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燈光》有感相關作文20篇

點亮夢想之燈——讀《燈光》有感 篇1

讀後感 ,825字

夜幕降臨,家家點起了燈。燈光璀璨,照亮了整個漆黑的夜。燈下,我正專心品讀著王願堅先生的《燈光》,合上嶄新的書本,望著這燈光,光亮漸漸模糊,腦海中的那個身影卻越發清晰了。

1949年初秋的那場戰役,年輕的郝副營長舉起火把為部隊指引前進之路,卻因此暴露了位置,犧牲了自己。文中有一段描寫戰鬥開始前,郝副營長點著火柴看書,書中畫著一個在電燈下學習的孩子。郝副營長是滿滿的渴望。他從未接觸過電燈,甚至從沒真正看過,他對電燈的幻想是美好的。我們國家的孩子都能在電燈下學習是郝副營長畢生的夢想。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他帶著無憾的笑容犧牲了,而今,他永遠睡在了黑暗之中,可是他的夢想之燈已在中華大地閃耀不息。

此時的燈光顯得格外溫暖,那些無私無畏的革命先輩走進我的心中,一位又一位先烈的英雄事蹟映入我的眼簾。

語文課上,我認識了已把生死置之度外,面對敵人的鍘刀從容不迫的劉胡蘭;領略了江竹筠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而堅貞不屈的風采;想起了用血肉之軀舉起炸藥包的董存瑞,明白他炸掉的何止是碉堡,他炸掉的是壓在中國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憶起了那用胸膛堵住槍口的黃繼光,讀懂他堵住的何止是槍口,他堵住的是美國侵略者的鐵蹄……

思品課中,我看到了茫茫雪山草地上,寫滿真誠的每一個腳印,閃亮著希望的每一顆紅星,氣壯山河的二萬五千里長徵,地球上最鮮豔的紅絲帶永遠飄揚;我看到了奔騰的黃河,在為向著侵略者發出怒火的中華兒女高奏凱歌;我看到了共和國的旗幟上留下了愛國志士血染的風采……

無數的革命先輩把寶貴的生命無私地獻給了祖國和人民,只因他們心中都有一個夢:國安寧,民有家。而今,英雄的事蹟在中華大地爭相傳誦,他們的夢想之燈亮出絢麗的風采。

燈下有書香,生活充滿了溫馨和美好。恰同學少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讓中國夢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綻放,在心底蔓延,編織,盪漾……在每個人心裡,繪出那些長長短短,肥肥瘦瘦,深深淺淺無數無數的夢,那裡一定會有屬於祖國的夢。今晚,點亮中華情,少年夢的燈吧!

讀《燈光》有感 篇2

讀後感 ,615字

“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有多好啊!”課文《燈光》郝副營長正是靠著這樣美好的憧憬,這樣崇高的理想,勇往直前的。

是啊,理想是人生導航的燈塔,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夢想。可是,我們當中又有多少人有自己遠大的夢想呢?只不過是整天吊兒郎當地假裝看書,只不過無奈於父母和老師的逼迫“用功”讀書。但是他們的心有多少是放在學習上的呢?哪怕是一丁點,肉眼看不到的一丁點灰塵那樣?不學習,哪有夢想可言?

就在前不久,我與夢想就是水火不容。上一秒剛上課,下一秒我就期盼下課。感覺每一天都是煎熬,度日如年。放假了,也只顧著玩,早把老師的話語拋卻在腦後。難道我就這樣一直消沉下去嗎?猛然間,我又想起了郝副營長的那句話“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有多好啊!”頓時覺得自己羞愧不已,我掩著面嘆息,嘆息自己虛擲光陰,沒有學習。就像時光給了我一個耳光一樣,我瞬間清醒了:為了我忘卻一時的夢想,我應該努力了。是啊,我們最等不起的就是時間,最揮霍不起的也是時間。時間匆匆,一轉眼,四千多日子從我的手中溜走。無論是否擁有過歡笑、還是悲傷,那都已經過去,成為永恆的記憶不再重要。

現在,在我面前的一切都是新的。新的一學期已經開始了,新的生命也在破土而出,讓我們化身成為一個個勇士,帶著自信、帶著勇氣、帶著希望向目標進軍吧!讓我們在星光中追逐彩虹,永遠不停,用青春拼搏一段無悔傳說!

讀《燈祭》有感 篇3

讀後感 ,592字

正當過年的時候,我看到了遲子建老師的這篇文章《燈祭》,剛開始就被前半部分的製作春節的燈的片段吸引了,前幾段很詳細地描述了父親當年是怎樣為她製作一盞精緻的燈,那場景好像穿越了書本,對映在我的眼前,我也有點渴望製作一盞過節的燈了,但是我更好奇文章的後半段,就這樣讀完了這篇文章,內心還有有頗多感慨的。

這篇文章大致講述了父親生前給作者精心地製作花燈,父親去世後,作者每次在過年的時候就會想起父親的燈,濃濃的思念之情都溢滿了所有的文字,不僅是作者,作者的母親哥哥姐姐也都是對父親充滿了思念的,即使如此,本文的感情基調悲而不傷,沒有矯情的直接表述,也沒有一種絕望中的悲傷,有的只是希望去世的老人一切安好的平靜祝願。

這篇文章中透露著一種堅強的力量,瞭解遲子建這個作家的人都會知道,這個作家的文字總是堅強的,但也略有悲傷。很多人寫下的悲傷的文字都是充滿著稚嫩和不成熟的,而她筆下的悲傷卻是有生命的,總有一種悲傷之美的。這樣的文字總是讓人陶醉。

讀完《燈祭》,自己讀懂的,好像不只是遲子建老師對父親濃濃的思念,我讀到了一種親人團聚的小欣喜,過年的時候,無論住在多遠的親人都會千里迢迢地回家,團聚在一起,一起回憶曾經的美好,一起迎接未來的挑戰。讓人珍惜身邊的親人朋友,讓人釋懷過往的種種艱難。就像這篇文章一樣,雖然沒有了父親親手製作的燈,但是總是會有其他的燈,其他的光亮,讓團聚的一家人剛好的前行。

黑暗中的那束光——讀《所有我們看不見的光》有感 篇4

讀後感 ,544字

在茫茫無盡頭的黑暗之中,人們做著掙扎與反抗,希望憑藉一束光穿透黑暗的殘酷與悲哀。這束光,便是人性的光輝,是善良、是憐憫、是頑強、是勇敢……美國作家安東尼?多爾在《所有我們看不見的光》一書中向我們講述了那感人的故事。

小說以二戰為背景,提到二戰,不免讓人想起“生靈塗炭”,它無疑是20世紀最大的災難。在這場戰爭中,歐洲作為主戰場,更是損失巨大。不禁讓人想起德國納粹那恐怖的集中營,渾身發涼。

整部小說以兩條故事線交織而成。一條是德國少年維爾納的生活經歷,另一條是法國盲女瑪麗洛爾的生活經歷。

德國少年維爾納從小與妹妹相依為命,由於擁有無線電技術天賦,他被送到一家納粹的精英學校學習,後來成為一名專門偵察敵方無線電裝置的軍人。儘管他只是德帝國殺人機器上的一個小齒輪,卻參與了罪惡的事,幫助納粹殺死了那些無辜的人。

法國盲女在戰爭中跟隨父親逃到法國聖馬洛,怎料父親失蹤,她便待在聖馬洛用裝置傳遞革命資訊,堅強面對世界的殘酷並與之抗爭著。

命運之輪將二人聯絡到一起。本應抓走瑪麗洛爾的維爾納,卻沒有揭發她,而是保護了她,將她帶到了安全的地方,最終自己不幸誤踩地雷而死,維爾納終於用生命詮釋了人性的善良。

儘管殘酷的戰爭會放大人性的惡,但人性之善卻始終存在,它是一束劃破黑暗的光,一把拯救生命的鎖。

一束溫暖我生命的陽光——我讀《童年》有感 篇5

讀後感 ,1590字

一束陽光流進我的胸膛,溫暖的不是我的胸膛,而是我的生命。

—題記

開啟記憶的門,自己如同只蜜蜂,飛出蜂巢,嗡嗡地採集著與各種不同人的交往經歷,不論年紀,不論性別,把他們的思想知識送進我的蜂窩裡。他們儘可能地豐富著我的心靈,引領著我的成長,這種過程和結果都如同蜜一般的甜。

但是高爾基的童年生活無疑是不堪回首的。

年幼的阿廖沙在父親感染霍亂去世後,就一直在外祖父的家中度過自己的童年時光。在他的眼裡,成人世界是那樣的醜陋無情,在外祖父這個充滿仇恨與殘暴的家庭裡,年幼的阿廖沙早早的體會到了人世間的痛苦、醜惡和殘酷無情。

這唯一的家中,舅舅們成天為了爭奪家產而爭吵鬥毆,強壯的男性欺負甚至毒打著弱小的婦女和兒童。越是在這樣一個可怕的生活環境中,越是需要一束溫暖的光來照耀阿廖沙的生活,這就是慈詳的外祖母。她慈詳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有著聖母一般寬大的胸懷,她如同一團火焰溫暖著阿廖沙敏感而孤獨的心。外祖母的形象在阿廖沙幽暗的童年歲月了閃耀著母性的光輝,帶給他一生的愛和感激,正是這種愛,讓孤獨的阿廖沙學會了感恩,學會了愛。

除了外祖母樸實、活潑的小茨岡,正直本分的老工人格里戈利,快樂善良的保姆葉芙蓋妮婭,知識淵博卻又沉默寡言的“好事情”,他們都給他強大的精神支撐,使他在黑暗汙濁的環境中保持著積極向上的信心和麵對生活的勇氣,並逐漸成為一個善良、堅強、勇敢、純潔、能幹、自信的人。

童年的生活環境能夠影響一個孩童的心靈,要想在不如意的環境中如意的生長、成長,我想是需要際遇的。在那黑暗的兩年裡,我如同阿廖沙一般幸運,遇到了這樣的親人。是他,我才能如同正常的孩子一般,是他我才能擁有一顆善良、感恩的心。

那一天,母親的突然離世,父親瞬間因悲傷,眼底出血眼前一片黑暗而踏上茫茫的求醫路。我的世界也同父母的世界一樣,瞬間黑暗。我躲在床角,無力的抽泣著,那時我甚至不知道母親的離開意味著什麼,或者只是因為一味的孤獨、茶飯不暖和晝夜不分而哭泣。直到一雙枯柴般的老手將我的手撈起,拖拽出這座空大死寂的房子時,我才知道原來太陽一直都在。

我跟在他佝僂的背後,沒有言語,只是跟著,似乎沒有思想,只知道這是救我出黑暗的唯一稻草,即便是這稻草是蒼老的,彎曲的。我清楚的記得,我被帶到了那矮小暈黃的屋前,在院子裡,他用一塊溼毛巾粗魯的在我的臉上亂抹了幾下,丟下一句“自己洗手,吃飯”,便到門前蹲下“吧嗒”“吧嗒”的吸著廉價的旱菸。我洗了很長時間的手,也不知道要幹什麼,也不知道要做什麼,只是這樣靜靜的站在他的面前,很久,很久。

“龍,來,吃飯吧。”

我又被那隻枯柴推坐在飯桌前,半個饅頭,一碗麵條,卻是自父母離開後吃的最飽、最香的一餐。他什麼也沒有說,什麼也沒有吃,依舊是在我的對面“吧嗒”“吧嗒”著。

一直到奶奶陪著爸爸回來,我才真實的感受到了變化:奶奶的以淚洗面,爸爸的動則脾氣震天,靜則哭天搶地。我抱怨,我憤怒:為什麼這樣的事情要讓我攤上,為什麼百幫疼愛自己的媽媽會離開,為什麼健碩豪爽的爸爸會變這樣,為什麼,為什麼……我常常在深夜裡無聲的控訴,慢慢地肆無忌憚地當著奶奶的面發脾氣,直到那一次歇斯底里後的一巴掌,把我的世界打的顛倒了。我憤然的離家,躲在了屋後的草堆裡,煎熬著夜的淒冷。

又是這雙枯手將我撈起,拽著我回家。

“孩子,誰都不容易,你還有你爸,你奶。你爸還有你奶,你。你奶還有你爸,你。誰都不比誰強,誰也不欠誰的。”聽了這樣的話,似乎我明白了什麼,但也似乎什麼都沒有明白。只是在日後的日子裡,我沉默了許多,不是無謂的控訴,不是無用的歇斯底里。

時間一晃,我也知書明理。

現在的我能夠平靜的對待很多人、事,我想離不開他的那句話“誰都不比誰強,誰也不欠誰的”。在我的世界裡,我就是幸運的阿廖沙,他就是給我光明的“外祖母”。這束陽光流進我的胸膛,溫暖的不是我的胸膛,而是我的生命。

等待陽光——讀《簡·愛》有感 篇6

讀後感 ,978字

生活中總會有黑暗,面對挫折,要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後,學會等待陽光。—題記

成長過程中,隨著詞彙量的增長,閱讀的書籍也從簡易版換成了各種各樣較難理解的書。但至今仍不變的,依舊喜歡的,要屬《簡爱》了。《簡爱》是一部帶有自傳色彩的小說,講述的是簡爱—一個自信、堅強的人,正是她,鼓舞我前進,讓我愛上了這本書。

每每看到這個名字,書中所描繪的一幕幕在眼前不斷浮現。性情單純的簡,有著倔強的性格,她自小寄人籬下,受到與同齡人不同的待遇:姨媽的遺棄,表姐的歧視和表哥的侮辱和毒打……後來被姨媽送去孤兒院,讓幼小的簡初見社會底層的黑暗。但即使生活艱苦也從未放棄過希望。她簡單的心性和堅強,使她仍舊懷揣著夢想,歷經風風雨雨,她仍舊堅毅不放棄,她身邊的人無不被她的堅毅所激勵。即使身處黑暗的暴風雨中,簡也會是每天第一個去等待陽光的人。

面對命運的坎坷,簡也從未選擇放棄。她執著追求於做最真的自己,不為旁人所動搖,所以即使身處社會底層的淤泥中,簡也小心翼翼地保護自己內心的純真。也真是因為如此,簡收穫了自己愛的人也愛自己這種最簡單的幸福。最終,一場大火將所有阻攔她幸福的鐵鏈和枷鎖化為灰燼,雖然無情的大火也燒傷了簡深愛的人,但簡終回到他的身邊,能和深愛之人在一起就算失去全世界又如何。簡的執著與堅毅終使她擁有曾經渴望的幸福。

生活又或許有些坎坷和曲折,但只要擁有一顆簡單的、不放棄的心,即使有多大的困難又算什麼呢?只要心中有夢想,到了哪裡都會有陽光。坎坷、挫折、失敗,對於以前的我來講,只會選擇逃避亦或是放棄,但《簡爱》讓我改變了很多,簡的身上無不有許許多多的閃光點讓我折服,就簡的頑強和堅強來說,遇事不逃避就足以讓我心服口服。慢慢地,我也學著堅強地面對、頑強地拼搏,也會以一個最真實的笑容迎接每一天的第一縷陽光,每當自己為自己找理由放棄,推卸責任時,我總會想起簡,那個自信、敢於去追求夢想、追求愛的人,那股拼搏勁,便給了我堅持的理由。

簡是個明媚的人,她教會了我很多,讓我懂得了用心生活,她活在我的心裡,會一直激勵我成長與進步,亦會教會我等待陽光。

有時,當你失去一樣東西,不要失望,不要傷心,懷揣著希望,微笑著往前看,未來,你仍有可能得到它。只要心永遠向陽,微笑向前看,上天會給你最大的幸福。

讀《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有感 篇7

讀後感 ,506字

初次與這本書相逢,是在《格言》的圖書推薦上看到的。儘管當時讀到的只是片斷,但是我卻津津有味地在自己的腦海裡開始描繪這個故事的樣子。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講述了一個叫羅琦琦的女孩的故事,全書的時間跨度是從琦琦的小學至高中畢業。在這個故事背後,有一個叫做時代的東西在作支撐,它有了時間的重量,時間的重量壓在了我的心裡。

琦琦這十幾年的點點滴滴,其中有我經歷過的,也有令我感到陌生的。當我再次合上書時,我似乎感覺至琦琦的背影是那麼的熟悉,和我是有一點相似。有人對她的評價是一個獨斷專行的女孩,而我對她的評價則是我的部分性格特徵的投影。我們幾乎是從同一時間開始,父母便開始對我們採取“放羊式”管教,所有性格渾然天成。在學校與社會這個大熔爐裡,用那最純天然的工具雕琢著我們。我們在成長的路上,都愛過、恨過、痛過、任性過、快樂過、失落過,在不知不覺中就長大了。與琦琦不同的是,她擁有一個完整幸福的家庭,我卻已經失去;我擁有豐富的物質條件,這則是她沒有的。

我一直在學習著琦琦的“不回頭”。這就是說不為做過的事感到後悔,只為沒做過的事感到婉惜。社會不許我們對得失斤斤計較。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要以十二分的微笑來面對這個世界。

讀《黃繼光》有感 篇8

讀後感 ,863字

我們的祖國曾用睿智為我們積蓄了太多的榮耀,我們生活的這個國度曾經是東方最璀璨的明珠。歷史的殘忍,卻將我們從繁榮之巔帶到了風雨飄搖。跨越無數的坎坷,我們成就了許多的不可能。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革命先輩們付出了無數才換取回來的……

一群群的革命偉人,為了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流下了許多鮮血,有的甚至再也回不來了—1952年10月20日在朝鮮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所在的營奉命奪取一個高低。當連續攻下敵人的許多陣地後,卻被一個集團火力點所困。黃繼光挺身而出,要求擔負爆破任務,勇敢地衝向敵人地堡。當他擲完所有手雷後,還有一個火力點在頑抗。於是,黃繼光忍著重傷劇痛,爬了起來,毅然直撲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任務,完成了。黃繼光,卻永遠地倒在了血泊中。

看完這篇文章,我的心不知被什麼東西給重重地敲撞擊了一下。想起了我們這幾代,不免覺得慚愧。自稱為“新新人類”的我們,凡事都不懂得珍惜,卻又總愛纏著父母要這要那。只要不如自己的意,就常常地抱怨生活、抱怨父母。一個個嬌生慣養的小寶貝,根本不懂得先輩們為我們現在幸福的生活所受的苦、流得血。我們是跨世紀的一代新人,我們的明天就是祖國的明天。“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自身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國力的強弱。可,現在……如果我們還不好好來奮鬥,先輩用鮮血打下的一片江山終究將毀在我們手裡!

經常,我的腦海裡會幻想出革命先輩們努力奮戰的畫面。似乎在提醒著我:中國還需要我們支撐下去!不能忘記無數戰士懷著一顆為祖國、為人民至死不渝的心,開創了一個新中國!“熱愛自己的祖國,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海涅都認為愛國是所有人都應該做的,那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去為中國而奮鬥、而努力呢、

斗轉星移,大江東去。中國給了世界一個驚喜!當風雪阻斷大路,我們彼此取暖!當病毒吞噬生命,我們用愛彌補!當列車衝出軌道,我們竭誠互助!當震撼撕裂大地,我們開山闢路!勇敢面對磨難,挺起中國人的脊樑!讓世界看到—無數中華兒女正在為中國的未來而奮鬥!中華民族將永遠立足於世界之林,它的地位不可撼動!

讀《太陽背後不是光》有感 篇9

國小四年級作文 ,672字

今天,我讀到了《太陽背後不是光》的閱讀文章,被周杰倫堅持音樂的夢想所感動,從而更加敬佩他。

這篇文章主要講從小具有音樂天賦的周杰倫,高中畢業後,沒有考上大學,在餐館當服務生,但仍熱愛音樂,被吳宗憲看中,他經過自己多年的努力,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打工仔,變成了兩岸三地最受歡迎的歌手之一。

周杰倫的成功是靠自己鍥而不捨的努力獲得。“10天,寫50首歌……”這句話很讓我震驚,吳宗憲提出的要求太苛刻。這種任務怎麼可能完成呢?周杰倫雖然有音樂天賦,可是寫歌需要素材,這麼短的時間,要創造這麼多的歌曲,難度很大,再說他從來沒上過大學,沒接受過專業的訓練,這是一般人絕不能完成的,但周杰倫知難而進,他沒日沒夜地寫歌廢寢忘食,沒時間與自己的朋友聚會、聊天,沒時間好好休息,只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瘋狂也創作,硬是在十天裡寫完了五十首歌,這是多麼地不容易啊!他憑著堅持不懈的努力,最終成為人盡皆知的歌星。

人生恰恰像馬拉松賽跑一樣,只要堅持到最後的人才能成為勝利者。就如鄧亞萍,她從小酷愛打乒乓球,她的夢想是有朝一日能夠在世界的大賽上大顯身手。因為身材矮小,手腳粗短而被拒於國家隊外,但她並沒有氣餒,而是把失敗轉化為動力,苦練球技,最終站上了世界領獎臺。

周杰倫與鄧亞萍的經歷相似,都是在歷經千辛萬苦的努力後,才取得成功的,所以成功來之不易,需要長期的堅持。

《太陽背後不是光》一文讓我明白了只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信念,一直為夢想努力的人,最終才能登上成功的寶座,同學們,就讓我們以堅持不懈的精神,喚起心中學習的激情,乘著知識的列車,邁著堅定的步伐,去努力吧!

讀《太陽的背後不是光》有感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871字

成功的花,

人們只驚豔她現時的明豔,

然而當初她的芽兒,

浸透了奮鬥的淚泉,

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冰心

今天,《太陽的背後不是光》一文,它讓我感悟到每個平淡無奇的生命中,都有一座寶藏,都需要你去努力挖掘,哪怕希望渺茫,微乎其微,只要努力堅持挖掘,一定會挖出令人驚奇的寶藏,對我的心靈衝擊是巨大的。

兩岸三地著名歌手周杰倫,曾經是一個普通的打工者,看起來沒有前途。但進入吳宗憲公司後,他堅持寫歌,出了一張專輯,馬上紅遍全球。

是什麼讓周杰倫成功呢?是運氣?還是有人幫助?不!都不是,是堅持成就了周杰倫,他的歌曾被吳宗憲當面扔進廢紙簍,或不看就擱置一邊,但這些挫折沒有擊倒周杰倫,他堅持寫下去,一舉成名。我記得有一位智者說過:一旦你產生了一個簡單的,堅定的想法,只要你不停地重複它,終會使之成為現實。我想周杰倫的成功就是對這最好的註釋,周杰倫創作的歌詞曾一次次的夢想,一直對音樂充滿著熱情,一定要做音樂方面有所成就的信念支撐著他,促使他拼命寫歌,甚至親自唱歌,才最後敲響音樂殿堂的神聖之門,信念的力量是神奇的,強大的,古時候,人們沒有先進的交通工具,在希臘,哪裡的軍隊擊退了波斯侵略者,希臘軍有一名士兵,從勝利了的馬拉松一直跑,跑了42。195千米,到雅典傳遞喜訊,他在中途沒有倒下,卻在捷報之後立即昏倒在地,為什麼?另外,日本有一位體弱多病的青年在作文中寫他的夢想是登上珠峰,但他的各種先天性不足沒有擊倒他,他信心十足,在兩次失敗後,成功登上珠峰。

周杰倫的歌詞被一次次槍斃,他沒有放棄,他的成功還是一次次失敗造就的!朋友,我們擁有夢想的同時,同時抱著“咬定青山不放鬆”的信念,一直努力就能把那一個個困難踩在腳下,成功登上理想的峰頂。

我又想起自己的經歷來了,我在暑假對媽媽誇下海口,不出10天,我就能寫完暑假作業,可第二天一點也不努力,第三天才開工,第十一天完成作業,腸子也悔青了,如果早一天開工的話……

夢是心靈的思想,是我們的祕密真情。堅持+信念

=成功,我想到了無數成功的人們,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堅持與信念!

讀《鑿壁偷光》有感 篇11

讀後感 ,440字

我非常的喜歡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叫《鑿壁偷光》。故時候一個小孩叫匡衡。他小的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買書看。匡衡是跟一個親戚學認字的。這才有了看書的能力。那時的書非常了貴重,匡衡只好向有書的人借書,因為當時的書很珍貴沒有借給匡衡看,但是匡衡為了看書,去給別人家打短工,他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幾年過去了,匡衡有了足夠的書可以看。但他白天還要幹活晚上沒有燈,不能看書。所以,他就偷人家的光。由這件事我想到爸爸給我講的故事。從前,有一個小孩他不珍惜時間,他小的時候不努力學習。等長大了,他卻後悔沒在小的時候學習,長大就後悔了。所以,你小的時候一定要認真學習,長大才有好的日子過。

從這兒我一定要好好學習,考了好的學校,上好學,長大才不會後悔。

聽了爸爸的這幾句話,我又聯想到老師講過的一句名言“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句話的意思是,小的時候每一分鐘,每一秒都要珍惜,如果你不珍惜時間,千金也買不回來。

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否則,千金也買不回來時間。

讀《黃繼光》有感 篇12

讀後感 ,538字

今天,我們學習了《黃繼光》這篇課文,我的內心非常激動。寫完作業,我躺在床上難以入睡。黃繼光那捨身堵槍口的光輝形象老是出現在我眼前。黃繼光1930年生,1952年逝世,犧牲時年僅22歲。

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嶺戰役中,敵人佔領的597。9高地密集的火力網打得六連戰士抬不起頭來。前去爆破的三個小組都犧牲了。眼看著天亮前攻不下陣地了,黃繼光帶領兩個戰士再次前去爆破。一個戰士中彈犧牲了,另一個戰士也負傷了,接近敵人火力點的黃繼光已身負重傷,身邊沒有一樣武器。危急時刻黃繼光用胸膛堵住了敵人正噴著火舌的槍眼。敵人、戰士們驚呆了時,我也驚呆了,誰又見過這等可歌可泣的事蹟呢?都說人的死有兩種:要麼重於泰山,要麼輕於鴻毛。黃繼光叔叔為人類的正義事業而犧牲,他犧牲得有意義,犧牲得偉大!我們將永遠懷念他!

除了黃繼光以外,還有無數革命先烈為了祖國的神聖領土不被侵犯,為了人民不受欺辱,為了我們生活得更幸福,用滿腔熱血譜寫了一曲曲英雄的讚歌。是他們用忍飢挨餓換取了我們今天豐盛的飯菜;是他們用站崗放哨換取了我們今天樹蔭下的嬉戲;是他們用流血犧牲使我們在和平的環境裡學習和生活。

英雄們,我們將以你們為榜樣,勤奮學習,用優異的成績來告慰你們的靈魂,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讀《母親的目光》有感 篇13

讀後感 ,321字

讀了《母親的目光》這篇文章,我的感觸很深。

作者為人母后,喜歡看兒子睡覺。她由此想起了自己的母親。在自己十三四歲時,母親也總是默默看她睡覺,她卻不耐煩。當她終於明白了這種目光時,母親已經病逝了。

母親的目光是溫暖的,是慈愛的,是博大的。它是對孩子包容的目光,它是對孩子鼓勵的目光。

記得有一次,大姐在客廳睡覺的時候,媽媽深情地注視著她。她像嬰孩一樣,伸出雙臂抱頭而睡。媽媽足足看了她有十多分鐘,她卻渾然不知。我不知道媽媽曾經多少次這樣看過我們,但是這種目光時時刻刻都存在我們每個人身邊。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的父母為了我們日夜操勞。我們要孝順父母,多為父母分擔家務,讓這溫暖的目光永遠縈繞著我。

讀《簡愛》有感 篇14

讀後感 ,483字

第一次看《簡愛》,只隨便翻閱了一下,覺得不是很好看,便丟在了一邊。

幾天之後,媽媽問起我對《簡愛》的看法,我很不以為然,媽媽意味深長地對我說:“《簡愛》你一定要看,或許剛開始看不懂,但你會喜歡上它。”看媽媽說得這麼肯定,我拿起書本慢慢看起來。《簡愛》是英國文學史上的一部經典傳世之作,肯定有我值得一看的理由。

我喜歡前十章的內容,那時的簡愛多麼可憐,自幼父母雙亡的孤女簡愛,當唯一疼愛自己的裡德先生死後,她的厄運來了,不斷受到她舅母以及其子女們的虐待,在冷酷而艱苦的慈善學校中,簡愛,這個有著獨立的個性的小女孩逐漸成長為一個勇敢、剛強的少女,童年生活的磨難,沒有讓她變得軟弱無能,兒時的虐待對於她來說,只能更加鼓舞她自立自強。她倔強的性格,留給我的就是感動。

想到我們現在,生活如此幸福,可我們身上卻沒有一種叫堅強的東西,依賴,嬌氣的我們經受不了一點的委屈,更別說磨難了,今年爸爸把我送到寄宿的學校時,我心裡還是很牴觸的,想到簡愛,我便有了戰勝自己的勇氣。

她,為人執著,堅定。

她,待人寬容,善良。

她,活出了自己的人生。她,就是我最尊敬的女性—簡愛!

重讀歷史,拷問今天——讀《紅巖》有感 篇15

讀後感 ,580字

花了三週的時間,讀罷《紅巖》這本書,我的心靈深受其震撼,“是七尺男兒生能捨己,做千秋雄鬼死不還家”是書中出現的一句話,正是這一句話,耐我思緒萬千,現在,讓我們重讀歷史,拷問今天。

《紅巖》是一部神品一般的小說,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質量最高度的概括,紅巖精神,是革命先烈堅持真理,改造社會的人生偉大實踐,是革命先輩為國家,為人民無私奉獻的真實寫照,是我們改革開放建設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半個世紀匆匆過去了,然而站在新世紀的開端,我們驀然回首,詩歌中孕育的那種激情澎湃的豪情依舊未變,他隨著岸邊的礁石,蕩起漣漪翩翩。這首革命戰士在嚴刑拷打下寫的《我的“自白書”》,此“自白書”非彼“自白書”,這是革命戰士成崗對國名黨特務的嘲諷!,他讓多少後人都為之動搖,震撼!1949年10月28日,革命戰士成崗被惱羞成怒的國名黨特務,走狗殺害,年僅26歲!他以自己的生命履行了黨的職責!

回首往昔,拷問今天。身處安逸社會的我們是否已經忘了什麼叫英勇,什麼叫堅貞?以往,大街上發生了什麼糾紛,大家都會去搶著拉架,現在的人兒呢,卻只知道看熱鬧不嫌事大,那個手機在那錄視訊,圍了一大窩的人,卻沒人去拉一把。這種社會現象讓人心痛啊!

今日的幸福生活,是否讓我們淡忘了血與火的歷史,是否麻痺了我們的精神?重讀歷史,重溫豪情,我要感謝《紅巖》,是它讓我明白了要做真人,做英勇堅強的人!

讀《根鳥》有感 篇16

讀後感 ,927字

《根鳥》是一本感人至深的書籍,講得是一個令聽者動容的故事,這是一個關於夢的傳奇故事。我合上這本書《根鳥》,心中不能平靜,我為根鳥的遭遇感到痛心,為他追尋夢想的勇氣而感到佩服,根鳥这個堅毅、善良、不放棄的人物深入我心。

因為一個夢,根鳥開始了尋找女孩的路,為了夢想,他堅強的面對困難,為了夢想,他執著的向前探索,為了夢想,他執著的不肯放棄。14歲的根鳥,因為去打獵遇到了一隻白鷹,看到了白鷹腿上一個女孩求救布條,布條上的事進入了他的夢中,醒後他想尋找解救那個女孩。從此他的生活改變。他離開家獨自走過荒漠,草原,大山,村落,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虛偽的長腳、狡詐的金毛、冷漠的班主……品嚐到了旅途的寂寞、艱辛,飢餓、寒冷、疾病,各種各樣的誘惑、時時刻刻地折磨著他,他也曾經徘徊過,恍惚過,但他從沒有放棄過。最後,終於見到了夢想中的大峽谷,那是一個比天堂還要美麗的地方。

根鳥的不放棄令我深思。米南德說“誰有經歷千辛萬苦的意志,誰就能達到任何目的”。執著的根鳥不畏磨難,終於到達了自己想去的地方,經歷了重重磨難,才得以成功。他使我想到了貝多芬也是這樣,他失明失聰,卻譜寫了流傳至今的華美篇章;司馬遷也是這樣,他關押獄中,卻書寫了《史記》這著作;史蒂芬霍金也是這樣,他全身癱瘓,去堅持探索出科學的奧祕;屈原也是這樣,他慘遭宮刑,卻完成了千古絕唱《離騷》……他們都可以堅持不懈,那我呢?想到這裡,我不禁有些羞愧,我做事情,總是半途而廢,比如我滿腔熱血的去學習了古箏,可是一個月以後,便沒了熱情,被枯燥的練習,磨疼的手指給打敗了,就鬧著不再學了。比如做數學題時一時半會想不出來,就不再鑽研,找別人講給我聽。手指的疼,練習的枯燥,與根鳥所遭遇的相比,簡直是九牛一毛。我也應該堅持下去,既然做了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好。一件事情,一旦著手,不達目的,絕不罷手。

《根鳥》教給我要不放棄,向目標前進,《根鳥》也教給我要有夢想。同時,《根鳥》還教給我在生活中,要有雙善辨的眼睛,要提防像金毛,長腿這樣的壞人,還要禁得住誘惑,不誤入歧途。《根鳥》使我在夢幻中游走,在真實中體驗人性,主人公根鳥給予我很大的啟迪,我會像他一樣執著的追尋夢想的。

讀紅色經典,樹理想信念——讀《紅巖》有感 篇17

讀後感 ,463字

夜晚,獨自踱步月下,看月光如水,映在腳下,照在頭頂。夜,無人,如此寂靜,沒有雜音,只有自己的呼吸與心跳聲,靜得讓人窒息。沒有槍炮聲,沒有廝殺聲,沒有徹夜的炮火,沒有遍地的鮮血,沒有滿地的屍體,沒有這殘酷的戰爭,這就是幸福啊!

又想起當年的一位位民族英雄,又想起那首《義勇軍進行曲》,彷彿一幕幕又在我的眼前浮現。

我彷彿看見了《紅巖》中的江姐,在獄中,面對敵人的嚴刑拷問,絲毫沒向敵人示弱,用鮮血繪出共產黨人的意志,奏出一篇不屈的樂章。這是共產黨人的鋼鐵意志,是中華兒女的不屈精神。

《紅巖》讓我深深地感覺到了這一切,這是紅色的經典助我樹立理想的信念

我愛祖國、共產黨,我知道今天的和平是祖輩們用鮮血換來的。為了和平與愛,我會用自己的學習,用自己的熱血來維護這來之不易的和平。

如果說太陽是為了照亮世界而存在,那麼共產黨就是為了照亮中國而存在。她給中國帶來了和平,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希望,這是發自內心的呼聲,是從靈魂深處而說出的感謝。

我愛這片藍天,愛這片土地,愛這紅色的篇章,愛這紅色的國家。在無人的夜晚,享受這沒有硝煙的一切!

不會變的是紅巖魂——讀《紅巖》有感 篇18

讀後感 ,652字

為了解放戰爭的勝利,他們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為了迎來新中國的光明,他們面對國民黨特務的嚴刑拷打、威脅利誘毫不動搖。這就是我們的共產黨人,歷史的長河滾滾流過,歲月在不斷地改變,但不會變的是紅巖魂。

不會變的是紅巖魂,那種堅信共產主義必勝的信仰。江姐被捕後,他在渣滓洞被敵人連續多日嚴刑拷打,竹籤子釘進每一根指尖,血淚飛濺不知遭受了多少疼痛,但她總是蔑視敵人,她用行動告訴敵人,勝利是我們的!好一份傲然,好一份堅定,好一種視死如歸、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不會變的是紅巖魂,那種堅貞不屈、追求自由的鬥爭精神。“小蘿蔔頭”—中國革命史上最年輕的烈士。他叫宋振中,犧牲時,還不足9歲。在國民黨的牢籠中,艱難頑強地生存在地牢裡,就像關在籠中的一隻小鳥,嚮往著自由自在。他經常在牢房之間傳遞資訊,大人商量事情,他就在門口放哨。滅絕人性的子手殺死了他和他的父母,他的生命之花還沒綻放就凋零了!

太殘忍了,我對那些劊子手恨得咬牙切齒。了不起,我對革命先烈佩服得五體投地。為了新中國的光明,他們面對嚴刑拷打毫不動搖。這就是共產黨人永不磨滅的紅巖精神。

在小蘿蔔頭面前我深深地感到愧疚。生活在幸福中的我們,只知道享受,不思進取。就拿我來說,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以至於養成了我許多不好的習慣。我經常不能獨立完成好自己的事情,比如:遇到不會的難題,放在那裡讓媽媽教我,做完作業放到桌子上,等爸爸檢查……

紅巖精神讓我懂得了,在我們成長的路上,越是鋪滿荊棘,就越需要努力向前走;越是遇到困難,就越需要去努力克服。

遠方·守望——讀《遠方》有感 篇19

讀後感 ,1023字

似乎遠方總是令人嚮往的。

“當人的棲居生活通向遠方,在那裡,在那遙遠的地方,葡萄季節閃閃發光,那也是夏日空曠的田野,森林顯現,帶著幽深的形象。”這是荷爾德林心中的遠方。

“我有一間小木屋,彷彿是童話裡的一朵鮮蘑菇,依附在百年老樹上,撐著一把小傘,為我遮擋深冬的寒流仲夏的雨,我在小木屋裡追憶,思考,假如人間的善惡愛憎無法分明,我寧願飄浮在永恆冷寂的太空。”這是張愛玲心中的遠方。

可是,似乎遠方又是令人憂傷的。

幾百年前,納蘭曾在荒無人煙的茫茫戈壁灘上低頭淺吟:“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遠方的故鄉成為他心頭忘卻不了的疤痕。

而餘秋雨先生則立於長江之畔發出“由山巒阻隔的遙遠是一種絕望,而由河流相通的遙遠則是一種憂傷”的感嘆。

是啊,就像“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一千個人心中也有一千個屬於自己的遠方。

“遠方”,一個多麼令人著迷而痴狂的詞彙。人總是在不停地設想遠方,而後去追逐。可當你真正通過自身努力到達“遠方”的時候,卻抬頭一看,又一個遠方出現了。所以“遠方”是珠子,而人生是鏈子,當珠子串成鏈子的時候,生命便是得以終結。

許達然在《遠方》中提到“一個最真最善最美的地方一直使人嚮往,那是天堂。”每個人都向往天堂,可每個人都不願去死。那是因為,人們覺得這個風塵俗世還值得人留戀,人們珍惜它,人們崇拜它,它們才是人們現在所擁有的!”遠方是條很長很長的路,人們不堪疲憊,於是停下來休息。卻突然發現路邊風景獨好,有著像“遠方”一樣的魔力在吸引著我們。於是,我們獲得了慰藉,獲得了成功。

人不能只忙著低頭趕路,還要抬頭看風景。

“幻想可以點綴生命,只是遠方的雲不能構成天空。嚮往可以活潑生命,但不是人生。我們總不能成天幻想遠方,只是t望”暫可理解為眺望遠方,我不必再談。現在聊一聊“看守”我們要看守住什麼呢?

是理想,是遠方。

首先是要守住寂寞。林放先生說:“年輕的時候是用身體換寂寞,年老的時候是用寂寞換身體,這樣才有了腹中貯書一萬卷,足不出門事天下。此言極是。寂寞是一方淨土,希望的種子總是在這塊淨土上紮根,開花,結果。其次,便是堅守陣地。既耐住了寂寞,便一半達到“逍遙”之境界,那麼就拿出你全部的激情為之而奮鬥吧。一個老軍人可為自己的理想堅守一輩子,我們為什麼就不可以為自己的理想堅守兩年呢?或許過程是痛苦的,是無味的,但惟有堅守,破繭方能成蝶,雨後方能見彩虹。

或美或醜,遠方仍是溫柔的,有力的挑戰,你去嗎?

人生當由自己創造——讀《簡愛》有感 篇20

讀後感 ,924字

我喜歡這本書,我能從這本書裡看到那和我不遠的未來,看到在未來的一句話:“,人生,當自己創造!”

一開始我並不在意這本書,我習慣於多花在功課,更況且那比我語文書還厚的樣子實在讓我有些望而卻步。當暑假到來,我終於認真看起這本書,我也明白了這本書的受歡迎的原因,從那時起。

這本書很好地告訴了我成長的苦和痛。在本該最幸福的時候卻又最痛苦,《簡愛》的童年讓我很難不辛酸。雖然在此以前,家庭暴力,父母雙亡等等不該的故事早已聽多,但那份艱想和不屈讓我頓覺從以前的那些故事遠不及此萬分之一。能從肉體和精神雙重痛苦的束縛中完美地掙脫,是偉大之人中的偉大之人。

然後是成年,雖然我還為達到這個年齡,但在成年之前,人必須明白,年齡增大,痛苦會來得很多,人所要考慮得更多,自己給自己施的屏障遠會比別人設下的更多更厚,《簡愛》就是如此,她在生活中很快意識到:自己不是小女孩了。有些童年之時所立志要做的事顯得越來越不真實,越來越愚笨。原本美好的,近在咫尺的未來一下子被打碎在眼前,殘酷之致,讓再堅強的人也有了膽寒,於是簡愛迷茫了,逃走了,可這依舊擺脫不掉事實,選擇一下子就來了,那充滿誘惑和看似美好的放棄首先落入了她的手中,下一秒,他確是將這寶物扔掉,努力去抓住那充滿坎坷的堅持。從墮落走向光明,是那麼難,可她是做到了,靠著她自己做到了。

結尾自然是美好的,上天也沒有理由拒絕把幸福從那些一直努力的人們身邊帶走,我相信,沒有人會去抱怨,凡是體會到了簡愛的堅強的人,因為我們都感受到了,都明白了,她的人生由她自己創造,從不把人生就交給了別人,這足以讓人敬畏,發自內心深處。

人生是需要燈塔照耀的,也更是需要自己創造的,簡愛的人生中有一個個人給她溫暖和前進的動力,但有的時候,她只能是一個人艱難地前行,這樣的時候,她很容易就會陷入一個巨大的沼澤,再爬不出來,可她沒有,她總能在危險面前一次次地挺過去,即使真的感到無法承受的痛苦和絕望,但她依然堅持著自己的信念:她要為自己創造人生,她決不允許其他破壞。我們難道不該如此,不要期望著別人給自己什麼,首先要自己為自己創造。

我用了一個暑假將《簡愛》看完,我感覺到,我想要和她一樣,在通向不完美的未來的道路上,由我自己創造我一生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