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西遊記》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1029字

今年寒假期間,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我被唐僧他們師徒四人能吃苦、不畏艱險、堅持不懈的精神打動了,他們經過千辛萬苦、在路上打敗了各種各樣的妖怪、抵制了各種各樣的誘惑,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才取得真經。

我讀到,一次唐僧被蜈蚣精抓走了,孫悟空去救唐僧,被妖怪的獨門武器打傷了,悟空暈了過去。觀音菩薩化身為村婦,用法術變幻了棟房子,八戒發現了,就和沙僧將悟空抬了進去。菩薩拿了杯藥,給悟空喝了,悟空醒了,觀音菩薩指點他說:“天上有個神仙,是雞修煉成的,專門剋制這種妖怪。”悟空謝過了他,與八戒、沙僧,去找雞仙。回頭一看,房子已經沒了,悟空才明白,是菩薩幫了他。他上天找到神仙,和他一起下去,降服了妖怪,救出了師父。悟空遇到困難,而且還受了傷,但他沒有放棄,而是堅持救出了師父。

還有一次,悟空去化緣,他怕有妖怪,便用金箍棒畫了一個圓圈,讓師傅和師弟不要出來,以免受到妖怪的傷害。他出去化緣,人們都以為他是妖怪,不讓他化緣。他用了穿牆術,化了緣。往回趕去。另一邊,八戒等不住了,說:“師傅,猴哥肯定是吃了不管我們了,我們出去找吃的”唐僧拗不過八戒,出去了。他們來到一座寺廟裡,裡面有兩件衣服,唐僧不穿,八戒,沙僧穿了以後被捆了起來。寺廟變成了一個洞,裡面有許多妖怪,大王是青牛怪。悟空找不到了師傅。叫出來土地一問,原來是青牛怪捉去了師傅。悟空去救師傅。這個青牛怪,本是太上老君的坐騎,他變成妖,偷了一個鐲子,這個鐲子可以吸兵器,悟空來和他挑戰,他打不過悟空,就用鐲子吸了悟空的兵器。悟空上天庭依次請了:雷公電母,火神祝融,水神共工……可兵器都被吸走了,最後悟空叫來了太上老君,才制伏了青牛怪。這一次比蜈蚣怪可艱難多了,但悟空沒放棄師傅,沒放棄西天取經。

像這樣的故事,在西天取經的路上還有很多很多。除了要面對外來的各種妖魔鬼怪的威脅、誘惑,他們還要面對內部的各種問題,比如:唐僧不能識別妖怪的真面貌,經常被妖怪矇騙,反而錯怪悟空;八戒好吃懶做一遇到困難就退縮,喊著散夥回他的高老莊;孫悟空總是覺得自己的本領強遇到事情不願意商量,不願意與別人合作,讓很多事走了彎路,浪費了時間。

在取經的路上,雖然遇到了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也發生了各種各樣的分歧,但是他們師徒四人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也沒有放棄自己心中的那個信念—求得真經,普度眾生,這是他們的目標,也是他們前進的動力。

只有朝著自己的目標,不怕吃苦、不畏艱險,堅持不懈就能取得成功。

磨難造就成功——《西遊記》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726字

俗語說:“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總有許許多多的磨難,就好像《西遊記》,唐僧師徒三人不也是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才取得佛經嗎?

說到《西遊記》,它是中國古典文學的名著之一,講述了唐代大和尚玄奘到天竺去尋訪佛經。途中收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他們一路保護師父,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取得佛經。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故事是“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遣悟空去化緣,山中白骨精想吃唐僧肉以換長生不老。第一次變美女,第二次變老婦,第三次變老翁,三次將唐僧騙去。但悟空用火眼金睛識破白骨精的詭計,將白骨精打跑,不料唐僧卻誤以為悟空濫殺無辜,將他逐去,但當師傅有危險時,悟空卻立馬趕去救師傅,這個故事最讓我感動。

西遊記中最為精彩的故事是“大戰紅孩兒”火雲洞紅孩兒是牛魔王與鐵扇公主的兒子,他生性貪玩,調皮。用苦肉計騙取了唐僧的信任,縱風將唐僧懾走。並用三味真火燒得悟空和豬八戒落荒而逃,於是悟空請得龍王降下雨水,不料反被燒傷,豬八戒去請觀音菩薩,不料被紅孩兒假扮觀音菩薩抓去,最終悟空請到真的觀音菩薩用蓮花寶座降服紅孩兒,並收他為善財童子。

唐僧師徒三人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讓我感到了他們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這也是我們值得學習的精神,再聯絡自己,遇到一點點困難就輕易放棄、半途而廢,如果我們能堅持到底,那麼也許會成功,因為,一切的成功都是經歷了許多困難才得來的,“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蟲兒之所以能夠破繭成碟,是因為它經歷了許多的苦難,連蟲兒都能飽受磨難,我們人又何嘗不行呢?

《西遊記》,讓我收穫良多,師徒三人的取經故事更讓我感動,懂得了磨難造就成功,更吸引我去關注的不是精彩的故事,而是一個個令人深思,讓人受益匪淺的道理。

西遊記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1043字

只有克服挫折,才能獲得成功

在我很小的時候,媽媽便常常給我講《西遊記》裡的故事,也會給我買《西遊記》的碟片。那一卷卷神奇的畫面給我的童年添上了不少豔麗的色彩。

重溫這部經典之作,我漸漸地發現,自己能夠從這部書中領悟許多,而不是像兒時一樣,只懂得觀看打妖怪,享受懲惡揚善的愉快。也許,這便是年齡的成長和經驗的豐富所帶來的對人、對事、對物的不同理解吧。

我從這部書中理解得最深刻的非“成功之路上必定有艱難險阻”莫屬。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一路上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這其中有妖怪的阻攔,也有神仙的誘導。從前我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天上的神仙暗中在幫助唐僧,但又時不時會有他們的坐騎、童子到地下稱妖,阻止唐僧前進呢?神仙為什麼不能再唐僧到來前就把妖怪收了,讓唐僧一行人一路上暢通無阻呢?現在想來,恐怕是隻有經歷了挫折才能成長,才能擁有獲得成功資格。

把取經之路看做生命的道路也並非不可以。在這條看似平淡無奇的道路上隱伏著種種阻礙。它們各不相同,但又有著驚人的相同點—若克服它們,你將能前進;若被它們嚇到,你將寸步難行。而唐僧師徒四人又可看作一個人的不同表現。

如果像唐僧一樣,首先就被對挫折的恐懼壓倒了,這是不可行的;如果像豬八戒一樣,好吃懶做,滿足現狀,那也不行;如果像沙僧一樣,遇事太隨和,也難以跨過艱難險阻。因此,我們應該更多地學習孫悟空。

在這部書中,我們見證了孫悟空從剛出世到學本領,再到大鬧天空,保唐僧取經。這一路上能打敗妖怪也多虧了幼時本領的學習。如果他從小像一隻平凡的猴子一樣,沒有學習,不去打拼。他又怎能在自己打不過妖怪時去請求各路神仙的幫助?怕是還沒見到唐僧,就已經老死了。而我們也和孫悟空一樣,現在正是學習的時刻,只需克服功課上的困難,學好知識,為與今後生活上的挫折拼鬥打好基礎。當然,廣泛交友也是必需的。朋友可以在我們遇到一己之力難以承受的困難時給予我們幫助,讓我們渡過難關。當然,光是學習孫悟空也不行,我們應該融合四種性格,讓自己變得沉著、冷靜、勇敢、有耐心,這才是克服挫折的上上之選。

其實,遇到挫折並不一定是痛苦的。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愛迪生為了找到適合做燈絲的材料,經歷了13個月的艱苦奮鬥,試用了6000多種材料,進行了7000多次實驗才成功。相比之下,我們經歷的挫折又算什麼,連這些小困難都不願承受,成功之門又怎能開啟?

所以,我們不必害怕挫折,要堅信自己有能力去克服。當我們踏過一個又一個挫折時,便會不經意地發現,“成功”就在眼前!

西遊記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913字

一個都不能少

團隊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是一副完整的骨架,是一雙形影不離的筷子,少了一個,什麼事也幹不成……

—題記

人類歷史上最能詮釋“團隊”一詞的大概要數長篇章回神話小說《西遊記》中的“唐僧師徒西天取經小組”了,他們為了同一目標,堅定不移,勇往直前,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到達西天,取得真經,修成正果。

假想一下,倘若少了其中任何一個成員,那麼他們還能取回真經嗎?

少了唐僧那是肯定不行,因為他是這群人的領導,是取經之行的核心,雖然有時他過於依賴徒弟,好壞不分,甚至到了少了徒弟連飯也吃不上的份兒,但缺少了帶頭的群體,肯定會亂成一鍋粥,毫無目的地前進,說不定還未走到一半路程,就如八戒所言:分了行李,各自散夥了。

那少了孫悟空呢?嗨,那絕對不行,雖然他有時性情暴躁,心高氣傲,但他本領高強,是保衛唐僧的主力助手,少了他,誰給開路?少了他,誰給辨妖?少了他,誰救唐僧……他機靈、聰敏、勇敢、機智……不知多少妖魔鬼怪見了唐僧就垂涎三尺,可卻因為他有個神通個大的徒兒而望而生畏,以失敗告終,所以,少了誰也不能少了孫悟空……

也許有人會說,豬八戒好吃懶做、貪戀女色、喜歡挑撥是非……他不就可有可無嗎?NO,大錯特錯!事實上,他除了這些小毛病,也有許多優點:憨厚老實、聽話、沒有害人之心等等,在對敵鬥爭中他沒少作貢獻,少了他,悟空再神通廣大,可能也會因勢單力薄,寡不敵眾而敗陣的。

跟孫悟空和豬八戒這一猴一豬比起來,沙僧顯得故事較少,生氣不足。但他也是不可缺少的配角,試想:假如沒有這樣一個憨厚誠實、任勞任怨的師弟,當孫悟空和豬八戒鬧矛盾的時候,由誰來當調解員?當兩位師兄外出時,由誰來陪手無縛雞之力的師傅?取經之路,漫長遙遠,由誰來挑那沉重的行李?

既然唐僧及三個徒弟都這麼重要,那麼白龍馬,是不是不很重要呢?請看,在明中,是它不辭勞苦、默默無聞地駝著唐僧翻山越嶺,長途跋涉,最終到達西天;在暗中,他也在保護唐僧,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不顧自身安危與妖魔拼殺,從而幫他們渡過了n次難關,你們說,少得了他嗎?

可見真經的取得,師徒一個也不能少;看完小說,掩卷長思:在我們現實生活中,要想取得成功,一個團體之中又能少得了誰呢?

西遊記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669字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這個寒假我和家人一起閱讀了這本名著。通過學習這本名著,我學到了很多,受益匪淺。

《西遊記》總共分為三大部分,前七篇講了引子部分,孫悟空的登場,唐僧取經的緣由等;然後八至十二篇講了唐僧去西天取經途中,收孫悟空、豬八戒等人為徒等。

這本名著的主要部分是十三至一百篇,這部分內容主要講述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在取經的過程中,他們見到了很多妖魔鬼怪,有的妖怪不安好心,有的表面上假裝好人來幫助他們,其實暗地裡想害死他們,這樣就能吃到唐僧的肉長生不老了,還有的妖怪趁著師徒四人鬧矛盾的時候假裝成孫悟空的樣子來欺負他們。但是,他們在路上也遇見了許多的好人,比如:大海龜、女兒國的國王、漁夫等幫助他們度過了不同的難關。在整個取經途中,他們也有吵架、不信任,甚至唐僧還拋棄過孫悟空,但是在唐僧遇到危險的時候,孫悟空還是來救他了,最終他們還是團結在了一起。歷經千辛萬苦,他們終於走到了天竺,因為需要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取到真經,可是到了天竺的時候他們才經歷了八十難,如來佛祖給了他們空白經。最後一難是去的時候唐僧答應幫馱他們過河的老烏龜問佛祖它還要多久能修煉成仙,結果唐僧給忘了,烏龜很生氣,就在送他們回去快到岸的時候把他們扔下了河。九九八十一難為滿,方看見真經。

《西遊記》不僅故事很吸引人,故事情節栩栩如生,而且它還用了很多修辭手法,比如:比喻、擬人、排比等,很值得我們學習。在閱讀這本名著的時候,我學到了做人一定要持之以恆,遇到問題要知難而上,不能退縮。還有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本領,一定要學會團結。

西遊記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955字

書是人性的淨化器,給人心靈盪滌,使人大徹大悟。從小,書已成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伴我走過了十幾個春秋。讀書給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讓我受益無窮。自小我就喜歡沉浸在靜謐的夜裡,沉浸在書的馨香中,安靜地去思索,去與橫臥書中的每一個靈魂自由自在地交流……

讀了《西遊記》我深有感觸,文中曲折的情節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書作者吳承恩為讀者講述了唐僧以及其他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的故事。正是這離奇的故事情節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心,致使此書成為了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遊記》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唐僧—心地善良,信仰堅定,明知到西天取必然會碰到許多艱難險阻,“吉凶難定”,但仍然勇往直前,義無反顧。孫悟空—樂觀、勇敢、頑皮、靈活、熱愛自由,除惡務盡,充滿了鬥爭精神,是許多妖怪的剋星。豬八戒—取經路上的髒活、累活都是他來幹,他憨厚淳樸,沒有害人之心,並且終於堅持到了最後的勝利。沙僧—當孫行者和八戒鬧矛盾的時候,須由他出來勸說調解,兩位師兄外出時,由他陪伴師傅。這四個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處。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他身上還有一種叛逆的心理,以及他敢於和強大勢力作鬥爭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賞。

這個故事深刻地告訴了我們:正義是一定會戰勝邪惡的,因為真理永遠存在,做每一件事情都要不達目的不罷休,絕不氣餒,這種精神正是我們青少年所需要的。而且,好吃懶做也是不行的,只有機智靈敏,英勇果斷才能事半功倍。我們在學習時,或者在生活中不應該遇到一點點挫折和困難就放棄,困難和挫折是可以克服的,動動腦筋,努力一把,咬咬牙不就過去了嗎?一旦戰勝了困難和挫折,那勝利還會遠嗎?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歷了八十一個磨難,讓我感受到了他們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這著實也是一種值得我們學校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成功與否,只要我盡力去做,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因為我去做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後。

西遊記讀後感 篇7

國小四年級作文 ,909字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其中充滿了離奇、精彩的神話故事,每每讀起《西遊記》,我就會情不自禁地溶入那精彩的情節之中。

孫悟空是這篇文章裡的第一主人公,他是唐僧徒弟當中最厲害的了,他有七十二般變化,在降妖除怪中立了大功,他天不怕地不怕,連玉皇大帝都敢惹,所以玉皇大帝就給他了個稱號,叫“齊天大聖”。這就是孫悟空,一個故事裡的英雄。其中,他在[三打白白骨精]中的表現最令我難忘。白骨精為了吃唐僧肉,變成少女,老媼和老翁,接二連三來欺騙唐僧,而唐僧善與惡不分一再上當,幸虧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識破妖怪及陰謀。唐僧卻執迷不悟反而把孫悟空趕走,險些被白骨精吃掉。讀了這回文章,我是又開心又生氣。開心的是白骨精雖然狡猾,但每次都被孫悟空識破打敗;生氣的是忠心的孫悟空每次都被唐僧冤枉。但是,我要說:孫悟空,你真棒!因為你不僅武功高強,而且為了除惡可以赴湯蹈火,不怕受冤枉受委屈,即使被唐僧念緊箍咒,也要把妖精消滅,你是堅持自己信念的英雄。

說到豬八戒,他可比孫悟空差遠了,他只會三十六般變化,還比較貪吃貪睡,常常因為食物被妖怪抓起來,而且還好色,怕困難,常常要打退堂鼓,回他的高老莊去,有時還愛說謊,孫悟空說他,他就挑撥師傅給孫悟空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受點苦。但是豬八戒還是有優點的,他憨厚老實,有力氣,是孫悟空除怪的好幫手。因為他毛病多,所以作者對他的批評是很嚴厲的,但又是善意的。因此人們就不討厭豬八戒了。

師傅唐僧,沒有孫悟空那樣有七十二般變化,也沒有豬八戒的力氣大,也沒有沙僧勤快,也沒有白龍馬的腳力。但是他不怕“千辛萬苦”。沙僧和白龍馬沒什麼本領但都勤勤懇懇的。

這四個人物都有特點,性格不同,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還有一種叛逆心理,以及他敢於和強大勢力做鬥爭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賞。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歷了八十一個磨難又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真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著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做什麼事情遇到困難就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我以後一定要學習他們這種精神。

西遊記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1050字

“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又出發,啦……啦……”聽著這一陣陣熟悉的旋律,我彷彿又回到了童年。對,你猜的沒錯,這正是電視劇版<西遊記>的主題曲。

<西遊記>是四大名著中的一員,可以說,它是其中最生動活潑的。它擁有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因此,對於我們小孩子來說,這不明珠我們並不陌生。

提起<西遊記>我們必定要提起師徒四人以及那個溫順的白龍馬,小時候的我對於他們有的只是崇拜,但現在再拿起讀一讀,更多的則是敬佩與讚賞。

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孫悟空,他大概是所有小孩心中最初的英雄,其中也包括我。但現在想想,當時崇拜的也許是他一身的武功吧,可現在我更敬佩的是他大鬧天宮時的勇敢無懼,一身正氣,面對苦難時的勇往直前,不輕言放棄,面對師傅師弟時的情深義重,有難同當,我想,如果現在的我看到的是武功全無的孫悟空,我也會喜歡吧,因為真正吸引我的是他身上的品質。

還有豬八戒,他給人的第一印象大概是好吃懶做,好色,貪生怕死,沒錯,事實上他確實是這樣,這當然是毋庸置疑的。可當我們仔細找找,也不難發現他的另一面。是否還記得西遊記中的一難,當時唐僧被誤認為妖怪,沙僧悟空都不在,只剩白龍馬和八戒,當時的八戒想過逃跑,可最終還是不遠萬里來到花果山,求悟空救唐僧。這樣的重情重義讓我感動,這樣的八戒令我敬佩。

唐僧更是不用說的,整部西遊記我們都能看出唐僧的善良,雖有時他的善良壞事,可放在當今社會,善良也不失為一種高貴的品質。也許放在小時候,我會認為善良是唐僧的全部,可現在的我不覺得,也許堅持也能放在他身上。他百折不撓,堅持不懈的精神也令我敬佩。

師徒四人的最後一位便是最不起眼的沙僧了,也許是因為他的法號與我的名字諧音,在最初看見他的時候,心中就不由得對他有些好感,隨著之後的更深入瞭解,我徹底明白沙僧是個怎樣的人了—他的武功雖沒有悟空,八戒好,但確實四人中最讓人放心的,最願意吃苦耐勞的,最能默默付出但不求回報的,最無怨無悔的,最……總之,他雖沒有其他三人的光芒萬丈,但卻獨有著自己的光輝。

主要人物的最後一位,就是一直為馬形態的白龍馬,他本是西海龍王的三太子,貶罰後只因誤食唐僧坐騎便甘願變成白龍馬,無怨無悔,最後堅持不懈,陪同唐僧取得了真經。

就是這樣的師傅四人外加一隻小白龍,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了真經。他們的團結一致,他們的不怕困難,他們的勇往直前令我銘記在心,也讓我在未來的成長之路上更加堅定,更加堅強。

西遊記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1023字

在我所讀過的所有書籍中,《西遊記》這一本書對我的影響最為深刻,相信大家對這本書一定不會陌生吧!其中對人物形象逼真的描述,使人不僅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唐僧為人穩重沉著,時刻關心著農民老百姓,為了普度那些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人們,他不惜一切,甚至連自己的生命也置之不顧,徒步前往十萬八千里之外的天竺,以求得大乘佛法,普渡眾生。前行路上,困難重重,妖魔甚多,但他從不畏懼,勇往直前。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止得了他取西經的決心,這種只為他人安危,毫不顧惜自己,遇到困難愈挫愈勇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孫悟空他疾惡如仇,不容一點兒不平之事在他身邊發生,它自得菩薩點化之後,儘自己的能力,保唐僧取西經,在前行的路途中,一旦遇到不平之事,他都會想盡一切辦法,降妖除魔,凡他經過的每一個地方,都會給那裡的人們帶來歡樂與和平,他們的到來就意味著和平的永生,他們的到來就意味著歡樂的持久,當面對妖魔鬼怪時,他沉著、冷靜,從不自亂陣腳,面對困難時,他臨危不懼,從容的面對一切,在現實生活中,這種遇事臨危不懼,從容鎮靜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

豬八戒,雖然好吃懶做,喜歡貪小便宜,但在這些缺點認人唾棄的同時,優點卻閃爍著點點光芒,有的人不僅會這樣說:“這樣的人還談什麼優點,他有嗎?”其實我們在評價一個人的同時,不應該只看到他的缺點,也應該看到他的閃光點。他有愛心,意志堅強,百折不撓,在現實生活中,好吃懶做,貪小便宜的人還有很多,在看到豬八戒閃光點的同時,希望那些有不良嗜好的人,可以通過這些精神以端正自己的言行,成為一個可以讓人談論的焦點。

沙僧為人忠厚老實,總是默默無聞的做著自己該做的事,忠心耿耿的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從無半點怨言。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像沙僧一樣,學習他那忠心耿耿,做事認真,任勞任怨,毫無怨言的精神。

讀了《西遊記》這部小說之後,我有很大的感想,他讓我學會了如何做人,如何在自己的人生軌跡上創造出一片屬於自己的輝煌成就。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學會以真誠的心態去對待每一個人,以樂觀的態度對待生活,以積極向上,百折不撓的心態對待生活中的種種困難與挫折,以穩重、沉著、臨危不懼、從容不迫的態度去解決生活中的小困難,不要被一點困難和挫折所嚇倒。

看了我的心得體會之後,相信大家也一定嚐到讀書的樂趣了吧!那就讓我們行動起來,多讀書,讀好書,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得體會到其中的樂趣。

行動起來吧!讀一本好書,將會使我們獲益匪淺而受益終生。

西遊記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693字

說起《西遊記》,那是家喻戶曉的四大名著之一,明代吳承恩所作。它惟妙惟肖地寫出了石猴學習法術,大鬧天宮,被如來收服,順唐僧一同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最後修成正果的神妙故事。

下面,我們一起去酣暢《西遊記》吧。

唐僧—佛家人,心地善良,最忌害人之事。哪怕是一隻螞蟻有難,都會盡力去相助!唐僧的悲憫情懷,無論是誰,都會心生憐惜。孫悟空—性格火爆,法力高強,衷心幫助師父。大鬧天宮後的孫悟空,雖在行為上有所收斂,但,他的本性依舊未變!對於不平之事,無可置疑,孫悟空會去兩肋插刀。

豬八戒—雖溫和,但卻愛耍小伎倆。那地地道道的忠誠著實讓我喜愛。沙僧—任勞任怨,樸實無華,不怕苦不怕累。還有一直默默無聞的白龍馬—原桀驁不馴,被收服後十分忠厚。

他們性格不一,但都為取得真經而不懈努力著。

在生活中,像他們一樣堅持不懈的人比比皆是。例如:張海琴、霍金、司馬遷、司馬光……但我都未能他們跟隨他們的腳步。我做任何事情都是馬馬虎虎,三心二意,最終半途而廢。

我想,既然他們可以做到堅持不懈,那麼,為什麼我不可以呢?我也可以像他們一樣擁有恆心,像他們一樣認真做事,像他們一樣走向成功的道路!既然他們行,那我一定行!

除此之外,唐僧的“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的情懷也深深打動了我。

凝神屏息,我沉思。從本質上,我感悟到了,西遊記中的人物都是鮮活的,擁有著鮮活的善良。其實,我們都需要滿懷善良的人,因為只有善良的心才能溫暖人心,幫助他人。

我從《西遊記》中學到了許許多多做人的道理。《西遊記》指引著我,指引著我走向我的成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