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隻恐龍和一百隻鳥》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讀《一隻恐龍和一百隻鳥》有感 篇1

讀後感 ,299字

有一條彩色的蚯蚓,它的名字叫大頭默默,它住在黑黑的泥土裡。一個小男孩發現了它,男孩和它成了好朋友……對!你猜對了!這條叫做大頭默默的蚯蚓就是我最喜歡的《一隻恐龍和一百隻鳥》這本書中故事之一—《彩色蚯蚓》中的主人公。

故事中的男孩叫慶慶,他和彩色蚯蚓在彼此的陪伴中找到了真正的自己。慶慶給了默默真正的彩虹,而默默也讓慶慶知道花兒應該開放在陽光下。他們彼此珍惜與信任!

這個故事,我讀了很多遍。它讓我明白了,要好好珍惜同學之間的友誼。前幾天,我還和好朋友琪琪為了一點小事紅了臉。回過頭來想想,真是不應該!明天,我就向他道歉去!媽媽經常跟我說的“要珍惜眼前人,做好手中事”大概也是這個道理吧!

讀《一條冰棒》有感 篇2

讀後感 ,803字

每但夏日炎炎,太陽毫不留情地射下來的時候,無論大人或小孩都喜歡吃冰棒,因為冰棒美味,又可以降解,又可以解熱降溫。雖然現在是春天,這樣的天氣還不適應吃冰棒,心裡我仍然回味著冰棒的美味。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一條冰棒》。雖然看上去這個題目很普通,但這篇文章教會我了我們處世做人的道理。

這篇文章寫了“我”在街邊幫媽媽賣冰棒,到了賣剩下最後一條的時候,“我”發現那條冰棒出了一個小小的問題,“我”就來一個“將錯就錯”,把冰棒“改裝”了一下,就成功地把它賣了吹去。“我”把這個好訊息告訴了媽媽。可是竟想不到的是媽媽並沒有誇讚“我”,還要我把這錢追還別人。

這篇短文主要表達的意思是我們做人要誠實。這是一個人立身所應該奉行的基本道德準則之一。

而現代的社會上,卻有些人把“誠實”二字拋在腦後。這些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違反了做人的準則而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情。還有些人不願意誠實地去工作用勞動去換取應得的報酬,而是採取卑劣的手段,非法佔有別人的勞動成果。就說我身邊的一位親人,她是賣衣服的。當臨近新年的時候,許多小朋友都要買新衣服,所以那時候,是店鋪的人流最高峰期。她經營店鋪面積比較大,工作人員不多,大約只有六七個人,每位工作人員都忙得不可開交,有些事情照顧不了,有些人就趁這個時候,開始伸出了他得罪惡的第三隻手—偷東西。就這樣,我這位親人就白白地流失了差不多一千元的貨物了。現代社會中有的人真的那樣卑劣和無恥,我們真是咬牙切齒地痛恨他們。

我們作為一箇中國人,要光明正大,思想純潔,昂首挺胸地做一個正直的人。其中,最重要的是誠心,只要誠實做人,既能幫助自己。也可以幫助別人,那麼你的一生都會開開心心,光明磊落。誠信,這就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則。我想偷東西如家常便飯的人,他人生在世一定是永遠偷偷摸摸,低頭走路,永遠也沒好日子過。

這篇文章教會了我如何做人,就是誠心。這篇短文展示的這條道理,將讓我終身難忘。

一諾千金做人的標準——讀《一諾千金》有感 篇3

讀後感 ,562字

一諾千金,是一種高尚的品德,一諾千金,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做到的精神。

一諾千金,答應別人的事就應該做到,俗話說:“得黃金百,不如得李布一諾。”世界上多一個“李布”,就少一份奸詐,做一個人人都厭惡的人,與其當一個永遠值得大家學習的人。

一諾千金,一個做人的本分。一個奸詐的人到頭來不僅被公安抓去,還會遺臭萬年。而在我們當今社會上,這樣的人多得去了。有些人向別人借錢,說好第二天還,可一過兩三個月也不見一個身影,這樣的人就是不守信用之一。不是有句話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嗎?可這種不守信用的人再也得不到別人的信任了。一件小小的事,你能答應別人,那也是一種一諾千金的風範。只要你答應別人一件事,不等多大多困難,你能做到,那也是一個“小李布”。

記得有一次,我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小女孩和她的媽媽一起去石門玩兒,後來交了一個好朋友叫海燕,在那個小女孩回來時,海燕對她說:“只要你不忘記我,就算是要我走也會走到你家裡來。”說完那個小女孩就走了,一過三四年,那個小女孩早把海燕給忘了,直到那個小女孩十歲生日時,海燕突然到了她家,問她記不記得她,小女孩搖了搖頭,當時海燕失望極了,把自己和小女孩的一切都講了出來,後來,海燕和那個小女孩緊緊擁抱在一起,久久沒有鬆開。

這件事深深感動了我,讓我時刻提醒自己,要守信用,要做一個一諾千金的人。

敢於自我解剖——讀《一件小事》有感 篇4

國小六年級作文 ,906字

在魯迅先生的眾多文學著作中,有一篇短小,精煉,卻寓意深刻文章,名叫《一件小事》。其中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不是車伕的淳樸與善良,而是魯迅先生敢於自我解剖的精神。

文章講述了民國六年的冬天,魯迅先生僱了一輛人力車去趕路,卻碰倒了一位老婦人。儘管魯迅先生堅持認為她沒有受傷,車伕卻毫不理會,帶著老婦人走進了警局,通過發生在小人物身上的這件小事,使魯迅先生看到了國家和民族的希望。

當時的社會十分黑暗,魯迅先生對國家沒有了希望,已經不在乎那些所謂的國家大事,脾氣越來越壞,也開始看不起人。開頭中,當車伕扶起老婦人時,魯迅先生沒有同情,而是在一旁幸災樂禍:“車伕多事,也是自討苦吃,現在你自己想法去。”為下文的轉折埋下了伏筆。在看到了車伕的行為後,作者毫不留情地批判了自己:“我這時突然感到一種異樣的感覺,覺得他滿身灰塵的後影,剎時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須仰視才見。而且他對於我,漸漸地又幾乎變成一種威壓,甚而至於要榨出皮袍下面藏著的‘小’來。”批判自己的渺小,心靈的黑色,對車伕的尊敬溢於言表。結尾,作家做了深刻的反省,改變了以前的自己,有了新的希望。時時在困難的時候用這句話鞭策自己,“教我慚愧,催我自新,並且增長了我的勇氣和希望。”

讀完這篇文章,我也漸漸聯想到自己。在生活,學習中,我從沒有像魯迅先生那樣自我解剖,發現自己的不足並反省,甚至也很少聽取別人對自己批評,就算有缺點也不承認:一次考試,我沒有取得理想的成績,回家後邊和爸爸開始了分析,中間的許多錯題,我都是因為沒有掌握好基礎知識才丟分。可我卻自欺欺人,堅持認為自己學的很好。爸爸一指出我的錯誤,我就怒目圓瞪,強詞奪理地反駁:“才不是這樣的,我明明就是粗心大意!”緊接著,又想盡辦法,證明這些題目以前正確過。無論如何都不肯接受自己的缺點。想起這件事,我不禁感到萬分後悔。對“別人的解剖”都無法接受,那又怎麼可能自我解剖呢?

魯迅先生為什麼擁有這樣的成就?因為他不但“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正視淋漓的鮮血。”更重要的是,魯迅先生具有敢於自我解剖的勇氣,當我們發現自己的缺點時,不是逃避,而是勇於正視它,敢於與它搏鬥而不在意他人的指指點點,這樣,你才能走向成功!

讀《一飯千金》有感 篇5

讀後感 ,737字

讀完《一飯千金》,我懂得了,人,要學會感恩,哪怕是一句關心的問候,也值得我們回報。《一飯千金》主要講了韓信小時候很窮,吃不起飯。一位老奶奶便經常分飯給他吃。韓信十分感動,說要報答老奶奶。老奶奶說是憐憫他,不要他報答。韓信很愧疚,發奮努力,成為楚王后,回報了老奶奶一千兩金子。

韓信是個說到做到的人,他會感恩。不會因為功成名就,忘了這個當年幫助自己的恩人。老奶奶則是一個樂於助人的人。雖然老奶奶的幫助不多,只是一頓飯,卻是老奶奶的關心和愛心。韓信的誠信和老奶奶的樂於助人,讓我懂得了,誠實守信的重要,幫助他人,會收穫快樂。

從韓信的感恩故事,我聯想到自己。有一次,我騎平衡車摔跤了,一位奶奶看到了,把我扶了起來,並問我家住哪裡?家長的電話是多少?我的心裡頓時充滿了溫暖,傷口也不再隱隱作痛了。雖然我沒有機會報答這位奶奶,但是她的所作所為卻讓我銘記在心裡。直到現在,我的內心還是充滿感激。“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一個人永遠不要忘記曾對自己有恩,哪怕只是給過一點點幫助的人。生活中,我應該時刻保持一顆善良、感恩的心,當身旁的人處於困境時,只要是力所能及,就一定要伸出援手,哪怕只是付出“一頓飯”的幫助。及時伸出援手,哪怕你的幫助微不足道,也能溫暖對方的心。讓我們學會感恩,用行動去報答每個幫助過我們的人吧!點評:簡潔的故事,樸實的語言,激盪人心的心靈告白。“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一個人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如果你堅持這麼做,你將成為品德高尚的人,成為我們的榜樣。堅持,是最難做到的,但我們仍然期待你的努力!

讀《一粒種子》有感 篇6

讀後感 ,507字

“如果這塊地種不了麥子,說不定可以種豆子。”這書我讀了《一粒種子》後頗為感觸的一句話。

本文主要講了一個在生活中處處失利的女孩,在母親的安慰和鼓勵下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女孩雖然在工作上失敗過。而且還不止一次。但是母親卻在她失敗時安慰她。是女兒在陷入低谷時從迷茫中走出來。又是人生就像一道選擇題,你選擇了一條路。雖然已經踏上了這條路,但是也可以不一條路走到黑。

在現實中也有許多個選擇,如果選擇錯了,可能就會釀成大禍。我的一個朋友,自幼酷愛樂器,只要手中一有樂器就會擺弄個不停。可是他的媽媽,卻執意要他上書法班。並且還威脅他如果不去報書法班就不許他再出去玩了。朋友上了書法班之後,整天沒精打采。書法老師怎麼講,他也不聽。魂不守舍的。可是,他的媽媽,看到兒子上了書法班。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朋友的臉上失去了笑容,天天擺著張苦瓜臉,不是唉聲嘆氣,就是眼看天空。書法老師看見他總是不聽課,覺得他已經不想學書法了。便把他的這個情況告訴了他的媽媽。他的媽媽想起了兒子昔日喜愛樂器。就把他領著上了音樂班。可是朋友卻早已對樂器失去了興趣。

在生活中,我們需要的是謹慎。是對選擇的謹慎,千萬不能走錯一步。

讀《“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有感 篇7

讀後感 ,797字

讀了美國作家巴德·舒爾伯格的《“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我深受感動。

本文講述的是:巴迪在七、八歲時寫了第一首詩,母親看見了,激動地表揚了他,說:“精彩極了!”,可是父親見了,不但沒有鼓勵巴迪,還嚴厲地批評了他,並且皺著眉頭說:“糟糕透了!”。最後作者寫出了自己的感受以及經過這件事明白的道理。

每個人的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或偏愛,就像巴迪的母親,或嚴愛就像巴迪的父親;但是,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都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我們都要明白父母的愛一直陪伴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不能因為父母的偏愛而得意,迷失自己;也不能因為父母的嚴愛而灰心,平凡無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愛的鼓勵下,充滿信心,茁壯成長。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這樣一件相似的事情發生過。有一次,我們考了一張很難的試卷,當試卷批好發下來時,我驚喜地發現自己竟考了96分!我歡呼著,開心極了。放學後,我迫不及待地跑回家,想要快點把試卷給父母看,期盼著他們的誇獎。母親看了,臉上露出喜悅地笑容說:“兒子,你真棒!”我聽了,心裡甜甜的象吃了蜜。我滿懷信心地把考卷拿去給父親看,心想:父親肯定也會讚賞我的,沒準獎我一個期盼已久的車模。但是,父親看完考卷,平靜地對我說:“96分,這個成績還看得過去,但是為什麼不考滿分,拿第一呢?”這句話像錘子一樣重重錘在我心上,我想:這張考卷這麼難,能拿96分已經不錯了,但是,確實,我為什麼不再努力點,考100分拿第一呢?後來,在父母的幫助下,我一點一滴地進步,終於拿了滿分。

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需要鼓勵、表揚、支援,但同時,也需要批評、提醒甚至警告,只有兩者兼有,才能讓我們在人生道路上披荊斬棘、揚帆遠航。

讀《“精彩極了”和“槽糕透了”》有感 篇8

讀後感 ,994字

前幾天,我們學習了《“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

閱讀完這篇文章之後,我的感觸很深很深。

當一個七八歲的孩子寫下第一首屬於他自己的詩作時,母親給予了最高的評價——是“精彩極了”;而他的父親,一個著名的編劇,卻把最差的評價給了他——“槽糕透了”。

後來,這個孩子在兩種看似完全不同的評價中成長,因為在他看來,這兩種看似完全不同的評價,卻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父母對他的愛。

這種來自父母的愛,一個是來自母親的愛的力量,一個是來自父親的警示的力量。其實,在我看來,還有這個孩子自信、自強成長的力量。

所以,這個孩子在兩種看似完全不同的評價中,最終成長為一名著名作家,就是美國作家巴德·舒爾伯格。

這個故事讓我思緒萬千。

一個七八歲的孩子,當他寫下自己的第一首詩,青澀的,不那麼精彩的第一首詩的時候,母親給了他“讚揚”,因為她相信,讚揚能給孩子自信,因此孩子愛上了寫作。

同樣的詩在父親那裡卻得到了“批評”。因為父親認為:對就是對了,錯就是錯,一定要實事求是。在父親看來虛假的表揚只會讓孩子驕傲自滿。因為他堅信,警示能給孩子規範,因此孩子才能在寫作的路上越走越遠。

想想自己,我不也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嗎?

有一次,我拿回了一個自認為很好的成績時,媽媽又高興又激動地表揚了我一番。而爸爸卻是在“嗯,不錯”的話之後,再來了一個“但是”,然後開始指出我做得還不夠好的地方。

我以前總是在想:“不好就不好吧!擺什麼架子呀?”但是,現在學習完這篇課文後,我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我是多麼地幸運啊!

我也得到了文章中那樣實實在在的兩種愛!我的身邊陪伴著這兩種不同表達方式的愛,我的成長的道路才會走得更加穩當,更加堅實!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此時此刻,我終於感悟到父母的良苦用心,他們在用最偉大最無私的愛深深滋潤著我的心靈!

“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雖然那小小的青草難以回報太陽的光暉,我對父母的深愛也難以報答,但我也要盡最大的努力去回報我的父母對我的愛!

讀《“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有感 篇9

讀後感 ,646字

我讀過很多課文,但我感覺《“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和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篇課文給我的感悟也是最大的,我的家庭不向他的家庭,我有嚴母慈父。

課文裡主要講了作者回憶了他童年時代寫作時,父母對他的習作的不同評價;母親以為讚賞,父親則是嚴厲批評。一個人的成長,既需要鼓勵,也離不開批評和指導,二者缺一不可。

我感覺課文中的巴迪很幸運,他能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裡,真好,我也在這樣的一個家庭裡,我有一個對我管教嚴厲的媽媽,還有一個對我管教寬鬆的爸爸,有一次,我的媽媽去上班了,爸爸帶著妹妹出去玩了,液壓騎著摩托車帶著奶奶出去了,就只剩下我一個人在家裡了,媽媽給我留的作業是寫兩張卷子,我寫完以後,字有些爛,但是,我有檢查了一遍,幾乎沒有錯的了,等到爸爸和媽媽還有爺爺奶奶回來以後,媽媽就開始檢查我的作業了,媽媽看見我的字很爛,就問我:“你的字就不能寫好點。”我低下了頭,不敢抬頭看媽媽,因為我知道我寫的字很看,只顧著看電視了,媽媽說:“看你寫的這爛字,擦了從新寫。”爸爸正好進來了,見了我的字跡,說:“哎呀,孩子嗎,這次原諒他吧!”又對我說:“你下一次寫的字好看點啊!”我開心的點了點頭,媽媽可不同意,說:“趕緊擦,擦了從新寫。”我一點一點的擦掉了,從新寫了一遍,然後又讓媽媽看,媽媽這才點了點頭。

這就是我的嚴母慈父。

讀《一百條裙子》有感 篇10

讀後感 ,999字

在漫長的暑假裡,我讀了許多本課外書,但使我最難忘的是埃斯特斯寫的《一百條裙子》。這本書,令我得益匪淺,深有感觸。

這本書的內容很精彩。它主要講的是:旺達。佩特羅斯是一個有著奇怪的名字的波蘭女孩,她每天穿著一條洗得發白、晾得走了形的藍裙子,她總是安靜地坐在教室裡最髒、最吵的角落。正是因為她的怪名字和舊裙子,所有女生都喜歡捉弄她。直到有一天,旺達聲稱她家有100條與眾不同的裙子,大家嘲笑她,但她默默忍受。後來,旺達因為忍受不了別人的嘲笑而轉學了,臨走她給大家留下了100條“裙子”。那100條既與眾不同又美麗無比的裙子,留在了所有同學的心裡。她用這種特別的方式,證明了自己的存在,帶走了不愉快的記憶,留下了包容、原諒、友愛和希望。

讀完了這本書後,旺達包容、堅強、善良的品格打動了。雖然女生們都喜歡捉弄她,但是旺達卻不生氣,還沒有一絲怨恨的心態。看著,我不禁對她產生敬佩之情。回想過去,我是多麼脆弱啊!就說四年級下學期期末吧。班裡評選優秀班幹部,而我也是班裡的數學科代表。我當時可是勝券在握,心想:這個學期我的科代表的工作這麼盡職盡責,獲得“優秀班幹部”的稱號肯定是眾望所歸。可是萬萬沒想到,我居然沒有獲得這一光榮稱號,而另一個數學課代表卻獲得了。我頓時像洩了氣的氣球一樣,垂頭喪氣。要知道我們的工作,我做得比他出色,比他認真啊!我很不服氣。當時,我居然心裡萌生一個愚昧的想法:反正我也無法獲得“優秀班幹部”的稱號,下學期乾脆就不做科代表算了,反正做了也沒收穫。現在想起來,覺得自己的內心真的不夠強大。我覺得應該是以後加倍努力,爭取下次獲得“優秀班幹部”的稱號。可是我當時居然輕言放棄,我為此感到羞愧。

我羞愧的原因還不只一個呢。我對同學也不是很包容,不是很友愛。記得在四年級下學期,我們班的同學不知道為什麼,總喜歡拿我來開玩笑。我每次都是暴跳如雷,歇斯底里地大吼:“你們真是神經病啊!為什麼整天拿我開玩笑?”現在想起來,覺得自己其實不必那麼在意。其實,他們這樣說我,無非是和我開玩笑而已。我越在乎,他們就越來勁。我完全可以不把它當真,不理會,讓他們知難而退呀。我其實只需要心胸寬廣一點,包容他們,就可以化干戈為玉帛,而且還可以贏得他們的支援和友誼。

讀了這本書,我受益匪淺:想使自己的生命更加絢麗多彩,就必須學會包容、學會原諒。我相信,只要我們珍惜友誼,團結合作,友愛互助,明天一定會充滿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