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年味兒去哪了相關作文20篇

話說,年味兒去哪了 篇1

國三作文 ,631字

早已盼望的春節悄然而至—今天已經是大年三十了。街上似如往常一般平靜,並非如爺爺奶奶所說的那樣鑼鼓喧天,炮竹聲連連,行人的臉上也多了些匆匆。這就是所謂的年味兒。

是少了童真,還是多了寂寞?感覺連天上的煙火都是冰冷和孤獨的化身。年夜飯的餐桌上,少了的那幾雙筷子的主人是整桌人的心結。

手機在生活中越來越普及,但它不僅帶來了便捷,也帶來了隔膜。

菜上齊了,最先做的不是動筷子,而是掏出手機,拍張圖片,在朋友圈裡秀一秀,再發表一個評論,點個贊,緊接著便是一條又一條的回覆……短短的二十幾分鍾,就在這手指的划動中流走,菜涼了,可涼的豈止是那些佳餚,更是那些忙碌了好久的家人的心呀!

因為有了手機,年味兒似乎沒了,可真的是因為手機嗎?難道年味藏在手機裡?

不知從何時開始,過年開始演化成一張張渴望而不可及的車票,一個個寄往家鄉的包裹,一條條群發的簡訊和空有幾句祝福的通話。老一輩們辛辛苦苦準備的年飯變成了一盤盤熱了再熱的家常便飯,拿著話筒卻不知如何將手中的紅包交給可愛的小孫子。穿著兒女寄來的新衣,呆呆的看著寂寞的煙火離開地面。給小孫子買的擦炮和小煙花堆在家裡,灰塵為它穿上了新衣……過年,真的應該如此嗎?年味兒哪去了?

本該熱熱鬧鬧的年夜飯變成了三口小聚,各自宴食,本該有的圍爐夜話,守歲過年變成了孤單隻影看電視的冷清,本該有的歡欣卻在煙花絢爛時悄然退場……

究竟是生活的變化太大了,還是人心越來越冷漠了?為什麼連過個年都那麼不盡人意?

話說,年味兒哪去了……

年味都去哪了 篇2

國一作文 ,402字

回想起小時候,最期待的就是過年。而現在,過年不那麼讓人期待了。

小時候大年三十,爸爸會準備一桌子飯菜,我和媽媽包水餃。到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一邊嗑瓜子,一邊欣賞春晚,時不時的還評論幾句。有時還會模仿一下。在歡笑中不知不覺的就到了零點,家家戶戶都要放炮,那“噼裡啪啦”的聲響就像一曲曲讚歌,在訴說著濃濃的年味。孩子們總是興奮地睡不著覺。第二天一大早就又起來跟著大人們去拜年。

可是現在,春晚沒人看了,都去搖紅包了。家裡沒人做飯了,都三三兩兩的去飯店了,味道雖然好了,但是卻再也沒吃出過高興地味道。晚上好不容易聚到一起,卻是你拿著手機,我抱著電腦,他看著paid,把那可憐的春晚冷落到一邊。被冷落的僅僅是春晚嗎?不,還有我們的親情。

年,本來就應該是一個令所有人期待的日子,因為期待所以年味才更加濃厚,可現在我卻找不到一丁點的年味,禁不住問道:年味啊,你這調皮的孩子去哪玩了啊?

年味都去哪兒了 篇3

國一作文 ,751字

新年,總都是讓我滿懷期待的。

依稀記得在那個孩童時代的除夕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老屋門前的紅燈籠亮著微光,絢麗多彩的煙花如同顏料一般裝扮著整個夜幕,耳畔迴響著炮竹之聲,大人們圍坐在一起,聊著家常。孩子們三五成群,揮舞著手中的燭火棒……歡聲笑語迴盪在新年的空氣裡每個人都沉浸在過年的歡樂之中,

然而,我總感覺這樣畫面再難浮現在眼前,只能成為幻想了。我們對過年的期待不再像以往那樣濃烈,年味兒也越來越淡了,有時甚至感到年味在逐漸消失。院子裡少了爆竹煙花,顯得十分寂靜;孩子們不再期待厚厚的大紅包,而專注於那螢幕裡的幾塊幾毛;爺爺奶奶們忙著年夜飯,卻再難看見他們臉上期待的笑容;大年初一的早晨,不再是早早的拜年,而是窩在被窩裡快到中午才慵懶地爬起……

也許有人會說,現在過年都圖個新潮自由,哪裡還像以前一樣千篇一律?但我認為,這不僅僅是過年的方式有所改變那麼簡單,而是在這樣的新年裡,我們不知不覺間摒棄了傳統習俗,更是淡漠了親情。

曾經看過一則新聞,本是一頓團團圓圓的連夜飯,只因大人小孩們都捧著手機玩,鬧得長輩們心有不快。的確,一年裡能回家看望父母老人也就這難得的一次機會,而我們卻仍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疏遠了就在身邊的親人,一年復一年,真正能陪伴他們的時間本就屈指可數,卻還要被自己白白浪費,都明白“失去了才懂得珍惜”,那又為何不幫他們洗洗碗,和他們聊聊天,珍惜在眼前的親情呢?

別讓年味越來越淡,別讓親情越來越疏遠。中華傳統習俗博大精深,需要我們這一代人去繼承與發揚,如果我們仍然無法擺脫當下的快餐式生活,不僅是親情,源遠流長的文化很可能就這樣葬送在我們的手中。

新年,期待的更是“新”年。

話說年味 篇4

話說年味作文 ,1518字

年,是一個好節日,它讓那些常年在外工作的人,打拼的人,有了一個回家的,團圓的理由。

春運

回家的路上,大家往往是忐忑的,因為說不好就趕上了“春運”,那這回家的路上,一高速的人們相互陪伴,可就真的不孤單了。堵車的時候,也不是完全動不了,但是隻能移動一點點,一陣接一陣的像蝸牛樣的移動,司機也打不了盹,真是煎熬!

貼春聯

回到了老家,總覺得要添些年味,裝飾一下老屋子,姥姥寫得一手好字,在鋪子買回來一卷紅紙,我和小孩們一齊在旁邊磨墨,然後在一邊看姥姥寫字。大人踩著梯子幫著貼在大門上,我們就在一邊幫忙扶個梯子。小孩喜歡蹭個年味。我們也想寫個春聯,但是那拙劣的大字實在是不好意思往門上貼,就一起拆了個旺旺大禮包,把裡邊送的貼紙“福”字貼在房間的門上,旺仔穿了套洋氣的財神服,旁邊還有兩頭石狗,真是很符合這個狗年,蠻好看的!

打魚

最後幾天就過年了,這時候會把魚塘的水先抽出來,裡面就剩下了溼溼的泥和一群肥美的魚了,其實我不大愛吃魚,但是打魚的時候確實是很熱鬧的,我就也去湊個喜慶。外公和很多男長輩一起套個雨鞋,肩上扛個網子,就跳進泥潭子裡了。最後的成果就是一籮筐的大魚和一泥潭的“泥人”。

除夕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覺得最具“儀式感”,因為團圓飯、春晚和鞭炮必不可少,做完這些,心裡才覺得這個除夕有了年味。現在想想,其實也不然,為什麼?後邊再講吧。說到團圓飯,外婆家是真熱鬧,光憑外婆一個人,就做出一大桌好菜,我們都稱“外婆出品必屬精品”。桌上有前幾天打的魚、剛殺的一隻雞、各種臘味和醃菜,老一輩人小時候就是吃著這些醃菜長大的,沒有葷的,酸酸辣辣的用來下飯也是別有一番滋味、還有外婆養了一年的豬腿肉,中午的時候外婆就開始燉豬腿肉了,下午大家吃的時候,都煮的軟爛極了,湯汁也十分醇厚,肥肉也是入口即化,一點也不膩,平時挑食的孩子卻對這肉情有獨鍾。很多親戚都喜歡來外婆家一起吃團圓飯,很是熱鬧,連隔壁家的一條花斑狗也過來啃骨頭。

晚上的時候,大人們不大喜歡看春晚,都是架起了幾個桌子一起打牌聊天,我們小孩子倒是不喜歡大人們打牌,覺得沒什麼意義(個人看法),就圍在電視機前看著節目一起度過這個除夕夜。鞭炮似乎已經禁止放了,我也不覺得遺憾,因為鞭炮燃燒時的煙並不是很好聞,並且汙染空氣很是嚴重,燃起的火花也總是在我的新衣服上燒出幾個洞。

後半夜外婆都會給我們煮上一碗熱乎乎的甜酒,裡面煮著衝散的蛋、清香的紅棗、糯米和軟糯的餈粑,大家挑著一根筷子,慢慢嚼著,新年到了!

土雞蛋和罈子菜

幾天的走親訪友,馬上大家就都要回城裡去了,外婆又要忙活一陣,得準備罈子菜和土雞蛋。要把地裡的白蘿蔔都撥出來,洗乾淨,削皮,切成條,然後晒上幾天太陽,蒸乾水分才會讓蘿蔔變得脆,最後準備一個特大號盆子,讓蘿蔔和罈子辣椒、少許鹽拌上片刻,裝瓶子裡打包。一個木桶子裡面裝了很多雞蛋,都是外婆家自養的雞生的,滿滿一桶,小心的在打包箱裡鋪上幾層報紙,一層層的放進去,再繫上繩子。其實這些雞媽媽也是可憐,每天在窩裡咯咯地叫上半天,才下的幾個蛋,就盯著我們手裡撿著它的蛋,什麼都不知道就失去了它的孩子。

生機

油菜花就在這幾天不知不覺的開了,院子裡黃燦燦的油菜花,蠻漂亮的!還有些不知名的小野花也默默地開了,藍的、白的、黃的……都是生命最旺盛的樣子,新的一年也要這樣朝氣蓬勃!我對自己說。

什麼是年味

很多人說,現在年味變淡了,其實並沒有,只是許多人不再去花心思、花時間尋找年味。其實年味很尋常,和家人一起過就是年,親手為家裡貼上春聯就是年,拍一張全家福就是年,與長輩一起談心就是年,去看望已故的親人就是年,長輩發了壓歲錢就是年,搶得到回家得票就是年……所以,年味就是如此簡單,卻幸福。

年味兒在哪裡 篇5

國一作文 ,881字

盼望著,盼望著……翹首以盼的新年近了。街市上車水馬龍,人山人海,好不熱鬧。瞧,拎著大大小小行李箱的人在街上行走,汽車的鳴笛聲,商店的叫賣聲,人的腳步聲……編織成熱鬧而又吉祥的交響樂。新年的腳步近了,年味兒越來越濃。

年味兒在哪裡?哦,年味兒在爺爺一幅幅筆墨飄香的對聯裡。進入臘月,街上大街小巷開始賣起了大紅的長紙,我們就買來送到爺爺家。爺爺曾經是語文老師,寫的一手好行書字,所以一到臘月,爺爺就開始忙活了,親戚朋友都買了紅紙拿到爺爺家請他寫對聯,爺爺也樂意,整天笑呵呵的忙著寫對聯。只見爺爺把毛筆桿頭支著下巴作沉思狀,然後,一手按紙,一手有力的握筆、蘸墨、“刷刷刷”,一會兒下功夫,一副副對聯就大功告成,那字,蒼勁有力。

年味兒在哪裡?哦,年味兒在一桌桌香噴噴的菜餚裡。臘月底,媽媽為過年的飯菜忙活了好幾天。除夕那天,一上午的時間,媽媽就做了滿滿一桌子團年飯,飯桌上熱氣騰騰,香氣撲鼻而來,我深吸一口氣,口水都流出來了。菜的顏色也經過媽媽細心搭配,讓人看了就有食慾。爸爸是個愛熱鬧的人,他把我家附近的親戚全接到家裡來吃團年飯,“表叔,我敬您,祝您新年心想事成!”“姑姑,我敬您,祝您新年健康快樂!”我喝飲料輪流敬了一圈才坐下。一大家人歡聚在一起互相敬酒,互相祝福,其樂融融,好不熱鬧。

年味兒在哪裡?哦,年味兒在那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新年第一天零點開始,人們便沒了睡意,家家戶戶老老小小都要起來放爆竹,我們那裡叫“出天星”。大小單個的爆竹串成串兒,捲成圈,放之前要找一個長梯,拆開成圈的爆竹掛在長梯上,拿起火把點燃導火線,“噼裡啪啦”響徹雲霄,“出天星”這一掛鞭主人要挑最大的、最響的,點火把也要燒的最旺的,聽爸爸媽媽說講究的是新年紅紅火火的好兆頭。“出天星”後我們還放了直竄雲天的煙花,煙花在天空中綻放出五顏六色的花朵。還有能噴出“噴泉”的火樹銀花、旋轉“地雷”……“爆竹聲聲除舊歲”,不錯的,家家戶戶都用震天動地的爆竹來憧憬新年的期待和喜悅。

哦,年味兒在爺爺的對聯裡,年味兒在媽媽準備的美味佳餚裡,年味兒在一聲聲爆竹裡……年味兒更是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記憶裡。

年味去哪了 篇6

國一作文 ,765字

從我孩提時到現在以來,過年從以前的熱熱鬧鬧變為現在的平淡無味,也只是簡單的回家吃頓團圓飯,陪陪父母,卻淡忘了我那童年記憶中美好的年味。

今年,我們回家過年對現在年味的感受就特別的深切。

一到家,還是如以往一樣放好了行李,就吃上一了碗暖暖的甜酒稱蛋,還沒幾天,除夕到了,快到午飯時間時,親戚們也陸陸續續的到達了奶奶家,大人們擺好了大圓桌,而爺爺奶奶正在廚房裡忙的不可開交,只聽見奶奶在廚房裡一陣清脆的喊聲,我們就去把菜端到大圓桌上,最後,終於大功告成,各種佳餚有秩序的擺放在了桌子上,這下不僅是聞到了氣味,還看到了如此美好的實物,迫不及待想要下筷子,但還得等待爺爺奶奶到來才能開餐,只聽見一陣拖拉而慢的腳步聲越來越近,終於,他們到了,坐下後拿起筷子正要夾菜,可這時,我看到了舅舅站起來拿起了他的手機對著美食拍起了照片,接著,大人們都拿起手機來拍照,氣氛就莫名變得尷尬,我立馬就把筷子收了回來,等他們拍完後才敢把筷子伸入碗中,大人們坐下來,也拿起筷子吃了起來。

只聽見“滴滴”一聲響,一位長輩便拿起了他的手機,看了一會兒,便沉入了這手機中,手機在滴滴滴地響個不停,而他也在一直用手機打著字,也許是他在回覆他的朋友,他便邊拿著手機邊用手夾菜,吃飯,可他卻總是關注著手機,而漸漸淡忘了那以前大家一起熱鬧聊天的年味。

在晚上時,以前除夕鎖定的央視春晚,生動有趣,我們看著小品,哈哈大笑,而現在我們卻只是低著頭與網上的好友聊著天,搶著紅包,沒在一直看這春晚節目,春晚似乎也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節目了,並且以前看時還會一起邊聊邊看,而那樣的日子已逝永不回了,年味也漸漸的淡了。

我童年記憶中的年味是美好的、熱鬧的,大家會一起寒暄聊天,還會聊著這一年發生的事,可現在,鞭炮沒了,熱鬧也漸漸地消失了,我想知道,年味去哪了!

年味去哪了 篇7

國一作文 ,739字

白茫茫的天空罩在頭頂,樹上幾隻孤鳥在嘰嘰喳喳,告訴著人們——除夕到了。

母親照常為我準備了一碗熱騰騰的面,便急匆匆地上班去了。看著碗中的麵條,它今天是那麼的白,一絲色彩也沒有,毫無食慾,我勉強將它吃下,出門走走緩解一下莫名的不適。

走在街上,我環顧四周發現只有我一人,街旁店鋪只有“關門停業”四字貼在門上,這座城市就如同一個行將就木的老者,感覺不到任何生氣,只剩孤寂。

十幾個小時後,黑夜代替了白晝,我來到爺爺家吃年夜飯,雖然餐桌旁僅圍坐著四人,但飯菜很豐盛,雞鴨魚肉擺滿一桌。爺爺穿著一身大紅的衣服,倒了兩杯白酒,把一杯推給了我,“孫子,你爸不在,你陪爺爺喝點兒。”神色略顯哀傷。

“好,我們爺孫倆喝個夠。”說完,我端起酒杯喝了一口,酒如烈火一般從我的口腔一路燒到胃,全身都在發熱,難受不已。爺爺看著我說:“你和你爸第一次喝酒一樣,哈哈。”

奶奶連忙倒了杯果汁給我,並把酒從我桌旁移開,瞪了爺爺一眼說:“老酒鬼自己喝,別帶壞孩子。”爺爺尷尬地笑了笑,又獨自喝了一口。

“哈哈……”聲音顯得格格不入,轉頭看,原來是我表弟因為搶到了個一百多的紅包開心大笑。表弟也許是感受到了我的目光,抬頭瞟了我一眼,把自己杯中的果汁仰頭一喝,說了句:“我吃飽了。”匆匆離開了餐桌。

晚上十點,我回到了家中,周圍依舊寂靜,只有偶爾地一兩聲鞭炮聲在告訴我,這是在過年。

當今社會在高速發展中,在時代不斷進步中,傳統也在漸漸地被人遺忘,年還在過,氣氛卻所剩無幾,年味究竟去哪了。

年味藏在哪兒 篇8

國小四年級作文 ,59字

過年可以放鞭炮,吃餃子,收紅包,還可以無拘無束的玩,我太喜歡過年了。

忘不了的年味兒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701字

世界上還有多少人家在過年的時候自己打年糕呢?

世界上還有多少人家在過年的時候殺自己養的豬呢?

世界上還有多少人家在除夕吃大豬頭的呢?

還是從臘月初旬開始講起吧!

“嘿喲!嘿喲!……”每到過年,爺爺定是要打年糕的,爸爸幫忙算賬本。一大袋一大袋的糯米清洗過後,放進木頭蒸桶裡蒸煮,好長時間後,一桶一桶熱騰騰的還未成型的年糕才出爐,馬上就倒進一個石臼裡,一群上了年紀的叔叔伯伯們拿著木棍,木錘子,輪流打起了年糕,一邊打,一邊攪動,加水。據老人說,打過的年糕吃起來更香,更有味兒。年糕坊裡裡外外都是人,大人總有忙不過來的時候,我和幾個小夥伴就偷偷地弄一點兒年糕來吃,農村裡管這叫“對食貓”,入口的年糕溫熱,香糯,吃了一口就想再吃一口,根本停不下來!年糕的寓意大家都知道,就是年年高升嘛!在農村,打年糕時,人越多越喜慶,來年的福氣就越多。近些年來,手工年糕越來越少了,大多是用機器打的,也沒有了原來那香糯可口的味道了。

第二件大事就是殺年豬,別的人家過年都是去菜場買豬肉,我們家可不這樣。爺爺養了很多頭豬,每年春節前,一群人圍在一起,準備殺豬。不是有一句話是這麼說“殺豬般的嚎叫”嘛!在殺豬時,那聲音,絕對可以用驚恐來形容,充滿了無助和絕望,那豬肥肥胖胖,豬肉切成一塊兒一塊兒,有的人特別喜歡,也有的人會覺得腥氣。在我們家,肉會當成年貨送人,留些分給鄰里鄉親,自己卻不多留,幾塊肉和一個大豬頭足以。肉是早早燒了吃的,除夕那天也會吃,那大豬頭會留著放起來,豬耳朵上串倆個紙銅錢,除夕前一天煮。

打年糕,殺年豬,充滿了過年獨有的味道,雖然現在是越來越少了,希望這些風俗習慣能永遠傳承下去!我永遠忘不了這獨特的年味兒!

我們的暑假生活去哪了 篇10

高一作文 ,862字

乍看到這個題目時,我是有些訝異的。暑假生活?怎麼寫?在看了《磨礪》之後,我似有所覺……

人的平均壽命有八十二年,其中有四十年我們是在不同環境的學習中度過的,而在這四十年裡面,有二十年我們是在不同學院的學習中度過的。而穿插在其中的五年光陰,就是我們的暑假生活。

仔細回想,在那個暑假裡,色彩鮮明的畫面有很多,在未來能一直銘記的不多;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很多,有一定現實意義的不多……我們的暑假生活去哪了?—它就在這些“很多”和“不多”中輕輕地走遠了。待你回頭望去,它早已不見蹤影……這五年的光陰我們用它去做了什麼?答案,只有我們自己知道。

大多數的學生,包括我和我的朋友們,在暑假結束的前一天,會慌亂,會迷茫,會不知所措。快結束了嗎?好像沒做什麼吧,怎麼已經要結束了呢?也許,有很多同學和我們的經歷相似,那麼,就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這個暑假我們都做了些什麼。

放假伊始,我們瘋吃瘋喝瘋玩,甚至瘋睡,好像要把所有的委屈和失望都在這幾天爆發出來,給自己一個“解脫”。肆意張揚,肆無忌憚。我們在這瘋狂的“快樂”中度過了前三分之一的暑假。瘋過鬧過,就是沉澱的階段。我們中的大部分人在這時候開始了上補習班和興趣班的生活,經受又一輪的精神碾壓。直至我們的補習計劃結束,三分之一的暑假生活也已過去了。在最後的三分之一的假期裡,所有的新鮮事情似乎都已引不起我們的注意了。街逛累了,書讀倦了,遊戲玩的不耐煩了,生活變得了無生氣,只一心期盼著新學期的到來能夠給這無聊的生活增加一點“美味”的調劑。

於是,一個漫長的暑假就這麼過去了。而我們,似乎毫無所覺……

也許,有的人會在事後懊悔,還沒做些什麼就眼睜睜地看著暑假過去了。但是,我們也應明白,人生是因為缺憾而美麗,而“所謂”的回頭,不過是丟掉了白天的太陽之後,又“錯過”了夜晚的星星。這個道理,恐怕只有“很少”的人才懂得……

所以,不要再用你的輕鬆懈怠造就你的一無所獲,不要再用你的年少輕狂造就你的碌碌無為。且行且珍惜,一切都在於你自己。努力讓我們以後的每一個暑假都變得充實、難忘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