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路上的苦與樂——讀《西遊記》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西行路上的苦與樂——讀《西遊記》有感 篇1

讀後感 ,873字

暑假裡,我讀了好幾本好書,最喜歡讀的還是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暑假時電視裡也重播了86版《西遊記》,我百看不厭。雖然劇情有時會很恐怖,我也會嚇得捂住眼睛,但絲毫不會減少它對我的吸引力。它的作者是明代的吳承恩。這本著作是以唐朝陳玄奘法師歷時17年從長安獨自西行去印度取經為原型,添加了孫悟空、豬悟能、沙悟淨等神話形象而寫成的。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孫悟空。八戒叫他“猴哥”,妖怪叫他“孫猴子”。在西行路上,孫悟空火眼金睛,本領高強,不怕艱苦,一心只為保護師父。他一路上降妖除魔,九九八十一難,起碼有七十難是孫悟空急中生智救了師父;他嫉惡如仇,時常被師父錯怪而被念緊箍咒,頭痛欲裂時,仍不放棄除妖。憑著勇氣、智慧和高超的法術,最後孫悟空被封為“鬥戰勝佛”。

我也喜歡唐僧。雖然他沒有火眼金睛,不辨善惡,但重要的是,他有一顆慈悲的心。西行路上,他不願意看著徒弟孫悟空濫殺無辜,於是常念緊箍咒,為的只是讓孫悟空少殺人,不管是好人還是壞人。在我心中,唐僧是一個有菩薩心腸的人。

我覺得沙悟淨是個忠厚老實的和尚。自從犯下天條被貶下界當和尚之後,一心跟隨師父取經,幫助師兄保護師傅。任勞任怨,老實本分,從不撒謊,還為師兄孫悟空辯解。有著“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的氣概。在《西遊記》中,沙僧一直是一個正義而又忠厚的角色。

豬悟能,又名豬八戒,在西行路上特別貪吃,也很喜歡美女,又懶又笨,不思考別人的話就直接去做,為此常中孫悟空的“計”。不知是不是這個原因,他常在師父面前說師兄壞話,挑撥離間。最後他被封為“淨壇使者”,我覺得這個名字很好笑,但也很名副其實:因為他好吃,也喜歡把裝滿食物的瓶瓶罐罐“清理”乾淨。

雖然他們性格迥異,卻絕對是一個優秀的團隊。他們同甘共苦,齊心協力,歷盡千辛萬苦,歡笑伴著淚水,終於每個人都取得正果。

這就是《西遊記》,一部伴隨我成長的名著。

古箏路上的苦與樂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805字

有人喜歡鋼琴的悅耳動聽,有人喜歡小提琴的婉轉悠揚,可我最喜歡的樂器是中國的傳統樂器——古箏。

我第一次見到古箏是在一次演出上。當時,演員們彈琴的身板、手勢都撥動著我的心,那顫動的弦,激烈的箏音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裡。一曲完畢,我心中暗暗下了一個決心:我也要學古箏!

可我怎麼也想不到,古箏也是有難度的。媽媽給我找了一個負責又嚴厲的老師。在課堂上,老師一遍又一遍地讓我練習基本音,練得我的手又酸又痛。幾節課下來,我的小手上已磨破了皮。慢慢地,我開始學難彈的曲子了。我心中的熱情的火焰早已被無情地澆滅了。因為難度大的曲子必須要彈得熟練、精準、富有感情。這對一個初學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大難度。那時,我的心中總想著樂譜、滑音、琶音的演奏方法。演奏的時候,老師把我的手放在弦上,緊緊地壓下去,疼得我說不出話來。在這樣強度練習下,我終於爆發了。在家裡,我悶悶不樂,也不想去練習,也不說話。就這樣過了一下午,媽媽走進我的房屋,擔心地說:“你不能再這樣了,累的也是你自己呀!”隨後,她又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啊!更何況是你的愛好!”這時,我的心裡別提有多痛苦了,可聽了媽媽的話,我還是決定咬著牙也要堅持下去。

轉眼間,我學古箏已經兩年了。這兩年,我獲得了無數榮譽:古箏四級證書,古箏七級證書……看著這些獎項,我很慶幸我當初的選擇。

去年春節,古箏老師推薦我去參加一個大型音樂會,我別提有多緊張了。在家中,我沒日沒夜地背曲子。但在上臺之後,我便一身輕鬆,望著臺下的觀眾,我彷彿在人群中看到了兩年前那個堅持稚真的我……一曲終,臺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頓時,一種自豪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藝術的道路上,有苦,也有樂。不管未來怎樣,我一定會堅持下去,一定……

學鼓路上的苦與甜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714字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會有許多的甜蜜和憂苦。生活老是讓我們捉摸不透,不知道迎面而來的是什麼,是甜蜜,是痛苦,是快樂,還是憂慮……雖然我的生活多姿多彩,但在我的學習架子鼓的路上那可真是喜憂參半啊!

那天,我剛成為一名小學生,在媽媽接我放學回家的路上,一陣悅耳的鼓聲進入耳畔,我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腳步,呆呆地站在那裡欣賞,架子鼓演奏出來的曲子真帶勁,恨不得自己也去敲幾下。媽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便問我:“想學嗎?”我連連點頭,就這樣,我和架子鼓結下了不解之緣。

第一次坐在架子鼓前,第一次拿起鼓棒,第一次敲出一個音符……第一次總是新鮮的,好奇的。可是這股興奮勁僅僅維持了幾周,在接下來系統的學習時,我就有點提不起興趣了。越來越難的曲目,越來越複雜的鼓譜,讓我有了放棄的念頭。尤其是每當到了週末,看到小夥伴們可以在自由自在的踢球、騎車。我卻不是要去上架子鼓課,就是要在家裡練習枯燥乏味的基本功,聽著窗外傳來玩耍的嬉笑聲,我既生氣又後悔,我為什麼要學習架子鼓呢?

想歸想,我還是堅持了下來。一天天,一年年,在和架子鼓朝夕相處的過程中它帶給我信心、勇氣和堅持的力量。一次次的演出成功,一次次的挑戰比賽,我的體會到了更多的樂趣。今年,在老師的指導下,我演奏的一曲《魂鬥羅》在西北六省打擊樂大賽中獲得了少兒組一等獎。當我站在領獎臺上高舉獎盃時,我流下了眼淚,那不是痛苦的淚水,而是甜蜜的幸福流淌在心間。

我愛打鼓,雖然它曾給過我煩惱,但比起它帶給我的快樂,那先煩惱又算得了什麼呢?架子鼓就像我的夥伴,我相信他會一直伴隨著我,就像白雲伴隨著藍天,魚兒伴隨著大海。

前進的信仰——讀《西遊記》有感 篇4

讀後感 ,765字

大漠孤煙,長河落日,漫漫的取經路上是一片蕭然。是什麼支撐著四位取經人走到最後?是信仰,前進的信仰。

《西遊記》吸引我的,不只是跌宕起伏的情節,亦不只是孫悟空斬妖除魔的英勇,更是師徒四人矢志不渝的頑強信念。九九八十一難,未曾動搖過他取經的決心。崇山峻嶺,未曾阻擋過他去西天的腳步。取回真經,渡人脫難,這就是他前進的信仰。一個信仰,一次修行。哪怕千山萬水,他前進的腳步也從來沒有遲疑過。

如果一個人的人生沒有信仰,那麼他那空洞的靈魂將墜入空虛的深淵裡。

大家都應該都知道聞名於世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吧。他是一個身體癱瘓卻轟動了物理學談的傳奇人物。是什麼支撐著他?是信仰,探求科學的真理就是他的信仰。是信仰,堅定了他探索的腳步。促使他寫下了《時間簡史》這一享譽世界世界的經典名著。

中國作家史鐵生,他的一生是坎坷而艱難的。他早年因車禍失去了雙腿,後來母親又因病去世。但厄運擊不垮他的信念!妙筆生花,用文字給人們傳遞溫情,就是他的信仰。正是信仰,讓他寫下了《秋天的懷念》等優秀的散文作品;也正是因為信仰,讓他的人生精彩而充滿意義。

漫漫人生長路,有多少人以信仰為追求而不斷前進?音樂家與樂曲為信仰,孜孜不倦地創作著,於是人間多了一段令人如痴如醉的音樂。革命者以人民之幸福為信仰,不屈不撓的與敵人鬥爭著,於是,他們的生命化作萬家燈火。華燈初上,繁華而美好的社會便是他們信仰的見證。

如果說,人生是一條路,那麼信仰就是引路的燈;如果說,成功是一座殿堂,那麼信仰就是開啟殿堂之門的金鑰匙……“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古人對信仰的追求;“亦餘心之所向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這是古人對信仰的執著。少年們,讓我們攜著信仰飛奔,讓我們的人生綻放絢麗的光彩!

取經路茫茫——讀《西遊記》有感 篇5

讀後感 ,1097字

“你挑著擔,我牽著馬……”每日得暇,我便招來猴哥,喚來八戒,“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西遊記》——這本經典名著,如窗外那淅淅瀝瀝的春雨,滋潤我的心田。

漫漫取經路,師徒五人向西行,無論妖魔,無論路障,都阻擋不了他們前進的步伐,十萬八千里,九九八十一難,每一次都安全脫身,已是萬幸矣。

孫悟空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有七十二般變化,可以一步登天,卻還是耐下性子來,保唐僧西天取經。八戒雖呆,卻忠心耿耿,找到一個西瓜還不忘分一半給師父。沙僧雖然做事沒有原則,但他任勞任怨,追隨唐僧也是忠心不二。再說唐僧,這個手無縛雞之力,還不能明辨是非的“唐長老”,他卻一心向佛,心地善良。

取經路茫茫,師徒五人,翻山越嶺,跋山涉水,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只為了取得真經。這不怕困難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也更加值得我們深思:他們走十萬八千里路,這到底是為了什麼?對他們又有什麼好處呢?

細細讀下去,我似乎明白了:玄奘身上揹負了整個唐朝的興衰,以及唐太宗對他的殷切期望,而更多的是自己對佛教的虔誠,使西行的念頭和決心更加堅定。

師徒五人,固然各有各的優點,但其中,我最喜歡的卻是白龍馬。論實力,白龍馬應該比唐僧其他幾個徒弟稍遜一籌,但他卻“揹負”著全隊的重任——馱唐僧。現回看全書,他有哪一次喊過一聲苦,喊過一聲累?他默默地馱著唐僧,足足完成了十萬八千里的路!在關鍵時刻,他還是團隊的“調和劑”。在孫悟空被師父趕走,唐僧被陷害為妖,沙僧被捉,八戒又力戰不過的危急情況下,是白龍馬挺身而出,讓八戒去找孫悟空救命,自己則去為八戒爭取時間。

“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由自己鋪成的陽關大道,亦或羊腸小徑,全靠自己走下去。正如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指出:“諷刺揶揄則取當時世態,加以鋪張描寫。”又說,“作者稟性,復善諧劇。”

茫茫取經路,故雖述幻恍惚之事,亦美雜解頤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師徒一行五人,歷經十多年,出生入死。在一次一次歷險脫險中,更見唐僧的心地善良,行者的天資聰敏,八戒的性格溫和,沙僧的忠心耿耿。

沙僧挑著擔,八戒牽著馬,“翻山涉水兩肩霜花,風雨雷電任叱吒,一行人一路豪歌向天涯。”心懷夢想,只要堅持不懈,無論多久,無論多遠,我們終會到達屬於自己的“天竺”天堂。

時代鑄就的文字——讀《西遊記》有感 篇6

讀後感 ,1186字

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題記

初讀《西遊記》,我只看到了孫悟空降妖除魔,八戒憨態可掬,師徒四人經歷神奇怪誕,當成一本故事書來讀。

再讀《西遊記》,卻讀出些悲壯與憤怒的意味了,透過作者看似荒誕不經的字裡行間,我似乎看到各路神仙醜惡的嘴臉,如同張牙舞爪的封建王朝,虛偽至極,令人窒息。好一個時代鑄就的文字!

“哪怕烈火焚燒,哪怕冰霜覆蓋,依然志向不改,依然信念不衰……”這種堅持固然令人讚歎,但若細細思來,這種堅持不是盲目的嗎?一路翻山越嶺,一路斬妖除魔,十七載光陰,不過是一個筋斗雲的距離罷了。

那各路神仙,不正代表著封建統治者嗎?名義上大慈大悲,救黎民百姓於水火之中,挽唐僧師徒於危難之際。可,烏雞國國君只因將水火不侵的觀音大士溺了三日,便遭受枯井埋屍三年,兒子認賊作父的下場;鳳仙郡只因一人意外打翻了供奉玉帝的供盤,即招來三年不雨的彌天大禍……

神仙們一邊“不小心”將各類坐騎放下界為妖,一邊又下界助師徒“降妖”,再不痛不癢地罵它一句“業畜”“孽障”,打它幾棍,接著意味深長地說一句:“你們註定要經此一劫啊……”

假慈悲哉,偽君子也!

當年的齊天大聖,身著金甲,戰袍在風中烈烈作響,“百變金箍威長在,駕雲將軍志自雄”。當蒼穹動搖,當銀河燃燒,他放聲大笑,欲與天公試比高,這是何等的威風,何等的豪情!可五百年後,他已是麻木的孫行者,戴上金箍,與牛魔王等曾經的兄弟廝殺。他就像被招安的宋江,與方臘兩敗俱傷。聽封建王朝肆無忌憚的嘲笑,最後換得一虛名,四大皆空,成為虛無的佛……

且怒且悲且狂哉,是人是鬼是妖怪,不過是,心有魔債!這是吳承恩的悲哀,誰能說,他曾經不是那沒戴上金箍的孫猴子?誰能說,他內心不曾反抗過封建王朝?只是最終,他失敗了,他就像那戴上了金箍的猴子,有那麼多的無奈,那麼多的牽絆,慢慢對他自己妥協,對他所處的時代妥協。不,他的心,依然是那樣赤誠,不曾黯淡,不曾消沉,不曾墮落!當悲憤化為筆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時代鑄就的文字!

如果失去是苦,你還怕不怕付出?就站起來吧,英勇的反抗者!

如果墜入是苦,你還要不要領悟?就滾滾而來吧,時代的洪流!

鴻蒙初闢原無姓,打破頑冥須悟空。向前吧,即使封建不可戰勝,也亮出你的劍鋒;反抗吧,即使失敗,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

吳承恩就是那個孫悟空吧,他會站在南天門,冷冷地望著天庭,那眼神是一道電光,穿越了記憶與歷史,與那個威武的影子緊緊相連。

這,是那個壓抑的時代裡百姓的吶喊,這是時代,鑄就的文字!

讀《西遊記》有感 篇7

讀後感 ,664字

吳承恩寫的小說《西遊記》,我們耳熟能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書裡有生動有趣的文字、個性鮮明的人物,使我記憶猶新,從小就百看不厭,愛不釋手。

孫悟空是《西遊記》裡主人公,是個了不起的英雄。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著大英雄的不凡氣度,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他機智勇敢又詼諧好鬧,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鬥。敢與玉皇大帝鬥,叫響了“齊天大聖”的美名;敢於妖魔鬼怪鬥,火眼金睛絕不放過一個妖魔;敢於一切困難鬥,決不退縮低頭。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

說起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更談不上什麼光輝高大,但這個形象同樣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滿身毛病,好吃,好佔小便宜。他怕困難,常常要打退堂鼓;他有時愛撒謊,可笨嘴拙舌地又說不圓;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可是人們並不厭惡豬八戒,相反卻感到十分真實可愛。

沙和尚是勤快的,不像豬八戒好吃懶做。遇到困難時,總是知難而進,與悟空一起解決問題。可是也有缺點,那就是不會反抗別人。

師傅唐僧,雖說沒有孫悟空的本領、豬八戒的活絡、沙僧的勤快、白龍馬的腳力,但他品行端正,會念真經,不怕“千刀萬剮”,有堅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龍馬雖說沒有什麼大本事,但都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甘心當好後勤,不好出風頭。

唐僧四人都有缺點,孫悟空的毛躁,豬悟能的懶惰,沙悟淨的沉默,唐僧的懦弱。可是他們卻帶著各自的缺點取到了真經,並修成了正果。這說明任何人,任何事都不是完美的。只要取長補短、團結他人,就能在我們的生活上,在學習中取完真經,修成正果!

讀《西遊記》有感 篇8

讀後感 ,871字

每當我翻開《西遊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動活潑的,小時候的我讀起它來總覺得既過癮又有趣。但今時今日,不變的是那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我的領悟卻變了。

《西遊記》是一部神魔長篇章小說,這部小說主要記敘了唐僧師徒四人自貞觀十三年離開東土,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去西天拜佛求經、修成正果的故事。我驚歎於吳承恩那豐富的想象力,孫悟空的直率急躁、豬八戒的好吃懶做、沙和尚的忠厚老實、唐僧的慈悲善良卻又昏庸頑固……,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悄然躍在紙上,令人百讀不厭。

我曾驚羨孫悟空騰雲駕霧的瀟灑、變幻多端的奇妙,但我更敬佩的是他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精神。取經路上,妖魔鬼怪數不勝數,降妖除魔的功勞也數他最大。每次唐僧被妖怪擄走,豬八戒嚷著要分行李,沙和尚大多時候也在一旁無奈地唉聲嘆氣,只有孫悟空輾轉打聽師父下落,與妖怪鬥智鬥勇,不斷去找別人幫忙,直到救出唐僧,才繼續趕路。

唐僧的是非不分、昏庸頑固曾令我多次嘆息。他不辭勞苦,不畏艱險,意志堅強,慈悲善良。是一個虔誠執著的佛教徒,在取經的過程中堅定,從不懈怠動搖,不為財色迷惑,不為死亡屈服,憑著堅韌不拔的精神,終成正果。但卻不聽從孫悟空的勸告,屢次誤入魔口。

最忠厚的是沙僧,他不像孫悟空一樣急躁,也不像豬八戒一樣好吃懶做,更不像唐僧那樣是非不分,他忠厚老實,一心想取到真經,令我感嘆不已。

豬八戒,他好色好吃好玩,貪婪懶惰,所以得名“八戒”。他遇到困難時,只想著退縮。當他取得真經時,還埋怨佛祖師父、師兄都成佛,就他得了個“淨壇使者”,讀到這兒,我不禁啞然失笑。

《西遊記》讓我領悟到辦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絕非易事,唐僧師徒四人取經,經歷了眾多的險難。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就拿我們的學習來說吧,我們經歷的每一天又何嘗沒有困難呢?考試、升學、應聘……又何嘗僅僅是九九八十一難呢?戰勝困難的過程,就孕育了成功的基礎,繼而摘到成功的果子。唐僧師徒每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正是他們互相幫助,取長補短,才得以成功,這又讓我懂得了想要辦成、辦好一件事,必須大家齊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成功!

讀《西遊記》有感 篇9

讀後感 ,836字

同為四大名著,《西遊記》應該是其中最受歡迎的一本了。不僅是因為它妙趣橫生的故事情節,也因為它蘊涵這的豐富內涵。

這個故事表面上講得是師徒四人闖天涯的故事,但其中每個人都有在現實生活中所對應的身份,每個人都代表著現實中的一部分人。孫悟空就像是能力出眾的官人,唐僧是帶領大家的領導,豬八戒就是靠小聰明巴結領導的人,沙和尚則代表了處於基層的普通農民。這本書表面不過是講了一個西天取經的故事,但卻揭露了當時的社會本質。孫悟空的身上寄託了作者的理想,他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也正反映了當時人民想要戰勝腐朽社會制度的必勝信念。就連一些出來擋道的妖魔們也代表了作者對社會中黑暗勢力的批判,暗指他們同那些鬼怪一樣得不到好下場。

就拿其中孫悟空與三位動物大仙鬥法就可以看出每個人的本質。在孫悟空與羊大仙比賽下油鍋時,想要與他們玩一番,於是變作一顆釘子,在油鍋裡裝起了死猴,這也反映了孫悟空活潑好玩的性子。但這樣的活,豬八戒就要替他下油鍋了,但以他對孫悟空的瞭解知道他沒有這麼容易死,所以當著眾人的面大罵他,硬是將他罵“活”了過來。從這便可以看出他們二人之間的關係很好。因為只有豬八戒一人始終相信孫悟空沒有死,但唐僧和沙和尚卻已經在為孫悟空準備法事了,而且狠心的將豬八戒推向油鍋。從這便可以看出他們的冷漠與無情。因為唐僧身後有眾多神仙護著,完全不用擔心自己的安危,大可以放手一搏,可豬八戒卻一點保障也沒有。沙僧雖然也不一定能夠在油鍋中活下來,可他卻沒有因為與豬八戒之間的情誼而說出要替他下油鍋的話,這也足以看出他的自私了。

《西遊記》是一部神魔型別的小說,但它能成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就一定有它自己的過人之處和深層含義,其中的的每一個故事都是作者認真思索的結果,我們在閱讀每個章節的時候都應該想一想它的背後是不是還有什麼特別的含義,而並非是停留在表面粗淺的搞笑情節中。

一匹白龍馬,怎能上西天?失了沙和尚,何來挑擔人?缺了豬八戒,哪來好笑料?少了孫行者,如何踏過妖魔關?師徒四人闖天涯,意欲在何?

堅信團結就是力量——讀《西遊記》有感 篇10

讀後感 ,1141字

想必大家都看過《西遊記》這部小說?就算沒有看過,也一定聽老師或者家長講過吧?接下來,讓我來介紹一下這本百閱不厭的名著小說。現在已經成為了家喻戶曉的電視劇《西遊記》。

這部著作的作者羅貫中為讀者講述了唐僧以及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險阻、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才取得了真經的故事。正是這種離奇曲折的故事情節贏得了廣大讀者的閱讀心,致使此書成為了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裡面的人物充滿感情色彩,個人都有不同的好處和壞處。我想可能就是這些讓我們更瞭解其中的人物,品味其中曲折的情節。大家可能喜歡機智勇敢,能有七十二變的齊天大聖孫悟空;懶惰貪心、忠心耿耿卻情感真切的天蓬元帥豬八戒;任勞任怨、誠心向佛的捲簾將軍沙和尚;還有他們善良又頑固執著的師傅唐三藏。

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點:百折不饒,堅強不屈。

他們西天取經所走過的每一條路,越過每一座山,跨過每一條河,都看的見他們行走的身影和流下的汗水,這些身影和汗水化為了音符奏出一篇令人充滿希望的美妙樂章。我想師徒之間的故事更讓人興奮不已:

孫悟空是本書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是除惡揚善的象徵。例如在高老莊的劇情中,他打救了豬八戒和莊主女兒等人,成為了一個出色的英雄。觀音菩薩讓豬八戒加入悟空的隊伍,以美好的結果譜寫了第一次歷程。繼續開始他們取經的探索尋找。

豬八戒貪財好色,差點誤了取經大事。例如在《盤絲洞》的劇情中,在蜘蛛精的迷惑下,豬八戒顯然變得很好色,但是在師傅師兄的幫助下,他最終走到了善良的彼岸,幫助有困難的人。

沙和尚這個人物,讓我們覺得沒有什麼了不起。但是他那種誠心向佛的精神是沒有人比得上,在每次的歷程中,他奉獻出自已的勞動力,一心一意服侍好師傅師兄們。找吃的,打水等在日常生活中不顯眼的小事已經成為了他每天所必要做的事務,在各種的小事中體現他那種任勞任怨而又善良誠實的精神。

唐僧是一個膽小怕事的人,他不會分辯是非,例如在《三打白骨精》中,因為沒有實際的調查卻把孫悟空當成了壞人,所以弄的自已被白骨精捉去。最終因為悟空的尊師之情把他給救了出來。從此他們彼此的信任又加強了一些,但還不是足夠的。

我們要學習他們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積極樂觀,執著,鍥而不捨的精神。正因為這種精神使我領悟到辦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絕非易事。我們雖然沒有孫悟空那樣神通,但是我們也要學習他善於分辯真假善惡,不要被社會上各種各樣的“妖魔鬼怪”所迷惑。只有明辨是非,善於分辯才能撕破一切偽裝的臉皮。

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之旅,經歷非常多的艱難險阻,並非全是玄虛離奇。就如我們的學習之旅那樣,我們經歷的每一天又何嘗沒有困難呢?只要抓住缺點,利用最好的辦法去戰勝困難,然而這許許多的困難,又何嘗不是孕育著成功呢?

大家堅信一句:團結就是力量,意志就是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