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碎片化生活相關作文20篇

論碎片化生活利弊 篇1

論碎片化生活利弊作文 ,51字

論碎片化生活 篇2

論碎片化生活作文10 ,1028字

初遇此文中心時,是在一個美好的下午,在校,尚未歸家,那時,我以為是“遇到/碎片/化生活”這樣斷句,故認為是寫生活中的瑣碎小事然後將其拼湊在一起,再從中見到生活的本質,諸如此類的作文,知道回到家詳細的見到了作文中心,才恍然大悟,原來中心是這樣斷句的“遇到/碎片化/生活”,明白了題目的中心我便開始了漫長的思考。

沉思了好一會兒,我終於決定了第一步先藉助工具來看一看碎片化到底是何方神聖。結果,字典,一查,未果;於是乎,我找到了他的大哥—詞典,二查,亦無果;最終,我只好祭出“萬能的”度娘來尋求幫助,終於在這第三顧,把“碎片化”這個“諸葛亮”給請了出來,百度上是這樣解釋碎片化這個詞的: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

碎片化的時間充滿了我們的生活,例如:上放學回家的時間,外出遊玩等待的時間,吃飯時,等待上菜的時間…這些都是碎片化的時間,這些碎片化的時間雖然並不算長,但它們往往佔據了生活中的很多時間,在這些時間裡,做些有意義的事情,例如:背一兩個單詞,讀或看一會書,抑或做兩道,默背一兩首古詩等等,長期下來,且不談你會和他人逐漸拉大差距,學習成績會扶搖直上,就連氣質甚至也會發生變化,畢竟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嘛!

但是,相對論中說了凡事都是相對的(我自己看了一點後的感悟),用碎片化時間來做些事有好處自然也就有壞處,其一利用碎片化時間來背單詞,看書或做些別的事情,長期下來會使眼睛疲勞,從而更加容易使人近視,畢近在碎片化這麼短短的時間裡不太可能找到一個十分適合看書的地方,況且現今大部分的人都是用電子產品來度過碎片化的時間的;其二如果長期的利用碎片化時間來看書,背單詞,容易使人耐不下性子,在以後的學習生涯中看書,背單詞甚至很有可能會跳著看或背;其三因為現今絕大多數的人都擁有手機,並且是用手機來度過碎片化生活的,長期如此容易使手機,容易使人對手機產生極度的依賴,使人變得更加的懶惰;其四,現今是資訊大爆炸的時代,並且網路管理的條例尚未成熟,因此在網路的海洋中流傳著許許多多的用來博人眼球的假新聞或者一些極其下流的東西,長期的用碎片化時間來看手機會使人接受到各種各樣不好的東西,特別是還沒有太多辨別能力的少年兒童。

說是這樣說,但是大家還是珍惜碎片時間較好,畢竟人只有百年一生,400個季度,1200個月,36500個日夜,876000個小時,52560000個分鐘,3153600000個瞬息呀!多珍惜現在吧!少年們!

論碎片化生活 篇3

論碎片化生活作文10 ,995字

在科技發展的當下,我們處在的生活是碎片化的。所謂“碎片化”,就是指一個人沒有整段的較長的時間來持續做某一件事。我,遇上了這樣的碎片化生活。

首先是碎片化的時間。

作為高中生,我們課業忙碌,總是看上去每天每時每刻除了吃和睡都在學習,事實上,我們也有課餘時間。這些課餘時間是零碎的,卻也是有大大的利用價值的。比如,我們在等車的時候,吃飯排隊的時候,乘車去某地的途中等等,這些時間看似短暫,不能與一天中做正事的正規時間相提並論,但是善於利用瑣碎的時間也是提高效率的一個好方法。我們可以利用這些時間,而不是僅僅打發時間。我們在這些時候可以背一兩個單詞,背一兩句名言古詩詞,或是思考思考問題,總結回憶這天收穫的知識,規劃一下接下來的安排……我記得數學家陳景潤就是這樣做的,在等車排隊時思考演算數學題,車上背誦法語英語單詞等等。就是這樣化零為整,來提高自我,提高生活質量。這讓我想起了我自己之前的經歷。前幾年的十一小長假,我與父母外出旅遊,想到小山般的作業不能一下子寫完,便帶去了大部分。晚上回到賓館,還不到睡覺時間,我便開始實行作業計劃。就這樣,每天晚上都利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四天裡,我做完了帶去的所有作業。儘管看似每天花的時間並不多,但是拼湊在一起,就是一個大工程了。這絕不是不專心旅遊過於看重學習,這是一種好的管理時間的生活方法。因為有過教訓,我便知道用一整天的時間來對付大量的作業不僅做不完而且頭疼、疲倦。我想,這就是碎片化時間帶來的好處。

用碎片化的時間去閱讀也是如此。以前人們閱讀可以廢寢忘食,現在很多時候,我們通過電子產品去讀一本書,並且碎片化式地讀,有時要用一兩個月才能讀完一本。而真正的碎片化閱讀則是把各類知識的精髓、要點挑出來,直接呈現給讀者。這樣的方式其實有利有弊。豐富多樣的碎片內容能讓讀者在短時間內瀏覽大量資訊。我們用半個小時可能會了解許多種不同知識。層出不窮的資訊和隨時隨地皆可閱讀的特性,是碎片化閱讀的優點。但同時,碎片化閱讀也使讀者在閱讀時太過隨意,而漸漸忘記了閱讀的初衷—享受在閱讀中的樂趣。我們變得只想獲取更多的資訊,去急功近利地閱讀,而不是靠自己的思考去汲取書中營養。相比傳統的閱讀,碎片化閱讀是雜亂無序的。這是它的劣勢所在。

生活中的碎片化還有很多,我們遇上了這樣的碎片化生活,就應該努力提高生活質量和生活的幸福指數,讓碎片化生活的優勢發揮到最大!

論碎片化生活的不良影響 篇4

論碎片化生活的不良影 ,920字

“父親每天下班後便總要躺在搖椅上,戴著老花鏡看報……”這是上個世紀許多文章中都會出現的一幕。然而在當今社會,這一現象變得極為罕見,即使是和我們有著所謂“代溝”的祖輩中大都也總是眯著個眼睛,瀏覽著手機上的諸多內容。

網際網路和智慧手機的迅速發展,使得我們進入了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有人說現在網際網路每天產生的資訊量比2000年前所有的資訊量加起來還大。傳統的報紙難以概括所有的事件,人們更偏向於網上新聞更為繁多的資訊以及更詳實多面的報道使得網上新聞遠遠超出了傳統報紙。

如今,在公交、地鐵等公共場所,大多數人手裡都有一個智慧手機,利用等車、途中等碎片化的時間來瀏覽訊息,閱讀以及社交。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人們習慣了碎片化的生活方式,將大量原本屬於仔細研讀的時間拿來閱讀網路文學作品。網路文學由於其不需要大段時間研讀而適應碎片化的時代,是一種快餐文化的體現,也可以說是當今網際網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是,當人們大量碎片化閱讀這些沒有足夠思想深度的快餐文學時,人們自身的思考能力將會大幅下降,對於社會的發展必將帶來嚴重影響。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當代人的閱讀量早已超過了萬卷,可為何下筆還沒有神呢?想必原因就在於其在閱讀中缺乏思考。

另外,現在各種社交軟體層出不窮,國外的Facebook、Twitter,國內的微信、QQ、微博等產品使得人們之間的溝通變得更為方便。但在方便的同時,一方面消耗了我們大量的碎片化的間,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人們缺乏深度閱讀、思考的能力,你會發現人們在溝通的時候頻頻出現“詞窮”的狀況,只能用表情或是其他無意義的詞彙來表達內心的感受,絲毫沒有深度也沒有留給人們想象的空間。這樣的交流目前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完全能夠勝任。

雖然許多人認為碎片化時科技發展的必經之路。但是,在碎片化的時代,如何保持自身有一顆沉靜的心,不受外界的紛喧、浮誇而受到影響,才是最重要的。同時,我們還要保持一顆創新的心,在摩拜單車出現後的不久,各路共享單車跟風模仿;即使是在網路文學中,情節雷同抄襲的現象也是數不勝數。這種的現象正是國人缺乏創新的體現。這些都將嚴重阻礙一個國家、社會的發展。因此,在這樣的時代潮流中,不隨波逐流就顯得尤為重要。

論碎片化生活的利與弊 篇5

論碎片化生活的利與弊 ,797字

在如今的資訊化時代,人們的生活被很多碎片化的內容切分。微信、簡訊、電話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便快捷,我們每天的生活幾乎都是從資訊提示鈴中醒來,刷朋友圈中睡去。大量的資訊隨時可以查閱,給我們創造了利用分分秒秒辦事的可能性,碎片化生活方式到來了。它極大的改變了傳統的生活方式,既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便利,也給我們帶來了不少困惑。

碎片化生活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有利的方面。

碎片化生活讓我們更好的利用寶貴的時間。在父母開車送我上學的路上,開啟手機裡面儲存的課文,一邊看一邊背,十五分鐘我就背下來一段課文,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在我遇到難題的時候,我用了10分鐘,查了“作業幫”做出了題目。換在以前需要花一個多小時時間去向同學求救,翻閱筆記才能解出。

碎片化生活加強了同學之間的交流。吃完中午飯,我利用微信通知小組成員們,一起開會討論小隊活動,確定活動的時間、地點和主題,加強了同學間交流。

碎片化生活節約了我們的時間。在我去採購所需物品的時候,我用半個小時,在淘寶上選擇並對比商品,不僅節省時間而且貨品齊全,質量又高,換做之前可得跑不少店鋪。炎炎夏日,在手機上的“大眾點評”點點外賣,足不出戶可爽了。

但是碎片化的生活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弊端。

碎片化生活不利於我們去鑽研和探索某一個深度問題。用碎片化的時間去鑽研和探索某一個深度問題的時候,是遠遠不夠的,它不能讓我們對問題深入研究和思考。碎片化生活還存在不安全因素。有的同學為了利用時間一邊走路一邊看手機,以便獲得資訊,可是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容易出現交通事故。

綜上所述,碎片化生活是有利有弊的,看你如何去使用。一個聰明的人會把瑣碎的簡單的事情利用碎片化時間去完成,這樣即節省了時間又提高了效率。一個愚蠢的人把時間碎片化,一會幹這,一會幹那,不求甚解,導致都鑽研不深,得不償失。

因此,我們要發揮碎片化生活的長處,消除它的弊端,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論碎片化生活 篇6

論碎片化生活作文80 ,827字

談到碎片化生活,自然就引出了碎片化這一概念。所謂碎片化,便是利用空餘時間來做一些事情。而碎片化生活便是將這一片片碎片拼湊在一起。

而這一時時,一天天的碎片,只要充分利用,便能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充實、快樂。

正如今天早晨,我一邊坐在車上一邊看著要背誦的英語課文,這讓平日裡枯燥的等待,一剎那間變得充實起來。

寂靜乏味的早自習中,我拿出了平日裡“封存已久”的《擺渡人》開始看起來,其中滿含哲理的話語深深地將我吸引住,不一會,早自習便早早的結束了,而我,卻仍是沉醉在作家靈動的筆墨之中無法自拔……

每一節課餘時間,我都會拉著同學們一起在走廊中漫步,時常聊聊學校中的生活,作業,亦或是討論其餘大大小小的事,即便上課鈴響起,坐在座位上時也不會感到枯燥乏味。

轉眼之間,午休時間便到了,我拿起作業,約著幾個小夥伴一齊去空調供應的圖書室“乘涼”。可是剛想進去,卻吃了“閉門羹”。只好乖乖將藏起來的作業上交,才方可進入,無奈,只能那幾本書來消磨時間,可是,就算如此,這個午休也過得比往日更加充實、歡樂。

每週三一節的自習課上,我爭分奪秒,終於將大部分不止的作業給做完了,雖是手腕已經麻木了,但看著密密麻麻的作業本,這碎片化時間中完成的作業讓我十分心滿意足。

放學後,到了家中,往日裡都是看看電視,消磨到晚飯時間,等到吃完飯才開始做作業,這次,我想嘗試利用碎片化時間,所以便提前開始做作業,沒想到,竟可以在開飯前便將作業完成。

所以說,其實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過碎片化生活,能夠更加高效率的完成一些任務。很多人都認為碎片化生活太短暫,根本無法完成什麼任務,但是,若是將每一天中的那一小點碎片化時間拿出來,拼湊在一起,也可以成為一個“天文數字”但是每一天,也只有在碎片化的時間中,我們才能夠放慢腳步,放鬆自我,享受慢生活,你甚至可以品品茶,讀讀書,來彌補在繁忙的快生活中所被以往的那些事。

所以,讓我們慢下來,仔細品味這些碎片化時間,這樣,便能讓我們原本灰色的生活,變得五彩繽紛!

論碎片化生活 篇7

論碎片化生活作文80 ,836字

隨著社會飛速發展,我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很多事情我們都把它們見縫插針地安排到自己的生活中,很多時間也被我們分割利用,逐漸形成了碎片化的生活。

那麼,碎片化的生活究竟是利還是弊呢?

相信很多人都會說好。現在有一種彈性工作方式正在悄然興起,主要是因為它沒有“早九晚五”那樣呆板,可以在自己願意工作的時間工作,只要工作總時間足夠或工作任務完成即可。你若願意當個夜貓子,白天睡覺晚上工作也沒有問題。這樣,既保證了公司正常運轉,又能不會影響員工心情,真可謂一舉兩得!將工作時間碎片化,是一件有益無害的事,這樣的碎片化是積極的。

從這個角度看,碎片化生活應該是一件好事。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面性。碎片化生活雖然在有些方面能夠給人們帶來好處,但在另外一些方面也會帶來消極的影響。在學校裡,我們經常見到這樣的情況:有些同學喜歡有時玩有時學,美其名曰“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而其實質則是邊學邊玩,既沒學好也沒玩好。在學習這件事上,如果不持之以恆、全神貫注,用所謂的碎片化學習自欺欺人是不可能學有所成的。毫無疑問,這樣的碎片化是消極的。

在積極的碎片化和消極的碎片化之間,會不會有一段“灰色地帶”呢?

答案是肯定的。現在出現的許多影視軟體,它們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無需去電影院看電影,利用影視軟體下載即可在家觀看。而且我們還可以跳過某些片段,只看自己最想看的部分。這樣,一部兩個多小時的電影,完全有可能僅用半小時就能看完,節約了大量時間。但同時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你很可能錯過了某些精彩的部分,甚至導演精心製作的一些細節也會被我們忽略。這樣的碎片化既是我們想要的,也是我們不想要的。

總而言之,碎片化本身並無所謂好與壞,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利用它。能夠給人們帶來便利、產生積極影響的,我們就將其碎片化;反之,則避免碎片化。既可以在某些事情上選擇是否碎片化,也可以在一件事情的某些方面選擇是否碎片化。有益的便碎片化,無益就不碎片化。只碎片化我們需要的、有益的,這才是碎片化生活的精髓所在。

論碎片化生活的利與弊 篇8

論碎片化生活的利與弊 ,719字

早在2000年前,古希臘人就發現用毛皮摩擦過的琥珀能吸引一些輕小的東西,他們把這稱作為“電”。1882年,紐約曼哈頓地區誕生了第一個發電廠。100多年之後,第一款智慧手機誕生了。由此,碎片化生活方式逐漸主宰了人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

如今,在這個碎片化生活的時代,我們的個人生活也隨之發生了改變:從前,人們瞭解資訊只能通過報紙報刊等途徑,現在有了網路,第一時間就瞭解資訊動態,天下大事就在眼前;從前,人們在閱讀都必須捧著厚厚的書籍,查閱和攜帶都不方便,現在有了電子書籍,浩繁書卷都濃縮在薄如蟬翼的手機裡,能讓人隨心所欲地挑選自己喜歡的書籍;從前,購物必須要到實體店進行挑選,費時費力,現在有了網購,滑鼠一點就可以把心儀的產品送到家。智慧手機等裝置所帶來的碎片化生活貫穿了你我的日常,人們從以前的“不帶錢沒法出門”變成了“沒手機寸步難行”。

但是,碎片化生活真的有那麼動人美好嗎?電腦、網路、智慧手機充斥了我們的生活,充滿了雜訊和噪音,讓人淺薄浮躁,使得我們的世界有“一千公里寬,卻只有一釐米深”。碎片化閱讀的出現,浮光掠影、鋪天蓋地的資訊充斥了我們的認知,讓我們滿足於單調膚淺的輕閱讀,失去了分析思考的能力,帶來的後果就是囫圇吞棗、走馬觀花、一知半解。碎片化購物的方式,讓人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選擇和比較,我們購買的產品往往會超過我們的需求,人們的眼中只有琳琅滿目的工業產品,缺少傳統購物方式的人情味。網際網路科技時代的急速前進,帶來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切看起來越來越便捷,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卻貌似越來越遠。

總之,碎片化生活有利有弊,它的來臨是不可阻擋、不可逆轉的,我們能做的是不要拘泥於傳統規範要求,但也不能沉迷於碎片化生活方式。

論碎片化生活的利弊 篇9

論碎片化生活的利弊作 ,752字

隨著時代的發展,碎片化的時代已悄然來臨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利或弊我們未嘗可知。

碎片化的生活在網際網路的幫助下使資訊量變大,變廣,變快。科學家統計現如今人們一週所接觸的資訊量是英國18世紀的人們一輩子接觸的資訊量,由此可見碎片化的資訊生活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未知可能。

碎片化的生活讓人們沒辦法獨享獨處一隅的機會。會對自我的認知有所缺失,從而導致人們浮躁的心態。每天看似忙忙碌碌的學習生活總是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干擾因素,導致效率大大降低讓我感到很恐慌。因為沒有控制好時間規劃而讓我們愈加暴躁。

碎片化的生活大大提高了工作上的一定效率。讓人類的發展程序又有速度上的一個飛躍。人們對南極的科考,在各種高科技生物智慧的大力發展下取得了喜人的成果。相較從前,在學術研究上,人們的心態也隨之改變,變得更加功利。

碎片化的生活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不再真實可觸,讓關係更加疏遠。導致人際交往上會有所缺失。還記得小時候過年父母都會帶著我去親戚家拜年。親戚為了招待大半年未見的我們,總會準備一大桌子豐盛的菜餚來招待我們。最讓我期待的其實是那個充滿人情味的大紅包—壓歲錢。這樣溫馨的童年回憶伴隨著高科技的迅速發展也消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則是那麼“微信紅包,大吉大利!”某某人想你轉賬xx元等一些情況。雖然還是一樣的紅包,在網際網路的幫助下也快捷方便了不少。群發的祝福訊息千篇一律,收到訊息的喜悅也隨著大量的重複而被磨滅的沒剩下多少。碎片化的生活讓人們之間的關係終於漸行漸遠。

碎片化的生活隨著時代的進步將會不可避免的愈演愈烈。我們可以做的其實是要努力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用積極的方式來面對這種情況。把握好自己的時間,將它有效的充分利用。碎片化的生活利弊參半,讓我們儘可能的將利處發揚光大,找出問題根本的解決方法迎接未來。

論碎片化生活 篇10

國三作文 ,989字

碎片化,是後現代主義理論中的一條,大意是將完整的資訊分成碎片吸收。後現代主義發始於20世紀七十年代,身為21世紀的學生,我們可以說是生來便縫上一個後現代主義的資訊世界了。

現代生活應是離不開碎片化的,微信,微博,網際網路……均為碎片化生活的典範。那麼,這就引發了一個問題,碎片化生活是有益於人還是無益於人。

首先,不可否認的是,碎片化生活定有著些許益處。曾在報紙上讀到過一篇文章。題目曰為《在大資料背景下傳統的資料的苟活》。文中提到,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許多人已然放棄原先的搜查資料途徑,轉為直接使用大資料進行對比分析。為什麼?正是因為大資料或是說碎片化生活的效率著實比傳統生活更高,這也更能迎人們逐漸加快的社會節奏。

不過糾其而言,有效率一定代表著有效果嗎?過快的資料背後折射出的是過大的資訊量。《莊子》中有話雲:“吾生也有涯,其知也無涯,以有涯而度無涯,殆矣。”如此多的資訊量只會使人活得更累。並且,大資訊量不一定代表著大知識。作一個假設,如果你如今一天面對的網上資訊量是原先書本資訊量的四倍。你以相同的時間吸取了同原先相比兩倍的資訊量,而書中有二分之一的有用資訊量,網上卻只有四分之一。由此可見,你以較以往更高的速度吸收了一樣的資訊量,剩下的一半你只能盼望,這無疑是無效果的。

另外,碎片化生活讓我們的認知過於膚淺。可能是隨手在網頁上翻翻得到的一篇文章,便能使我們對事件有一個大概的認知,這種認知無疑是粗陋的。拿我自已舉個例子,我也曾在網上讀到過些許有關歷史文章,當時我很快對其中的人物大加指責,後讀了正史之後,才明白其中有著更多的隱情,原先言論意還是一個誤會。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結果,正是碎片化文字的材料不可考證,而又常受人們待見的緣故。上下均不知曉,只曉中間部分,又怎能進行深入的悟讀呢?

盧梭在其著作《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中寫到:“人類這物種已老,可人類終還幼稚。”書籍在語言文字的誕生可以說是把原始人類帶入了一箇舊碎片時期。人腦的思維深度遠少於剛進化時期的,人們不再需以抽象思維思考,而只需拿具體思維遍察了。現如今,我們處於一個暫行嶄新的碎片化時代,原先的具體思維也不再太多使用了,人腦的思維便又向後邁了一步。

終究,我們無須辯別碎片化是好是壞,不同時代的人必擁有相異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