篇二:我與端午節的故事】

“天蒼蒼,野茫茫,不吃粽子是瞎忙;水彎彎,路長長,龍舟划起槳飄揚。祝你端午安康”一條資訊跳了出來,吵醒了還在睡夢中的我。“誰呀,這麼早”,睜開朦朧的睡眼,映入眼簾的是端午安康幾個大字。“啊,今天是端午節”。睡意一下子就煙消雲散了,穿好衣服,給五彩繩沾上露水系在手上。

既然是端午,就一定少不了粽子。最初,屈原投江自盡,百姓為了不讓讓魚龍蝦蟹去咬的屈大夫的身體,將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現在我就要和爸爸一起包粽子。爸爸先把四、五片粽葉稍稍重疊平放在一起,然後再把它捲成圓錐狀,再向裡邊放上準備好的糯米、大棗和花生米,再用餘下的粽葉把口封住,一個三角形的粽子就出來了。然後,還要用繩子把粽子緊緊地綁住。看著老爸包了一個又一個,也挺簡單的。拿起一片粽葉,照葫蘆畫瓢地包起來。誰知道,看和做不是一回事。不是用力過猛粽葉碎了,就是包著包著糯米調皮的跑了出來。爸爸在一旁急的直說,終於包好了一個,還是用了好幾片粽葉,五花大綁包好的,樣子和老爸包的差遠了。“算了,能吃就行了。”

粽子下鍋了,滿屋子都瀰漫著粽葉、糯米的清香,讓我垂涎欲滴。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香氣更加濃郁。要出鍋了,掀開蓋子,濃郁的糯米的香氣撲面而來,勾起了我的食慾。我飛速地拿起一個粽子,用剪刀小心翼翼的剪斷繩子,再剝開粽葉,看到的是是白色的糯米里包著一個小小的蜜棗,像是蜜棗穿著一件厚厚的棉襖。我慌忙咬了一口,甜甜的,香香的,滑溜溜的糯米和甜甜的蜜棗吃在嘴裡,甜在心裡,讓我回味無窮。

端午不止要吃粽子,還有更多的習俗。每年的端午都不同,但都一樣有意義,去紀念偉人,感受端午文化,多好。今年的端午,我和老爸、老弟度過,學會包粽子,和家人一起品粽子,為記憶的相簿再添上一頁。

【篇三:我與端午節的故事作文】

端午節悄然走來,端午節早上,我們開始了包粽子,家中環繞著溫馨的味道,我與端午節的故事在歡聲笑語中拉開了帷幕。

我自信滿滿的笑著拿起粽子葉,學著媽媽折成的樣子,再放進一把糯米,封上口。眼見就要成功,可是在這個關鍵的時刻,突然粽子葉裂開了……糯米卻逃脫了粽子葉的束縛,紛紛滑回盆裡,我還沒反應過來,粽子卻已經只剩幾粒糯米了,我只好重新包。吸取了上次的教訓,我對挑選粽子葉也上了心。媽媽的粽子葉裡,有去年用過的,比較軟和,也有今年新買的,很硬。我想:大概硬的比較容易裂開吧,於是就選用了去年的粽子葉。可是由於太軟,已經沒有了韌勁,輕輕一碰便裂開了口子,我又一次失敗了。是我判斷失誤?我半信半疑的拿起了新粽子葉,可是因為太硬,使勁一折—斷了。面對眼前的事實,我無語了。這時,沉默半天的媽媽笑了,媽媽一句話令我茅塞頓開:“傻孩子,你不會兩樣搭配著用嗎?”我照媽媽的話去做,果然好了許多。

可誰曾想,“剛出狼穴,又入虎口”,在加糯米的問題上,我又遇到了困難,粽子葉折成的筒下面有一個小洞,總是會漏出少許糯米。我正焦頭爛額,忽然瞥見媽媽總是先用一小點糯米嚴嚴實實堵住那個口,再添糯米,我也學著媽媽的樣子做,果然不再漏米了。

雖然主要的問題都解決了,但是還有一些小問題,我慢慢克服,終於弄出了粽子形狀的一個東西。接下來該捆繩了。我在捆的過程中,由於太用力,粽子葉又再次裂開了。我趕忙又貼了一張粽子葉,當“補丁”,然後重新捆上繩子。生怕它會漏米,於是給我的小粽子來了個“五花大綁”。

粽子入鍋了。懷著期待和忐忑的心情,過了一段時間,從廚房中是不時傳來粽葉與糯米的香甜味,環繞在家中,有說不出的溫馨感。說期待,是因為這是我第一次自己包粽子,說忐忑,就是害怕我的小粽子在幾個小時的過程中熬不住,變成一鍋粥。

在焦急的等待中,我似乎度“秒”如年的感覺等待著粽子的出鍋,迫不及待的我直勾勾的盯著鍋,白色的熱氣一直在鍋蓋上方竄起。突然一個聲音傳來:“好啦,可以出鍋啦。”我便興奮的站起來,開啟鍋蓋,一團白色的熱氣湧出。香氣撲鼻而來,我要開始享受這頓美餐……

這就是我與端午節的故事,平凡而又美好,簡單卻又幸福。

【篇四:我與端午節的故事】

陽光輕輕的灑落在窗簾上,透過紗紗的簾子照耀進我的臥室。

睡意朦朧的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突然一下坐起了身子在筆袋裡翻出了我的寶貝—五彩繩!端午節的帷幕從此拉開。

“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在端午節來臨之際,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掛著艾草,給孩子繫上五彩繩,提前為孩子包好粽子,還有些人家會一家人歡天喜地地去賽龍舟……

清晨的太陽似乎有些嬌羞,躲在雲朵後面探頭探腦的。來到飯桌前,看著深綠色的粽葉包裹著的粽子,聞著陣陣飄香的粽子和奶奶一大清早特地準備的用艾草水煮過的雞蛋,一股暖流在我的心尖縈繞。媽媽在廚房裡忙進忙出的,雖然開著窗,清涼的微風悄悄拂過媽媽的臉頰但是豆粒般的汗珠仍舊是一滴一滴的順著媽媽的臉頰滑下。我抽了一張餐巾紙,小心翼翼的給媽媽擦拭臉上的汗珠。一瞬間,童年的無數回憶在腦海中重現,那些塵封的回憶在眼前浮現。媽媽從小為我忙到大,每年的端午媽媽都會提前好幾天準備好五彩繩、粽子、艾草,端午那天的清晨媽媽總是寧願自己一大清早的離開被窩起來忙活也不會把我從睡夢中叫醒。

看著媽媽臉上的汗水,淚水不禁浸溼了我的眼眶。等了好久,終於等到媽媽去上班啦!

我開始搗鼓,尋找家裡的繩子,最好是能找到顏色鮮豔的。費盡千辛萬苦,歷經重重磨難,我找到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好想根本就不會做啊,不過沒有我可以學嘛。時間滴滴答答的流逝,我猛地抬頭竟然已經十點半了!苦心人天不負,在萬般努力下我成功啦!雖然賣相不好看。

暮色開始四合,天空披上了暗色的紗衣,媽媽回來了。我悄悄地揹著手走到媽媽身邊,推著媽媽讓她坐下,而我則蹲下讓媽媽伸出手默默地給她繫上屬於她的五彩繩。媽媽的淚水在眼裡打轉,或許她從未想過她的女兒會給她繫上五彩繩。

端午節到了,往年都是媽媽為我係上五彩繩,都是媽媽給我帶來溫暖的祝福;今年我來給媽媽繫上五彩繩,換作我來給媽媽送去祝福。一根五彩繩把我和媽媽緊緊地繫上,一根五彩繩延續了我心中的那點祝福!

【篇五:我與端午節的故事】

每逢佳節倍思親,在我們中國人的眼裡,節日的牽掛與思念已經成為一種文化,流淌在我們的血液裡!花剛開過,一片片翠綠毫不吝嗇的隨處蔓延,越描越濃。不經意間,悠悠飄來一縷淡淡的馨香,聳眉貪婪地吸允,好熟悉的粽葉清香。淡淡的粽葉和艾蒿的清香,依然令人浮想聯翩。

今年的端午節我來到了鄉下的姥姥家在放假的那一天晚上我到了姥姥家她正在包粽子,媽媽和我也來幫忙姥姥說包粽子首先要有箬葉,箬葉到冊上採的才新鮮,可這裡沒有,只好去街上買。街邊有好多好多箬葉,在我的眼裡,它們長的都一樣,綠色的,長長的葉子,可是包粽子得新鮮的箬葉才好,我經過精挑細選,才選好了要包粽子的箬葉,箬葉買回家後,還得用剪子剪去箬葉的兩端,放在水裡泡個一天半會兒的才能包!有了箬葉還不行,還得有糯米和餡料,餡料媽媽買的是肉。

肉買好米買好後,一切都準備好了,只欠“姥姥”這陣東風了!姥姥包粽子前,當然要先把糯米攪勻,再依次放下一勺鹽,兩勺醬油,兩勺味精,接著才可以包,姥姥把箬葉折成三角形,留下一個空洞,先放一半糯米,再放下餡兒,然後又添滿,再將箬葉包在糯米上用線一綁,就形成了一個枕頭形,我看姥姥做了許久,做得糯米沒了,餡米空了才停下來,停下來後,我望著一個個粽子,真是直流口水呀!就催著姥姥快點蒸幾個,可姥姥說,一時半會兒也蒸不熟,叫我先出去,我看著都是流口水,又怎麼肯出去呢?但姥姥一定要我先出去玩會兒,我只得依依不捨的離開。過了一會兒,我懷著滿腔喜悅回家了,早說垂沫流了“三尺”的我飛一般的跑回家了一到門前就聞到了一陣陣撲鼻而來的香味,馬上跑到廚房,早就把一路跑回家的疲勞拋到九霄雲外了,我一看盤中正冒著香氣和熱氣的粽子,也不管燙,隨手抓起一個,還真燙,我一下子把粽子揚到這隻手,一下子把粽子又拋到那隻手,一下子又那隻手撓撓,便把它放在碗裡,用小刀將粽子切開,一下子香噴噴的氣味撲鼻而來,我饞的一下子禁咬了一口,回味無窮!

科技在發達,時光在飛逝,但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不會變,也將在神州大地上永遠的流傳下去,越來越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