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毛澤東詩詞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讀毛澤東詩詞有感 篇1

讀後感 ,985字

緬懷偉人傳承精神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如此豪邁的詩詞不由得使我腦海中浮現出一幅幅紅軍長征的畫面。

長約兩萬五千裡的長征,歷時兩年零五天,紅軍戰士們歷經種種困難,過草地,爬雪山,飛奪瀘定橋……

記得小學學過一篇文章,叫做《金色的魚鉤》,文章記述了在過草地時一位老班長為了救三名傷員而壯烈犧牲的故事。四位戰士在一望無垠的大草原上緩慢的前進著,餓了只能吃草根,渴了只能喝池塘裡混濁的水,有時如果運氣好,還能釣到小魚,但其分量卻微不足道。在這艱苦的環境下,傷員的傷情愈加嚴重,時不時就會發起高燒,頭暈目眩。但戰士們只能堅持向前走,因為一不留神,就可能掉隊,甚至掉進沼澤裡。然而就算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戰士們也在盡全力的保護身旁的戰友,有著一種“寧可自己餓死,也不餓死戰友”的精神。

紅軍戰士們也是一樣,在飛奪瀘定橋期間,敵人撤掉了橋上的木板,並在對岸設定了防線。紅軍戰士們卻毫不畏懼,他們前仆後繼,爬上鐵鏈,拿著木板,一邊過河,一邊為後面的戰友“鋪路”。隨著一位又一位的戰士犧牲,橋終於鋪好了!

經歷一次又一次的磨難,長征結束了,戰士們勝利了。同學們,你們難道不覺得戰士們的精神是非常可貴的嗎?他們不畏困難,捨己為人,勇敢,有毅力……

在如今的生活中又能有多少人能擁有這寶貴的精神呢?雖然想要擁有這些美好的品質有時會付出一定代價。但別忘了,為了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紅軍戰士們甚至付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生活在戰爭年代的他們渴望和平,但並不是短時間能夠做到的。所以,為了讓後人擁有和平的生活,擁有幸福的家庭,為了讓國家富強,不再受他國的欺壓,他們奮起反抗……

今天的我們不再需要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但並不代表著我們就能無所事事,虛度光陰。我們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學習。

“為中華民族之崛起而讀書”,為中國的繁榮、鼎盛而努力奮鬥!努力學習,奮發圖強,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好有關學習的每一件事。

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努力!

讀毛澤東詩詞有感 篇2

國一作文 ,601字

緬懷偉人傳承精神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每次讀到毛澤東主席這篇詩時,心中便會油然升出一種自豪感。

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為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挽救民族危亡,紅軍主力從中央革命根據地出發進行戰略大轉移,開始了長達二萬五千裡的長征。一路上經歷了許多艱難險阻,擊潰了敵軍的無數次圍追堵截,跋山涉水,翻越五嶺,他們樂觀面對,一首首嘹亮的軍歌,唱徹荒原。他們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有勇氣,有智慧,有汗水,有鮮血,有歡笑,也有淚水。

368天,18座山、24條河流、轉戰11個省,平均每天行軍37公里,將五嶺當作細浪,將烏蒙山當成泥丸,將刺骨的金沙江水拍暖,飛越寒冷的瀘定橋,翻越白雪皚皚的岷山,他們永不言敗,咬牙堅持,用自己的生命留下了一個個奇蹟;用自己的鮮血,譜寫了一部部傳奇。

儘管環境艱苦,但毛澤東主席的詩詞還是充滿著樂觀的精神,積極進取的態度。“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我彷彿能看見岷山這座雪山上,出現了一抹鮮紅,那是中國的勝利,那是紅軍的大無畏精神,那是中國革命的艱辛歷程。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都是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紅軍不怕艱難險阻,積極樂觀的長征精神讓我深受觸動。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所要做的,就是珍惜當下,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感受幸福——讀《毛澤東在樹林裡辦公》有感 篇3

讀後感 ,922字

為了慶祝建黨九十週年,讓每個學生了解黨的成立、成長過程,感受黨的領導人他們艱苦卓絕的戰鬥精神,我們學校給每個學生髮了一本《紅色精神》,於是誦讀紅色經典的活動便在校園內悄然而起。當中《毛澤東在樹林裡辦公》這篇文章,我深受感動。

這篇文章主要是寫七八月份的西柏坡很熱,常年的行軍作戰生活使毛澤東、周恩來等人形成了夜裡辦公,上午休息的作息規律。但是,首長們的房子是平房,屋頂薄,不通風,一到上午,屋子就像蒸籠一樣,悶熱得透不氣來。再加上池塘裡的青蛙不知疲倦似的鳴叫,所以即使首長們想休息,結果也可想而知。一段時間下來,首長們臉上多多少少地帶上了疲憊的神色,戰士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們趁毛澤東散步時,跟主席商量把青蛙用槍打死、用炸藥炸死……話還沒說完,毛澤東就毅然地回答:“青蛙是益蟲,不能殺,而且青蛙被殺死了,地裡的蟲子誰來吃呢?”後來戰士們只好提議主席到村子外面的樹林裡辦公,出乎意料的是,毛主席二話沒說就答應了,他還要戰士們讓周恩來總理一起來。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毛澤東經常來這裡散步,並看了許多檔案和材料。就這樣,度過了一個炎熱、嘈雜的夏天。

看完這篇文章後,我的內心泛起了一陣陣漣漪……

我是一個典型的留守兒童,從一生下來就只能感受奶奶的呵護、關愛。現在在這裡讀書,住的是租來的車庫,比起班上同學家裡的房子,簡直是天壤之別。就連自己的玩具也比同學的少些,便宜些,不好玩些,更甭說有屬於自己的零花錢了。我還常常埋怨奶奶煮得飯菜不好吃,對她大吼,現在想起來,我真恨不得有個地縫可以鑽進去,我真是太幼稚、太無知了。

其實,我們同學又何嘗不是呢?現在,正值夏天,教室裡只有三把風扇,八十多個同學坐在這裡,有時就感覺在洗桑拿似的。瞧,有的不停地擦著額上豆大的汗珠,有的顯出一臉煩躁的樣子,有的索性有氣無力地趴在課桌上……至於老師講的話,我們有的同學大概一句話都沒聽進去。這時,我們同學哪會想到,當年偉大的毛主席居然是在樹林裡辦公呢?我們今天又怎能不好好學習呢?

今天的我們是幸福的,有家人的疼愛、老師的呵護,還有祖國的關愛,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努力學習吧,感激我們偉大的革命先輩們為我們創下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吧,不辜負家人、祖國對我們深切的期盼。

讀《毛澤東的軍裝》有感 篇4

國小六年級作文 ,727字

這是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毛爺爺在延安時經常穿著一身洗得發白、補丁壘布丁的軍裝。軍中的部下幾次善意地提議給他換一套新的,他都堅決不同意。有一次,同志們偷偷給他領了一套新軍裝。他發現後,親自把軍裝還了回去,並幽默地對那裡的人說:“有的穿就行了,補丁補丁還是一件衣服。”由此可見,毛爺爺是多麼愛惜國家資產啊!他那一套老軍裝跟著他一起浴血奮戰了四五年,你知道嗎?那套軍裝到底有多少塊補丁呢?一個警衛員數了一下,大大小小共有18處。

輕合書本,我彷彿從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身上看到了閃爍的光芒。我隱約覺得我們更應該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學習環境,生活環境。盡己所能做到節約每一度電,每一滴水,每一張紙……我們要向毛爺爺學習,繼承樸素、文明、節儉的優良傳統。

可是,目前有些同學一聽老人唸叨起在舊社會受的苦,說現在還要樸素文明,不能奢侈浪費,就不耐煩地迴應著“現在人們都有錢了,想怎樣就怎樣”,好像新社會就不用像以前那樣了,這種想法是不可取的。我以前也重複著其他同學的錯誤,挑吃挑穿,閱讀完這篇文章之後,我深深地領悟到,毛主席的諄諄教導我們該沒齒難忘。

我的一位朋友,家裡略顯富裕,但她卻從未意識到踐行節儉。有一次,我去找她玩耍,卻發現她的媽媽語重心長地批評她。我連忙去問個究竟,原來是朋友太浪費,好幾支水筆油還沒用完就扔了。後來,我就把這篇文章介紹給她看,她看完深受感動。從此她改掉了那個壞毛病,變成了懂節約的“小精明”。

是啊,我們新中國的少年兒童一定要繼承樸素、節儉、文明的優良傳統。在生活上,崇儉棄奢;在行動上,點滴起步。除了刻苦學習之外,不亂花錢,不盲目攀比吃穿,不隨便浪費資源,不隨地亂丟垃圾。我們定當竭力繼承併發揚無產階級吃苦耐勞、艱苦奮鬥、勤儉文明的本色。

年華有限,詩意無窮——讀《重溫最美古詩詞》有感 篇5

讀後感 ,583字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年華。莊周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情不自禁地,這些詩句邊輕輕的從脣齒間流出。心中的親切感被一點一點的喚起,撫上質感的書頁,一縷縷詩意不禁從心底油然而生。

隨著作者的目光,透過每一首詩的背後,看看那一個字,一行詩,一首詞中,蘊藏了作者心中多少的深情。不禁佩服起作者的詩意來,一花一鳥,一葉一雲,一個個意象在她筆下盛開成美麗的花。這樣的詩意,讓她擁有了欣賞美的契機,擁有了與古人談天說地的機會。

這樣的詩意,在現實中不是每個人都擁有,但卻是每個人都有能力擁有。一個不懂詩的人也可以擁有詩意。詩意不單單隻針對於詩,在生活中,它更是一種生活的態度,一種心情。一個有詩意的人,他會被世界美好的事物而打動,他會用心去發現去感受一切美的享受;一個有詩意的人,往往有一雙會發現美的眼睛,即使很忙,也會忙裡偷閒,給自己一個享受美,放鬆自己的時間。

何謂詩意?我想,通俗的來說就是一種會享受美的心情,一種能發現美好的生活態度。詩歌本身也是一種美,懂得品味詩歌的人有詩意,那麼同樣,音樂又何嘗不是一種美?懂得享受音樂的人又何嘗沒有詩意?

詩意存在於生活的角角落落,存在與時間長河中的點點滴滴。在有限的生命中,與其忙忙碌碌而身心俱疲地度過每一天,還不如為自己留一些詩意,讓我們的生命也因為詩意的存在而倍加美好起來。

畢竟,年華有限,而詩意無窮。不是嗎?

讀《古詩詞》有感 篇6

高三作文 ,844字

堅守就是堅持守衛、不離不棄。

堅守文化,堅守崗位。當我看到李商隱的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我想起了老師在講臺上辛勤執教;我想起了清潔工在街道上默默的打掃;我想起了交警在十字路口揮舞著雙手。

堅守文化,堅守國家。當我看到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想起了黃繼光,他用他的胸膛擋住了敵人的子彈,為隊友的衝鋒提供了計劃。當我看見“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我想到了一個奄奄一息的老人,在想到國家還沒有平息戰亂,心有不甘。

當我看見“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我彷彿看見一位邊塞詩人正站在城牆上,遠遠地注視著匈奴人。當我看見“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我似看到一位白髮老翁在初秋時節,暑威仍厲,天氣的悶熱與心頭的煎熬,使他不能安睡;他更是因為想到那金人馬隊揚起的灰塵,卻隔不斷他們苦盼王師的視線,但他們哪能想到,南宋君臣早已把他們忘記的乾乾淨淨。

當我看到“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我看到了一位正值壯年的愛國詩人渴望上陣殺敵,卻被皇帝從前線調回。當我看到“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一位拖著年邁孱弱的身軀躺在孤寂荒涼的鄉村裡,自己並不感到悲哀。原來是心中還在想著替國家守衛邊疆,馳騁沙場,就連做夢都在想著自己披著戰甲為國出征。

堅守文化,堅守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深刻地說明了李白與汪倫的感情深厚。一則故事,講述的是大學五位同學,他們住一個宿舍。其中一位是從鄉下來的,城裡的四位就讓鄉下來的打水、拖地……鄉下的也不多說,就這樣四年。大學畢業之後,鄉下來的出來開始創業,而城裡的四位也都學有所成,很多大公司都向他們掏出了橄欖枝,他們都在猶豫不決。而此時,鄉下的也邀請他們到他的公司工作,四位毫不猶豫的就來到了他的公司,他們的原因是:“不是你開的工資有多高,而是因為大學你為我們打了四年的水。”

中國古詩詞源遠流長,是中國古文化的精粹。堅守文化,堅守古詩詞。

讓“單翼天使”不再孤單——讀《生命的詩情》有感 篇7

讀後感 ,777字

世上有一種聖潔的愛,是父母的愛。世上有一些孤單的孩子,叫“單翼天使”。像是天天受到陽光的愛慕卻無權享受雨露的仙人掌,叫“單翼天使”的孩子,他們往往能從養育他們的爸爸或媽媽身邊取得更多金錢與淚水的呵護,卻無法以此彌補心靈上,另一個位置的空虛。

以前,我只覺得那些單親家庭的孩子很可憐,”拋棄“他們的爸爸或媽媽往往都還在世上,卻沒給他一個完整的家。可是最近我讀了《生命的詩情》裡的兩篇文章,令我對他們有了新的認識。

第一篇文章,講的是兩個孩子,用盡自己的全力去維護一個即將分裂的家庭。當我讀到結尾時,兩滴清淚落在腮邊。因為書上的一句話”我聽到陳大寶說:“媽媽,這下你不會走了吧?"”一個孩子,他可能不聰明,不會動腦筋,但他卻甚至獻出生命,來維護一個本以支離破碎的家庭。那個孩子所做的可能難以改變家庭分裂的命運,但它讓我們看到,仍有一種愛連線著那些分開的家庭成員。

第二篇文章,則與第一篇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它更多的是表現了一個單親女孩對離異父親的忐忑與惶恐,在這篇文章裡有一種無形的憂傷,憂傷的很溫柔,這憂傷中有一種最熟悉的陌生親情。

讀完了這兩篇文章,我呆住了,原來“單翼天使”並不只是可憐,他們還是堅強的,敏感的。“單翼天使”都是最美的天使,可卻又有著不幸的遭遇。他們因為那個“陌生”的親人備受打擊。所以他們需要更多的愛,我相信,他們一定可以成為最閃亮的天使。

比起那些單親的孩子,我們的生活是令他們想都不敢想的。父母的呵護,親人的寵愛。使我們的生活不能自理,一旦失去了爸爸媽媽的幫助就手忙腳亂。父母加倍的愛護培養出了一個又一個小公主小王子。可我們幾曾想到那些為單親黯然傷神的孩子。親情,才是他們最大的渴望。比起他們,平時我們的”憎恨“是多麼不懂事。

”單翼天使“,獨孤的天使,”單翼天使“堅強的天使,"單翼天使”,善良的天使。從此以後,希望天使別再單翼。

且停緩下腳步匆匆——讀泰戈爾詩選有感 篇8

讀後感 ,1277字

時間如流水,世上的太多事物都是會在時間的洪流中變質或者是腐壞。但人類永恆不變的謳歌主題,就是愛。無論再過上個十年百年,再耗上個千世萬世,都不會改變。

而要是你問我為什麼泰戈爾的詩會傳世流芳,我會笑而不語,因為這不就是原因了麼。

少時就曾讀過泰戈爾的詩,只可惜當時尚年幼,只能是讀讀罷了,而無法去深層次地品讀。而慢慢地長大,時間賦予了我越來越多的感情、思想、觀點,每過上個時間段我便會重讀一次泰戈爾的詩。就像那句老話“溫故而知新”,每一次重讀總會有相比起以往不同的感受。

而在他所有的詩歌中,我最鍾情的,還是那《飛鳥集》。

句子雖是短小但卻不失精幹,又蘊含著意味深長的哲理。就像是一朵小而無奇的花,一旦靠近卻能嗅到那奇異的芬香,一直由著氣管慢慢滲透到了你的血液中再到了你的心,那是一種澀甜澀甜的味道。

而要是你問我它到底何處為妙,我會笑而不語,因為當你沒有親自嘗味詩過時我的誇讚都不過只是旁人的一種易被遺忘的評價。

在如今的這個匆忙世界上,對人生對自由對愛情對未來,我們是否該暫停下追逐的腳步靜心地仔細地去思考它們?有時候我們並不需要聲嘶力竭地去質問這個世界,發洩我們的不滿與欲求不足,而是去靜默地思考。

就像是身邊太多人執著地在達標而從不靜下心來好好地看看身邊的世界,他們總是很忙很趕像是根本無暇顧及什麼。我很喜歡詩,但在這些人的眼裡,我是自己在可笑地浪費時間與精力琢磨著它。

而要是你問還有誰與我同行了呢?在這個疑問上我不再對你笑而不語,因我感到的是孤獨。

太多人行走得太匆忙,而他們總是未來得及好好享受與品嚐生活便將生活囫圇地吞下。有時候我會在思考,生的意義。

對於少年,難道就是不斷地邁向圓滑與被同化?對於成人,難道就是不斷忙碌地工作與隨波逐流?對於老人,難道就是不斷地畏懼著死亡與想盡著方法欲求延年益壽?

你是否深感陷入了不斷迴圈令人煩悶的困境之中?

“我睏乏了,在閒榻上睡眠,想象一切工作都已停歇。早晨醒來,我發現我的園裡,卻開遍了異蕊奇花。”

而往往有些時候,一句詩,便也打通了困境。

一開始,我覺得泰戈爾真的是個神奇的哲人,他像是一位無所不知的智者,為我指點著迷津。但是現在我慢慢地慢慢地有了新的想法。

“人們從詩人的字句裡,選取自己心愛的意義;但是詩句的最終意義是指向你。”

就像這句詩說的一般,我開始在想詩人不過是在扮演著一個引導者的角色,而想法實際上卻是屬於你自己的。這樣一來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潛在的哲人,我們自己掌握著自己的思想,我們自己書寫著自己的故事,那麼何必將思維禁錮在狹隘的圈子中?何必將故事寫得如流水賬般的不堪?

我喜歡寫東西。而我總是寫得很慢,總是刪了又改改了又刪。

要是你問我為什麼,我這次便會回答你:不為什麼,只因為我在思考我也需要思考,不斷地思考會帶來一輪又一輪的新發現。而思考是需要時間的。

這樣一來你或許會說我是在浪費時間,或許會說我是在荒蕪青春。

但是你可能忽略了一點。那就是,

要是我“浪費”、“荒蕪”得精彩又快樂,我又何樂而不為呢?

我只是想告訴你,停下腳步未必是落後,是為了你可帶著寶貴的東西跑得更快。

腹有詩書氣自華——誦讀經典古詩文有感 篇9

讀後感 ,929字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而中國古詩文,更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我很敬佩那些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的人,他們腹有詩書,品德高尚:“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他們腹有詩書,謙恭有禮:“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他們腹有詩書,胸懷大志:“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從兩三歲還在牙牙學語時,我就開始背古詩了。“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口齒不清的我被客人誇得原地打轉,一屁股摔在地上,還不停地咯咯笑著。每當吃飯時,桌上掉了飯粒,只要媽媽一開口:“誰知盤中餐”,我就會馬上接上“粒粒皆辛苦”,然後就趕緊把飯粒拾起來吃掉。

上學以後,隨著古詩越背越多,我逐漸領略到了古詩文的魅力。李白把我帶進激情的山川;王維使我融入如畫的意境;孟郊的拳拳報恩之心、陸游的殷殷愛國之情都深深地感染著我,讓我在古詩文的天地裡如痴如醉地翱翔。

秋風習習,月朗星稀的夜晚,坐在小區的涼亭裡乘涼,不禁吟誦起“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眼前彷彿看到了在皓月當空、人跡罕至的幽靜竹林中,王維獨自一人,彈著琴,和著歌,有明月相伴的怡然自得的樣子,我如同身臨其境一般,心情平靜而放鬆下來。

我常常驚歎那麼區區幾行詩,寥寥幾十個字,竟能蘊涵那麼豐富的感情。就拿送別詩來說吧,能讓我感受到朋友之間的友誼是那麼真摯,也感受到了詩的多姿多彩。“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如此的灑脫、豪邁;“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又是如此的激昂慷慨,鼓舞人心;“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充滿了深深的依戀和牽掛;“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卻把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李白和汪倫展現在我們眼前。古詩的奇妙真是讓我讚不絕口。

現在,我已經七年級了,誦讀古詩文已成為了我生命成長中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每每來到不同的地方,看到不同的景色,我經常會不由自主地吟出一句詩來。跟媽媽比賽背詩是我的一大樂趣,並挑戰著背更難的詩。《行路難》、《將進酒》、《短歌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每背出一首長詩都會令我欣喜若狂。《弟子規》、《三字經》早已不在話下,現在正向《百家姓》、《千字文》挑戰。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背誦並內化更多的詩歌吧!那我們也能“腹有詩書氣自華”了!

讀《蔣勳說宋詞》有感 篇10

讀後感 ,843字

讀這本書,首我覺得很有意義。我們常提起唐詩,講宋詞很少。在宋朝,文化和藝術有很大的發展。可以說是達到了頂端。宋詞是我們的文化。我覺得我們應該去了解,去思考。

唐詩和宋詞是有差別的。唐詩比較豪邁,寫的景象也大多是比較巨集觀的,字字都非常驚豔。唐詩是可以敘事的,比如一首耳熟能詳的長詩《琵琶行》。而到了宋詞。就有些不同的地方。整體來講,沒有唐詩豪邁,可能在生活中沒有那麼多的起起落落的。於是寫的一些事物是偏細小的。關注了生活更深一層的內容,思考生命的意義。

我覺得宋詞對我的寫作很有幫助。不僅僅是說可以把詞用到文章裡來。還要學習宋詞中好的寫法。宋詞很灑脫。有時就是用平常通俗易懂的文字去描寫一個狀態,然後加上自己主觀的感受。由於不同的經歷,會對某一事物產生特殊的情感。對別人來講,它可能是普普通通的,但對自己而言是特別的、有意義的。借這個事物去抒發情感,情感會更加真摯。從貼切生活點滴寫起是很好的,往往比寫“大事”容易觸動人。文學是用來記錄生活的。如果離生活太遠。也就漸漸失去了意義。

美學在書中也算是提到最多的一個詞了。仔細去看。什麼都有它的美,壯闊的美。細微的美,都是一種美。每個人對美的判斷不同。這是不能強求的。所以每一種美都值得欣賞、接受,不管是柔軟的美,還是堅毅的美。

如果說要去做一件事情。我覺得,在做之前,明確這件事的目的是很重要的事,所以我們應該去想想文學的本質。大概是先有了生活,然後有了文學吧。文學是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也就是說他一定離不開生活。塑造的人物一定有血有肉,有不完美地方,才會觸動人。有時他就是不經意閃過的靈感。不是故意的傷感,故意如何怎樣。文學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通過文字,它能夠表達自己的情感,說出自己的觀點,或反映社會。這大概是文學最終的目的。但也不要把它看作一個多麼重的任務。僅僅當作一個消遣娛樂的方式。又何嘗不可呢。如果能讓文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也許是再好不過的。

美處處都在。形式多種多樣。文學也不過是璀璨星河中,其中一顆罷了。剩下的都在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