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電影《賞金獵人》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觀電影《賞金獵人》有感 篇1

觀後感 ,717字

如果一部電影,俊男加美女,偶像加搞怪,有愛情又有打鬥,這樣全面的劇情你會不會去看?我想大多數人的回答應該都是肯定的。沒錯,《賞金獵人》就是這樣一部劇情很全面,內容也夠豐富的電影。影片講述了兩名原國際刑警阿宥跟李山因工作失誤被革職後組成了一直自己的小分隊幫人破案,在一次行動過程中,他們的委託人不幸遇難,卻在這時意外遇見了賞金獵人凱蒂,一番交涉之後三人決定合作抓捕犯罪嫌疑人。

相同的目的讓他們有了更多的共同語言,也能夠一致對敵,朝夕相處的陪伴和多次互相救助讓李山和凱蒂之間萌生了感情,這也是整場以動作打鬥為主的影片唯一的愛情戲份,也給影片增加了唯美浪漫的氣氛。

或許導演原本就以女粉絲為主消費群,對影片中男主角的使用可謂“物至其極”。李敏鎬是影片中顛覆較小的,因為是首部在內地大熒幕上映的電影,還是保留了原先的韓國小生的偶像風格。鍾漢良在放下了承擔顏值的重擔之後可謂是解放天性,他承包了本部影片有百分之八十的笑點,搞怪的動作,扭曲的表情,以及語言行為等無不帶給人驚喜跟意外。唐嫣之前演慣了傻白甜的角色,大概有意擺脫標籤,影片中飾演了一個霸道御姐的形象,也有一些打鬥的戲份,但可能由於過於著急又著實缺乏演技,使得角色的表現較為生硬。

影片中幾乎每個看起來不可思議的角色都給了不可思議的故事背景,例如在凱蒂跟李山爭論先疏散人口或是先抓捕犯罪分子時公開了凱蒂少時父母被恐怖分子所害,而電影中最喪心病狂的湯姆之所以迷戀玩酒店爆炸的遊戲也是因為小時候最喜跟父母賞煙火,卻被父親害死了母親,他也失去繼承人資格。

“人心本善”,壞人大多是後來才變壞的,我們不能改變他們,但可以控制自己,讓自己始終心懷善良,儘自己所能去幫助需要的人,不為惡勢力所懼。

觀電影《黃河絕戀》有感 篇2

觀後感 ,3827字

【篇一:感動,為愛—《黃河絕戀》觀後感】

有一條巍然聳立的巨龍,它叫黃河。

有一段感人肺腑的情,它叫愛。

有一個刻骨銘心的惡夢,它叫戰爭。

它們交融在一起,一湧一湧的感動,在心間翻滾。

當一幕又一幕映入眼簾時,我被這部電影所迸射的光芒所震撼;噹一聲又一聲吶喊盪漾耳畔時,我被這些戰士的無畏所折服;當一絲又一絲微笑浮現腦海時,我被這群中華兒女的團結友愛所鼓舞。

抗日戰爭時期,主人公歐文先生意外地認識了三位八路軍,這個美國空軍戰士與中國戰友共同經歷了生死,他們曾收穫快樂,也曾付出艱辛。無論何時,她們的心中都有一個信念,一個不屈的信念—一個戰士可以倒下,但中國不能倒下。一次次捨生忘死的戰鬥,一次次捨己為人的舉動,三位八路軍都犧牲了。但他們所給予的愛,永垂不朽。

感動,為愛。為兩個素不相識的異國人的愛。

歐文先生駕駛的戰機遇險,一箇中國小男孩挽救了他的生命,他們語言不通,他們年齡不同,可是他們的心緊緊相連。當男孩發現歐文的生命已危在旦夕時,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他毫不猶豫,急中生智,給了歐文第二次生命,小男孩子單純善良的心,讓我久久無法平靜。在生活中,我們是否也伸出雙手援助過無助的人們呢?如果我們能擁有一顆充滿關愛的心靈,那麼一支鋼筆、一枚硬筆、一聲問候、一個擁抱,他人所得到的便是一份溫暖、一縷春風、一片光明、一捧清泉。看著他們相視而笑的臉龐,我哽咽了。

感動,為愛。為兩名士兵在戰場上的愛。

歐文在槍林彈雨中四處躲藏,因伏在貨車下輪胎爆破而腿被壓。此時,是戰友奮不顧身上前讓他得救,而戰友中彈身亡,他卻一次重獲生命。當鮮血從身旁濺出,他的朋友胸前的點點血光,在如火驕陽下閃爍。放棄自私自利,放棄絲絲猶豫,哪怕不能像影片中的人物一樣幹出轟轟烈烈之舉,但至少能奉獻些什麼。朋友落難,兩肋插刀,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只要竭盡全力努力過,就能讓友誼地久天長,就能創造和諧互助的世界。目光徘徊在群星共舞的夜空,似乎又憶起那一般的血,一顆淚珠在黑暗中滾動。

感動,為愛。為一個小女孩對祖國的愛。

當熊熊燃燒的烈火飛揚在女孩的眼前,當勒得人發疼的麻繩緊箍在女孩細嫩的面板上,她有些掙扎。只有五六歲的她,真心希望自己能平安幸福地活一輩子,用明亮的雙眸多瞧瞧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可是,淚流滿面的她,聽到父親撕心裂肺但堅定不移的聲音在勸慰她時,她高聲呼道:“知道!”她或許看到了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她或許想起了母親愛傷時蒼白的臉龐與無力的呻吟。她知道,永不屈服於邪惡,為了中國的明天而犧牲,是有價值的犧牲。連一個還不識字的小孩,都愛國心切,何況我們?中國的未來由我們創造,只有茁壯成長,才能創造更加富強的中國!那麼我們應從現在的一點一滴做起,豐富知識,努力學習,將來回報我們的母親。女孩稚嫩的童聲還在迴響,我眼含熱淚,向藍天呼喊—祖國,我為你奮鬥!

感動,為愛。

迷惘中,愛為我指明瞭方向。

因為感動,所以珍惜;因為珍惜,所以真愛永存。

【篇二:愛—觀電影《黃河絕戀》有感】

眼前,是那蜿蜒的長城。滄桑下,是那漫山的層林盡染。耳畔,依稀是那優美的小提琴聲,迴旋,彷彿剪影出那段黃河絕戀。在秦磚漢瓦的城牆腳下,他與她的相遇,他們與她的相遇—婉轉、深沉。

抗日戰爭年代,長城的狼煙下,美國人歐文與女八路安潔,背起行囊,趕向延安。前面,是純樸的黑子。為了護送歐文,一路上,有過日軍的追殺,有過黃土高原的險惡阻擋;有過恩怨,有過一次次的生死別離。一路上,一次次的虎口逃生,都是因為對黃河的執著。歐文是名飛行員,身上攜有重要情報;是這份忠貞令他最後艱難卻了不起的橫渡黃河。彼岸,就是安潔與黑子的夢,卻被黃河湮沒了。

善良美麗的安潔、堅強勇敢的黑子是陪歐文走到最後的好戰友。一路上的相互扶持,讓黑子受著傷卻仍選擇背起歐文。兄弟之間的情誼,更是在黑子用身體為歐文堵彈,在歐文不顧一切地走上前又為救下黑子的女兒時,體現出超越國別的大無畏。安潔,為了不連累歐文毅然選擇了放棄生命,這種無私的愛是黃土地的高歌。

黃河之岸,深情一吻,那是安潔與歐文愛情的見證。他們並不是羅密歐與朱麗葉,他們因戰爭結緣,在艱苦中互相瞭解,彼此熟悉。在深山宙宇裡,兩人說:“我們是彼此最好的朋友。”在蘆花搖曳下,安潔向歐文道出自己為什麼要揹著手榴彈的原因,是一份貞潔,一份委屈,一份堅強,更是一份對日本人的痛恨。歐文輕輕取下手榴彈,對她說:“我會保護你,一輩子”。文化、性格的差異,不重要,慶幸的是硝煙摧殘下仍能譜寫出如此濃漫的黃河絕戀!滔滔黃河水,寄託著安潔的希望與愛,倒下的她,是含著笑的。也許,愛不需要如此的轟轟烈烈,但那一個承諾,令我十分感動。

無論是電影中的八路軍還是老百姓,對於凶殘的敵人都是憎恨不已,在誓死與敵人鬥爭中,都表現出堅定的信念與莫大的勇氣。在生與死中,他們以死捍衛祖國的尊嚴;在個人利益與黨的使命面前,果斷的選擇了一切留給革命事業;在敵人面前,挺起胸膛!—這源於對祖國的愛。什麼也罷,電影中“因為你是中國人!”一句頻繁出現,卻顯得字字千金,如鐵打般深深烙刻進心底!因為是中國人,黑子寧可犧牲全家人性命,完成任務,換人民安定;因為是中國人,在家仇與國難面前不計前嫌,同仇敵愾;因為是中國人,安潔將自己的生命交給了母親河—黃河!

是啊,你能看到,黃河兩岸,蘆花飄飛,洋洋灑灑地奔向遠方。霧氣蒸騰的遠方,是婉轉,深沉的愛。

【篇三:當一瞬成為永遠—《黃河絕戀》觀後感作文】

流星劃過的一刻,是一瞬的美麗。

蠟燭燃起的一刻,是一瞬的溫暖。

鮮血凝結的一刻,是一瞬的永恆。

然而,電影中的那個女戰士,卻三者囊括。她沒有用冰冷去裝飾自己的外表,用堅強去壓制自己的柔情,用仇恨去化解自己的溫暖,在那一瞬—

她張開自己的雙臂,似乎要投身於黃河中,她閉上了雙眼,用微笑面對遠處的相機,髮絲拂動,她忘卻了戰爭、恥辱、血腥,只在用心感受著這深入靈魂的美麗,讓人驚歎。這是一個何等的女子,這是一位何等的精靈。

我們不禁聯想到《泰坦尼克號》中,也有這樣的情景,女主人公張開雙臂,似乎要融入海中,男主角也張開雙手擁住了她,不管是浪漫的夜晚,還是死亡前的掙扎,他們都以這麼美好的方式詮釋了美麗的意義。

但是,我們卻沒有想到,這樣細膩永恆的一瞬卻出現在這種血腥的戰爭中,但是,這兩者不也都一樣嗎?在死亡面前,用心去記錄這最後的點滴,不管是面對的是大海,還是面對黃河,一瞬的靜謐,一瞬的定格,在萬物的映襯下,熠熠生輝。

殘陽如血,即使在之後用生命去祭奠黃河,也沒有悲涼悽清,有過這樣一個生命保留綻放到極致的瞬間又有何遺憾?

在這苦澀的歲月裡,因戰爭而腐朽黑暗,我們應實現的,不是避開黑暗,而是勇敢的迎著黑暗綻放光明。至少曾經耀目過,她了無遺憾,她用她的倔強堅守,用她的純真融解,宛如黑夜中奪目的星辰。

人活著,不就應努力的感受一切的美麗嗎?我們擁有的不只千千萬萬;一瞬,只是我們沒有察覺,因一瞬的光華,在這悠久的歲月中,永遠,銘記。

照片只留下了她的身影,但她的心卻早已寄託到母親河中,就在那一瞬……

這一瞬,會有多麼粲然?

黃河,會給你響亮的回答!

【篇四:血色黃河—《黃河絕戀》觀後感】

華夏大地,曾有一段屈辱沒齒難忘。

九曲黃河,曾有一段情誼驚天動地。

我們不會忘卻戰爭的恥辱,不會忘記為祖國而戰的兒女的滴滴熱血。

我們不會忘卻戰鬥的情誼,不會忘記將黃河渲染得如此美麗悲壯的無邊血愛。

走進《黃河絕戀》,拂去歷史的塵埃,正視過往……

男主人公歐文是一名美國飛行員,前往中國,支援抗日。飛機的不幸墜毀,開始了他的歷程。

是那個呆頭呆腦的小男孩,救了歐文。他們在懸崖上一齊大笑,一齊分享生的喜悅。就在這喜悅正被定格之時,戰鬥機的轟鳴打破了寧靜。就如同億萬中國人民的生活一樣,原本的幸福、平靜,隨著盧溝橋的槍聲響起而蕩然無存。我憎惡這戰爭,打破了這寧靜。轟炸奪去了小男孩的生命,他所遺留下來的銀鎖,清脆的音色如同他的笑聲般美妙,卻不再響起。

是那個沉寂的村莊,感動了歐文。聯想起無辜的婦人在汽油的燃燒中翻滾痛苦的呻吟,未滿週歲的孩子被石磨活活給碾死,聲聲慘叫。我無法想象那鮮紅的血彙集,湧向黃河,或許澎湃洶湧是黃河的咆哮,是人民的奮起抵抗。惡魔般的敵人,殘暴的行經,人神共憤!堅強的人民,頑強的抵抗,感天動地!

是那一個個英勇的村民,震撼了歐文。國難當頭,不計私人恩怨,共同抗戰,只因我們同是中國人;關鍵時刻,臨危不懼,就算內心再痛也不給敵人制造機會,只因我們同是中國人;不論老少,不分尊卑,聯手對抗,只因我們是中國人。

是中國人的風采,令歐文折服。國家和人民高於一切,他們不畏生死,哪怕僅存一絲希望也要付出全力,他們的生命永遠與人民緊繫在一起,為了心中共同的信念;永不言棄。他們用熱血捍衛著尊嚴,他們絕不允許自己的尊嚴受到敵軍的殘踏。黃河是源頭,也是歸屬。

是黃河的激昂,讓歐文震驚。黃河水一去不復返,那麼義無反顧,也許只有這樣的河流才能養育出勇往直前的兒女,堅強不屈的兒女。

黃河岸邊,殷紅的血浸染了天空,浸染了土地,也緩緩流向河中,母親河給予的條條生命又帶著革命必勝的決心,重回懷抱。

血色黃河是恥辱,是人們拼搏的見證,是一個民族重振的起點。

只有當一個民族真正站起來,才能直視過往的歷史……

觀電影《超級快遞》有感 篇3

觀後感 ,514字

影片集合了中、韓、法三地明星,講述了超級快遞員馬力在一次派件過程中無意捲入了一起神像爭奪事件,而更意外的是因此遇到了一位美麗性感的女郎,不料卻遭對方脅迫,與之共同對付國際大盜加里。馬力憑藉平時送快遞對線路熟悉的優勢,和使命必達的執拗,最終獲得神像。原以為就此解脫,卻不曾想事件因此變得撲朔迷離起來。該部影片可以算作中外聯合拍攝較為成功的一部,導演深諳演員特點,並將其發揮至極致,並且配合默契,笑聲不斷。

影片從一開始就已經點燃,並且不停在跑,給人一種速度感。大衛作為跑酷達人,在影片中確是將此發揮的淋漓盡致。在看過running man和其它一些綜藝節目,對智孝歐尼的印象總是美美的很得體,也有小女生可愛的一面,在本部影片中她更是大秀身材,性感妖嬈,引得一堆男士觀眾們心底叫好連篇。而陳赫作為諧星出道的他更是撐起了影片的大部分笑點,尤其表情都很有戲,真是不可或缺的好演員,原以為只是負責搞笑,卻也有點燃的部分,到了結局果然劇情反轉,始料未及卻大快人心。而肖央更是很有才華的好演員,尤其他跟陳赫一起的戲份更是令人笑聲不斷。

雖然故事略顯單薄,但好在全程演技線上,演員各具特點也配合默契,該影片也引起了人們對於快遞行業的關注和重視。

觀電影《重返20歲》有感 篇4

觀後感 ,580字

眼見著春節就這樣過去了,感覺好像才剛放寒假,可轉眼已然開學。就像是有人說過,真正讓你感到惶恐的並不只是年齡的增加,而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卻毫無長進。的確,人們總是要在經歷過一些事情,做錯過一些事,才恍然意識到自己竟荒廢了那麼多的時間,而這時往往會開始遺憾、懊惱,心想著如果當初自己多努力一點,多堅持一點,或許如今就會是另外一番景象。可是生活中又哪裡會有時光倒流這種事情,我們能做的就是活在當下。不念過往,不畏將來,才算是對生活最好的交代。

電影《重返20歲》講述的正是一個跟年齡有關的故事。七十歲的老太太沈夢君年齡越大脾氣也越來越大,漸漸地,除了管家李大海,沒有人再願意與她相處,而壓力過大的兒媳婦也生病住進了醫院,無奈之下,家人終於將她送到了養老院。雖是年紀較大,但性格秉性依然沒變,沈夢君怎會甘心住在那裡,憤怒之下她決定去照相館留下自己的容顏,可就在這時,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轉眼之間,滿臉皺紋的沈夢君竟搖身一變,回到了二十歲的少女,驚訝之餘更是驚喜,重獲青春的她不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輕鬆與活力,更是重新體驗了一把年輕的感覺,更在這期間嚐到了愛情的滋味,就在她沉浸在幸福的喜悅中時,卻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在二十歲和七十歲的掙扎下,她最終還是選擇救自己的孫子,看著老李頭老淚縱橫的樣子,其實,當她的血液流入孫子的體內時,誰又能說這不是青春的一種延續呢。

觀電影《小兵張嘎》有感 篇5

觀後感 ,638字

抗日戰爭時期,有無數優秀的中華兒女為祖國的解放事業而奮鬥,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其中就有不少和我們同齡的少年。今天,我就走進了電影《小兵張嘎》,走進了我們的楷模小英雄—嘎子的世界。

嘎子很小的時候,奶奶為了保護八路軍傷員老鍾叔,慘死在了日軍的槍下。後來老鍾叔也被敵人抓走了,為了給奶奶報仇,也為了救出老鍾叔,嘎子孤身一人來到了八路軍連隊,結識了抗日英雄羅金寶和小夥伴胖墩。因為嘎子還小,有時也會很調皮,但他一心要打鬼子,給奶奶報仇的決心從沒消失。最後,他真的和八路軍叔叔一舉炸掉了鬼子的炮樓,就出了老鍾叔。為此他還得到了一把真槍,成為了一名偵查小兵。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嘎子一人引爆炮樓的情節,當時嘎子被困在炮樓,只見他毫不害怕,砸開炮樓的燈,引燃小火,再把柴放在火中,直到燃起熊熊大火。那場面十分危險,可他鎮定自若地繼續擴大火勢,直到整個炮樓冒出滾滾濃煙才一痛一拐地衝出火海。嘎子小小年紀,竟全然不顧自己的危險與敵人拼命,這是一種怎樣強大的英勇愛國精神啊!

看完這部電影,我想到了《雞毛信》中的海娃,海娃為了送情報給八路軍,不也是這樣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巧妙地與敵人周旋,最後成功殲滅了敵人嗎?他們不也是在為祖國的和平而英勇奮鬥嗎?其實更多的時候,少年兒童也在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著青春年少的智慧力量。

“自古英雄出少年”,這句話用來形容嘎子再合適不過,嘎子身上那種不畏犧牲,英勇頑強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去尊重。將來,我也要成為一個像他一樣的小英雄,為國效力。

觀電影《海綿寶寶》有感 篇6

觀後感 ,714字

團結的力量是無窮的,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看完電影《海綿寶寶》,整日活蹦亂跳的海綿寶寶和痞老闆組成的“短腿組合”、蟹老闆、派大星和章魚哥一起改變歷史,打敗了貪財的海盜,讓面臨世界末日的比奇堡回到了往常快樂的時光。

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會遇到挫折,但是我們一般都會想盡辦法一一化解。我就經歷了這樣的事情,下面你們就聽我娓娓道來吧!

一個天剛矇矇亮的清晨,勤勞的外祖母又要上山去背柴。我懷著好奇的心情跟著外祖母一起踏著清晨的露水,來到了幽靜的樹林。外祖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用鋒利的刀子砍下了一根有一根的木柴。看到外祖母那麼辛苦,我可不能閒著,我得幫忙。於是,我用一根長繩緊緊地綁著木柴。木柴綁好了,我和外祖母一起慢慢地從樹林把這些捆綁好的木柴搬回家。這樣來來回回把我們累的夠嗆,豆大的汗珠像斷了線的珍珠不停地滴在我厚厚的衣衫上。望著堆成山的木柴,我呆若木雞,這麼多得搬到什麼時候呀?“外祖母!怎麼辦?我們得搬救兵啦!”我傻傻地望著外祖母說,“哦!怎麼辦?涼拌!現在是清晨,別人都在睡夢當中呢!”外祖母的話充滿了幽默感。聽罷,我只好硬著頭皮繼續背。

過了大概十來分鐘,正好遇上了清晨騎自行車鍛鍊的凱哥哥,我如飢似渴地對著凱哥哥大聲地說:“哥!快來幫小弟,我們人手不夠,還好遇上了你這個救星。”“好!那哥就大發慈悲幫你小弟一把。”凱哥哥說罷便立馬加入了“背柴團隊”。不一會兒,凱哥哥又喊來了他的弟弟,“背柴團隊”兩個變三個,三個變四個,效率大大提高了,堆積成山的木柴一眨眼的功夫從樹林裡穿越到了外祖母家。

海綿寶寶團結的優秀的品質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吧!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只有團結一致,任何困難都能迎刃而解。

觀電影《建黨偉業》有感 篇7

觀後感 ,1446字

從前,對於中國共產黨,我的瞭解並不多,似乎只是停留在歷史課本那乾澀的文字上。直到《建黨偉業》把那段建黨歷史重現在我眼前時,我才發現當時社會背景之複雜、形勢之嚴峻、建黨之不易,才真真切切的體會到:中國今日之光明,源於往昔之曲徑。

電影一開始,我就被拉回到了那個軍閥混戰、舉國混亂的北洋時期,當時的人們還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深淵,尚未覺醒……隨著武昌起義一聲槍響,隨著清帝溥儀草草退位,反清的辛亥革命終於為苦難的人民送來一絲“民主”“共和”的曙光。可是,通往光明的路卻依舊坎坷——前有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妄圖做起稱帝美夢,後有張勳搞出復辟鬧劇,痴心恢復滿清王朝……反革命勢力的一場場猖狂反撲,再次給中國革命的光明前景籠上了陰影。

但是,當蔡鄂將軍探明袁世凱企圖後正義反叛的時候,當陳獨秀和李大釗等革命學者熱血澎湃地作出一場又一場憤慨演說的時候,當所有愛國志士都在頑強抗爭的時候,我看到,他們在一次次的曲折挫敗之後,不是意志消沉,而是痛定思痛,愈挫愈勇,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了革命事業當中。終於,歷盡曲折,中國共產黨於內憂外患的逆境中誕生了,中國革命的道路也從此翻開了更嶄新、更光明的一頁。

是什麼,讓革命先輩們於曲折中探索出了光明?我猛地發覺,是他們在曲折道路面前“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英勇無畏,是他們在經歷曲折後依然追求光明的不懈堅持。國難當頭,巴黎和談危機之下,五四運動大爆發,舉國上下,越來越多的青年終於覺悟起來,掀起了“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的巨浪,令我沸騰不已,久久無法平息。當年的青年們都滿懷壯志與理想,以毫無保留的激情參與到這場前所未有的偉大運動中去,可是今天,仍有許許多多的年輕人沉醉於眼前的歡樂,物質生活豐富了,心中卻缺失了那樣一種奮鬥的理想與激情,看到前路稍有曲折便徘徊猶豫、輕言放棄,這和當時同為青年卻已躊躇滿志、滿腔熱血的先輩們相比,該多麼自慚形穢!作為年輕一代,我們是不是也應該為我們的“中國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是不是也應該在沐浴當今新中國光明的同時,努力承載起它未來的光明?

試看今日之中國,“神舟”昇天,“蛟龍”入海;奧運爭光,世博添彩;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向全世界展示著它那雄雞昂首的姿態,實在令國人為之自豪。的確,歷史的車輪在滾滾向前,可是,沐浴在新中國光明中的我們,依然應時時猶記那段曲折的來時路,那段黎明前的黑暗、甦醒前的沉睡。中國共產黨作為先驅指引中國走到今日的光明,絕非偶然,更非易事,它的誕生,源於之前經歷的重重挫敗與曲折,源於無數愛國之士的不懈努力與追求。這條曲徑走得太艱難、太長久。也正因如此,我們更要加倍珍惜,加倍努力,為中國走向更光明的未來而奮鬥,不是嗎?

忽然想起魯迅先生有這樣一番話——“不恥最後,即使慢,馳而不息,縱令落後,縱令失敗,但一定可以達到他所向往的目標。”是啊,我們要堅信:在通往光明的道路上,也許會停滯,會後退,會茫然無措,會彷徨無助,可是前路,必定光明。欲往光明,先通曲徑,倘若我們拿出建黨先輩般的鬥志與決心,堅持不懈、愈挫愈勇、愈行愈篤,便定能於每一次曲折之後更加堅定地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便定能于山重水復之後,遇見光明。

觀電影《千與千尋》有感 篇8

觀後感 ,636字

《千與千尋》是一部日本的動漫電影,是宮崎駿爺爺的經典之作,雖然之前我已經看過很多遍了,可是當這部電影暑假在影院上映時,我又忍不住約起小夥伴一同前往觀看。

荻野千尋是一個十歲的小姑娘,現實中她膽小、懶惰、不喜歡學習。有一次,千尋搬家了,她無奈之下只能與熟識的老師和同學們告別。因為父母的好奇心,千尋一家偶然進入了一個神祕的隧道,誤入了一個由神、巫師和妖怪們統治的世界。荻野千尋的父母不聽千尋的勸阻,由於貪心而偷吃了無人餐廳的食物變成了豬。年幼的千尋孤苦無依,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結識了白龍、小玲、主宰湯婆婆、神祕的“無臉男”、熱心的鍋爐爺爺……,與他們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並憑藉她的機智、勇敢,救回了爸爸媽媽,找到了回家的方法,成為了一個善良、堅強、勇敢的人。

初看這部電影時,我只是被動畫本身所吸引,只覺得畫風很好看,動畫顏色豔麗,人物生動有趣。再次重溫後,我漸漸多了一些體會,對故事中的人物有了更深的瞭解,比如慈祥隨和,像爺爺一樣關心千尋的鍋爐爺爺;外表凶神惡煞,卻幫助千尋的湯婆婆;還有對千尋不離不棄的“無臉人”……是這些人,教會了千尋成長,使她逐漸變得堅強,並堅持到了最後。同時,這部電影裡面蘊含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告訴我們不能貪心,否則就會像千尋父母那樣自食其果,付出慘痛的代價;遇到困難時也不能氣餒,要保持善良、純真和勇氣;當別人遇到困難時,我們也要幫助別人。

讀《狐狸打獵人》有感 篇9

讀後感 ,776字

暑假時,我讀了一篇很有意思的童話故事《狐狸打獵人》,文章主要講了一個年輕的獵人,輕信了謠言,把一隻狐狸想象得很可怕,自己嚇自己,失去了勇氣,結果反而被狐狸抓了。幸虧一位有經驗的老獵人,能分析事情,不聽謠言,打死了狐狸,救出了年輕的獵人。特別是文中“一個獵人如果丟了獵槍,在野獸面前只會發抖,那麼就算是活著,也跟死掉一樣了。”這句話讓我深深地震撼了,陷入了沉思。

成長過程中,我們都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要怎麼辦呢?兩個獵人對待謠言、困難的態度和經驗教訓值得我們學習借鑑。我也遇到過類似的事情,記得那是一個漆黑的晚上,爸爸出差了,媽媽有事也出去了。臨走時反覆叮囑我要早點睡覺。我躺在床上,抱著小熊,翻來覆去睡不著。

這時候,外面一道道閃電從空中劃過,似乎要把地球劈成兩半。接著幾聲巨響,震得房子好象在顫抖一樣。隨後外面又噼哩叭啦響了起來,下雨了。我一下子鑽到被窩裡,矇住了頭,嚇得半天不敢探出頭來,大氣也不敢出。過了好一會,我才緩過氣來。突然,我發現窗戶外好象有一雙綠色的眼睛正幽幽地盯著我,嚇得我六神無主。我不停地安慰自己:不要怕,不要怕,我是最勇敢的。可心裡還是像長了草一樣發毛。就在這時,一個白色的東西正懶洋洋地趴在我家窗戶上。“魔鬼來抓我了!”我大聲喊到,心裡怦怦直跳。連忙把燈開啟,再定睛一看,哦!原來是漫天飛舞的塑料袋,那雙綠色的眼睛只是熒火蟲而已,真是虛驚一場。天越來越暗,來往的車輛越來越少。我聽著外面呼呼的風聲,看著那張牙舞爪的樹枝。

我鼓勵自己:沒事,沒事,很快就會睡著。把它當成催眠曲就好了,這夜色如果慢慢欣賞,也是別有一番風味。我終於克服恐懼,很快進入夢鄉。哎,不好意思,我差點就變成了小獵人。這個小故事教育了我,在遇到困難時,不要光聽別人說,要象老獵人一樣敢於面對,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揭開事物真相,這樣任何困難和挫折也就不可怕了。

你可是一個人啊——觀電影《釜山行》有感 篇10

觀後感 ,1427字

“請讓我以一個人的身份死去吧”—題記

世界末日應該是什麼?是那些殭屍橫行,血肉橫飛時候的咀嚼聲?是幾乎看不見希望的下一節車廂?還是面對下一秒就可能撲到你的熟悉面孔?

《釜山行》給我們答案很明顯,最可怕的,是人本身。

你可以用拳頭,用棒球棍,或者各式各樣的武器講那些殭屍放倒;你也可以用輕盈的步伐或速度,以及各式各樣的交通工具擺脫這些東西;你甚至可以用各種工具,在細緻觀察後,利用聲音,光線等殭屍的“弱點”讓它們無法找到你……

但是對於人呢?你又應該怎麼去與人鬥爭呢》你又怎麼知道上一秒還站在你身後的人,會不會轉眼就站在你的對面呢?你又怎麼知道這些人會不會為了自己的生命,將你當做累贅,然後甩得遠遠的呢?

這個電影有很多對於殭屍題材電影來說都十分經典的橋段與情節,比如被感染的男主在確保自己的女兒安全之後,在過去的回憶中,微笑著跳下了列車;以及最後接到了射殺命令的士兵,因為小孩子的歌聲,最後選擇了違反上級的命令而將小孩和婦女救回……。

但是有這麼一個場景,我既覺得意外,又覺得在情理之中:

主角一行人一路險象迭生地趕到了倖存者所在的車廂卻被無情地阻擋在外面,而其中有一位老奶奶在看到了這一切後,意識到人們可以打敗殭屍,卻無法戰勝人性,從而喪失了活著的希望,向主角示意不用救自己而後被殭屍撲倒;主角一行人即使進入了倖存者的車廂,也被貼上危險的標籤而“隔離”到另一個車廂,這一幫倖存者在封閉了車廂後不斷爭吵。而這時,老奶奶的妹妹徹底看透了這些人的醜惡嘴臉,看著門另一端的姐姐,憤怒哀傷不屑之下打開了車門……。

“早知道會落得如此不體面的結局,我們又何必活得如此辛苦啊姐姐。”

“一群人渣。”

那些倖存下來的人,因為無法戰勝恐懼,無法信任他人和自我而選擇保全自己,違背正義,對主角一行人惡言相向,排斥,甚至阻撓他們活下來,在我眼中,他們的行為合理,但是人渣。

正如我看電影時候說的:“我第一次如此認同一件惡行。”

你說:“為了自己的生命以及大多數人的安全而選擇拒絕主角一行人,這不是人之常情嗎?”

是的,為了自己,為了多數人,為了活著,這些都可以理解,就像與你無關的事情,你也可以不發聲。

但是,我認為,為人最基本的底線,就是“不為惡”。

有一個人需要幫助,你幫不幫,這取決於你的良知;有一個人可能需要你付出生命去拯救,你救與不救,這也是你的選擇;有人突破底線,而你力量弱小,你可以不發聲,不阻止。

這是不為惡,說實話,人人都可以做到。

但是你不應該為了自己的生命而去任意犧牲別人的生命,阻撓別人活下來;不可以因為自己的私慾,而去損害別人的正當利益;你也不應該因為這個世界是黑暗的主流,而去拋棄心中的光明,委身於黑暗,讚頌不正義,助長它的氣焰,為自己的苟且偷生而洋洋得意,並且攻擊、否定比你勇敢的人。

我可以卑微如塵埃,但不可扭曲如蛆蟲。

我玩過一個喪屍題材的遊戲,男主角最後也被喪屍咬傷,但是他選擇了讓一路陪伴自己的小女孩一槍打死自己,因為他認為“我不能作為那些東西而死去”。

如果你為了苟且偷生而傷害別人,那你比喪屍更加恐怖。作為人類而死去,不僅僅是不變成那些東西,也是不為了苟活而不再為人,或為自己的惡行百般辯解。

“所欲甚於生,所惡甚於死。”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曾經因為糧食短缺而吃人,有人為他辯護,聲稱那些被吃的人是為了大局而死,吃人的行為可以諒解,據說特蕾莎修女聽說了後驚呼:

“天啊,你可是一個人啊!難道人不能吃人還需要理由嗎?”

觀電影《我不是潘金蓮》有感 篇11

觀後感 ,527字

寫這篇影評之前,看了很多有關網上的評論,有人站在法律的角度一一陳述了影片中所涉及的法律問題及其內涵,也有人針對信訪制度展開了深刻探討,自然評價有好也有壞。其實,一部好的電影在收穫高票房之外想要獲得好的口碑,在演員的高顏值和精湛演技之外,是否能引起觀眾共鳴便成了影響觀眾印象深刻的重要因素。如果說青春愛情類影片能夠勾起你對美好青春的回憶和對愛情的感慨,那麼揭示社會現象的電影則更能夠引起人們注意和反思,或吐槽,或共憤,更多的還是無奈,幾千年的封建制度殘留的社會弊病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整改的,而隨著社會進步發展愈演愈烈的一些“潛規則”更是讓人捶胸頓足卻又手足無措。

由著名作家劉震雲及知名導演馮小剛聯手講述了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女人李雪蓮因為丈夫一句誤會,為了證明自己不是潘金蓮而開始的二十年艱難上訪的故事。說真的,影片中所涉及的信訪制度的確與當下社會現象聯絡密切,並且引起人們對此關注,但由於編劇導演並未深入基層體驗觀察,所以影片雖然勉強將這個故事完整流暢的講完,卻存在諸多弊病和缺陷。

從演員的角度來講,范冰冰自毀形象去演一個生活貧困的農村婦女確實精神可嘉,但演技明顯有些生澀,反而張譯、大鵬等配角更加出彩,可見諸多獎項加身並不能代表你就是一個好的演員。

觀電影《美人魚》有感 篇12

觀後感 ,35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