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蘇東坡相遇相關作文20篇

與蘇東坡相遇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379字

蘇軾,你的一生坎坷,你的樂觀豁達,使我與你在那字裡行間的歷史相遇。

愛的深沉,你的妻子早逝,每日回家希望在廚房能看見她的你啊,唯有淚流滿面的權利,故而一聲長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可憐你因與妻子的墳相遇甚遠,上柱香都是難事。

此乃他之情深義重。

活得瀟灑。“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竹林裡,是誰大徹大悟?是誰,身風塵也掩蓋不了滿目光華!

此乃他之人生豁達。

豪情萬丈。“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一身豪情,對酒當歌,你多想也是那“風流人物”,卻因朝廷腐敗,淪落至此。大丈夫,自當如此!

此乃他之高尚人格!

東坡,在那墨香纏繞間,我看到了你!

一身傲骨,哪怕被貶黃州,哪怕不得賞識,從不肯“催腰折眉事權貴”;重情重義,“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聲祝福,幾絲思念繞心頭。

蘇軾,如此奇人!相遇在這歷史長卷中,何其幸運!

與蘇東坡對話 篇2

高二作文 ,865字

那日瑣事縈心,揮之不去。苦悶無解,隨手拿本書來解悶。胡亂一翻,一瞥,是那早已讀過的《赤壁賦》。

再讀一讀吧,唉。

未讀罷,已覺心裡被一石擊起漣漪,眼前似乎就是那場景。遊玩的眾賓客之中,有一微生華髮卻目光灼灼的男子。

我似乎在那舟上,在清風明月之中。眾人舉酒,喧鬧。氣氛美好,又誦起歌來。我也輕聲和唱,在那悠遠的簫聲之中,那男子微嘆一口氣,端正地坐著,忽而問我:“為什麼這聲音如此悲涼呢?”我微微一怔,這人想必是東坡居士—遭貶失意,不受賞識。內心之苦寂何人能解?我呢?心裡微微湧起了一抹淡淡的憂傷。

“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我不由想起這幾句話來,又將其解釋給先生:“生命短暫,無可奈何,只得寄情於歌,在悲風中吹奏出來啊。”聽罷,先生有些悵然,在歌聲之中,我們二人沉默……

我想起他那《赤壁賦》,先生如是問,客也如是答。眾客默然,仍有簫的餘音一顫一顫,拂動那根心絃。

我料想這遊玩之樂會被哀傷而打破,然而未待多時,東坡已換了剛才那種情。這時東坡卻又昂起頭來,起身走到船頭,神情堅毅而淡定地說對我說:“我們為何這樣悲傷呢?”我心生疑惑,又問他:“難道您有不同的心情?這此情此景,怎讓人高興得起來?”東坡見我如此哀傷,微微一笑,輕聲說:“日月若以一瞬觀之,則在變化,而萬物以永恆的視角來看,又怎麼有窮盡呢?這月與風是自然的無私饋贈啊,盡情享受就好了,何必追求那些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何必為那種事哀愁呢?”

聽罷,我無語。是啊,我為何而苦悶?人生世間,總會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為名為利,奔波勞碌,瑣事縈心,何苦?蝸角虛名罷了,值麼?即使不得志,人生還有許多美好值得珍惜,何必困於一時一事呢?且行且珍惜,歲月就會靜好無恙。

我會心一笑。

宴飲繼續,與先生對歌,讓人沉醉。不覺那東方已有新日升起……

掩卷沉思。我想,與風景同樣無盡的,還有先生在逆境中曠達的樂觀精神,與先生對話,使我受益。

思緒已從船上抽離開,然而那偉岸而淡然的形象又躍然紙上。這一閒日,我與東坡先生面談,而非只翻了那薄薄的一頁書。

我與蘇東坡去旅行 篇3

高一作文 ,925字

先生去世已有多年。

遠處傳來颯颯的秋風拂過茂林修竹的簌簌聲,送來幾縷桂花的清香。那半山園中微醺的雛菊,想來還在秋風中閒適地開著吧。先生的魂靈,該是融進了江邊修竹的傲骨吧。

那是先生被朝廷從黃州召回京城的那年。

大概是思念那個與他御前爭辯的“拗相公”了吧,先生囑我在北上途中繞路取道金陵,他要去訪王荊公。初秋的江上氤氳著兩岸桂花的清香,寂靜的江面上水波不興。遠遠地,我看見岸邊修竹深處的一個小黑點,如蜉蝣般寄於天地,見不真切。待到來人走近,才看清乃是一位蒼顏白髮的老者,一襲黑袍,騎著毛驢悠閒於修竹之間。先生一襲白袍,屹立在船頭,捋著鬍鬚,止不住地頷首微笑。待到上岸,先生拱手長揖,半打趣地說道:“軾今日敢以野服見大丞相!”王荊公亦頷首,長揖而答曰:“禮豈為我二人設哉!”言罷,二人撫掌大笑,笑聲迴盪於天地之間,同清幽的桂香交織成和諧的旋律,此刻,天地之間,僅此二人而已。

取道江邊疏竹間的小徑,我牽著毛驢,隨著二人一路遊目騁懷,斜風夾著細雨,輕輕打在二人身上,卻似渾然不覺一般。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只見先生黑髮白袍,荊公則白髮黑袍,二人閒遊於竹林之中,似是天地間翠竹碧水裡一黑一白兩個清高的小點,兩人相攜踽踽於小徑之間,不時隨著徐徐秋風吟出幾句詩來。談到年輕時的意氣,兩人仍是倍加懷念當年朝堂之上的捨身諫諍,談到興起處,相與撫掌大笑。所有政見的爭辯,都在此刻化成了過眼的煙雲,兩個年輕時的政敵,兩個當世才子,兩個出世之人,所有的藝術上的心靈溝通在不知不覺間彌合著橫亙二人之間鴻溝。所謂相逢一笑泯恩仇,不過如此。

來到半山園,外面已然下起了江南的綿雨,荊公手植的雛菊還在雨中迷醉地起舞著。抿一口清茶,兩人跽坐於几案前,修竹流水畔,落子聲清脆,伴著細雨打在窗櫺上的沙沙,想必這即是心靈的溝通吧。先生時而頷首輕笑,眉眼融進窗外的綿雨中,想是已然沉醉了。我不敢打攪,小心地烹上茶,讓滾滾茶聲與這靜寂自由交織著。

明天即是告別之日。漸漸醇厚的夜色吞噬著二人的身形。兩人在燭影中談佛論道,暢論古今,笑聲朗朗。

窗外的綿雨還在穿林打葉地沙沙著,黛瓦上滴下一串雨花,正落在牆角的雛菊的花苞上。微風送來幽幽桂香,江邊的疏竹仍在簌簌地搖曳著,江面上水波不興。

起風了。

轉角遇到蘇東坡 篇4

國一作文 ,335字

當人老了,有些人會漸漸地在大自然中找到歸屬感。因為,她美。她是由內而外的美,是清澈簡單的美,是不摻雜一絲雜質的美。厭倦了凡世,看破了紅塵,便開始嚮往那些簡單的風景。

他被家童關在門外,卻絲毫沒有責怪的想法。他聆聽著江聲,想起了很多,他想起了自己已故的妻子王弗,他時常會夢見她,熟悉的窗前,熟悉的眉眼。他想起了將至的中秋,又想起了曾經的中秋,家鄉的中秋,那才是真正的中秋吧。自己也曾是無憂的少年啊,帶上時興的頭冠,雄赳赳地大搖大擺地上街去啊。

他苦笑,誰沒個過去啊。可是若享受過安居樂業,誰又甘願再一次顛沛流離呢?

從北宋到南宋,從眉州到黃州,從少年到男子,從夫妻恩愛到孤獨一人,甚至天人永隔,有時候,不過一個轉角的距離。

蘇東坡傳第八章拗相公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885字

當天平開始一邊倒

昨天讀了《蘇東坡傳》第七章王安石傳,今天再讀拗相公,覺得對王安石的看法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

對於王安石,林語堂先生對他的評價,甚至有點過分差了。王安石為了他的變法開始集權。對林先生說王安石是極權主義,我是贊同的。任何一個國家,一旦極權,如法西斯般,必然要出大問題。王安石變法的失敗,在王安石的初次集權,利用皇帝排除異己之時就已然註定,權力的天平開始倒向一個人。

當王朝權利落到任何一個人,包括皇帝手中,王朝便即將走下坡路,但任何一個皇帝或多或少會分權,這也避免了極權的誕生,然而,當權力的天平一邊倒地向著一個人,如王安石,而王安石即手握皇帝這個名義上的極權這,手中再握著皇帝的分權,極權便誕生了。當仁宗皇帝在思想自由的氣氛中挑選出來的英才和老臣們發現時已經晚了,他們紛紛上書,結果不過要麼被貶,要麼被置之不理,御史臺的人們開始彈劾,結果全被換成王安石的人,朝堂上幾乎所有人,要麼支援王安石,要麼退隱或沉默,少數的反對也無人理睬。這時,無論變法成功與否,也無人能阻止了。這就是極權的可怕與害處。

為什麼會出現極權,任何朝代都不會缺少說真話的人,但總缺少制衡。說真話,是給清醒的,且有能力(權力)阻止的人聽得,而不是同王安石一樣失去理智,一心變法的人聽得。在當時,清醒且有權停止變法的,是皇帝。這也是為什麼後來鄭俠說服皇帝,停止變法的原因。可實際上,皇帝是相信王安石的,如果沒有一翻天象異變,泰山崩塌,新法的停止與否,還是未知數,因為鄭俠也被貶到了遠方。可是,如果當時出現一位讓皇帝信任,且頭腦清醒的人,那麼或許變法根本不會實行或很快停止。因為有這個人,王安石便無法做到極權。天平最多不過左右搖動。這也是為什麼明代朱元璋廢相後,他的兒子朱棣會成立內閣,因為內閣雖有首府,但仍需多次討論,這便是一種制衡,雖仍有極權,但不過是天子過度放權導致,極權時間也不長,因為另一方總會制衡,以致天平不會一邊倒。

但事實上,歷史從來,也不可能初心絕地極權,也沒有一個朝代會絕對分權,極權在天平的一端,分權在另一端,當天平倒向哪方,便在提醒著人們,是時候在另一端加上重量了。

遇見蘇東坡 篇6

國三作文 ,933字

從古至今,誕生了許多詩詞大家,於我而言,我最欣賞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和千古第一才女李易安。而蘇軾的開朗豁達,勝滿腹惆悵的易安一籌。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第一次讀東坡,其實是因為東坡肉,肥瘦參半,鮮紅潤澤。咬一口,肥肉卻不膩,瘦肉亦不柴,肉香與料香完美的融合於一處,油脂與汁水瞬間迸滿整個口腔,咀嚼、吞嚥、輕吸一口氣,齒頰留香,回味無窮。“蘇東坡,你究竟是怎樣一個人?”我心中充滿好奇。原來,東坡是走到哪裡都可以面對當地的風景和美食即興寫首詩詞的人。“秦烹惟羊羹,隴饌有熊臘”,這是羊肉湯;“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這是竹筍燜豬肉;“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這是環餅……

我第一次知道的東坡,就是一個會吃會玩會享受的人。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再讀東坡,是學到《水調歌頭丙辰中秋》的時候,唸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幅畫面浮現:在中秋節這樣團圓的日子裡,身遭貶謫,有家不能回。獨坐院中,手舉酒杯,卻不知與誰共飲。只好看著天上圓圓的月亮,寄託滿懷思念。換做他人坐在那裡,似乎難免憂傷淒涼,甚者更會獨自垂淚。但東坡卻想起人間的美好,猶勝天宮。更勸弟弟不能團聚也不要傷心,反正我們看的是同一個月亮,共賞月明寄相思,足矣。

我第二次知道的東坡,是才華橫溢、滿懷深情厚意的人。

“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

三讀東坡,是一首《定風波》。縱觀東坡的大半個人生,都是被一貶再貶,彷彿不是在貶謫的地方就是在貶謫的路上,而他遭貶的原因竟是他因才高遭妒,被小人排擠。命運似乎跟東坡開了一個又一個玩笑。但蘇東坡卻從未妥協。在這一時期創作了不少詩詞。其中絕大部分,不是美景就是美食,抑或寫給家人朋友的,怨天尤人的卻沒多少。也許正因為這個樂觀的個性,才讓他活到了花甲之年,留下了那麼多傳世名篇。“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自然界的晴雨既屬尋常,人生中的浮沉變換、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我自巋然,何嘆沉倫?

我第三次知道的東坡,是豁達樂觀、堅韌不屈的人。

這便是東坡了,縱使人生路途多舛,君子固以自強不息。我願以東坡為榜樣,於逆境中奮勇前行,於困難中豁達笑對,於迷茫中堅守本心。

與泰戈爾相遇 篇7

高二作文 ,849字

冬天夜裡,我躺在床上,靜靜地品讀著印度詩人泰戈爾的作品。漸漸地,我的意識朦朧了,伴隨這夾雜著泰戈爾的氣息的夜晚,我靜靜地入睡了。

好恬靜,好安穩,在那個充滿了愛與希望的世界裡,我感到很溫暖。“我的心,同著它的歌的拍拍咫岸的波浪,渴望著要撫愛這個陽光和煦的綠色世界。”“道旁的草,愛那天上的星吧,你的夢境便可在花朵裡實現了。”在我身邊不禁響起了一個低穩成熟的聲音,是那麼熟悉的詩歌。噢,那不是我剛剛在看著的《飛鳥集》嗎?難道他就是泰戈爾?“請問你就是泰戈爾嗎?”“主呀,當我的生之琴絃都已調得和諧時,你的手的一彈一奏,都可以發出愛的樂聲來。沒錯,我就是泰戈爾。”我心裡一震,真的是我喜歡的泰戈爾!“噢,真的是你!我很喜歡你的作品。我剛剛還在看你的作品呢!你說過,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酒的酒杯。我們都需要愛。”“沒錯,天地萬物都需要愛,愛讓世界更美麗。”

“恩,你的詩,對愛的吟詠,不是傾訴式,而是體悟式的,需要我們用心去體味。我覺得,每個人都有愛的方式,只是表達發生不一樣而已。”我思索著說。

“對,你說的沒錯,我的方式就是這樣。愛就藏在大自然的各個角落,藏在人門的心中,愛與生命互為映輝。”

“就像你詩裡所寫的:讓我感到這個世界乃是您的成形吧,那末,我的愛也將幫助著它。”我興奮地說》

泰戈爾給了我一個燦爛的微笑,繼續道:“小女孩,請記住,要愛別人,首先要愛自己,這樣你才懂得什麼是愛,如何去愛。美,愛與生命的和諧統一,在生命的真切感受中領會愛,在愛的充盈中呈現生命的價值。”他意味深長地對我說。

就在我思索之際,“小女孩,我該走了。謝謝你這麼支援我的作品。再見了。”泰戈爾想我揮了揮手,便消失在我的眼前了。“哎,別走,等等……”

我猛地醒了,眼睛被窗外照射進來的微弱陽光刺了刺,天已經亮了,原來我做了一個夢:我與泰戈爾相遇了。

我起身走到窗前,拉開窗簾,柔和的陽光覆蓋在我的臉上,很溫暖。才發現生活是如此美好的。

“在生命的真切感受中領會愛,在愛的充盈中呈現生命的價值……”我反覆低語著。

《蘇東坡》觀後感 篇8

觀後感 ,692字

追了半個月的《蘇東坡》,昨晚看完了。這無疑是部成功的歷史劇。以蘇軾為線索,使觀眾明白宋朝的興盛衰亡原因。君主遠小人而近賢臣,則國盛,反之,則國衰。

雖然本劇為了體現蘇軾的文學才能和政治之道,把其他同期的政治文人反面性格描述得比較過頭,可是我還是喜歡上了這部劇,並且一看就斷不了。當蘇軾閉眼老去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如同當時的百姓一樣沉重。蘇軾離世了,去天上繼續做他的文曲星了;大宋少了一位憂國憂民的好官,世界少了一位詩文書畫皆精的大才子。悲傷的同時,我又為他終於擺脫人世間的疾苦開心,他終於不用受制於人,勞苦奔波於世。

原本對蘇軾也就《水調歌頭》,《赤壁賦》的印象,現在真的從心底裡喜歡這個愛國愛民,為人正直的東坡先生。他不畏強權,敢於直面聖上,擊鼓為民請命;他不怕降罪,開糧倉,解民缺糧之困;他勘察地情,挖井引水,解人民飲鹹水之苦……這樣的事太多了,我腹中墨水畢竟遠遠比不上這位東坡先生,不知該如何去表述了。

通常觀後感,應該有對自己生活的思考,我這裡也來說下。像我這樣的弱小女子,在平凡的崗位做著平凡的小事,關於天下,我既沒有什麼發言權,也不甚關注;說到自己,與蘇軾一比,簡直無地自容。遇到客戶催單就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心裡團團轉,若更悲劇者,發貨方無法準時發貨,我便恨不得能到工廠,逼他給我變出貨來。如果像我這樣,一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鬱鬱寡歡,那蘇軾這一生可就有得罪受。但他沒有,並且,每貶至新處,總能做些政績來,他做事從不為取悅領導階級,只一心為著百姓,我想這就是他總是“貶不敗”的原因吧。

人生不如意事太多,如何能夠做到處變不驚,這是值得我一生探索的事。我要好好向東坡先生學習!

我心中的蘇東坡 篇9

國三作文 ,570字

雨,淅淅瀝瀝得下著,細細的雨絲打在樹葉上,發出“沙沙”的聲響。似乎,一切都顯得那麼蕭瑟。即使是這樣,你仍舊可以看見,一位老人,拄著竹杖,穿著草鞋,邁著輕盈的腳步,泰然自若地在雨中行進。他,就是蘇東坡。

官場失意,文場敗筆,愛妻病逝,彷彿一切都在與他作對,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一甩煙雨任平生”。他甚至自嘲,“深入死灰之木,心似不繫之舟”。彷彿上天就要將他的心摔個粉碎。

但是,他沒有墮落,沒有頹廢。他坦然面對現實,他以曠達樂觀的胸襟接受了這個現實。“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縱使雨一直下,他心中始終有著自己的太陽傘,縱使風一直刮,他腦中始終有著自己的避風處。愛妻病逝,十年後的他仍就記得起愛妻“小軒窗,正梳妝”的模樣。他是個有情有義的真男人。

即使自己鬢角微霜,面對外敵的入侵,仍舊“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雖然壯志未酬,但他自己被貶,卻還憂國憂民憂天下。似乎整個國家的重擔,全都落在他一個人身上,這種社會責任感,超越了權力,地位,金錢……即使他夙願難以實現,也無愧於國家,無愧於自己……

最終,他將種種不快,全都化成了江水,一句“大江東區浪淘盡”將自己的憤懣隨江水而流逝,只留下一種樂觀,一種精神,一種力量。

雨漸漸停了,山頭升起了明媚的太陽,霞光打散了一切陰霾。他,駐足,四周環視,微微一笑,繼續大步向前走去。

黃州的兒子——讀餘秋雨《 蘇東坡突圍》有感 篇10

讀後感 ,1131字

讀你的時候,你只吟“大江東去”的豪邁,只唱“千古風流人物”的激昂;想你的時候,只嘆“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問你的時候,你卻說“一蓑風雨任平生”。

—題記

近日拜讀了餘秋雨的《蘇東坡突圍》,隨他走進歷史洪流,觸控早已風乾了的淚痕,或悲或嘆,或思或悟,一時感動縈繞心中。

餘秋雨先生告訴我,你是黃州的兒子。在八百多年前的宋朝歲月裡,你陷於“烏臺詩案”中,因心懷叵測的小人的惡意圍攻,你被長途押解,貶謫黃州,風雪交加,空餘你孤獨的身影,一句“一蓑風雨任平生”不知敲落了多少滄桑老者的熱淚,打動了多少後人迷茫的心!

你,一個後起之秀,名震文壇,作為蘇家三傑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卻因此而落難,就像你弟弟所說的一樣“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

在監獄裡,你被侮辱,被摧殘,你用純銀般的嗓子哀嚎著,哀嚎到嘶啞,這本是一個只需要哀嚎的地方,你寫那麼美麗的詩就已經荒唐到底了還不該打打,打得你濃妝淡抹,打得你乘風歸去,打得你密州出獵。

就這樣,你經受不住日復一日,通宵達旦的逼供,你閉了閉眼,就承認了,你以一個流放罪犯的身份,帶著官場和文壇潑給你的渾身髒水,孤獨的走進了荒涼的黃州,你如同一隻小蝌蚪在洶湧澎湃的大海里顛簸,“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夢想雖然屬於美麗,現實畢竟歸於澀意,你品嚐了生活的酸甜苦辣,盡受了官場的煉獄洗禮,於是乎,餘秋雨先生告訴我:“正是這種難言的孤獨,使他徹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鬧,去尋找無言的山水,去尋找遠逝的古人。他漸漸迴歸於清純和空靈,習慣於淡泊和靜定,在艱苦的中墾荒種地中,體味著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我想,也正是因為這種特殊的身世與經歷,才造就了你大氣磅薄的詞風,酣暢淋漓的書意吧!

餘秋雨先生告訴我,你是黃州的兒子。你走到黃州赤壁,面對著赭紅色的陡峭石坡,浩蕩東去的大江,你閉眼深思,你把自己的精神力量給黃州注入了意味,結果,引導千古傑作的前奏已經鳴響,一道神祕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馬上就要產生,不朽的篇章終於在黃州誕生了!餘秋雨先生說:“這一切,使蘇東坡經歷了一次整體意義上的,也使他的藝術才情獲得了一次蒸餾和,他,真正地成熟了--與古往今來許多大家一樣,成熟於一場災難之後,成熟於滅寂後的再生,成熟於窮鄉僻壤,成熟於幾乎沒有人在他身邊的時刻。”

餘秋雨先生告訴我,你是黃州的兒子。你清醒了:哀吾生之須臾倒不如託遺響於悲風,取山間之色,聽江上清風之歌唱。你不再悲觀,不再耿耿於懷。你在黃州興修水利,獎勵耕織,清廉從政。黃州成全了你,你成全了黃州。

現實的殘酷,競爭的激烈使你內心深處傷痕累累,但你卻一貫保持著那樣豁達的笑。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讀你,想你,你的詩篇讓我感動,你的心境讓我震撼、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