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碎為整相關作文20篇

變碎為整 篇1

變碎為整作文700字 ,699字

我們生活的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碎片化。人們不再讀書讀的更多的卻是社交平臺上碎片化的語句;人們也不再看報紙看新聞,而是通過每天手機上推送的那一小條短訊瞭解世界。

不是說這樣不好,資訊和閱讀的碎片化也頂多是失去了原本的連貫性。可如果時間被分成了碎片,我們就不能好好利用了嗎?

是否常常抱怨課業繁忙沒時間背書沒時間讀書,可在上下學的路上是否又沉溺於手機?對於我們來說這些時間因為打碎了,所以沒能利用注意到。其實,我們應該好好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就會發現還有巨大的潛能和空間。

中午的課餘時間可以用來調整休息,可適當做一些抄寫之類不會太費神的作業。這樣既能為下午的課休養精神,也能節省晚上做作業的時間,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就是節約時間。北大校門口的保安利用換班時間和工作之餘,去自己關注的課程旁聽,抓緊一切時間背書學習做練習,最終逆襲成為了一名堂堂正正的北大學子。

這無疑是一個最成功的例子,抓緊一切碎片時間,就能創造無限可能。碎片化的時間可以用來做一些不那麼需要連貫性思維的事情,比如背英語單詞,比如讀一些短小的散文,再比如自省一下當天發生的事情。

只有利用起這些碎片化的時間,才能擁有更多,就像大海也是由每一小顆水分子才彙集而成的。每天在地鐵上背上十個單詞,每天讀四五行文章,一年就能讀完好幾本書。魯迅先生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想擠總是有的。利用起這些碎片化的時間,把它們彙集到一起你就會發現一天之中又憑空多出了幾個小時的時間,也許正是這幾個小時,就會創造奇蹟。

因為現代社會的匆匆忙碌,人們的生活被硬是切割成了許多小塊。可是,只要我們學會變碎為整,充分利用起這每一小塊時間,那麼生活反而會變得更有價值。

取碎為整——改變碎片化的生活 篇2

取碎為整——改變碎片 ,885字

當今社會生活漸漸被快節奏所代替,我們的生活漸漸開始碎片化。深處這碎片化生活的我們開始疲憊,勞累。時刻思考著一個問題—我們該如何改變這碎片化的生活。

現在的我們生活越來越忙碌,從起床便開始了任務似的生活,思考著下一步應該做什麼,忙碌的學業和瑣碎的資訊衝昏了我們的頭腦,讓我們不知所措,碎片化的資訊漸漸替代了我們腦中完整的資訊。逐漸我們開始不耐煩,開始焦慮。我們開始逐漸跟不上生活的腳步。

碎片化的閱讀便是這時代的犧牲品,我們的閱讀時間逐漸被分開,造成前段時間閱讀的內容被遺忘。我對此深有感觸。記得有一天,早晨醒來,我準備讀一些我喜歡看的課外書,剛讀了二頁,突然想起今天還有語文考試,便丟下課外書,匆匆得複習起語文。在學校課間,我抓緊寶貴的時間,如餓狼撲食一般沉浸在小說主人公的奇幻冒險之中,可是不一會兒,同學奉老師之命叫我去搬書,打破了我美好的閱讀時間。晚上,當我完成作業,心想,這下我總可以安安心心地看我喜愛的課外書了,誰知耳邊又響起了老媽的嘮叨聲:“不要看了,早點睡,不要因為睡眠時間少,影響明天的學習狀態。”說完便一把奪走我的書。這就是我忙碌而又碎片化的生活。

我為這個時代的一些弊端感到可惜。

如今一些大人的閱讀時段也被碎片化。在公交車上匆匆的瞥一眼頭條新聞,關心一下發生在周圍的事情。在上班休息期間,趁機翻一翻朋友圈,充實自己繁忙而又無趣的生活。我們將閱讀時間分解,將雜亂的文章聚集在一起,使這些閱讀變的毫無意義。我們忘了,再好的文章一旦被分解開就失去了價值。其實,真正的閱讀是完整的,它能帶給人精神的觸動與心靈的昇華。薩特曾這樣描述自己的閱讀體驗:我在書裡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我又在書裡重新開始我的生命。正如人生一般,閱讀也應當完整。碎片化的閱讀,難以帶給人內心的震撼與精神的洗禮,更不必說靈魂的淨化和昇華。

我們不能在盲目的適應碎片化的生活,當整片文章被撕扯成碎片,當斷章取義引發越來越多的誤會和矛盾,當囫圇吞棗的閱讀影響不到人的思想,我們卻仍然無動於衷。醒醒吧人類,我們應該改變碎片化的生活,為被打碎的生活敲響警鐘,不再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支離破碎。

化碎為整,整以致用 篇3

化碎為整,整以致用作 ,942字

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髮展,幾萬字的電子書成了大部分人閱讀的內容;簡要的言論成了大部分人的心靈雞湯;零星的漢字成了大部分人聯絡感情的方式。當代人民正悄然習慣上碎片化的生活。

碎片化的時間,讓人們足以從長時間的工作中得到放鬆;碎片化的閱讀,讓人們足以在簡短文字裡獲得大量資訊;碎片化的社交,讓人們得以從不同的人中學到不一樣的東西。

誠然,碎片化給人們生活帶來了便利和樂趣。然而,我們不能否認其帶來的弊端,它讓當代人們一天的生活不再完整,讓人們在無形中養成了斷章取義的習慣。

就拿碎片化閱讀來說,其便捷廣泛利於人們閱讀,但其容易造成人們對事情的判斷有誤,造成人們看了大量資訊卻毫無收穫的現象。當人們習慣早晚刷幾條勵志微博,習慣公車上一瞥的標題閱讀,習慣回家路上秒殺式的看完一本電子書時,這樣的閱讀只能窺視到文學的一角,使他們成為了碎片化的“奴隸”,這樣的他們無疑失去了體會閱讀帶來的精神享受和發自內心的思考,以及從中獲取知識的滿足,使我們無法真正進入文學的人生。我想,在人們都爭著看電子書中的碎片時,我們更應該坐在書店,盡情地感受一本完整的書中文字的美妙與那字裡行間的真情實感。

再如碎片化時間,當學生已習慣幾分鐘的學習搭配幾分鐘的玩耍,再配上幾分鐘的背誦,習慣將短短一段時間瓜分成幾段時,他們已然成為一個不完整的“生物體”,這樣的他們,往往有著雜亂無章的思維,很難進行知識系統的構建與複雜思考。同時,人們也會因時間的碎片化,而沒有機會完整做完一件事,失去了體會堅持帶來的成功的喜悅。

在人們都爭著看電子書中的碎片時,我們更應該坐在書店,盡情地感受一本完整的書中文字的美妙與那字裡行間的真情實感。的確,在碎片化的時代有太多的誘惑和選擇,我們能做的是將碎片化的那些準確且有深度的資訊進行收集、積累,再在經過思考後,重新整合與消化,成為真正有價值,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在面對滿天飛的碎片化資訊,清醒地判斷資訊的可靠性,而不盲目跟從,提高自己的分辨能力和整理能力。就如史學博士廖峰所說:我不排斥碎片化時代,我們該考慮怎麼樣才能夠把自己修煉得更完美。

在碎片化的時代裡,我們要懂得不隨波逐流,盲目跟風,保持不染的初心,不必刻意躲避那些碎片,學著將其中有用的資訊化為己用,以此獲得修養的提高和靈魂的昇華。

破整為零還是化碎為整 篇4

破整為零還是化碎為整 ,877字

這些天,我總能看見媽媽在房間裡忙碌,忙碌的過程中還夾雜著幾句抱怨。我看著媽媽忙碌的背影,起身去幫她倒了一杯水,可再回到媽媽身邊時,卻看見原本忙的焦頭爛額倒媽媽卻在悠然自得的玩手機。

“媽媽你工作做完了?”

“沒,休息一下,放鬆放鬆。”媽媽回答。

於是在媽媽為時兩小時的工作中,媽媽一共“休息放鬆”了五六次。看著媽媽不斷重複著從口袋裡摸出手機這個舉動,我不禁想到了一句話“像摸煙一樣摸手機”。

這個舉動在哪裡都可以看到,公交車上,街上,甚至在工作崗位上。就這樣生活在手機中變的碎片化。也許有人說我們只是在利用多餘的時間,何樂而不為呢?這當然很好,但是現實可能卻是你將一個完整的時間拆成了碎片。還給他冠以美名“利用碎片時間。”

可是上網獲取資訊更快捷更方便更全面,可就是這種快捷方便全面的資訊會造成你的惰性,讓你不再善於思考。“可是這個問題的本身是人,並不是閱讀本身,人們需要對資訊時代裡紛雜的碎片化知識進行整理,方能系統化,為己所用。”網上有人這麼反駁。這道理誰都懂,可是能做到的又有幾個人。就像菸民說:“我可以在我想抽菸的時候權衡利弊,控制自己。”可當你煙癮犯了,無論什麼煙送到你的面前,你還不是照單全收?

或許又有人說現在碎片化生活已經成為了最新時尚,可是我們為什麼一定要一味的追隨所謂的時尚呢,你們想想,你們有多少時間沒有好好的讀過一本書了?像以前一樣完全沉浸在書裡那樣,廢寢忘食的讀過了。

其實原本碎片化的生活本來沒錯,但是如果你將完整的時間打碎,並利用大部分時間來上網。那麼碎片化的生活便會將我們碎片化,雜亂無章的文章詞藻充斥著我們的大腦,斷章取義的文章矇蔽著我們的雙眼。

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固然重要,但是在沒有練就火眼金睛時,你還須謹慎選擇,小心甄選,網上的世界固然美好,但裡面不乏有魚目混珠的文章。

現在,看著我身邊的家人和朋友一個個成為了低頭族,不斷的碎片化閱讀,我不知是喜是憂,是該勸解還是該鼓勵。

其實在碎片化的利弊在於你是化零為整還是破零為整

但在這碎片化的世界中,在這碎片化的閱讀裡,我願意堅守,願意守護並鍛造那屬於我自己的一片完整。

化“碎”為整 篇5

化“碎”為整作文80 ,793字

時間被現代生活的快節奏所打碎,這些零零碎碎的時間可以利用起來,比如去讀一本喜歡的書。北宋文學家歐陽修曾說:“我平生所寫的文章,大多在‘三上’,是馬上、枕上、廁上。”而我看書也有三上:地鐵上,廁所上,床上。

早上七點起床,我吸了一口週日緊張的空氣,打了個大大的哈欠,跳下床,快速的穿上衣服,隨意的洗漱了一下,往嘴裡塞上兩個麵包,喝一大杯牛奶,就像一陣風似得跑出了家門,一天的忙碌就這樣開始了。

首先我要去上奧數和英語提高班,我坐上地鐵,拿出一本新的書默默開始閱讀,到站了,我在大概書的五分之一的位置放下了書籤。來到了某某培訓機構,抬手一看錶,不錯,還有二十分鐘才上課。我又接著為書中主人公的命運擔心起來,上課了,我把書籤挪到大約半本書的位置。3個半小時的課上完了,太陽也掛到了正,我來到了一家KFC,裡面的人不少,我花了二十分鐘解決了我的午餐,繼續奔赴我的下一個戰場。

在等車的時候,我再次翻開了書,接著上次的頁數看下去,乘公交車來到了學圍棋的地方,我在棋盤上進行了長達兩個多小時的漫長戰鬥。

回到了家我還要寫作業,好幾張卷子和一大堆的默寫作業,我寫得天昏地暗,直到睡前才剛剛寫完。

我躺在床上把剩下不多的幾頁看完後,輕輕合上書,抬頭看鐘,上面的兩根指標恰好重合,我把燈熄滅,忙碌的一天就這樣結束了。

讓我們來一起算一算。一天的24小時裡,除去7個小時的睡眠還有16個小時,而你的零碎時間大約有1、5小時,佔了你約百分之十的非睡眠時間,把一年中,這些不起眼的零碎時間加起來有540多個小時,將近有23天之多,這半個多月的時間,你確認要將它浪費在虛擬的網路上嗎?

所以妥善規劃時間吧,少做一些無意義的事情,比如瀏覽手機上一些沒有什麼用的文章,也許你看過一遍就忘記了,這豈不是在浪費時間?寧願利用這些時間,讀幾篇好書,看幾篇好文,這就有意義多了,牢牢抓住了時間,這樣算來豈不是比別人活得長了?

化碎為整 篇6

化碎為整作文700字 ,749字

當零星幾個漢字與符號在傳送時聯絡了感情,當手機冰冷的螢幕代替了書本的油墨香氣,我想,碎片化時代已逐漸步入我們的生活。

—碎片化時間

“碎片化時間”意如其名,是些零碎不起眼的時間,所以多數人並不在意。

時代隨著科技的發展而進步,效率隨著人類的有效利用時間而提高,我認為高效率是來源於人類合理的使用碎片化時間。

碎片化時間像是在和我們玩捉迷藏,需要一雙明亮的眼睛去發現它。而今,無論是在燈紅酒綠的街道上或是僻靜安寧的公園長椅上,人們總是習慣性地拿起手機刷朋友圈或微博,碎片化時間就這樣悄然而逝。

有人認為碎片化時間是存在弊端的。因為他們認為碎片化時間過於短暫,小息一會便忙著奔赴到下一件事,所以利用碎片化時間是需要主觀意願的。例如學生上下學時速記單詞、古文,工作繁忙的人可以在等公交或地鐵的時間回覆郵件或構思活動方案等。如此便有時間在昏黃燈光的街頭,三五友人談笑風生,細呷一口甜酒,酒香飄然。

—碎片化社交

由於社交軟體的強大功能,人們時常都利用這種功能來暢所欲言,這就是所謂的碎片化社交。

我認為網路能夠傳遞資訊卻無法傳遞情感,相比隔著冰冷的手機螢幕,指尖在上迅速的移動著,我更向往著彼此看著熟悉的臉龐,所談的內容不是娛樂八卦不是國家大事,只是談著自己身邊有趣的人或事。正如泰戈爾所說:“多和朋輩交遊無疑醫治心病的良方。”

—碎片化閱讀

當學生遇到複雜難懂的單詞或是公式時,常常想到的是拿起手機用軟體搜尋,然而這只是一種淺度記憶。甚至有人說:“我只要花幾十元買流量就可以瞭解到世界的動態,何必花時間花金錢去各地旅遊呢?”瞭解世界各地的動態一眼即過罷了,而閱讀是為了深入自己的內心。

在碎片化的時代中,我們不能被碎片化生活碎化自身,而應化碎為整、撥開迷霧、充實頭腦。

化碎為整 篇7

化碎為整作文1000 ,982字

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網際網路早已遍佈世界的各個角落,但隨之帶來的就是碎片化般的生活方式。縱觀當下,“碎片化”彷彿已經充斥著不同的意見。批駁碎片化生活是眾多“思想家”所認為最為重要的事,但或許可以從另一種角度來看待它。

一段時間以前,就有部分文章指出國民一年的人均閱讀量約為8本,在全球排名接近倒數。一段時間之後,電子書風靡一時開始大範圍使用,但此時又有人站出來說,這種碎片化的閱讀不值得提倡。但我認為目前最需要提高的就是國民的閱讀意識以及人均8本的可悲現狀。當人們拿起手機不再是聊天、遊戲、刷朋友圈,而是開始閱讀時,應該進行鼓勵。儘管碎片化的閱讀有諸多弊端,但多數人們已經能養成讀書的習慣,只要再加以引導,就能使國富民強。

我們進行碎片化閱讀,利用的也是碎片化的時間。作為要面對激烈競爭的應試考生,亦或是每天朝五晚九的上班族,能屬於我們自己的時間太過於瑣碎。而在這顆星球上生存的生命,除了金錢和名利,我們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忙碌的生活讓我們浮躁的心無處安放。這時我們就可以好好地利用這碎片化的時間去享受生活,去撫慰這顆躁動的心,這才是人生的真諦。

縱然人生有限,我們所能做的,肯定不是去改變世界、改變他人,而是去改變自己。既然改變不了碎片化的生活方式,那把這些零散的時間拼在一起又會能成就什麼呢?三國時期,一位家喻戶曉的神人—諸葛孔明,他在出山之前靜心研讀史書,潛心學習、分析天下之勢,正因為如此他才能讓劉備三顧茅廬,能在劉備拜訪之時大刀闊斧地談論天下大事;換句話說,如果諸葛亮整天在茅廬裡遊手好閒、無所事事、兩耳不聞窗外事,怎麼會有七擒孟獲、草船借箭、舌戰群儒等傳奇佳話,更不會有蜀國的興盛之時。

同樣和諸葛亮處同一時期的又一位名人—司馬仲達亦是如此。在他看來,在朝堂當官參政不如安定的生活更有意義,但事與願違,魏文帝曹丕的慧眼一下就看出司馬懿有鷹眼狼顧之才。而平日裡身處高官的司馬懿在處理完朝政之事後,會利用零零碎碎的時間來習文。在他來拿大大小小的書卷比他的生命更高貴。他們在各個方面都有如此高的造詣,這離不開一點一滴地積累。

無論是古代還是當今,就當下的情形而言,不太可能有大把的時間真正屬於我們,而這些碎片化的時間就好比一塊塊拼圖,每一塊有毫不起眼,但倘若能拼接在一起,那就是一副美麗圖畫。讓我們用碎片化的生活拼出最完美的人生!

化碎為整 篇8

化碎為整作文800字 ,778字

近月來,“短視訊”在網路上迎來了一波熱潮,其意圖旨在向大眾呈現某段長影像中最引人注目的片段。久而久之,人們便形成了“一切從簡”,想要直接從網路得到重要資訊的心態。

網路上,類似於“冰心小說精彩文段”這樣的文章層出不窮。在過去,車馬很慢,溝通靠書信,寫下一段文字都要琢磨上很久。而當今,人們都習慣於動動手指,瀏覽片段,便已覺滿足。足以讀上幾個月的厚重書本慢慢演變成了叫“集錦”的”雜誌”。而人們在關注重要情節的同時,也恰恰忽略了往往那些平淡的鋪墊才真正襯托出被推薦文字的點睛之處。不詳讀史鐵生的命運與生活,如何感受他對於生與死,殘缺與愛,苦難與信仰的思考?不詳讀魯迅嬉笑怒罵的文字怎樣理解他蘊藏在文字背後的帶有強烈個人主義色彩的政治立場?

碎片化的生活推動著我們關注自己想關注的,無意間便忽略了自己不感興趣或沒有涉及到的領域,自然而然使得我們的思想變的片面,想法變得一致,個性就這樣被活生生地壓抑在心底。而“個性”二字是今天最高尚的品德,聽別人說不算是個性,讓別人聽見你的想法才算個性。

想要突破這樣的思想禁錮,需要從全面看事做起。不只關注事件的某一部分,而要放眼全部細節,從而產生與別人不一樣的看法。生活中正是通過這樣的思想碰撞才達到融合互補的境界。美與醜,善與惡,真與假,新與舊在一場混戰後歸於自己內心的寧靜,它推動社會不斷前行,使單一色調的世界染上多彩的染料。

當然,這樣一種生活方式廣受大眾歡迎一定有其利處,它方便,快捷,利於查詢,對比和融合,而我們要做的正是在利用好它的基礎上不讓其成為弊端,也許我們能從破碎化的資訊下手,再將那些有意義的碎片化零為整。即使這樣的做法,讓你感到辛苦,但只有在經歷了這樣的辛苦後,才能發生改變,打破禁錮,完善自我,一步步提高自己的思想與精神,不再因碎片化的資訊時代而失了自我,失了方向,要懂得堅持自我,也同時接納他人。

化碎為整 篇9

化碎為整作文700字 ,758字

資訊時代在帶給人類便利的同時,也在吞噬著人們的時間。不知不覺間,人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電子產品。它佔據了我們的生活,分割著我們的時間。碎片化的生活方式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心態與認知。

碎片化使人們變得浮躁。在古代,人們用大把的時間追尋著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者寫詩作文。即便人生沒有佳作,也能保持一個恬靜祥和的心態。然而在碎片化的影響下,現代人開始變得急功近利,追求最短時間內效率最大化,可惜往往沒有成效。就比如讀書,在每天規劃一大段時間閱讀和把時間分割成小塊抓緊一切時間做閱讀中做選擇,大多數人會選擇後者。雖然你的速度會變得很快,但效率卻未必。現在大家的生活看上去越來越忙碌,做完作業,刷刷微信,坐在公共交通上,就拿出手機看小說,真正留下給人們思考的時間還有多少。這樣緊張忙碌的生活就真的比古時候恬靜的生活狀態好麼?

碎片化也影響了人們的認知。從碎片化的閱讀來看,人們不再把整片的時間留給閱讀。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這種碎片化的閱讀方式很容易使人迷惘。碎片化使人們失去了思考能力,對文章的理解也大多停留在平淡淺顯的層面,缺少深度。只有整段式的閱讀,才能保證內容的連續性,有效提高對內容的理解。在人與人的社交方面,也會有這樣的問題。

碎片化的社交使人們互相之間的瞭解太過表面,有事一場面對面的談心遠好於天天社交軟體上的噓寒問暖。

當然,我並不是一味否定電子產品的存在。但是,過多的依賴電子產品,將生活分割成碎片一樣不可取。使用電子產品應有節制,最好的辦法是化碎為整。把每天的時間進行統一規劃,指定時間做指定的事。儘量每天按計劃進行,這樣就能最大限度的保證不過碎片化生活。

碎片化,不是電子產品造成的,只要合理利用電子產品,規劃好自己的時間,就能避開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加深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上的認知。

化碎為整 篇10

化碎為整作文1000 ,933字

隨著科技的發展與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的生活方式也在逐漸改變,由傳統社會轉變為了“碎片化”社會。

想必我們大家都曾受“碎片化”生活帶來的便利吧。當你在車站等時,可以用手機刷刷喜歡的小說;學習遇上困難時,可以輕而易舉地從電腦上獲得解題方法;無論何時何地,只要你想,就能瞭解朋友們的最新動態……這種一切空隙都可以被填滿的充實生活,大家一定都很喜歡吧?的確,這是一個充實的時代,但是也是一個“充滿中斷”的時代。請你仔細想一想,“碎片化”是不是過多地分散了我們的注意力?我們是不是每過一段時間就情不自禁地開啟,中斷工作去看看有沒有新的資訊?

越來越多的完整時間都被碎片化了。

也許有人會認為這個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瞬間,可正是這一個又一個的片刻中,我們的注意力和思想被分散了。

有人認為,“碎片化”生活是在合理利用零散的時間,但這只是對於有自制力的人而言。而對於那些易受誘惑的人來說,這只是一個偽概念:“碎片化”的時間並沒有為他們爭取時間,反而讓他們患上了“拖延症”,硬生生地把原來完整的時間分成了碎片。

我曾看過一個關於利用時間的故事,說的是如何裝滿一隻杯子。故事中的哲人分別用了大石頭。細沙和水填滿杯子,然後說:“大石頭是最重要的工作,沙子次之,水再次。必須要按順序來。”時間都是一樣的,但主次安排的次序不同,產生的結果就會大相徑庭。而我們把本該留給石頭的空間換作了沙子和水,難道不是本末倒置嗎?就在時間一點點的粉碎間,大把的好時光就這樣被荒廢了。

而“碎片化”生活的另一個壞處,便是各種無篩的資訊帶來的影響了。這不是學習吸取知識,過多資訊的輪番轟炸只會讓我們無法分辨真偽和是非,多種觀念的灌輸也會使人心生迷茫。

所以,在享受“碎片化”生活為我們帶來的便利時,也不要忘記自己的主要工作。要明白,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師,資訊時代帶來的只是前人的經驗,人生真正的路還是要靠自己摸索出來的。

我們之所以讚美“碎片化”生活的好,是因為這樣的生活方式將原本無法利用的時間變得有用,而不是將完變得瑣碎。

“碎片化”生活是時代進步的象徵,是文化思想分化的標誌。我希望在歲月的變遷中,我們都能順應並利用它們特有的優勢。我們需要的,不是在社會中徹底“碎片化”,而是在“碎片化”中發現最完整的自己。

化碎為整 篇11

化碎為整作文800字 ,812字

快節奏生活的今日,一切變得零散而碎片。而在網際網路迅速發展下日趨膨脹的資訊似乎也難逃被細碎地切割與打磨,流散於世。

就好像,我們每個人手裡握著的都是碎片的一部分,逐漸染上了個人情感的色彩,難以還原出真相的同時反而將一切推遠,更加無以辨別。

微博作為當下火熱的社交媒體,其資訊的性質亦印證了這個時代的特性。每一條訊息的傳出,都會經歷不同的演繹,人們擁有的是大量的資訊與碎片的事實。

因而,能被人們所窺見的,都是片面的。但有心人也因此能輕易地利用大眾對資訊極少掌握引導輿論,僅是幾天,一件事的面貌就能面目全非。

這些大量虛假的資訊充自於人們的生活,此人們信以為真地接受了刻意營造的真相,人逐漸變得麻木而鮮少去思考事情的本源,因為能夠追尋到的都是些零亂的碎片而已,並不願去深入將之整合與辨析。所以他們寧願選擇跟隨著主流的說法,宣揚著正義的旗號,定義一件事以莫名的標籤。這極大程度上滿足了個人對於所謂正義的形式化的追求。

然而,就像是靈動的水常年處於極寒的天氣裡,便凝固成了冰。一個人鮮活躍動的思維在常年虛假的環境中,便會變得冷漠與麻木。失去對一件事情的本能的思考與質疑,是極為可怕的事。想要鑿冰而出,需要日後更大的氣力,興許就成了定勢,再難挽回。

最終,當有一天人們不再執著地去追求事物的真諦與本質之時,人們便全然地失去了意識的能動性,被動地全世界所改變,最終走向的也只會是滅絕。

儘管在當下的時代裡,我們擁有的只是碎片的一小塊,但每一份已知事實疊加卻能讓之更加接近真相。

在未知事情的經過之前,我們理應收起自己滿腹看似有力的抨擊與觀點,去推動事情的發酵。而足在心中存在著質疑,直到更多的碎片被疊積到了一起。

每一份碎片似乎是微不足到的,但相加的力量卻是龐大而令人震撼的。我們不必急於收集的過程,真相是不為時間、一切人為所能影響到的客觀實在。

我們若不願常年處於虛假的環境裡,為之控制與矇蔽,便應試著去化碎為整,還世界一片地清明。

合零為整,合理安排碎片化生活 篇12

合零為整,合理安排碎 ,1108字

“碎片化”意為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那何為“碎片化生活”呢?顧名思義,即原本完整的、一長段的時間不得不被劃分為生活中的不同模組,不同長短的時段。

那麼為何我們原本完整的生活又成為碎片化了呢?在我看來,這種生活上的碎片化是在城市不斷髮展,城市人不斷忙碌中“不得不”形成的。隨著社會發展迅猛,尤其是資訊科技的發展,這些資訊在無形之中湧現在我們的視野中,滲透在我們的生活裡。我們為了更好地適應這個多元化的社會,就不得不兼顧與自身有關或無關的許多資訊。由此而來,生活節奏大大加快,生活越發忙碌,留下來的空餘時間就越來越少了。不知不覺,我們就處在碎片化的生活中。這種生活方式常常讓我們的思維愈加快速卻無法凝練,愈發寬闊卻無法縱深,我們接受資訊的能力越強,忘掉知識的速度也越來越快。不可否認,碎片化的生活會給我們帶來種種的弊端,這些弊端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模式,那如何更好地適應這種無法“逃避”的碎片化生活呢?筆者以為,可以合零為整,合理安排好時間,提高時間利用效率。從而延伸時間的長度和生命的寬度。

例如忙碌的“白領”上班族,留給自己自由支配的時間少之甚少。但只顧著工作,不注重健康問題,那是肯定不行的。因此,許多公司特地開闢出一方區域,作為健身場地。“白領”們便可在忙碌之餘的碎片化時間進行鍛鍊放鬆:在跑步機上慢跑十來分鐘;跳繩一刻鐘;兩人或多人來一場小型桌球友誼賽等等,這些運動耗時不長,形式靈活。看似工作中碎片化的時段,如果能合理利用好,不僅使自己的身心健康有了保障,而且還能與同事增加友情,何樂而不為呢?

古人云:養心莫若寡慾,至樂無如讀書。但是上班族有忙不完的工作,學生有做不完的習題與補習課,因而時常忽略了閱讀。歐陽修曾在《歸田錄》裡寫道:“餘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可見古人讀書便是利用那些看似不經意,不起眼的零碎時間,更何況生活在碎片化時代的我們呢?我們也可以將碎片化的時間合理利用起來。例如在上班上學的地鐵上,在茶餘飯後的消食時,在臨睡之前,都可以作為閱讀的時間。有人會說,這種閱讀太零散,沒有連貫性,收效不佳。但只要我們能選擇好適合的閱讀內容和閱讀方式,一樣可以讀出經典。例如我們可以有計劃地精讀、反覆閱讀若干文章,在不方便翻書閱讀時我們可以選擇“聽書”,我們可以隨時在筆記本上記錄閱讀心得。每次的精讀雖量不多,但也能讀出美文的精髓。古有王鏗十發十中,如今我們利用好碎片化生活也能深入閱讀,豈不也是有的放矢,一箭穿心嗎?

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生活在碎片化時代的我們也是如此。合理安排碎片時間,使每一件事提高效率,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愈加忙碌的生活,才能真正做到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化零為整的碎片化生活 篇13

化零為整的碎片化生活 ,842字

現如今,許多人的生活都離不開手機。大家是否見到過這種情況:在家裡,父母各自抱著手機,自顧自的看著;飯桌上,人們少了荼餘飯後的暢談交流,更多的是將美食拍照上傳自己的朋友圈;地鐵上,你環顧四周,看到的都是低頭一族;甚至在走親訪友之時,也不過是聊個十分鐘的家常,就掏出了手機,刷起了朋友圈。

我自己也遇到過這種情況,暑假裡和同學約好一起散步,剛開始還有說有笑的聊著各自的暑假生活,可沒這幾分鐘,同學就不發話了,我一看,他正低頭看著手機微信,還時不時地發出幾聲笑聲,把我這個一同散步的同伴撂在了一旁。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網路資訊的爆炸化,智慧手機的廣泛應用,使我們的生活就這麼輕易的被“碎片化”了。我們越來越依賴網路,放棄了好多時間,寧肯低頭刷圈,也不願挪步運動。

在校園生活中也一樣,碎片化的生活,當然也需要有碎片化的學習方式。我們可以利用坐校車的時間、課間十分鐘的休息時間、還有晚自習的時間,這些零碎的時間都是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的。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主持人謝娜吧。她寫過一本書《娜是一陣瘋》。很多人就會問,她這麼忙,哪來的時間寫作呢?其實,她只是充分利用了她的零散時間,比如:拍節目的休息時刻、飛機上的時間、甚至是上廁所那短短的幾分鐘,都在思考與寫作。

所以,在被現代化科技“統治”的時代裡,我們要學會好好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不要被自己慵懶的思維所禁錮,不要被享樂的念頭矇蔽了雙眼。

就像電腦系統用的久了,也會需要清理碎片一樣,讓我們拒絕碎片化的學習,合理利用時間,化零為整。

如何化零為整呢,首先要有個合理的學習計劃,將主要精力投放於最重要的事情上,同時需要系統的學習和思考,不能“東打一搶,西放一炮”,毫無效率可言。專心的做一道題,把那些零散的時間連起來,連貫地做一件事,讓它們成為“整”,這樣你就會發現,做事輕鬆有效,不會再像之前又忙又亂了。

碎片化的時間是一把雙刃劍,利用好了就化零為整,成為時間的主人,反之就會成為時間的奴隸。那麼,聰明的同學們,我想你們都知道如何來選擇了吧。

串聯碎片,化零為整 篇14

串聯碎片,化零為整作 ,751字

比爾盖茨說,網路正在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網際網路時代,我們的生活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面對這麼一大堆的“碎片”,怎樣才能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充實、高效、快樂?

古有“三餘”勤讀,講的是董遇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學習的故事。所謂“三餘”,就是“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這些看起來“零散”的時間,用刻苦的精神串聯起來,豈能無效?清河張君夢得“竊會計之餘功而自放山水之間”,建造快哉亭,以覽觀江流之勝。這是以樂觀的精神串聯支離破碎的生活,豈不快哉?

碎片化的生活,其實自古就有,只是在網際網路時代顯得更加零碎、更加散亂。生活的節奏在加快,各種誘惑在增加,於是乎生活被工作打斷,工作被學習打斷,學習被娛樂打斷,娛樂被交友打斷……比如聚焦到學習上,作業被預習打斷,複習被輔導打斷,興趣愛好被考試打斷,這門功課被那門功課打斷,於是乎時間變得支離片段,學習變得時斷時續,這樣常常丟三落四,不能集中精力,效率低下,我們為此而煩惱。

其實網際網路是把雙刃劍,在碎片化的同時也更加便捷化。一方小小的手機就是一部百寶全書,手指輕輕一點就開啟一個新世界,資訊應有盡有,問題有求必應,工作、學習、購物、旅遊、遊戲等等盡在掌握之中,多麼方便和高效。當然我們切不可在網際網路上沉湎於遊戲,也不可通過微信、微博傳播小道訊息,也不可不經思考就通過網路查詢答案,更不能偷懶宅在家裡跟周圍的世界隔絕、脫離現實生活。

網際網路更是良師益友。我們不要害怕生活、時間碎片化,要積極適應網際網路時代,正確利用網際網路,把碎片串聯起來,使支離破碎變成互聯互通的整體,做到合理分配時間、有條不紊打理生活,豈不快哉!

因勢利導,串聯碎片,化零為整,你就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強者。

變“化整為零”為“化零為整” 篇15

變“化整為零”為“化 ,866字

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各種各樣的資訊遍佈於人們的生活。報紙、書籍早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手機、iPad。其中包含的資訊紛紛雜雜,宛如一個個碎片,而這些碎片又如鋒利的刀刃,把我們的生活也變得碎片化了。看似是把複雜的東西變得簡潔,然而這“化整為零”的思想能否體現其真正的價值呢?

“碎片化”體現在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最廣為人知的大概要數“碎片化閱讀”了。我最初知道這個詞還是由於“微博體”的流行,這種極為短小精悍,不能超過140字的文體為什麼會突然流行?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微博的流行,然而微博又為什麼會流行呢?簡單來說,就是因為它的“碎片化”。隨著社會日趨發展,時間變得越來越寶貴,甚至可以說如何在每天有限的時間裡跟上社會的步伐得益於微博,它能使你在乘地鐵的時間就能夠涉獵各方面的資訊,最重要的是還能帶來一種似乎讀了很多東西的充實。由此,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碎片化閱讀,只可惜鮮有人注意到它的弊端。

我們每天浮光掠影般閱讀,其實就如同走馬觀花,看過也就過了,真正能記住的卻寥寥無幾。這也導致瞭如今已很少有人能靜下心來閱讀一本幾萬字甚至只有幾千字的書了,眾所周知,一本書帶給你的和幾條微博帶給你的完全不可相比,微博只是他人的感受,讀書卻能從中讀出自己的領悟。這僅僅只是碎片化的一個側面反映出來的問題,或許是由於時代的腳步過於匆忙,無法留下完整的東西,只能將其一片一片碎片般地丟擲,作為接受時代饋贈的我們,倘若倉促接受,必然不知道原先那份完整的“禮物”是什麼,但若能將它們化零為整,意義就大不相同了。

在我看來,“化零為整”最需要的莫過於“選擇”和“整合”。碎片化的資訊多而雜,只有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能事半功倍。倘若生活是碎片化的,那麼能選擇需要哪些碎片也是一種能力。除此之外,整合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項內容。化零為整,這個“整”字不光是整體的意思,也可理解為整合。雖然我們獲取到的資訊內容有限,但是積土成山,對它們進行梳理整合,也能使其完整。

但願在不遠的將來,我們生活的時代能接受到更多“完整的”饋贈,即使它們存在著碎片的痕跡。

化零為整——不要小看碎片時間 篇16

化零為整——不要小看 ,1166字

屏氣凝神,幾個月來的辛苦努力將在這一刻開花結果。看著螢幕上滾動的字元,以及緩慢移動的火柴小人,我興奮地猛拍鍵盤,終於成功了!

從小我便喜歡與計算機沾邊的東西,尤其是遊戲。然而對遊戲的研究我卻並不止步於如何升級、練操作,我漸漸開始對遊戲的設計甚至是遊戲的原理感興趣。

七年級之時,我無意間找到了一款適合新手的程式設計軟體。起初,我玩的愛不釋手。早早做完作業,連手機都一碰不碰,幾個小時捧著電腦研究、翻程式設計書。可是漸漸地,我發現時間開始不夠用。每天回家後,先是吃點點心,順便看一眼朋友圈,刷刷漫畫,半個小時就這麼偷偷溜走了。學校的作業更是讓我頭昏眼花,等到所有事情都解決,一看時間,已經九點半了。捧起電腦,還沒有想清楚這一關怎麼過,就聽見媽媽在客廳裡的叫嚷:“都十點快了,怎麼還不睡覺?“聞言我只好悻悻地放下電腦,想著只好明天在繼續了。

就這樣,我的程式設計事業在七年級下半學期便止步不前。生活漸漸變得碎片化,微信每天都是要收的,漫畫每天都是要看的,那些本珍貴的時間,便如流水般逝去。唯獨程式設計在時間長河中慢慢被我淡忘,在碎片化的生活中漸漸消失。直到一年後,一次偶然的契機,讓我重新拾回了程式設計這門手藝。

八年級下半學期,我參加了學校主辦的一次DP分享會,那裡偶遇了一位即將升入康奈爾計算機系的學長。也許是因為我對計算機也有一定的瞭解,我們兩個聊的很歡。“學長,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習程式設計的呀?”“其實從六年級開始我就對計算機有所研究,只是中途放棄了。”學長的臉上,竟然劃過一絲遺憾,“其實啊,程式設計雖然耗時間,但如果每天的遊戲少打半個小時,零散的時間聚集起來,你會發現只要願意,省下時間也不是什麼難事。”

回到家,翻開已經有些積灰的電腦蓋,我再一次打開了那熟悉的軟體。溫柔地敲擊著鍵盤,我似乎又感覺到了當年編寫程式碼時的暢快淋漓,一條條被遺忘的程式碼漸漸浮出水面。

學長的話好似一盞明燈,為我指引了前行的路。我們身處碎片化的世界中,卻為何一定要隨波逐流呢?如果這些碎片時間被我們化零為整,那麼我們又能夠做多少有意義的事呢?

從那天開始,學校裡我總是抓緊時間,節省下課的一分一秒。到了家,更是零食也不管,做作業時更是儘量提升效率。剩下的那些時間,我便能沉浸在計算機的海洋之中,無需擔心還有沒有更多的任務要等待我去完成。努力終究是有成果的,八年級暑假之際,我終於學會了第一門語言Python,並且按照指引做出了人生中第一個自己做的遊戲“火柴人闖關”。雖然遊戲內容很簡單,程式碼也還很青澀,卻是一個巨大的突破。

就算身處碎片時代,我們也不應該小看那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碎片時間。這些碎片時間一旦被用心聚集,好好利用起來,那麼它帶給我們的力量,也必定是無窮大的。

所以,從現在開始,讓我們將時間化零為整,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吧!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化零為整 篇17

國一作文 ,1441字

生活,已經被慢慢的碎片化了。

從話語的方式到消費模式,都被一一瓦解,取而代之的則是一個個利益族群和文化部落的差異化訴求以及社會成分碎片化的分割,這就是現如今碎片化的生活。

在這麼一個充斥著“碎片”的時代,我們的靈魂,思緒,閱讀,乃至整個世界都在碎片化,思緒在碎片上跳動著,正如那刀尖上的舞姿,隨時隨地都有可能消失殆盡、不復存在。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個八字成語已經向我們揭示了人類的貪婪以及慾求不滿。產生這一系列事情的根本還源於人類對於財產,名利等利益的追求。普遍大眾都有這樣一種心理,因此社會隨之而碎片化。人們為了追求自己所想得到的利益,使社會分裂成了無數個“利益族群”,這一結果,稱之為碎片化後的生活。

殘缺不齊。

這是我所可以給出的評價。

碎片化的生活是由多個碎片化的事物組合而成的。

比如說:隨著電子產品的發展,大家的生活已經離不開手機,電腦,以及其他電子產品了。正是因為這樣,你會發現:在這時,利益群體便是那些創造了手機,以及各類社交軟體的公司;人們之間的正面交流已經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利用電子產品進行交流;人們在開會的時候,也會不自覺的去偷偷地看手機,而不是認真開會;人們在社交的時候,也越來越頻繁的掏出手機,最後甚至可能變為幾個人坐在一起看手機,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少……

這正是碎片化的社交。

在踏入社會之後,人們會發現自己沒有了整塊的時間去系統的幹一件事,而是零零散散稀稀拉拉地幹一點,再幹一點。但是呢,微博,QQ,微信,部落格的橫空出世也使我們多了很多念頭“刷一會微博再吃飯也不遲”“看一會兒QQ空間再工作也可以”……

這些思想的形成都源於時間的碎片化。時間碎片化了,人們卻用擠出來的零星時間去看QQ,看微信……

就像我。每天一早起床的時候,最想做的事不是背書,而是“再躺一會兒吧”這時候,這碎片化的時間就已經被浪費了;吃過了飯,好不容易有一些時間,而我則會捧起手機和同學亦或是網友閒聊,這時間又被這些鋪天蓋地的資訊所填滿;只有到了晚上臨睡前,我才會想起背一篇古文……即便我擠出了一點時間背書,卻還是浪費了大部分的碎片時間,如此這般還不如將所有時間併成一個個整體,該幹什麼幹什麼,不會打折扣。

這也是碎片化生活。

為了改善這些情況我們所要做的則是破鏡重圓,讓時間,閱讀,生活,社會,乃至世界,重新拼湊為完整的一塊“鐵板”。

曾經化整為零,到如今則需要化零為整。

碎片的整合。

要想做到化零為整必須要讓人們拋棄一部分自己的利益。“舍小家為大家。”這是所有人都明白的一點,也是所有人都不願意做的,但也是這個世界要破鏡重圓唯一的條件。如果做不到此,那麼碎片化的生活將繼續存在,直到刀尖上的舞蹈將無法繼續的那天為止。

到那天,人們的生活就只剩下QQ,微信,微博了。

那是個最慘不忍睹的結局。

為了以防這種事情的誕生,我們自然需要為了整合世界,而捨棄一些自己的利益。

社會化零為整後,思緒就不會有隨時消散的可能性,會讓我們感到安心,也可以使我們的生活回到正軌上,也可以使我們多一些溫情,多一些社交,也多一些人情,也多一份家的感覺。

那樣就再好不過了。

遇見碎片,化零為整 篇18

國二作文 ,920字

在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的日常生活彷彿都在不斷地被碎片化。我們不斷地被電子產品影響、不斷地被一個一個安排影響、不斷地被下一秒會發生的未知事件影響——正是這樣,時間被不經意的、已知的、未知的分割成一個個碎片。

伴隨著手機清脆的提示鈴聲,我慢慢放下手中正在背誦課文的英語書,拿起手機,瀏覽起了新訊息。在不知不覺中,手指不斷地往下劃,生怕漏掉了每一條訊息。背書的過程是艱難的,玩手機的是快樂的。等到終於看完最後一條訊息後,又瞥了瞥時間,才意識到,我竟看了半個小時的手機了。

這樣的事情幾乎每一天都在發生。從前由於作業不多,我還不以為然。可隨著年級的上升,我發現每天的作業時間都成了一種煎熬。那種明知道我要認真做作業,不能看手機,卻每次在聽到提示鈴聲後,由於好奇心的驅使,總想要一探究竟,不由自主的心情總讓我十分懊惱。但探究到源頭,終是手機鈴聲惹的禍。我開始嘗試把手機調成靜音,並把它放到客廳,眼不見為淨。這樣踐行後的效果果真不錯。

是的,手機把我的學習撕成碎片,我便遮蔽手機,還以一段整塊的時間。

為了提升學習質量,週末,就不免有大大小小,各有不同的課外興趣班,而路上趕路的時間總是碎片化的——長則半小時,短則十分鐘。這樣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若是讀書,半小時顯得十分短暫;可若是背古詩,十分鐘又顯得長了。這樣的在路上花費的時間總讓我糾結我到底要幹什麼,到底能幹什麼。

在一個契機下——我將要備考西班牙語得樂A1,而我發現自己的詞彙量是遠遠不夠的,我想到也許在碎片時間中背單詞是極好的。每背一個單詞的時間是極短卻又需要反覆的,而在趕路的這段時間中,我可以隨時拿起,也可以隨時放下。

碎片化的時間是相對於事件而言的。找到合適的時間,用以適合的事件,碎片時間自然就化為整塊時間了。

而在許多情況下,計劃趕不上變化,往往那些突發事件或是會打斷你的思路,或是會破環你的心情。在這樣的情況下,調節心態才是最重要的。把突發事件及時地歸入你的安排,並有條不紊地去完成他們,而不是為這些事發牢騷。

碎片時間的存在並不可怕,只要約束自己,有效的利用並調整好心態就能夠化零為整。

改變只為更好的明天 篇19

高二作文 ,751字

這個世界天天都在變化,佳木繁蔭的森林變為直插雲霄的高樓;餵馬遞信的驛站變成寂靜空曠的停車場;這一切的風雲變幻也許只為更好的明天。

我們每天都在接受新事物新創造,享受它帶來的樂趣,這可能就是一種新潮流。

對比以前的學習模式,我們現在要先進很多了。我們可以使用各種網路手段瞭解最新的考試資訊,不必再為跟不上節奏而擔憂。老師上課時用的電腦,不用再去寫板書,提高了上課的效率。學生甚至在將不久的明天使用平板電腦來上課,進一步減小壓力,又大大減少紙張的浪費。高考的閱卷也不是單純的手改而是上機操作,提高保密性的同時也維護了考生的公平公正。這些種種舉措解釋關於我們學習方面的變化就足以看到,改變只是為了更好的明天。

從巴西世界盃開始,所有進球判斷權利將從裁判本人轉移到他們所佩戴的智慧手錶上。只要手錶上顯示“goal”時裁判才能鳴哨示意進球,這一重大舉措使得“人治”變成“機治”。

這並不是譁眾取寵的玩意,而是提高公平公正性的一種手段,這一變化依靠與最新使用的門線技術,這一機制將會避免出現冤假錯案的發生,尤其是在世界盃這一四年舉行一次大賽上。我認為這種改變是正確的,它的確是一次偉大的引進,將進一步提高世界盃的誠信度和影響力。

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中網上支付這一概念多次被提及,這一新興的支付方式迅速佔領了中國的大街小巷。剛開始有這種形式的支付方式時大家都非常謹慎,但到這兩年,網路安全性的提高了我們的效率,只需輕輕一點就可以付賬,改變了線下支付這一傳統模式。即使偶有不法分子斂財也阻擋不了這一“瘋狂”模式的發展,“雙十一”一天天貓七百多億的銷售就足以證明這一點。

的確這個世界改變了,沒有了往日的悠閒慢節奏,多了些浮華和躁動,但正基於這些改變我們的生活更加充實,我們嫩的價值更加凸顯,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不是嗎?

變廢為寶 篇20

國小六年級作文 ,639字

“哎呀,再便宜點賣給我吧,4元,怎麼樣?”“不行啊,我已經很虧錢。”……在一片歡聲笑語、討價還價中,我們開始了我們期盼已久的跳蚤市場。

同學們帶的物品琳琅滿目。有人帶了玩具,有人帶了書,有女生帶了自己喜歡的裝飾品,還有人帶了美味的零食……我自己也帶了不少玩具和漫畫書。

大家剛開始的時候就往別的班和攤位去找找自己喜歡的東西,而我竟然忘記帶錢了!唉,只好先在自己的攤位上“守株待兔”,在我快絕望的時候,一個人來到了我的攤位,我一看到這位顧客簡直是欣喜若狂。那位顧客看了看便問:“請問這個大富翁多少錢?”我高興地說:“不貴,也就15元。”他聽了之後有點不耐煩地說:“就10元吧。”我深思熟慮之後說:“好吧。”於是他就笑著遞給我10元錢,我終於賺到自己的第一桶金了。

跳蚤市場結束了,每個人都買到了自己喜歡的東西,我自己也買到了不少好東西。我們每個人也都非常開心,因為把自己以前哭著喊著要父母買的東西都變廢為寶賣掉了。

仔細想想,我們以前誰沒有看到過自己喜歡的物品,然後哭著賴著讓父母買呢?要是父母不給我們買,我們就生氣。也許我們當初只是一時想買,想開心,但沒有想到過這件物品以後會怎麼樣,也許這件物品以後會被扔在陰森的角落裡,也許它只會被丟在垃圾桶,和那些人們丟掉的垃圾廢物待在一起無人發現。與其有這麼悲慘的結局,那為什麼不通過某種途徑把它帶給更多喜歡它的人呢?

在我們的生活中仔細一找,其實有很多心血來潮時買的東西,如果我們把它變廢為寶,就能給更多人帶來開心,也能保護我們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