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旅行的意義》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讀《旅行的意義》有感 篇1

讀後感 ,1219字

《旅行的意義》是我在《兒童文學》雜誌上讀過的一篇文章,它優美的文筆、新穎的視角給我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題記

文章的主人公是高三女生蘇唯,在高考前夕,成績優異的她卻毅然離家,背起輕輕的行囊,帶著無畏的心踏上旅程。她要實現自己的夢想——依靠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個自由的旅行者。於是,父母的責備、親友的勸說、那場決定人生的考試都被她拋諸腦後,她就這樣堅毅地踏上行程。或者在很多人眼裡都會像初讀此文的我一樣,覺得蘇唯太自我了,但當你細細體味,你才會真的明白:追夢者,從不做現實的奴隸;追夢,就需要孤注一擲的勇氣;要追夢,就要有“雖千萬人,吾往也”的大氣概!

在反覆研讀此文之時,我的腦海裡不時地在充實蘇唯的形象——幹練的馬尾辮,發白的牛仔褲,薄薄的雙肩包。難以想象,這樣稚嫩的高三女孩就完全依靠自己,走遍雲貴高原,攀上布達拉宮,探尋天涯海角……在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後,竟然還開啟了國外之旅。她在日本京都採擷櫻花,在香榭里舍大道漫步,在阿爾卑斯山賞雪,她寫的許多遊記、隨筆發表在《旅行者》雜誌,在為她提供旅行費用的同時,記錄著她的足跡……

如果說蘇唯破釜沉舟式的棄學決定給我帶來的是震撼,那麼她追夢路上的毅力與能力只能讓我深深的折服。在旅行途中,經濟的極度匱乏讓她如苦行僧侶般度日,預期的稿費沒有拿到使她差點餓上兩天。但是,即便在最困難的時候,她也沒有向父母求助。是的,就像她自己說的:“做一個完全自由的旅行者,是苦是樂都要自己承受,苦行,也是旅行的一部分!”蘇唯的話真讓我汗顏,我一直把旅行當成是美食與舒適的代名詞,覺得現代生活條件那麼好,根本不必也不會吃苦了。平時的我更是一遇到困難就向自己的父母求救,總覺得自己還小,還不到自食其力的時候。卻不知依賴會成為習慣,總是依賴別人的人是沒有毅力的,那樣的人更不可能有獨立生活的能力了。

為什麼特別喜歡這篇文章?其實還有一個原因,我也有一個周遊世界的夢想。為此,我閒暇之時也會閱讀世界歷史方面的書籍,瞭解異域文化風情。但有時候我會覺得知識量太大而厭煩,有時甚至會想:離那一天還早著呢,犯不著現在這麼辛苦。讀了這個故事我才明白,蘇唯為什麼在高三選擇去追夢,因為她有了十二年的文學積累,可以依靠自己的積累養活自己並實現夢想。而我,如果一直像以前那樣想,那我的夢想始終只能是夢想了。

追夢需要勇氣:富爾頓在嘲笑聲中發明出蒸汽機船;南丁格爾不顧父母反對走上學醫之路;追夢更需要堅守:貝多芬雙耳失聰仍作出震撼人心的樂曲;諾貝爾研究時賠上自己親人的性命;富蘭克林不顧危險捕捉閃電的軌跡……

懷揣希望的種子,以勇氣為伴,堅定行走在追夢路上,不管結果如何,只為最初的夢想。我想:這是旅行的意義,也是人生的意義!

讀活出生命的意義有感 篇2

讀後感 ,418字

成功只有有了生命才能充分體現-----讀《活出生命的意義》有感

當《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又出現在我的眼前時,那個飽經風霜而又面帶微笑的維克多-弗蘭克爾彷彿又出現在我眼前時。我的感情複雜,又是憐憫,又是同情。終於合上了書的最後一頁,我突然發現:成功只有有了生命才會充分體現。

當他走出集中營的那一刻,他知道他成功了,並且他用他的現實經歷開創了意義療法,造福了很多精神問題的人,在我看來這是因為他的智慧和樂觀的精神,最主要的還是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命的完美認知所造成的。

當我看見有人支撐不了現實中的困難而選擇最慘烈的方式來逃避時,我認為這是胡鬧,生活中永遠不會一帆風順,只有那些瞭解困難知難而進的人,那些人才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和生命比起來,這些困難又算什麼呢,而且“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只要命還在,一切還有挽留的機會,一切皆有可能。

相反如果你成功了,也不要忘記生命對你付出的一切,因為成功只有有了生命才能充分體現。

旅行的意義 篇3

國三作文 ,447字
還這麼這麼地喜愛旅行呢?為了什麼,在自己明明已經很累的時候,還不停地跋涉,不停地探索,攀高?為了什麼,甘願忍受毒辣陽光的直射,甘願隱匿在擁擠的人潮,甘願弄得渾身髒兮兮的?

如果我是個哲學家,那我一定會用一句很有哲理的話告訴你我所思考到的,可惜我不是,所以我只能這樣告訴你,我所想到的,是這樣的。

在我的想法裡,許多事都是有一定意義的,像旅行。我喜歡旅行,我迷戀於美麗的風景與看風景時的恬淡心情。那種置向於自然的,完全不必多想的純粹與空靈;那種徹底被震撼的對生命和時間的敬畏;那種可以無拘無束的,任意暢想的樂趣……這些放下了平日的所有偽裝而得到的東西,是我無比迷戀嚮往的。是的,我只是缺少那種徹底的放鬆與放飛,完全的相信與感動。那些我因為缺少而變得陌生的,只有不放棄掉它們,不斷想辦法感覺到它們的存在,才能擁有它們,我才是真正的我自己。

感到累到快崩潰的時候,就去旅行吧。重溫那些美好的感覺,擁有一個完整真實的自己,才能繼續前進,才能有堅持的理由。

旅行的意義 篇4

高二作文 ,917字

“凡是遙遠的地方,對我們都有一種誘惑;不是誘惑於美麗,就是誘惑於傳說。”

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曾有過旅行的嚮往,正如每個人都會有愛做夢的年紀;對於我,則更是深深的渴念,不是像三毛那樣四處流浪的浪漫,也不是像驢友們那樣揹包走天下的瀟灑,而是從未獨自旅行過的遺憾,是我錦瑟華年裡一塊難以彌補的空白。

旅行對於我,是一份未赴的約定,是一種美麗的幻想,為了走進另一個地方,感悟風景背後的靈魂,去體驗痛並快樂的經歷,在人生的旅途中漸漸成長。

不是那跟著旅行團東奔西跑,走馬觀花才叫旅行—黃昏時,一輛叫囂著某某旅遊公司的大客車呼嘯而過,車裡的人們睡夢中疲倦的容顏深深觸動了我,他們就像一座遊走著的玻璃牢籠裡的囚犯,與這城市是那麼格格不入,茫然地被旅遊團拉來拖去的旅行,是他們想要的旅行嗎?

若我能與某個遙遠的地方邂逅,我定會放慢腳步,聽聽路邊的老人夜晚乘涼時的家常話,嚐嚐小攤上獨具特色的風味小吃,再將淳樸的大媽精巧的手工藝品裝滿揹包,散給好友親朋。最重要的還是真正走進風景,去觸控,去細品,去聆聽。旅行讓我們的心靈在勞累奔波中變得堅強,變得豐富,變得安靜。這樣這場旅行便昇華為心靈的旅行,我們青澀年少的心便漸漸堅強成熟起來,就當做獻給自己的成人禮。

其實人生的旅行又何嘗不是如此?當我們一從始發站出發,就匆匆忙忙的奔向遠方,總以為夢想在更遠、更遠的地方,匆匆經過沿岸美麗的風景,還有許多轉瞬即逝的身影,不知錯過了多少美好,而最終抵達了原來夢寐以求的終點站時,才發現人生之短如白駒過隙,自己日思夜想的美好也許就在自己的身邊,自己一直尋找的人生伴侶可能就是某個擦肩而過的陌生人,只要我們稍加留意或許就能走進他的風景,然而我們卻只是匆匆向前奔,不肯停下來,不肯稍稍靜下心來關注真正的生活。

若人的一生只是匆匆忙忙地四處奔波,追求浮名、金錢、利祿,卻不能靜下來、慢下來去品味身邊的美好風景,去欣賞生命中那些溫暖細節,那這樣的人生也許是沒有意義的,這樣的心靈必也蒼白而疲憊。

背上包去遠方是身體的旅行,讀一本好書是心靈的旅行,悲歡離合是人生的旅行—只要我們留意,生活中的一個小小細節都是一次旅行。

旅行的意義或許不只存在於遙遠的地方。

旅行的意義 篇5

高二作文 ,831字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又何嘗不是千百年來文化人的理想生活。顯然,早在千百年前,人們就意識到了旅行之於人的意義。然而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旅行漸漸成為千家萬戶都熱衷的活動,許多職場中的人們甚至會放下一切去旅行。其中很引人矚目的,便是那句—“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這句話在網路上一經傳播,立刻躥紅成為熱詞。這無疑也映射出一個事實,當下中國有許許多多的人內心有著和那個寫下“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人相同的放下一切出發的心理。然而還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許多人刻意增加了旅行的意義,讓旅行顯得充滿精神的神聖感與物質的奢華感。面對這些現狀與事實,我想,它恰好反映出這樣一些問題。

首先,旅行成為瘋狂追捧的熱潮,雖然一方面體現了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另一方面卻反映出了人們過多的生活壓力與過快的生活節奏。記得在美國的大蕭條時代來臨之前,全美的娛樂產業一片繁榮,人們都通過電影、綜藝節目、遊樂活動來緩解自己生活的壓力與對投資就業的擔憂。而當前人們對旅行的熱衷,似乎也反映出人們希望釋放生活壓力的心理,暗示了我們當前社會生活的一些不合理性。

其次,把旅行當作洗滌心靈的修行,甚至無限擴大旅行的意義,則表現了人們內心世界的空虛,體現了國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單調與簡陋。還是那句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如果沒有內心豐實的文化積澱,沒有內在的精神修養,旅行又怎能陶冶情操、豐厚閱歷呢?要知道,閱歷並不是簡單地堆積,而是有汲取、有醞釀地修葺。

或許是國人被壓抑太久,當下的導向,把旅行的意義放得太大,反而讓許多人逃避在旅行中,更加迷失。旅行不是一顆治百病的靈丹妙藥,行萬里路,終究也無法逃避現實生活中需要處理的種種難題。旅行也不是一件用來炫耀的奢侈品,只要有在路上發現美的眼睛和心靈,旅行無處不在。

說到底,旅行是一種生活方式,是我們放下自己、擁抱世界、體會不一樣的人生的一個途徑。以正確的態度對待旅行,它將讓我們變得更充實,更豁達,更智慧!

旅行的意義 篇6

高二作文 ,754字

為期兩日的浙東行,沿途風景無數,古蹟繁多,看不完,亦記不下。感受好似漫溢的流水,奔湧而出。

一個人的行為,遠沒有一個人的思想意義深遠,影響巨大。

從魯迅祖居,到魯迅紀念館,往來的遊人紛紛。大家或討論起了阿Q,亦或記起了孔乙己。當看到百草園與三味書屋,更是回憶起了兒時的課本。一代文豪留下的不僅僅是幾處房產,幾畝花園,又或者幾個旅遊景點,而是影響了幾代人的文字。它拯救了中國人的思想,喚回了人們對知識的渴求,以及對令人髮指的封建制度的深惡痛絕。

再就是蘭亭。真的,有文化有知識的地方,就有大批的遊人。一幅區區幾十來字的《蘭亭集序》讓人揣摩。就連一把仿製的蘭亭扇,也賣出了高價。

如果說幾年前的旅遊尋找的是明淨如畫的世外桃源,那麼現在的遊人就是在追尋文化的足跡。人們的審美情趣已從表層的風景名勝,深入到了裡層的文化內涵;從視覺的滿足,昇華到了心靈的震撼。在旅途中學習,在學習中娛樂,正是現在人們的追求。大家越來越發現知識的重要,文化的渴求。

餘秋雨在他的旅途中看到了一個王朝的背影,而我在我的旅途中看到的是人們對文化的渴求,一個更加繁榮昌盛的未來,似乎就在眼前。

在紹興的一塊告示牌上,我看到了這樣的一句:帶著課本,遊紹興。不錯,在旅行中,我們離開了屬於自己的密閉的象牙塔,走進了我們平時不甚瞭解的社會,社會是個大熔爐。在社會中,我們可以嘗試與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打交道;學著觀察,瞭解平時我們所看不到的社會現象。走出繁榮的大都市—上海,我們看到了正在發展壯大的城市,逐漸起步的小地方,還有一些仍然被田野、莊稼覆蓋的小村莊。我們正在用心靈去感受社會的發展,而不是從課本的描述中獲得。

一次旅途,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知識上的補充,心靈上的充實,同時,也是我走出課堂接觸社會的一個契機。旅行的意義似乎不言而喻。

旅行的意義 篇7

國一作文 ,714字

旅行的意義是什麼?遠離家鄉,奔赴另外一個城市,除了增長見聞,它還悄悄地改變你的世界觀,給你開啟生活的另一扇窗……

暑假,我們一家到奧地利旅行。抵達的第一天,我們就興沖沖準備乘坐地鐵去參觀著名的聖斯蒂芬大教堂。到了地鐵站,媽媽買了票,然後就跟著人流往站臺走。可奇怪的是,直到乘上地鐵,我也沒看到檢票口。

“媽媽,我們怎麼沒檢票就上車了?”

“奧地利地鐵的票務系統與我們中國不同,這裡的地鐵是沒有閘門的。”媽媽向我解釋,“喏,我剛剛買完票,就在入口的地方自己敲了個章,證明我們是這個時間啟用這張票,然後這張票的有效時間是48小時。”

“如果不敲章,或者偷偷晚敲幾個小時,會有人知道嗎?”

“不會。哪怕你不買票,基本上也沒人會查。”媽媽說。

“啊?”這樣的地鐵管理制度簡直讓我難以置信,“那豈不是好多人都要逃票了?”

“不,恰恰相反。”媽媽微笑著說,“奧地利很少有人會做這樣的事。”

不一會,地鐵到站了,擁擠的車廂空了不少,我身旁的座位也空了出來。“媽媽,有座位了!”我高興地招呼媽媽來坐。

“不能坐!你看,這是老弱人士專座。”

“可是,現在並沒有老人啊!”我看了看周圍,“難道沒有老人在也不能坐嗎?”

“嗯,老弱人士的專座,哪怕是上下班高峰時段,無論有沒有老人或殘疾人,都沒人會坐。”事實果真如此,直到我們下車,那個位子仍然空在那裡……

在奧地利乘坐地鐵的所見所聞深深地印在我的記憶中,回想起在國內媒體上經常報道的地鐵中的那些不文明現象,不禁汗顏。

我們的祖先曾經創造出輝煌的文明,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和偉大的成就,為中華民族帶來了世界性的威望和讚譽,而如今的中國要想再度成為令人尊重的世界強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我要先從自己做起!

旅行的意義 篇8

國小五年級作文 ,1024字

生活中很多人酷愛旅行,在不同的景區我們都能看到這樣一個群體—揹包客,一個揹包,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開始一段與眾不同的人生之旅。人們發現了旅行,卻在不停地追問旅行的意義,那麼旅行的真正意義是什麼呢?

旅行不是一堆照片的堆砌和內心小小的虛榮,旅行不僅僅只是去看風景,更難得是旅行之前的期待,旅行進行時的感動和旅行歸來時的回味無窮。

旅行,是一種心境,一種對行走在路上的夢想和追求。

西藏在我心中一直很神祕,這個暑假我有幸去了一次。飛機落地的那一刻,我們很興奮並沒有高原反應,隨著活動越來越多,高反似乎越來越明顯。第一站布達拉宮,層層疊疊,依山而建。繼續前行,海拔由原來的3000多米升到了4000多米,我們都開始有了各種不同的高原反應,這種感覺每走一步就會更加嚴重,真是進退兩難,我看到每個人都調整著呼吸、控制著走路的節奏,也不好意思打退堂鼓,咬牙堅持著,每走一步都是一種煎熬。漸漸地,不知道是已經適應了還是興奮過頭,高原反應竟然沒有那麼嚴重了。

旅行,是一種心情,一種對點滴生活細緻入微的感受。

走進日喀則,就如同走進了一座生態公園,夏日裡日喀則繁花朵朵,流水潺潺,天空碧藍如洗,好像一塊藍寶石,這裡的牛羊又肥又壯,隨手一拍便是絕美風景。青翠的樹木鑲嵌在紅白相間的民居間,遠處環繞著連綿起伏的群山,自在極了,小路旁隨處可見的自然溫泉,停下車泡泡腳絕對是一種不錯的享受。

旅行,是一種心態,一種對山川河流和文化的痴迷。

適應幾天後,我們來到了珠峰的腳下,準備向珠峰大本營進發,這又是一次更為嚴峻的挑戰,徒步往上爬,雖然路程不是很遠,但是舉步維艱,強忍著高山缺氧劇烈頭痛,堅定著心中那份信念,終於看到了5200米海拔的石碑,激動的心情溢於言表,趕緊調整狀態,加快了腳步,繼續爬上那最好的觀景臺,在那裡我看到了人生中最美的日出……

的確,我們走得再多,走得再遠,旅行終有結束的一天,我們還是要面對最初離開時的那一片風景。如果無法用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曾經最想離開的地方,人生就彷彿是一個牢不可破的囚籠,那旅行還有什麼意義呢?

旅行,是一種享受,一種對當下幸福生活的把握。

每個人,在每一天,都可以享受一場不必遠走的旅行。一場不必遠走的旅行可以是春日裡吹來的一縷清風;可以是疲倦時,隨意翻揀自己收藏的風景畫,回憶起往昔,是快樂或是悲傷;可以是與朋友之間的默契。

旅行在路上,怡然自得的是心境,瀟灑自在的是人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就是旅行的意義。

旅行的意義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816字

以前的我只是認為旅行的意義在於欣賞沿途的風景和了解當地的人文風情,但現在我認為旅行的根本意義在於陌生的環境中找尋生活中真正重要的東西。

這次的旅行令我成長,令我受益匪淺。當時只是想了解連線著杭州和安徽的那條有著歷史悠久的古道,便和媽媽報名參加了漫步杭徽古道的活動,與同學們走過這條海拔1800米的古道,體會那裡的一花一草一木,和那一股從古至今都飄蕩在其間的氣息,但在旅行的最後,我發現這次的旅行對我的義還遠遠不止這些。

杭徽古道路途坎坷,山間怪石嶙峋,並不是我們想像中那般平緩舒服,於是困難便一個又一個接踵而至。我們一行人拄著登山仗,步履艱難,眼睛要全神貫注地看著前方,也要留意腳下道路,這讓我無暇顧及眼前的風景。山間的路一段比一段難走,由於前一天的雨水沖刷,道路很是泥濘,山路陡峭且曲折,讓我們時不時還要手腳並用,互相攙扶,我喘著粗氣,汗水順著臉頰一顆顆往地上砸著,衣服的後背部全被汗水浸溼,緊貼著後背,我無力地拉著姐姐的手,有種欲哭無淚的感覺,姐姐的臉紅撲撲的,彷彿剛跑完長跑,“哎喲,累死了,我不爬了,今天我就在這裡住下了。”“累死我了!不爬了!”“腳都抽筋了,這是什麼路啊”這些話陸陸續續傳到我耳中,此時的我彷彿被潑了一桶冷水,心底不由地升出一股放棄的念頭,心灰意冷了,在這時,迎面走來一位步履蹣跚的老爺爺,他拄著柺杖,在我身邊緩緩坐下,喘著粗氣,閉目養神,並沒有一絲怨言,陽光照耀下,那一頭的銀髮顯得格外耀眼,竟有一絲莊嚴,神聖的意味。我的心中彷彿又被火焰溫暖,想著:這樣一位白髮蒼蒼的老爺爺都可以堅持下來,何況我這樣正值豆蔻年華的少女呢?我又燃起了力量與信心,雄赳赳氣昂昂地向前方走去。費盡千辛萬苦,我終於登上了山頂,迎著風,自豪、快樂交織在我的心中。

每一次旅行都有它獨特的意義,也就是在一個全新的環境中尋找真實的自己,發現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和生活中真正重要的是什麼。旅行似茶,初品有苦,後品有甘,旅行的意義就在於此。

旅行的意義 篇10

記敘文 ,1039字

我想旅行的意義就在於可以讓我們親身去感受和體會書本中曾經有過的壯麗山河、人文風情,讓我們真正明白如畫的風景是怎樣的賞心悅目,切實感受奔騰的河流是如何的波瀾壯闊。同時,也會讓我們看到許多書本里沒有的事與物。

暑期結束前和朋友去了一趟泰國的蘇梅島,對於第一次出國旅行的我來說內心是忐忑的,因為沒有經歷過在異國的旅行,不知道該怎麼去交流,怎麼去安排行程。然而出乎我的意料,朋友一早就規劃好了一切,並且他的英語口語和當地人交流完全沒有障礙。後來得知是因為他這兩年經常和父母出國旅行,他們不喜歡跟團,所以無論是訂機票還是訂酒店,以及安排行程都要他們自己參與,久而久之他就習慣於在出發前將這些事情處理好。再加上經常出國,受語言環境的影響,他的英語口語也有了突飛猛進的提升。我有些難過,看來我們的差距就在於這兩年的旅行。

這讓我想起了另一個朋友,她的格局比我見過的許多大人都還要大。出門在外,她從來不怯與人交流,且很容易與陌生人建立良好的關係。而當我們偶爾為了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驚訝不已的時候,她總能很淡定的告訴我們不必如此,哪些地方的風俗更誇張,或者哪些地方這樣的事情很常見,又或者哪些地方還有更離奇的事情。因為見得多,識得廣,所以她從不會一驚一乍。

姐姐在生了孩子之後就堅持每年帶著孩子出門旅行,我們都笑他,孩子還那麼小,去過的地方他根本就欣賞不了,而且長大了就忘了,還不如等孩子大了能記事了再去。姐姐說,帶孩子出去旅行並不是一定要他欣賞什麼風景,玩什麼專案。一家人出去旅行本來就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孩子也是會感受到那種愉悅的氣氛,在這樣的氣氛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他的幸福感也會高很多。此外,我們在外旅行,難免會有需要被人幫忙的時候,例如問路什麼的。或者是見到同樣去旅行的人打打招呼。雖然這些行為都不會讓孩子去做,但是他經常看到父母這樣做,那他就知道,在不知道該怎麼走的時候可以尋求路人幫忙,見到陌生人打打招呼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久而久之,他就不會膽怯,不會害怕和陌生人交流,其實這也是帶孩子旅行的一種收穫。畢竟每天在家裡呆著和外出旅行所遇到的人和事是會完全不同的,孩子的見識也會不同。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看到外國人總是會很稀奇的跟在別人身後走上長長的一段距離,因為很少有機會見到,覺得很稀奇,現在想想實在有些好笑。

雖然書本里面也會有很多地方的介紹,很多奇聞逸事的講解,但是如果沒有親身經歷過,沒有去感受過,總會覺得離自己很遙遠。而旅行的意義便是將這樣的距離拉短,讓我們更真切的去感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