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愚公移山》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讀《愚公移山》有感 篇1

讀後感 ,429字

《愚公移山》這篇文章主要是想向我們傳達做事要有毅力,有恆心,要堅持不懈,不怕困難的精神。文章最後上天派了兩位神仙將山移走了也是對這種精神的肯定。

文章中的兩座大山象徵著我們面對的困難,愚公則象徵著迎難而上、面對困難毫不畏懼的精神,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但是移山這種方式卻值得我們反思。且不說兩座大山搬到海里去會造成多麼嚴重的生態失衡,單說大山與大海的距離,單靠揹簍和人工運送,耗時耗力,一個月下來怕是也不會有任何的成效。另外文中有一段愚公與智叟的對話“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現在想來這種想法多麼可怕呀,子子孫孫,世世代代不做別的事情,就搬兩座大山,而最終目的只是為了出行方便,這代價是否太大了呢?

面對困難我們確實應該要有愚公這種不畏懼、堅持不懈的精神,但是也應該有好的方法。實在不提倡橫衝直撞,硬碰硬。好的方法可以讓我們事半功倍,無需耗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

讀《愚公移山》有感 篇2

讀後感 ,397字

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閱讀了《愚公移山》的這樣一個成語故事。讀了這篇文章,我深受教育。

全文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古時候有位叫愚公的老人,快九十歲了,他們一家人住在兩座大山的正對面。出門都要翻山越嶺,非常不方便。於是,愚公便想和他的家人一起移走這兩座大山,開出一條通道來。他便和家人一起共同努力,夜以繼日地挖土、運石。一天,一個叫智叟的老人,覺得這實在是荒唐可笑,便勸阻愚公,但愚公依然堅持不懈。就是這種堅強的毅力把天帝都感動了,天帝便派大力神移走了這兩座大山。

愚公不但用自己剩下的光陰去挖這兩座大山,還讓自己的子子孫孫、世世代代都去挖。但是在古時候,被人們認為是可笑的“愚公精神”,卻成了當今社會必不可少的條件,是任何人都應該具有的。

記得有一次,我在做一道奧數題時,因為想了很久,還沒有解出答案,沒有堅持把題目做完。

讀了《愚公移山》後,我深受啟發,不論做任何事情,都要學習愚公的這種精神。

讀《愚公移山》有感 篇3

讀後感 ,767字

今天,我讀了一篇小古文《愚公移山》,故事主要講了——古時候,有太行,王屋二座山擋住了愚公家的出路,愚公與家人們商量最後決定全家一起出動,一起來移開這二座大山。鄰居家寡婦和她的小兒子也一起來幫忙移山。過了一年又一年山依然沒有變化,有人就開始嘲笑愚公笨,警告他是無法把山給移完的。可愚公堅信自己子子孫孫沒有盡頭,肯定可以把山給移完。這件事被有心人告訴了天帝,天帝為愚公而感動,讓娥氏的兩個兒子把山給移走了!

這個故事讓我深深地被這位愚公的堅定不移,堅持不懈的精神感動。我認為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學習愚公,要像愚公一樣,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要持之以恆、不輕言放棄,要讓自己能做到持之以恆,要讓自己成為像愚公一樣的人。

像愚公一樣的人還是很多的,比如讓我來說一說徐特立的故事吧。1919年43歲的徐特立到法國學習法文,有許許多多的人讓他放棄,但是他卻沒被困難打到,而是繼續努力學習法文,因此只過了四五年他就能看懂法文科學了。當年徐特立曾說過一句話:對青年人來說,學習最重要的是“恆”字。青年人好學,但往往不肯下苦功。我們就應當學習這個“恆”字,讓自己下苦功夫,讓自己可以學習愚公和徐特立的精神,要和他們一樣有恆心。

除了愚公和徐特立他們有這樣的精神,我國古代大詩人李白也是如此愛上學習的。以前李白特別愛玩,天天早出晚歸的去玩耍,有一天李白又出門去玩耍,這時他看到了一位老婆婆在磨鐵棒,一打聽才知道原來老婆婆想要把鐵棒磨成針,李白覺得很好笑,鐵棒怎麼可能會被磨成針呢,最後老婆婆反而嘲笑李白沒有恆心,只要功夫深鐵棒一定會被磨成針的。從此以後李白就開始奮發圖強,最後成為一位偉大的詩人。

種種故事都告訴我們一定要學習愚公、徐特立、李白等人的精神,只要堅持不懈,成功就在我們眼前!

讀《愚公移山》有感 篇4

讀後感 ,628字

今天,我讀了一篇小古文《愚公移山》。文章主要講了愚公那個時候,兩座高大的山擋住了愚公家的去路,因此愚公一家出門非常不方便,每次去鎮上都要繞過這兩座大山,都要走很遠的路,很是浪費時間。愚公被門前的大山搞得非常苦惱,思來想去,有一天,愚公把家人都叫到跟前,對他們說:“門前的兩座大山,把我們的路給擋住了,我們大家一起去把那兩座山給挖掉吧”!家人聽了,紛紛表示贊同。後來,有個名叫河曲的老人,自以為很聰明,就去嘲笑愚公不自量力,跟大山做鬥爭,怎麼能成功。愚公卻說:“我有兒子、孫子、子子孫孫,你為什麼怕我挖不掉大山呢?天帝知道後,就派天神把兩座大山給搬走了。

愚公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不僅打動了天帝,也打動了我。我再舉些例子:一位音樂家失去了最為寶貴的聽覺,可他對自己熱愛的事業絲毫沒有放棄,對事業的追求支援著他不斷向前,最終成功的創作出了讓世人驚歎的不朽樂曲,他就是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

還有一位作家,一歲時得了猩紅熱病,雙耳失聰,雙目失明,但在家庭教師的鼓勵與教導下,以驚人的毅力和頑強奮鬥永不言敗的精神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競然掌握了五種語言,成為哈佛大學的高材生,她就是盲啞女作家——-海倫。假如他們在身殘後心如死灰,萬念俱滅,怎麼會有如此輝煌的人生呢?

愚公移山的故事讓我懂得了:不管做什麼事,只要你有去努力,有信心,有永不言敗的精神就會有收穫就能成功。

觀《愚公移山》有感 篇5

觀後感 ,722字

古時候,有一位叫愚公的人,他的家住在兩座大山的後面,而山剛好擋在他去往集市的路,每次只能繞道而行,十分不便。於是愚公決定把山挖除。他叫了家裡所有的男人,準備挖山。許多人看見愚公都勸道:“你都一把年紀了,連小山都挖不了,還挖大山?”愚公回答:“我不能挖,還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還怕挖不完?”他們聽了沒有辦法只好走了。愚公的堅持感動了天神,天神就命令兩位大神,把山搬走了。故事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如果我死了,我還有兒子,兒子還有孫子,子子孫孫還怕挖不完?而且山不會長高,那我有一天肯定能把山挖完。”愚公的堅持讓我想到了一句名言:“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關於堅持,我想起了一個故事:英國醫學家為了證實蚊子是瘧疾的媒介,日復一日地和蚊子打交道。他每天在顯微鏡下看7、8小時的蚊子,眼睛痠痛,視力模糊,外加天氣炎熱,蚊叮蠅咬,觀察實在難以堅持。於是,他為了最後的勝利,咬了咬牙。忽然,他發現蚊子身上有一種前所未有的細胞,其中含有黑色物質組成的小顆粒,和瘧疾寄生蟲的色素完全一樣,就這樣,他終於找到了傳播瘧疾病的根源。法布林有這麼一句名言:“學習這件事,不在乎有沒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你有沒有覺悟和恆心。”愚公也是一樣,他知道自己年紀大,知道自己力氣不夠,但他仍然堅持不懈,如果他不這麼做,那麼兩座山一定矗立在愚公家門口。還會給愚公帶來不便,這豈不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愚公的持之以恆感動了我,我們一定要向他學習。

讓我們來看看自己吧!遇到困難就叫苦連天,就半途而廢。那麼你一定不會成功。這是我對《愚公移山》的感想!

觀《愚公移山》有感 篇6

觀後感 ,726字

《愚公移山》的故事主要講了古時候有一個叫愚公的九十歲老人,有兩座大山“太行山”和“王屋山”擋在愚公家門前,愚公想去集市時要繞路而行,太麻煩了。愚公便召集家裡的男人,一起去挖山、移山。可是愚公的妻子覺得這山是不可能移走的。愚公沒有聽妻子的話,繼續挖。其他人也來嘲諷愚公,說他老糊塗了之類的話。愚公並沒有因此而放棄,他堅持的精神感動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讓兩個大力神把山搬走了。

故事中,我最有感觸的內容:很多人都去嘲諷愚公,包括他自己的妻子,但愚公並沒有放棄,反而繼續去移山。我覺得愚公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一個人有了堅持不懈的精神,就可以把事化險為夷。

說起堅持,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世界首富馬雲。他曾經受過很多困難,比如他數學考過一分,初中考失敗2次。高中、大學考失敗過3次,這麼多挫折,馬雲是怎麼渡過去的呢?是因為堅持,他因為堅持,創造了阿里巴巴。阿里巴巴也深受人們喜愛,馬雲因為堅持而成功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堅持不懈,努力不息,就可以成功。是的,愚公也是一樣,他明明知道自己是移不走山的,自己的力氣不夠,不過愚公有堅持、努力的精神,所以才感動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也因此命令兩位大力神,把兩座山搬走,愚公去集市就輕鬆多了。如果愚公沒有堅持的精神,兩座山現在還擋在愚公家門前呢,多可憐呀。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締造者毛澤東主席曾說過“貴有恆,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那再看看我們自己吧。有的人因為一點小事而嚇倒,不去堅持。以後,我們要去堅持,不去放棄。

只有堅持不懈,才可以成功!這是我觀《愚公移山》的感受。

重讀《愚公移山》 篇7

重讀《愚公移山》作文 ,877字

愚公正所謂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毛澤東同志1945年6月11日在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致閉幕詞上提到愚公,號召全體共產黨人學習愚公精神。

曾經在上課時,老師也積極地稱讚愚公“堅忍不拔”的精神,但我對這千古不變的說法卻有異議,我覺得這簡直是個笑話,心裡總是暗笑老師的迂,還和老師爭辯了好幾次。仍然固執認為愚公率領子孫“叩石墾壤”,實在是太“愚蠢”了,還不如搬到山前去住。現在想想,那時我真是太“聰明”了。

思想上的誤識導致了我在學習上常常陶醉於自己“聰明”之中不可自拔。考試成績公佈了,我的成績跌落到自己難以置信的地步。痛定思痛,無意中我翻到了這篇文章,使我再次讀了《愚公移山》。也許因失敗的原因慘痛教訓吧,重讀使我對文章的內容理解深透了,我為老愚公那堅忍不拔的精神所感慨。老愚公心無雜念,決心以自己的勞動改變現狀,搬走太行、王屋兩座山,精誠所至終於“帝感其誠”。

老愚公之所以能“搬走”這兩座山,正是因為他具有堅強的毅力和遠大的抱負,從“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以看出,他的移山是為了造福千千萬萬的人和子孫後代。由此,我深深認識到老愚公面對的不僅是太行、王屋這兩座山,而是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無畏精神。如果愚公怕費勁,圖省事,安於現狀,完全不畏“出人之迂也”的話,也不必去使身心勞累,但是他的子孫呢?太行、王屋終將使子孫世世代代遭受“出人之迂也”之苦。

與老愚公相比,我就誤以為不必刻苦學習,就可以取得好成績,再看“愚公”後,我才認識到這次的失敗,正是因為我在學習中總是繞開困難,這不是對自己不負責任嗎?

今天我們仍然需要這種愚公精神,因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項極其偉大而艱鉅的任務,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幹下去,才能取得成功。如果滿足於現狀,不敢冒失敗之險,就不會嚐到勝利的果實。事業固然也不會有所發展。我國目前正在施行的改革政策,正是相關“愚公精神”的具體表現。黨中央實施這一政策,正是為中華民族的將來負責。

愚公精神激勵著我們克服困難,奪取勝利。如果做每一件事都下定決心將這種精神付諸實踐,不怕困難,堅持“挖”下去,一定能成就一番事業。

我讀愚公移山 篇8

國三作文 ,1328字

生命是一個堅守和放棄的過程,絕處逢生,柳暗花明,我們不妨從另一角度審視這個世界。誰說生活中只需要堅守,我的青春筆記中沒有這樣的記載!

歌飛花舞幾年秋,葉落水流事事非,隨著時間的流逝,當我重新捧起書本,讀起《愚公移山》時,卻有別樣的感觸!生活改變了太多的東西,曾經堅守的如今也學會了放棄,生活的錦繡年華,讓我學會從書中看穿人生,從另一角度審視世界。

愚公,曾經的我對他只有讚美。在“山重水複疑無路”時,至少他敢於選擇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至少在茫茫人海中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又何必在乎對與錯呢?曾經相識,彼此分離,相逢不也是一種美!愚公不也是這樣嗎?至少他對自己的選擇從不後悔!“終於做了這個決定,別人怎麼說我不在意……”智叟的冷嘲熱諷,愚公可以不屑一顧,這個也是在演繹智慧的清涼嗎?“一夕之約,生死不改。”人只要有理想,就有朝氣,何必在乎那些流言飛語呢?

當夢想照進現實時,愚公不是坐在家裡高談闊論,而是把語言化作行動,他身後的腳印也許是他信念的濃縮,他朝著既定的目標無悔地走下去,即使這條路荊棘滿地,可他從未停下延伸的腳步,對著過往說後悔,因為他相信,即使生命折斷了希望的風帆,可是生活還在繼續!做了,就別談後悔,生活不會給你第二次選擇的機會!這就是堅守。

人生漫漫路,歲月悠悠水,楓林的落葉一年一年的堆積,樹木的年輪一圈一圈的增加,轉眼幾年的光陰從指間滑落,重讀《愚公移山》時,卻開始漫漫放棄曾經的堅守。

你改變不了天氣,卻可以改變看天氣的心情,正如愚公,你改變不了現實,卻可以尋找通往未來的捷徑,移山,不是你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選擇。人生總有許多的路口讓你選擇,向左走還是向右走,只在一念之間,人不該只看到眼前,卻忘了以後。兩座大山對愚公來說,就是一次挑戰。他遇到了沒有舟的渡口或沒有橋的河岸,對於這個無橋、無舟的人,他只是用殘存的幻想,奮力將自己擺渡到對岸……最後,只得藉助神來實現自己虛無漂渺的夢想,只是將自己寄存在幻想的空殼,現實卻讓他無處逃生。

生活永遠沒有想象地那麼美好,何不踏實地尋找一條最好的方式呢?人生應該學會放棄,放棄那些封存在記憶中的天方夜譚,尋找人生中真正需要的甘霖,移山只是一種不可取的堅守,一味的來回在山與海之間,讓子孫後代繼續這沒有結局的神話,不也是一種“愚”?智叟在這方面就比愚公看得遠,一條隧道就可以貫穿南北,舉家遷移天地就可以廣闊,何必只是移山,移山,再移山呢?我們應該從另一角度看待事物,尋找一個完美的開始!學會放棄,才能找到新紀元。

《愚公移山》只是一個寓言,或者說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神話,就像失根的浮萍,找不到它的依靠。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已經不允許我們再當“愚公”,我們要的只是愚公的品質而不是行為。

寓言終將在葉落之前凋謝一生繁華,一身色彩!滿山的滄涼和沙礫,我們要的只是掩埋的光彩,戀戀風塵,萬家燈火,我們應該學會堅守和放棄,人生的軌道才會在日落之前,折射光華。

合上書本,凝視碧空,思緒還在飛揚……

愚公移山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705字

大家都讀過《愚公移山》這篇文章吧。今天,我有幸拜讀了這篇文章,讓我感悟很深。

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一個被人們稱為愚公的老人家門前有兩座大山。這兩座大山對他們一家的生活造成了交通上的不便。愚公便召集家人一起把這兩座大山搬走。當家人問及搬下的石頭、泥土放到哪裡時,愚公說可以放到渤海邊上,隱土的北面。後來經過天帝的幫助,終於將兩座大山搬走了。

讀到這裡,大家都會被愚公堅持移山的精神所打動。可是,這兩座大山被移到了渤海邊、隱土北面,就不會對當地的人們造成生活中的不便嗎?這些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難道為了自己方便,就可以不顧及別人的感受是嗎?!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那一次,爸爸媽媽帶我去野餐,當時我們旁邊也有一家人在野餐。在野餐中,我把裝食物的包裝袋都放到了一起,準備走的時候帶著,免得將周圍的環境弄髒,給別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煩。但是,我們旁邊的那家人卻把一些裝食物的包裝袋隨意地丟棄在草坪上。我當時以為,可能他們走時會收拾一下,將垃圾帶走。沒想到野餐結束,他們站起來,連看也懶得看他們周圍自己製造的垃圾就揚長而去。還是我過去幫他們撿了起來。哎,自己方便了,卻給別人製造了麻煩。

在我們生活的小區裡,這種現象也屢屢發生。瞧,垃圾桶裡垃圾不多,可垃圾桶外卻被各種各樣的垃圾堆滿了,別人想將垃圾扔進垃圾桶,卻找不到可以落腳的地方。特別是夏天,這些扔在外面的垃圾吸引來無數的蒼蠅,漫天飛舞,路人無不掩面而過。這些現象,都是為了自己方便造成的。試問那些隨意丟棄垃圾的人:你想過周圍人的感受嗎?這些人的行為讓我深惡痛絕!

讀了《愚公移山》這篇文章,我想告訴大家:只為了自己方便就不顧及他人的感受,這是不應該的!

愚公移山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650字

今天是週末,我在空閒的時候讀了一篇《愚公移山》的文章。這篇文章主要講了:愚公門前有兩座大山,每次出行,都要繞道而行。鑑於這種困境,愚公決定帶領自己的子孫共同努力把大山移走。山神知道了,就報告給了天帝。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打動,就派誇娥氏的兒子把山揹走了。

在愚公召集家人商量移山時,愚公的妻子及河曲智叟對於愚公移山這件事提出了質疑,不想讓他去做這件事。在這個困難面前,愚公沒有退縮,依然堅持自己的決定。

讀到這,我心裡有很大的觸動:當愚公的妻子及河曲智叟對於愚公移山這件事提出了質疑,不想讓他去做這件事時,如果愚公聽從了他們的勸告,不堅持自己的主見的話,那兩座大山至今還會在那裡阻礙交通。我很欣賞愚公這種堅持己見的性格。

而我在生活中,就經常受到別人思想的影響,沒有了自己的主見。在學校裡做選擇題時,當我做的答案和其他同學不一樣時,我就會仔細再看一下題。如果有同學說我做錯了,我就會懷疑自己是否是真的做錯了。接下來,就會把答案改成和其他同學一樣的。可是經常是答案出來後,才發現自己做的是對的。每到此時,就是我懊悔之時。然而下次出現不同時,我還是會受到別人的影響,沒有了主見。

與我相反的是我的同桌,如果她認為自己做得對,就會堅持到底。事實證明她的做法是對的。

對於自己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沒有主見的毛病我要儘快改正,否則對我今後的生活也會造成影響。

特別是讀了《愚公移山》這篇文章後,又再次讓我下定了決心:對於別人的想法不能一味地順從、接受,只要自己的想法、做法是正確的,就要堅持到底,做一個有主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