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三傻大鬧寶萊塢》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觀《三傻大鬧寶萊塢》有感 篇1

觀後感 ,667字

說真的,以前對印度的電影還是有些偏見的,知道他們以舞樂為主調,但那種音樂的氣氛真心享受不來。《三傻大鬧寶萊塢》這個應該算是看過的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印度電影了,但也正是這部電影讓我對印度的影視文化有了新的看法。

《三傻大鬧寶萊塢》雖說是一部喜劇電影,但是它深入淺出,在輕鬆歡快的同時蘊含著深刻的人生道理,引人深思。

影片中校長說的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他說:“噪鵑從來不自己築巢,他只在別人的巢裡下蛋,要孵蛋的時候他們會怎樣?他們會把其他的蛋從巢裡擠出去,競爭結束了,他們的生命從謀殺開始,這是大自然—要麼競爭,要麼死……”,校長的話雖然有些過激,但想來確實這樣,早在很久之前,達爾文就用進化論告訴了人們“適者生存”的道理。這個社會是公平的,又是不公平的,沒有人會心疼弱者,你不努力,就只有失敗。仔細想想,我們國家的應試教育不也是這樣,中考,高考,哪一個不像是在過獨木橋。一不留神就會被人擠下去,所以你能做的就只有拼命。

除了教育,影片中也有許多深刻的話題,比如青春,比如夢想,比如友誼。似乎每一部在講述關於兩三個人深刻情誼的影片中間都要有誤會,鬧掰,然後分道揚鑣的劇情,這個當然也不例外。不過還好,真正的感情都是經得住時間檢驗的,最終他們三個還是聚在了一起,就像當初一樣。

影片主人公蘭徹有一句經典的口頭禪:“Alliswell”,“一切都會好的!”每當遇到困難,他都會一次來鼓勵自己,而且好像每一次都能夠化險為夷。其實,信仰的意義就在於它能夠給你一種力量,讓你相信這一切都是會成功的,心態好了,就已經成功了一半了,你說呢?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 篇2

觀後感 ,1182字

“三傻”也許你們會認為他們是頭腦簡單的笨蛋。那你就錯了,因為他們都是有自己的夢想,自己的追求,而又重情重義,樂於助人的人。

這部電影內容是法罕和拉杜尋找蘭徹的過程中,插敘了他們三個在大學一起生活的難忘時光的故事。

蘭徹是本部片引導我們向上的一個人物,是“三傻”中最出色的一位。他從小就熱愛學習,四年級的時候就已經會做高中的題目。生活中,他敢說敢做,有自己的見解。

他們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他們的樂觀,風趣,多才多藝。他們在澡堂洗澡時,突然沒水了。這是多麼無奈,尷尬的事情。如果這件事要放在平常,恐怕人們不是不洗了,就是抱怨著抱怨那的。蘭徹卻想到用消防窗裡的水來洗澡。雖然消防窗裡的水不是很好,可他們還是洗得很開心,很舒暢,邊洗邊舞。似乎在進行一場精彩絕倫的舞會。他們是洗得那樣的陶醉。他們的載歌載舞給生活增添了多少樂趣。他們這種樂觀的精神,積極地生活態度又有誰能夠做到呢?相比之下,我們的條件絲毫也不比他們差。可是,我們有多少埋怨的心理?其實,我們就是少點開闊的胸襟,少點良好的心態和積極向上的精神。相信只要擁有樂觀的精神,人生會精彩有趣得多。

除了樂觀這點上讓我受益匪淺之外,還有他們的機智,正義讓我難以忘懷!有一次,蘭徹想讓“消音器”知道死記硬背的後果,就在“消音器”的演講稿中動了手腳。他確信他肯定會一字不落,原模原樣的背下來。果不其然,他的演講是那樣的美妙無比,得意洋洋,自以為是,巴結奉承。結果釀成了大錯,世界在這一刻完全顛倒了……

蘭徹在大學裡的種種表現都使我們難以忘懷。他在聽教授講課時從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而是用學過的方法在生活中學以致用。

像蘭徹這樣對學習熱愛,並能夠掌握的種種靈活簡便的方法去運用,去實踐。由此可見,他是多麼喜歡學習善於學習啊!他又是多麼的肯下功夫!有人或許會說:他靠的是天賦才會有這麼高的學問,那你就錯了!還記得“神童”方仲永嗎?他就是有天賦的人,從小沒上過學就會作詩,而且他做的詩其文理皆有可觀者。最後,卻因他的父親不讓他學習,走上了一條錯誤的道路。從這兒,我們可以看出學習的天賦固然重要但後天的教育和努力才是非常重要。當然,蘭徹的成功也離不開他的父母教育和他本身的努力。

他還有一顆善良,樂於助人的心。不管是與他毫無關係的“毫米”還是為處處擠對他的“病毒”校長的女兒接生,都可以看出。

想想自己—有為學習努力過嗎?有真正享受學習喜愛學習的時候嗎?有想過不管是現在還是以後都要自覺學習努力學習嗎?自己是否經常有想過逃避學習的行為?更不要說,有把學習的知識靈活運用嗎?不僅僅是在這方面還是在其他方面,蘭徹所做的比我們要好100倍,甚至1000倍,他身上的種種表現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去體會,去理解,去運用!

我要做一個有眼光,有胸懷,有責任的現代中學生,少些俗氣,少些傻氣,多些靈氣,多些德行的新型農村好少年!

參觀北川大地震遺址有感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601字

十一放假期間,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了汶川大地震中傷亡最多的北川。

在地震後,鎮子癱瘓了,危樓處處聳立,十分危險,整個鎮子徹徹底底成了一片廢墟,原本應在山上的岩石卻像瀑布一樣飛流而下,覆蓋了一棟又一棟的樓房,直到5。12大地震的救援工作結束,仍有很多人沒找到,北川再也回不到地震前了,遺址被保留下來好讓失去親人的人們前來祭奠。走進地震遺址,映入眼簾的是從山麓到河灘波浪式被摧毀了的土地。傾斜的房屋、塌陷的樓層、懸空的樓梯、破碎的窗戶,滿目瘡痍的場景和北川中學遺址上屹立不倒的五星紅旗深深震撼了我。

看到這些場景,此時此刻,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在地震發生後救援人員匆忙趕往地震現場進行抗震救災的場面,救援人員飛速趕到了地震現場,只見現場一片狼藉,救援人員二話不說,開始了救援,搬石頭的搬石頭,救人的救人,挖土的挖土,大家很快展開了救援,很快,從各地來的救援人員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救援,但因地震太強烈,有些教室直接被埋到了地底下,大部分樓房的一層直接陷入了地底下,救援過程就難上加難,挖掘機因路況問題無法進入,解放軍只能用鐵鏟甚至雙手去挖,但最後仍然有很多人沒救出來。

看完這些地震遺留下來的殘骸,我感到大自然的破壞力太強了,在突發的自然災害面前,我們經常不堪一擊,此時顯得人類太渺小和脆弱了!但是我們是團結的,我們也是堅強的,在災難面前,我們更加團結一心,共同抗災,地震也許會房倒屋塌,但絕不會壓垮我們的信念!

參觀北川大地震遺址有感 篇4

國小五年級作文 ,603字

十一放假期間,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了汶川大地震中傷亡最多的北川。

在地震後,鎮子癱瘓了,危樓處處聳立,十分危險,整個鎮子徹徹底底成了一片廢墟,原本應在山上的岩石卻像瀑布一樣飛流而下,覆蓋了一棟又一棟的樓房,直到5。12大地震的救援工作結束,仍有很多人沒找到,北川再也回不到地震前了,遺址被保留下來好讓失去親人的人們前來祭奠。走進地震遺址,映入眼簾的是從山麓到河灘波浪式被摧毀了的土地。傾斜的房屋、塌陷的樓層、懸空的樓梯、破碎的窗戶,滿目瘡痍的場景和北川中學遺址上屹立不倒的五星紅旗深深震撼了我。

看到這些場景,此時此刻,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在地震發生後救援人員匆忙趕往地震現場進行抗震救災的場面,救援人員飛速趕到了地震現場,只見現場一片狼藉,救援人員二話不說,開始了救援,搬石頭的搬石頭,救人的救人,挖土的挖土,大家很快展開了救援,很快,從各地來的救援人員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救援,但因地震太強烈,有些教室直接被埋到了地底下,大部分樓房的一層直接陷入了地底下,救援過程就難上加難,挖掘機因路況問題無法進入,解放軍只能用鐵鏟甚至雙手去挖,但最後仍然有很多人沒救出來。

看完這些地震遺留下來的殘骸,我感到大自然的破壞力太強了,在突發的自然災害面前,我們經常不堪一擊,此時顯得人類太渺小和脆弱了!但是我們是團結的,我們也是堅強的,在災難面前,我們更加團結一心,共同抗災,地震也許會房倒屋塌,但絕不會壓垮我們的信念!

觀《草原英雄小姐妹》有感 篇5

觀後感 ,562字

暑假我看了《草原英雄小姐妹》這部電影,影片中兩姐妹誓死保護公社羊群的故事深深觸動了我的內心。

本片講訴了兩姐妹為了讓公社羊群吃得飽,趕羊群去了黑山上殊不知風暴就要來臨,中午一過就下起了大雪,羊群四處逃散,兩姐妹原有機會可以回去再找別人來救羊群可她們沒有,她們齊心協力趕著羊群,玉榮的右腿膝關節以下和左腿踝關節以下做了截肢手術,造成終生殘疾,羊群卻安全返回。龍梅和玉榮的事蹟迅速傳遍大江南北,很多人知道了她們的英雄事蹟後,感動得流下了眼淚。40多年了,兩姐妹的故事至今還感染著我們,她們倆的獻身及為集體利益著想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想想我們現在,有的同學連學校裡的公物都要搞破壞,實在過分。學校裡有許許多多損壞的桌椅,門,門鎖和欄杆。桌椅上到處是劃痕,門經常被踢壞,欄杆經常被撞壞,學校成了學生髮洩憤怒的場所。我曾經看見有一個同學被老師責罵之後,用小刀在桌子上劃來劃去,漆掉了一大塊呢。我真後悔當時沒有制止他這麼做。可玉榮和龍梅能為了集體利益放棄生命看看我們是多麼的過分。我們現在的生活富裕起來了,從來不曾挨餓受凍,相比之下,龍梅和玉榮在那樣惡劣的天氣卻不畏嚴寒,面對困難,永不放棄,最終冒著生命的危險保住了公社羊群,完成了阿爸的囑託,這種熱愛集體的精神真是值得我們學習。

我們要向兩姐妹學習,不能破壞公物,面對困難永不放棄。

觀《誰的青春不迷茫》有感 篇6

觀後感 ,614字

去看這部電影完全是個意外,但卻並沒有失望。這麼多年看的些青春類的電影基本都已經麻木了,閉著眼睛都夠猜到結局,可即便這樣,還是好多人願意去看,還是會為它掉眼淚,為什麼?因為它能夠引起我們的共鳴,在那些或美好或遺憾,總之是一去不復返的青春裡,有我們的回憶,有我們回憶裡的點滴。

之前就有看過《青茫》這本小說,但是對作者劉同並沒有太多的瞭解,只覺得他是挺勵志的一個人。能通過自己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孤獨向暖,不在意他人目光,這樣的人的作品本來就有很強的吸引性。

影片中最有感觸的是女主角林天嬌的轉變。她從小就是個乖乖女,成績一向名列前茅,自信驕傲的她一直以為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可其實,她一直在走的都是父母給安排好的道路,她根本就沒有自由去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這個時候高翔就出現了,他看似不羈不靠譜的外表下卻有著一顆渴望自由,敢於追尋夢想的心,而這些也正是林天嬌可望而不可即的。於是劇情很自然的就把兩人安排到了一起,從起初的厭惡不理解到最後的感激,不捨。電影中,高翔問林天嬌:“你這麼喜歡天文,為什麼要考金融啊”,林天嬌說:“我媽說,學金融以後發展好。”其實林天嬌的轉變又何嘗不是許許多多個我們的寫真呢,就像高考選擇專業的時候我們也會更多的考慮別人覺得以後會發展好的專業,而不是堅定地跟隨自己的內心。幸運的是,林天嬌遇到了高翔,也遇到了心底的那個自己。

希望每個人都能夠找到心底的那個自己,並且堅持初心,不輕易被他人所動搖。

觀《這個殺手不太冷》有感 篇7

觀後感 ,583字

總覺得越是悲劇結尾的影片越容易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因為與預期不同,所以總惦記著,總是願意去琢磨,去思忖導演這樣安排的意蘊。

不是很喜歡暴力,動作一類的電影,卻被《這個殺手不太冷》這部片子圈了粉,也為瑪婷達身上的靈氣所吸引。

里昂是名孤獨的職業殺手,受人僱傭。職業的特殊性,使他在面對殘暴凶狠的同行時可以不顧一切,殺人不眨眼,可在面對柔弱沒有威脅性的婦女兒童時他也能夠心一下子變得柔軟。因此在瑪婷達全家遭惡警殺害,無奈之下去敲里昂的門時,他最終開啟門收留了她,使其倖免於難,兩個人也從此相依為命。里昂沒什麼文化,也不愛看電影,不知道夢露和卓別林,卻願意用真心對待瑪婷達,兩人關係日趨親密,里昂教小女孩使槍,她教里昂英語,相處融洽。

女孩想著去報仇,反倒被抓,里昂及時感到,將小女孩救回,混雜著哀怨情仇的正邪之戰逐漸升級,更大的衝突在所難免。

“為什麼當這一切不太樂觀的時候,我卻覺得它很美好呢。”這是特別的一天,是愛情讓這一切變得不一樣。“人生總是這麼痛苦嗎?,還是隻有小時候這樣!”“總是如此。”兩個人的對話讓人心疼不已,在小女孩初嘗愛情的甜蜜時,無奈又要遭遇莫大的分離,而這一次,真的只剩下她一個人。

她默默把帶出來那株植物種在草地上,然後祈禱,她相信它還會長大,因為它從未如此近距離的接近過自然,就像,她相信不管是她的父母家人還是里昂,都還是一樣陪在她身邊一樣。

觀《穿普拉達的女王》有感 篇8

觀後感 ,643字

有的電影,看一遍你可能就沒有再看下去的慾望,而有的電影,看過好多次還是會意猶未盡,而且每一次看還會有新的感受。這部電影之前就有看過,再重溫時還是會被梅麗爾。斯特里普和安妮。海瑟薇精湛的演技所驚歎,同時也被影片中諸多的時尚元素所吸引,不可否認,這部電影很適合女性觀看,尤其是熱愛時尚的年輕女孩子。同時它又是一部非常勵志的電影,影片講述了由安妮。海瑟薇扮演的職場菜鳥從初入職場的青澀稚嫩到爐火純青的蛻變,細微之處,引人深思。

和很多初入職場的新人一樣,安迪亞是一個不在意外表,穿著品位沒有任何時尚氣味,不過很多人比她幸運的是,沒有遇到“女魔頭”上司的錘鍊,女上司的嚴苛程度令人唏噓,面對下屬的拼命努力,她也是隻有一句“就這樣”,完全無視他們背後付出的艱辛。她總是重重的把大衣扔下,由下屬接住。她會不耐煩的說:“我的咖啡怎麼還不來,那個人是死了還是怎麼?”這一切對於初入職場,並且完全不理解時尚,厭煩那些整天只是穿著高跟鞋走來走去的安迪亞來說無疑是場噩夢,但是她懂得抓住機遇,懂得堅持夢想,懂得證明自己。於是從此安迪亞收起了對時裝的蔑視,穿著打扮也一天天光彩照人,面對上司的刁難,她不再抱怨,而是想方設法完成,終於在搞到了未出版的《哈利。波特》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時使得女上司米蘭達無話可說了,她也因此獲得了代替艾米麗去參加巴黎時裝週的機會。

看吧,有時候驚喜總是會在不經意間出現。所以,別迷茫,別彷徨,不光你正經歷著怎樣的磨難,只要終點是你想要的,那就堅持下去,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成功了呢。

踏著烈士的足跡前進——讀《生的偉大,死的光榮》有感 篇9

讀後感 ,1016字

《歷史的選擇》這本書介紹了抗日戰爭時期及解放戰爭時期湧現出來的大批的愛國志士的英勇壯烈事蹟。一位位烈士前仆後繼、奮勇殺敵的鮮活面孔在我眼前浮現,一批批烈士們押赴刑場慷慨就義的壯烈場景在我心中長駐。《生的偉大,死的光榮》一文的烈士—劉胡蘭更是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光輝形象。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當時年僅十七歲的劉胡蘭就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為黨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由於叛徒告密,國民黨反動派抓到了她,見她年紀小,反動派們心存幻想,以為通過她能釣出大魚,便威逼利誘,使盡了招數。但劉胡蘭不背叛黨,不向敵人說出任何關於黨的機密。敵人氣急敗壞,抬來了鍘刀,劉胡蘭仍然沒有妥協,說:“怕死不是共產黨員”,最後深情地環視了一眼熟悉的父老鄉親們,從容地躺在鍘刀下,慷慨就義。鮮血染紅了生她養她的故土,黨的忠誠義士,人民的好女兒劉胡蘭光榮犧牲了……

讀完了這催人淚下的文章,我不禁產生了對敵人的仇恨和對年輕的劉胡蘭的敬佩。相信每個人都會由衷地感嘆:多麼勇敢的女孩子!十七歲,還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花一樣的年齡。如果生活在現在,應該和我們小學生一樣,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每天揹著書包快快樂樂地上學,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學習各種知識文化,享受著她的青少年美好時光。可在那殘酷的戰爭年代裡,這樣的想法是多麼天方夜譚啊!正是為了實現這一理想,先烈們才前仆後繼、捨生取義。

革命的先烈們數不勝數,楊靖宇也是其中的一位,他領導東北抗日聯軍長年在松林雪海中同日寇周旋,狠狠地打擊了敵人的銳氣。敵人恨之入骨,調集了大批兵力進山圍剿,在衣食極度匱乏、敵人猛烈火力進攻下,楊靖宇的兵將全部傷亡,自己斷水斷糧,為了儲存體力,他撕碎棉襖,把布條、棉花就著雪團吞下肚,敵人喊話讓他投降,回答的敵人的只是一次次猛烈的槍聲。敵人惱羞成怒,火力圍攻,楊靖宇不幸壯烈犧牲,時年35歲。窮凶極惡的敵人們想不通:這個讓他們聞風喪膽的中國高階將領到底有什麼神奇的力量?他們殘忍地剖開了他的肚子,未消化的棉花、樹皮讓他們觸目驚心。他們被徹底地震懾,不由地低首致敬。

這就是我們的革命先烈們,他們拋頭顱、灑熱血,捨生取義,用寶貴的生命換來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換來祖國的繁榮富強。我們應該好好珍惜這美好的生活,刻苦努力地學習,立志報國,踏著烈士們用鮮血染紅的足跡,憤發圖強,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加美好,讓烈士們的鮮血不白流。讓他們在九泉之下安息。

烈士們永垂不朽!

珍愛生命,遠離毒品——觀看禁毒圖片展覽有感 篇10

觀後感 ,855字

今天下午,學校組織全校學生觀看禁毒宣傳圖片展覽。看後,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思緒萬千。

這次展覽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既有圖片又有錄影。整個展覽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一是什麼是毒品,二是毒品的危害,三是青少年如何拒絕毒品,看後使我感觸很多,獲益匪淺。觀看中使我最難忘的是錄影中吸毒者被毒品折磨得人不人鬼不鬼的場面,讓我揪心。他們—吸毒的人,只因為一時的無知和衝動,就向那萬惡之源—毒品邁出了可怕的第一步,這一步將自己跟死亡和黑暗拉得那麼近,而跟親人和光明離得那麼遠,從此,走上了不歸之路。

看圖片,聯絡我身邊的事,一點也不假。我的鄰居老張的兒子抵不住誘惑嘗試了毒品,結果染上了毒癮,成了一名名副其實的“癮君子”。為了籌備毒資,他整天向父母要錢,父母稍有不從,便舉刀威脅,“榨乾”了父母日積月累的血汗錢,又千方白計去偷竊,從此,掉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從現實生活我又想起了中華民族屈辱的歷史。鴉片戰爭,清朝封建統治走向衰落,作為西方資本主義頭號強國的英國,把大量的鴉片輸入中國,毒害中國人民。1835年,中國有200多萬人吸食鴉片,害得無數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堂堂大中國被人稱作“東亞病夫”,“華人與狗不得進內”等奇恥大辱歷歷在目,這都是毒品的危害呀!

論古談今,聯絡生活,毒品離我們不遠,它就在我們身邊,面對誘惑,我們不能置身其外。“對於這樣的侵蝕,難道我們真的束手無策了嗎?”我不禁這樣問道。不,不是的,只要全社會行動起來,打一場禁毒的人民戰爭,淨化社會環境,讓犯罪分子無處遁形,我們就一定能夠抵住他的誘惑,用堅強的意志力去戰勝它,我們就一定能阻止它所帶來的一切危害。

毒海無涯,回頭有岸!有的路,我們永遠不能走;有的錯,我們永遠不能犯。然而認清毒品的真面目並徹底與其劃清界限,不僅需要禁毒知識,更加需要的是有意識地培養健康的心理和高度的警覺自制,培養高尚的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只要大家和毒品鬥爭到底,生命就一定會更加美好光明。讓我們永遠記住:珍愛生命,遠離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