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堰古村相關作文20篇

芝堰古村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760字

我外婆家在芝堰村,那裡的房屋大多白牆黑瓦,四角飛簷,古色古香,樸素無華,頗有特色。只有少數的人家因為某些特殊原因,改建成了一座座現代化的新房夾雜其中。總體而言,芝堰是一個古村落,有幾百年的歷史,有許多獨特的風景呢!

村子裡有一棵巨大的樟樹,是芝堰村的鎮村之寶。這棵樟樹非常高,從地上到樹頂差不多有三四層樓那麼高;枝幹非常粗壯,要整整七八個人才抱得過來呢。這棵大樟樹是一棵百年老樹呢!我爺爺的爺爺出生時它已經開始生長了。它經歷了多年的風吹雨打,日晒雨淋,電閃雷劈,雖然身上千瘡百孔,卻依舊傲然挺立,枝繁葉茂。每到夏天它撐開的巨大的樹冠,猶如一把巨傘為人們遮風擋雨,吸引了許多老人和小孩在樹下乘涼、嬉戲、聊天。它見證了芝堰村的喜怒哀樂、雨雪風霜。

芝堰村最有特色的還是家家門前的一條小溝,這裡面的水清澈見底,冰涼透心,我在裡面洗過手可涼爽了。夏天,家家戶戶把飲料放在水裡,就成了冰鎮飲料,這是一個天然的冰箱。如今,村裡已經成為旅遊景點,條條水溝更是清理得乾乾淨淨,清清爽爽,水流無聲無息,水光閃閃爍爍,外來的遊客無不豔羨。這條水溝的源頭就在於我們蘭溪最大的水庫—芝堰水庫,是蘭溪最大的飲用水源地,這個水庫解決了蘭溪人的生活用水問題,我深以為豪呢!

前兩年開始,芝堰村一改山旮旯角落無人問津的面貌,幾乎是一夜之間一鳴驚人家喻戶曉,慕名前來的不但有蘭溪本地人,還有遠道而來的上海人,甚至有漂洋過海的外國人,正應了那句“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俗語啊。我以前從來想不到,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山間村莊,轉眼間來客絡繹不絕,真是一個奇蹟。大人告訴我,現在城裡人生活壓力大,來到遠離喧囂的農村便可放鬆放鬆,所以我們芝堰村的成名也不足為奇了。

如果你還沒有來過芝堰,讀了我的文章,請你不妨來走一走。我拙笨的文字,怎麼寫得盡古村的風采呢?

古村霄南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711字

今天,我們一家三口懷著極高的興致,來到我憧憬已久的霄南,領略她的風韻,開始了一次文化之旅。

我們進入村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古磚建築和園林式的樹木魚塘,它們靜靜地立足,散發著獨有的歷史氣味。在源氏祠堂外,我抬頭看著它的屋頂和房柱,上面繪上了精美的圖案,還刻上了精緻的磚雕,雖然都已經泛黃,還有的地方破損了,但不難看出,這是一座美輪美奐的建築,記載了源氏祖先鮮卑人的光輝歷史。

我們穿過村落,來到了村子以前集會的大堂。在那兒,整整齊齊地排放著長椅,正前還放著一臺舊電視機,左右兩邊的牆上掛滿了圖畫和照片,爸爸指著一幅公雞畫對我說:“那是以前時興的化作,掛法也是一樣。”看來,這個大堂還原了以往開會的情景,讓人明白了這恬靜的古磚大村的由來。

隨著路,我們踏上了一條古老的石板街。兩旁都是荒廢的青磚房。我們踏進了一個長滿雜草的小房:它的地面也是石板的,靠牆有一個隔間,上面有一扇縷空的花窗,雖說失去了當年的光彩,但也可以看出這個古磚村落的藝術與魅力。

霄南的出名也不僅歸功於精美的建築,在這個約有100多年曆史的村落也流傳著各種美味,雲吞就是其中之一。乳白的煙霧和著雲吞的香氣,深吸一口,頓時心曠神怡。細細地品嚐,麵皮散發著麥子的香氣,肉餡有彈性又香。嚥下去,舌尖索繞著霄南的小食香氣,那味道我永遠也不會忘記。

在要出村前,一個老伯伯介紹起了一個遺址,他告訴我們,那兒從前有棵大榕樹,後來被炸掉了,本來建築是還在的,可是後來拆了,就變空地了。老伯伯與我們談話時,臉上滿是自豪。村民們都因為可以在這樣的村子裡生活感到幸福。

走遍村裡的每個角落,我戀戀不捨地離開了霄南,離開了這由古磚砌成的村落。今天,我可真是吃了一頓美美的文化大餐。

霄南古村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896字

久聞霄南大名,我早就心馳神往。趁著天高雲淡的秋天,我嚷著爸媽帶我去親眼目睹她的風姿,哪知他們一呼百應,來了個說去就去。

“下車咯!”一聽到到了,我迫不及待地開啟車門,一陣清新的空氣迎面而來,夾著古香古色的氣息。

我和小葉、小菲等一行人,一邊說說笑笑,一邊走向荷花池。池邊被周圍的植物染綠了,顯得綠意盎然。瞧,魚兒鑽進池水跟我們捉迷藏,可那一個個漣漪把它給暴露了;風兒給了我一個擁抱,調皮地撫弄我的髮絲;柳樹姑娘婀娜多姿地翩翩起舞,柔軟的頭髮在空中飄逸著,真令人心曠神怡了!

走著走著,一座白牆青瓦的祠堂映入眼簾。門口有兩根柱子,一隻小石獅子安靜地躺著。我走近看了看,小獅子的毛彎卷著,腳下飄著幾朵雲彩,好似在騰雲駕霧。一雙大眼炯炯有神,彷彿在跟我打招呼:“你好!遠方的客人,歡迎你來我們這兒觀光。”小獅子栩栩如生,彷彿要和我一起嬉戲。

在門口的外牆上,刻著一幅畫,可精緻了!我喊媽媽過來看。媽媽見了,嘖嘖稱奇,又惋惜地說:“唉,原來上面還有一幅的,你看這紋痕,一定被人偷去了。”我感到遺憾,又有點憤怒,那些偷盜者真可惡!販賣家鄉人文物,不僅會被人指指點點,批評數落,而且還是一種對家鄉文化的褻瀆。

一條寂靜的青石板小巷,引我們到了一排排古屋之間。巷子裡的石頭散發出古老的香味,讓古鎮有了雋永耐品的藝術底蘊。一間被廢棄的小屋的門上刻了幾個字,看上去年代悠遠。“汪汪汪!”一陣狗叫聲響起,我循聲而去,一隻黑狗和一隻白狗,隔著欄柵搖著尾巴,拼命向我們打招呼。那隻黑狗還想跳上白狗的背,向我們表演一個“狗騎狗”雜技,逗得我們哈哈大笑。

正在這時我被媽媽叫了過去,一個銅錢狀的水渠吸引了我,真奇特!下水道竟然是這樣的,這兒的居民想象真豐富!

走出小巷,看見河邊有一個小亭子。正方形外框,門是拱形的。顏色是竹子般的蒼翠。靠在小亭子的欄河邊,俯身凝望那靜如明鏡、綠似翡翠的水面,會有一種別具一格的靜謐深邃。

直至太陽升到頭頂,爸爸說要走了。我回頭望望那古村、湖水、小巷、祠堂……依依不捨地在心裡說了聲:再見了,淳樸的鄉村,再見了,勤勞的人民。這次遊霄南古鎮,讓我感受到鮮卑族文化,更讓我大飽眼福,受益匪淺!

古村鄉韻,霄南印象 篇4

國一作文 ,681字

霄南,位於廣東鶴山市龍口鎮東部這裡是中國最傳奇的民族之一—鮮卑族後裔源氏的聚居之地。今天,我做了一番小記者,來到了霄南這“人間仙境”的地方參觀。

一踏入霄南村,你便會問:一個在鶴山人數並不算多的姓氏,一座古老的村莊,為什麼能夠引起各界人士的關注?哦,原來,這裡的源氏蘊含著有千年的歷史。

我們走向一位老伯伯訪問了他,據說,有一間大祠堂門上寫著一副對聯“發源由北魏,進爵紀西平”,它講的是鶴山源氏老祖宗源賀受北魏太武帝賜名“源賀”,並進爵四平王的故事,所以,他們的姓氏—源,正是古鮮卑姓氏之一。

霄鄉源氏雖然以鮮卑後人自居,但是,蜚聲國外的源吉林萬應和茶也是一很好的例證,源吉林家族的始祖是源吉華,但它的創達始人卻是他的後人源吉蓀。據當地人所說,在很久很久以前,他們這個民族有許多人因一種怪病而離開人世,於是,有兩位名醫確定研製一種藥材—源吉林,經過反覆的研製,成功創制配方,製成的要藥茶味甘,藥性純和,故名甘和茶,寓意子孫後代吉祥如意,家族生蒸蒸日上,他們把“源吉林”三字作為甘和茶的牌子,後來,人們服用了它後,百病全部醫治好,人們把它稱為“靈藥”,由於源甘林茶藥效好,最後發展得很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啊!霄南村每年中秋節都舉行燒關塔祭祀習俗。當晚全村人集中吃團圓飯,飯後村民們圍著關塔載歌載舞,隨後開始燒關塔。霄南中秋“火供”祭祀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據說這樣做,寓意是把保護家人平安、幸福……

啊!霄南的風俗真美麗,真特別,它使我有些依依不捨,不過,經過這一天的“旅行”,我的收穫可真大,讓我更進一步去了解霄南。

遊古村,感受佛山新變化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723字

沿著彎彎曲曲的小河,只見古樹參天,石橋斑駁,人們生活閒適祥和。好一派“小橋流水人家”,這就是佛山著名的古村—逢簡水鄉。

聽爸爸講,逢簡水鄉是順德人最早的聚居地之一,自古以來都是一個美麗富足的村莊。它不僅經濟發達,而且風景優美、資源豐富,是一個宜居的好地方。可是,隨著時代的變化,上世紀90年代,水鄉變得不一樣了,小河不再清澈,水面漂浮著各種垃圾,還有人在小路上亂擺攤,村子也不再清靜……但是,那次旅行讓我重新認識了杏壇逢簡。

去年夏天,我和爸爸乘著小船,在水鄉上的河面上划行,我發現原來髒髒的水變得清澈見底,原先漂浮在水面的垃圾全消失了,水下還有金魚在嬉戲,金魚一個個生龍活虎,既小巧玲瓏又活潑可愛。一棟棟房子倒映在水中,清風吹來,水光瀲灩、碧波盪漾。

往前走,就會看見一排排古色古香的房子,而牆上的塗鴉被擦乾淨,還有一些房子還貼上了瓷磚,這時,夕陽的餘暉照映著整個村莊,大家的歡笑聲已經傳遍了整個水鄉,就連遊客們不文明的話也減少了,整個逢簡水鄉都是一片悠閒、和諧的景象。

再往前走就是古橋了,那是宋代著名的巨濟橋,它歷史悠久、遠近聞名,直到現在,這座橋還完好無損。橋兩旁各有十二級臺階,形成一個漂亮的拱形。最喜歡的就是刻在柱子上那兩個獅子了,栩栩如生,就像在一起嬉戲似的。

轉過一條石板小路,就是覺妙淨苑了。順著池塘邊就會看見一座觀音菩薩的雕像。雕像下方的池塘裡,一朵朵蓮花在碧綠的荷葉襯托下顯得光彩奪目,豔麗迷人。遠看,像一個個站立在池塘中的仙女。

今日的逢簡,已打造成遠近聞名的旅遊景點,處處煥發出迷人的江南水鄉的自然、乾淨、祥和舒適的味道,可謂古香古色、風景宜人,逢簡人民用自己的行動書寫著水鄉新面貌,新佛山,新文明、新景象!

古村 篇6

國小五年級作文 ,611字

雨後的大羅山,十分寧靜。我們漫步在山上的一個古村落,探訪著老屋子,呼吸著清新的空氣。

這個村子十分偏僻,現在也沒多少人住在這,小徑兩邊長滿了雜草,老房子門窗都緊閉著。也許,大家都移居到了山下的新房子裡,很少有人還能想起這座山上的古村落。房子很矮,大多都只有一層樓。但每家每戶都有一個院子,大大小小的。我踏進了一個院子中,滿地的枯葉,灰塵,院子的矮牆上長滿青笞,牆縫中長出了小草,這應該是很久沒人打理了,

外婆說,這個村有幾十年到幾百年的歷史,房子都是世世代代傳下來的。路上能看到幾隻狗懶散地躺在路中間小憩,見到我們也不怕。邊上的小田種著幾顆菜,這附近應該還有人。的確,前方有幾戶人家,不過都是老人們,他們三三兩兩地坐在家門口,用一囗濃重的方言談笑著,一點也沒有什麼要擔心的,這讓我很是嚮往,他們的家門口都堆著很多木塊,聽人說是用來生火煮飯,燒水,這種原始的生火方式在這片古村中保留著。朝著一戶人家望去,很簡陋的裝修,傢俱都是木頭的,舊舊的,雖比不上那些城市中的新房,但住在這裡。能感覺到十分田園,畢竟山上的房子很少,能天天看到潔淨的天空與遠方,比在城市中那嘈雜的環境舒服多了。

那院子中種著一棵老樹,它向外伸展著樹葉,彷彿也要看看外面的風景。耳邊時不時響起清脆的鳥叫聲,卻看不到鳥兒的蹤影。雨水順著房頂上的瓦片流下,滴落在地上。走完這村落,心就靜了下來。也許,有時該拋下城市那快節奏的生活,來品味一下古村那寧靜古老的氣息。

青州井塘古村之旅 篇7

國小四年級作文 ,690字

前天,我、爸爸、媽媽、姐姐、大娘、大爺和哥哥一起去青州的井塘村玩。我們進了設計成棚屋的大門,就開始上山了。

我們剛開始上山,就有小溪流、鳥兒伴隨著我們。走著走著,我們看見了一個大水塘,裡面有四五塊大石頭,小水流在上面流淌著。還有一個小瀑布。上門還長滿了山間野草,配起來很好看。

我們繼續往上走。接下來到了吳家大院,裡面很大,乾草做的屋頂,木頭做的房身,有幾棵形狀奇怪的樹,樹上拴著吊床。還有石桌、石椅呢!接下來參觀了每個房間:第一個是臥室和客廳。它們雖然在一間屋子裡,但是用蚊帳隔開了,中間只有一個小門。我們進去以後,先看到了客廳。有木頭做的椅子,還有一張桌子,非常漂亮。我們又到了另一個房間,裡面只有一張床和桌子。床上還整整齊齊的擺放著被子,還有床單,窗戶上還擺放著幾個小玩偶,據說這是小姐的房間。我們接下來還去了紡織室、廚房,這些都是以前的東西,我從來沒見過。紅高粱電視劇就是在這個院子裡拍攝的。

接下來,我們繼續往山上爬。沒過一會兒,就看見了成千上萬棵柿子樹和山楂樹,樹上結滿了紅彤彤的山楂和黃澄澄的柿子,很壯觀。

我們又爬到了一座很像城堡的建築上面。“城堡”有一座露臺,上面有石英鐘,敲一下,很響,很好聽。進了“城堡”的內部,上了幾層樓梯,又有一個小天台展現在我們眼前,上面有兩座大炮,炮管是棕色的,特別大。我往山下看去:黃色、綠色、紅色,這些顏色混合在一起,成了一個“調色盤”。一節節梯田重疊在一起,給美麗的風景又添了一絲光彩。

從山上下來已經是五點多鐘了,大家都餓啦,開車回家去吃好東西嘍!

這裡風景真的很美,明年我一定還來這裡!青州井塘古村,下一個國慶節,我等著你!

遊三家市古村落 篇8

國小三年級作文 ,468字

今天爸爸故作神祕的對我和媽媽說:“今天我帶你們去個好地方!”我和媽媽有點驚訝,猜爸爸的葫蘆裡買的什麼藥呀?

我們從沙溪出發,爸爸開車大概10幾鐘左右,七拐八拐的來到了一個村莊前。首先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左古橋,爸爸說原本是一條小的石拱橋,現在把它翻新成一座古色古香的木頂大橋,旁邊還造的一個亭子,是村裡人吹風納涼的好地方呀。

我好奇的問爸爸,這個地方很大嗎?三家人家就可以稱為市了嗎?爸爸說這裡以前曾擁有南園、東園、西園和北園四大私人花園,北面還有一條老街,全長有2公里,老街上曾開有布店、肉莊、鐵器店、茶館店等各類商鋪,非常的繁榮和熱鬧,所以稱為“三家市”。

說著說著,我們就來到了老街上,老街重新裝修了,全是古色古香的木建築,當年的那些店鋪現在全是村裡人住著,有的是社群醫護室,有的是老年人活動室,還有的是陳列館。爸爸媽媽特地帶我進了陳列館,裡面全是古老的東西,有紡車、有繡花鞋、有竹笠……

老街的西邊路口新開了一家老屋咖啡,爸爸媽媽帶我進去坐了會,爸爸還告訴我三家市是建於宋朝末年,是太倉唯一遺留的古村落。好美呀,下次我還要來哦!

遊板樑古村記 篇9

國小三年級作文 ,430字

今天,我和爸爸去板樑古村遊玩。

我們一下車,來到村口,就聽到“嘩嘩”的流水聲,抬頭一看,只見一條冬暖夏涼的小溪映入我的眼簾,向前走去,那水清澈見底,捧一口,放到嘴裡一嘗,甘甜甘甜的,沁人心脾。夏天一到,孩子們便連蹦帶跳地跳入水裡嬉戲,在這條小溪裡,也不知孩子們留下了多少歡聲笑語。走進村子,就可以看到許多古樹,像解放軍叔叔一樣直立在兩旁,每一棵樹都是百年老樹,四季常青,樹上還有許多鳥兒在枝頭唱歌,像是歡迎我的到來。走入古樹旁的巷道,你會發現一座座排列整齊的小屋,上面雕刻栩栩如生的龍鳳,讓人忍不住讚歎,多美啊!同時心裡也在納悶:在科技不發達的時代,竟然能雕出這麼美的圖案,可見那些工匠的手藝可真厲害啊!板樑古村不僅景色美,而且人更美。村裡的人一看到遊客來了,便馬上邀請遊客到他們家去坐坐,提茶倒水,而且還給遊客講解歷史故事,有時怕遊客迷路,還給遊客帶路呢!

天色已晚,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板樑古村,可是那裡的人,那裡的景卻歷歷在目,我不禁醉了……我愛板樑古村!

春雨·古村 篇10

國小五年級作文 ,636字

雨,朦朦朦朧朧地下著。天,水墨暈染,流雲浮動……走進古村落,讓人感受無窮的幽靜。

遙看古村,一棟棟古色古香的房子,宛如眾星般撒落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粉牆黑瓦,與朦朧的細紗般的雨絲融為一體,雲霧隙繞,古村若隱若現……

沿著石徑步入村莊,看那泛綠的黑瓦和飛簷翹角的屋簷滴下來的雨水,落入那長滿青苔的水缸,叮咚叮咚,夾雜著春雨的沙沙聲,多麼優美,多麼動聽!如同古琴彈奏著古韻曲調。古樸典雅圖案的粉牆,描繪著悠久的歷史。穿過窄長的弄堂,便是一座爬滿青藤的石拱橋,橋下緩緩流淌的溪流,倒映著晃晃悠悠的碎影,雖不那麼真切,卻增添了無限韻味。橋頭古香古色的木結構房子,飛簷翹角,如古寺廟一般,屋簷下的牛腿雕刻著的男童唯妙唯俏,栩栩如生,與村口那群玩耍的頑皮孩子還真有幾分相似……

走過小橋,眼前出現了一片連綿起伏的青山,經過雨水的沖洗顯得翠色慾滴,層巒疊嶂的群山令人讚歎不已!

低頭一看,一條爬滿青苔的青石板小路向遠方延伸著,一直延伸到群山的叢林之中。石板路的青石被屋簷雨滴打出了一個個小坑—印證了“水滴石穿”的道理,星星點點的小坑裡漾著點點雨露。

沿著小路,走進了群山。蜿蜒曲折的小路在山中來回穿梭,茂密的樹林,彷彿是一座座涼亭,每片樹葉上都掛著一大滴晶瑩剔透的水珠。樹旁的古鬆掩映著小路,像一把大雨傘,松針上懸著的水珠,一陣微風吹過,“暴雨”淋溼你全身。路旁還有涓涓細流的小瀑布,水清洌可口……

雨漸漸停了,太陽出來了,已近黃昏,古村在美麗的夕陽映襯熠熠生輝,古村真美!

黃林古村半日行 篇11

國小六年級作文 ,568字

週六,我們去了黃林古村遊玩。經過了一個多小時的車程,終於抵達了目的地。黃林古村位於湖嶺,她擁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裡面大部分的建築大都儲存著原初的樣子。

古村的美景數不勝數!

我們循著通往湖邊的階梯,跟著指示牌,來到了寬闊的湖邊。藍得發綠的湖水邊,長滿了蘆葦,風一吹,它們就隨風擺動起來,煞是好看。遠處,一排排筆直站立的大樹,恰似正在行軍的軍隊。樹底下綻放著五彩繽紛的花朵。空氣真清新呀!蒼翠的草地、金黃的稻穀,還有紛紛飄落的樹葉……就像一幅天然暈染的水彩畫,讓人驚歎不已。

我們向右走一點點,發現了一座廊橋,廊橋是全木質結構的。屋頂上的瓦片反射著午後的陽光,彷彿就是溫馨的殿堂。我們一邊在廊橋上走著,一邊欣賞著廊橋頂上的各個神仙的浮雕。浮雕的樣式很多,其中最讓我難忘的是雷震子的。雕刻者把它雕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在它的背後,有許多道閃電,一副威風凜凜的樣子。

午飯後,我們又來到了廊橋邊,這次我們可不準備去廊橋的另一邊,我們要去石頭淺灘邊走最“野”的由巨石構成的路,雖說它由巨石構成,但它一點也不難走。因為它經過雨水和河水的沖刷,已經變得十分圓潤,而且互相卡得緊緊的,根本不用擔心摔倒。

黃林古村不僅好玩,還能讓你迴歸“慢生活”。農民們在收割稻穀,臉上充滿豐收的喜悅。孩子們則更加歡喜,在湖邊捉魚、玩鬧。希望你們有空也去走一走看一看哦。

趣遊金冠古村 篇12

國小三年級作文 ,390字

金冠古村在我的家鄉餘姚的四明山上。那裡古樹參天,空氣清新甜潤,是個天然氧吧。經過蜿蜒曲折的山路,我們終於到達了金冠古村。一下車,眼前的美景猶如一幅水墨畫把我們深深吸引住了。看,依山傍水的用石塊砌起來的農家小院錯落有致,溪水潺潺地流著,綠色的竹林裡鳥兒嘰嘰喳喳,彷彿在訴說著它的古老……

我們在農家小院用完午餐,就迫不及待地來到溪邊玩耍。這時,有個小夥伴提議說:“我們比賽看誰撿到的石頭最光滑!”我們都點頭贊成。正在大家仔細尋找時,只聽“啊”的一聲,我們轉過頭一看,原來是錢同學腳一滑,不小心滑進了溪水裡,差點整條褲子都溼透了。他趕緊脫了褲子,光著腿,赤著腳丫,在溪邊擺弄各種pose,逗得大家哈哈直笑。沒過多久,陸同學、何同學的鞋子也未倖免於難。這時索性大傢什麼都不顧了,盡情地打起水仗來。歡樂的笑聲在溪邊、在山谷久久迴盪。

這真是我最快樂的一天。美麗的金冠古村,我們還會再來的!

家鄉的高椅古村 篇13

國小六年級作文 ,717字

六月,粉豔的桃花已消失在了這個神奇而美麗的地方,沒留下任何足跡。會同,我的家鄉。這裡有很多旅遊景點,其中,有著悠久歷史的高椅古村,最使我感到驕傲和自豪。

高椅古村是中國十佳古村之一,它位於共和國第一大將“粟裕”的故鄉—湘西南的會同縣境內。因其三面環水,一面臨水,地形宛如一把太師椅而得名。高椅古村,現儲存有明洪武一三年到清光緒七年,也就是1380年到1881年,五百多年漫長的歷史歲月,一百零四棟古民建築物竟完好無損的保留了下來,總建築面積佔19416平方米。真不愧是有“湖南省最美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之稱的古村。

清晨的高椅古村,晨霧如輕紗般纏繞在山腰間,給我村增添了一份神祕色彩。從整體看來,高椅古村的先輩們將優美的生態環境和富有哲理的規劃佈局融合在一起。每棟古民建築坐北朝南,外表相似,呈梅花狀分佈排列,巷道與封閉式庭院呈八卦陣式,鄉村落分為五個自然村莊,無論從古民居建築群落的地理分佈還是建築的形態特點、以及內部結構與周圍山水園林、地形水系的關係,高椅古村都極具人文特質。道路縱橫交錯,宛如網狀,進入村中,如入迷宮,叫人找不著出路,由於地形地物複雜,幾百年來,這個村子從未受過土匪、強盜的騷擾。古村建築均為木質穿鬥式結構,四周封有高高的馬頭牆,構成相對封閉的庭院,當地稱為窨子屋。這種建築因是高牆密封,僅開小窗,對於防風、防盜、防火具有特殊功能。近百年來,高椅尚沒有一家失火殃及毗鄰的先例。這種建築格式,用小青石砌築地基,高出地面60公分,有較深的排水溝,在房屋密集區,還設有下水道和水塘。

悠久的歷史文化,優美的生態環境,複雜而安全的地形,這就是高椅古村,你難道不會被這裡的一切深深的陶醉嗎?

沈華清一完小187班

遊覽蒿溪古村 篇14

國小三年級作文 ,638字

星期六下行,我和爸爸媽媽到蒿溪古村遊玩,這裡歷史悠久,在古代以石灰聞名,有古代“小杭州”之稱。

“哇!好清新的空氣呀!”一下車,我就忍不住深呼吸了一下。一眼望去,只看見四面八方都是山,蒿溪石村就像是在大山的懷抱中,靜靜地矗立在陽光下,美麗極了。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從村前流過,剛走到水邊,一陣清涼就迎面而來,真想下去玩水捉魚啊!我想夏天的時候在這兒游泳一定很舒服。

穿過村口那古色古香的橋亭,沿著散發著古老氣息的石板路,我們一個景點一個景點的參觀著。咦!那是什麼啊?只見每隔一段路就看到有一條小溪從房子下面衝出來,原來這就是被稱為“江南坎兒井”的暗溪,在古代人們都靠它取水、洗衣服。聽著那嘩嘩的流水聲,看著那彎彎的石拱橋、古老的房子,不禁讓我想起了古詩中描寫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哇!這牆好漂亮啊!”我情不自禁地讚歎道。眼前的牆都是由多種顏色的子石組成,怪不得叫百子石山牆,我由衷佩服古人們的智慧啊。我們還參觀了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石雕展,我的生肖小老鼠趴在石頭上,看著眼前的楓葉,一幅很想吃的樣子,可愛極了。我馬上跑上去跟它拍了一張合影。還有那氣勢恢巨集的關帝廟、古代的紡紗機、織布機、獨輪車,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古老的戲臺邊,一對新人穿著古裝正在拍婚紗照,好像我們都穿越到了古代。看到戲臺邊的鼓和鍾,我興奮地跑上去敲了鼓、撞了鍾,自己都感覺棒棒的。最後,看坐在手扶拖拉機上的我,像不像一個小小拖拉機手?

這次蒿溪古村之行我玩得真是太開心了!收穫真大啊!

千年古村探奇 篇15

國小六年級作文 ,2287字

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媽媽打算帶我去千年古村走馬塘看看。可是天不作美,淅淅瀝瀝的雨從早上起就一直下個不停,呼呼拉拉的風也一個勁地刮。媽媽的微信裡有人發來城區下雪的視訊。爸爸站在樓道門口有些猶豫。最後在我的催促下,大家才毅然打起傘,走進風雨中。

號稱“中國進士第一村”的走馬塘地處鄞州區姜山鎮茅山方向,離我們小城春秋只有五、六公里。在汽車導航儀的指引下,我們很快就在離茅山不遠的公路旁看見一塊巨石,上刻四個大字—走馬塘村。順村道前進一百多米,一坐漂亮的牌樓矗立在村口,匾額上寫著“中國進士第一村”。一旁的宣傳牌上,畫著走馬塘陳氏家族七十六位進士的肖像。

一個家族出了七十六位進士,的確名不虛傳。

我們打著傘穿過牌樓進了村,迎面是一片很大的廣場。由於雨天沒有別的遊人,廣場顯得特別的空曠。走上廣場,感覺地面有些異樣,原來廣場不是用水泥澆築的,而是用一塊塊表面平整,大小一致的方石砌成,這應該是村裡的公用晒場。爸爸說,這樣的晒場他從來沒見過。真是一奇!

晒場南面是一排青磚黑瓦馬頭牆的古色民居。從外觀上看,像是一座豪宅。而當我們從中間的小門進入後,才吃驚地發現,這根本不是豪宅,而是一座很不起眼的小庭院。院裡擺放著一口水缸和一些雜物,幾株不知名的花草在風中搖曳。庭院兩側是低矮的木板小樓。從其它幾道小門望去,也都是這樣。陳家進士們難道就住這樣的蝸居?為了找到答案,爸爸領著我們走遍全村,結果發現,除了陳氏祠堂,全村竟然沒有一座大門像是官宦人家的。這是二奇!

廣場與馬頭牆之間是三個大荷塘,一支支殘荷露出水面,在雨中靜靜佇立。我突然想起去年學校組織“攝秋”時拍的一張照片,題目是“留得殘荷聽雨聲”,這恰恰就是眼前的情景。想不到去年秋天的一次無意找尋,卻在這裡邂逅,這是三奇!

信步走進廣場西面弄堂口的一個院落。我們遇到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老人見我們雨天遊覽走馬塘村,表示十分難得,便把我們請進屋子小憩。然而屋子很小,書籍字畫和農具傢什,把整個屋子塞得滿滿當當,連坐的地方都沒有,老人和爸爸只好站著聊了起來。

我細細察看,發現這些東西好像全與走馬塘的歷史有關,像是一個小小的博物館。看來這是老人的收藏室兼工作室。

從談話中得知,老人從十五年前就開始收藏整理這些文獻資料和家族舊物,收藏的東西已經堆滿了十間屋子,老人的心願是建一座走馬塘村的博物館。為了走馬塘村的文化保護和宣傳,老人費盡了心血。村中所有展示,幾乎都與老人有關,就連村口的七十六幅進士肖像也是老人請名家畫的。我不禁對眼前這位身材矮胖,貌不驚人的老人肅然起敬。我猜想,老人一定是一位致力於家族文化搶救的陳家子孫。可老人的回答讓我們頗感意外:“我不姓陳,我叫鄔毛銀。是五十年前插隊到這裡的‘知青’,是一名走馬塘文化的自願守護者。”這個與走馬塘血脈相溶的文化守護者居然是個“外人”,這是四奇!

鄔爺爺領著我們參觀了他的五個收藏室。在其中的一個收藏室裡,我看到一九九九年四月習近平主席來這裡視察的簽名—“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習主席的字很有特點,每個帶彎的筆劃,他都寫得方直見角,很有力道。這是五奇。

當鄔爺爺拿出一本遊客簽名冊讓爸爸簽名時,我也在上面簽了名,哈哈!

參觀完收藏室,我們來到陳家祠堂。祠堂大門分為左中右三道,中間是正門,左右為側門,這是古時士大夫身份的象徵,顯得莊嚴肅穆。

鄔爺爺從後門進入,再從裡面開啟中門,把我們迎進祠堂。

祠堂很大,堂上高懸著幾塊黑底金字牌匾,有兩塊還是宋代皇帝賜的,牌匾下面供奉著兩排神像。

“這是七十六位進士像麼?”爸爸問。

“不。”鄔爺爺指著中央兩尊神像答到:“這裡供奉的是陳家老祖,不僅有陳家太公,也有陳家太婆。”

“其實,”鄔爺爺頓了頓說:“陳家進士不止七十六位……”

“什麼?”爸爸有點吃驚。

“我考證的結果是七十九位,先前的統計把三位沒有上族譜的進士漏掉了。”鄔爺爺口氣肯定地說。

關於走馬塘陳氏家族的進士人數,外界只知是七十六位,想不到這麼重要的訊息也會有錯漏,這是六奇!

鄔爺爺又帶我們參觀了幾處村中奇觀,如:歷時百年的村中老街;貽谷堂陳家老診所;蟹肚臍埠頭的千年重陽木;陳家進士的搖籃—同文學堂;在一條打傘無法通過的小弄堂內,我們看到被人民日報稱為舉世無雙的“乾”、“坤”石花窗,這是七奇!

兜兜轉轉,我們回到了荷塘邊。在這裡,鄔爺爺為我們解開了找不到官家豪宅的疑團:原來,陳氏一門自陳矜(一世)開始,一直流傳著“以學立身,以廉為吏,以孝事親,以忠事君”的清廉家風。他們身為官家,卻從不貪腐侈華。後世子孫把最好的風水(朝南宅院)都讓給了老祖宗(祠堂)。在這裡不僅找不到豪門府邸,連朝向好的房子都很少,只有一戶戶平常人家。鄔爺爺指著塘中殘荷對我們說:“這些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就是走馬塘的‘村花’,也是陳氏家族的‘族花’”。原來如此,這是八奇!

參觀結束,鄔爺爺和爸爸已經成為好朋友。臨別時,鄔爺爺送我一個祝願:“小朋友冒雨來遊進士村,來年一定上清華,進北大!”接著又送爸爸一本《走馬塘村志》。

回到家裡,我順手翻看《走馬塘村志》時突然發現了走馬塘村名的來歷。志中記載,走馬塘始祖陳軒(二世)當初擇地定居時,村名叫“陳蘄村”。北宋大觀年間,宋徽宗念左正言陳禾(四世)憂國憂民,碎袂進諫,敕賜陳蘄村為“忠孝裡”。地方文武官員經過“忠孝裡”前面的“先生塘”,必須落轎下馬,步行過塘,後世人慢慢就把這裡改叫走馬塘。走馬塘村由此而來,這又中一奇。

爸爸說,走馬塘村是一座塵封千年的文化寶庫,裡面有數不清的祕密等著我們去揭示。今天的雨中探奇只是一個開始。

遊奉化古村 篇16

國小四年級作文 ,807字

俗話說“走過三江六碼頭,吃過奉化芋艿頭”。說得不錯,寧波奉化的確有很多著名的景點,吸引了很多慕名而來的遊客。這個雙休日,媽媽帶著我也去奉化玩了一趟。

一路駕車向奉化開去,在我座位不遠的導遊介紹說:“春天大家免不了要賞花,今天我們要去看那一朵朵黃金似的油菜花。不過,單單一朵油菜花也沒什麼好看的,今天我們要去看的是新建的‘油菜花海’!”

下了車,我抬頭望去,呀,前面的菜花在風的吹動下像海浪一樣此起彼伏,一眼望不到邊。後面的山,雲霧繚繞,像是戴上了一頂白帽子;山中的松樹一會兒被雲霧擋住,一會兒又出現在人們的視線裡,伴隨著山谷中不時傳來的幾聲清脆的鳥鳴聲,讓人恍惚覺得山那頭是否還住著神仙。腳下的溪流丁丁冬冬,好像在唱著一首隻有溪流才能聽得懂的歌。忽然,我拉著媽媽的手說:“看,看,那兒還有一隻船!”眺眼望去,花海中“浮”著一隻小船,船的兩頭高高翹起,船身兩旁還搭著兩隻船槳,真是“船蕩花海上,人在花中游”。因為剛剛下過一陣小雨,花瓣上還帶著些晶瑩的水珠,它們在上面跳動著,一閃一閃,亮晶晶的。我心想:雖是下雨天,但賞這雨中的花海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接下來我們沿著巖溪來到了巖頭古村。村子裡古老的民房都依溪傍山,錯落有致地排列著。連線著巖溪兩頭村子的有好幾座古橋。古老的石拱橋上都雕刻著精緻的石頭獅子,在兩旁古樹的映襯下,顯得愈發古樸、典雅。走進村子,踏著青石板鋪成的小道向前走,不知不覺我們走到了一個叫“古井靈泉”的小井旁。井水不深,但清澈見底,井底不時有幾條魚兒在追逐嬉戲。跟著導遊我們又進到了一個古色古香的老房子裡參觀,這幢房子是“毛邦初故居”,媽媽對我說,你外婆那時候就是住這樣的老房子的。我往地上一看,一小塊一小塊的鵝卵石拼成的“地板”五顏六色,形狀各異。樓上轉角的牆上還有一個世界上最大的“貓眼”,從這裡往外,可以看清屋外所有的情況,你說好玩嗎?

奉化巖頭古村的景色真美,下次等桃花開放時我還要再來看看!

請到巖頭古村來 篇17

國小五年級作文 ,305字

還未走一百步,就看到一座刻有“廣濟橋”的石拱橋,兩棵香樟樹彷彿兩個衛士守在橋的一頭,刻有“浙江省歷史文化名村”的黑色大理石佇立在側。再往上走,沿臺階到白象山山頂,那裡不僅風景優美,而且還能看到金光閃閃的雪竇山彌勒大佛呢!站在山頂,俯視整個古村,巖溪穿村而過,溪上有三橋:羅潭橋、上高橋、下高橋。不管你從哪裡開始遊覽都可以,這裡的村民個個熱心腸,如果你需要,還可以當你的嚮導呢!旅遊點如數家珍:蔣介石少年時代塾師毛思誠故居,蔣介石原配夫人毛福梅故居……都恨不得把村裡的所有景點都一一介紹給你。

“請到巖頭古村來,這裡景色更古樸,若你有幸到巖頭,可以寫信告訴我。”

美麗的古村 篇18

國小四年級作文 ,435字

春天,鮮花盛開,在楠溪江,更是一派誘人的美景。

四月間,山林裡,又多了幾分美景。平靜的山坡上,幾場綿綿細雨過後,孩子們趕著雞和鴨,在溼答答的草地上奔跑……不遠處,便是古香古色的村莊—林坑。

黑的瓦,褐色的牆,一層一層大小形狀各不同的石頭疊在一起,石縫中佈滿青苔,裡面還有許多螞蟻在活動,擁有一種古老的感覺,歲月似乎在每塊石頭上留下痕跡。從山頂上看,房子坐落有些亂七八糟,但是給人一種無憂無慮的感覺。好像一個棋手,抓起一把棋子,隨意地扔在地上而形成。如今,這些房子裝修一番,開了農家樂,很是熱鬧。

青的天,白的雲,清澈見底的小溪,從村莊中間流淌而過,這澄澈的溪水,如甘泉一般,幾隻又白又胖的鴨子在水中嬉戲……母雞帶著一群小雞在樹蔭下覓食,一隻公雞在場地上,雄赳赳,氣昂昂地走來走去……

小溪兩岸是茂密的竹林,青的葉,綠的杆,投下一片涼爽的濃陰,在風中,竹葉沙沙作響。雨後,春筍紛紛從土裡冒出頭來,又白又嫩,味道可跟蒸玉米一比高下。

林坑真美,美在它的古色古香。

古村日落 篇19

國一作文 ,557字

太陽漸漸向西沉落,我唯恐看不到這落日奇景,索性拿點吃的,徑直向山上走去。

說是山頂,其實就是一個較高的小山丘的頂部而已,長著一些快要枯黃的雜草。我順著一條羊腸小道蜿蜒而上。不一會兒,便登上了山頂,放眼觀望,頓覺無拘無束,逍遙自在,就像站在天橋上,領略另一個遼闊世界裡的自然風光,山腳下,已有幾戶人家的炊煙裡升起了裊裊炊煙,拉犁的老牛還在辛勤地工作著,幾位農家婦女串門聊天……無趣了,盯著腳邊的草看。盯久了,心裡閃過一種莫名的溫暖。

不遠處,清清天然的湖水漾起細碎的波光,一圈兒接著一圈兒。湖水本為湖藍色,但是在夕陽的點綴下,泛金的湖水在陣陣微風下,連連起漪,猶如一幅天然的抽象畫。

此時的天空,絢麗的晚霞簇擁著太陽,深情的望著這片土地,欲去不去,就像要把自己的光和熱留在人間。

霎時間,夕陽西下處有一隻金色的“猛虎”竄了上來,閃電般的“火蛇”在它的腳下,射出耀眼的光芒。雲兒們好比一個個魔法師,一會兒,推出一隻金色的大獅子,一會兒,又是一匹奔騰的駿馬,一會兒,優勢一直金燦燦的羊羔……

我忘記了時光在流逝,夜幕已經降臨於我的周圍,奈何這景色太美!我望著開車歸來的人們,有望著那裊裊炊煙,閃著溫暖人心的橙色燈光……

我轉過身去,一輪明月亦悄然出現在夜空之上,星子們也朝我擠眉弄眼。我奔下山去。

因為,今天是中秋節……

太行山的古村落 篇20

國一作文 ,677字

有人說過:“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我們的生活中並不缺少美。也許你在公園裡看到五顏六色的花花草草時、也許你在海灘上看到晶瑩透亮的大海時、也許你在仰望天空看到雲朵組成的圖案時,都會不由自主的感嘆:“真美呀!”但是這個假期,我卻在大山深處體會到了另一種寧靜古樸的美。

國慶期間,我們驅車在盤山的公路上,沿著彎曲的道路來到了隱藏於太行山深處有著400多年曆史的古村落—順利村,入住於一個由古宅改造的石牆青瓦的小院。一進入院子,彷彿中了魔法似的,煩躁的心頓時就沉靜下來,撫摸著長滿苔蘚的石牆,心想不知這些石頭究竟存在了多少個年頭?村子地處山谷底部,四面環山,村頭潺潺流過的小溪,還有兩棵飽經滄桑的古樹,一條斑駁的青石板小橋,頗有“小橋流水人家”的韻味。站在半山腰向下俯瞰,千畝稻田在陽光下泛著金燦燦的光芒,顆顆飽滿的果實預示著又一個豐年的到來,美好生活的感覺油然而生!

村子裡人喜歡在大樹下乘涼聊天,對我們這些外鄉人也是熱情好客。一位中等身材,微微有點胖,身上總繫著圍裙,特別喜歡咧嘴笑的阿姨格外留給了我美好的印象。我們一下車她就很自然的從我手裡接過行李箱,就像迎接遠方歸來的家人似的,一路為我們指引,帶我們來到入住的院子。知道我們長途跋涉,肚子咕咕叫後,手腳麻利的拿來幾塊蒸南瓜、蒸紅薯、山楂條等山裡的零食,讓我先墊墊飢,我從來沒有吃過那麼甜的南瓜,美好生活的感覺又一次油然而生!

晚上一家人坐在小院裡,數著滿天的繁星,忘記了考試的壓力與城市的喧囂,一切都顯得寧靜平和。“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太行山古村落的美好生活令人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