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心中裝個桃花源相關作文20篇

讓心中裝個桃花源 篇1

高一作文 ,1121字

“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這是大哲蘇軾於寂靜曠野中發出的浩嘆。流光容易把人拋,人生何必如此聒躁?讓心裡裝個桃花源,讓人生升浮起月華一般的淡泊之美。

靜思以淡泊。佛靜坐菩提領悟宇宙人生之智慧,林徽因靜伏窗前,在生之盡頭綻放四月天之絕美……在人群之外,我們需要莊重的靜思讓煩躁的心浴過清瑩。敢與永恆對話的梭羅,為追求淡泊寧靜之境,拋開塵世喧嚷,在瓦爾登湖畔靜心沉思,終成就《瓦爾登湖》之精髓,覓得心中的桃花源。靜思是偶然丟開一切,悠然遐想、咀嚼,還原生命的本真姿態,保有最初的純真,讓心靈淌著最清明的空性和最柔軟的菩提。靜聆於沉思,淡泊便有了青釉般的質感和厚度。

淡泊而致遠。淡泊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中。淡泊之人“一蓑煙雨任平生”,“萬物靜觀皆自得”,靜得優雅,動得從容,行得灑脫。大氣者如錢鍾書,早已洞悉世事為霧裡的浮雕,話語間均透著從思想的酒窖中發酵出的酵綿。他說:“我都姓了一輩子‘錢’了,還要那麼多錢幹什麼?”這幽默像太極拳,虛中帶實,盡現一代大師的智慧與淡然。於是,如他所說,他一生只有“鍾”書,潛心於學問。《圍城》等精微深透勁銳之作,無不提煉出他旌智的心神。以靜諡恬淡的心觀照世界,用吾生之有涯達吾知之無涯,方能遠眺“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簡單卻醞釀無限玄妙的美景。

活在當下,我們卻再難覓得桃花源的蹤跡,多少人患得患失,終日為充滿銅臭的功利疲於奔命;多少人甘願失去與心靈之聲音邂逅的機會,狂熱地追捧“速食文化”,便使留下“微漠的悲哀”北京城,已套上了第六個大呼拉圈,且環距越來越大,其態勢唯巨石激起的漣漪可形容。急劇的放擴,讓很多人的生命虛擲在了路上—每天輾轉於各種交通工具,焦灼地看著其他車輛撩起的狂沙,忍受塞車時點與點之間卻成咫尺天涯的遙遠。不必說桃花源,也許,連我們的腳步,甚至連我們思考人生的時間,都正在丟失。

腳踏實地行走的產物,是好的靈感、音符、情愫,就像螞蚱藏於你的途中,會突然於草叢中躍出。人生何必太匆匆,多些臨街漫步的悠閒,多些聽泉眠雲的細膩咀嚼,方能有“豪華落盡見真淳”的曠達情致。

淡泊寧靜,不必定要跳空谷,只是敢當萬綠叢中的那點紅,選擇有夢和有信仰地生活,讓真誠和至誠烙印在你那顆赤子之心上,面對生活中那些猙獰的誘惑,別迷失了你的靈魂,你的謙卑,還有愛生活的心。

難忘《紅與黑》作者司湯達的墓誌銘:“寫過了,愛過了,活過了”。一代大師活出了夏花的絢爛,迴歸了秋之靜美。其心之淡泊,已化為風之蓮花步,何其逍遙。淡泊寧靜,讓靈魂棲息於桃花源中,看似窟靈如佛家禪偈,實則是歲月之流沖淡的岩石,少了埋怨偏激,多了圓融平和,從刻意追求到懷著樂趣和淡然以達吾志。

願我們身在紅塵,心駐桃源。

《美國藏個桃花源》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1881字

【篇一:《美國藏個桃花源》讀後感】

最近讀了一篇文章,講述的是美國某處有一群阿米什人,他們不借助任何現代工具,僅僅憑著自身的勞作自給自足生活下去,為此我感觸頗深。

首先,這些人們是德國人的後裔。而德國人的品質人盡皆知:專注,認真,堅強。這些都完美地體現在阿迷什人身上。其實,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自身的特徵和品質,我們應該尊重,並取長舍短,這樣可以使我們的品質得到完善。

其次,讀到後文我看到,成年後的阿米什人絕大多數都回到了自身的村子,而不是在現代社會中發展。我想,他們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吧。先不說他們的生活從小和社會脫節,如今的社會上充滿著勾心鬥角,爭名逐利,而這些淳樸的阿米什人,可以生存下去嗎?在他們眼裡,還不如回到村子裡去呢。在他們眼裡,那些名利又算什麼呢?

最後我還注意到一個問題,那就是美國政府竟然能允許阿米什人脫離其統治,維持他們的現狀。如果政府不允許這樣的事件發生,我們還能看到這樣一個世外桃源嗎?我覺得,充滿著民主,自由的社會才是人民們心中的最高追求,就像美國這樣,如果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能讓人民做自己想做的事,那麼到了那一天,世上那個再也不需要什麼世外桃源的美好憧憬了。因為,這整個世界已然變成了“黃髮垂髫,怡然自樂”的桃花源了吧!

【篇二:《美國藏個桃花源》讀後感】

讀完本文我震驚了,真是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沒想到在美國這麼一個發達的國家會有這麼一個宛若另一個世紀的桃花源。完全想不通他們竟然只是憑藉著他們人民的淳樸、勤勞、謙卑、誠實、寬容、和平這些傳統一直持續下去。彷彿科技不曾發展,世界不再變化一般,與世隔絕卻又在世界上存在。

我只能說,這不科學!

這真是一個奇怪的民族,彷彿是這個紛繁錯雜的汙黑的世界上沒有一個汙點地存在著。我能說什麼呢?這群人永遠只能幸福地活在他們的社會當中,難以進入外面的世界。在外面這個華麗的世界背後的陰暗迂腐,各種各樣醜陋的世態,缺乏善良誠實的世道,各種殘酷的機械式的格式化的人生,人們一個個被抹殺了靈魂,毫無意義地為活而活著,為生存而學習,為錢財而丟棄生命,生存在這世界上簡直是一種玷汙!希望那群人別走出他們的桃花源,帶著自己完整的人格活下去!

其實這個世界本無桃花源,因為世界本應都是桃花源,而人們不斷地汙染著踐踏著這個世界,因此世界不再美麗,因而之後的人們看到了這些本應是再正常不過的地方而稱之為桃花源。又有誰會想到那是這個世界最初的樣子呢?

【篇三:《美國藏個桃花源》讀後感】

美國藏個桃花源,我原以為是未經開採的茂密森林或者別有風味的田園小屋,不料此處“桃花源”更指特立獨行的阿米什人一族簡樸的生活風氣,於是我的“原以為”倒成了對著桃花源的陋識。

阿米什人手工打鐵、手工織布等不運用現代科技的作風,讓我暗罵無知,放著高效率的工具不用,卻白白浪費勞動力。

刮掉已婚男子鬍鬚是對其極大的侮辱這點,是我頗感新鮮與好奇,殊不知還能在文明的社會見到此等習俗觀念。人們常道要去除陋俗,卻不想往往把古人所留傳統也一併剔去,風情何在?文化何在?

阿米什族的孩子只需學完初中課程,又令我著實羨慕不已。我十分贊同阿米什一族的“人性重在感悟”一說,好比學習語文,現代文的做法便是提煉句子,找到主旨,領會其深層文意,於是語文老師便就著每篇文章“不厭其煩”地遍遍領導。其實若是同學們閱讀量足夠,又何苦如此,若是每節語文課都是讓學生用心自讀文章,想必真正用心者,成績必不會差到哪裡去。自己的經驗方不用他人教導,老師的本職本就是稍稍提點、正確引導,要那麼多定死的“知識”作何?成功的老者往往遇事恬淡,有著下自己經歷供人蔘考者,而我們閱其文章,真能遇萬事皆持闊靜?可知唯有親身經歷,方知其中奧妙。人性重在感悟啊,自獲,而自得。

我真正被阿米什人震撼和吸引,卻是在後半文暴徒衝進教室,兩個姑娘義無反顧以自己性命求他人安全起。無奈暴徒人性有失,未被打動,反倒驚訝而緊張釀成五死五傷的大錯。一個民族真正的力量—凝聚力也好,愛國心也罷,都在危急關頭方能體現。一個民族中未成年的兩個小女孩可以為了保護他人,對死亡無所畏懼,何其強大。更讓人震撼的是,暴徒葬禮之參加者有一半是為其祈禱的阿米什人,他們同時擔起了照顧其親屬的責任,其善良、其寬容,正體現了救贖最大的力量—人性的力量。

再觀其樸素勤儉的勞動作息方式,才有新的感悟。阿米什人的自制力和信仰皆因為對生活信仰和對待方式的特立獨行和堅守,對勞動、親力親為的追崇,放養成了最感人的人性,此民族之自制力與堅守,使其人性得到提升和難以侵染之強大。這樣的做派,確為美國桃花源。

抽打心中的櫻桃花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876字

沒有放棄就沒有獲取;得到的同時必然也會失去。很多聰明的人明白這一道理,從不患得患失,更沒有過多欲望,他們敢於放棄,所以都能取得成功。

《抽打心中的櫻桃花》一文深深地在我心中浸潤:作者少時家中櫻桃樹開花極多,母親用棍子抽掉其中一棵樹上大部分的花,作者心疼,沒讓母親抽另一棵樹上的花。而成熟之時至,被抽的那棵一樹櫻桃鮮紅如火,而另一棵果雖多,但尚青。最終,那棵作者護著的樹因果子太多,營養、水分不夠,被活活累死。

放下書,我長嘆口氣:人生不也是如此?人活在世上不可貪心過多,要學會取捨。心中太貪,只取不捨的結果,就像那棵未經抽打的櫻桃樹,最終導致你不堪重負,兩手空空。人世間,取捨有度,只有學會適時適量地舍,才會得到豐厚的給予和回報。“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懂得放棄,是一種人生哲學;敢於放棄,是一種生存魄力,是一種良好心態;學會取捨,更是一門藝術。

再拿我看到的另一個故事來說吧。有一個孩子,他的媽媽開了一家小店,每次他媽媽都會拿出在當時比較少見的卷筆器,讓孩子們免費使用。結果,孩子們來削鉛筆的時候也會隨意買些東西,店內生意異常興隆。孩子長大後,受媽媽的啟發,開了家修車鋪,給顧客免費提供充氣筒,大賺了一筆錢;開了家超市,舍了顧客要給的零頭,又賺了一筆;開了家汽車銷售連鎖店,免費贈送汽車飾品、坐墊,舍了半年的利潤,後來,生意格外紅火。他最終成就了大事業。

取捨兩字永遠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但在人生路上,有時舍為取鋪路,看似是一種失去,但其實,大好春光在後頭呢!魯迅成為了一代文豪,但他放棄了醫學專長;比爾·蓋茨創造了二十世紀一個偉大神話,但他放棄了入學深造的機會……他們的放棄換來的是另一種成功。

古人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真正有智慧的人不僅會取捨,還有很好的“透視”能力,要想取,首先掌握如何舍,舍多少,就是要有這個能力。

人生是條長路,經驗、體驗無處不在,我們現在要好好品味生活,不斷地學習取捨。

心中那株桃花 篇4

國一作文 ,632字

春,放輕了腳步,無聲無息地來到了這裡。

一株桃花伴著春的到來,悄然綻放了。桃花使盡渾身解數,將那白裡透紅的花瓣張開來。在燦爛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晶瑩剔透。那一株株嫩黃的花蕊,在片片花瓣的簇擁下,顯得更為神氣。朵朵桃花冰清玉潔,好似下凡仙女,傲立枝頭,翩翩起舞。朵朵桃花爭芳鬥豔,極惹人們眼球。

那株桃花散發出沁人心脾的幽香,使人們沉醉在桃花的香氣中,無法自拔。桃花的香氣像一群調皮的孩子,緊隨在遲來的春風身旁,被飄送到遠方。桃花想讓它那無比動人的香氣,四處飄揚。

聽!鳥兒帶著它那動聽的歌聲,落在了桃花的枝頭上,好似在不住地稱讚:“多麼美的桃花啊!”

勤勞的蜜蜂們相繼停在那株桃花上,香甜地吮吸著花蜜,還不停地唱著“嗡嗡”的曲調,快活地在花朵間盤旋著。萬事萬物好似都在享受著桃花的芳香。

春日悄然帶走了桃花開放最為茂盛的季節。好似一大片桃花都在為春風送行,搖擺著身軀,整片花海隨風搖動,好似一副美麗的油彩畫作。

春,夏,秋。轉眼間,時光飛逝,片片桃花瓣隨風起舞,大自然被片片花瓣包圍著,又不禁帶著一種傷感。桃花謝了,但,它卻留下了顆顆碩果。桃子結滿了樹梢,好一番碩果累累的氣象。

桃子知道,如果沒有桃花的犧牲,放棄原有的美麗外表,化作春泥,才不會有桃子它的誕生,為人們帶來香甜的果實。

那株桃花啊!你那捨己為“人”的那種精神,給大家帶來的並不是花朵的美麗,而是你的犧牲結出的果實的香甜!

我心中的桃花源 篇5

國三作文 ,618字

“芳香鮮美,落英繽紛”,“土屋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學過課文《桃花源記》後,我深深地被陶淵明筆下那個風景優美、和平寧靜的世外桃源吸引住了,多麼希望我也能生活在這樣一個人間仙境。

然而陶淵明的桃花源只存在於他的理想之中,我們的桃花源又在何方呢?是家鄉小村,還是遊戲樂園?似乎都不是。

早飯後,漫步校園,看到同學們陸陸續續迎著朝陽上學,聽到耳邊書聲琅琅,我不覺驀然一怔:華校,不正是我要找的桃花源嗎?在校讀書三年了,太熟悉這裡一切的一切了。華校是塵世中的一方聖土,遠離世俗的喧囂,遠離假醜惡,老師們在這裡潛心教書育人,同學們在這裡健康快樂地成長,一切都是那麼溫馨、美好。桃花源不一定位於深山老林,“小隱於林,大隱於世”,身處塵世卻依然保持著純真樸實的操守,默默奉獻著自己只為孕育優秀學子,這不正是桃源人的品性嗎?

春意融融,綠滿校園;綠樹成蔭,清荷池香;秋波澹澹,丹桂飄香;銀妝素裹,冰清玉潔,華校又是如此的如詩如畫。飯後或活動課,漫步校園,或倚著欄杆,或靠著石頭,或坐著木凳,觀觀魚,賞賞花,嘮勞嗑,感受微風拂面,沐浴著柔和的陽光,楊柳依依,笑語陣陣,是何等的愜意!文化氛圍充溢著校園,亭榭上的對聯,湖邊小徑上的詩句,走廊的書畫,以及各個活動室傳出的同學們的歌聲、琴聲、談笑聲,常常讓大家流連往返。這裡是我們生活的樂園,更是心靈的淨地。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華校,我心中桃花源,我愛你!

我心中的桃花源 篇6

國二作文 ,927字

步入密林,光線漸漸幽暗。放眼一望,滿目翠竹,翠竹修長的身影交錯矗立,翠竹的後面是一大片桃林,我彷彿躍入了仙境,我使勁地吮吸著甜美的空氣。忽然,一條小溪澗橫在路前,溪水歡快的流淌,奔向山腳,聲音清脆而明亮。彷彿是新生嬰兒用稚嫩童音描繪著夢想。

清晨,陽光揮灑在土地上,彷彿為大地披上了一層金黃色的薄紗,粉紅鮮嫩的花瓣上映著點點光輝,使嬌羞的桃花姑娘顯得略加活潑開朗。鳥兒的鳴叫打破了整個桃林的沉寂,濃濃的霧也漸漸退去。目光上浮,一個模糊的剪影自深處走來,走近了一看,原來是一位挑著竹筍,頭髮斑白的老人。我好奇這兒為什麼會有竹筍呢,頓時晃過神來,首先見到的確實是密佈的竹林,我被這裡的桃林所吸引,卻忘了前面的竹林。我好奇的迎了上去,老人見我向他走來,停下腳步,放下擔子,從竹籃筐中取了一枚新鮮的嫩筍,走到小溪澗邊,將筍放入清水中,帶著的泥沙一點點褪去,只見他將那枚洗好的嫩筍遞給我。我頓時有些不知所措,好半天才張口支支吾吾的發出一聲謝謝。我驚訝於她的熱情,一個對我素不相識的人,怎麼會有這樣的舉動?他見我好奇,便笑著邀請我坐下聊聊。他年過花甲,可聲音卻渾厚有力:“這裡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裡面生活的都是我的族人……”和他的交談中我感受到了這裡人的樸實與純情。告別了老人,我沿著小徑向上走去。

我不時的回頭望望,他的背影給人好舒心的感覺。一如來自深處的竹,儘管沒有比直的脊樑;一如來自深處的溪,儘管沒有清脆的聲音。

一個小男孩牽著牛兒坐在山坡上,牛兒啃著青嫩的小草,他便笑咯咯地望著牛兒,小草一株挨著一株,一片連著一片,草間停留著顆顆水珠,晶瑩剔透的水珠彷彿一顆水晶輕巧的綴在青草尖兒上,這水珠一碰便滴滴答答的滾落下來。他看著胖乎乎的牛兒滿足的啃著鮮草,享受著清風拂面的舒暢。

抬頭仰望天空,出奇的藍,環顧四周,一朵朵雲彩輕飄飄的浮在天空中,回想著剛剛的事情,如夢境一般。這世上怎會有如此絕美之地?伸手去觸控樹尖上的一朵桃花,我碰到了,手一抖……

書本從我手中滑落,搖晃一下腦袋,發現原來是一場夢。我多麼希望這場夢永遠不要醒來,那樣迷人的景,那樣清亮的水,那樣熱情的人,那樣天真的孩子,我仍舊沉醉在夢裡,陽光透過窗隙直射在指縫間,一縷金光將我從夢中再次喚醒。

我心中的“桃花源” 篇7

國二作文 ,740字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煙花三月,夢裡江南,那是一處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桃源,是宛如皓月當空的素美宮闕,是理想的聖地,是我心中的“桃花源”。

雨,是江南的秀麗風景線,好似一層薄紗籠罩著整座水鄉古鎮。這是銀裝素裹,夢幻朦朧的隱世之處,是遠離繁華喧囂的幽境,我愛她的寧靜脫俗之美。

水是她的守護神,將她環抱在“千里鶯啼綠映紅”春色之中,春意濃濃“夢裡花落知多少”是她的代名詞,腳下的青石板兀自滑滑的,細水長流,輕擊石板,陡然迸出一種脫離冗雜,浮華的清亮之聲。是風鈴間的輕微碰撞才造就如同天籟般的弦外之音,願“此曲終成廣陵散”的悲劇不要出現在這如詩如畫的仙境。

輕移腳步來到小巷,碧瓦飛甍。雨滴順著微微抬頭的屋簷緩緩滴落,碰撞到打傘人的傘面,最後經歷一場奇妙的旅行,又重新投入泥土的懷抱。或許散發著幽香的芬芳土地,便是有了雨的滋潤多了一份生機,活潑。令人不禁暢享起戴望舒筆下的意境:漫步在雨巷,打著油紙傘,散發著丁香花香……

落下,飛揚!

雨水輕叩河流的大門,驚動河面上撐篙的船伕,他那歷經滄桑的臉上,被水珠佈滿。急忙撐著竹篙,風馳電掣地消失了蹤影。魚兒親吻著浣衣姑娘的纖細雙手,紡車的梭子來回穿梭,絢爛光澤的布匹就織好了。紡織的沙沙聲,雨水輕觸河流的聲音交織在一起,在耳畔響起,縈繞不絕。

江南煙雨朦朧,不禁令人感嘆“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景觀。

江南沒有黃土高原那般雄渾的氣魄,也沒有海南的激昂澎湃,她好似一面易碎鏡子,令人流連忘返。它就像這兒的姑娘,勤勞,睿智,溫婉,沁人心脾,心曠神怡。

她有她的獨特,就像是一位隱居山林的避世者。不似城市中的人山人海,喧鬧嘈雜。宛如一塊美玉,溫和優雅,潔白無瑕,使人神往。

那是我夢中的聖殿,是我心中一個充滿神祕氣息的“桃花源”!

我心中的桃花源作文 篇8

國二作文 ,1639字

【篇一:我心中的桃花源】

小時候在我的心中,桃花源就是一個瑰麗的夢,它在我的心中悄悄生長。

後來漸漸長大才明白,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地方,都有一個桃花源,只要你願意用心去開啟它。

那夜,遠離世間的喧囂與汙塵,我獨自一人來到郊外,漫步在一人廣闊的草坪上,踏上去的每一步都是軟軟的。這個夜是出奇的靜,草在這時也睡醒了,於是我不忍心再向下走,便原地坐了下來,貪婪地呼吸著清新的空氣。仰望天空,月亮笑得格外燦爛,高高地懸在了天上,我本想將它取下,留為紀念,但伸出的手又縮了回去,不要太自私,要不別人就看不到這月亮了。月亮,你是不是也想讓人們永久地欣賞你的美呢?呆望著月亮,我不禁浮想聯翩:月宮中的嫦娥現在一定抱著她的月兔思念著后羿吧,她一定後悔偷吃了長生不老藥吧。同樣襯托在深藍色的夜空下的還有那群閃爍的星。小時候媽媽給我講,星星是會眨眼睛的,像螢火蟲一樣,但是星星們啊,你們請放心,即使你們不能像螢火蟲一樣到處飛,你們還是那樣令我著迷,偶爾的一道流星緩緩地滑過視線中的天宇,爾後,留下一道溫柔的弧線,但也隨著流星的消失瞬間失蹤了。啊!這寂靜的夜啊!遠離了白日的喧囂,偶爾傾聽一下“靜”的聲音,品味一下“靜”的味道,感受一下“靜”的魅力也別有一番滋味。

這時,一隻蟋蟀跳到我們的腳趾上,發出“吱吱”的叫聲,一下子打斷了我的思緒。我低頭望著它,一身黑色“鎧甲”,頭頂上兩根細長的須。它好像一點兒也不認生,順著我的腳丫爬了上來,感覺癢癢的,我忍不住笑了出來。突然,它飛快地向遠方爬去。“哎呀,莫非是我的笑聲把它嚇跑了,都怪我,把它嚇跑了。”我一邊自責著,一邊沿著它的腳步追隨而去。來到一棵樹下,這個機靈的小傢伙卻不見了蹤影。抬頭看見我的前方是一棵粗壯的大樹,枝葉繁密,我情不自禁地向它走近,輕輕地撫摸著它的樹紋,啊!我彷彿感受到了歲月的流逝,時光的變遷,而這些都被牢牢地鐫刻在這棵大樹上,它好像不願意忘記它經歷過的歲月故事,所以,選擇用這種方式銘記著。

其實我心中的桃花源也只不過是清新美麗的大自然而已。看起來好像再普通不過了,不過又有很多人因為工作的繁忙,學習的壓力而遠離大自然。朋友們,讓我們先放放手中的工作與學習,找個時間走近大自然,去尋找屬於你心中的桃花源吧!

【篇二:我心中的桃花源作文】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真是人間仙境,鳥語花香。在我的心中也有屬於自己的桃花源。

遠離喧囂的城市,就來到了一個屬於我自己的桃花源。

春天,我在草地上打滾、玩耍,無論是站著、躺著,還是坐著,心情都格外舒暢。溫暖和煦的陽光輕輕的撫摸著我,它也催促著草兒們快快長大。春是一個陰雨連綿的季節,我獨自站在空曠的草地上,沒有樹,也沒有傘。我喜歡雨落在身上那種涼涼的、癢癢的、舒服的感覺。

夏天,我躺在一個可以遮擋烈日的地方,聽著知了不停的叫喚著,安然入睡。醒來時我可以在小河中釣釣魚,因為這樣可以為今天的晚飯加菜。我還可以在小河中游泳,享受著那嘩啦啦的流水聲。清涼乾淨的河水和小魚親著我的手指頭。有時我在小河中玩耍還會驚起一灘鷗鷺。

秋,一個豐收的季節。我收穫到了自己的勞動成果,這不僅甜在我的嘴裡,還甜在我的心裡。我漫步在田野上,聆聽著一顆顆果實破殼而出的聲音,聽它們對生命的表白。我漫步在樹叢中,落葉像是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我用手想捉住它,但它從我手指縫中溜走,我又從地上拾起它,一片被風吹得通紅的楓葉。我把它放在我的口袋裡,為自己留下一片成熟的秋天。

冬天到了,白雪紛飛,一片片白雪為大地披上了一件白色的大棉襖。雪下了一夜,樹上、地上、屋頂上全都是一望無際的白色,粉妝玉砌,像一座白色的宮殿。我走出屋子,雪已經堆了尺高了。我深一腳淺一腳的在雪中漫步,雖然有些困難,但我沒有走回頭路。小河已被凍住了,我可以穿上溜冰鞋,從小河上游一直滑到下游。風像是一把把飛刀,把我的腳刺得通紅。

回首我的桃花源,其實也只是一條路,一草地,一樹林,一田野而已。我相信經過我的努力,以後一定會有更多的“桃花源”。

心中的桃花源 篇9

高一作文 ,892字

家是情感的棲息地,家是愛的港灣,家中有親情,家中充滿歡聲笑語。可我每次聽到同學們眉飛色舞地談論自己的家時,我就不得不閃得遠遠的—我的家只是一座房子,家中沒有愛沒有歡樂,有的只是父母每日的脣齒之戰,有時甚至“烽煙四起”。

面對父母的激戰,我無能為力。我已經兩個星期不敢回家了,獨自一人坐在教室靜悄悄的角落。父母開戰的場面卻時時浮現在眼前,迷茫的我幻想著有一天能與父母幸福的用餐……

忽然,眼前出現一條清澈的小溪,溪水兩旁是一片茂密的桃林。好奇的我順著小溪,走到盡頭,放眼望去,前面那棵古槐好眼熟,沒錯,這是我家,怎麼到家了?

正當我轉身要走時,爸爸從屋裡出來叫住我:“怎麼,到家了,也不進來。”爸爸邊說邊牽著我往裡走。來到屋中,我躲在門後偷偷地觀察他們,媽媽在廚房忙著做飯,爸爸在洗衣服。奇怪了,他們今天怎麼有說有笑,這般和諧,正當我疑惑著,突然媽媽大聲嚷道:“快來幫我做飯,到這點了還在洗衣服。”這彷彿一個晴天霹靂,我有預感,戰爭就要爆發了,趕緊關上門。可出乎我意料的是爸爸居然保持微笑,心平氣和地答道:“來啦!”開門一看,他們又在那兒有說有笑。這是真的嗎?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面對他們的熱情,和諧和那充滿關懷充滿愛的家,我很快地融入了。在這個家中爸爸掌握大權,是這小小國家的主席,媽媽為這個家辛辛苦苦地勞作著是這個小小國家的總理,而我年齡未滿十八,說話不算數,就只能是小老百姓了。在這個家中就像置身於湖面一樣平靜,在月光下的“湖”顯得更加平靜。

這天,月色入戶,爸爸在書桌寫大字,媽媽在燈下看書,我則在一旁做作業,我們三人各幹各的,其樂融融。爸爸拿出《優秀黨員證》,媽媽也不甘示弱拿出《政治經濟結業證書》,他們互相攀比,就我兩手空空怪難堪的。這時爸爸發言了:“小同志,你學習也不容易,我提拔你為‘祕書’,記住以後說話要向著我噢。”好個聰明的爸爸。“哈哈哈”我們一家人就像沉浸在蜜中一樣甜蜜、幸福。

忽然,有人在耳邊大叫,我睜開眼,原來這是夢。好遺憾,這只是我心中的桃花源。如果可以,我願是一支小小的蠟燭,為這個家獻上一份光和熱。

願我心中的桃花源,能夠成為現實!

心中的桃花源 篇10

高一作文 ,802字

一望無際的蔚藍色大海,讓我心潮澎湃;鬱鬱蔥蔥的翠綠色森林,讓我心曠神怡;浩瀚廣闊的金黃色沙漠,讓我讚歎不已……然而,它們都不是我心中的桃花源。

我心中的桃花源,是如詩如畫的草原。

從我見到草原的那一刻起,我就深深地迷戀上了它。草原的天空是那麼的藍,藍的純粹、徹底。不像城市的天空被黑煙所覆蓋著。天空中還漂浮著一朵朵雪白的雲,雲看上去是那麼的柔軟,像一團團棉花糖,讓人看了忍不住想要咬一口含在嘴裡。遠遠的山峰與天空相連在一起。山峰下就是碧綠的草原,草原是那麼的廣闊、那麼的綠,像一片綠的海洋。深的綠、淺的綠,翻騰著、滾動著、起伏著。如此多的綠,恐怕只有在畫家的調色盤裡才能找得到吧!這綠讓人舒服、愜意,並不顯得雜亂。在這綠的海洋裡,點綴著五顏六色的野花,一條清澈的小溪緩緩的流過,是那麼的和諧優美。

草原的人也美,美麗而又富饒的草原孕育了無數勤勞勇敢的草原英雄,像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勇敢聰明的草原小姐妹……現在的草原人民也依舊勤勞勇敢。他們熱情好客,每當有遠方的客人到來時,他們總會捧出香醇的馬奶酒來招待客人。他們敢愛敢恨,對於朋友,他們十分的真誠,對於敵人,他們不留情面。他們用自己的雙手把草原建設更加美麗多姿。

千百年來,草原人民留下來的傳統風俗文化也同樣讓人驚歎。他們舉辦“那達慕”大會,展示草原特有的風采。他們會祭拜敖包,向神靈們表達他們的心願。他們會舉辦晚會,圍著篝火載歌載舞。但最讓我難忘的還是牧馬長調,那歌聲清遠幽靜,時而高亢、時而低沉、時而婉轉、時而直爽,真的是“此曲應得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放馬長調讓我看到了草原人民直爽豪放的性格。

馬是草原人民忠實的好夥伴,它們幫助草原人民運輸貨物,傳達資訊。它們那高大而挺拔的身姿是草原的又一道最美的風景。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勇敢的牧羊犬,同樣都是美麗的草原風景。

草原,我心中的桃花源。它的每一個景,每一個畫面,都會成為我心中永遠珍藏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