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烏塔有感400字相關作文20篇

讀烏塔有感400字 篇1

讀後感 ,483字

上學期我們學習《烏塔》這一篇課文,文中14歲的烏塔獨自遊歷歐洲的勇氣令我非常敬佩,我被她那善良、膽大、心細的品質所深深地折服了!

文中講了“我”在羅馬認識了一個年僅14歲的德國小朋友烏塔。在“我”和烏塔的攀談中,“我”知道了烏塔在讀小學,已經獨自遊歷法國、瑞士、奧地利、義大利、威尼斯、米蘭等地方這一次獨自遊歷歐洲的故事。

她在家裡就設計好了旅遊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先查警察局的電話,以便遇到危險事情時情時請求幫助,再給家人打一個電話,如果是我的話,我一定會叫爸爸媽媽給我整理,也從來沒有想過獨自旅行,警察局的電話我也沒有想過。只有在玩累後才到想家,才會給媽媽打一個電話的不只是我一個人吧。

許多孩子也跟我一樣從小就生活在蜜罐當裡,生活在長輩的羽翼下,長輩們把我們捧在手裡怕碎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所以我們這一代都缺少獨立,要想獨立就要在困難中磨練自己的意志,鍛鍊自己,遇到困難不放棄。

通過這篇文章,我學到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要不怕困難、堅持不懈、勇於探索,爭做一個自理、勇敢、堅強的人。

讀烏塔有感500字 篇2

讀後感 ,800字

最近我懷著好奇又興奮的心情,一遍又一遍的讀了《烏塔》這篇課文。作者生動具體地介紹了他親眼目睹了一位名叫烏塔的14歲德國小女孩,獨自遊歐洲的故事。烏塔自強自立、熱愛生活和熱情活潑的品質深深地感動了我。從作者和烏塔的對話描寫中,我知道了她為了這次歐洲旅行,花了三年的時間,做了周密的準備:不但閱讀了許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而且為掙足了旅遊費,每個週末都去餐廳或超級市場發廣告單,假期還要到別人家照顧小孩。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也很喜歡旅遊,風光秀麗的海南,美麗富饒的新疆,東方明珠上海,紅色搖籃瑞金,福建永定土樓,濱海之玉霞浦都留下了我的足跡。從旅行中,我飽覽了祖國的大好河山,瞭解到了各地的人情風俗,收穫非淺。但是每次旅行都是有爸媽陪著去的,他們不但包攬了我的旅行一切費用,而且沿途還無微不至的照顧著我,我總以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去年五一假期,一天凌晨四點多,“祺昕,快起來!我們要趕去海邊看日出啦!”媽媽急促的呼喚聲,叫醒了還在賓館中酣睡的我。“困死啦,別吵啦!我要睡覺……”我一邊揉著朦朧的雙眼,一邊任性的懶著。在爸媽的百般哄勸中,我一路嘟嘟喃喃的來到海邊。哇,一輪紅日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冉冉升起,我看到了日出奇觀,一蹦一跳的歡呼起來。

對比烏塔,我羞愧得無地自容,我感激爸媽對我的無私奉獻,但我更要像烏塔那樣,從小培養自強自立的毅志和獨立生活的能力。

行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晚上我興奮地對媽媽說:“媽媽,我決心從現在起不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要幫助您們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掃地、整理床鋪、洗碗……我全包了。今後還要和同學們一起參加社會實踐,接受各種挑戰性的訓練啊!”

“好呀,媽媽支援你!”媽媽欣慰地笑著說。哈哈哈,我們都開心地笑了。

讀《烏塔》有感 篇3

讀後感 ,332字

每個孩子都會長大,離開媽媽和爸爸,自己找一份好的工作,自己成家立業。

烏塔是個德國小女孩,今年14歲,她準備用三年的時間遊遍歐洲。她勇敢,堅強,自強自立,勇猛,有耐心,是個勇敢的女孩。

有時,媽媽會叫我拖地,可是,我就是從蜜罐子裡出來的,哪回拖呀!在媽媽的指導下,我終於學會了拖地,還越拖越有勁兒,一下就拖完了,我問媽媽:“還有事幹嗎?”媽媽氣喘吁吁的說:“沒事幹了!看會兒電視吧!”我心想:媽媽一定很辛苦吧!我無聊極了,便拉起掃把掃了起來。媽媽見了,笑眯眯的說:“會做事了,但是,你還小呢!”我嘟起小嘴說道:“我已經長大了耶!不再是嬌寶寶了!”

媽媽,您該放手了,我不願意當一隻不會飛翔的小鳥,如果不會飛,就會一輩子呆在籠子裡,而不會在天空中翱翔!

媽媽放手吧!

讀《烏塔》有感 篇4

讀後感 ,493字

今天我再次閱讀了《烏塔》這篇文章,它帶給我的震撼依然那麼強烈,文中德國小女孩烏塔只有14歲,卻能夠獨自一人遊覽歐洲。

烏塔是多麼獨立而勇敢啊,她見解獨到,經驗豐富,考慮周全,有很強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

和她相比,包括我在內的許多中國孩子都是被父母捧在手心裡長大的。我們的生活中有電視、遊戲、書本、遊樂園,看起來似乎很豐富。可是父母總是擔心這個,擔心那個,很少給我們鍛鍊自理能力的機會,更別提讓孩子獨自出遠門,去開闊視野,增長見識了。

還記得去年我想參加湘潭日報社組織的北京夏令營,報名前家裡大大小小開了好幾次會討論。爸爸支援我出去歷練,媽媽因為不放心堅決反對,相持不下。最後還是召開了“擴大會議”,由外公一錘定音,我才得以成行。聽老爸說,從我上了高鐵那一刻起,媽媽就開始坐立不安。直到我從北京平安歸來,收穫滿滿,她才停止了嘮叨,並且真的相信了我有照顧好自己的能力。

親愛的媽媽,放手讓我去鍛鍊吧!有一句話說得好,花盆裡長不出蒼松,鳥籠裡飛不出雄鷹。今後我會把烏塔當作學習的榜樣,通過實踐提高自理能力,積累生活經驗,勇敢地去廣闊的世界中體驗人生無限的美。請相信,我一定能飛得更高!

讀烏塔有感 篇5

讀後感 ,610字

《烏塔》是我很喜歡的一篇文章,它的主要內容是:作者在義大利旅行時遇到了一個十四歲的女孩,名叫烏塔。女孩獨自遊歷歐洲的事使作者十分驚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篇文章最觸動我的是:烏塔利用假期打工賺到的錢當旅費,並經過三年的精心準備最終實現了獨自遊歷歐洲的願望。烏塔的自立與勇氣值得我學習。

我喜歡這篇文章也是因為我和烏塔一樣有自己的旅行目標,我最想去的地方就是英國,那可是《哈利波特》的拍攝地呀!身為一名哈迷,如果不能去那裡,將是無比的遺憾。媽媽很支援我的想法,但是給我增加了一道門檻--自助遊。烏塔的舉動鼓舞著我也想實現自己小小的但是又巨集偉的目標。

首先,去英國需要旅費,由於我還不能像烏塔那樣靠自己掙,所以旅費由父母來擔負,但是我要分擔一些家務活為以後做準備。

其次,我要做好旅行攻略。烏塔用了三年時間做準備,這是一個人堅持、執著精神的體現,我要向她學習。我準備了英國地圖和旅行手冊,地圖可以讓我更好地瞭解《哈利波特》拍攝地的分佈;旅行手冊可以讓我瞭解當地的文化特色,那裡的交通、住宿等問題。有一點我沒有想到是烏塔提醒的,那就是預先查到當地報警電話以及中國駐英大使館的電話,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

最後,我還要學好英文,突破語言關。除了日常用語我還要學習旅遊英語。學英語已經是我的一個習慣,每天學習一點累積下來就會有長足的進步。

我正在奔向自己的目標,也許兩年,也許三年,但終究會實現自己的願望,為我加油吧!

讀《烏塔》有感 篇6

讀後感 ,531字

我是家中的寶貝,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同是家中的寶貝—烏塔,她14歲,竟然獨自一人遊歐洲,這可真讓我大吃一驚。假如是我呢?我的腦子裡馬上浮現三個字—不可能。我連黃岩都不敢一個人遊玩,跟烏塔一比,我就是溫室的花朵。

別以為她想去哪兒就急匆匆地出發,她為了這次旅行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她在家裡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她閱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她為了掙旅費,每個週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發廣告單……為了這次旅行,她足足花費了三年時間。這讓我吃驚得下巴都快掉到地上,難以置信地擦了擦眼睛。反觀我們中國呢?那可真是天壤之別。

我們每次旅行前,爸爸媽媽都如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我們呢,只用在旁休閒地當旁觀者,輕鬆出門就好了。而且每次父母都與我們形影不離,生怕我們走丟了。在遊玩途中,爸爸媽媽為我們提供了衣食住行,還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們。我們只負責吃喝玩樂,開開心心地玩。

其實只要適量地放手,我們也行的。記得今年夏令營,我在莫干山住了六天,自己洗衣服、疊被子、完成了教官給我的任務……我與夥伴們一起知心交心,互相幫助。

讀完《烏塔》,我想對父母們說:請適量放手,不要把自己的孩子當做溫室的花朵。我們呢,也要自立自強,不能做溫室裡的花朵。

讀《烏塔》有感 篇7

讀後感 ,481字

昨天,我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文中年僅14歲的德國小女孩熱情待人,膽大心細,令人敬佩。然則,我最敬佩的是她熱情待人。“她一見我,立即坐起來打招呼,問我玩得怎樣,又問我從哪裡來。”每次讀到這兒,我都會有一種心酸溜溜的感覺,也會不由自主地壓低聲音,因為我自愧不如啊。

烏塔見到一個外國大人都那麼熱情,相比之下,我看到鄰居都只會如同啞巴般傻呆呆地站在那兒,一聲不吭,更別說是一個不曾相識的外國人了。我覺得我和烏塔相差十萬八千里,既然烏塔在旅途中對外國人那麼熱情,那麼對家人、客人、鄰居肯定更加熱情,而我呢?

往事如煙,我也只能記住幾件事,可我的腦海之中,這件事常出現並一閃而過、稍縱即逝:暑假,火辣辣的太陽把大地也烤得火辣辣,我剛剛回家,看見樓下的婆婆正在幫我們清掃樓梯,我一聲不吭地從她身旁走過,甚至連正眼也沒瞧一眼,就匆匆上樓了。學習了《烏塔》之後,我就開始審問自己。“為什麼不叫人?”

現在,我這個“見人變啞巴”的壞習慣已經得到了改善。我相信,不光是我,世界上所有冷漠待人的小朋友都會改掉這個“見人變啞巴”的壞習慣,學會熱情待人。那麼,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吧!

讀《烏塔》有感 篇8

讀後感 ,1014字

【讀《烏塔》有感】

(張梓淇)

昨天,我剛學完《烏塔》這篇課文,它使我受益匪淺。

課文講的是一個14歲的德國小女孩烏塔,為準備一次歐洲旅行,自己在家裡設計好了旅行路線;用了3年的時間,閱讀了很多有關歐洲國家的書籍;為了掙旅費,每個週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去陪小孩玩。在一個暑假,烏塔按照自己設計的旅行路線,用自己掙得的旅費,獨自一人遊歐洲。她在旅行時,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再給家裡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

烏塔獨立自主、自理能力強、細心,真讓我佩服。如果不具備這些品質,怎麼獨自一個人去旅行呢?雖然不是每個同學都應該像烏塔一樣,獨自一人去旅行,但難道不應該學習烏塔的這些品質嗎?

記得幾年前有一次,由於我練琴不認真,晚上媽媽不幫我洗澡了,要我自己洗。我在浴室裡手足無措,根本沒怎麼洗就出來了。現在,我睡在自己的房間裡,有時還會害怕,必須聽著故事才能入睡。我一個人能獨立完成的做菜,也只有蛋羹和鹽?h蘿蔔。我四年級了,也只會洗自己的內褲和襪子,自己的衣服還沒辦法洗乾淨。如果讓我離開父母獨立生活,我肯定撐不了幾天。

在生活中,我還有很多事情無法自己做,烏塔卻已經可以獨自生活了。我要學習她的品質,做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

【讀《烏塔》有感】

(羅舒也)

前些天,我們學了一篇課文-《烏塔》,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課文講了一位14歲的外國小女孩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的事。我非常羨慕烏塔,可同時又很慚愧。

我把課文仔細地讀了一遍,還不停地把中國孩子和外國孩子進行比較,我們中國孩子有這種能力嗎?沒有!為什麼我們不能獨立去旅遊呢?為什麼我們不能自己掙錢呢?為什麼我們沒這種勇氣呢?

在家裡,在外面,中國孩子總有一位“僕人”伺候著,那就是父母!每當我們要做家務時,“僕人”伸出一雙粗糙的手,說我們太小了,長大再幹;每當我們過馬路時,他們又伸出一雙大手,拉著我們過;甚至每當上下學時,他們還伸出一雙手,接過書包,自己揹回家……不知不覺,我們就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和“小公主”了。遇到挫折時,他們還是伸出雙手擋住“人生之路”,使我們變得像溫室中的鮮花,不能見狂風大雨。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一句話:“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漢。”我要向烏塔學會獨立,我們不要做溫室裡的花,我們要像展翅高飛的雄鷹飛向藍天!

中國的父母,請鬆開手,讓孩子去拼搏吧!

讀烏塔有感 篇9

國小五年級作文 ,466字

德國女孩烏塔,她14歲用自己課餘時間打工掙錢,環遊世界只有只有14歲呀。

如果換個角度想站在她父母的角度,想他們會放心嗎?是的,他的父親於母親很放心很同意屋塔怎麼做,在中國如果哪一個14歲孩子這麼做,家長是絕對不同意的他們太過分了愛自己的孩子了,形成了溺愛。難道烏塔的父母不擔心嗎?他們是很擔心烏塔,他很想烏塔,但是他們更想讓自己的女兒學會堅強獨立爸爸媽媽們我謝謝你們這麼愛我,但是這種愛真的會讓我們幸福快樂成長嗎?

每個家長的愛都是從好的起點出發的,但是好的起點不一定有好的結果每一箇中國的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每個家長對自己的孩子都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碎了我們不再是三歲小孩子了,有能去獨自戰勝困難了,真的我們真的真的可以了,我們無論如何都會經歷人生路上的風風雨雨你們就算可以呵護我們長大成人,但是你們呵護不到我們老。

撒手吧!讓我們獨自面對困難;撒手吧!讓我們開闢出新的天地讓我們開闢出新的天地;撒手吧!讓我們擁有獨立的勇氣。爸爸媽媽們:我非常感謝你們對我的愛,但是我想告訴你們這樣的愛我們不需要,這樣的愛我們真的不需要!

讀《烏塔》有感 篇10

讀後感 ,593字

首先我想問你一個問題:一個小孩能外出旅遊嗎?大多數人會說,一個小孩出門旅遊當然不行,因為這個世界有太多醜惡。其實,我反倒覺得可以,因為這個世界還是美好的一面多。

我曾經看過一篇名叫《烏塔》的文章,主要講了一個名叫烏塔的十四歲的德國女孩,獨自一個人外出去世界各地旅遊。剛讀文章我嚇了一跳,覺得這簡直是無稽之談。讀到後來才知道,烏塔在出發前便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每到一個地方便查出警察局的電話,以便遇到危險時好求助,並且給爸爸媽媽打電話報平安。

現在的中國少年幾乎個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養成了好吃懶做,不能自強自立的壞毛病,如果再這樣發展下去,後果不可想象。

梁啟超先生曾說過:“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只要我們從現在做起,讓少年都變得勤勞、自強自力。

反而,烏塔便做得很好,她非常獨立。她把事事都想得周全,為了保障自己安全,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她外出旅遊,不僅增長了見識,開拓了視野,而且還培養了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鍛鍊了自己的膽量,變得更加勇敢、自信、大方,提高了自己應對困難的處世能力。

我希望,中國青少年應多向烏塔學習,不能讓自己的父母過度溺愛自己,應多鍛鍊自己獨立自主的處世能力。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人類其實應向動物們學習,比如,鳥媽媽會讓襁褓中的小鳥自己覓食,自己做窩,所以鳥兒們都會飛翔。

行動起來吧!做一個自強自立的人,這樣我們的國家才會變得更加強大,立於世界之林。

讀烏塔有感 篇11

讀後感 ,1105字

我讀了《烏塔》這一篇文章,裡面的小主人公—烏塔給我影響巨大,還帶有一絲絲的驚訝!她最大的特點就是獨立性很強。

我們先來說說烏塔的禮貌,一見到作者—汪曉潔,就立即站起來打招呼還問作者從哪裡來的,玩得怎麼樣。作者一一回答完她的問話,她就禮貌的告訴汪曉潔,她叫烏塔,已經十四歲了,是德國的漢堡人。我想,如果我是烏塔,面對著陌生人,連打哈欠都不敢,更何況大膽得向陌生人問好、介紹自己呢?這就是區別呀!

烏塔不但是一個有禮貌的孩子,而且非常有計劃性,是個自律性很強的人。她在家裡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旅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當地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再給家裡拔個電話或寄一張明信片。烏塔為了瞭解所去國家的情況,她還閱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她為了掙旅行所需費用,每個週末都要去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宣傳單,假期到了,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就為了出國旅行她做了這麼準備,她用了三年的時間,瞧瞧,烏塔多麼自律呀!看看我們中國的大學生,別看個子一個比一個高,把自己打扮的俊男美女的,可是參觀參觀他們住的房間、宿舍,簡直就是垃圾的天堂,雜物亂飛、垃圾滿地,臭氣熏天,進去令人作嘔。跟烏塔比,真是一個天,一個地呀!想想烏塔才十四歲,我們中國的大學生都是十八、九歲左右的大孩子,他們同烏塔相比較,自律性太差,中國人的臉應該放在哪兒呢?說到這兒我來給大家分享一個真實故事,有一個大學生在家裡什麼事都依賴家長,早晨穿衣服需要父母找到送到跟前(因為晚上脫了不知道扔哪裡了),刷牙父母擠好牙膏候著,吃飯磨蹭父母就給喂,收拾書包也靠家長……他去讀大學後,到食堂拿上雞蛋不會剝皮,感冒藥不會吃,衣服髒了更是不會洗了。這就是一個廢物,上大學有什麼用呢?中國的孩子真丟人呀!

烏塔不但很自律而且很獨立。自己一個人利用暑假時間光顧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義大利她還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最後去了希臘。去這八個地方全都是她一個人,沒有任何人陪同。中國的孩子如果要一個人出去玩,估計父母會把他(她)們抱上火車或飛機,沒有父母的陪同他(她)可能會嚎啕大哭,早成了一個淚人兒。中國的孩子是家裡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很愛他(她)們,不會讓他(她)們一個出去的。但是烏塔也是家中的寶貝,她的父母卻可以讓她一個人去旅行。你不覺得我們中國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是一個太溺愛自己孩子的群體嗎?如果我們一個人出去旅行,估計大人們先瘋掉了。他們把孩子溺愛的一點不自律、不獨立,若要和烏塔相比,那中國人害羞得要找一個地縫鑽進去了。

中國是個溺愛大國,孩子們要學會自律、獨立、不要被“依賴”這個惡魔害了。

讀《烏塔》有感 篇12

讀後感 ,499字

最近,我讀了《烏塔》這篇文章,受益匪淺。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14歲的小女孩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的事。文中的烏塔年紀雖小,但她自己安排日程和設計旅行路線,為了掙旅費,週末還到餐館或超級市場打工。她的行為深深折服了我。

讀了這篇文章,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我想了很多很多。為什麼中國的孩子不可以獨立呢?難道學習就是孩子全部的任務嗎?我還好,現在中國相當多的父母都把學習當作孩子的全部任務,恨不得孩子一天24個小時都在學習,不讓孩子作任何家務,結果孩子變成了十足的書呆子。

在中國的家庭裡,養尊處優的孩子何只幾個!我聽過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考上大學,年紀已經18出頭的學生,自己不會洗衣服、疊被子、整理書包,每天還要媽媽跑到學校來給他整理內務。由此可見,中國的孩子多麼缺少獨立的意識。我們就像渴望飛翔的小鳥,翅膀長硬了,卻被父母留在巢裡,時間長了,翅膀退化了,就再也飛不上藍天了。

烏塔是幸運的,她有親身實踐、品嚐生活酸甜苦辣的機會。而我們呢,是幸福的,卻是有缺陷的幸福。我要對同齡的夥伴說,走出父母的懷抱,鍛鍊自己獨立生活的意志和能力。我要對中國的父母說,給孩子一片獨立的藍天,讓他們展翅高飛,讓愛更完美。

讀烏塔有感 篇13

讀後感 ,515字

爸爸媽媽:

你們好!

今天我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我有一些話想和您們講。聽到烏塔這個詞語,你們是不是以為是黑色的塔啊?那就錯了,課文講述的是一個名叫烏塔的十四歲德國小姑娘,獨自一人遊歷歐洲的故事。你們一定搖頭不相信吧,而且會像文章中的作者一樣驚訝的問:“啊!一個人嗎?父母不擔心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其實烏塔在家裡就設計好了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電話和給家裡報平安哦,爸爸媽媽,烏塔的保護意識很強吧?這個優點我也會好好學習的。

還有你們也會想,這麼小的孩子獨自旅行,費用肯定是家裡人給的吧。事實並非如此,烏塔不像我們,週末都是去興趣班或和爸爸媽媽一起出去玩,她每個週末都掙旅費,幫餐館或超市發廣告,假日裡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這些費用都是烏塔用自己的勞動換來的。

為什麼我們不可以一個人出去呢?爸爸媽媽,有句話叫“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從電視和書籍認識世界不是完整的,我們要走出去才能親身感受世界的美好。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就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比如下樓去超市買東西,去信箱取報紙,慢慢培養生存本領,自立自主好嗎?

敬祝

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女兒:胡佳樂

12月16日

讀《烏塔》有感 篇14

讀後感 ,341字

默讀完《烏塔》這篇課文,我感受頗深。烏塔自己會掙錢,而且還一個人周遊了歐洲,我跟她年齡相仿,經歷卻是天壤之別!

我清醒地知道,我不能只是盲目地羨慕她,羨慕她自己一個人遊歷歐洲。我更應該冷靜地崇拜她,崇拜她為遊歷歐洲做了三年的準備,還有她那極強的自立能力也讓人由衷地欽佩。

烏塔只要到了一個國家,就會先到警察局拿上電話號碼,方便自己在遇到困難和危險時能請求到幫助。同時,也方便警方聯絡到自己的家人。就這一點足以說明她的自立能力有多強,對生活是多麼的熱愛!

中國的孩子就是大棚裡的花朵,永遠是被陽光和塑料膜包裹著的,永遠成為不了天上的雄鷹,永遠成為不了地上的雄獅,永遠成為不了水裡的鱷魚。為了那萬里的晴空,要勇敢地面對電閃雷鳴的暴風雨。

烏塔,你真棒!

烏塔,你讓我有了學習的目標!

讀淘氣包馬小跳有感400字 篇15

讀後感 ,428字

自從我讀了《淘氣包馬小跳》後,我的內心就產生了幾個小祕密,現在讓我悄悄的告訴你。

第一個祕密就是要做一個伸張正義,見義勇為的人。不論外界環境多麼險惡,都要挺身而出,說出事實。

第二個祕密就是要做一個誠實的人,絕對不要撒謊。因為謊言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終有一天謊言會被戳穿,那時你會更加難堪。

第三個祕密就是要做一個尊老愛幼的人。每個人都要經歷幼年時期和老年時期。我們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愛護,那我們就要先尊重愛護別人,不然會得到別人的指責和批評,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第四個祕密就是要愛護家人,幫助家人。對於我們少年兒童,在家裡要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洗碗、拖地、擦桌子、洗衣服之類的勞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恩父母。

第五個祕密就是要正確認識父母,父母不是我們的傭人,而是最愛我們的人。我們千萬不要做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一定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一個自強自立的好孩子。

其實這些也算不上什麼祕密,因為這是每一個人都應該明白的道理。

讀伊索寓言有感400字 篇16

讀後感 ,465字

在學校舉行的讀書沙龍會上,我獲得校長親自贈予的經典名著——《伊索寓言》。本書作者是古希臘的伊索,他在書中寫了許多自己對生活的見解、批判和教訓,我就用書中的一個小寓言故事來舉例吧。

《膽小鬼》講述了一個膽小的人,生活條件不好,卻很貪財。一天,他上山砍柴,在小路上看見一頭金獅子,但他卻不敢碰,在心裡嘀咕:這究竟是活的還是雕像呢?過了好一陣子他才確定獅子是雕像,膽小鬼向四周巡視了一遍,確定沒有人,就抓起獅子的前爪和後爪,可獅子太重了,拿不起來。他好像很聰明似地想:“人多力量大,等我找家人一起搬”,可等他找人回來搬獅子時,獅子早已不見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做事一定要果斷,不能拖拖拉拉,否則,不管什麼好事情都會變得糟糕。“效率就是金錢”,這在學習上同等適用,幹事要雷厲風行,才能比別人多學習知識,變成更優秀的學生。

《伊索寓言》是古希臘文學的一塊瑰寶,數千年以來因其獨特的智慧和藝術魅力而經久不衰。書中每個故事都有深刻的含義,我很喜愛這本書同時也受益非淺。

我要讀書觀後感400字 篇17

觀後感 ,599字

昨晚(4月17日),學校給我們看了一部電影,看完之後,我的腦海裡萌生出許多感想……

電影中的主人公是一個一出生就被家人拋棄的殘疾孩子,他叫張強,非常渴望讀書,而收養他的張奶奶住在離學校很遠的山坳裡,又因為雙腿殘疾,不能正常走路,學校不接授此類特殊教育。張奶奶看著張強那種對讀書渴望的眼神,只能躲一邊偷偷流沮,因為張奶奶大字不識一個。可張強沒有放棄,硬是堅持天沒亮就起床,手拿兩個小板凳當腳使,一步一步攀大山,過河流爬向學校。看著這樣努力勇敢的張強,我的淚水在眼中打轉,多堅強的小弟弟呀!多渴望讀書的小弟弟呀!若有個好心人幫助他該多好呀!劇情就在此時出現了轉機,劇中的何老師被張強流利背誦課文的情境深深打動了,更被那句“我要讀書”的話震撼到了,努力爭取到了讓張強到她班讀書的資格,從此,何老師天天揹著張強上學。

劇中的何老師是個很了不起的老師,劇中張強對讀書的渴望以及那頑強的毅力,讓我不得不反思我們自己,身邊有袁芳這樣有耐心的老師、有兢兢業業堅守山區教育三十多年的老教師何社錄、有譚湘渝這樣一心只顧學生的好老師……還有爸媽陪伴如此幸福的生活,我們卻浪費,每天不認真的讀書,還闖禍,挑起事端,這樣看來,我們真的比劇中的小張強差太多了。我心中感到深深的愧疚,更多的則是在想:“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去好好讀書?”所以,我呼籲:“同學們,動起來吧!讓我們和張強在藍天下共同努力,認真讀書,好好學習文化知識!”

狐狸和烏鴉讀後感400字 篇18

讀後感 ,2835字

【狐狸和烏鴉讀後感】

段睿祺

今天我讀了一則故事,名字叫《狐狸和烏鴉》。

這個故事講的是烏鴉在樹上嘴裡叼著一塊肉,狐狸心裡想吃這塊肉,就說了很多花言巧語,還誇烏鴉歌唱得好,烏鴉聽了心裡美滋滋的,可是烏鴉一張嘴肉就掉了下來。從故事中我深受啟發。

這一天我的同桌沒做作業,一心想抄我的作業,死纏爛打糾纏不休,可我不讓他抄,他就氣呼呼地說:“不讓我抄,我就給你絕交!”我最怕他給我絕交,因為他是我最鐵的哥們兒。我只好讓他抄。第二天,我的同桌又沒寫作業,他又故伎重演威脅說:“讓我抄,如果不讓我抄,我就給你絕交!”我的同桌還以為我會讓他抄,但我給他的答案是:“上次就被你騙了,這次你給我絕交我也不怕!”他只好氣呼呼地自己埋頭做作業了,當然也沒有再提絕交的事。

我發現別人威脅你,或說一些花言巧語,只要你意志堅定,他們都是得不到想要的結果的。

【狐狸和烏鴉讀後感】

張?碩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字叫《狐狸和烏鴉》這則故事講的是烏鴉和狐狸住在一棵樹上。一天,烏鴉找到了一大塊兒牛肉,狐狸非常想吃那塊肉,張開嘴巴就誇烏鴉長得能比過孔雀,唱的歌比誰都好聽,烏鴉心裡興奮極了。剛想高歌一聲,肉就掉下去了,狐狸嘴一張就把肉給吃了。

我記得有一次,我也做了一件像烏鴉的事,老師說讓我們組留到最後打掃教室,有一位同學想早一點回家,就對我說:“你可以幫我掃地嗎?我可以請你吃薯片,雪糕”。我說:“掃地是你的事,我不能幫你。”他又繼續花言巧語的引誘我。“我可以把我所有的玩具都借給你玩一天,兩天,一週,一年……我心動了,情不自禁地說:“好吧”。我剛剛拿起掃把那位同學就跑沒有影了。想到他的承諾,我堅持一個人掃完了地。第二天早上,我迫不及待地向他要玩具,他嬉皮笑臉的否認我,後來我才知道,我被騙了。我成了那隻受人哄騙的烏鴉。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可以上了壞人的當。

【狐狸和烏鴉讀後感】

陰昊卓

今天,我讀了一則故事,名字叫做《狐狸和烏鴉》,從中我得到了很大的啟示。

這則故事講的是:有一隻烏鴉住在樹上,狐狸住在下面的樹洞裡。有一天,烏鴉找到了一塊肉,狐狸想吃烏鴉嘴裡的肉,於是想辦法騙烏鴉,開始誇起了烏鴉,不僅說它美,還讓為它唱歌,烏鴉的心裡美滋滋的,也想為狐狸唱一首,結果剛一張嘴美味的肉就掉了下來。狡猾的狐狸迅速地將肉叼回了洞裡,烏鴉後悔了,可是一切都晚了。看了這個故事,人們都覺得烏鴉真蠢,因為愛聽好話,而上了別人的當。

記得在我的生活當中也發生一件類似的事情。有一次在我掃地的時候,我和同學在打掃衛生區,我負責掃地,他負責倒垃圾,他笑眯眯地對我說:“你能幫助我倒垃圾嗎?”我回答到:“倒垃圾是你的事,為什麼讓我做?”“我可以讓你玩我的悠悠球。”他繼續施展他的“遊說功”。我抵擋不住他的誘惑,對他說:“那好吧。”可是到了第二天,我問他:“你的悠悠球呢?不是讓我玩的嗎?”他卻做個鬼臉哈哈說:“那是騙你的。”這是我才知道我上當了,因為輕信別人的誘惑,但為時已晚。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凡事都要用腦子去想一想,只喜歡聽好話,到頭來吃虧的只能是自己。”

【狐狸和烏鴉讀後感】

崔景涵

去年夏天,我讀了《烏鴉和狐狸》這本書,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這則故事講的是:有一隻烏鴉住在樹上,而一隻狐狸住在樹洞裡,有一天,烏鴉找到了一塊肉,狐狸想吃,便誇烏鴉美,唱歌好聽,讓烏鴉唱歌,烏鴉剛張口唱,肉就掉了。狡猾的狐狸立刻叼回了家,烏鴉後悔極了,但一切都晚了。人們都嘲笑烏鴉的愚蠢,卻不知我們有些時候也在犯著同樣的錯誤。

記得在我的生活中,發生了一件類似的問題,有一天,在學校裡我的鄰桌他要抄我的作業,我不讓他抄,我就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依賴別人。”他一臉委屈的樣子向我求情:“崔景涵,你最好了,我讓你玩兒東西。”我有點兒心動了,我讓他抄了一會兒。到了第二天。我要他兌現承諾,他卻嬉皮笑臉的說:“那是騙你的啦!”那時候我才知道,我上當了,以後我再也不讓他抄作業了。

記得還有一次我的同學焦子涵,她帶了一杯飲料,任怡凝想喝。便去給焦子涵求情,焦子涵搖搖頭無奈的說:“我媽媽不讓別人喝,沒有辦法。”任怡凝說,她要告訴老師,焦子涵說:“反正我剛剛看見老師走了,最後一堂課是副課,老師不管。”她又說明天給她一元錢,焦子涵才極不情願的給她了。到了第二天,任怡凝一分也沒帶,焦子涵氣憤的說,以後再也不聽她的了。

這兩個故事,讓我真正明白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句話。而《狐狸和烏鴉》告訴我們,凡事不能光聽好話,要不然到頭來吃虧的是自己。

【狐狸和烏鴉讀後感】

朱家樂

去年夏天,我在家讀了一本《狐狸和烏鴉》,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這則故事講了:有一隻烏鴉住在樹上,一隻狐狸住在那顆樹洞裡。有一天,烏鴉找到了一塊肉,狐狸看見了,就想吃烏鴉嘴裡叼的一塊肉。開始誇獎烏鴉長得漂亮,唱歌甜美。於是,烏鴉就開始唱歌讓狐狸聽,誰知,烏鴉剛開口,肉就掉在地上了,狐狸撿起肉,飛快地跑了,烏鴉真蠢啊,相信看過故事的人都有同感。

記得我在生活中也有兩三件這樣的事情。我想用我的同學的東西,說和他換一下,他就把那麼惹人喜愛的筆給了我。誰知,我把那根筆搶過來,就跑走了,我跑啊跑啊,並帶著那根筆,趕緊跑到了遠處,他追不上我,發現自己中招了,惱怒地回到了教室。後來,就告訴我把那根筆送給我了。我心裡瞬間心花怒放,心想:太好了,我的文具盒裡終於裝滿了呀!我為自己“陰謀”得逞而得意洋洋,多像那隻狡猾的狐狸啊!

還有一次,我和同學們在玩“貓和老鼠”的遊戲,誰輸了誰當“貓”。於是大家問我出什麼,我告訴他們我出“石頭”,他們告訴我,他們出“剪刀”。然後開始“剪刀石頭布”,但是,我上當了,我出了“石頭”,他們卻出了“布”。哎,上她們的當了,這下我成了被騙的“烏鴉”了!我心裡想著,就馬上捉住了一個人,那個人是“貓”。“我終於不是貓了!”我高興地喊著。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不能騙人的,我也在慢慢地改掉壞毛病。

讀《能聞出孩子味的烏龜》有感 篇19

讀後感 ,633字

假期裡,我讀了一本好書,讓我懂得了許多。這本書是楊紅纓阿姨寫的《能聞出孩子味的烏龜》,孩子味是一種什麼味道?這讓我很迷惑,好奇心驅使我讀下去……

原來啊,孩子味就是童心。童心能讓孩子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馬小跳和他的幾個小夥伴就有著十足的“孩子味兒”。有一隻活了幾千年的神龜,它聞著孩子味兒來到了馬小跳和小夥伴的生活中。它的背上刻滿了甲骨文,它只有在和孩子味兒的地方才能長生不老。只因為現在有孩子味兒的孩子已經很少了,所以烏龜才能在馬小跳的祕密山洞相遇。

馬小跳是我最喜歡的角色,他有一個幽默風趣的爸爸,也有一個善良的寶貝兒媽媽。正是這樣,馬小跳的性格才會這樣開朗和好玩,孩子味兒很濃。這本書讓我感觸很大,現在的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假期裡,讓孩子學這樣學那樣,雜七亂八的培訓班。就算再有孩子味兒的孩子也會變得消沉寂寞。雖說:“可憐天下父母心!”但是,孩子就應該有孩子味兒,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或許,有的父母會說;“我們是為了孩子好,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好的前途,所以孩子就應該從小刻苦學習各樣本領!”但他們有沒有想過,孩子有前途了,可是不快樂了。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有孩子味,童年裡才會有純真和快樂。我曾經想起:我的叔叔小時候就很有孩子味,他貪玩,釣魚、爬樹、卓蟋蟀……玩得自由快樂,並沒有像大人說的那樣“小時候不認真讀書就沒好前途”,現在叔叔在一所名牌大學畢業了呢?

我真希望我是馬小跳,像馬小跳那樣快樂地成長,不再被讀書所束縛,讓我在一個溫馨愉快的環境中成長。

草房子讀後感400字 篇20

讀後感 ,2379字

【篇一:草房子讀後感】

我最近讀了《草房子》這本書,故事的情節十分有趣生動,主人公桑桑是個調皮可愛的小男孩,他雖然做了許多“壞事”,但他心地十分善良。

這本書第一章節的題目叫《禿鶴》,這一題目十分引人注目。“禿鶴”原名陸鶴,因為他天生不長一根毛,所以顯得他俊俏的臉蛋兒和頭頂極其不協調,所以同學們都叫他“禿鶴”,這個稱號傷了他的自尊心,但他後來在一次演出中用行動捍衛了他的自尊心。

言歸正轉,讓我們來看看調皮的桑桑吧。桑桑做了許多“壞事”,有些事他明明知道做完了要遭媽媽追打,可是他偏要這樣幹,當然免不了他媽媽一頓“毒揍”。一天,他悄悄的拿著家裡唯一的一口鍋砸成鐵塊給賣了,為的就是要買他那寶貝鴿子。買回來他才發現沒地方放,於是立即動手,將放碗的櫃子做成了鴿子的窩。當媽媽回來見家裡最重要的兩件東西沒了,要把桑桑給抓住。可是桑桑沒命地跑,見家門關著,就跑進了豬圈,可是剛逃離了媽媽的魔掌,又迎來了母豬和公豬的進攻,踩了一堆屎,狼狽地出來了。最後桑桑被媽媽抓住,揍了一頓。再比如說,桑桑具有獨特的想象力。他想,一個大夏天穿上棉襖棉褲會怎樣,二話不說,立即穿上了,他成了學校獨有的奇葩……

讀了這本書,我懂了許多道理,也明白了人間有許多真情。這本書給我帶來許多歡樂,這是一本獨一無二的好書!

【篇二:草房子讀後感】

《草房子》寫了主人公桑桑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的六年小學生活。六年中,他經歷了許多看似尋常但又催人淚下、感動人心的故事。比如少男少女之間毫無瑕疵的純情,不幸少年與厄運相拼時的悲愴與優雅,殘疾男孩對尊嚴的執著堅守,垂暮老人在最後一瞬間所閃耀的人格光彩,在體驗死亡中對生命的深切而優美的領悟,大人們之間撲朔迷離且又充滿詩情畫意的情感糾葛?這一切,讓桑桑終生難忘。

《草房子》裡不僅有許多感人肺腑的句子還有許多幽默搞笑的故事,但在我記憶最深的就是桑桑拿蚊帳去捕魚。因為沒有魚網所以拿了蚊帳來代替。我覺得他很聰明,但也有一點淘氣。

最讓我感動的人便是杜小康。杜小康的家在油麻地的一間“紅門”裡,他們家幾代都在油麻地經商,是油麻地的首富。可就在他爸爸拿了自家所有錢又去購買一批貨準備繼續經商時,船翻了,他們家破產了,杜小康停了學。懂事的他儘自己的能力幫助父母維持著生計,在校門口賣東西時,他沒有一絲卑微的神色,掙錢減輕家裡的負擔。不怕苦和累,每一天都樂觀地度過。在他身上,我學到了很多:在富有時不浪費,在貧窮時不卑微,儘自己所能,克服種種困難,取得成功。

《草房子》是一個感人的,搞笑的故事。讓我也懂得了許多道理。

【篇三:草房子讀後感】

近期,我迷上了曹文軒教授的書。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草房子》。

這本書的主人公幾乎都有不足,比如:陸鶴天生不長一根頭髮;紙月是母親私生的……

書的主要內容是桑桑小學六年的生活。桑桑是一個調皮的男孩,有一次為了給鴿子做新家,拆掉了家裡的碗櫃,給鴿子當家,結果捱了一頓打。可桑桑不長記性,過了還沒幾天,“舊病復發”扯下爸爸媽媽房間裡的蚊帳,剪成一塊很不錯的“漁網”。

最感人的故事還是數最後一章。因為桑桑私自拿出爸爸的獎品—筆記本,供自己隨意使用,所以被爸爸打罵了一頓。快睡覺的時候,桑桑脖子疼,原來,桑桑脖子腫了,就因為這個,父子倆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治病的配方,從而治好了桑桑的病。

讀了這篇小說,我感覺桑桑小學的六年是他生命的開始,是他接受教育的開始,桑桑以後會遇到更多挫折,希望他走向成功!

【篇四:草房子讀後感】

九月,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叫《草房子》,當我開啟書讀了一會兒發現草房子裡有,“有趣、感人、可憐”的故事。

其中有一段有趣的情節,說的是,桑桑看見賣雪糕的冰箱上蓋著厚厚的棉被。於是他穿上了大棉襖,在學校裡一邊走,一邊唱,“姐姐十五我十六,媽生姐姐我煮粥,爸爸睡在搖籃裡,沒有奶吃向我哭……”你們知道桑桑為什麼做出這種不可思議的事情麼?大家都知道一個似乎被人遺忘的、瞧不起的人他有多麼的難受嗎?於是他才做出了這種讓人無法想象的事情來。同學們人人都是平等的,本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都應平等相待;無論誰做了什麼事,只要不是壞事都因應該激勵,不應用不屑一顧、鄙視的眼光去看。這樣他的心才得以安慰,也才會開心。

同學們,我覺得凡讀了《草房子》這本書都應從中得到啟示。在往後的學習生活中,應相互尊重、相互鼓勵。對每一個同學取得的微妙的成績,都應給予讚許。尤其要平等對待暫時後進的同學,不能歧視,應攜起手來,互幫互學、共同進步。

我相信,通過這次讀書活動,同學之間將更加和睦、學習氣氛會更濃,大家的學習成績會更好!

【篇五:草房子讀後感】

《草房子》是一本讓人感到快樂、悲痛和驚喜的小說,但我覺得我在看的不是一本小說,而是一個感人肺腑的真實的生活故事,當我想起桑桑、杜小康、紙月、陸鶴還有白雀和蔣老師那段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我的眼中就泛起一層薄薄的淚花。

桑桑雖然是頑皮的孩子,但他真性情,在危險關頭會保護自己喜歡的人,在我印象裡,桑桑為了杜小康偷爸爸的本子替杜小康抄課本而被爸爸打的那一幕,我就像鐵一樣烙在我的心中。

而杜小康雖然在油麻地是個富二代,可他體貼同學,從來不耍大少爺氣性,他有好東西跟大家分享,當他們家遇到困難時,他心裡最想的就是上學,這種渴望學習卻不能學習的心情是多麼的痛苦。

紙月,一個心地善良又不失可愛的女孩,當別人把她當成桑校長女兒時,她是不會給別人新增煩惱的女孩,她懂事,知道如果再去桑校長家,只會更加增添遙言。而桑桑一心喜歡的紙月卻沒能留在他身邊,留在油麻地的身邊。

陸鶴,他是一個自尊心強的男子漢。如果朋友有困難,他會第一個衝上去保護他,當別人都在說他是禿頂時,他用行動保衛了自己的尊嚴。

我永遠忘不了那金色的草房子,美麗的大風車和一望無際的蘆葦蕩,還有那一群活潑善良,可愛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