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與流行相關作文20篇

經典與流行 篇1

高一作文 ,868字

依鮑勃倫所言“人們通常不去做他們覺得對的事情,他們選擇做比較方便的事情”,網文的大量湧現似乎情有可原,但也確實有些問題。

首先,作家既不是風向標也不是指南針,不需要改變自己的方向才能獲得存在的意義。作家顧名思義是以寫作為目的,陳忠實起筆《白鹿原》前曾對朋友許諾將創作出一部用來墊棺材的作品,反觀現在的網文作家,他們所希冀的不過是一套墊房子首付的商品。書籍的意義已經從傳志言道的火種化成了謀財獲利的工具,作家的身份也從文化的傳承者轉為了文化的販賣者,繆斯女神的魅力逐漸被香車美女所取代,這也許很現實,但也很可憐。

其次,努力去適應所謂的“流行的閱讀取向”本就是非常可笑而又可悲的舉動。當直播時代來臨後,各種無底線的視訊在網路上流傳,目的不過是跟緊潮流,賺些流量和噱頭。而在網路文學的圈子裡,這種現象更是曾出不窮,為了迎合“流行的閱讀取向”,抄襲盜版已經屢見不鮮,雷同的情節與人物源源不斷。網路文學開始逐漸變得同薯片一樣,雖然品牌眾多,但本質上還是一個馬鈴薯,也不曾有人想過做個薯條嚐嚐鮮。它已經成為了一種工業化,流水線生產的產品,模樣類似,質量也還堪憂。

作家大致分兩類。一類如司湯達在《紅與黑》中自道“為少數的幸運者”創作,另一類則為了啟迪民智,為平凡的大多數發聲。但遺憾的是,在社會上,前者寥寥無幾,而後者發出的聲音大多也不堪入耳。至於讀者,很多人無心考慮如何能成為那少數的幸運者,他們甘心淪為平凡甚至愚昧的大眾,原因也很簡單—畢竟這比較方便。

“流行的閱讀取向”似一池水,當這池水清澈宜人時,大可不必故作矜持,但當這池水骯髒混濁時,也應該有棄之不顧的魄力。有識之士自當遠遠避開,至於那些一躍而下,甚至互相吹捧之流,不過是為了譁眾取寵,至於混得一身髒水,他們想必不會在意。

真正的作品並無必要理睬當世人的檢驗,它唯一的審判者是時間。在十年之後,一定有人會再次想起“白嘉軒這輩子最引以為豪的是娶過七房女人”,但未必會有人繼續唸叨著唐家三少和他的史萊克七怪們。

流行不過是時間的奴隸,可竟有人甘願淪為奴隸的奴隸,這是何其傻也。

經典和流行的巔峰對決 篇2

高三作文 ,800字

何謂經典?何為流行?材料中給出:經典是一位作家堅守沉靜的心湖寫出的傳世之作;而流行是現在被千萬無腦小學生追捧,以後卻會淹沒於歷史長河的作品。

錯,大錯特錯。古人有云:大隱隱於市。作家未嘗不能在“堅守沉靜的心湖”後寫出適應流行的閱讀取向之作。

JK羅琳的《哈利波特》可謂是流行了吧。全世界的“麻瓜”都不會忘卻那個帶著小圓眼鏡、目光堅毅的少年魔法師。按照材料給出的邏輯,這個魔法少年終將成為歷史,被後世所遺忘。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哈利波特》中所呈現的魔法世界在世界文學史上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它不是曇花一現的時興之作,而是將作為一個流派的開山鼻祖,永恆地流傳下去。而現在已經躋身英國富豪榜的生活,也是曾經的羅琳想也不敢想的。彼時的她只是一位單親母親,為了養活嗷嗷待哺的孩子,做數份兼職,在一天的忙碌之後,拖著沉重的身子,在昏黃的燈下一點一點勾勒著心中的夢。於柴米油鹽中的堅守,比之瓦爾登湖胖的靜謐守候,是看似不同卻又於根本上一致的堅持。

前人有言曰: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而流行是人民群眾最喜愛的。為何流行?歸根結底是由於流行通俗明白,符合大眾口味,而有些經典卻晦澀難懂?是,但也不是。每一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語言。《紅樓夢》難懂吧?崑曲的唱腔戲詞晦澀吧?可這些,在當年確然是流行,不然也不可能傳承百年,來到我們面前。其實,作家在創作前,應深思熟慮,怎樣將作品呈現在大眾面前,怎樣讓書中的故事與道理被更多人所知曉,為更多人所受益。不然,再怎麼“堅守沉靜的心湖”,無人問津的作品,也只能在它貼了“小眾”“文藝”的圈子裡沉寂,並不能對社會做出什麼大的貢獻。

因此,我認為在經典與流行的巔峰對決中,並無誰輸誰贏之分。那些真正講述出自己時代所探討的問題、呼喊出人們的心聲的流行,千帆過盡,也將留在圖書館的“經典好文”書架上。

故無論是“堅守沉靜的心湖”還是“適應流行的閱讀取向”,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

品誦經典,與經典同行 篇3

高一作文 ,1480字

中國傳統文化浩如煙海,而古典名著是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品讀經典,是一出與名人大家的相約;是一段穿越時光的回想。在品讀經典中滋養著心靈,讓書香伴著我們健康成長。

悠悠千年,傳承的不僅是經典,更是精神。華夏文化經千年的歷史洗禮已然變得博大精深。對於作為華夏兒女的我們而言,無疑是最為深厚的財富。

詩詞在歷史中前進了很久很久。從《詩經》到唐詩宋詞,從春秋戰國到明末清初,詩人這一隊伍浩浩蕩蕩得走在歷史的長路上,活躍在歷史的舞臺上。唐詩是甘美的清泉,宋詞是飄香的落花,輕輕掬一捧清泉,十幾瓣落花,沏一杯香茗,於是芳香四溢。品味一首唐詩,你會感受到那盛唐的繁華。誦讀一首宋詞,你的腦海中會浮現出那山河的壯麗。

詩詞是什麼?有人說是難懂的字元,有人說是心情的再現,有人說是古人的豪情壯志。可我覺得詩詞是活的,是有靈魂的。它以獨特的方式向我們訴說著那時候的故事。四書五經之所以會被重視,我想其原因應該也是這樣吧。與古人相比,現在的我們已經失去了那種對詩詞的熱愛,轉而向那些浮誇的文字走去。那些詩詞,那些靈魂,漸漸地被我們遺棄在歷史的角落。對於這種現象,有些人卻已經麻木了。對此,我們還能說些什麼?所幸的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迷失了方向,還有人依舊熱愛著那些詩詞,追逐著它的腳步。而“國學小名士”則是一檔帶領我們去追逐、去探索詩詞的節目。在節目中,那些孩子用他們天籟般的聲音誦讀著那來自歷史的絕唱。在他們的誦讀中,我看見了李白與友人醉酒吟詩;我看見了杜甫站在茅屋前無奈的嘆息;我看見了古代學子在學堂裡誦讀。或許被他們的吟唱所感染,我感覺我也是他們當中的一員。

歷經千年的沉澱,中華文化如一壺醇香的烈酒,哪怕僅僅一小口,也能讓你沉醉在它裡面。或許我不懂詩詞,看不透它最深處的柔情。或許我的力量有限,打不開它內在的力量,但詩詞帶給我的感覺確實那麼特別,像南風過境,帶給我些許溫暖。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如發著幽光的洞穴,讓人忍不住前去探索。作為中華兒女的我們,理應讓它一直閃耀在歷史的舞臺上,不要讓它隨著歷史的推移而慢慢消失。

品篇篇美文似嘗盞盞清茶,沁人心脾之際回味無窮;悟絲絲哲理如聞縷縷芳香,大徹大悟而悠遠流長。其實經典就在我們身邊。經典不僅影響著個人的心理素質的提高,經典更影響著個人的發展。經典固然有價值,但如果不去細細品味,經典中的價值又如何能被顯現出來?品味就是在認真閱讀過經典名著後,認真思考,慢慢領悟出其中的深刻道理。所以品讀經典不是囫圇吞棗般地把經典大致翻一遍,而是有思想、有情感的去閱讀。這樣,經典作品的價值才會顯現出來。一旦一個民族中有越來越多的人去品讀經典,去感悟經典,並時刻堅持那些從書中領悟道德精神品質,那麼這個民族的整體素質一定會大為提高。所以,品讀經典對一個民族的發展也會有重要影響。

現在,我們的科技日新月異,大量的新興媒體使紙質的圖書失去了市場。人們快節奏的生活中容不下慢節奏的閱讀。缺失了現實的動力,一些原創者靈動的源泉也逐漸枯竭了。我想,我們需要的是一個人文安靜的大環境,而我們缺少的也正是內心的平靜和生活淳樸的快樂。生活在現在的我們應該靜下自己的心,拿起一本經典著作,細細品讀,讓自己的心漫遊在經典中。我們應該去品味經典,去感知前人留下的智慧。品誦經典,感悟經過時間考驗的人生真諦,讓經典的價值能夠顯現出來。

經典似一曲悠揚的樂曲,經久不息地迴轉在人們的心口;經典,如黑夜裡被擰亮的一盞燈,照亮人們前進的路;經典,若漫漫征途中的伴侶,喚回我們迷失的心靈。經典在左,享受在右,與經典同行,踏上一條輝煌之路。

國學經典與你同行 篇4

國一作文 ,868字

人們常說:“一本好的經典就是一個朋友。”經典給我們帶來的是不同的震撼和啟迪。國學經典就像我們的老師,它教會我們做人,教會我們處事,教會我們走好生命的每一步。它對我們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閱讀國學經典,就像是走進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因為每一部經典之作都是一個作家對於心靈的美好寄託。

閱讀國學經典,就像是進行了一次光合作用,讓每一位讀者都在陽光的沐浴下快樂、茁壯地成長。

閱讀國學經典,就像是經歷了一場奇妙的旅程。在這場旅程中,有歡樂和希望,也有難過和悲傷,有陽光和鮮花,也有黑夜和陰雨。旅程中,有葉聖陶筆下稻草人的悲慘遭遇;有沈石溪筆下母狼紫嵐的狼王夢;有吳強筆下波瀾壯闊的戰鬥場面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

我從小就喜歡讀書。上幼兒園時,我不識字,就只能看書上的插圖,但又看不懂書中的意思。於是,我就纏著爸爸媽媽,讓他們給我講書中的故事。他們很喜歡我的這種“讀書勁兒”,所以很樂意給我讀。每次,我都聽得津津有味。

後來,我上小學了,可以自己看書了。起初,因為認識的字不多,所以只能看注有拼音的國學讀物。記得我讀到的第一本書是《唐詩三百首》,雖然不是每一首詩都會背誦,但還是積累了不少的詩句。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認識的字多了起來,所以書上的插圖慢慢變少,國學名著也就越來越多。但因為我的知識還不夠全面,所以只能囫圇吞棗。

漸漸地,我告別了小學,進入了更加豐富多彩的初中生活。雖然課餘時間縮短了,但我的閱讀量卻在逐漸增加。只要一有空,我就去逛書店,在知識的海洋裡暢遊,在知識的天空裡翱翔。只要一買到新書,我便會如飢似渴地看上半天。如今,國學名著已經成為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國學經典的薰陶下,我明白了:我們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經典是我們在成長路上的夥伴,它以一種堅定的力量,支撐著我們的信念,陪伴我們成長。它能滋潤我們的心靈,驅走心中的陰霾。讓我們在它的帶領下領略人生的真諦。

書籍猶如一節進步的階梯,引領我們走向成功D國學經典。你們會收穫一個純淨的心靈和更加充實的生活,更好地為中國的美好未來而努力奮鬥!

經典與我同行 篇5

國小五年級作文 ,746字

如果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那麼“經典書籍”就是這架階梯的每一級臺階。因為經典的積澱,一個民族才有了厚重的文化,一個人也才會有厚重的人生。沒有經典的滋潤,一個人就不能成為真正有思想的人。縱使你有思想,你的思想也是膚淺的、零碎的。沒有了經典的滋潤,你可能是一個俗氣無味的人。

古今中外有許許多多的經典,它們總是讓我怦然心動:《詩經》、《尚書》、《春秋》、《禮記》、《易經》、《道德經》、《論語》、《孟子》、《莊子》、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在經典裡,方塊字裡的音韻是動聽的樂曲;在經典裡,五千年的文明是跳躍的音符;在經典裡,大師們的容貌是親切的微笑;在經典裡,文明史的軌跡是清晰的線條;在經典裡,我可以看見古代歷史文明的演變。

在近代德國著名作者格林兄弟寫的《格林童話》那是人人皆知,其中《灰姑娘》讓我最為感動。這個小故事讓我明白了:人一定要善良。一個人如果有一顆善良的心,那麼他的生活就會快快樂樂。

丹麥著名作家安徒生寫的《安徒生童話》,也是家喻戶曉。在這本書中,我們認識了許多性格鮮明的朋友:他是歷盡嘲笑和磨難,終於變成了人人喜愛的白天鵝的醜小鴨;她是生活困苦,讓我們憐憫和同情的賣火柴的小姑娘;她是懂得感恩的拇指姑娘;他是不聽別人意見的皇帝;她是為了找回自已的孩子,不惜犧牲自已的媽媽……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深深的體會到善良、友愛、正直、勇敢、謙虛、感恩等美好的品質。

莎士比亞也說過“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孔子說:“不讀書,何以言?”我也想說:“經典是我的無言朋友。”與經典相伴,我的人生變得更加精彩,更加充實,更加快樂。

讀書明理經典伴我行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974字

每到晚上睡覺前,媽媽經常陪我一塊讀國學經典,我讀過的有大家都很熟悉的名著《三國演義》,因為我才上四年級,文化水平有限,對書的內容也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但是我覺得書中的很多人物非常了不起。尤其是書中的諸葛亮,他的學識和才能,那真是讓我佩服的直豎大拇指,情不自禁的為他叫好。

最熟悉的就是我們從幼兒園就開始讀的《三字經》啦。它教我們要從小就知道怎樣孝敬父母,怎樣去尊敬別人。我們雖然做不到“臥冰求鯉”,但最起碼我們能做到像孔融讓梨那樣去孝敬父母。首先我來說說“孝”字,我們在學校總有一些同學炫耀說:“我的衣服是名牌的!我的鞋子是名牌的!我的鋼筆是名牌的!”可是你們想過沒有,我們的爸爸媽媽為了我們,是怎樣的辛苦和勞累。我不知道別人的爸爸媽媽幹什麼工作,但是我的爸爸身體不好,可他為了我和姐姐,每天天還不亮就起床為我和姐姐做好飯,然後出去幹活。我的媽媽也是這樣,有時來不及吃早飯就匆匆忙忙的出去打工。

媽媽在外幹了一天的活,晚上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回到家裡,一下子坐到板凳上就再也不願起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我記事起,為了這個家,為了我和姐姐,父母就是這樣任勞任怨的拼命工作。

為了我們,父母能忍受一切困苦,可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呢?

孔融很小就知道把大點的梨讓給他人,而我們看到勞累了一天的父母回到家裡,最起碼你能給他們倒一杯熱乎乎的茶水,晚上能給他們端一盆暖暖的水給他們洗腳,我想,父母看到我們做的這一切,一定會感到非常欣慰的。

我再說一說“尊敬”二字。在生活中,除了父母和我們朝夕相處外,和我們呆的時間最長的就是我們最尊敬的老師了。他們不但教我們知識,還要像父母一樣關心和愛護我們。課堂上,老師們為了一道道題而給我們講啦一遍又一遍,口乾了,嗓子啞了。放學後,為了給同學們批改作業,一直工作到很晚才回家。有時候,當別人早早地進入了甜蜜的夢鄉,可我們尊敬的老師還在熬著眼睛給我們看作業,準備第二天的備課。我們尊敬老師,就是要聽老師的話,認真聽課,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老師安排的任務積極認真的完成,真真正正做一個懂事明理的好學生。

讀書使我知道,百善孝為先,孝,不但要孝敬父母,還要尊敬老師,尊敬他人。我們讀書明理,更要在生活學習中去實踐,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在家孝敬父母、老人,在校尊敬老師,校外尊敬他人,以實際行動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社會。

經典伴我行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433字

“使卵石臻於完美的,並非錘的打擊,而是水的且歌且舞。”這句話是所有名言中我最喜歡的一句,也是對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它的意思是:讓卵石逐漸達到完美的,不是錘子的打擊,而是流水的慢慢沖刷。

記得剛上三年級的時候,我的字寫得一點兒都不好。爸爸買了本練字帖給我練字,前幾天還好,但是過了幾天我漸漸的不想練了。我看書時看到泰戈爾的一句話,我頓時千思萬緒:做任何事都不可能一蹴而成,我如果沒有恆心,沒有毅力,不堅持不懈,做什麼事都不會成功。想到這兒,我立即衝進房間,拿起筆就練起字來。幾個星期以後,我的字練得比以前好多了,不再歪歪扭扭,而是端端正正的了。

還有,一次我要給媽媽做賀卡,做了很長時間都沒做好,當我正想放棄之時,我腦子裡忽然閃過一個念頭:要想把事情做好,一定要堅持不懈,正如泰戈爾說的:使卵石臻於完美的,並非錘的打擊,而是水的且歌且舞。想到這兒,我頓時有了幹勁,立刻專心致志的做起賀卡來。從那以後,我把泰戈爾的名言當作我的座右銘,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堅持不懈,永不言辭。

經典伴我行 篇8

國二作文 ,880字

望一排排黑色四方塊,沉默有端莊地坐在那兒,那些疊章反覆,讓人覺的這不僅僅是文字,還是音樂,還是舞蹈,亦或是繪畫,一切動作感漲滿其間,卻又毫不魯莽,詠之於江邊白霧,舞之於田間阡陌,終由時間定格。這才是真正的經典,這才為中國的經典。

這些充滿力度又不失典雅的藝術在堆砌之下,堆砌成了一首一首小詩,一篇一篇文章,繼而,經典也藏於其中。普讀過這樣一首小詩:句鷺立雪,愚者見鷺,聰者見雪。我猜大概意思是講:不爭,是一種智慧吧。人生就需要智慧,林清玄告訴我,我們要用自己的智慧抓住屬於自己的幸福。生命的幸福原來不在於人的環境,人的地位與人所能享受的物質決定的,當你看見別人都過得比你好,所擁有的住宅比你高檔,你不生氣,不去嫉妒生非,而是一笑了然,報以真心祝福,把別人的幸福當做自己的幸福那般,豈不是很好嗎?我們的幸福就把握在我們手中。

見過那深夜小街街攤的那些民眾?他們喝著三塊錢一瓶的雪花啤酒,吃著十元錢一碗的泡椒鳳爪。看著樹下的老爺爺下棋,還為每一步好棋發出最熱烈的喝彩與掌聲。看棋的人很幸福,富有者有富有者的幸福,為尊權貴者有其的幸福,身份卑微者業也有其幸福。在生命裡,人人都是有笑有淚,在生活中,人人都是有幸福和煩惱,這是人間世界真實的相貌。

那智慧又到底是什麼呢?我想智慧應該就是用寬容慈悲的心態來處吧,寬容這個世界,寬容社會的殘酷與不幸,寬容他人,順便,請也寬容自己吧,不去恨別的,也不去恨自己,讓自己輕鬆點,快活點,這就是智慧,最簡單卻又最深刻的智慧。它能夠透過愛與美,情與義,溫柔與感動清晰地看見,沒有雜質與瑕疵,是智慧領我們找到了幸福,才找到了溫柔、感動與理想。

林清玄告訴了我這首小詩,而我則明白了不爭不辯即是智慧。如果你懂得細細品嚐,最平凡的事物,哪怕是平面無語的文字才能夠擁有最富麗堂皇的境界。

因為,他們本為經典,是能夠引領我們走出或混亂或骯髒或無知或匆忙或冷漠的地方。

融匯他們的是時間與深度,單單幾個,就可以把人從時空超脫。

我以我最恭敬的態度靠近於它們,請它們帶我走向經典深處,即使我明白我永遠不可能走完,但我仍前行著,以最虔誠的態度行進。

經典伴我行 篇9

國二作文 ,646字

承蒙師長厚愛,我曾拜謁過一所孔子學院,當真是三生有幸。行走在滿是墨香的文化長廊,入目的是一群身著漢服的學子,聽著他們搖頭晃腦地背誦著什麼“之乎者也”,相互作揖,謙恭禮讓。

看到老師的來到忙退於道路兩旁,鞠躬行禮。雖然只是一些繁文縟節,但我卻彷彿錯亂了時空,回溯了歲月,看到從前;也是這樣的一群人周遊列國,只為一展自己的巨集圖偉業;也是這樣的一群人,唱著悲壯的戰歌,明知末路卻慷慨赴死;也是這樣的一群人在大廈將傾時挺身而出,力挽狂瀾於青萍之末……他們所堅持著的,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兩千多年來傳統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支撐起了一個民族的氣節與脊樑。

同為四大文明古國,巴比倫陷落了,巴別通天塔與空中花園早已不復存在;古埃及消失了,矗立在黃沙之中的金字塔的傾訴誰能聽懂呢‘古印度失守了,在種姓制度之前的歷史似乎只是一個傳說。只有中國,燦爛輝煌,歷史滄桑,雖然遭受了種種磨難,但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這與儒家文化所推崇的理念與宣揚的普世價值也是分不開的。

固然,時下的孔子學院有著跟風近年來的“國學熱”思潮,且有些炒作與賣弄之嫌,但並不能夠抹殺這些經典,對於人的精神世界的潛移默化的規範與指導,二十四孝中的某些行為,今日看來可能是有些迂了,但其中包含的“孝德”確是值得我們去學習和發揚的。同任何古代的思想一樣,這些經典有其精華亦有落伍於時代之處。我們應當選其靈魂,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相結合,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適應,在實踐中領悟其內涵。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誠如是也。

經典伴我行 篇10

國小五年級作文 ,824字

五千年的中華民族,在浩瀚的文化海洋中,四大名著、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四書五經、三字經、弟子規、唐詩三百首……這一部部經典著作,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眾多耳熟能詳的經典著作伴隨著我童年成長的足跡,已經深深地烙在我的腦海裡。當我們從達塵中拾起部部經典著作,擦拭乾淨,輕輕翻開書頁,一句句經典躍然紙上。

從小時候開始,媽媽就給我講很多的名人的經典故事,我是伴著名人的故事長大的,名人的故事給了我很多教育和啟發,有些故事使我悲傷,有些故事使我感動,最使我感動的故事是《孟母三遷》,最使我深受啟發的故事便是《唐詩三百首》。

孟子的母親為了使孟子能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不惜辛勞,付出了比其他母親多得多的血汗,在孟子的成長過程中搬了三次家,而搬三次家只是為孟子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菌夫不負有心人,孟母的血汗和辛勞沒有白費,孟子終於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學者,被後世和萬代敬仰。

在《唐詩三百首》中,我印象最深的要數那一首《憫民》了,因為這一首詩是古今通用的,它十分形象地描繪了農民伯伯耕地時的那一種辛勤,那一種勞累。讀了這一首詩我彷彿看見了農民伯伯正在弓著腰耕地,汗水正一滴一滴的滴在土壤裡的情景。想一想,農民伯伯這了讓我們吃上香噴噴的米飯,而不惜辛苦自己,這是一種多麼可貴的奉獻精神啊!但是有一些人為了顯示自己的大方,點了一桌子的山珍海味,而他們卻不吃完,可是,他們還沒有打包就走了,他們早就忘記了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他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樣是勤儉節約,更不知道勤儉節約的意思是什麼。他們只知道一昧的浪費,他們只會浪費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再想一想,我們何嘗不是這樣?只不過他們浪費得多,我們浪費得少而已。

如果你在寧靜的晨曦中,在那幽靜的林蔭道,捧著一部經典著作,細細品味,那該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情呀!讓那部經典著作,像溫暖的春風,沐浴春雨,融化正步入少年的你我心中的冰雪,去感知時代的進步,體會成長過程中的快樂和煩惱,領悟人生真諦……經典伴我行。

國學經典伴我行 篇11

國二作文 ,601字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華夏文明璀璨奪目。中國,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的大國,在歷史的長河中,古人不斷創作出新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品猶如久旱逢甘霖的禾苗,讓人看到希望,也像嚴冬中的熱火,讓人感到溫暖,更似盛夏中的一捧涼水,沁人心脾。國學經典深深鑲入了我們日常生活之中,從小伴我成長,指引著我,滋潤著我。

很小的時候,我就已經接觸到了一些國學經典。依稀記得,上小學時在課文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當時,我不太明白,後來老師告訴我說:“這句話就是讓你珍惜時間,不要等到老了,才後悔當年沒用心好好學習!”我當時一聽,立馬下定決心要改掉貪玩的習慣,好好學習,千萬不能落了個“空悲切”的下場。國學經典就像我的啟蒙老師,使我從小就定下了以後努力的目標。

記得有一次,我犯了錯,不知怎麼的,雖然老師沒罰我,但我小小的心卻總是在埋怨自己,連著好幾天沒有心情上課,老師見我這樣,遞給我一張紙條並對我笑了笑,示意我開啟它。我看了看紙條,上面是一句話:“人非聖賢,孰能無惑?”我一子就開朗起來,是啊!人怎麼可能不犯錯呢?但只要我們調整心態,敢於面對錯誤,改正錯誤,那這就是一次鍛鍊,只有我們不斷改正錯誤,才能更加接近完美。這時,國學經典又像一個朋友,拉著你走出了迷惘的陰霾。

國學經典,是在古代歷史文明長河中沉澱下來的瑰寶,其中蘊涵的哲理為我指明瞭人生的道路,在這條路上,我將與它共同前行,走向那光明的未來。

國學經典班我行 篇12

國一作文 ,672字

國學猶如一杯咖啡,讓你久久回味;國學猶如一扇窗,開啟你的心扉;國學猶如一盞燈,照亮你的前行……國學是中華的瑰寶,承載了一個個先輩們的思想和無價的精血,鼓勵我們研究、探索。和我一起踏上國學的旅程吧

年幼的時候,對國學的概念還只是停留在《三字經》和《弟子規》上。長大一些後,由於接觸了古詩詞,所以就對國學的瞭解就更深入了一層。如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痛到‘斷腸’;或李白《望廬山瀑布》中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寫出了廬山的波瀾壯闊

國學是由我們的祖輩們慢慢精細磨合而成的,如《詩經》、《三國演義》、《史記》等。這些都是國學,而這些國學中也有許多的人生哲理與道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中告訴了我們要節約糧食;從“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中我知道了做事要刻苦、認真、努力,並且堅持不懈才能夠成功;在“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中我領悟到:每一次讀書都會有一個新的感受和體驗,書讀得多了,自然領悟的道理也又多了

讀國學經典不僅可以豐富我們的人生感受和經驗,還有利於文化積累,讓自己的思想與大師們聯網接軌;也可以涵養情性,啟迪人生……在《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竹子雖然平凡,但是卻有那樣頑強的生命力和不屈的高尚品格,給我們以生命的感動。如果我們能像竹石那樣在曲折惡劣的環境中,戰勝困難,面對現實,這樣就會離我們的夢想更近一步

國學是我們中華的瑰寶,它是我們汲取人生智慧的永不枯竭的源泉。將國學傳承下去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它將是夜空中最璀璨的一顆明星!

經典伴我行 篇13

國一作文 ,723字

國學經典如同文學作品中一顆顆光彩耀眼的星星,照耀著我們學習中前進的路途。要數其中最閃耀的一顆,那麼非老子《道德經》中的一句話:“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是中國,也是全世界最早具有辯證法思想的哲學家之一。禍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禍的因素。好事和壞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在一定條件下,福就會變成禍,禍也能變成福。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正如塞翁失馬中所講的:塞翁丟了一匹母馬,鄰居紛紛對塞翁說道:“這真是不幸啊!”塞翁卻說:“這不一定就是件壞事。”果然過了一段時間後。那匹母馬竟帶回一匹神駿的草原馬,這時鄰居們則對塞翁說道:“你可真是太好運了”。塞翁卻說:“這不見得是件好事。”就是不久後,塞翁的兒子因為騎母馬帶回來的草原馬而摔斷了腿。鄰居們說:“這真是一場悲劇。”塞翁卻認為:“或許這是一件好事。”數年後,邊塞起了戰爭,村子裡要徵兵,塞翁的兒子因為摔斷了腿而得以倖免。當打完仗後,村子裡去當兵的人十有八九都死了。

記得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媽媽本來計劃去四川九寨溝遊玩,可我卻突然發燒,且高燒不退,遊玩計劃只能取消,我感到十分可惜。天有不測風雲,四川九寨溝發生7。0級大地震。看到這則訊息,我不僅十分同情那些被困的災民,又為自己沒有去九寨溝感到十分慶幸。這不是很好地印證了老子的名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嗎?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福與禍是共同存在的。看起來不好的事情可能會導致好的結果,看起來好的事情也可能導致不好的結果,不要因為一點不順就怨天尤人,說不定好事馬上就會發生;也不要因為一些好事就得意忘形,說不定禍事就藏在後面。

讀懂了國學,你就讀懂了人生。願這些璀璨的“星星”永遠伴我前行!

經典與我有約 篇14

高一作文 ,1023字

經典似一杯酒,細細品味才能知曉它的甘醇;經典似一首歌,用心聆聽才能懂得它的美妙;其實呢,經典更像一位知己,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我們,讓我們完成心靈上一次又一次的飛躍。

記得小時候,我的性子特別安靜,甚至說的上是孤僻。喜歡搬個小凳子獨自坐在院子裡,看小貓跟鳳仙花玩耍,聞青草的香氣,聽陽光移動的聲音,就那樣坐著,一坐就是一下午。爺爺每次來叫我吃飯,都會嘆口氣,開玩笑的說:“小妮子,你看村子裡的孩子多會玩,丟石子,捏泥巴,昨天還偷了我一個雞蛋嘞,被我發現一骨碌全跑了!”我也就聽聽,感覺爺爺說的事好像不會在我那麼個小小的世界裡發生。

爺爺在我們村子裡比較有名。兒時讀過一些書,又寫的一手漂亮的毛筆字,每逢過年我家就會陸陸續續來好多人,都是找爺爺擬春聯的呢。那時在我心裡,爺爺簡直就是會魔法的人,從他筆下出來的字,個個龍飛鳳舞,再看看我寫的幾個歪七扭八的大字,於是默默拿著筆和本子,在書房裡練,再接著,我發現了書房的奧祕……

那是怎樣的一個世界啊!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認識的字越來越多,那些厚厚的書我竟能看個大概了。電視裡早已熟悉的齊天大聖,白龍馬,武松,諸葛,林黛玉,此時正活在了文字間,以一個個全新的形象展現在我眼前。我又一發不可收拾的把常駐地從院子變成書房。爺爺又笑話我了,說小妮子變成書呆子嘍!

漸漸的,我發現我變了。

做作業百思不得其解時,會相信‘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於是耐心的尋找新思路;看到飄落的葉子時,想起劉禹錫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的樂觀情懷,於是不再感傷。對於一些變化,回想起‘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中蘊含的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的深刻哲理,於是對發生的變化坦然接受。

學校裡有時會有小型的比賽,我憑藉著豐富課外知識,拿到不少獎狀。自信心大大增強,滿足感和自豪感在我心底油然而生。

看書看累了,我還是會去院子裡坐一坐,不過,不再是坐在那一動不動,我會拿鳳仙花逗逗小貓,跟它一起玩耍,修理修理隊沒排整齊的青草。也多了一群夥伴,經常笑哄哄的來找我玩。就連偷雞蛋,爬草堆這種事也華麗麗的闖進了我的世界。我變得陽光,開朗,活潑,大方,家裡人對我的變化也喜聞樂見。爺爺不再叫我小妮子了,也不叫我書呆子了,成天淘氣鬼淘氣鬼的叫。

這一系列的變化,追根究底,來源於經典,來源於經典對我的影響。它伴隨著我的成長,可不是一位知己嗎?

與經典相伴,攜經典同行。讓經典住進心裡,它定會讓你收益,在你不知不覺間,試試吧!

品國學經典與聖人為友 篇15

國二作文 ,652字

在文學的沙灘上,最大最精美的貝殼便是國學經典。無事時,翻開書,品國學經典,與聖人為友

—題記

世界上有千千萬萬的香氣,在這沁人心脾的香氣中,我最愛的便是書籍那濃郁的墨香。

翻開書,坐上精神的船隻,與聖人面對面交談,領略聖人的與眾不同的精神世界。當我飄蕩在唐詩的水域上,我感受到崔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人生失意和懷鄉之愁;我領略到王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我讀出了李白‘’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的萬丈豪情,喜悅和昂揚的激情;快到水的盡頭時,我從“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看到杜甫為國家前途發愁到頭髮都白了。

船緩緩的向前漂著。隨即,我看到陸游“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默默奉獻和不怕挫折的精神;我感受到蘇軾“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的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性格;我知道了李清照“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相思之苦;我領略到蘇軾“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對英雄人物的無限懷念和敬仰和“人生猶如一場夢,且灑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對懷才不遇的無限感慨

遊著遊著,我不禁感慨道:“中國的國學經典真是多啊!簡直比長江的水都多;國學經典的真是意境深厚,反覆咀嚼也終究有味道。豈是我現在能參透完的?”

國學經典猶如良藥。在失意時讀,你會猶如多了一個和你有同樣遭遇的知己,可以陪你一起消愁;的成功時讀,你會的到一個好朋友,和你一起分享快樂,你會更加快樂!現在,讓我們一起吟誦國學經典吧!

觀《經典詠流傳》有感 篇16

觀《經典詠流傳》有感 ,573字

今天,學校組織全體學生觀看了央視的一檔綜藝節目《經典詠流傳》。這是一檔音樂詩詞類的節目,是將古詩詞和部分近現代詩詞配以現代流行音樂,帶領觀眾在藝術家和歌手的演繹中領略詩詞之美。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康震,中國音樂學院院長王黎光,著名主持人曾寶儀,著名音樂人庾澄慶共同組成鑑賞團,一起來為觀眾解讀經典背後的文化內涵。

第一位出場的經典傳唱人是王迅。他將我們從小就熟背的《詠鵝》唱的活潑可愛,令在場的觀眾都非常喜愛,讓我感受到了詩詞與音樂巧妙結合後帶給我心靈上的震撼。

第二位出場的經典傳唱人是著名的詞曲作家谷建芬老師,古奶奶用了十二年,克服重重困難將《遊子吟(next88)》、《敕勒歌》、《春曉》等一些經典詩句譜寫成《新學堂歌》。十二年裡,古奶奶先後失去兩位親人,但她仍然堅持創作,這份堅持,這樣的毅力值得我們後輩學習、更值得我們尊敬。張衛健演唱的《真英雄》添夾著楊炯的《從軍行》展現了男兒保家衛國的決心和勇氣。

通過觀看這期節目,讓我真正感受到了古代詩詞裡蘊含的不一樣的美。千百年來,人們用自己的智慧將美好生活以詩詞的形式呈現給後人,詩詞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一壺濃茶,一杯美酒,一朵鮮花,一棵小草所蘊含的詩情畫意不僅給我們帶來心靈上的震撼,讓我們對美好的生活更加嚮往,同時也激勵我們為了將來的美好生活去努力、去拼搏。(指導教師:郭丹)

《經典詠流傳》觀後感 篇17

《經典詠流傳》觀後感 ,504字

現如今科技如此發達,電子產品鋪天蓋地的闖進我們的生活。閒暇時間總想逛逛淘寶,刷刷朋友圈,打打遊戲,熬夜追劇。直到看了《經典詠流傳》才讓我對詩詞有了全新的認識。

一提起詩詞,多數人都會想起小學時我們在課堂上搖頭晃腦背誦的一首首古詩。可是,當時的我們也僅僅是將詩詞背下來而已,並沒有真正理解詩的意境。今天,當我們以現代文明的形式,用現代歌曲來演繹詩詞的意境,才讓我對詩詞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一位耄耋之年的老藝術家—谷建芬奶奶用十二年的時間譜寫《新學堂歌》,孩子們天籟般的聲音在耳邊激盪迴旋,每一個字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如精靈般敲打著孩子們純淨的心靈,陪伴著孩子們成長。當現場所有的人向古奶奶致敬時,音樂響起的一瞬間,我的心靈也為之震顫,內心不由自主產生敬佩和感動。一個人用自己的力量讓人從內心體會到快樂,這就是“匠心”精神,值得我們為她鼓掌,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龔琳娜和其愛人老羅也讓我心生敬意。一個土生土長的外國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憑著對編鐘的熱愛,去探索、去研究,即使這樣的研究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成功,但是,他們因為熱愛為音樂的探索付出的努力,就值得我們所有人為之讚歎!(指導教師:郭丹)

《經典詠流傳》觀後感 篇18

《經典詠流傳》觀後感 ,5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