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畫藝人相關作文20篇

糖畫藝人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876字

暑假裡的南塘老街熱鬧非凡,只見遠處圍了不少人,讚歎聲此起彼伏。我懷著好奇心來到近前,原來是一位老爺爺在製作糖畫呢!這是我國的一種傳統民間手藝,現在可不多見。

“滋滋——啪啪!”老爺爺身邊的爐火燒得正旺。爐上架著口小鍋,老爺爺不停地攪拌著糖漿,鍋上升騰起股股嫋嫋白煙,香甜的氣味就一下子把我的腳勾住了。“媽媽,我想要個糖畫。”“行,小饞貓。”媽媽爽快地答應了。

老爺爺笑呵呵拿出一個輪盤,周圍繪製了一些動物的圖案,中間是一根細長的指標。“小朋友,你撥動指標,指標轉向哪個圖案,我就為你做哪個糖畫。”老爺爺對我說。

指標飛快地轉起來。“哦,小朋友運氣不錯,是龍!”正合我意,這可是糖畫中的高難度作品,也是最威風凜凜的動物。

老爺爺擼了擼袖子,麻利地拿起勺子,舀了一勺糖稀,移到大理石板上,微微傾斜,大約60度角。頓時,糖稀像金線一樣流到石板上。老爺爺的手上下起伏,快速地勾勒出龍身的輪廓,又立馬反覆地一點一壓,一片片龍鱗整齊排列。我的眼睛忙極了,連眼皮都不敢眨一下。一瞬間,老爺爺側著勺子一揮灑,四根姿態不一的龍爪和一條龍尾躍然顯現。最後按上一根竹籤,小鏟子如閃電般輕輕一劃。“龍畫”一氣呵成!

我接過糖畫細細打量,那“龍”昂著頭,瞪著眼睛,翹著尾巴,體態矯健,龍爪雄勁,似奔騰在雲霧波濤之中,在陽光的照耀下更顯得格外透亮美麗。看著好像琥珀雕刻而成的“龍”,我反而捨不得吃,伸出舌頭小心地舔了舔。啊!那味道美妙絕倫,甜中透香。我忍不住張嘴咬了一小口龍鬚,隨著清脆的“咔嚓”聲,有股玫瑰和麥芽的香氣在嘴裡瀰漫著,彷彿把我帶入了溢滿香色的花園裡。

旁邊的孩子越聚越多,老爺爺繼續忙碌著……

“糖畫”這統手藝雖然用料簡單,但製作工藝需要硬功夫,我為老爺爺的手藝點贊!

糖畫老人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574字

在古色古香的東關街有各式各樣的美食,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一位留著長白鬍須老人所製作的糖畫。每次來到他的攤位前,我都思索著,是叫他爺爺親切一點,還是尊稱他師傅顯得更加貼切一些。

一來到東關街,我就飛奔到他的攤位前。迫不及待地問道:“請問,輪到我了嗎?”“是的!”一個洪亮、慈愛的聲音給了我肯定的回答。我抬起頭,仰視著這張慈眉善目的臉龐,溫暖得讓人不由自主地放鬆下來。老人渾厚的嗓音再一次響起,“想畫什麼動物呀?”“小花狗!”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老人撫了撫長鬚,用長柄木勺舀起一勺黏稠的糖漿,左手托住右手腕開始作畫了。一股細細的糖漿在石板上左拐右彎,或快或慢,有粗有細,有空有滿,有深有淺。那柄盛滿糖漿的木勺忽高忽低,老人的表情也隨之變化,一會緊鎖眉頭,一會舒展笑容,如同在完成一副傑作一般。一時間,攤位前擠滿了圍觀的人群,他們目不轉睛地看著,不停嘖嘖讚歎,此時此刻等待已成為一種欣賞,一種樂趣。

過了些許時間,老人完成了他的作品。一隻小狗伸著舌頭,歪著胖乎乎的腦袋,正向我微笑。老人將糖畫拿在手中仔細檢查一番,直到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後,才將糖畫遞給我,我感激地向老人遞上五元錢。

每一幅糖畫都凝聚著老人的心血,凝聚著老人的智慧,更凝聚著老人非凡的工匠精神!

怎樣的保護是有意義的——讀《京都手藝人》有感 篇3

讀後感 ,721字

從京扇子到京團扇,從京素染到旗印染,翻開一頁頁精美的紙張,我才慢慢地瞭解到,原來在日本,還有這麼多分類詳細卻又無可代替的文化與傳承,原來每一樣傳入日本的文化和藝術,都有人去了解,學習並傳承它,並且用這樣一種精品去打動更多的人。

那,中國呢?在合上書的第一時間,我就在這樣地反問自己,我們那些珍貴的物質文化呢?我們也有這樣認真做事,打造精品,並立志於把一種藝術傳承下去的人嗎?或許,有吧。但是更多時候,我們看見的,是那些三無食品,是豆腐渣工程,是毒疫苗案件……我們留給別人的印象大概就是這樣吧,使用廉價勞動力,批量生產中不注意品質保障,甚至如《京都手藝人》中所說的,影響到其他民族文化的發展。或許,這就是人民眼中中國的形象吧。

的確,另一方面,我也相信,在那些我們不為人知的地方,一定也有著我們中國的手藝人,他們有著對文化和藝術的熱愛,也在為那些瞭解且熱愛這樣藝術的人們打造精品,做著各式各樣的藝術……可是,我們不知道他們在哪裡,甚至於,我們不能肯定他們的存在,可是,我們當中的某些人一定需要他們。

這就是中國物質文化傳承中所暴露出的問題吧。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並不知道他們的存在,我們並不知道,原來有些東西這樣更好,我們不知道。日本的文化想必也同樣面臨著後繼無人的問題,但是日本的很多人知道並瞭解他們的文化,他們中的有心人編寫了如《京都手藝人》這樣的書去宣傳,可是我們很少有這樣的人。

一種文化,如何能在現代化發展迅速的今天得以存留並發展?我想,只有讓更多的人去了解,接受這樣的文化,當我們被這種文化打動時,文化才有了需要保護的意義,假如沒有人去欣賞,那麼哪怕把它放到博物館中,它也會消亡。

讓我們都有接受自己文化的意識,這才是真正有意義的保護。

糖畫的味道 篇4

高一作文 ,1025字

深秋的寒風颳起落葉,步履匆匆的我偶然瞥見路邊的蛋糕店。店裡琳琅滿目的糕點精緻卻如出一撤,模式化的現代技藝略顯冰冷。不知為何,我卻突然想念起兒時那古樸香甜的傳統糖畫的味道。

當學校的大門尚是掉漆的破舊模樣,當門前如蓋的青桐尚為樹苗兒時,每逢放學,糖畫那誘人的甜味就瀰漫開來,迴盪著、飄乎於校門口,吸引著一干稚童呼啦啦地圍去。

我們總是伸長脖子向圈內探望,賣糖的老伯笑得慈祥,手上的動作也不急不緩,他將金褐色的黏稠糖漿倒於鍋中一熱,麥芽糖那香甜的味道就氤氳於空氣中,直引得人垂涎欲滴。猛吸幾口氣,恨不得讓這糖味盡入鼻腔。糖畫的味道,自鼻尖開始記憶。

黝黑粗糙的手握住勺柄,一下一下緩緩地攪動糖漿,時而挑起幾根纏綿的細絲,時而翻轉整鍋的黏稠。當性急的孩童催促其“快些”,老伯只笑笑,敦厚的臉上擠出些和藹的褶皺:“別心急,只有熬煉足夠的時間,糖漿才能韌性十足,才是真正的糖畫味道。”清風徐來,滌盪一池心水,糖畫的味道,總伴隨著童年時雖懵懂卻情願的等候。

勺尖輕帶糖漿,第一滴圓點凝結落於純白的石板上,奠定下糖畫的基礎。之後,那隻勺子順應糖漿圓潤的弧度滑動,在轉角處輕巧地一勾一折,拉開細絲又不使斷落地翻轉,繼續下一筆的勾勒……轉、騰、挪、點、繞,金褐色閃光的“琥珀”在熟練的古典技藝中變換著角度舞蹈,直令人看得出神。而那股甜香仍不絕如縷地縈繞聲旁。其實糖畫的味道,也不乏是熟能生巧的視覺盛宴。

慢慢等待、焦灼渴望後,栩栩如生的糖畫終究入手。尚帶著爐火的暖意,我已迫不及待地將其頂端咬下,心滿意足。糖畫的味道入口並不是立馬的甜,反倒有絲淡淡的苦,是放於空氣中太久了?還是時間沉澱的太多?我細細揣摩,慢慢品味。甜意漸漸地自舌根反漫上來,在口腔中徐徐傳遞。不似一開始的微苦,卻也沒有膩人的甜。不似跳跳糖的“爆炸”刺激,不比水果糖的多彩絢麗,卻自有一股時間沉澱下樸質厚重的清甜、踏實、安心、溫暖,就像是老人們娓娓道來的故事,暖人心扉,悠長地浸潤五臟六腑,自糖漿流入四肢百骸……

當時光翩然輕擦,當亭前新種的柳發了芽,當稚嫩幼童逐漸拔高成亭亭少年,昔日熟悉的糖畫味道卻已淡淡遠去……過往那樸實的古典技藝已不再有人傳承,那民間熟悉的吆喝聲已不再響起。我卻突然開始了懷念。懷念那似蜂蜜般黏稠的糖漿的味道,懷念那耐心等候糖畫的從前慢的味道,懷念那古樸熟練的古典技藝的味道……

我懷念著、期待著,又某天路過街角,能否再見那象徵民間技藝與古樸情懷的糖畫攤子,再嘗一嘗糖畫的味道。

琴棋書畫道人生 篇5

高一作文 ,876字

我愛琴棋書畫,它們從悠遠的歷史中走來,獨具中國古典芳香。它詮釋者我們的人生,因為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富有詩情畫意的獨特風景,有琴韻的悠長,有對弈的精彩,有書法的秀麗,也有國畫的重彩。

琴韻

古琴的弦輕輕撥動,低沉而厚重的曲調和著飛流而下瀑布的瀑聲,在高山流水之間飛舞,似俞伯牙和鍾子期促膝談心。琴聲是靈動的,能唱出心底的縷縷思念,道出人生的百般滋味。

琴聲為沉寂的世界傳遞著幸福,讓世界有了生命的律動。人生似悠悠琴聲,有跌宕起伏,有高潮,有低谷,時而盤旋而上,時而婉轉纏綿,宮商角徵羽,無論怎樣的音符,都是漫漫人生路上的點綴,充滿活力的生命可以將人生演繹的精彩絕倫。在風中輕輕撥動琴絃,讓風與琴聲共舞,將幸福的琴聲傳遞。

對弈

一尺見方的棋盤就是整個世界,靜對棋盤坐,心中裝乾坤,黑白搏擊,看似單調的黑白世界有著智慧的較量,勇氣的比拼。舉手投足間散發出的恬靜平和,棋子落下時的清脆悅耳,之下,是高手對決時的縝密思維,不屈意志。

人生如棋,要有勇有謀,以靜制動,泰然處之,用執著和智慧為自己打出一片天地,黑白之間有奮鬥的精彩。和諧,國運興,棋運興,無欲則剛,便是最高境界。

書跡

淡淡墨香,散發著幾千年古老中華文明的幽芳,一朵奇葩用墨色點染,開在中國歷史之顛。隸書蒼勁的筆鋒,渾厚有力;楷書,筆法溫婉,秀麗清新;行書,靈動飄逸,宛如天龍遊動;草書,隨心而動,柔中帶剛。

書法是剛柔並濟的,人生頗似在書寫一首詩篇,用心,用力,運筆之間,透露出的是對人生的思考,人生的感悟。

畫彩

墨綠的芭蕉,硃紅的櫻桃,靛藍的飛蝶,舞動著江南雨意朦朧的一隅。還有徐悲鴻筆下飛揚的神鬃,板橋潑墨留下的高潔翠竹。絢麗的色彩在宣紙上一朵朵綻開,多彩紛呈,和諧的搭配,明麗的格調,充滿詩意。

為自己的人生加些色彩,舞動屬於自己的青春,跳出完美的舞步。人生如畫,每一抹色彩都有一絲記憶,每一筆勾勒都是成長的足跡,這是一幅屬於我們自己的絕版收藏。

琴棋書畫,充滿詩情畫意的人生。欣賞著變化萬千的景緻,感悟看過去的一點一滴,體會著現在的分分秒秒,思緒飛揚品味人生。

琴棋書畫,詩意人生。

誇誇我們的動畫藝術 篇6

國二作文 ,747字

動畫實在是一門能與文學,歌劇媲美的藝術。在銀幕上,夢幻與風景的邂逅,不同力量的衝突,人性的探討……多麼妙不可言,值得誇讚。它像路牌一樣,指引著我靈魂的走向。

動畫藝術最棒的是對夢的真實表現。我忘不了《魔女宅急便》中我夢寐以求的場面:蔚藍的海像地毯一樣鋪向那水天交界處。海聲浩蕩,自身邊升起,輕巧的白鷗精靈般在耳邊翱翔。岸邊的樹叢像上了發條,一刻不停地從眼前退到腦後。那邊是一座白色小城,教堂的銀頂在陽光照射下驕傲地閃著光。多麼美好啊,這景展現了人心底對於美的愛好,喚醒了我對於夢,對於童話曾有的嚮往。剎那間,我有了退學旅行的念頭。山在,大地在,歲月在,我在,你還想要怎樣更好的生活?

然而就算是夢也會有衝突。動畫對於強大力量脅迫下的生命拿捏地是這樣恰到好處啊!《起風了》中掘越二郎和菜穗子的愛情實在讓人過目不忘。列車上,風呼號著,刮過二人的臉。菜穗子猶豫地聽著風,感嘆“起風了”。旁邊的掘越二郎隔著眼鏡片看了看天,隨即答道:“唯有努力生存。”會心的微笑在他們臉上肆意綻放,綻放在陌生人之間。飛馳的列車,無情的風,就把二人不畏阻撓的性格展示得淋漓盡致,為後面二人至死不渝對愛的堅守做足了鋪墊。生活可以隨心所欲,卻不能隨波逐流。

動畫也可以探討人的心態及本質。《風之谷》中被有毒氣的腐海佔領的風之谷,戰爭開始了。一邊是利慾薰心的侵略者,一邊是善良的風之穀人民。人渴望佔有的心態,發自本質的貪婪,在此毫無掩飾地暴露出來。人與人天然的矛盾是多麼可怕呀!這些動畫就像是警鐘,不時地警醒一下我的靈魂。動畫不是真正的現實,但卻能通過寓言,童話教給我們現實的一課,這難道不值得誇讚嗎?

是啊!動畫實在是一種富於表現的藝術,夢境,現實,衝突,人性就被用如此美的手法結合一起,難道不是嗎?這是多麼值得欣賞,讚美啊!

糖畫的味道 篇7

國三作文 ,800字

週六,我同爸爸一起回鄉下,正逢趕集的日子,鎮上原本寬闊的馬路現在已被小販的攤位擠滿。

我有些興奮,目光忍不住看向了我家門口的一棵銀杏樹。我本以為那銀杏樹下站著那個熟悉的身影。可是,事與願違,那個身影已不復存在。

童年時代的小鎮,冬天的生活總是恬靜而悠閒的。因為我家就在大路邊,每到趕集的日子,一個做糖畫的老人往往會站在我家門口的那棵銀杏樹下,叫賣吆喝。聽到那聲音,小夥伴們就會停止玩耍,纏著自己的爺爺、奶奶帶上紅糖或白糖,飛快地跑去排隊,做糖畫。

這時候,上了歲數、戴著老花鏡的糖畫師傅就會手腳麻利地從推車上取下一個已被燒得焦黑的鐵鍋放在爐子上,小勺子、小鏟子以及一塊厚重的大石板也從推車上拿下來,放在鋼筋架上,那塊石板也不知道是什麼材料做成的,光滑得如玉般,似乎還飄溢著些許糖的香味。

老人在小馬紮上坐定,將來人遞給他的紅糖灑在鍋裡,不時地用他那碗口大小的勺子攪一攪,直到能牽出絲來的時候才關掉了爐子。他用勺子盛起一勺糖漿,問來人要什麼樣子的糖畫,來人大多會說要“龍”或“鳳”師傅似乎也知道來人要什麼,事先將圖冊翻到“龍”或“鳳”的那一頁,用他那瘦骨嶙峋的手傾斜著勺子,讓糖緩緩地流到石板上去。老人的目光專注,那時候他在我的心裡就是個神人。

大約幾分鐘過去了,那個糖畫已經畫完了。那是一條弓著身子,似乎隨時等待騰飛的“巨龍”。我想,如果這隻“巨龍”的顏色不是如此單一的話,都可能會飛出石板,在蒼穹中騰雲駕霧、自由翱翔了。

又是幾分鐘過去了,糖畫自然風乾,師傅熟練地用一把小鏟子小心翼翼地把“巨龍”剷起來,從小推車上的竹籤盒裡抽出一根竹籤,把糖畫粘上去,往往這時,那個糖畫的主人會如獲至寶地把糖畫捧在手中,那愛憐的眼神,讓人覺得他寧可讓糖畫消融也捨不得吃下去。

時光如流水。現如今,我已經長大了,銀杏樹依舊挺立在那裡,可是,糖畫已不見了蹤影。

願銀杏樹下的老人永遠被我牢記,使我不會忘記那童年的甜蜜。

為手藝人鼓掌 篇8

國二作文 ,753字

隨著科技的發展,機械漸漸代替了手工,可在生產量增加的時候,祖先留下的文化在消逝。可值得慶幸的是,仍有手藝人能放下財富的誘惑,依然手工製作,文化便傳承下來了,因為機器製造永遠代替不了手工製作,只有手工才能把東西做“活”。

學校在老門東、夫子廟一帶,那裡是手藝人常駐的地方,印象最深的是捏泥人,機器造出來類似泥人的玩具,缺少了層次感和變化,顯得千篇一律,這便是次要的,關鍵是做不出那種神韻。彩泥在手藝人手中是“活”的,長一點、寬一點,上場、下場都十分有講究,無論人物是笑、是哭,在手藝人手中都可以做的出,這便是讓機器望塵莫及的地方了。

可隨著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少的人還愛幹這活了,手藝品一個僅能賺幾十元,而一個電子玩具卻能賺上千元。我並不認為科技的發展是壞事,但文化的傳承也不應當受到輕視。一個看似簡單的手藝,真正做好委實不簡單,即便一門手藝不算什麼,但祖先留給我們的東西很多。從皮影戲到剪紙文化,哪一項不算博大精深?我們僅僅侷限於漢語言之美是不夠的,語文學的不僅是語言,更是文化。而文化,是民族之髓,立國之本。如果沒有那些手藝人將這些文化傳承下來,我們或許以為中國的文化僅僅在於漢字。儘管有他們在傳承,但許多文化已經失傳了,3D電影確實比皮影戲更逼真,但皮影戲的每一個人物,每一個關節的製作都耗費了許多時間。這些東西看似已被更好的東西取代,但殊不知一個手藝人的手中,侍弄的早已不僅僅是工藝品了,更是在演繹文化。

對於一箇中國學生來說,學習固然重要,可無論是求知還是做人都不能忘本,文化不僅是一個國家的象徵,更是民族的靈魂,我們血液中也流淌著文化。當我們口口聲聲說要傳承文化、弘揚文化時,卻不知用行動去真正的傳承,也許我們不需要像手藝人一樣天天忙於這些,但起碼要了解。

弘揚文化、傳承文化,讓我們為手藝人鼓掌!

糖畫 篇9

國三作文 ,689字

記憶中的家鄉,總有一個賣糖畫的老婆婆,她和藹的笑著,手法嫻熟,不一會功夫就能誕生出各種形態的糖畫。

每每回到家鄉,我總是拿著零錢,奔向小攤—孫悟空、龍、大公雞……,每一個都栩栩如生。當我一進入她的視野,她便會對我點點頭,站起,拿出一根竹籤,將圓的一頭朝上,右手拿個湯勺,在溫熱的鍋中攪拌,然後迅速地盛半勺糖漿,拎起,抬到半空中,手腕翻轉,焦黃的糖漿從湯勺中緩緩流出,就像是一條小溪,不緊不慢,整個手臂輕輕前移,手腕卻一動不動。這時的老婆婆就像一個繡娘,手臂移動、手腕翻轉,移動、翻轉,手臂和手腕配合得完美無瑕,就像一隻靈巧的蝴蝶,前移,抬手,翻轉都沒有一絲差錯。動作行雲流水,沒有任何阻塞,我總能看著入神。

只見老婆婆的額頭,冒出了些許的汗珠,她盯著桌上即將成型的糖畫,眼眸中還是那永遠不改變的溫柔與笑意。我發現,幾周不見,又有些許的皺紋爬上了她的眼角,本來並不多的青絲,也即將變成白髮。

糖畫成型,冷卻。老婆婆長吁一口氣,拿起了那根糖畫,眼睛眯成了一條縫,笑著說“吃吧,小心點呀!”便將糖畫交給我。然後,她就坐在我旁邊,又給我唱起了那支古老的歌謠,一支永遠不改的歌謠。真的,無論她唱多少遍,我也聽不厭。我望著手中美麗的,帶著些許透明的蝴蝶糖畫,展翅欲飛,輕輕舔一下,甜到心裡。

再憶家鄉,思緒中總會帶著糖畫的甜。我放下筆,望向窗外,嘴裡也無意吐露了那許久的沒聽到的歌謠,不經意間,我笑了站起來,那個老奶奶是否依然記得我,記得那個只喜歡吃蝴蝶狀糖畫,只喜歡聽她唱歌謠的小女孩呢?

如果她還記得,我願將我的思念傳遞給她,在同一座城的那個只愛做糖畫,只愛唱歌謠的那個她。

糖畫進入我的視線 篇10

國二作文 ,930字

每當我走過車水馬龍的街頭,看到商店貨架上擺著各種色澤誘人、造型各異的糖果時,眼前總會浮現那副栩栩如生的鳳凰糖畫,和它的創造者。

那位糖畫匠,總是穿著棉麻的長布衣,下身是一條黑色的大長褲,腳踩一雙磨了邊的布鞋,他常常坐在離校門口不遠的馬路邊上,慢慢悠悠地揭開他那熬著糖水的鍋的蓋子,又緩緩地擺好製作糖畫的工具。他是一位技藝高超的糖畫匠,他那些栩栩如生的糖畫,總讓我們欣喜不已。

高矮不一的孩子們把它圍得水洩不通,個個目不轉睛,津津有味地欣賞著他手上的戲法。只見糖畫匠嫻熟地輕輕盛起一勺熬得金黃澄亮的糖水,然後在那冰冷的鐵板上盡情作畫,那個大鐵勺就是他的筆,那塊鐵板就是他的畫繒。他盡情地揮舞著他手中的“筆”,得心應手,爐火純青。他在作畫,作一幅讓孩子們驚歎併為之歡呼的畫,作畢,糖畫匠則是兩眼一眯著,樂呵呵的將糖畫遞給等在一旁的買者。得“畫”者得意揚揚,不得畫者羨慕不已。

我沒有多餘的零花錢,大多數時候只得做一個“不得畫者”。眼巴巴地看著令人垂誕三尺的“孫悟空、兔子、燕雀”等一個個落入他人之手。我也曾央求媽媽給我買一個,可她總是拒絕我的要求,“這玩意有啥好的?家裡的牛軋糖可比這好吃多了。”

我靜靜地待在糖人匠的周圍,對著那隻“鳳凰”做著不切實際的美夢,突然,一隻一模一樣的鳳凰闖入我的視線,原來是糖畫匠呀。看清來人後,我這樣想,這不是我心心念唸的那隻鳳凰嗎?我愣住了。抿著嘴難為情呢喃:“對不起,爺爺我沒有錢……”

“這是我送你的,犒勞你陪了我這麼久!”現在人潮已經散去,我對那鳳凰糖發了這麼久的呆。糖畫匠將身子向前傾了傾。我小心翼翼地接過他手中的“鳳凰”坐在他身邊:“爺爺你明天還會來嗎?”“這個……這個不好說啊,有可能明天也可能明年或者再也不來了”,我驚歎道:“哎!為什麼?”

“哎!因為現在生活好了,你看那些商品裡哪個不比我這個好看,哪個比我差?我這個也就只能讓大家新鮮一下了。”他的語氣無比的惆悵,“你看……”我朝他指的方向望去,地上有一隻被踩的四分五裂的“蝴蝶”。……

那天以後我再也沒有在學校門口見到這個糖畫匠。但直至今日,我還是會懷念過去,懷念那幅鳳凰糖畫,那是一位善者的禮物,也是一種記憶的殘存。那幅突然闖入我視線的糖畫,是一種記憶的消失。

做糖畫 篇11

國小二年級作文 ,367字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多,比如剪紙、陶瓷、京戲、皮影戲等等。在這些中我最歡的還是糖人畫。糖人畫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了,相傳它是在古代“糖丞相”製作技藝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

星期六,爸爸媽媽帶我去南塘老街逛街。我突然看見有面旗子,上寫著糖畫兩個字,我就迫不及待的朝那一家店飛奔而去。果然有一位老爺爺坐在那邊,我說:“我想要一個大刀樣的糖畫。”說完老爺爺從鐵桶裡舀了一勺糖漿,在一塊白色的石板上,快速地畫了一把大刀的形狀,不到兩分鐘一指把威武的大刀就成形了。這時老爺爺在圖案中間放上一根細長的竹籤。等糖畫冷卻後,那位老爺爺用一把小刀從石板上剷下來,遞到我手中,這樣一個糖畫就做好了。老爺爺做糖畫的手藝真棒,我拿著這把漂亮、威武、金黃透明的大刀小心翼翼地走出人群。回到家,我一直不捨得吃。於是,我把它插在客廳裡。

糖畫不愧是中國的傳統文化。

從“漫畫達人”到“摺紙戰神” 篇12

國小六年級作文 ,650字

我以前經常畫漫畫,後來受《摺紙戰士G》的影響,開始了“摺紙”生涯。從此,我一發不可收拾,下課折,上課折。上語文課時被老師發現我這一嗜好後,卻因禍得福。你不信吧?我這就給你一一道來。

上小學以前,我不節約用錢,也不知道攢下錢來買更貴一些的東西。直到我讀一年級時認識了戚驍蒙。原本,我對這個十分喜歡賴作業而又長得黑的“純正非洲人”一點兒也沒好感,但我發現,他雖然有很多缺點,但優點也有很多。比如,他懂得攢錢來買自己愛看的書;他買到《漫畫派對》後,就會第一時間大方地借給我們看;他還是個電腦專家,有關於電腦遊戲的祕訣他一定會教給我……在他的影響下,我也跟著他攢錢來買自己愛看的漫畫書了。

讀四年級時我認識了楊江澤。他也經常借漫畫書給我看,其中有不少是容納了摺紙奧義的《摺紙戰士G》和《摺紙戰士》。因此,我迷上了摺紙,成了名副其實的摺紙迷—下課折,上課折,一有空,二話不說,立即折!

後來,吳晟燾和許栩龍首先發現了我在上課時折的東西。他們答應我不把這些“作品”交給老師,但我得為他們折東西。不幸的是,有一次上語文課時,因為我摺紙太過投入,被語文老師發現了。在語文老師那憤怒加詫異的目光中,我的作品被送到了美術老師那兒,成了辦公室的特殊展品。沒想到我的這些作品竟受到了美術老師的大力讚賞。由此,我的知名度在班級中提升了!我的父母和朋友們都對我刮目相看了!我成了參加小製作興趣小組的最佳人選。哈哈!我的摺紙技術如果再高一些,那就是第二個“周顯宗”了!

這就是我從“漫畫達人”到“摺紙戰神”的轉變經歷。

糖畫師傅 篇13

國小六年級作文 ,478字

在我們的身邊,總有一些身懷絕技的人,這些人看上去與平常人沒什麼區別,但是卻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令人們敬佩。

糖畫是流傳至今的文化之一,但真正能畫好的人卻不多,河坊街就有這麼一位糖畫師傅。他向我們介紹:要想學會畫糖畫,得先學會抖斷絲,否則糖畫會粘成一團。說著,他並向我們演示。只見他拿出一小罐糖漿,用勺子舀了一勺,迅速滴在光滑的板上,手臂一起一伏,漸漸地仙鶴的頭部畫好了。他也不肯多耽誤一點時間,怕糖漿會凝固,於是他又舀了一勺。我心想:如果他一時不注意畫錯了怎麼辦呢?但後來我發現師傅從不會有出錯的地方,即使速度再快,畫出的畫也是栩栩如生。糖畫畫好了,我細細打量一番,那線條是那麼勻稱,沒有半點疏忽,而且畫中的仙鶴也是那麼惟妙惟肖,簡直比白紙上畫得還要逼真。

我都看呆了,拿著這幅糖畫捨不得吃呢!這時媽媽說:“你快吃吧,不然等會兒就融化了。”我一邊品嚐著,一邊想:師傅畫的糖畫不僅模樣好,味兒更好啊!

只是現在許多小店鋪賣的糖畫都是用機器畫的,畫出來的畫三板一眼,一點兒都不生動,與之前那位師傅親手畫的相比,簡直是天壤地別!這讓我更加對那師傅產生了敬佩之情了。

賣棉花糖的老人 篇14

國小四年級作文 ,811字

“賣棉花糖嘍,賣棉花糖嘍!”聽到這叫賣聲,我忍不住跑到視窗邊去看,原來對面馬路上有個賣棉花糖的老爺爺。

老爺爺中等身材,面板黝黑,穿著樸素。他推著一個小三輪車,上面掛著好幾串已經做好的棉花糖樣品,有好多顏色,白的、粉的、綠的、藍的……看得我直流口水,於是向媽媽苦苦哀求,陪我下樓去買一串。在我的哀求下,媽媽終於同意陪我下去買了。我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高興得跳了起來。“耶,有棉花糖吃嘍!”

來到老爺爺的攤位旁,四周還有好幾個小朋友等著買,看來生意不錯。我仔細打量了一下老人,他的手被晒得黑黑的,手上還有好多老繭。可這樣一雙不起眼的雙手,一會工夫就做出了一個又白又大的棉花糖來,手真是巧呀!我指著一個粉紅色的棉花糖,對老爺爺說:“爺爺,我要一個粉紅色的棉花糖。”“好嘞,這兩個做好就給你做,你等一下。”老爺爺和藹地對我說。

老爺爺的三輪車上有一個大鍋,他先取了一把糖放進鍋中間的洞裡,腳踩在踏板上不停地踩著,等了幾秒鐘,鍋的四周出現了棉絮一樣的東西,像天上一朵一朵的白雲,好像是用魔術變出來的。老爺爺連忙用竹籤在鍋邊繞了一圈,那些“棉絮”就乖乖地繞在竹籤上了,他手中的竹籤就像是一根魔術棒一樣上下飛舞著,不一會兒,一個大大的棉花糖出現在我面前,好神奇呀!老爺爺做棉花糖的速度可真快呀,真利索。

我問老爺爺:“為什麼糖會變成“棉花”呢?”他回答說:“糖加熱後,然後立刻變涼,就變成了“棉花”。我恍然大悟。

終於等到老爺爺給我做棉花糖了,我好興奮。只見老爺爺手腳麻利地擺弄著他的工具,重複著之前的動作,不一會兒,一個特大的粉色棉花糖遞到了我手上,比我的臉還大。我感覺老爺爺給我做的這個比別人的都大一些,可能看我等的時間長了吧。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那些“棉花”進入我口中,軟軟的,滑滑的,甜甜的。“真好吃”。我一邊吃一邊說。老爺爺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老爺爺用勤勞的雙手做出了一串串誘人的棉花糖,帶給人們無窮的想象和味蕾的滿足。

糖畫 篇15

國小三年級作文 ,545字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多種,有賽龍舟、鬧花燈、還有剪紙等等…不過,我最喜歡的就是糖畫了。

糖畫既可以吃,又可以用來觀賞。

每當你走到賣糖畫的小攤前,你是否聞到那股麥芽糖漸漸融化的香味。你是否站在做糖畫的小攤前久久不願離去。是的,我就是那樣。

當我第一次跟媽媽回她的老家,見到糖畫時,小攤前擠滿了人。我好不容易擠進去,一看,我奇怪極了,這個用糖做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呢?沒等我向媽媽問,她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說:“這是糖畫,既可以吃,又可以觀賞…”我點了點頭,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

只見那位爺爺盛了一勺糖稀,他把勺子稍微一傾斜,糖稀變成了像細細的瀑布一樣的直線,用手一揮畫了幾朵類似花瓣一樣的東西,又畫出它的身子,尾巴和嘴巴,我看出來了,這是一隻雄赳赳氣昂昂的公雞,瞧!它的羽毛在太陽的照射下顯得金光閃閃,栩栩如生,美麗極了。

你看他又畫了一些愛心形狀和蝌蚪形狀的圖案,接下來他把所有愛心都組裝了起來,只留下來一對又大又薄愛心,和蝌蚪形狀的圖案拼在一起,只見他靈活轉動手腕,眨眼功夫,一隻形象生動,活潑可愛的蛐蛐就做好了,老爺爺的手簡直太神奇了,只要你說的出的動物他基本都會用糖畫出來。

我多麼希望也能學會做糖畫,不過我要做不同口味的糖畫,比如巧克力味道,草莓味的糖畫等等……。我還要做出立體的糖畫。

描寫糖畫 篇16

國小三年級作文 ,610字

我們國家有著各式各樣的傳統文化,其中我特別鍾愛糖畫。相傳糖畫是由唐代四川大詩人陳子昂發明的。他把糖畫帶進了皇宮,得到了皇上的讚許。晚年為了紀念皇上的恩遇,收了幾個徒弟傳授此技,這個技藝便從此流傳下來。

我想親眼看看糖畫的製作過程,爸爸媽媽就帶我來到河坊街。一走進河坊街,就看見一個小攤邊擠滿了人,我擠進人群才發現,這裡原來是在做糖畫。

只見,做糖畫的叔叔用小火把鍋子裡的糖燒到溶化,然後再趁熱打鐵地將糖漿用勺子在一塊光滑的石板上作畫。叔叔拿著勺子的手一會上,一會下,一會輕,一會重,勺子裡的糖漿慢慢地往石板上滴,不一會就形成了一個長著觸角和鬍鬚的頭,緊接著他又飛快地在頭的後面畫出了兩條弧線,兩條弧線越靠越近,最後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條長長的身子,然後在身子後面畫出了一個像火焰一樣的尾巴,再在身子中間畫上一條條細線,最後在身子下面畫上四隻像雞爪一樣的爪子。就這樣來來回回晃動了幾下後,一幅糖畫就畫好了。

我定睛一看,原來是一隻張牙舞爪的飛龍,這隻龍被叔叔做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好像是一條真的龍正虎視眈眈地注視著我們。接著,他趁糖還沒硬,就從身旁的一個抽屜裡拿出一根木棍,黏在糖畫上,這一幅糖畫就大工告成了。看著這條龍,我都眼饞了,好想咬上一口。於是我趕緊讓媽媽給我買一個。買到了糖畫,一口咬下去“啊!真甜!”

糖畫又有趣又好吃,它的味道讓我念念不忘。但現在會做糖畫的人已經越來越少,真希望這個傳統文化能一直延續下去。

糖畫 篇17

國小三年級作文 ,445字

我們中國有許多傳統民間工藝,比如精緻的糖畫,有趣的吹糖人,精美的剪紙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糖畫了。關於糖畫,我還知道一個傳說呢!

相傳唐代大詩人陳子昂特別愛吃黃糖,但吃法卻與眾不同。先把糖融化,再把它倒在桌子上,最後做成漂亮的圖畫。他的手藝深受皇上喜愛,一直流傳至今。

今天媽媽帶我去河坊街我看見一個攤位前有許多人在圍觀,我好奇地走過去看,原來是在做糖畫呀!只見一位老爺爺手拿著一把盛滿糖漿的大勺子,靈活地在畫板上往左一揮,向右一灑。在畫板上靈活地揮動,再用木棒把眼鏡點好,一直栩栩如生的小小鳥就呈現在了畫上。老爺爺又抽出一根竹籤,在糖漿裡滾了幾圈,把它放在已經畫好的糖畫上,等它冷卻了只好再拿起來,一副糖畫就大功告成了!我拿著買來的糖畫,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真是太美味了!我非常敬佩那些身懷絕技的藝人。

看著手裡的這幅糖畫,我不禁心中感慨: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真是豐富,人們居然能把糖漿變成精美的圖案,而且還栩栩如生。中國人對自己的傳統文化多愛惜啊,我以後也要認真地學習和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我學會了做糖畫 篇18

國小三年級作文 ,317字

說起糖畫,大家都一定很熟悉吧。因為常常看見賣糖畫的人惟妙惟肖地做著各種各樣的小動物時,我都很好奇,所以想試一下。

這天中午,做好準備工作後,我便熬起糖來,糖經過加熱後,先是化開,再變紅。到了這時,就必須關掉火,不然,裡邊的糖就會變黑,味道也會變得苦起來。

開始畫糖了,剛出鍋的糖得趕緊畫,否則,軟軟的糖就會變成咬不動的糖塊。我勺起糖,照著畫本在盤子裡畫來畫去,成了一朵鬱金香。雖然畫得不是很好,但我還是把它叫做“幸福的鬱金香。”

過了一會兒,糖變硬了。我用鍋鏟把這幅“鬱金香”鏟了起來,舔了一口,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糖畫的味道永遠在我心中消失不掉。

這就是中國人所說的:“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只要付出幸勤的汗水,就會有甜蜜的回報。”

糖畫王 篇19

國小五年級作文 ,637字

我家對面曾經開過一個賣糖畫的小攤。別看攤主其貌不揚,可手中卻暗藏著一手絕活。看了糖畫製作,品了糖畫,才會知道其中的玄妙。

一次,我又去看糖畫王作畫。這手藝才叫巧!只見他一隻手飛快地從身邊的鍋裡撈出一勺糖漿,一氣呵成,動作十分自然。他把勺子斜了斜,最精彩的作畫開始了。只見一絲絲糖漿在他手的掌控下,成了美麗的線條。他的手時而上下翻動,時而左右擺動,如同伴著鼓點,和著琴音,糖絲彷彿永遠都不會離開他手的掌控。每一擺手,糖漿就跳出優美的曲線,一絲絲濃郁的糖香也漫延開來。很快,一隻神氣的糖公雞出現了。它的身形,它的姿態是如此栩栩如生。這樣濃稠的糖漿,糖畫王竟一滴也沒掉!真令人拍案叫絕。

接下來就是粘木棒了。糖畫王用小刀子把早已凝固的糖公雞輕輕一撥,公雞便立馬與鐵板分離了。接著,他又撈了一小勺糖漿,這撈起時的糖漿可真像糖色瀑布!糖畫王把糖漿均勻地散在了木棒上。在我暗自佩服時,意外發生了ˉˉ一滴糖漿掉了!可是,糖畫王依然氣定神閒,眉毛舒展著,眼神依然炯炯有神,毫無驚懼之色.哦!原來糖漿掉到了公雞的腦袋上,成為了它的眼睛!這頗有”畫龍點睛”之感.此時的公雞更有神韻了.他把木棒往雞身上一粘,糖畫完成!這精美的糖畫真是令人不忍下口!這一次,我可真領略了他的風采。

有人問糖畫王:“你為什麼糖畫做得如此好?”他笑笑說:“我老王呀,也沒啥技巧,多練多做,自然就做好了!”

現在,這個小攤不知又去江南某處了。但是這個做糖畫得心應手的瘦小男人那甜蜜蜜,香噴噴的糖畫味道還在我心中揮之不去。

糖畫之風采 篇20

國小三年級作文 ,517字

糖畫顧名思義,它就是用糖來畫畫。把勺子當做筆,把糖當作墨水或者顏料。糖畫不僅好吃,而且十分有趣,是許多孩子們的“愛寵”。

曾經,我們學校門口也有這麼一個賣糖的叔叔,每當,放學的時候,叔叔的攤位上便是人山人海,被孩子們堵得水洩不通。

我走進攤位,那個叔叔便笑眯眯地問:“小朋友,你想要什麼形狀的啊?”我便問叔叔:“叔叔,你會做什麼的啊?”叔叔回答說:“餓哦會做的可多了”有能上天的大金龍,偏偏起舞的蝴蝶,威武的大將軍—龍蝦……

我便選了我最喜歡的—金龍。叔叔開始畫了,首先,他用勺子輕輕地在鍋裡盛了一勺子糖,把小勺子微微傾斜,向冰涼的大理石上“澆”去,叔叔的胳膊時而快,時而慢。在這兩種氣勢中,大金龍的輪廓就畫好了,叔叔又盛了一勺糖,就如“給畫填尾”。讓這條金龍變得更加威武。不一會兒,一條“栩栩如生的金龍,就“出現”在我的眼前。

剛說畫,吃當然也是別有深意的。我拿著這“條”金龍仔細端詳,總是捨不得吃,拿在手裡欣賞半天,最終,實在忍不住那金燦燦的誘惑時,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是最不要緊的部位。“真甜,真好吃。”我忍不住大叫。

這就是我身邊的藝術—糖畫,聽了你有沒有心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