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詩之魂的親密接觸相關作文20篇

與詩之魂的親密接觸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752字

在人生的航程中,我們乘著青春的船隻在詩海饒中航行,站在甲板上,陽光明媚,微風和煦,我與詩之魂有了親密的接觸。那感受真的很美。

“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這是李太白如酒般耿直剛練,俊郎飄逸的性情體驗出的人生格言,哪怕仕途艱險。雖然他也曾小心地駕駛著自己夢想的船隻,可仍未躲過奸人的讒言。也許,正是因為體驗過生不逢時,遭遇過懷才不遇,李白才成就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詩仙’之味。

自強不息,不屈不撓,李白的這種高貴的品質——很爽。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見……”

這是陶淵明用如荼般與世無爭的高遠品格體驗出的人生境界。哪怕窮困潦倒,悲苦拮据,他始終孤獨而頑強地堅守著自己的道德底線。一處農舍,一襲蓑衣,便是他後半生全部情感和理想的寄託。正是因為體驗過官場黑暗,體驗過勾心鬥角,他才“歸去來兮”成就了自己“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千古情壞。

寧靜淡雅,清新脫俗,陶淵明的這種平靜的心境——很爽。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是李易安用如水般的女子柔情苦苦相思,用心體驗出的人生滋味。哪怕惆悵滿懷,愁緒編結,她依然用水樣的目光整理著那雨後的遍地黃花。正是因她體驗過惆悵傷感,體驗過意嘆迷惆,才成就了她“怎一個愁字了得”的迷人風姿。

至善至純,清新無奇,易安的這種性情——很爽。

回顧往程,詩與我相伴,它對我影響深遠,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熠熠生輝。

我與陶淵明的親密接觸 篇2

國二作文 ,696字

一朵兩朵三朵,漫天的桃花隨風飄落;一步兩步三步,陶淵明正從“桃花源”中走來。

我不曾想過,我竟會對已經逝世很久的古人產生濃厚的興趣,但事實就擺在眼前,讓我不得不相信。

最初是從一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知道陶淵明,第一印象這個詩人一定是一個喜好自由、閒適生活的人,但卻並不是我認為的那樣,隨著陶淵明的作品撲面而來,一個又一個真實的陶淵明出現在了我的面前。

第一次與他接觸是從一篇文章開始,具體的名字已記不太清。他曾經五次為官,在他第五次做官時,深刻體會到了王朝的腐敗,讓他對東晉王朝失去信心,連夜罷官回家,又繼續過起了清貧的日子。這個陶淵明讓我被他的性格所折服,不貪圖榮華富貴的生活,活得瀟灑自在。

第二次與他接觸是因為他罷官後在清苦的生活環境中所寫的一副對聯,上聯是“二三四五,”下聯是“六七八九,”橫批“南北。”相信讀過書的人都會明白這幅對聯的含義,上聯缺“衣,”下聯少“食,”橫批沒有“東西。”雖說他的生活清貧,但他卻依舊以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生活,用寫作來宣洩心中的情緒。

第三次與他接觸是因為最近讀過的一本書中《心中的桃花源》這篇文章,讀完以後讓我對他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在他57歲時寫下的這篇僅為360字的《桃花源記》表達了他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情感。文中表現了他嚮往無拘無束的生活,嚮往《桃花源》中的世界,在那裡人人平等,沒有階級差別,人人都能做自己喜愛的工作。這樣的他怎能不引起人們的興趣呢?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他;“東籬採菊”的他;“桃花源”中的他,每一個他都讓我所喜愛,每一個都對我有莫大的啟發。

一朵兩朵三朵,漫天的桃花隨風飄落;一步兩步三步,陶淵明正從“桃花源”中走來。

一場與“空手道”的親密接觸 篇3

國小三年級作文 ,390字

這次我們小記者們來到了昊熠道館。我剛進門就被各種各樣的器材驚呆了,我仔細地看著器材,你瞧,有粗大的沙袋,有細細長長的單槓,還有粗長的麻繩等。那沙袋看著就好重呢,三個人都推不動吧。

我一直以為“空手道”就是不用手的比武,直到那裡的教練讓我們看了一場筆試,我才對“空手道”有了新的認識,我再次驚呆了。只聽教練喊了一聲“Go”,兩名學員便各自向對方衝去,只見一名選手用力地踢向對方,另一名選手也不甘示弱,將一拳狠狠地打到了對方的胸口,他們倆就這樣你來我往,打拼得熱火朝天,我們看得熱血沸騰,全程喊著“加油,加油”。直到一位選手被打出界,我們全體起立,為這場精彩的比試鼓掌。

隨後,教練還讓我們嘗試著蹲了馬步,踢左右腿,學了幾招最簡單的動作,還教會了我們“知道了”在空手道里的說法是“osu”,它表示“尊師、忍耐、禮貌和堅持”。

這次體驗課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空手道的魅力。

與小石螺的親密接觸 篇4

國小五年級作文 ,812字

今天的作文課上,老師給我們每人發了六、七隻小石螺,讓我們觀察它們,與他們來一次親密接觸。

我趴在桌上,靜靜等待著小石螺們從中探出頭來。可我等了大半天,它們連動一下都沒有。是死了,還是懶得出來?我很疑惑,便去請教老師。老師笑眯眯地說:“石螺生活在水溝裡,喜歡在潮溼的地方生存,並出殼來覓食、旅遊。”我受到了啟發,決定再試試,便灑些水在小石螺身上。過了一會兒,小石螺們果真都動了一下,在殼口打開了一扇又黑又薄卻很硬的“圓片門”,然後慢慢地探出頭來。我先選稍大點的小石螺觀察起來:這隻小石螺長得可真有趣,它揹著一個硬邦邦的暗綠色的殼,殼上面有條朝上旋轉的螺旋形線,殼下的軟體整體看起來是平平的、黑乎乎的,它的胸長在最前面,差不多有一釐米長,接著就是頭,頭上有兩根觸角,一雙小眼睛則藏在觸角下,最後便是肚子。真是一副怪模樣。

我把三隻石螺放在同一條線上,讓它們賽跑。沒想到它們個個都比蝸牛還遲鈍,過了幾十分鐘後還像是在原地打轉似的,慢悠悠地挪動著身體。後來其中一隻爬到了桌腳便停下了腳步,過了好幾分鐘都不見會掉下來。我覺得很奇怪,難道它底部有膠水之類的東西嗎?

我小心翼翼地捏住這隻石螺的殼將它提了起來,正要看底部,誰知這隻石螺那麼膽小怕羞,一下子縮了回去,並將那“安全門”關上。我想了想,把它放在老師的玻璃器皿裡,沒想到,這隻石螺便有機靈地鑽出腦袋,神氣地在壁上爬著。我透過玻璃驚奇地發現,石螺的底部有個比小拇指還大的白色圓盤,它能不停地分泌出黏液,像吸盤一樣將石螺與東西牢牢貼住,同時分泌出的黏液會留在地上成為螺的神奇腳印。

我還看見石螺把殼口當嘴巴和屁股使用(就是從殼口吃進東西又從殼口將排洩物排出來),這麼做好像蠻噁心的。但老師對我們解釋說:“因為石螺是低階動物,所以吃和排沒有分開。”

今天第一次與小石螺這樣近距離的接觸,我不僅與小石螺交了朋友,還懂得了只要細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就一定能有所發現、有所收穫的道理,真是開心!

我與小田螺的親密接觸 篇5

國小五年級作文 ,509字

今天,紅蜻蜓作文班的老師帶來了一魚缸田螺,分給大家觀察,我仔細觀看,發現其中一隻小田螺,它用薄片當作“門”把自己緊緊地關閉在一個螺旋型的殼裡面,一動不動,準備等待時機出來。我這是第一次看見活田螺,可讓我大飽眼福了。

過了一會兒,幾隻小田螺伸出它那纖細如針的觸角,接著又伸出一個稀奇古怪的小腦袋,最後乾脆把整個身體都伸了出來,在伸出來之後,它們還沒爬走,它們就像一隻只驕傲的鵝一樣挺直了起來,似乎在向大家打招呼,我覺得有趣極了。田螺們展示完了自己,便輕輕地蠕動著,把自己的薄片頂在頭上,然後用觸角觸碰著前面,似乎在刺探著前方的情況,我把一個瓶蓋放在一顆田螺的前面,它碰了一下,發現有障礙物就伸了回去,改變了方向繼續前進,我用手指碰了它一下,它彷彿感到有“殺機”,就快速縮進了殼子裡,這些田螺可真機靈呀!

聽老師介紹,田螺和蝸牛都是低階軟體動物,它的自衛武器是堅硬的外殼,它們是卵胎生動物,在體內受精發育,它們的孩子在母體內逐漸長大,長大後,才陸續排出體外。

田螺營養豐富,肉質含豐富的蛋白質,味道也不錯。炒著吃的時候,可以放姜、蒜頭、辣椒、大蔥作為調料,炒出來的田螺更美味。想想我都流口水了,明天我就叫媽媽買盤田螺來炒!

我與柿子樹的親密接觸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650字

最近,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做《我與柿子樹的親密接觸》,讀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了不能一遇到困難就退縮,一定要勇敢面對!

這篇文章講的是一棵柿子樹在狂風大雨後,只剩下幾根稀疏的枝條和幾片黃黃的枯葉,路人都說這棵柿子樹活不成了。可經過幾場春雨過後,天氣轉暖,“我”無意中發現這棵柿子樹發芽了。夏天,柿子樹上的葉子漸漸由黃轉綠了。秋天到了,柿子樹上結柿子了。

柿子樹經歷了許多磨難,但它始終沒有忘記“生長”,正因為它的堅持,才重新煥發生機!

是的,只要像這棵柿子樹一樣,在厄運面前不放棄,堅持不懈地“活”下去,就一定會“開花結果”的。柿子樹如此,人亦如此。

我記得,有一次我們上體育課,練習跳長繩時,我總有一邊跳不過去,我很沮喪,很怕自己影響集體的成績。我想:不如就這樣放棄吧。可是這時,小夥伴們鼓勵我說:“李稚,加油,你一定可以的!”伴著同伴的鼓勵聲,我努力地又鼓起勇氣試了一次,但還是失敗了。面對失敗,面對困難,我調整自己的心態,積極想辦法克服。於是,我認真觀察小夥伴們是怎麼跳的。沒想到,還真讓我發現了其中的奧祕,原來在跑繩時一定要跑到繩中間去跳,落點也要在中間,而且要快速跑出,給後面的同伴留出足夠的空間。有了這個發現,我趕快進行嘗試,沒想到特別見效。我又試了幾次,居然全都成功了。我和小夥伴兒們都很開心。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我沒輕易放棄,堅持了下來,才品嚐到成功的喜悅。

誰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困難面前,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堅持不懈,就終會有成果的。我想,這成功的果實一定有著“堅持”的味道。

我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605字

我與溪流的親密接觸

大自然無處不在,最喜歡的還是外婆家的那條小溪。

那是一條長長的溪流,像面如玉的鏡子,把村莊與樹林分割開來。一出門,汩汩的溪流就映入眼簾,朝遠方奔騰而去,清脆的歌聲響徹四周,清脆欲滴,叩問著每個人的心扉。

水少的時候,溪邊會露出圓滾滾的石子。我喜歡下去,踩在石頭上,讓腳底享受著石頭的溫柔與調皮。稍不留神,還會打滑,我的腳底板得長點力氣,把石頭給扎牢了。

我把手浸在水裡,冰冰的透心涼,揚起的水花撲面而來,正合了心意,心中總是一陣愜意與舒適。

水中最多的是小黑魚,他們成群結隊地游來游去,但很難看清,滑溜溜的怎麼也找不到。我們想了無數辦法,但還是魚兒們給溜了。

真正的捕魚能手終於聞聲而來,幾隻鵝呼喚著我們。他們踩進水裡,準備享用大餐。

只見一隻鵝師傅把嘴巴潛入水裡,一瞬間抓起來幾條魚,魚兒們在鵝的嘴邊掙扎,我師傅卻毫不客氣地吞掉它

們。漸漸的,越來越多的“漁民”趕來,落隊的魚們早已被關進了鵝肚子裡。

鵝遊走了,他們各個津津樂道的,享受著餐後的愉快。

風輕輕拂過,又游來了幾條小魚,玩耍著。大自然就這樣有意義的無限迴圈。

我不與動物們玩了,找到了新的玩法。我隨手撿起一塊石頭,便往溪裡扔,水花濺起來,我試著舉起一塊大石頭,往水裡一丟,水淋了我一身,汗與水已經分不清了。

陽光早已藏在山後,天空拉起一塊黑布,掛上了點點燈光。我種了一棵大自然的樹,等待他茁壯成長。

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457字

我們生活在大自然的懷抱,每天享受著大自然的關愛。暑期,讓我們離開鋼筋混凝土澆築的城市,投身大自然的懷抱,來一次愜意的旅行吧!

抬頭,藍天白雲間,鳥兒自由自在地展翅翱翔,白雲悠悠,碧空如洗,簡簡單單的藍白兩色,就讓我們心曠神怡,久久不願移目了。

小溪邊,溪水潺潺,捧起溪水,低頭,那溪水像一面鏡子,清澈見底,魚兒在溪水中快活地游來游去,溪水底部五顏六色的鵝卵石,讓人禁不住赤足而下。

在一株灌木前駐足,只見幾隻飛舞的蝴蝶閃動著五顏六色的翅膀,在灌木叢中忽上忽下,翩翩起舞。瞬間希望自己就是隻蝴蝶,可以自由地欣賞美麗的大自然的畫卷,可以自由地飛到想去的任何地方。

隨著飛舞的蝴蝶來到一座雄偉的大山腳下,抬頭仰望,山峰高聳入雲,大山峰巒起伏。一時間又頓感自己的渺小,萬物的可敬。

順著山路拾級而上,鬱鬱蔥蔥的高大樹木從身邊閃過。它們擺著自己獨特的姿態,沒有城市觀賞植物的整齊劃一,恣意地生長,或山澗或溪旁,哪怕一個小小的石縫,都可以長著一棵生機勃勃的大樹。

此時此刻,我多麼想讓時間停留,享受這大自然給予我們的饋贈。

我與王羲之的親密接觸 篇9

國二作文 ,895字

一間小屋、一管毛筆、一方石硯、一泓淡墨、一刀宣紙、一個心煩意亂的我正坐在那裡。

臨摹王羲之的《蘭亭序》已經兩月有餘了。可是,只是用筆上有片刻相似,全然沒有“書聖”那種大氣磅礴、氣勢恢弘,這讓我很是苦惱。

一張張宣紙閃爍著淡黃的顏色,也散發出一種淡淡的清香。吸入鼻中,一種沁人心脾的味道讓我的肺腑也停留在暫時的愉悅中,但伴隨著呼氣,又恢復到了李清照那種“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的惆悵。

心意更加繚亂,憤怒的我“譁”的一聲丟下了毛筆,在空曠的小屋中不斷踱步徘徊,腦子裡一片空白。

這時,我又無神地停下了腳步。目光轉移到角落裡一摞書上。我漫步走過去,輕輕地抽出一本書聖傳記,開始品味著書聖的一生。作為王丞相的七公子,他桀驁不馴,面對前來相親的人,他坦胸露腹,略不縈心,但是公主偏偏選中了他,他便稀裡糊塗當了駙馬。

回首書聖一生,波瀾壯闊、寵辱不驚是他最好的寫照。

突然,一段文字映入我的眼簾。“王羲之的行書堪稱行雲流水,最是講究藕斷絲連,帶鉤等用筆效果,字與字好似沒有聯絡,卻是錯落有致,一幅作品正好構成了一幅優美的篇章。”我反覆琢磨著這段話,浮想聯翩,這不就是我刻意追求的自然美嗎?

掩卷沉思,我受益匪淺,再次掀開已經陳舊了的馮承素版《蘭亭序》,又無比認真地撫摸、欣賞一遍。我看到了一個個風格各異的“之”字;看到了錯落有致的行雲流水的二王書體;彷彿看到了書聖王羲之的一生!

我的眼睛溼潤了,淚水在眼眶裡飽滿,我體會到了“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絕處逢生;我體會到了“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的輕鬆;我更體會到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壯。

我彷彿看到了王羲之乾癟、枯老卻幹練、堅毅的面龐。聽到了他語重心長的諄諄教導。嗅到了他潑墨揮毫中散發出的濃濃的清香。

同是這間小屋,一杆正在奮筆疾書的毛筆,一方散發著力量與光芒的石硯,一泓平靜而又澎湃的淡墨,一刀整齊而方正的宣紙,卻有了一個堅毅而激情的少年!

我滿懷必勝的信心和成功,因為我和王羲之進行了一次穿越時空的親密接觸,我真正領略了“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那段精彩絕倫的歷史!

我正在向前、向前、向前!

我與古詩的親密接觸 篇10

國二作文 ,689字

詩人們登山望海,賞花觀鳥,詠春悲秋,用他們凝練的語言描繪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喚起我們美好的情懷。早在我蹣跚學步之時,我便在背古詩。每一篇佳作讀起來都抑揚頓挫,琅琅上口。

詩中,充滿著從容閒適。

深秋時節,樹林中迴響著泉聲與鳥鳴。遠處,梅堯臣興致勃勃地走了過來。山路上並沒有其他行人,他在趕路之餘欣賞著千姿百態的山峰。山間,鹿群在溪流旁飲水。高樹上,一隻熊正笨拙地爬樹。行走之中,山峰正隨著觀看角度的變化而變化著。雲外傳來了一聲雞鳴,彷彿在告訴他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才能見到人家。梅堯臣遠離世俗來感受大自然的美麗,便寫下了《魯山山行》。

詩中,充滿著離情之感。

在楊花落盡,杜鵑聲聲的時節,李白的好友王昌齡被貶龍標。龍標十分荒涼,李白很擔憂,揮筆寫下《聞王昌齡適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帶給遠方寂寞的朋友。“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他將自己的思念託付明月。另一旁,李商隱望著窗外的大雨,低聲吟道:“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明明是今日離情,卻設想未來的相逢,相逢之日再訴今日離情,將情之深沉表達的淋漓盡致。

詩中,充滿著愛國豪情。

在一個深夜,風雨交加,愛國詩人陸游儘管年老體衰,閒居鄉下,卻仍然盼望著為國效力。詩人睡夢中彷彿正在戰場上激烈拼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愛國赤子之心,由此可見。詩人杜牧乘船在秦淮河岸停泊,從附近酒家隱隱傳來歌女吟唱《玉樹後庭花》的歌聲,詩人無限感慨。“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諷刺了不顧國事艱難,只顧自己享樂的上層人物。

詩詞如此奇妙,她從靜止的文字變成跳動的生命,留下淡淡餘香,芬芳我三百六十五天的分分秒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