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那冷雨的聲音相關作文20篇

聽聽那冷雨的聲音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475字

“譁——”窗外涼涼的雨輕輕地下著,打破了這陰天的寧靜。我坐在陽臺上,靜靜地看著雨水無情地把一朵嬌滴滴的、開得正豔的、粉色的玫瑰打得七零八落。不知道為什麼,我想起了鄉下老家的奶奶。

我的奶奶快八十歲了,臉上爬滿了皺紋,雙眼渾濁,兩鬢染上了斑斑白霜。在我爸爸十五歲的時候,我爺爺就去世了,奶奶一個人含辛茹苦地把五個孩子撫養大。就在爸爸上中學的那一年,爸爸的二哥又突然出了車禍,這又給這個原本苦難的家庭雪上加霜。直到現在,奶奶才能安安心心地過過好日子。

一次,我回到了鄉下奶奶那兒住幾天,每天都硬纏著奶奶,讓她給我講故事。清明節的時候,奶奶來到我們家,我剛好生病了,吃什麼吐什麼,藥都吐了出來,媽媽又不在家,只好由奶奶和爸爸照顧我。我在醫院躺著輸液,奶奶就在家,又是給我煮粥,又是給我擀餅的,想盡了方法。

這個歷盡磨難和滄桑的老人,到了晚年還不能好好休息,還要為我操勞,我心裡湧起了一絲愧疚。

雨還在“嘩嘩啦啦……”地下著,在我心裡,滿是對奶奶的思念。

聽聽那嘆息的聲音 篇2

國二作文 ,696字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題記

我穿越時空的長廊,站在歷史的海岸邊漫溯,聽到了你那千年前的嘆息。

你獨自一人,登樓遠望,寂然無聲。新月灑下一片淒涼,抬眼望去,有的只不過是滿眼的悽楚和哀傷。我看見了你站在長風中,任憑鬚髮隨風飄揚,也從你那揹負太多的肩膀上感受到了你的無奈與惆悵,讓我不禁心生憐憫。一股寒風吹過,梧桐樹葉在這大門緊閉的深院中沙沙作響,那悲傷的聲音在空中久久迴盪,就如同你的那聲嘆息一樣,拉扯著人的心中最溫柔的地方。,讓人隱隱作痛。

此刻的你滿腹惆悵,心中的思緒更如亂髮一般繁雜,在一瞬間被同時用力抽泣,裸露在殘酷的現實中。山河、地位、功名、金錢、感情在你的心中早已沒有任何意義。身為亡國之君的你,嘲笑自己不但無法像漢武帝那樣為百姓造福,而且連自己心愛的人也無法保住,還被世人諷刺為不理朝政的昏庸君主。雖然你深知“成事在天,謀事在人”的道理,但你仍打不開這心結。面對破碎的山河,回想那逝去的愛人你如何能夠釋懷?我似乎體會到了你那份獨有的苦澀。

是悲憤?不滿?哀傷?惆悵?懊悔?還是怨天尤人?那一瞬,我看見了你的心靈深處,被現實的刀子凌遲的千穿百孔,那種無奈,那種傷,那種無處訴說的淒涼悲傷,瀰漫開來,彷彿一江春水,綿延不盡。

寒風再一次吹過,淚水模糊了你的雙眼。這幽寂的暗夜中嘆息是你唯一的選擇,你站在那唯一的光陰處,除了愁苦,一無所有。而我,站在時間的門口,聽那歷史深處發出的嘆息,黯然淚下。

歷史的車輪滾滾而去,在那道最深的碾痕中間,我彷彿又看到了那個在寒風中嘆息的你。

聽,那聲嘆息,聲聲敲心碎。

聽聽那悅耳的聲音 篇3

國三作文 ,839字

小鳥說它最喜歡飛翔時所聽見的“呼呼”聲,那是悅耳的;小魚說它最喜歡游泳時所聽見的潺潺小溪撞擊岩石的“砰砰聲”,那是悅耳的;小樹說它最喜歡雨點敲擊自己的“滴滴聲”,那是悅耳的。風聲,水聲,鳥鳴聲都讓人喜歡。

而我,聽不懂陣陣風聲,聲聲雞鳴的美好,卻偏愛鄰居家孩子吹出刺耳的笛聲,隔壁家破車的殘喘聲。不要詫異,一切是真的。

鄰居家人真不知道怎麼了,給五歲的女兒買了一個豎笛。一天從早到到晚都“呼啦,呼啦。”鬧個不停,讓人不堪忍受,好一次上門勸告,他們卻理直氣壯,說要培養孩子氣質要從小做起。真讓人火不打一處來。

鄰居的一對夫婦更讓人心煩,每天天不亮就騎著他家那輛“老爺級”三輪,“吱吱,嘟嘟,咚咚”的聲音於是每天將從床上拽起。可天卻沒亮,只能讓人望月興嘆。只不過想賣點早點,起這麼早,有必要麼?將近年夜,又把他們那破車弄回來,吱吱作響,搬上搬下,談談笑笑,好像忘記疲倦,這時鄰居女兒還在“呱啦,呱啦”嚷著,真是豪華二重奏啊!

偶爾去同學家,真是山清水秀,鳥語花香,讓人心曠神怡。我不由讚歎說:“兄弟,你這窩可謂獨處寶地啊。”他反到笑問:“你那地方不也很好嗎?每天二重奏,早點打三折”,讓我無地自容,可真是丟人到家。

太陽已射入山後,火紅的光輝卻還捨不得人間。鳥兒在啾啾叫著,真迷人啊!這是我突然聽到一種聲音,說不清是羊咩咩還是人喊。怎樣也揮之不去。同學在我旁邊,笑著我“怎樣,我這二重奏也不錯吧。”我迷惑不解,他就把我帶到一間破舊屋前。我聽到一個男孩輕“咩”到,羊被撲倒在地。”而一旁一個慈祥女人在耐心糾正:“是陽光普照大地。”他一遍遍重複著,男孩則在一旁認真點頭。

回家路上朋友對我說:“這男孩是棄兒,估計智力有問題。這女兒心腸好,收留了他。有一天男孩喊她聲“媽媽。”這女兒是淚流滿面。於是一天有一天的教他,你看,我這二重奏怎樣。

到家裡,我再聽到雜亂豎笛聲,聽到的卻是父母對子女的希望,也聽不到“吱吱”汽車聲,反而是鄰居對子女大的希望,多麼悅耳!

讓我們聽聽真正悅耳聲,那是愛!

聽那沉默的聲音 篇4

國三作文 ,984字

不知不覺,無聲無息,我沉默了好久。每當我陷入沉默,都覺得自己是悲劇裡的小丑。

14歲的我被送到了外地的學校,沒有哭鬧,沒有鬥爭,沒有欣喜。我獨自一人沉默地走在校園裡,沒有人關注我,我也不去打量外面的世界。生活在清靜的世界裡,我倒很慶幸。比起同學們由於不適應而“唯有淚千行”,我沉默,是因為我懂得,人生要走很多的路,去不同的地方,欣賞各種各樣的風景。沒有人會一直待在某地,因為這是一個人的成長,從不停止的闖蕩。

可是,同學們不理解我。在他們眼裡,我一直是一個高傲的人,因為我總是沉默寡言,從不跟同學親近。也有人認為,我是一個自卑的人,一個壓抑的人,因為我總愛坐在角落裡,不愛舉手,問老師一個問題都忸忸怩怩,臉紅得像猴屁股。

我承認我很內向,但我也懂得釋放自己。他們或許沒有看到,操場上時常有一個少年,跟風賽跑,外套“呼呼”地鼓起,那樣的肆意與張揚。他們或許沒有看到,空無一人的宿舍樓頂,時常有一個男生,扯著綿羊音大唱曾軼可,處於變聲期的嗓音很沙啞,但充滿了發洩的快感。

在家裡,我仍是一個沉默的孩子。

常常聽大人嘮叨我童年的吵鬧頑皮,活潑大方,每當我聽到這個,我的心就一陣刺痛:沉默難道真的有錯嗎?親朋好友聚會,大家觥籌交錯,聊得海闊天空。我縮在角落裡的一張椅子上,默默地夾著菜。這個時候,最痛苦的事就是讓我給長輩敬酒。因為小時候,我永遠是嘴皮子最甜的那一個孩子。如今的我,竟然很容易怯場。幾句簡單的祝酒詞,構思了許久,到了嘴邊卻忘得一乾二淨,拿著顫抖的酒杯不知所措。長輩們在這個時候總會搶先拿過酒杯,一飲而盡,然後沒等我反應就說了聲“謝謝”,接著一桌人就開始鬨笑。我覺得這是對我的侮辱。我不說話,因為我深信“一切盡在不言中”;我不說話,並不代表我不愛他們。我不知道他們在笑什麼。

從此,我害怕在酒席上敬酒,甚至害怕和大人們在同一張桌子上吃飯。我不想讓我的沉默被不懂我的人打擾。

因為沉默的緣故,我喜歡上了下雨。覺得下雨就像痛哭,是壓抑了很久的嚎啕大哭。天空會把許多許多的委屈與不愉快積攢很久,積攢成雲朵,再也忍不住,終於在某年某月某日傾瀉而下。我想,我也會有“傾瀉而下”的時候,假如,有很多人懂得我沉默的聲音。

沒有人懂我沉默的聲音,也沒有人想懂。我覺得我還是一個孤獨的小丑。但,我就是我,沉默就是我的代言,我一定會在踏上下一旅途前,勇敢地振作起來,勇敢地向世界問好。

聽那美妙的聲音 篇5

國小四年級作文 ,430字

每天早上,我都會被媽媽那輕柔而又溫暖的聲音從睡夢中叫醒,那便是一聲聲是愛的呼喚。

每天都聽到媽媽那慈祥的聲音。有一次,我去和小夥伴一起玩耍,跟媽媽說三點之前回來,可玩著玩著就忘了時間。媽媽見我還不回來,便著急了起來,和爸爸一起找,終於在一片空地上找到我。把我帶回家的路上,媽媽摸著我的頭,說:“沒事就好,沒事就好。”

還有一次,我因為一心跟同學說話,見媽媽沒有來接我,便跟鄰居走了,我到了家才知道,爸爸媽媽一直在找我,見我安全回家,他們懸著的心才落地。媽媽見到我,不停地說:“下次你還敢不敢這麼嚇媽媽了。”我慚愧地低下了頭。

記得那一次,我在家喝水,我想學著別人杯離嘴喝,結果“哐當”地一聲,杯子摔碎了,手也被劃了一個小口子,我那時候還小,嚇得不知所措,坐在那兒哇哇大哭,媽媽看見了,一邊說:“不疼,不疼,乖!”一邊給我清理傷口,貼上創口貼,我頓時感受到媽媽對我的愛。

那一次又一次貼心的話語,一聲又一聲親切的叮嚀,是媽媽對我的愛與關懷,我會把這份愛記在心裡。

聽那美妙的聲音 篇6

國小四年級作文 ,430字

每天早上,我都會被媽媽那輕柔而又溫暖的聲音從睡夢中叫醒,那便是一聲聲是愛的呼喚。

每天都聽到媽媽那慈祥的聲音。有一次,我去和小夥伴一起玩耍,跟媽媽說三點之前回來,可玩著玩著就忘了時間。媽媽見我還不回來,便著急了起來,和爸爸一起找,終於在一片空地上找到我。把我帶回家的路上,媽媽摸著我的頭,說:“沒事就好,沒事就好。”

還有一次,我因為一心跟同學說話,見媽媽沒有來接我,便跟鄰居走了,我到了家才知道,爸爸媽媽一直在找我,見我安全回家,他們懸著的心才落地。媽媽見到我,不停地說:“下次你還敢不敢這麼嚇媽媽了。”我慚愧地低下了頭。

記得那一次,我在家喝水,我想學著別人杯離嘴喝,結果“哐當”地一聲,杯子摔碎了,手也被劃了一個小口子,我那時候還小,嚇得不知所措,坐在那兒哇哇大哭,媽媽看見了,一邊說:“不疼,不疼,乖!”一邊給我清理傷口,貼上創口貼,我頓時感受到媽媽對我的愛。

那一次又一次貼心的話語,一聲又一聲親切的叮嚀,是媽媽對我的愛與關懷,我會把這份愛記在心裡。

聽那沉默的聲音 篇7

國三作文 ,570字

沉默,亦是無聲,無聲,亦是有聲。萬物沉默的聲音,是用心來聽的。

天地有大美,這是經過幾十億年滄海桑田變幻而來的,即使它什麼也不說,閉上眼,捂住耳,它沉靜的美亦會在心海浮現。初春的暖流,拂過臉頰,你是否“聽”到了的呼吸聲,均勻,溫柔,溫暖而不燥熱,從後背暖到心底。它默不出聲音,心靈卻把它的呼吸聽得一清二楚。

一面湖泊,寂靜的任清風流淌,任雨水融入。它浩瀚而蔚藍的沉靜中,一點小小的漣漪漾起的波紋緩慢散去,直到湖泊邊緣。湖泊沉默不語,但我卻聽到了她寬容的話語:接納一切,清風,雨水,漣漪……

樹林裡最後一片葉子落下,它是一個剛剛結束的生命。它的色澤不斷變幻,絢麗繽紛。它的身體不再柔軟,風吹在它身上,它就那樣僵直的左搖右晃。它曲的形體彷彿是怕冷一般,圓圓的將自己抱成了團。落葉沉默不語。可我“聽”見了落葉的小詩,它向我訴說和展示著一個生命在最後階段的精彩和對世間的依戀。

這個世界裡,聲音很多很雜,需要用言語表達的事情太多,在這一片聲音中,多少男女驚了情緒,擾了生活。多少人燥了心性,又有多少人乾脆封閉自己,把一切聲音拒之耳外,也拒之心外。其實,世界需要有聲的聲音,也需要無聲的聲音,。試著將耳朵和喉嚨關閉,用心去聆聽萬物無聲的聲音,你會發現落葉會朗誦小詩,湖泊會說寬容的話語,春天竟然有呼吸。

聽,那沉默的聲音,那塵世間沉靜美麗的天籟之聲。

聽那沉默的聲音 篇8

國二作文 ,788字

有一座東方的驕傲,人類的精髓,世界的奇蹟坐落在北京西郊。

有這樣一位偉大的人曾評價它:“人們常說:希臘有巴特農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鬥獸場,巴黎有聖母院,而東方只有圓明園。要是說,大家沒有看見過它,但大家夢見過它。這是某種令人驚駭而不知名的傑作,在不可名狀的晨曦中依稀可見。宛如在歐洲文明的地平線上瞥見的亞洲文明的剪影。”

這位偉大的人是雨果,而這亞洲文明的剪影是—圓明園。

我不敢去提圓明園這三個字,因為它沉默到窒息;也不敢去想它的樣子,因為它太壯觀;我更不敢去憶它的歷史,因為那太悲慘……在幾個世紀以前,兩個強盜不僅是搶奪它,為了毀滅罪跡,更是燒燬了它。從此,東方的驕傲停止了,人類的一個精髓消失了,世界的一個奇蹟也隨之毀滅了。那是什麼感覺?憤恨?悲傷?惋惜?或是譴責?每一個修建圓明園的人,曾經付出的所有心血,在那一瞬間,全都消失不見。空虛的東方,墮落的心靈,哭泣的世界,眼淚洗刷了每個人的面容,卻沒有洗刷乾淨侵略者那骯髒的靈魂。憤慨、悲痛,渲染著東方每一處角落。

2011年10月,是圓明園罹劫150週年的紀念日。150多年前,圓明園—這座萬園之園,恰如一顆最耀眼的明珠閃耀在帝國的王冠之上,它是盛世的象徵,也是帝國的榮耀。我們也無法忘記,1860年的10月,這座歷經清朝六代皇帝苦心營造的“萬園之園”,遭到英法聯軍洗劫,毀於一旦。火燒圓明園,150年了!這是中國人民心頭永遠的痛,是人類史上的屈辱,作為飽受侵略和壓迫的國家,中國人民應該牢記歷史。不過,應該如實記住:苦難不僅來自外來侵略者,更來自自己的落後和封閉。

圓明園遺址現在就立在那裡,就沉默地立在那裡,。它若是有聲的……不,它無聲勝過有聲,遺址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在沉默。那沉默的聲音,一直在敘述它悲慘的過去,它記錄著中華民族的屈辱,和滄桑的歷史。

聽,圓明園那沉默的聲音……

聽那沉默的聲音 篇9

國三作文 ,653字

一日,參觀了一幢摩天大樓,我坐電梯登上頂樓,發現那裡已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都是為了來一睹大廈的風采,可都因人太多或無奈離開,或失望而歸。

我有幸擠到玻璃幕牆邊,全城盡收眼底,可心中總有一絲空虛感,雖然這景緻是很壯觀,可幾年之後,又會有更多更高的大樓拔地而起。可就算高到與天齊平,使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一覽無餘,那又怎麼樣呢?看到的不過是些模型玩偶,而那些東西的深意是隻有親身體驗才能感受到的。

我便轉身下了樓,踏上歸途。

走了不遠,便經過幾面矮牆,沒人知道它包裹著什麼,我好奇地翻過牆去,恍若進入了另一個與世間隔絕的境地,幾十幢老樓靜靜聳立,斑駁的大門見證著它的歷史,青磚紅瓦間烙印著歲月的痕跡。沒人說話,卻彷彿聽見:“我已墮落,我已腐朽,我已沉寂,請回、請回……

我穿梭於老樓之間的羊腸小道中,這裡早已沒有夕日的繁華、喧鬧,偶而躥出的幾隻野貓便是這裡的原住民,我不敢上樓去,只是用手輕觸著那近乎於斷壁殘垣的樓體,聽著絲縷陽光撒下的寧靜。小巷之中,我無法看到高聳入雲的大樓,聽到喧鬧無比的人語聲。但在這,我卻聽到了不曾在高樓大廈間迴響的音符。

我知道那是什麼,那是歷史與歲月的腳步,我們看到聽到的她,是在不斷前進的。但在這,她卻駐足等待,等待著世人來發現她,發現她的真面目。

一幢老樓,是殘缺的軀體,是完整的靈魂。

我欲離開,那聲音又呼喊到:“我雖已經失去了光輝,但是世人們那,請不要忘記我,因為我的身上還承載著一段難以忘懷的歷史,攜刻著那份無比珍貴的記憶。拯救我吧!快將我從黑暗的深淵中拯救出來吧!”

聽那沉默的聲音 篇10

國一作文 ,586字

不知從何時起愛上了古文化,單純地喜歡其中蘊含的意境,如涓涓細流,在生命裡緩緩流淌,洗淨這座繁華城市所帶給我的喧囂和沸騰。城市便是塵世,何來詩詞中的“煙籠寒水月籠紗”的意境。即便偶爾有那一抹輕煙似的意境,也總是被這塵世渲染上一絲汙垢,最終沉入淤泥,何來“出淤泥而不染”的驚豔?

那天回家時天空已掛著一輪弦月,倒是頗有“月籠紗”的意味在裡面。可惜不靠著秦淮河,沒有“煙籠寒水”的美。只是靠著秦淮又能如何?水不清不明,有時恰似死水,哪有半點江南水鄉的情懷?河畔小商小販一堆,魚龍混雜,又怎會有詩詞的意境?

在白話盛行的年代,文言甚少,好似吉光片羽;在西裝牛仔盛行的年代,古裝只能出現在電視裡;穿漢服的漢人也是少之又少,可漢服的的確確是漢族人的衣服;在科技普及的年代,有多少人能寫得一手好毛筆字,又有多少人能吟詩頌詞……

大家難道不覺得,中國幾千年的古文化正在逐漸流失麼?

他們沉默的反抗,有人聽到了嗎?

坐在窗前一眼望去,整個中國時代化了,還有多少“小橋流水人家”的風景?還有多少“一曲新詞酒一杯”的聚會?還有多少人遵照著“父母在不遠游”的古訓?

這世間太多紛紛擾擾,我們的古文化何時能回來?何時能復興?

整座城市都是繁弦急管,燈紅酒綠。也許那些“桃花流水”般的古文化已經在這樣的塵世裡留不住了,一去不復返了。可是他們遺留下來的,卻深深印在我的心底。聽聽吧,那些文化沉默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