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船伕與哲學家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讀船伕與哲學家有感 篇1

讀後感 ,672字

生命永遠是最重要的。

一個船伕在一條湍急的河中擺渡一位哲學家,那位哲學家問船伕:“你懂得歷史嗎?”船伕說:“不懂。”哲學家說:“那你失去了一半的生命。”哲學家又問:“你研究過數學嗎?”船伕說:“沒有。”哲學家說:“那你又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剛說完,船就翻了,兩人都掉進了水中,船伕大喊:“你會游泳嗎?”哲學家說:“不會!”船伕說:“那你失去了你整個生命。”

故事就是這樣,歐亨利式的結局讓人哭笑不得。首先,哲學家的演算法有問題。“一半”加上“一半以上”,大於“整個生命”。其次,哲學家的話過於偏執了些。如果一個人不懂歷史,也不研究數學,你就說這個人不配擁有完整人生的話,你就錯了。錢鍾書先生一生著作等身,可他考清華的時候數學得了15分,北大仍錄取了他,你能說他的人生不完整嗎?馬雲幾次考大學數學有1分、19分、79分,這些仍不能阻擋他成為中國首富,你能說他的生命失去了“一半以上”嗎?肯定不能。最後,我覺得生命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就算你不懂歷史,也不研究數學,只要你願意做好自己的工作,做社會的一顆螺絲釘,你就把平凡的事業活成了不平凡的人生,那樣的生命也一定會是完整的。但如果你連最基本的生存技能都沒有,那你的一切知識就沒有了載體,那一切就都是無效的了。

我發現我的身邊也有許多“哲學家”一類的人。比如有的人說起來口吐蓮花,做起來卻全面抓瞎。有的人為了讓自己顯得更刻苦努力,每天堅持熬夜—看手機。有的人不顧健康,暴飲暴食,還美其名曰:“為了學習。”這都是消耗生命的表現。

生命是一個人去做任何事的基本條件,少說空話,多幹實事吧!

讀船伕與哲學家有感 篇2

讀後感 ,1091字

這是一則發人深省的故事。

船伕和哲學家在海上坐船。哲學家問船伕“你懂得歷史嗎?”船伕說:“不懂。”哲學家說:“那你失去了一半的生命。”哲學家又問:“你研究過數學嗎?”船伕說:“沒有。”哲學家說:“那你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剛說完這句話,狂風呼嘯,小船頃刻被吹翻,兩人同時落水。這時,船伕喊到:“你會游泳嗎?”哲學家說:“不會。”船伕說:“那你失去了整個生命。”

這擇小故事讀起來的確有點搞笑,但可以引導人們靜心思考。故事中有兩個人物:學識淵博的哲學家與知識短淺的漁夫。在這艘船上,哲學家的學問明顯高於船伕。可在翻船的那一刻,哲學家的那些學問,只是腦中的擺設罷了。而此時的船伕,他用自己這些年來與風浪鬥爭的經驗在這次災難中存活下來。

在現在的學習中,有許多的同學,課沒上完,他們就自以為掌握了所有的知識點,便不聽老師所講的習題,開起小差,自娛自樂,驕傲自滿,跟同學“炫耀”自己的“才華”。他們甚至看不起那些不太聰明的同學,嘲笑他們的智商。但那些同學,他們不但課上認真聽,課後認真完成習題,還堅持“不懂就問”這個原則。在發生“風波”時,究竟存活下來的是哪種同學呢?

我們把前一種同學比作“哲學家”,後一種同學比作“船伕”。前者自認為學識淵博,甚至當著同學面需要他們的“才智”。但那些老師在課上講過的習題,一放到考試中他們就傻眼了。最終換來的結果自然是糟糕的成績。而後者看似不聰明,但在經過一天天的努力之後,最終定會取得很好的成績,在這場“考試風波”中“存活”下來。到最後,那些驕傲的人只能後悔,後悔當初不好好學習的自己。學習就是一條大河,在經歷風浪時,只有那“船伕”才能活下來,而那些經常高傲的“哲學家”們一旦經歷“風浪”,他們用什麼去保護自己呢?

所以在今後的學習中,無論你的學問有多深,請你一定要做一個“漁夫”——一個腳踏實地的“漁夫”,這樣才能在學習這條河流泛起大浪時不被淹沒,一步一腳印的向前衝!

船伕與哲學家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926字

哲學家問船伕:“你懂歷史嗎?”船伕說不,於是哲學家因此說船伕失去了一半的生命,在得知船伕不懂數學後他又說船伕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然而,船翻後哲學家因不會游泳而失去了整個生命。

這則故事通過講述哲學家和船伕之間發生的對話和事件講述了道理:生命的本質不是知識,也不是思想,而是它本身。哲學家在思想方面也許比船伕深刻,但這不能作為他不懷好意地問船伕從而諷刺他的理由。這位哲學家目中無人,高高在上的形象與其所應當有的修養,知識水平非常不符。若哲學家在船翻後都不能拯救自己的生命,那他的哲學思想也就不能有地方運用、發展了。

一個人在某方面有見識後可能會瞧不起那些“無知”者,卻不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許他正諷刺的那個人在另一方面比他強好幾倍,或甚至他根本就在班門弄斧,只是對方不屑計較。“歷史”、“數學”和“游泳”哪個最重要?這是無法比較的。但若不會划船就會在一條河前無法前行,沒有學識就會在人生道路上停滯。船伕也許就是“停滯者”,生活在社會底層,但他並非不可能擁有精彩人生。哲學家卻攜著他的學識和未來光明向上的道路溺死在了河裡,非常可悲—不知道他在水中掙扎時有沒有明白生命的本質並不是他整天吹噓誇耀的知識和思想?他也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曾經稱“失去了一整半條多生命”的大活人游泳上岸,然後自己停止了呼吸。一個哲學家的眼光竟如此短淺!

在現實生活中也會出現有人犯下與哲學家類似的錯誤。有些人無真才實幹,只會紙上談兵,遇到實際問題後手忙腳亂;有些人有一點小成就就吹噓不已,在重要關頭束手無策;有些人雖然有真本領,但敗在了目中無人、剛愎自用,只好自食其果,最後都悔恨不已。

反省生活中的自己,我們也可能在不經意間犯下這樣錯誤。雖說這位哲學家最後沒有好的下場,我們也不能放棄對學問的研究。回想曾經,我也有過在比別人好的方面嘲諷過別人的事,讀完這則故事後心裡也有一絲愧疚。不能做一個看文章、事物後沒有感觸、不能將其代入生活的人。

若讓我續編這則故事,我會這樣寫:船伕游泳自救後看到掙扎的哲學家,短暫念頭閃過,他又縱身入水將哲學家救起。之後,船伕時常在划船空閒之餘,拿出各類書籍閱讀;哲學家也學會了游泳。

這樣一來,船伕和哲學家雙雙豐滿了自己的生命。

船伕與哲學家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638字

在湍急的水流中,一個哲學家問船伕:“你能讀懂歷史嗎?”船伕說:“不能”。哲學家說:“那你失去了一半的生命。”哲學家又問:“你研究過數學嗎?”船伕說:“沒有。”哲學家說:“那你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這時,風把船吹翻了,兩人都掉入水中。船伕問哲學家:“你迴游泳嗎?”哲學家說:“不會。”船伕說:“那你失去了整個生命。”

看完這段對話,任何人的第一反應應該都是覺得這個哲學家十分自大,自大到有些可笑。他用自己所瞭解的知識來定義生命,卻遺忘了生命自身真正的意義,而文中的“一半生命”“一半以上生命”和“整個生命”的對比就是對這位哲學家最好的嘲諷—你瞭解了那麼多知識,到頭來卻因不會游泳而喪生。即當一個人失去了生命,那他了解再多的知識也沒用。生命是一種實質的東西,即人類存在在這個世界上最基本,但最重要的條件就是擁有生命。由此可見能位哲學家是有多麼的自傲、多麼的愚昧。

對於船伕來說他的生命只是在落水時能游到岸上,但也許對哲學家來說,歷史、數學之類的知識才是他的生命,我們無法去評判誰對誰錯,但哲學家把自己眼中的定義強壓到船伕身上一事便是個莫大的笑話了。

就比如說,一個成績很差,但紀律很好,能吃苦耐勞的孩子和一個成績很好,但紀律很差並且心胸狹隘的孩子,你又如何來評判他們誰是好孩子、誰是壞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都有自己的長處與短處,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沒有必要去刻意地模仿別人,但也應該盡力改正缺點。

所以,請展現出一個真實的自己,並把他人當做一面鏡子。

船伕與哲學家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924字

在船伕與哲學家的故事中,船伕不懂歷史,不研究數學被哲學家稱道失去了一大半生命,而因哲學家不會游泳而失去了全部生命。

看似有些好笑,實則深含寓意。我們笑這位哲學家的愚笨,只會說大話,再回頭一看,實際他們說得都不錯,各有各理。

首先來一下哲學家,雖然最後他的結果不是很好,但是我們不妨去想,歷史是文化的展現,是文明的里程,是科技的“百科全書”。歷史告訴了我們很多,讓我們知道過去人們的成就與失敗。成就值得我們學習,失敗值得我們去銘記去防止。如果沒有了歷史,文明也就不會發展,甚至倒退,這樣的生命就失去了一半的價值。而數學使人聰明,使人更有邏輯性,使我們思維更開放。說到這有些人就問了,我們學數學就為了這個嗎?難道不學數學思維就不會開放?我們就不能不學嗎?我就想回答:“你就是一個連游泳也不會的船伕!”現在我們學習數學一個為了考試,再者就是可以靈活我們的思維,腦子都死了思維還能開放起來嗎?這樣的生命還有什麼意義?這也就是哲學家的思想。

可是他卻不知道,生命到底是什麼。於是船伕告訴他了:“生命就是活著”。很淺顯的理解,但卻是最重要的。是啊,人都死了,還談什麼意義與理想?哲學家失誤了,他忘記了這點,生命的存在就是自己還活在人世,我覺得哲學家想了很多,但卻忘了鋪上“地基”——把握實際。

在生活中,我們首先要拿上“本錢”——鋪好“地基”。學習中也是如此,有人說我會做發明,有人說我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有人說我讀書千萬卷,學富五車。但是他們面臨的是一千米的長跑,之前的技術較一個會長跑的人來說雖然顯得挺高大尚的,但是在這千米跑中幾乎一無用處。這也告訴了我們做事要先看清實際,再去想其他事,否則完全無用。但是我們也要明白瞭解更多的知識,學得更廣同樣是有用的。畢竟在長跑中這些技能看似花裡胡哨,然而在其他的場景中便是“隨身祕寶了”,因此這些並不矛盾。

所以我們既要把握實際,也要多學技藝,這樣才會有一個“完整的生命”。

讀《蕭伯納與資本家》有感 篇6

讀後感 ,625字

我們以後遇到事情的時候不要一味地抱怨,而應該用智慧去解決!今天,我讀了一個故事,內容大致是這樣的:資本家認為蕭伯納長得很瘦,別人會覺得在鬧饑荒。蕭伯納以資本家長得很胖說明鬧饑荒的與原因。資本家灰溜溜地走了……

我覺得蕭伯納十分聰明,他用智慧反駁資本家。他要是沒那麼聰明,也就不會有這樣巧妙的回答了,早就被資本家說得啞口無言,逃走了。他的才能令我佩服,資本家說完,他可以立刻答出來,可見他反應力十分快。他能用“長得胖是鬧饑荒的原因”諷刺資本家。

資本家最後灰溜溜地逃走也是罪有應得,誰叫他這麼驕傲地跟別人說話呢?不料他聰明反被聰明誤,結果自食其果。驕傲會使人成績下降的。資本家覺得自己很富有,就這麼不禮貌地跟人說話,他看不起別人,覺得自己比任何人都要好,都要有錢,這是人自滿的表現,自滿的人往往做事不會成功,不會如願以償。

我們生活中也有像資本家這樣自以為了不起的人,也有蕭伯納聰明謙虛的人。比如:一個人考試考了100分,他變得很驕傲,覺得什麼事都難不倒他。從此,他學習不再認真,成績不如以前了。有一個他十分謙虛,哪怕自己考了第一名也不自滿,他的成績越來越好。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不能驕傲而要謙虛,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那個資本家是帶著嘲笑的語氣跟蕭伯納說話,最後被蕭伯納逼得無言以對,最後灰溜溜地逃走了。我們在生活要平等待人,不要驕傲,驕傲會使人自己失去朋友的。一定要記住:驕傲是人類最大的敵人,一個人必須以謙虛為本。“滿招損,謙受益”啊!

讀《雲朵上的學校》有感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757字

《笑貓日記》中這些從嚴冬寫到金秋的故事,猶如溫暖童年的“心靈雞湯”,猶如陪伴我成長的“心情寶典”,讓我感動,讓我流淚,讓我哈哈大笑,讓我開始生命中最初的思考……今天,我讀了《笑貓日記》中《雲朵上的學校》這本書,深有感觸。

當初夏的陽光將這座城市變成一座美麗的綠城的時候,球球老老鼠的一個子孫為我們帶來了一個令大家驚訝不已的訊息:在西山山脈的最高峰,有一所云朵上的學校,小白和它的女主人—蜜兒,就在這所學校裡。這是一所充滿魔力的學校。在這裡,草原上、大雨中、八角亭……到處都是教室。神祕的蜜兒老師讓孩子們感到這個世界到處都有值得去探索的祕密。從古代穿越而來的話聯手,陪伴孩子們去尋找河流的源頭;仙鶴帶領孩子們飛越雪山,穿過一朵又一朵的雲彩,讓孩子們在探索中不斷收穫著知識、自信和快樂……多麼令人羨慕的學習生活呀!這些從經在學習的壓力下噩夢連連的孩子,在這裡都變得快樂無比。

如今,所有的學校都是填鴨式教學,由於只是太多,課堂上講不完,所以連孩子們休息的時間也佔用了,使孩子們本該應付快樂的童年變得枯燥無味,每天都在繁忙的學習和繁多的作業中度過。

如今,有多少家長能夠從孩子的心理出發去為孩子著想?不多。大多數家長都只是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將自己的決定和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為逼迫孩子學習找藉口罷了。

其實人們都忽略了最原始的“課本”—大自然。現代小學生的生活節奏很快:還沒吃飽飯,作業已經放在桌子上了,等作業完成了,家長又遞過來一本本名著,要求孩子一門看完後寫一篇讀後感。他們殊不知,這樣會讓孩子們感到多麼沉重的壓力,不僅會讓孩子厭學,還會讓孩子產生叛逆心理。

老師們,家長們,請您們一會“為孩子著想”的時候,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慮吧!希望您們能還給孩子們一個快樂的童年,一段開心的小學時光!

讀《雲朵上的學校》有感 篇8

讀後感 ,674字

馬克思曾說過:“與其用華麗的外衣裝飾自己,不如用知識武裝自己。”於是,我最近讀了一本由楊紅纓阿姨寫的《雲朵上的學校》這本書。

我羨慕那的花樣早餐;羨慕那的大自然課堂;羨慕那最有創意的作業;羨慕那的神祕有趣。

那裡的早餐夾雜著大自然的芳香,十分特別。他們都不在教室裡上課,而是在大自然中上課,使孩子們親近大自然。那裡的作業和我們的作業與眾不同,他們的作業是共同完成,而且還是寫書。“發現是快樂的源頭。”蜜兒老師還引導孩子們自己去發現,去探索,讓孩子們的好奇心求知慾得到了滿足,也讓孩子們的在發現和探索中得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讀了這本書,我相信很多同學都想去雲朵上的學校上學,因為現在的學生有太大壓力,除了寫作業,還是寫作業,就像一個寫作業的機器人。其次,很多學生的壓力還來自於自己的家長。有的家長為了自己的面子,想讓別人都說自己的孩子好,就不假思索地給自己的孩子報一大堆課外補習班,使得孩子身上的壓力就越來越重,每天都沉浸在學習的苦海之中。那樣的學習其實一點也不快樂,沒有了學生自己的主動性,只是帶有一種對家長的畏懼感而學習。這種現象在當今的生活中並不少見,結果也不見得好到哪裡去。因為孩子帶有一種對家長的恐懼和厭惡去學習,學習成績也肯定不好。還有一種是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實現自己沒有實現的願望,給孩子語重心長進行教導。這樣使孩子內心形成壓力,對這個世界產生恐懼,所以學習成績也不想而知了。

我們這些學生是多麼希望可以快快樂樂地學習,沒有任何壓力。希望廣大的家長和老師向蜜兒老師學習,多諒解諒解我們,讓我們輕鬆高興地學習!

讀《雲朵上的學校》有感 篇9

讀後感 ,3236字

【篇一:讀《雲朵上的學校》有感】

假期裡,我讀了楊紅櫻阿姨寫的《笑貓日記—雲朵上的學校》。這本書主要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在西山山脈的最高峰,有一所云朵上的學校,這是一所充滿魔力的學校。神祕的蜜兒老師讓孩子們感到這個世界到處都有值得去探索的祕密。從古代穿越而來的花臉獸,陪伴孩子們去尋找河流的源頭;仙鶴帶領著孩子們飛越雪山,穿過一朵又一朵的雲彩,讓孩子們在探索中不斷收穫知識、自信與快樂……那些曾經在學習的壓力下噩夢連連的孩子,在這裡都變得快樂無比。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蜜兒老師是個善良、愛孩子、有獨特教學方法的好老師。她把那些不愛學習、學習壓力大的孩子從困境中解救出來,鼓勵孩子們主動去探索和發現,很好地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在不斷探索和發現的過程中,求知慾得到了滿足的孩子們發現了學習的奧妙,從而慢慢地愛上了學習。

這時,我想到了一系列的學生自殺案。14歲的初中生麗麗由於受不了學習的重壓而在樓梯的一角用工具刀割破自己的手腕和脖子,雖然被鄰居發現及時,經搶救已經脫離生命危險,但是她的精神狀態卻非常差。去年9月,湖南常德市臨澧一中兩名高一男生從宿舍樓墜樓身亡。經民警調查,在兩人的床上發現兩份遺書。遺書裡提到他們因學習壓力過大,自身學習成績與家長、自己的期望值落差較大,產生了厭世情緒,相約自殺。還有,今年5月,江西一高二女學生因學習壓力大留下遺書服毒自盡,遺書裡說到近兩次考試成績不太好,對不起父母,自感壓力大,因此放學回家後於晚上在鄰居牆角下服毒自盡。……

這一個個血淋淋的事例警醒我們去反思,反思如何避免悲劇的發生。如果家長能多跟孩子交流溝通,讓孩子的學習壓力得到緩解,那麼孩子們就不會被學習壓力“壓死”。對未知事物好奇,喜歡探索,是孩子的共同特徵。如果老師也能像蜜兒老師一樣,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去探索和發現,那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就容易調動起來。通過主動性的探索和發現學習,學生漸漸地就能感到學習是輕鬆的、有趣的,也會越學越自信,越學越快樂。如果作為學生的我們能夠正視學習上的壓力,變壓力為動力,善於發現學習的樂趣,那麼學習也可以一段美好的歷程。只有家長、老師和學生一起努力,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兒才能綻放出最美麗的笑容!

【篇二:探索是學習的動力,方法是學習的法寶—讀《雲朵上的學校》有感】

假期裡的每一個晚上,我都遨遊在書本的海洋裡。每一個書中的情節,就像都能讓我看得如痴如醉,猶如身臨其境。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楊紅櫻阿姨寫的《雲朵上的學校》。

這本充滿神祕感的書主要講的是:老鼠球球的一個子孫帶來一個令人驚訝不已的訊息:在西山山脈的最高峰有一所學校—雲朵上的學校。那裡有一個女老師叫密兒。遇到密兒老師之前,這些小孩子常常被學習壓力弄得做噩夢,但在密兒老師的陪伴和教育下,孩子們變得無比的快樂。密兒老師讓孩子們在大自然中學習,讓孩子們在探索中收穫學習的快樂。比如帶領孩子們學小鳥飛、學青蛙跳。孩子們還和花臉獸一起去探索河流的盡頭,和仙鶴一起去尋找雨雪的奧祕。

讀到這兒,我想到自己在讀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媽媽想讓我的成績能更加優秀,所以就給我報了補習班。一到週末,媽媽總是帶我去上補習班,搞得我週末連一點兒自由的空間都沒有,連羽毛球都不讓我去打。上了補習班後,我的心情越來越差,找不到學習方式,不知怎麼去學習好,學習再也沒有動力,成績反而一落千丈。

我心平氣和地跟媽媽說:“媽媽,我真的不喜歡上補習班。我週末需要一點自由空間。古人說過一句話—強扭的瓜不甜,不是我自己喜歡的,我是沒有心思去聽課去學習的。學習要是總靠補習班,就會讓我養成依賴性,學習不夠用心。我向您保證,我不上補習班,成績也能進步。我會在自己的探索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媽媽聽了之後回答說:“好,我不給你報補習班,但你要記住你今天的保證。”

我向媽媽保證後,每天都在努力學習,我先制訂一個學習計劃,然後遇到難題都及時去請教老師或同學,直到把題目弄清楚才肯罷休。如果單元考試失敗,我反省自己,找自身原因,查漏補缺。課餘時間,我除了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還會複習當天所學的知識。到了週末,我星期五晚上就把週末作業完成好,週六早上打會羽毛球,回家陪小貓玩會,然後就看一些課外書,再做幾張練習,回顧前面所學的知識,掌握一些答題技巧。

漸漸地,我的成績一次比一次好,進步很快。所以說,成績好不好,關鍵是看你是否能在探索與發現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而不是靠補習班給補上來的。

這本書中的故事和我的經歷都告訴我探索與發現才是學習的動力,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是學習的法寶。

【篇三:最打動人心的,才是最美的—讀《雲朵上的學校》有感作文】

在一片片神祕又美麗的雲朵上,有著一座神奇的房子,那,就是雲朵上的學校。學校裡的一切,像一根魔力杖,深深打動著孩子們的心,也深深打動了我。因為,它是最美的!

初夏,球球老老鼠的一個子孫為我們帶來了一個令大家驚訝不已的訊息:在西山山脈的最高峰,有一座雲朵上的學校,小白和他的女主人—蜜兒,就在這所學校裡。這是一所充滿了魔力的學校。那些曾經在學習的壓力下噩夢連連的孩子們,在這裡都變得快樂無比。神祕的蜜兒老師讓孩子們感到,這個世界到處都有值得去探索的祕密,讓孩子們在探索中不斷收穫知識、自信與快樂……

這是多麼不同於我的另一種生活啊!沒有苦惱,沒有競爭,沒有大人的呵責,就像春風中的桃花葉,沐浴著陽光,飛在自在美麗的天空下!啊!這才是我心中想要的生活!最美的生活!

一、獨特的教育方法

書中,讓我為之動心的,是蜜兒老師獨特的教育方法。在她的課上,教室無處不在,草地上、八角亭邊、深山中,都能成為教室。晴天,她教孩子們用心感受陽光;雨天,她教孩子們微笑面對人生的風雨;雨過天晴,她與孩子們共探雨水的來源;雙休日,她與孩子們走進深山,看日出,看日落,瞭解大自然,學會野外生存……

在那裡,學生們愛作業,因為那些知識是自己發現的;也愛老師,因為蜜兒沒有給他們壓力,而是讓他們自己一點點探索。啊!你只要想一下,被雨水沖洗過的天空,到處是康乃馨的味道,那一輪紅日就在你的眼前緩緩落下去,那是多麼美的一幕,而這竟然是蜜兒老師的“教具”!輕鬆的環境,深入心靈的感悟,這樣的課堂,誰還會逃課呢?誰還會感到壓力重重呢?

二、金子般的可貴品質

書中,打動我的心,同時帶給我力量的,還有主人公們金子般的可貴品質。蜜兒的大膽創新,笑貓的永不言敗、重情重義,球球老鼠的樂觀幽默,虎皮貓的善良、大膽,三隻小貓的孝順,小白的體貼,都猶如金子般熠熠生輝。書中笑貓和球球老鼠是忘年交。球球老老鼠失蹤後,笑貓不分白天黑夜地尋找,把整個城市都跑遍了,都還沒找到。在他極度沮喪失落時,從一隻老鼠那裡得知球球老鼠幾天前出現在墓地,他便不顧辛苦,跑到墓地裡,強忍心中的恐懼,費盡千辛萬苦才找到球球老鼠。可見,笑貓是多麼的重情重義。這種重情義的精神已經深入我的大腦,浸潤我的心靈!有了這股精神,我們才能擁有人世間最美好的友情!

三、對大自然的滿腔熱情

書中,最最打動我心,也讓我覺得難能可貴的,是蜜兒和孩子們對大自然的滿腔熱情。她懂得利用大自然教導孩子:體會風雨雷電的形成、感受地球自轉的結果、品味春夏秋冬的變化;又懂得教導孩子保護自然:幫助掉進陷阱的兔子解脫、摘鮮花給花臉獸吃、不殺害有毒生物……

她一切以自然為起點,以自然為終點,讓孩子們與大自然融合為一體,在自然的狂歡盛宴中迴歸自然。是啊,人是什麼?不就是大自然的一份子嗎?我們只有尊重自然,對自然懷有一顆感恩之心,才能獲得自然的眷顧,享受自然帶來的恩惠與福澤!

源於心靈的,才是最打動人心的!

最打動人心的,才是最美的!

這,就是《雲朵上的學校》給我的啟示!

蜜兒老師,這位從古代穿越而來的神祕女老師,穿梭在時光之中,下一站,她會到達哪裡呢?我希望,她下一站到達的,是我的學校……

讀《雲朵上的學校》有感 篇10

國小五年級作文 ,781字

我們在老師的教導下一天比一天成績進步,學習一天比一天更上一城樓。當然,孩子們最好的課堂還是大自然。

假期裡,我閱讀了楊紅櫻創作的《笑貓日記》系列作品中的一本—《雲朵上的學校》,我喜愛看這本書。這本書講述了蜜兒把一些因為學習不好而經常做噩夢的孩子帶到了雲朵上的學校裡去。因為學不好,他們都是不快樂的。在那裡,蜜兒把大自然當作課堂,帶著孩子們在大自然中學習,漸漸地過得快樂起來,大家都感覺找回了快樂,找回了自信。

我很喜歡蜜兒,因為她能讓孩子們快樂地學習、成長。蜜兒在雲朵上的學校裡帶著孩子們學習有一件事讓我印象深刻:那是蜜兒把孩子們帶到一個池塘邊活動的事。蜜兒在教男生用空南瓜抓魚,女生們則在做花環。花環做好了,女生們把其中一個花環戴到蜜兒頭上,像極了美麗的花仙子。晚上,蜜兒發現每一個孩子都在熟睡著,做著甜甜的美夢。就這樣,孩子們在雲朵上的學校裡經歷了許多美好的事情,直到孩子們想家了,蜜兒才用魔法把他們送回家。

我作為一名小學生,主要任務就是讀書、學習。我覺得學習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每天有做不完的作業,學習任務繁重,但只要能刻苦學習,就一定能學好。文中的蜜兒教孩子的方式很不一樣,她是讓孩子們在玩中學習,邊學邊玩,孩子們自然就能學好。真是與眾不同啊!

我還跟爸爸講了讀這本書的感受,爸爸很高興地與我交流。爸爸啟發我說:“蜜兒是一個好老師,好向導,帶領大家去快樂學習,我們都要向她學習。同時,也要求每一個人,如果我們不去接觸大自然,單單隻去學書本上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很片面,對學習也會因為枯燥而厭煩,就像小說裡做夢的孩子們一樣。只有主動去親近大自然,在大自然裡面愉快地學習,接觸新事物,積累新知識,才會得到更好的發展,取得更大的進步。”

我聽了爸爸的話,點點頭,暗暗下決心:今後,我要努力學習,長大後做一個像蜜兒一樣的能讓孩子們快樂學習的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