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你不知道將來有多好》有感相關作文20篇

末尾生也有春天——讀《你不知道將來有多好》有感 篇1

讀後感 ,1091字

不知何時起,我開始討厭學習,進而變得連書也不愛看了,但這本書—《你不知道將來有多好》好像屬於我們這個國度的,所以它一下子就吸引了我。

故事的主人公是個心高氣傲的傢伙—衛嘉勉,她自認為許多方面都比身邊的同學優秀。的確,她的學習成績是很好,可在升初中的考試中卻意外發揮失常,成了了末尾學校—鉛筆頭中學的學生。一開始,一向只知道學習的她與大家格格不入,面對那些“菜場土著”同伴和另類神經校長,她簡直就要瘋了:這個破爛學校,不是舉辦瘋狂的削蘋果大賽就是給新生髮蝸牛飼養,還有她的死對頭同桌—“爛蘋果”王子天天找事兒……正當她灰心喪氣時,十年前的一個“墊板組”重返校園。那個愛逃課的末尾男孩,愛打聽的八卦小哥,還有超笨的墊板妹妹,愛跳舞的胖妞帳篷小姐,他們回憶起當年與“羚羊老師”的溫馨故事。那時“墊板組”也曾一度失去勇氣和自信,是“羚羊老師”也就是現在的“半人類校長”帶給他們信心,讓他們勇敢地朝前走,他們才有了今天的輝煌。這一切讓衛嘉勉和那些末尾生懂得了很多,也堅信了那句話:朝前走,向前看,你不知道將來有多好!

很小的時候,有一次別人問我長大了幹什麼,我脫口而出:“開著拖拉機收破爛。”人們幾乎笑噴了飯,媽媽氣得指著我的額頭罵我沒出息,那時我很納悶:收破爛怎麼沒出息了?破爛裡有好多好東西,廢物回收可以再利用,還能賺錢,多好啊。長大一些後,我才知道大家都喜歡學習好的孩子,收破爛是被人瞧不起的,而我偏偏是那種善於在破爛中“尋寶”見了課本就“放倒”的人。因為學習不好,本來活潑開朗的我變得鬱鬱寡歡,一看書頭就疼,不是裝病,是真的頭疼。每當這時,媽媽發火,爸爸搖頭,奶奶則哀聲嘆氣。

現在,你知道我為什麼喜歡這本書了吧?因為我也是“末尾生”。我喜歡書中那個溫馨的校園,那個可愛的校長……迷迷糊糊的,啊,我好像來到了鉛筆頭中學:半人類校長領著全校學生列隊歡迎我,教室裡擺放著我製作的“風扇”,旁邊還有我剪的窗花,大家邊看邊不住的稱讚,一個胖嘟嘟的小男孩還要拜我為師呢!我被大家擁簇著,折啊,講啊;數學課上,那個可愛的校長搬來好多方盒子,大家興致勃勃地操作著,交流著,我一下子變得聰明瞭,檢測時竟然全對了,得了優,我高興地笑著……直到聽到媽媽的吼叫,我才猛醒過來。

夢是醒了,心卻再也無法平靜:從故事的人物身上,我像是看到了自己,又似乎與他們不一樣。假如我也像他們一樣陽光、積極、自信,也許生活就可以變得快樂起來。誰也不知道自己的將來是什麼樣,好成績不能代表一切,末尾生也應該有春天。

“朝前走,向前看”,新學期我要找回自信,找到屬於自己的春天。

讀《你不知道將來有多好》有感 篇2

讀後感 ,763字

淡紫色的封面散發著淡淡的墨香,《你不知道將來有多好》似乎有一種魔力,將我深深吸引:我這樣的人將來能有多好呢!?鬱雨君,你的文字一向能解開我的心結,現在我要看看你這個文學“巫師”在這本書中能給我迷茫的未來一個怎樣的答案呢?

故事似乎平凡,卻又這樣的觸動心靈:衛嘉勉在小學時期是頂級的尖子生,心高氣傲,但在升學考試中因發揮失常跌進了最差的鉛筆頭中學;從此就被“菜場土著”包圍了。還有那半人類的“蝸牛校長”,他舉辦了前所未有的削蘋果比賽,還讓新生都飼養一隻蝸牛。而只愛學習的衛嘉勉則覺得“蝸牛校長”的做法莫名其妙不可理喻。衛嘉勉在這所中學簡直都要被折磨瘋了,他覺得自己將來也都不會好起來了。但就在這時,一個超有型的學長出現了,他將當年的四個末尾生組成的墊板組牽了出來,將當年與“羚羊老師”的回憶拉扯回來,就在他們一度失去信心地絕望時是“羚羊老師”給予了他們希望,而當年的“羚羊老師”則是現在的“蝸牛校長”。而這恰恰向衛嘉勉證明了“蝸牛校長”的神奇之處。

其實我覺得成績差的人不一定沒有出息,鉛筆頭中學的末尾生也有令人刮目相看的結果。在鉛筆頭中學的所有人都得到了這樣一句話:朝前看,向前走,你不知道將來有多好。這是“蝸牛校長”的幸福咒語。我想,那些像我一對生活對未來正在迷茫中的人,看到這句話,一定是感到深深的震撼,並以此獲得對生活的勇氣和對未來的信心。然而我又有一些小小的擔心:未來真的會很好!但是我們不能以此認為就什麼都不用做未來就會非常美好了!這之前還有六個字:朝前看,向前走!

《阿甘正傳》裡主人公阿甘這樣說道:“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樣的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將會是什麼口味。”我想,我未來的那些巧克力一定是甜美無比的!只是,我想改變一下書中的話以此作為我的座右銘:滿懷信心朝前看,認認真真向前走,我的未來,不知道有多好呢!

《你不知道將來有多好》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968字

我是個愛閱讀,愛文學的女生。一個個平凡的文字所拼湊的文章,便足以扣動我的心絃。《你不知道將來有多好》是辮子姐姐筆下一本少女勵志小說,從我翻開它的簡介的那一刻起,我便被它深深打動。

《你不知道將來有多好》描寫了小學時的尖子生衛嘉勉升學考試失利,跌入末尾學院鉛筆頭中學,從此被一群“菜場土著”同學包圍,還遇到非人類一般的蝸牛校長。這一切都讓衛嘉勉無從適應,讓她覺得自己與這個學院格格不入。直到一個超有型的學長哥哥出現了,學長哥哥還牽出了當年四個末尾生,但這個“墊板組”卻有著超乎人意料的結局。這個“墊板組”驗證了蝸牛校長的另類和神奇,更讓衛嘉勉明白:向前看,朝前走。因為你不知道將來有多好。

其實,我也曾有過如衛嘉勉一般的經歷。十四五歲,躊躇滿志,驕傲地撐著一隻小船在海浪中橫行,一心幻想著橫跨太平洋後的鮮花與掌聲。結果,一起航就遇到了強大臺風。

上七年級那年,是我出生以來過得最艱難的一年。期末考試的失利,讓我整個人從天上摔下地獄般,沮喪、失望充斥心頭,壓得我透不過氣。那時淚水淹沒了我的胸膛,我從此失去了信心,每天都只能卑微地低下頭,本以為沉默可以躲過風浪。殊不知卻讓大風浪蓋個正著。還沒從期末考失利的陰影中走出來的我,又慘遭鋼琴考級的不理想。生活中的不如意把我摔了個遍體鱗傷,那時的我開始逐步封閉自己。不出門,不理人,任憑家長、朋友如何勸說,我還是無動於衷。天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以淚洗臉的生活,讓我早已忘記了自己曾經的豪情壯志,甚是茫然至極。也許是出於老天爺對我的憐惜吧,終於讓我在摸爬滾動中找到了黑暗角落中發光的寶石—《你不知道將來有多好》。讀完這本書後,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緒當中,整夜輾轉不停,難以入眠。我開始不停地告誡自己:衛嘉勉是活榜樣,我必須要學。虐待了自己這麼多天,夠折騰了吧,再這麼的矯情,受害的終究只會是自己。不服輸又如何?坐以待斃又有何用?重新振作才是王道!過去已成歷史,你要做的是繼續向前看,朝前走。因為我們永遠也不知道將來有多好!

在《你不知道將來有多好》的鼓勵下,我開始擦乾眼淚,重新踏上遠航的征途。因為我心裡清楚,橫跨太平洋後的鮮花與掌聲將成為我前進途中所期待的美好,我永遠也無法估測這一切美……

當我合上《你不知道將來有多好》的那一刻,我內心的琴絃一直被不停地撥動著。或許,這就是最由衷的感動吧。

將來是美好的——《你不知道將來有多好》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795字

“我們的將來是無法估量的,人人都有自己的將來。”這是《你不知道將來有多好》裡的一句話,暑假裡,我就讀了這本書。

這本書的作者是鬱雨君,這是一本給末尾生加油打氣的書,也是一本給所有孩子的成長以神奇的勇氣和昭示的書。書中寫了一個名叫衛嘉勉的小學頂尖生,她在升學考中不小心跌落了全區最差的鉛筆頭中學,被一群“菜場土著”同學包圍,還遇見像半人類一樣的校長,她舉辦各類神經比賽,對末尾生卻呵護至極。加上衛嘉勉和同桌是一對死對頭,她覺得自己來到這裡真是倒黴極了!後來一個超有型的學長哥哥出現了,牽出當年的墊板四人組,當年也是差等生的他們現在都有了出乎意料的結局,墊板組的未來驗證了半人類校長的另類和神奇,鉛筆頭學校的末尾生們知道了再小的理想也是理想,她們都得到了校長的一句幸福咒語:朝前走向前看,你不知道將來有多好。

我最喜歡書中衛嘉勉的同桌韋小寶,韋小寶憨憨的、胖胖的,不僅成績好,脾氣還特別好,不管衛嘉勉怎麼欺負他,他也不會欺負她,所以我喜歡他。

本書中最令我打抱不平的是衛嘉勉殘忍地把“蝸牛”校長髮下來的蝸牛扔掉了,因為她認為自己是個高材生,見蝸牛爬得那麼慢,十分討厭,所以她不理會自己的蝸牛,隨手把它扔出來了。可蝸牛也是有生命的呀!

我對書中“末尾又不是末日”這句話很有感觸。是的,就算是末尾,也要有最好的姿態。很多人處於末尾狀態,但是用不著情緒低落,末尾生肯定也有自己的理想,只是他們已經忘卻了自己的理想,或者可能是他們的理想太渺小,連自己都看不上。但是如果一個人不向前看,從來不理會理想,那就不如沒有理想。現在許多人都是在一條看不清前方的路上行駛,因為沒有目標,最終一事無成。所以只要你有理想,就該朝前看,將來的美好在等著你。

這本書真好看,它讓我明白了:只要自己有理想,無論你是一個怎麼樣的孩子,都會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未來,就像書中說的一樣—朝前走向前看,你不知道將來有多好!

你不知道將來有多好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716字

暑假的一天,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是辮子姐姐鬱雨君的作品,書名叫《你不知道將來有多好》。我興奮地翻開書,迫不及待地品讀起來。當我看完簡介,我就被書中的情節吸引了,於是一口氣讀完了它。

這本書神奇上演了一個美好而感人的故事:衛嘉勉是一位心高氣傲的小學頂尖生,因考試失常而分到了未尾鉛筆頭學校,從此生活在“菜場土著”同學:包包、黃豆芽、爛蘋果王子中。更遇到一位“半人類”一樣的蝸牛校長,他讓流浪貓出進校園,給新生髮蝸牛養,還舉辦削蘋果、拍桌子一類的神經比賽。格格不入的衛嘉勉和同桌爛蘋果王子成為死對頭,這些都使衛嘉勉受不了,她非常失望。有一天,一位超有型哥哥出現在校園裡,牽出了當年的末尾墊板組:有愛逃課的飛揚;八卦小哥周遊;墊板妹妹米小朵;還有帳篷小姐喜耀,他們都是以前的末尾生,現在卻都有很好的職業。他們出乎意料的未來,驗證了蝸牛校長的神奇。這使學校的末尾生深受鼓舞,受益匪淺。

讀這本書時,我的心情隨之波瀾起伏:當衛嘉勉考試失常時,我替她感到惋惜萬分;當爛蘋果王子成績成了全年級倒數第一時,我為他深感無奈;當“墊板組”成員點亮末尾生們的心燈,幫助他們重拾信心時,我又由衷地從心裡祝賀他們。“半人類”校長平易近人,用他另類神奇的辦法改變了學生的命運,創造了一個個奇蹟……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看完這本書,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一棵大樹,儘管它現在枝繁葉茂,但它是由一粒種子發芽長成,它需要與大自然作不懈鬥爭才能不斷長大。作為一名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也會遇到無數次的困難與挫折。無論我們是什麼樣的孩子,只要勇敢克服困難,相信自己,超越自己,我們都會擁有自己獨一無二的未來。讓我們一起念出幸福咒語吧:朝前走,向前看,你不知道將來有多好!

有些事你不知道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719字

“媽媽,求求你了,給我養只倉鼠吧,行不行啊?”我用乞求的目光看著媽媽。“不行,等你成年了再說!”媽媽的話語,如晴天霹靂一般向我劈來。可我還是按捺不住自己那急性子。

有一次集市,我偷偷買了一隻小倉鼠。回家的路上不停地想著怎麼把倉鼠帶進房間。不知不覺中,我已經到了家門口了!那時,我腦中一片空白,理所當然地敲了敲門。敲門時才想起我不應該敲門,暗想:怎麼辦,怎麼辦……我的門牙啃著食指。

只聽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正在接近,聲音越來越大。

突然“咔”的一聲,門開了。我不自然地向媽媽笑了笑,就跑進房間,心跳得很快。可媽媽一頭霧水。在她的腦中,一定跳出個大大的問號。我在房間裡大聲喊道:“媽媽,我要看書了。”我的心跳聲好似有幾百分貝似的,比雷聲還響!

之後,我掃視了一下房間,並把窗簾拉好,生怕有人看見。然後走到門邊,在鎖門時故意咳了一聲,想把鎖門的那個聲音覆蓋過去。接著,我從衣服裡小心翼翼地拿出倉鼠盒,並喃喃道:“真可愛。”可是我在房間裡那裡比比,這裡比比,就是沒有一個好地方,是可以藏倉鼠的!

我趴了下來,看著床下,心想:萬一我不在家,媽媽偷偷地進來,發現了怎麼辦?這時我看見床下有塊長出來的紙板,好像有一雙靈巧的手,把這個困擾我的問題線團解開了。我就把那個紙板套進盒子提手那裡,把倉鼠盒吊在裡邊。

最後,我上了床。不一會兒,媽媽進來了。因為媽媽每天都會來看我一下,這回我嚇得冷汗都出來了,生怕倉鼠會叫出聲。這時,倉鼠也很配合,竟不吱聲。我的心跳又開始快了起來。媽媽幫我蓋好被子,走出了房間。我長長地嘆了一口氣,想:嚇死我了,還好沒發現!倉鼠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一樣,媽媽在我房間時,它吱都沒吱一聲。

這事,沒有一個人知道,到現在媽媽還未發現真相。

有些事你不知道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767字

我聽著老師那陣陣斥責聲,望著他那無辜的神情。他不經意的一瞥,正好和我的目光交觸,頓時,我好似觸了電一般,目光急劇縮回,頓時,如坐鍼氈。而這件事情的真相——

他們都不知道!

那天,中午放學的時候,教室沒人,我猛然想起自己這組的作業沒收,於是一個個“翻箱倒櫃”。事情並沒有什麼意外,可是在收小林的作業時,發生了意外——

小林的作業找不到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這可是最後期限了,要是還沒收完的話,又要被老師加一點‘小佐料’了。”

慌忙的我急中生智,將小林的書包翻了過來,倒在了桌上……

可是上天彷彿在跟我開玩笑:一直都沒有找到!而且樓梯處也傳來了買飯歸來的同學的“歡聲笑語”。可能是“危險中激發了潛力”吧,我突然想起小林的作業早就被老師拿過去了。於是我匆忙抱起作業本,連書包都不整理一下,慌慌張張地帶上了門,向老師辦公室的方向跑去……

放完書回來時,小林正好和我同一腳踏入教室。而她的同桌正在幫她整理書包,可小林卻認為是她同桌弄亂的,於是二話不說,跑了過去對她同桌吼道:“你神經病啊,幹嘛無緣無故弄人書包啊,還把我的桌子弄亂……”眼前的這一切讓我措手不及,我也來不及吭聲。

上課的時候,小林又跟老師“報告”了……

聽著老師斥責小林同桌的聲音,我不禁慚愧地低下了頭。

誰都想不到,這件事的“罪魁禍首”居然是我。而我也想不到,事情居然會變成這樣的結果……

人事哪得煙月長——讀煙月不知人事改有感 篇8

讀後感 ,700字

衣上酒痕,詞裡字,點點行行,總是淒涼意。—題記

素來嚮往那些古人的生活。把酒黃昏,認為是無限的美感。再讀一遍這本書,自己不覺的對字裡行間的悲歡離合有了更多的感觸。

無由的喜愛宋詞,清麗婉約,簡約自由;喜歡安靜地與文字作伴,也曾想過尋一處煮茶焚香,穿越時空與他們作伴。

勞燕分飛,把酒黃昏,素手黃滕握不住愁緒,點點滴滴,訴不盡,離人淚。宋詞中的淚,總是叫人心疼,是三杯兩盞,不抵病秋的淒涼和尋尋覓覓的無奈悽切,卻又似三月鶯飛草長般的連綿不斷。

詞人的愁情似乎滿滿也載不盡,徒留詞人在寂寞地吟唱著千古的哀傷,無關煙柳畫橋的翠簾風幕,無關煙花三月的長堤春曉,是比玉人吹簫的二十四橋還要清冷,是比疏影缺月的渺渺孤鴻還要幽獨。

白雲蒼狗,只不過是彈指一瞬間。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笙歌、明月或青階、燕樓,抑是舊時庭院,來時人,流年卻已暗中偷換了錦瑟年華。待人空嘆,攬鏡自照,只見朱顏憔悴,紅顏恩斷。縱是滿腹才情的詞人又奈何,只等白衣瘦。獨上層樓放眼一城煙雨,只能悼念自己的年華。對花空自傷,對月空自嘆,對酒空自歡,怎解其中味,未成一字淚先流。只好舊詞新唱,舊譜新翻。

煙花易冷,人事易分,舊時光裡的那些人、那些事,能得幾般挽留?倒不如詞中的煙火月景般燦爛,停駐在那裡,等著有緣人前來共賞。我想,如果有前生來世,我一定在他們的詞中:在九曲長橋的竹露清風裡等我的白衣卿相;沿著蒹葭蒼蒼的楊柳岸涉水去尋覓,心字羅衣祈願的紅巾翠袖,或步過白露未??的木石橋溯洄而上追尋我的燈火闌珊人。

春花秋月,多少臨屏笙歌吹盡,竊竊私語比翼連理。紫陌紅塵,多少把酒東風,且共從容。玉樓歌吹,多少聲斷隨風,煙月不知人事暗改。

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篇9

國小三年級作文 ,316字

世界上有很多令人匪夷所思你不知道的事情。好比我小時候就一直執著於一個問題,那就是,刺蝟是胎生的,那麼刺蝟媽媽在生刺蝟寶寶的時候,該有多疼呀。

為了這一問,我還在網上查了很久呢,最近終於有了眉目。原來呀,刺蝟媽媽在生刺蝟寶寶的時候,寶寶的毛是貼在身體上的,且當時刺還是軟的。所以媽媽在生刺蝟寶寶的時候根本不會痛了。

而且我還告訴大家一個祕密,在小時候我看過一種樹,那種樹開了花就會像蒲公英那樣,種子四處飛揚。可是樹媽媽卻十分狠心,為了讓自己的營養不被分走,飛得遠的種子沒事兒,可以正常生長,反倒是離樹媽媽近的種子,媽媽就會毫不顧情份的奪取他們的營養,而他們只能停止生長。

這些事情怎麼樣,是不是很有趣?你還有看見什麼新鮮的事兒嗎?

讓世界充滿愛——讀《你是我的寶貝》有感 篇10

讀後感 ,453字

書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以前讀過很多的書,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黃蓓佳寫的《你是我的寶貝》這本書。

書中的主人公是個叫貝貝的唐氏綜合症患兒,在他兩歲的時候,他的爸不幸在一次考查中遇難,媽媽離家出走了,從此以後奶奶就擔起了撫養貝貝的重任。她努力的教導和培養貝貝,貝貝也成為了一個心地善良、熱愛大自然的孩子。可是不幸又一次的發生了,奶奶在他十歲酌寸候因為心臟病去世了,貝貝成了一個孤兒,舅媽為了得到貝貝家的房子,把他接回了家,他們的私心,讓貝貝受了不少的苦,但是在貝貝的感染下,舅舅的一家得到了改變。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情節是:貝貝的奶奶去世了,貝貝還用雞毛和紙板做了一雙翅膀,還說要用翅膀飛上天找奶奶,當我看到這時鼻子一酸,心想:貝貝真是一個傻孩子,沒有,奶奶的生活,他到底要怎麼過呀?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他們都應該得到疼愛,貝貝雖然從小就沒有了親人,但是一直善良、單純,就像一面明亮的鏡子,讓接近她的人變得都不自私,同時它又像一塊透明的玻璃,照亮了我的心裡。如果我們都有像貝貝一樣的品質,這個世界就會充滿愛!

讀《摘不掉的眼鏡》有感 篇11

國小五年級作文 ,750字

讀了《摘不掉的眼鏡》這篇文章,我對人物方老師有尊嚴與勇氣的行為十分崇敬與感慨。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日本兵逼著中國人民修築炮樓,如果沒完成工作就要抽耳光。方老師沒完成,鬼子讓他摘下眼鏡抽耳光,可是他不聽從,寧死不屈;可是何老師,鬼子讓他幹什麼他就幹什麼,逆來順受。方老師向何老師說了幾句話,喚醒了人們的尊嚴和勇氣,最終成功逃出。

方老師在敵人的威逼下也不屈服,他難道不害怕自己被敵人打死嗎?方老師當然害怕。可是,在危難面前,難道一定要聽鬼子的嗎?不,方老師認為,一個人的尊嚴勝於生命,即使被打死了也不能屈服。一個人會因為尊嚴而高貴,一個民族會因為尊嚴而強大,當每個人寧死不屈時才能勝利,開拓一片和平的天地。方老師已經五十好幾了,他又斯文,又瘦弱,可是,他說的一番話和在鬼子把刺刀刺進胸膛時也不摘眼鏡的舉動,看似微小,卻給了比他強壯、比他年輕的何老師和農民們很大的警醒,喚醒了他們的尊嚴和勇氣,也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這篇文章讓我想起了一則林則徐的名言: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清朝末年的鴉片戰爭,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林則徐被流放到新疆伊犁。他雖然滿腔報復沒有實現,但他為了維護民族尊嚴而犧牲了個人利益,後來他被世人永世懷念。戰場上,尊嚴比生命還重要;生活中,尊嚴也無處不在。有一次,我參加跑步比賽,對手是我的好朋友,但比我強得多,我知道自己可能比不過她,但還是鼓起了勇氣。她對我說:“加油,我跑慢一點,讓讓你,你就能拿個獎了,好嗎?”我拒絕了,因為我知道只有在公平公正的情況下才能看出自己的真實水平,不能不勞而獲。想到這裡,我又增加了不少信心。開始比賽了,我竭盡全力向前衝去。最後,我超過了對手,取得了勝利。

是啊,尊嚴是一種氣節,也是一種氣概。尊嚴不失,則浩氣共存,尊嚴會贏得勝利與別人的尊重。

遇見你,是我的榮幸——讀《雨季不再來》有感 篇12

讀後感 ,1130字

夜晚,好像永遠都滲透著巨大的活力,能夠把一切吞噬,把一顆浮躁的心洗得煥然一新。遇見它,就是在一個大雨滂沱的夜晚。玻璃窗外的水流迅速匯成一注透明的隧道,打在篷布上的聲音如同嗚咽的怪獸,躲藏在濃稠的黑色裡。翻開一本書,就好像走進了一個人的世界,恰好是一個雨夜,我打開了《雨季不再來》。

你是一位吟遊的詩人,是豎琴的歌者,你掬起一捧清冽,你踏上一根獨木。

你是三毛,一位骨子裡有風的女子。這是我們第一次心靈會面,而我,就被你深深的吸引。如果把你最後的文字比喻成一盞香茗,那麼這本書,就好像浮開茶葉的水,碧綠帶有芬芳,不濃不淡,脫出時間的力量。當時你還是一個叛逆的二毛,你跌倒過,痛苦過,迷失過,一如每一個“少年的維特”。這是蒼白的二毛,一個純白色的女孩子。

你灑下一盤金色的沙,隨著青春揚起屬於你的顏色。

在書中,你說你愛一場場繁華落盡的曲終人散,你說這是超越了一般時空的極致豔美,不知道以後的離別和失望的傷痛,哽咽得已經發不出聲音來。你的熱愛,我想是紅色的。有人說紅色因著血液的關係而變得敏感、洶湧、疼痛、衝動、殘忍、血腥、唯美……一切的一切在血液的推波助瀾下變得無法抵抗,像是颱風過境時摧城掠地般無所不能。你穿著彆著蘭花的舞服在閃光燈下如同紅鶴般起舞,你握緊筆桿,抿著嘴思考的樣子,好像在文字中浮現出來。是否因為你的熱烈,於是心跳變成一種呼喚,呼喚著時光在滿是鋒利碎石的礫石灘上止步,陪你跳一場屬於青春的盛舞。

你把一切溫柔包裹進一朵小小的絨花,隨著它開放,你也在長大。

你叛逆的雨季,是一片灰濛濛的天空,沒有黎明的曙光,沒有風,沒有鳥叫,雨水流衝著年老的窗稜,除了雨水外,一切都是靜止的。你還是不再做這樣的一個河童,不會沉在河底。雨季終將過去,再度看看陽光駐留在臉上,一遍遍告訴自己雨季過了,雨季將不再來。在那一日的早晨你還穿著清潔乾燥的白球鞋,踏上一條充滿陽光的大道。

你守住了夜晚,清晨再也不會來。

你站在時光的長河裡,一切都是凌空綻放的唯美,你緊緊的握住水,然後看著它順著手的掌紋,一點一滴流淌乾淨。不僅僅是水,以及那些念念不忘的事情,或者開始漸漸斑駁不清的臉。上帝,是殘忍的,慫恿我們抓住一切,然後讓我們眼睜睜的看著曾經熾熱的東西被時光偷走。

我合上書,望向窗外,雨水蒸發的霧靄矇住了玻璃,對面的路燈像是夜色被敲開一角,流出橙黃的顏色,月光舔著房屋的輪廓,空氣裡瀰漫著新鮮鱷梨的清新氣味。雨後,才會留戀蛻變。曾經的對扭動的瀲灩的習以為常的你,最後也成為追憶和傳說,如同泛黃的書頁,有著潮水的氣味。期待,會化成被風縱容的綢緞,鼓起薄如蟬翼的翅膀,在蒼藍的天空嘩啦作響。我想,與其追憶,不如在雨季悄然綻放。

你就像別在領口的那一枚雨季,遇見你,是我的榮幸。

《你還不知道的事實》讀後感 篇13

《你還不知道的事實》 ,398字

今天,馮老師給我們每人發了一本書,書的名字是《你還不知道的事實》,我一拿到書就看到書上的一行小字‘荒謬嗎?是的。不可思議嗎?是的。你認為我在騙你嗎?不不不,告訴你吧,這些都是真的。’看來這書裡的事情,都是真的。我翻開第一頁,我差點驚得跳起來,這是真的嗎?也太巧了吧?有一對雙胞胎,傑克琳和希拉出生時,被不同人家收養,她們彼此不知道,27年後,她們同一天住進索斯米德醫院,都是遺傳的面板病,安排在同一間病房。很快她們發現自己是雙胞胎。她們的興趣愛好也差不多……

這本書裡介紹了許多離奇的故事,像:外星人,死而復生,失而復得,火災等等。

有一個15歲的男孩,在夢中開車幾十千米,可他並不會開車,他凌晨3點時醒來,發現自己在他父親的車裡,離家有40千米,他不知道該怎麼回去,於是給他父親打電話……他也許前世是個賽車手也說不定。

這本書告訴我們一些鮮為人知的事,如果想知道一些離奇的故事的話,就去看看吧。

讀《知道並不等於掌握》有感 篇14

讀後感 ,741字

有一篇文章,在我人生的道路上點亮了我;在我迷茫的時候指引了我;在我遇到挫折時幫助了我;在我迷失方向時,給我指出了一條陽光大道,讓我走向成功!這篇文章的名字叫——《知道,並不等於掌握》。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位摔跤高手的一個徒弟以為自己學會了師傅的全部絕技,便向他的師傅發起了挑戰,他被他的師傅打得落花流水,還反駁群眾說:“師傅沒教他。”最後,師傅語重心長地對他說:“知道,並不等於掌握。”

這篇文章讓我想起了我自己親身體驗的一件事。

那次,爸爸帶著我去放風箏。爸爸滔滔不絕地跟我講放風箏方法,他說:“放風箏時要集中注意力,不能走神,如果走神了,風箏就可能跟雲朵“遠走高飛”去了,當風箏起飛時,你要跑起來,給風箏加速,同時要把繩子放開,讓風箏越飛越高……”十分鐘以後,爸爸終於說好了,我只說了一聲:“早就知道了,還用你說,我可是放風箏的高手!”

之後,我便放起風箏來,可這風箏偏偏跟我作對,始終飛不起來。我心想:我的方法一定不會錯的。於是,我又試了十幾次,風箏還是飛不起來,我氣得一屁股坐在地上,把風箏扔在了一旁。

這時,爸爸的風箏飛得好高呀。沒辦法,我只好向爸爸請教。爸爸語重心長的說:“你這臭小子,就知道你沒聽。”之後,爸爸對我又講接解了一次要點。這時,我在瞬間明白了“知道,並不等於掌握”的意義。

我們不能像文中的徒弟一樣自以為是,你知道了,不一定懂了,不一定領悟其中的精髓了。只有真正掌握了、領悟了,能靈活運用了,才是真正掌握了。

知道,並不等於掌握。

讀《知道並不等於掌握》有感 篇15

讀後感 ,546字

當我看到這個名字時,心裡便有許多問號:為什麼說知道,並不等於掌握呢?我好奇地看完這篇文章,終於明白了這個問題。

這篇文章寫了一位摔跤能手的徒弟學會了他的所有招數,於是開始得意,有個人找了個機會讓師徒二人進行一場比賽。徒弟信心滿滿,可最後竟輸了,師傅最後說了一句話:“知道,並不等於掌握。”

讀完文章,我明白了:要學會樣東西,先要去知道,去了解,再時去運用,如果你光知道,而不懂運用,那還有什麼意義呢?就像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考試時不懂這個要用什麼知識,那個要運用什麼知識,所以,學樣東西,重要的不是瞭解,而是運用啊!

今晚,天空黑黑的,沒有一顆星星,它猶如孩童那黑漆漆的眼睛,映出了我的影子,這讓我想到了我自己。

是啊!我明白了知道,並不等於掌握的道理,可我真的學會去運用這個道理嗎?

平日裡,我雖然看了很多課外書,懂得了很多東西,可我卻無法運用,這些知識彷彿藏在記憶的深海中,不讓我發現。就像我去奧數班學會了很多方法,考試時卻一個也用不出來。而別人,可能僅僅只懂得幾個道理,可他們卻能運用的滾瓜爛熟,所以,我會把我學過的,再記一遍,直到會運用,我要學會學以致用的方法,將方法牢記於心,去靈活運用。

知道,並不等於掌握,只有掌握住了一樣東西,才能算真正的學會。

讀《你不可不知的中國古代名人故事》有感 篇16

國小六年級作文 ,737字

努力是沒有盡頭的,努力是無止境的,努力是匡衡鑿壁借來的光線,努力是童第周凌晨三點起床讀書的勤奮。

一定要努力!瞧,孟子之母為了讓她的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努力學習,竟三次搬家:第一次搬到了墓地邊,孟母發現孟子總愛學著大人哀喪;於是從墓地邊搬到了市場附近,不久孟母又發現孟子學習商販叫賣;就這樣,孟母第三次帶著孟子搬家,這一次他們住在了一所學校旁,孟子便學著讀書人唸書、寫字。從那以後,孟子越來越勤奮,長大後孟子成了中國春秋時期赫赫有名的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合上這本書,我不禁心生感慨:就連古代的孟子尚且如此用功,如此努力,而我,身為一個現代人,一個有條件上興趣班,有條件閱讀各種書籍的人,又有什麼理由不多讀、多看、多學呢?杜甫雲: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人這種踏踏實實做學問的態度,的確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啊。

一定要努力!瞧,童第周剛上初中時,期末考試考了平均35分的極差成績。校長請他退學,老師要他換班,同學們也蔑視他,但他卻頂著巨大的壓力,誠懇地請求校長再讓他讀一個學期。第二學期開始,陽光還沒起床,公雞還沒打鳴,可他卻醒來了。幹嘛?讀書唄!他藉著廁所邊的一盞路燈發出的微弱的光來看書。他非常用心,非常努力,一學期後,他的期末成績一下子提高了,數學還考了100分。看到這裡,我百感交集:一個學期!35分到100分,他是怎麼做到的呢?看來,成功貴在堅持,貴在努力。看來,沒有什麼事情是完不成,做不到的,只要你肯為之付出巨大的努力。

晚上,我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滿腦子都是這本書裡的一個個歷史人物,特別是司馬遷。他身陷監獄,仍孜孜不倦,並完成了一部偉大的鉅著《史記》。這股學習的勁頭不也與孟子、童第周相類似嗎?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我一定要努力!

讀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篇17

讀後感 ,838字

常言道“天下娃娃一般可愛”,龍應檯筆下的那孩子更是可愛。

讀《孩子你慢慢來》,最吸引我的是作品的主人公,也就是作者的兒子,一個名叫安安的小孩。在我眼裡,他是一個了不起的小孩。兩歲的時候,就已經會說三種語言了,他和媽媽講中文,和爸爸說德語,在幼兒園的時候和小夥伴們卻是用瑞士語交流。他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時常會冒出很多稀奇古怪的問題。一次見到金色的飄蕩綵帶時,龍應臺誤以為是龍,安安這麼一個從出生開始就生活在德國的兩歲小孩又怎麼會知道呢?這麼抽象的東西,作者一時半會兒也不知道怎麼解釋。回到家,安安用自己的玩具車排了一條彎曲的長隊,指著它說:“龍。”對,好一個“車水馬龍”,這也說明他一半的血還是中國的,依舊和龍有很深的淵源。

光說這可愛的安安,我似乎忘了還有一位主角—母親,就是作者本人。安安很小的時候,軟綿綿的,胖乎乎的,像個小球。作者很愛這小傢伙,親他的頭髮、腳、手,幾乎全身都被親遍了。我想,我們每個人小時候也曾被母親如此的親吻過吧!龍應臺說,當一位母親低著頭微笑地看著孩子吸奶時,這畫面是最美的,也是最幸福的。

既然母愛是那麼的甜美,誰又願意分割呢?自弟弟出生,母親的愛就分割了一半給弟弟。當安安開始不聽話,當作者抱著泣不成聲的安安,安安說:“我覺得你更愛弟弟。”當一個幾歲大的孩子懂得母愛無法分割,當一位母親也因做錯事而愧對孩子時,我的內心泛起了波瀾。

天底下,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子女,但,是否每一個孩子都愛呢?重男輕女的現象在社會上還很普遍。愛孩子是最基本的,哺乳也是應該的,可又有多少孩子是喝母親的奶水長大的呢。以前那在大樹下、路邊捲起衣服便餵奶的景象早已消失了。大庭廣眾之下餵奶很丟臉嗎?不是的,那是一位母親在展示她最美的一刻。

懵懂的孩子,你該讀一讀這書,好好地感知母愛。無知的女人,你更應該細細品味這本書,愛自己的孩子,這有何羞恥的呢!龍應臺和安安一起洗澡時尚且能向她解釋每月一次的月經,我想,這就是母愛吧,不馬虎的母愛。

周恩來,你是偉大的——讀《周恩來》有感 篇18

讀後感 ,762字

讀罷《周恩來》,掩卷沉思。他為共產主義事業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為新中國的成立和祖國的繁榮富強作出了不朽的貢獻。這不禁讓我想起歐陽修在《伶宮傳序》中的名言:“憂勞可以興國。”

平時,常聽老人談起總理,談起他對人民的摯愛,談起他卓越的才幹、寬廣的胸懷、崇高的威望,我內心充滿了對他尊敬和仰慕。

總理的一生堪以“日夜憂勞,殫精竭慮”來形容。從他年輕時立下“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理想起,他一刻也沒有停止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一刻也沒有停止為挽救民族危亡而操勞。日寇投降後,為了和平建國,他不顧身患傷寒,數次與蔣介石談判。新中國成立後,他日理萬機,為蒼痍滿目的祖國大地變得美好而嘔心瀝血。文革後期,他身患癌症卻為保護我黨的優秀幹部而做了大量工作,直至停止呼吸,就這樣去了。總理,您為祖國人民付出了畢生的心血,一生的憂勞。您以無畏的拼搏,以無私的奉獻,贏得全中國人以至世界人民的尊重和愛戴。中華民族將永遠感謝您,我們敬愛的周總理!

以憂勞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憂勞而“興家、興國、興邦”,自古以來,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古代越王勾踐、唐太宗到近代的孫中山,脈脈相傳,代代相續。這種美德,在總理身上又得到了新的昇華。他賦予這傳統美德以新的含義,它被繼續發揚,成為為實現理想而排除萬難、奮力前進、勇於自我犧牲的精神。

我們,跨世紀的接班人,是否也應該有憂患意識呢?是否在享受著革命前輩的勝利成果時,也應該想一想自己為國家為民族做些什麼呢?是的,我們還不能放鬆,祖國在發展,可她還沒強大;祖國在繁榮,可她遠未達到世界上發達國家的水平。前路,還需要我們去開拓、去鋪設,若我們不具有憂勞精神,又怎能成為棟樑之材?

所以,我們要發揚“憂勞可以興國”的美德,在拼搏和磨練中爭做“四有新人”,成為一名優秀的中學生,去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其實你很好,你卻不知道 篇19

國一作文 ,522字

年少的我們倔強地努力著,孤獨也好,彷徨也好,焦急也好,自己終究要學會慢慢尋找出口,那段冗長的煎熬的時光,叫做成長。

每個人都有權利去選擇成長的方式,或許你選擇了最不被看好的那種,但那又如何?你每次經歷的困難或挫折的考驗,是你成長中最重要的養分,總有一天你可以笑著說:“吶,我不後悔我做到!”

有時候我們總是羨慕那些優秀的人,總是跑在很多人前面,輕鬆拿下所有的掌聲和喝彩,總是覺得他們的一切來的特別容易,卻忽略了那些閃閃發光的背後,付出的努力和堅持。

每一個人都不完美,或許我們在意的缺點,在別人眼中卻是毫不起眼的瑕疵,我們總是覺得別人哪都好,自己哪裡都不如別人,卻忘了在別人眼中自己也是一樣的,這些小瑕疵或許根本不值一提。而當你試著接受自己,發現自己的優點時,你可能會發現這個世界的美好,也許在別人的眼裡你是好的,每一個人都不完美,而我們做的只是面對不完美的自己。

陪伴你的一直都是那個不完美卻了不起的自己。所以我們應該感謝自己,感謝在艱難時刻咬牙堅持忍受的自己,感謝不夠完美卻還在努力前進的自己,感謝默默承受困難與挫折而一點點堅強起來的自己……其實,不一定老去羨慕別人的璀璨奪目,你只應該找到屬於自己的光輝,其實你很好,只是,你自己卻不知道。

慢慢來——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篇20

讀後感 ,874字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難以想象寫下這段如水般輕柔的文字的龍應臺與筆觸犀利並有著萬丈豪情的《野火集》的作者竟是同一人,這不禁讓人感嘆孩子對父母的改變有多麼巨大!那麼,讓我們一同隨著她的筆尖,以一個母親的視角去看看華安、華飛兄弟倆的成長曆程。

在母親溫和的注視下,兄弟倆一點一點地慢慢長大,有著初識的喜悅,有著懵懂的困惑,有著傻傻的嫉妒……細膩而樸實無華的筆觸似和風拂過,讓人看著看著就逐漸安靜下來。細細品讀,靈魂似乎也得到了昇華,變得像稚氣未脫的孩童一般純淨。

龍應臺稱得上是一位大作家,但我認為“好母親”這個稱謂更加適合她。做母親是一門很偉大很深奧的學問,這門學問包括了許多職業的精髓所在,你需要像老師一樣耐心地去教孩子,像保姆一相悉心地照顧孩子,像保鏢一樣小心地呵護孩子……做一個母親很難,但是做好一個母親更難!現今許多年輕人不願有自己的孩子,正是這個原因。但是龍應臺卻真正做到了!她像是呵護嬌弱的小花一樣,細心地為兩個孩子遮擋住一切會傷害到他們幼小心靈的利劍。現在,許多所謂“兒童讀物“並不一定適合小孩子閱讀,生死、暴力、荒誕……諸如此類的負面因子使得多少原本純淨、沒有一絲瑕疵的心靈扭曲!龍應臺選擇將它們放置於兒子們觸控不到的地方,以防止他們接觸到這一方面的東西。但我們有多少人會注意到這種細節?而這種愛又絕非溺愛,是一種理性的感情,在該嚴肅的時候,她絕不會含糊過去,在罪惡還未在孩子心中紮根時眼疾手快地將其清除。當自已的孩子安安無意識地與好朋友弗瑞第“分髒”時,龍應臺毫不留情地認真地分析了他的過錯並給予了適當的懲罰。但她絕對不會逼迫孩子去做不想做的事,正如書名一樣—“孩子你慢慢來”,恬淡輕柔,不緊不慢,這不正是人生最理想的方式嗎?

讓我們也慢慢來吧,不再急去求成,不再焦慮功利,慢慢地走過人生之路,去欣賞那些不停奔跑的人們所忽視掉的沿途美景吧!這樣,我們的收穫將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