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沈石溪小說集》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讀《沈石溪小說集》有感 篇1

讀後感 ,104字

我希望我們對動物多一點慈悲,少一點狠毒,多一點憐憫,少一點冷酷,多一份關愛,少一份殺戮,多一點理解,少一點漠視。沈石溪的書亦是如此。難道我們不該為此反思了嗎?

讀《沈石溪小說》有感 篇2

國小四年級作文 ,536字

誰說熊是一種可怕的動物?看完沈石溪的《棕熊的故事》後,我認為:熊是一種可愛而有靈性的動物。

我覺得:《馬小跳》比起《沈石溪小說》太天真了點;《希利爾講世界地理》比起《沈石溪小說》太沒趣味了;《哈利波特》比起《沈石溪小說》太單薄了。在沈石溪的這些書中,哪怕一隻老鼠,也能寫得生動活潑,好像一幅幅畫展現在眼前,那些絲絲入扣,震撼心靈的情節,讓人看了久久回味。

其中一篇《棕熊的故事》中,這樣寫道:陽光明媚的一天裡,沈石溪和獵人走進了大山,準備打一隻母熊。他們到深山中,努力尋找著熊的足跡。忽然,草叢中閃出兩個黑影,原來,是一隻母熊帶著自己只有五個月大的小熊出來覓食。沈石溪和獵人悄悄地爬向母熊。只聽“砰”的一聲槍響,子彈只是擦傷了母熊的皮毛,等到沈石溪跑過去時,母熊已經愴惶而逃了。但她的小熊卻被一根荊棘纏住了。於是獵人把小熊當成誘餌引母熊上鉤。最後母熊悲痛欲絕,縱身一跳,掉下了懸崖……

看到這裡我熱淚盈眶,這本書裡的這個情節使我非常震撼。我震撼:母熊為了自己的孩子,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這讓我感到母愛的無私和偉大!我震撼:人類為了自己一時的利益,去殘忍地殺戮動物!

我想向全世界發出呼籲:讓我們保護動物和動物做朋友吧!

牽動人心的動物情——讀沈石溪《最後一頭戰象》有感 篇3

讀後感 ,965字 f自己獨特的方式來表達對救活並收留它的寨子的戀戀不捨,這是一頭多麼有情有義,懂得感恩的大象啊。“它來到了曾經與戰友並肩戰鬥過的地方—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弔戰場”讀到這裡,我對嘎羧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了:它在就要結束生命的時候,依然牢記那片曾經灑過熱血的土地和並肩作戰犧牲了的同伴。它雖然是一頭象,被人類稱之為獸類,卻具有很多我們生活中一些人所沒有的高尚情懷。更讓我感動的是“嘎羧沒有到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去埋葬戰友的“百象冢”,它挖了一夜的坑,黎明時,它靜靜地躺在坑中,迎接死亡,它要永遠的陪著它的戰友們!”淚水模糊了我視線,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震驚於象竟有如此的靈性;震驚於它那種跟同伴永恆的友誼;震驚於它懂得忠誠和責任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東西。那頭象的一幕幕真情至今仍在我腦海中不停地迴盪著……

其實在生活中也有許多動物跟這頭戰象一樣有情有義。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家裡收養了一條小狗,全身毛茸茸,黝黑黝黑的,很可愛,姐姐給它取名叫“小黑”。從那以後“小黑”不僅像影子一樣跟著我,還充當我的保護神。那是一天晚上,我和媽媽從外婆家回來的路上,由於路燈壞了,到處黑乎乎,有點嚇人,這時不知從什麼地方竄出一條狗,衝著我們“汪汪汪”大叫,冷不丁的叫聲,把我嚇哭了,一頭撲進媽媽的懷裡。這時跟在身後的“小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向那叫聲,接著就聽到了它們的撕殺和吼叫聲,聲音劃破了夜空,我跟媽媽都有點擔心“小黑”。第二天,“小黑”回來了,身上的毛亂糟糟的,頭上還有點點血跡,我看了很心疼,吵著要奶奶為它抹茶油。後來我上學了,每當寒暑假回老家,“小黑”總是大老遠地就跑來迎接我,迎接我的方式很特別,先蹭蹭我的腳,然後搖著尾巴圍著我繞圈,我摸摸它的背,它低著頭溫順得像只小綿羊,好像在說:小主人你終於回來了,我好想你。再後來的一個假期裡,再也見不到我的“小黑”了,它失蹤了,有人說它被車撞了,有人說它被抓了,整個假期,我失魂落魄,常常入神地望著它的小窩,祈盼著它安然無恙地在另一個角落裡守護著另一個小主人……

象也好,狗也罷,許許多多的動物和人一樣,是有靈性的,它們有自己的愛憎,有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情懷,它們的情甚至比人的情更真切,更長久。因此我要呼籲大家愛護身邊的動物,像愛護我們的親人一樣,讓它們快樂地生活在地球這個大家園裡吧!

讀沈石溪作品有感 篇4

國小四年級作文 ,405字

最近我看了沈石溪的幾本書,有《最後一頭戰象》、《第七條獵狗》和《大灰狼與小綿羊》。沈石溪的動物小說向我展開一幅巨大的畫卷,讓我能身臨其境地進入動物王國,瞭解豐富多彩的動物世界。

在沈石溪的筆下,每一隻動物都有和人類一般的情感,有快樂,有憤怒,有焦急,有悠閒,還有知恩圖報。動物的世界中也有著社會,但比人類社會要純潔的多,簡單的多。在那裡沒有欺詐和黑暗,有的只是激情的血腥。

沈石溪的作品為我打開了一扇認識動物、瞭解動物的窗戶。忘不了年老而不忘友情的最後一頭戰象嘎羧;忘不了不顧主人的嫌棄、冤枉,拼死相救的獵狗赤利;忘不了被獵人逼上絕路勇於犧牲的老斑羚……動物們的故事教會了我勇敢、堅強、感恩。

我好想變成一隻海鷗,飛翔在湛藍的海面上;變成一頭斑羚敏捷地飛渡山澗;變成一頭獵豹,輕盈矯健地奔跑在遼闊無邊的草原;變成一隻英明的猴王,不讓群裡弱小的猴子受到欺負。

沈石溪的作品讓我更加熱愛動物,更渴望走進它們的世界。

理解多好——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 篇5

讀後感 ,598字

“那該多麼好呀,多麼好,能夠得到理解多麼好……”這首《理解多好》唱出了我的心聲,《窗邊的小豆豆》更是寫出了我的心聲。

書中,小豆豆被要求退學了,一個全新的學校“巴學園”接受了她,“巴學園”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地方:兩株矮樹組成的校門、一節節的電車教室、善解人意的小林校長、獨特的教學方式……在這裡,小豆豆與那些和自己一樣在別人眼中特別的孩子們一起玩耍、學習,十分快活。

這是作者黑柳徹子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經歷,看完後卻使我十分羨慕。就像歌中所唱的“……我們都有一些小毛病,你們可別天天氣得鬍子翹……”小豆豆和同學們都各有一些小毛病,但小林先生卻沒有氣得鬍子翹,因為他理解這些孩子,理解他們心中不願被掀開的傷疤。在運動會上,小林先生特地為不能長高的“小孩子”設計了比賽規則,使他拾起了自信;小豆豆剛入學時,小林先生整整聽她講了四個多小時,沒有一次不耐煩的打斷;面對一不小心傷害了孩子自尊心的老師,小林先生第一次開口批評……在這個美好的“巴學園”裡,所有的孩子都得到了應有的尊重,所有的缺點都被忽視,在他們身上的只有優點。

這是一份在大戰中的溫暖。可是在生活中,現在還會遇到像小林先生這樣的人嗎?長得胖了一些,有人說是“肥豬”;戴了一副眼鏡,有人說是“四眼田雞”;做事慢了一些,又有人說是“蝸牛”……其實誰有沒有錯,大家只是缺少了發現美的眼睛和一顆理解的心。

“……理解多好—理解多好……”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 篇6

讀後感 ,993字

暑假曲老師向我們推薦了一本好書—《窗邊的小豆豆》。回到家裡我便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這一看便愛不釋手了。我還是先向大家介紹一下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吧:文中主要描寫了一個名叫小豆豆的孩子,因為調皮一年級的時候就被原來學校退學了,以後她進入了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引導和愛護下,由一般人眼裡的“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好孩子。其實這本書之所以這樣吸引著我,還是因為我特別特別地像文中的小豆豆,從小豆豆的身上我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哎呀,還是讓我跟大家詳細地說說吧!

小豆豆是一個總喜歡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孩子。記得有一次老師讓小豆豆站在窗邊聽課,她由於看到窗外的宣傳藝人而按捺不住興奮地心情竟然在課堂上肆無忌憚地大聲跟宣傳藝人們打招呼,結果可想而知了,鬧得全班同學都認為她“怪怪的”。其實我也有過類似的經歷呢!記得那時我剛上一年級,課間的時候我去操場“勘探地形”意外地發現了“大野貓”(我認為的)的腳印,這是多麼令人興奮地事情啊!我必須找同學一起分享一下,可是事與願違,這時候上課鈴響了,當我跑到教室的時候,白老師已經開始上課了。這可怎麼辦?這件事情讓我坐立不安,於是我就衝白老師舉起了手,可是白老師就像是知道我要說什麼似的,示意我把手放下。這可怎麼辦呢?這件令人興奮的事情我必須告訴白老師!於是,我也管不了那麼多了,站起來大聲地喊道:“白老師,我告訴您,咱們操場上有大野貓,我看見它留下來的腳印了!”頓時課堂上一片鬨堂大笑,連白老師也忍不住地笑了,你們看,我是不是跟小豆豆有點相似啊?

當然我身上還有好多跟小豆豆非常相似的地方,比如說善良、調皮、好奇心重等等。小豆豆是因為有了巴學園、有了小林校長,她的生活才那麼地豐富多彩。而我也非常慶幸自己生活在407班這個大家庭,這裡有跟小林校長一樣的曲老師和白老師等一些好老師的用心地教導,有團結友愛的一幫好同學。短短的三年中我學會了很多,學會了用自己的好奇心去探究知識,學會了用自己的善良去交往了一群好朋友,我的積極向上地發展都來自於我所在的班級,來自於精心培育我的好老師們,我感謝我的班集體,我更感謝精心教育的老師們!

如今的小豆豆早已經是著名的電視主持人、聯合國兒童基金親善大使的世界名人了,那麼我該怎麼做呢?我想小豆豆就是我的榜樣,我也該像小豆豆一樣,用我的好奇、用我的聰明、用我的善良……去創造屬於我自己的美好未來。

愛上巴學園——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 篇7

讀後感 ,628字

一年級時,媽媽給我讀“小豆豆”,我笑她的傻勁兒;二年級時,我自己讀“小豆豆”,我喜歡她的有趣;暑假裡,我又捧起了《窗邊的小豆豆》,這一次,我深深地愛上了小豆豆,愛上了小林校長,愛上了巴學園。

三讀“小豆豆”,我知道了那個叫黑柳徹子的日本著名主持人,小時候曾經是一個被退學的問題兒童;三讀“小豆豆”,我知道了世界上有一種教室,建築材料不是磚瓦,而是廢棄不用的電車車廂;三讀“小豆豆”,我知道了有一位用愛心呵護學生心靈,把問題兒童塑造成天才的校長—小林宗作。

走進巴學園,當我讀到217頁“泰明死了”的時候,我的心不禁顫抖起來:“為什麼?泰明怎麼會死了呢?多麼聰明的山本泰明呀!小豆豆該有多麼傷心哪!越往下看就越傷心,活著多好呀!我禁不住潸然淚下,怎麼也停不下來。我感覺自己就是泰明的朋友一洋,以前那個快樂的泰明,後面的書中再也不會出現了嗎?小豆豆握著那隻手想:”這是我握過多少次的手啊!“此時,我也多麼想握握那隻手啊!我的眼淚就又忍不住了。

我不僅喜歡小豆豆,還喜歡小林校長。不論小豆豆做出多少可笑的事,校長總會說:“你真是一個好孩子!“我們班主任張老師也特別愛表揚我們:一年級時,她讓我和於金巨集一起去請美術老師來上課,我說:”辦公室、畫室我們分頭去找吧!”張老師對我說:“你真是一個會辦事的小人精兒!”我走起路來感覺特別起勁兒。

爸爸說我真像封面上的小豆豆,又瘦又小,我也經常被人叫成“小不點兒”“小豆兒”。我就是願意當一個快樂的“小豆豆”!

羨慕自己——讀《張曉風散文集》有感 篇8

讀後感 ,759字

輕合上書,腦海中揮之不去的是作者深情而優美的文字,細細想著那一行行文字中所蘊藏的思想與感悟,竟有一絲疲倦不知不覺中在腦海間蔓延開來,訝異於自己居然看了一會書,居然就有點累了。但仔細想想,也該累了吧,看了快兩個小時的書,每一篇文章看完後都需要自己去慢慢的琢磨,去品味作者的思想和表達,去和她作關於這個話題思想上的交談,大腦工作了這麼久,的確思維也累了。

好久沒有這樣的體會了吧,看書把自己看累到,不過也確實感謝有這樣的機會,有這樣的一本書,可以讓我自己深入進去,仔細思考,細緻的,慢慢地品味她的文字,想及此,不由得自己有點羨慕自己。

不禁想到北京的種種實驗與講座,想到那麼多的科學院士為我們講解知識時愉快與滿足的神情,想起參觀的力學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心理研究所等等。想起一個個精巧的實驗,想起我們為了知道原理而把講師圍成一圈的場面……想起那樣充實而又精彩的經歷,不由得為自己而慶幸,羨慕自己,這樣聚集了科學界精英的地方,而我,竟有機會去聆聽一二,去了解,參觀。

於是又想到幾天前那個在興隆站的夜晚,想到那如被墨汁浸染的天空,藍黑色由天空的中心向四周蔓延,擴散。滿天的星斗懸掛在我們的頭頂上,孜孜不倦地為我們送來那來自宇宙深處多少億光年以前的光。以及清晨的樹林,日初照,陽光悄悄滲進那被參天古木所籠罩出一片陰翳的小路上,晨風帶來些混雜著微潤的泥土和新鮮樹葉的氣息。羨慕自己,那樣美,那樣不可思議的場景,居然被我遇上,讓我有機會去享受。

張曉風曾在一篇文章中說,她暗暗嫉妒那些因為習慣而“處美不驚”的人。而此刻,我想,也許完全沒有必要。像她這樣會寫出“感謝生活專寵自己”的人,必有一顆懂得羨慕自己的心。這樣的人,往往會時時慶幸自己的幸運,從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學會羨慕自己,是通往美好過程中的重要一課。

你是一個好孩子——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 篇9

讀後感 ,1026字

最近,我讀了《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覺得這本書很好,很像我小學一年級做的一些傻事。

小豆豆是一個因為淘氣,一年級就被退學的孩子:上課時,她把桌子蓋掀來掀去地玩,搞得全班同學都上不好課;她還會站在窗前,看宣傳藝人走過,並請她們表演……後來,小豆豆來到了一所叫“巴學園”的學校,她十分喜歡這所特殊的學校,不料它卻毀於戰火……而小豆豆長大後,成為了一名著名作家和知名主持人,她十分懷念在巴學園那段快樂時光,就寫了這本書—《窗邊的小豆豆》。

小豆豆剛來到學校時,看到這個學校的校門是兩棵大樹做成的,教室是由廢棄電車組成的,覺得十分新奇。當她見到校長時,校長認真地聽她說了四個小時的話,這是她在孩提時代,大人第一次這麼認真地聽她講話。因此,她喜歡上了校長先生—小林宗作。

巴學園的上課形式很獨特,每人可以從自己喜歡的科目學起,而自己不喜歡的科目,只需在下課前完成就行了。因此,在巴學園,大家上課都很認真,不會出現聽課心不在焉的情況。如果大家上午就完成了功課,下午就可以去散步了。

在巴學園吃飯也很有意思。校長讓家長給孩子們帶“山的味道、海的味道”,為的是讓孩子養成不挑食的習慣,並能從吃飯中學到許多東西。比如小豆豆第一天吃飯時,媽媽給她帶來了魚鬆,校長先生問大家:“魚鬆是山上產的還是海里產的?”大家經過辯論,不但知道了魚鬆是海里產的,還收穫了快樂。

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巴學園被燒燬時,校長先生並沒有痛哭,而是平靜地說:“噢,下一次,我們辦一個什麼樣的學校呢?”這一句話凝結著校長先生對孩子們的愛,以及他對教育的熱情。而在這時,小學生小豆豆卻在疏雜湊車上,想著分別前校長先生對她說的話:“還會再見面的!”還有先生一直對自己說的那句話:“你真是一個好孩子!”……“不要忘了這些啊!”小豆豆對自己說。

讀到這裡時,我想,小林宗作是一個多好的老師呀!小豆豆是一個多好的孩子呀!在戰亂中還能情牽對方,真是太了不起了!假想小豆豆沒有遇見小林老師,沒有來巴學園上學,而在普通學校就讀,那麼在傳統教育方式的扼殺下,她可能就會失去她活潑的本性,變得消沉,很有可能會被認為是壞學生,走到哪裡都會被人指指點點。而她就會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對自己失去信心,從而走向了歧途。如果是這樣,日本就會少了一位著名的作家,就會少了一名知名的主持人!

當我再拿起這《窗邊的小豆豆》,再翻看一遍時,我彷彿回到了天真的一年級,和小豆豆一起玩耍,一起流淚,一起快樂,一起長大……

讀《林清玄散文集》有感 篇10

讀後感 ,653字

一直都很好奇林清玄的文字,在真正的閱讀之前,禪意,冗長,人生哲理是我對林清玄筆下的三個看法。

最初,它吸引我的是它清雅的封面:一朵水墨的出水芙蓉靜靜地盛開著。再加上心中對林清玄的好奇,毫不猶豫就買了它。

翻開書,淡雅的就像是它的封面的文字展開。淡淡的禪意充斥在字裡行間卻沒有晦澀難懂之感;一段段故事拼成的文章,沒有讓人覺得冗長厭煩。沒有耳熟能詳的人生哲理,有的只是生活中的瑣事感悟。

靜心平氣的翻看著,陷入了一種半睡半醒的狀態。每看完一篇都覺得自己知道了什麼,卻又不知道自己究竟明白了什麼。

最喜歡講老人茶的那一篇:古老的房子,沒有特殊的雅間,只有簡陋的大廳,簡陋的櫃檯,簡陋的桌椅,簡陋的茶具;櫃檯上倚著一個頗為醜陋的老嫗,這樣的一切構成了這樣一間茶室。但這樣一間茶室卻備受林清玄的喜愛,甚至因為它的消失而感到深深的惋惜。這是因為這家茶室是有著不同於現代社會的平和、寧靜與舒緩,流經這裡的時間都彷彿慢了下來。一杯茶,一盤點心,坐在長凳上靜靜消磨掉一下午的時間,看著屋外的雨淅瀝瀝的下到地上,看著西方的天空慢慢被渲染成紅色,朵朵雲漸漸成為了火紅的晚霞。

在快節奏生活中隨波逐流的我,一直羨慕著,企盼著能有這樣一個下午。曾經的一個下午,有著我最期盼的環境,本打算捧著一本書,坐在窗前聽外面的雨聲,享受悠閒時光。但橫生出的各種事讓我的計劃徹底泡了湯。之後享受時光就成了我的一種奢望。

林清玄是佛學大師,但他不是寺廟裡的老僧,滿口“阿彌陀佛”令人厭煩,他文章中的淡淡禪意如花的馨香靜靜滲入人的心房,讓人舒服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