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起夢的行囊,走向遠方相關作文20篇

背起夢的行囊,走向遠方 篇1

高三作文 ,866字

時空推移,蒼茫的宇宙中,萬物每時每刻都在執行和改變,但夢想的精靈永遠都不會隨著時光的流轉而消逝。在無限的時空與有限的生命存在中,有人認為夢想是一種力量,有人認為夢想是一種負擔,也有人認為夢想是一種習慣。但無論如何,只有不停下追逐夢想的腳步,並且學會詩意地棲居,才能在追求夢想的旅途中真正體驗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夢想的種子在我的心底生根、發芽、成長,離我是那麼地近,我純淨的眸子裡可以探尋到到它的生命軌跡。但我離歡欣地採擷夢想的果實的那天還很遙遠很遙遠,或許這一天永遠都不會出現。因此,當我聽見別人說他們沒有夢想時,我不知道自己是該慶幸還是該反省。慶幸的是我至少有一個高考夢,內心還有追求,日子就不會虛度;該反省的是,我雖然擁有自己的夢想,但畢竟缺少堅持的勇氣。高中三年,在這三年的時光裡頭啊,我的生活也許會很坎坷、很煎熬,但只要我能堅持,每天進步一點點,我就一步步地接近夢想實現的那一天,夢想也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了。即使實現不了夢想,我也會無怨無悔,因為我沒有虛擲光陰。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我的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沒有人可以一步登天,終歸是要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時值風華正茂的我們,談笑間,活力的青春就會悄悄地從指縫中溜走,一點痕跡也不曾留下。詩人海子說:“要有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遙遠的夢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凍,山高水遠,路遠馬亡。”而我,既然在心底種下了高考夢想的種子,也就意味著此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將行走於有風、有雨的路途中……

厚重的天幕終究遮擋不住騰飛的雙翅,對我們這些充滿青春活力的高中生來說,高考無疑是我們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我曾幻想過自己進入大學以後的生活,是那樣的美好,但我又極其恐懼高考的到來。我也曾以為所有經歷過高考的人都像是去過閻王爺那兒兜過圈的,因為面對高考就像是面對死神對命運的判決。但我想到更多的是高考過後的好,想到將來的成功,這些會讓我打消內心的恐懼,給我信心和力量,讓我相信自己可以在蒼穹中展翅翱翔。

背起夢想的行囊,走向遠方。有了夢想,也就有所期待,有所追求。

備好行囊走向遠方 篇2

國三作文 ,1087字

與朝菌、蟪蛄相比,人生的道路是漫長的。這路就像謝爾·希爾弗斯坦《失落的一角》裡那條無邊無際的線,時而平坦,時而陡峭,有蝴蝶,也有陷阱。但不管前方是怎樣的一條道,一段學業、一段旅程之後,我們又得備好行囊,走向遠方,開始一段新的旅程。

遠方有什麼?是鮮花,還是墳墓?海子說:“遠方,除了遙遠一無所有。”不!我們不必如詩人這等悲觀,我們不談論形而上學的問題,也不探究所有人那最終的歸宿。我們注重當下,向死而生。我們走向遠方是為了一所心儀的大學,一份滿意的工作,一種詩意的生活。背上行囊,走向遠方,過上一種幸福的世俗生活,或許這就是絕大多數人的追求。

行囊業已備好,就要啟程了。不管行囊裡裝的是什麼,準備的夠不夠。用的上的,自然好。暫時用不上的,也無需著急。想用而又未準備好的,也沒有什麼後悔的,人生本就是一張沒法回頭的單程票。當然,至於那些能伴隨我們一直走向遠方的,那是再好不過的了。

一路走來,我們的行囊裡該準備些什麼?知識,財富?培根說:“知識改變命運。”知識能不能改變命運,我們不敢隨便下斷言。但是,在一個社會變化這樣迅猛的時代,沒有知識,恐怕我們寸步難行。所以,我們的行囊需要有知識。僅有知識是不夠的,還要財富,也就是海子心目中物質這個短暫的情人。物質是我們生活得以進行的基礎,也是更高追求的階梯。《管子》:“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物質這個情人,對我們來說是至關重要。它也該收入我們的行囊中。

但是,行囊中單有知識和物質,也還是有所欠缺的。不管是平凡的一生,還是絢爛的一輩子,我認為還應該裝一些其他的東西。遠方是一個謎,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著無盡的吸引力。那麼,我們是不是該有一種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一個聯絡的社會,每個人都要參與。於是,我們也應有魯迅“遠方的人們都與我有關”的博大情懷。人生在世,自信也是不可少的。不管是毛澤東“會當擊水三千里,人生自信兩百年”的壯語,還是西鄉隆盛“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的豪言,也都值得我們收入囊中。一個清明的社會,也還要有于謙“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剛強和正直。等等,就不在此一一贅述。縱觀這些多姿多彩的人物,我們不難明白,有著怎樣的行囊,很大程度上也就決定著我們能走多遠以及走出一條怎樣的人生軌跡。

背上行囊,走向遠方,但願我們每個人的行囊都準備的富足和美好。

背上愛的行囊 篇3

國三作文 ,788字

採頡春的柳絮,採頡夏的濃蔭,採頡秋的落葉,採頡冬的飛雪,一如採頡愛的點滴,一一裝進行囊,背上愛的行囊,我一路歌唱。

曾記否,那慈母手中線。

又要返校了,“媽,我要去上學了。”我蹬蹬蹬地踏著樓梯,母親聞聲趕忙從廚房裡跑了出來,“等一下!”她叫住了我,“又怎麼了?”我不滿地停下,她用那條似乎永遠洗不乾淨的圍裙擦著溼手,不一會兒,她找來了針和線,指著我的袖口笑道:“看,這裡裂開裡”可不是嗎?它正咧著嘴笑呢!母親拉我坐在了長椅上,麻利的穿好了針線,低頭細緻的為我縫袖口。陽光真好,照在她有些褪色的衣服上,照著她不再黑亮的頭髮,耀眼的銀絲似乎刺痛了我的眼。她的手,和洗衣粉打交道,把鍋碗瓢勺愛撫,粗糙的紋間染了斑斑點點。但她那樣輕柔地捏著針,精靈般地在袖間舞動,即使霜染了鬢髮,草枯了手掌,她依然美如聖母。

母親,請允許我將您慈母手中線的溫暖珍藏,裝進我愛的行囊。

曾記否,那車站穿梭忙碌的身影。

我要趕晚上十一點鐘的火車回家,儘管向他們解釋了很久,我已經是大孩子了,可以照顧自己,可以自己坐車回家。但他依然倔強地買了兩張票。我揹著一隻輕便的休閒包被擠在人潮中,應該會被衝到目的地吧。況且身後有她提醒我方向。右手是我的零食和衣服。他走得很快,不知是趕時間還是太重了,剎不住。走過了很長的通道和天橋,我們終於被衝進了候車廳。候車廳裡擠滿了人,他放下包子去尋了一圈很欣喜地拉著我找到了僅剩地一張空座,把我按在了椅子上,自己又整理好了行李,才終於肯舒了一口氣,解開了衣襟,在暖氣中掐著腰,重重地喘著粗氣。我起身讓座給他,他笑著搖頭,“還有還幾個小時才發車,你多坐一會吧!”他腆著啤酒肚注視著前方的時刻表,想起我總笑他的啤酒肚難看,但現在突然覺得,他挺帥的。

父親,允許我將您車站中傲人的身姿定格,裝進我愛的行囊。

揹著愛的行囊,人生路邊撒滿了愛的花種,我用感動澆灌,用真誠呵護,一路花開。

背上夢想行囊且行 篇4

國二作文 ,672字

俯首仰望,我們為何放棄最初的信仰,奔波路上,我們是否迷失了方向?默然感受,讓我們背上夢想行囊,與夢同行……

—題記

靜捧一?g黃土,駐足陽光,我,感受到了社會的日趨完善,聆聽著中國夢振翅的樂音,看到那夢想走在陽光路上,灑滿鮮花,一路芬芳。不知何時再耳畔響起了“中國夢”。“中國夢”顧名思義,是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想,它凝聚了五十六個民族的向上心,是所有炎黃兒女的共同夢想。

聽,我走在古橋上,驚詫著:原來汙濁的潺潺溪流怎麼清澈了許多?那汩汩清流“嘩嘩”地流淌,彷彿在訴說著浙江的“五水共治”。是的,“五水共治”—保飲水、治汙水、排澇水、防洪水,抓節水。浙江率先提出了“五水共治”促使大江大河抑或小溪煥發出往昔的清澈見底,“天際霞光入水中”。

“五水共治”其實是我嗎所有人的夢,當科技帶來的“殘餘垃圾”逐漸掩埋了我們看到河水的視線時人們唏噓嘆息:原來的“鏈錘菡萏花開上玉溪欄杆倒影中。”去哪裡了?是否只存在於詩人的詩詞裡中?

不光是河流湖泊受到了汙染,甚至我們的日常生活水也受到了影響,更痛心的是:還有人沒有醒悟,在無顧忌的大肆浪費水。在曾經,“嘩嘩”的流水聲道出了我的心痛……

現在,我們有了一個共同的夢,“五水共治”,我知道,雖然現在這個夢還在實現的坎坷路上,但我相信,這個夢中有破繭成蝶的一天。

看著星空,那似乎沒有纖瑕的星辰在銀河中閃耀,而給了我們我閒的遐想。在哪沒有什麼纖塵的星空裡,放飛了多少人美麗的夢想?

目視遠方,我在想著一句話:夢想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就此,我收拾好行裝,背上夢想行囊,與夢同行……

走向遠方的人 篇5

國二作文 ,691字

我們是一帆船,漸行漸遠,在浪花中走向遠方。

上小學的第一天,我牽著外公粗糙的大手,穿過幾條狹窄的小街,來到桂花樹小學。九月,街道旁的木柵裡的桂花樹都點綴滿了白色的桂花,好像白衣少女穿著褶皺的裙衣迎風搖曳,活波可愛,翩翩起舞,街裡瀰漫著沁人心脾的清香。

一大群新入學的孩子,怯生生的站在校門口,他們緊緊地拽著母親的衣裙抑或父親的袖角不肯鬆手,完全沒有了往日的調皮高聲。我回頭望了望外公,他點了點頭,鼓勵的眼神透著堅毅,我鬆開了手攥緊了拳頭,一鼓作氣跨進了校門。

我們是那個走向遠方的人,正當時,褪去青嫩無知的外衣,走向求知的書香殿堂。

每當放寒假快過年了,都要從忙碌中抽出幾天時間回到老家看看。親人們的團聚總是洋溢著幸福與快樂,熱氣騰騰的年夜飯裡裹著一年積攢的熱情。鞭炮聲、笑鬧聲充斥著整個村子。而到依依惜別時總是顯得無奈,透過汽車的後視鏡,看著外公外婆一大幫子漸遠消失舞動著的手臂,我不禁視力模糊泛紅了雙眼。

我們是那個走向遠方的人,稍作停歇也要加滿了油,兜著滿滿的祝福,揣著責任與擔當,走向求索的征途。

進入初三學習與生活的節奏緊張而又忙碌。一日復一日,我整理好箱包,在母親笑眯著拉開家門的同時,不忘理了理額頭,一頭栽進快速而冷默的初三賽道。

我們是那個走向遠方的人,想有收穫,追求夢想,放下輕浮與急躁,忍得了一秋的寂寞與風霜。

我們是那個毅然果敢走向遠方的人,伴隨著我們前行的腳步,是外公的手愈來愈粗糙像樹皮雖然失去光澤但感覺更加堅韌,是回老家的次數愈來愈少但隔著電話裡捎來的叮嚀愈多跨過了萬水千山歷歷在耳,是母親的烏髮中悄然添了些許絲絲白髮刺眼卻傳神……

我們是走向遠方的人。

用獨立的翅膀飛向遠方 篇6

國三作文 ,910字

當面對蔚藍天空,你是選擇撲振自己豐滿的羽翼,展翅高飛,還是願意怯弱的躲在大鳥的身後,借力而行。

我想我一定是選擇前者,因為唯有憑藉自己的力量方能成就不朽。梅花不爭春,獨自開放,因而傲梅含香,感天動地;松柏不爭陽,獨自生長,因而直至雲霄,屹立於天地。

我也願做一個獨立生長的人,在風雨中挺起胸膛,在黑暗中仍大步前行。

還記得有一位女孩曾讓我淚流滿面。這位女孩小小年紀便獨自面對家庭的重創,面對癱瘓在床的媽媽。16歲,本是一個花季的年齡,她本應像所有同齡的女孩一樣擁有鮮豔的糖果與蕾絲短裙。然而生活給於她的卻是日復一日的辛勤。她拒絕了他人的幫助,獨自照顧母親,在悽風苦雨中仍篤定前行,從未放棄。正是因為這樣一份獨自的品格,十多年的堅守她從未放棄,演繹了一曲母女情深的大愛之歌。她與我們年齡相仿。反觀自己,十八年的生活從來都是安逸幸福,當我們遇到困難總習慣著向父母求助時,可曾想到,終有一天我們也會離開父母豐滿羽翼的庇護。而人生之路坎坷漫長,沒有一份獨立於天地的品格又如何能為我們周圍的人帶來幸福。

我們的人生就彷彿一場博浪,在洶湧無常的岱海之中,唯有你獨自一人面對驚濤駭浪。此刻的你要向那位老人一般,直面困境,緊握前行的船舵,充滿信心,衝破黑夜與險阻。

然而,在這一場人生博浪中,很多人總希冀著外界的力量,最後被無盡的海浪吞沒。

在那個風雲際會的年代,劉備之子阿斗無才無能,依附與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呼風喚雨,自命清高。殊不知,一味依附他人的寄生蟲最終只會葬在自己的無知中。假如阿斗擁有獨立的品格,懂得自我磨礪,又怎麼慘淡終場。歷史如此,人生亦如此。我們應掌握人生的主動權,才能創造人生的精彩。如今的富二代,官二代層出不窮,我們在羨慕與他們優越的環境之時,也不能忽視“富不過二代”的事實。依靠他人的努力來安逸度日的人,銳氣總有一天被消磨殆盡。正所謂物極必反,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不磨礪羽翼,獨自飛翔,又怎能延續承業呢?

學會獨立,不是孤高自傲,不屑於他人的幫助,而是獨立品格的鍛造。學會獨立,不是執拗前行,而是磨礪意志,方成不朽:

我願做那沙漠上獨自盛放的依米花,在險惡的環境中獨自生長,但卻開出美麗的花朵,清香沁脾,攝人心魂!

走向遠方 篇7

高三作文 ,1037字

走向遠方是為了讓生命更有意義。

—題記

走向遠方,手執一盞明燈點亮前方;

走向遠方,伴著星辰日月尋找渡口;

走向遠方,腳踩崎嶇泥路紮實向前。

六月,是夏。熱浪翻滾,風也是熱的。我們在郊區的大道上出發,背別父母、朋友,以一個朝氣蓬勃的面孔,以“一個一切都是新的”的思想,把六月夏的熱吹散、吹涼。

我們戴著小紅帽,脖子上繫著鮮豔的紅領巾,穿著輕便的運動鞋,揹著鼓鼓的學生包,稚氣的臉上蕩著一圈一圈的笑。我們從童年出發,從少年出發,一直到今天的青春如花。我們拿著小小的鏟子,隨處播種我們的思想,在去遠方的道路旁,種滿所有小小的希望,我們要看到,小小的種子長成大樹的模樣,大樹長成如蓋的濃蔭,濃蔭捧著小花的模樣,小花變出果實的模樣。這是美麗的夢,這是甜甜的夢,也是我們的夢。

就這樣,我們走過夏、走過秋、走過冬,又迎來春。路旁的種子快速地抽出了芽,彷彿它們不需要水和任何滋養,它們只要等待時間。

風吹幼苗,脖子上的紅領巾也飄散開來,在風中翩舞、旋轉,然後,掛在了大樹枝上,迎風瀟灑。上面,分明有糖果的味道,柔柔的,滑滑的,甜甜的,然而現在,卻要告別,怎一個舍字了得!

我們從少年到青年,又要爬過青春這道坡。不論是孤獨地走著,還是結伴同行,讓每一個腳印堅實而又充滿力量。還是夏,還是風,只是,我們臉上的笑淺了淡了。我們將鏟子埋進土裡,也將斑斕的夢一起埋葬。我們不再播種,我們開始了新一輪的征程。我們又有了新的思想,開始學著挑選自己最好的東西。我們學著承受痛苦,學著對待和消除誤解,對抗流言,並開始只爭朝夕。我們在變化中成長,在成長中學會擔當。

後來,我們開始談笑,開始去接觸他人,我們很喜歡這個過程。最後,我們從青年穿過中年的隧道靠近了耄耋的老年。我們開始被人指責淡於拼搏,開始安於享受,其實我們仍在走向遠方,繼續地執著,只是因為身體的緣故,我們放慢了腳步罷了。此時,我們要停下休息一會兒,卻猛然發現只有幾棵大樹在路旁,是秋,也只有幾顆可供我們收穫品嚐。於是,我們轉身向後,看著自己先前走過的路,再看著路旁栽種的樹木上掛著的寥寥幾個堅果,我們開始後悔,若是當初沒有剪掉那些苗子,現在,該是怎樣的一片碩果累累的景象啊!

就這樣,我們不停地走著,不停地走著的我們也成了一處風光,我們從少年到青年,從青年到老年,我們從星星走成了夕陽,走向遠方是為了追尋心中的夢想。

也許,在遠方的盡頭,會是浩瀚的大海,那裡貯存著我們承受痛苦時忍下的淚水,那淚水,即是光,點亮我們走向遠方的,光。

走向遠方 篇8

國一作文 ,731字

當我望向遠方,便望向了我這一張白紙人生的開始。

人生如同一張白紙,一段段經歷成就了白紙上的字和畫,一筆一劃都是我們的人生軌跡。每一張紙上的字畫各有不同,是否也表明我們各有抱負?

抱負對於畫家而言,是用無數的努力和想象去造就精美畫作。人生亦是如此,它需要你向前走,向遠方眺望的,由此才能凝結成點滴人生。

人生啊,一開始我很憂愁,因為我有兩個遠方。

啊,我的遠方,即是我的家鄉。也許是因為少年離家,縱然不至於無法適應,但心裡仍有深刻的呼喚。家!我避風的港灣,滿載我的思念,是我魂牽夢縈的寄託與歸宿。想起不得已離開了母親的孩童,想起為了前途遠走他鄉的遊子,他們無時不刻思念著母親,思念著家。我漸漸知道,把人生的旅途放在遠方,都是在冒險磨練身體和心靈的堅韌,在鬥爭著最讓人無助的陌生。

在陌生的地方思念那一個掛在心上的遠方家鄉。那陌生的地方,是我第二個遠方。

啊,我的遠方,即是我的理想。走向遠方,佈滿荊棘的黃金大道,我願意這樣去形容它。願風雨兼程,願誓死追隨。也許你會問,為什麼前赴後繼,為什麼矢志不渝。我想正是因為每個人的理想都是無比偉大的,所以他們才無論多遠都奔去。

奔去理想的路上,我下定決心做一名軍人!當家國一體,我纏繞心頭的兩個遠方終於合成了一體。擁有鋼鐵般意志的軍人,去遠方吧,像對待家鄉一樣守衛它吧!我想領起這樣的職責,保家衛國。對家的掛牽讓我擁有責任感去實踐使命。家既是我拼搏的動力,也是我堅強的後盾,時時刻刻激勵支援著我前進。

別人畏縮不敢前進時,我卻敢,因為我有兩個遠方,偉大的理想以及對家的掛屬之情。當我追著理想的旗幟時,他們在我心間凝結成同一股奮發的力量。

當我再次望向遠方時,望向那白紙人生的開始。“去吧,去遠方!”我對自己說。

走向遠方 篇9

記敘文 ,895字

人們總希冀著走向遠方,或是帶著阿蘭德波頓《旅行的意義》一般的自由和隨性,遊目騁懷;或是滿心中原北望的豪情,馳騁萬里討伐或征服。

馬可波羅騎著他的馬走向遠方,帶回憶一杯神祕的東方之土,從此改變了世界格局和秩序。15到16世紀,一艘艘來自歐洲皇室的鉅艦前赴後繼地駛向遠方,一位位達伽馬、哥倫布開闢了心航路,叩響了沉睡的東方之門,微光一點點從世界各地點亮,文明的傳播一次次讓遙不可及變成近在咫尺,矇昧的開墾一遍遍縮小世界的比例尺,人類看見了整個自己,在莽荒中掙扎著站立。

是的,文明從來停下走向遠方,彼得一世的出走使沙皇一時問鼎,明治天皇的遠遊使日本軍事強大,每一次物理意義上向遠方的靠近都促進了文明的交匯,甚至是一個民資的崛起。在當今文明認識了地球,又不廢困勉之功鑽研如何達到更遠的遠方—宇宙。面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進取心和貪心支配著人類,而誰又能完全否定反科學的意義,盲目樂觀地相信走向遠方必能走向終極勝利?

我們知道沙皇一時煊赫,葉卡捷琳娜甚至豪言能走遍遠方,征服世界,最終不免被趕下臺;日本明治天皇帶回了歐洲的軍國主義,最終導致了二戰中的慘痛教訓。這都提醒著文明,走向遠方的同時,加入精神偏離了善不再回歸,只能加速自我的滅亡。記得李淼對《星際穿越》電影的影評:文明越離開母星,越需要接近自己的精神家園。《三體》中新型人類走出了地球,在宇宙中飄蕩于飛船上,民主和自由片刻陷落,“太空像一面放大鏡,可以在瞬間把人類的陰暗面放到最大……當人類真正流落太空時,極權只需五分鐘。”引發了我們對走向遠方反而使人陷入納粹“浪潮”式自由,從而喪失自我的恐慌。

面對遠方的力量,空曠渺遠的距離,我們常如離家的嬰孩,變得貪婪而原始,更看重當下存在。而精神的迴歸卻無比重要,正如文藝復興在歐洲這片土地上遠行,喚起了對人文主義的重視和珍惜,啟蒙運動的影響甚至走向美洲,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拯救了整個美國聯邦,終結了戰爭,令人欣慰。

我們走得越遠,越應記起善的力量和整個人類的權益所在,一味向遠方征服,將權利凌駕於國家機器和世界武器之上,使人受難,那地圖的擴張,又算是什麼呢?

走向遠方 篇10

國一作文 ,752字

太陽已升起,東方的曙光等你去追尋;號令已響起,跑道的終點等你去衝刺;帆船已起航,神祕的未來等你去探索!朋友,你可聽到遠方對你的呼喚?

曾經,我有著大大小小的夢想,我期望幹一件大事讓眾人驚歎。我希望獲得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讓我衣食無憂。我渴望出人頭地,我把未來建立在榮耀和金錢上,但今天,我前進的方向、心中的夢想、未來的希望都在遠方!

詩人汪國真在《熱愛生命》中寫道:“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我登高峰不為站上頂峰,只想攀得更高;我賽跑不為跑到終點,只想跑得更遠。我,只是不想留在原地,安於現狀。

清朝的一位作家曹雪芹,他終年吃粥只靠賣畫維持生活。生活的艱苦不能阻擋他前進的步伐。寫小說是他的追求,他可以選擇平淡,但他不想在平淡的生活。

在遠方,他可以奮不顧生去追求屬於他自己的“紅樓夢”。

西漢的司馬遷同樣也是如此。他作為一個史學家,筆墨是他的武器。可他直言進諫而遭宮刑,精神上的孤獨和肉體上的折磨都是他要面對的困難。司馬遷不畏懼這些,既然他選擇的路是寫史,那麼為了走得更遠,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

在遠方,他能夠忍辱負重記錄下屬於他自己的“史記”。

我是一個平凡的初中生,但我有著不平凡的夢。

我想成為中國第一個女主席,帶領人民走向新的輝煌。旁人都說:“得了吧,收回你那不切實際可笑的想法!”是的,這個夢,對於一個普通的初中生來說看起來是那麼的遙不可及!面對未知的未來,成功的機率是那麼渺小!但今天,我要在這裡強調,不管是否會成功,我也要努力拼搏!

在遠方,這是我發燙的夢想。在多少個春秋,風風雨雨後,我會一步步向前,跋山涉水,完成我的夢想。

誰願意在平淡無奇中了結這短暫的一生?誰不願在人生道路中創造輝煌實行自我價值。我知道遠方有多遠,但我正在路上。

遠方,我向你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