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碎片化資訊時代相關作文20篇

身處碎片化資訊時代 篇1

身處碎片化資訊時代作 ,863字

“碎片化”在當今社會早已不是一個陌生的詞眼,如今的我們就身處碎片化資訊時代。

“碎片化”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不論是從社會階層,還是從資訊傳播,又或者是從購物消費,或者是閱讀習慣,方方面面都能與碎片化或多或少搭上點邊。

當然,身處這樣一個時代,“碎片化”總是有利有弊的。

利呢,在於人們可以利用等車、乘車、擠地鐵等各種碎片化時間輕易地從身邊手機、電腦、電視等各種資訊的載體中獲取大量資訊。

弊呢,由於現在獲取資訊十分便捷,因此人們將會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去飢不擇食地獲取資訊,這樣毫無目的、不經篩選地汲取資訊,與其說是抓緊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不如說是浪費時間,虛度光陰。久而久之,就養成了一種習慣,對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和各種資訊的載體或是得到資訊的渠道產生或輕或重的依賴心理。

所謂依賴心理主要體現在在工作或是學習的時候,特別是將手機放在自己手邊的時候,自控力不夠強和意志不夠堅定之人就會控制不住自己,不加剋制地開啟手機來滿足自己眼前的需求。甚至,對於有些人來說,手機似乎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出門如果不帶手機的話,會感到心中空落落的。

還有一個弊端就是碎片化閱讀,白白浪費了思考的機會,甚至分散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來不經選擇地閱讀各類書籍,和碎片化資訊的汲取頗為相似。

雖說博覽群書來吸收各個領域的知識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一個人時間和精力畢竟是有限的,可見培養自己的讀書興趣,改正碎片化的閱讀習慣尤為重要。

在我的認知中,“碎片化”還對我們的心態有所影響。

“碎片化”資訊時代,一個資訊複雜、種類繁多、傳播速度迅猛的時代,意味著快節奏生活的常態,人人每時每刻都在忙著接收資訊、傳送資訊、整合資訊。長期與快節奏碎片化生活打交道,人心未免會心浮氣躁,做事求速不求質。

碎片化時代極大程度上使我們的資訊多樣化,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這個時代不可否認地影響了我們的心態,我們的處事方式,我們的處事態度,身處這樣一個時代,我們所要做的是全身心享受其帶來的便利,靜下心做事,最大程度利用碎片化時間,使碎片化時代更具有意義和價值。

“黑與白”的碎片化資訊時代 篇2

“黑與白”的碎片化信 ,1035字

隨著時代的變遷,智慧手機的普及,我們已進入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由此帶來的便是碎片化的資訊,碎片化的生活,碎片化的各種問題也被提上了日程。當今科技的迅速發展註定了這碎片化的必然性。從前幾年人人拿著手機刷微博到現在看朋友圈的各種公眾號文章,我們已從傳統官媒時代,進階到如今的新媒體時代,資訊傳播速度變快,資訊量也急劇攀升,人們與資訊的關係也更為緊密了。

那麼為什麼人們適應還更親賴這樣的碎片化資訊呢?究其原因必是它滿足了現代快節奏社會人們對資訊的需求。

社交軟體是資訊傳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便捷與及時性不言而喻。無數資訊通過朋友圈、微博能快速傳播,甚至只要有網路,哪怕你在天涯海角,資訊都能去到你想要讓它去的地方。

碎片化資訊加強了知識普及。專家趙劍敏認為,“媒體把各類知識的精髓、要點挑出來,直接呈現給讀者,省去讀者自己尋找的時間,不僅讀者感到方便,也有利於知識的傳播。”在這離散的生活中,我們渴望著瞭解更多。微博、公眾號各種社會新聞解讀、心靈雞湯、養生保健,上到天文下到地理,大到國家動向,下到漢字奧祕。前段時間詩詞等中國傳統文化大熱,更是頻頻出現在你眼中。各種你想知道的,不想知道的,應有盡有,供你選擇。豐富多樣的內容讓你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隨時隨地有選擇的閱讀,是碎片資訊的另一大優點。

但由此,我們的時間也就這樣碎片化了,一些無用資訊或錯誤資訊更造成了不少不便。

時間如白駒過隙,光陰易逝,雖說資訊傳播速度快,但依然有大把時間在你等待的過程中偷偷溜走。時常這其中有無數次,你的注意力都被分散了,你的思緒被打斷,也就造成你本來在做的事也就事倍功半了。試想,如果把這些“海綿裡擠出的水”湊到一起,拿來學習,你是不是就成為更好的那個你了呢?如今人們獲取資訊很多隻是為了茶餘飯後的談資,真正記住的有用資訊並不多,過目即忘,可以說也是另一種時間的浪費。

真假資訊交織,使得本來就辨別能力差的兒童與老人辨別不清,上當受騙,新聞中受騙上當的例子層出不窮。碎片化資訊,使得人們瞭解不全面,再加上人們有情緒,偏向性閱讀,以訛傳訛的事情時有發生,往往就會把人帶向誤區,這對社會的危害更是極大。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碎片化資訊的存在不會改變,而能夠改變的只有我們自己。提升自我資訊素養,樹立正確價值觀。各平臺在加強管理的時候更要進行嚴格篩選,讓人們在碎片化的時間中能獲取更有價值的資訊。我們更應管理好自己,不造謠,不傳謠,舉報不良資訊。在豐富自己的同時,共同建立美好的社會環境。

碎片化資訊時代的生活 篇3

碎片化資訊時代的生活 ,741字

如今,人們獲取資料與資訊的手段越來越豐富,通過手機、電腦等高科技裝置連線到網路後,各種各樣的資訊都列於眼前,甚至讓人覺得有些眼花繚亂了。這些多到有些凌亂破碎的資訊,組成了我們處在的這樣一個新新世界。

隨時隨地,開啟手機就可以看到最新的熱點話題、社交軟體裡大家轉發著的科普、隨時更新著的八卦,等等。比起每天翻著厚厚的一沓報紙,這樣的生活的確是方便了不少,得到的資訊內容,甚至遠超過報紙和雜誌能夠做到的,拿著一個便攜的手機,省了不少空間,也省了不少金錢去買昂貴的紙製品。省去了出版編輯及印刷的大量時間,瞭解資訊的速度也加快了不少,何嘗不為一件美事?

然而在這樣每天用手機刷帖子、看實時訊息的狀態下,以往爭相看書的情景少了許多,甚至有人會覺得,看一份5頁的資料都會沉不下心去看。在這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零碎的資訊似乎已經把原本完整的資訊取代掉了一大部分。並且,隨著時代的腳步節奏越來越快,人們也很少會覺得有時間去慢慢悠悠地看一份長篇的文字,亦或是其他一些形式的作品。而沒有了這樣的一顆安安穩穩的心,那些再優美再意味深長的語句,就是看了也不會有人耐著性子去慢慢尋味了。

接受了這樣的碎片化資訊,它也必然影響到了我們的生活。不僅體現在做事的節奏上,也更體現在言語上。沒有了這樣的時間去慢慢打磨自己,也更加沒有了機會去發掘自己。每天被大量的資訊沖刷著,散亂無章,大量的精力被用於不停地篩選並收集這些亂糟糟的事物。

有些人會想到怎樣用這些時間、這些高科技裝置去更好的提升自我。或許是在手機上下載一個閱讀器,買上幾本心儀的或是想學習的內容,隨時可以翻閱,隨地可以學習。認定了在無數資訊種類中的一種之後,就可以定心參閱。

在碎片化的現代社會中,努力把一份份破碎拼湊為完整,或許才是提升生活品質的方式。

我在碎片化資訊時代中學習 篇4

我在碎片化資訊時代中 ,789字

每天起床後,我習慣於開啟電視收看早新聞。各種新聞,就像是一片片資訊碎片,拽著我的思維,從這點跳躍到那點。地震的新聞,讓我急匆匆地開啟電腦,上網去查閱發生地震的地點和時間;朝核試驗的報道,讓我急於上網去看看世界的反應;英拉從泰國逃走,讓我想了解她如何逃出政府的控制……我常常會被世界這個繁花筒裡千奇古怪的事件和故事而吸引。昨天,網上有一則報道,說一對北大的教師,在深山隱居27年,生兒育女,在那裡過著原始的農家生活,原因是因為未評上職稱,一氣之下,憤而出走……世界是多麼奇妙啊!

在這個網際網路的時代,我的生活總有些跳躍的感覺,思緒在無數碎片上跳動。資訊的連結,一環接著一環,每個結點上的資訊又不是完整的,這些無數資訊碎片,使你忙碌地在各種資訊之間跳轉。

現在的學習已離不開上網“幫忙”。遇到一個古詞,一個英語生詞,我已不去找整塊資訊的詞典,而更願意去充滿資訊碎片的網際網路,尋找各種答案,我覺得那些答案雖然不完整,但更加生動,更加實際,你要做的就是將這些碎片編織成一個完整的圖案。在我寫此文前,我也是首先在網上去尋找各種有關“碎片化生活”的文章碎片,從中吸取營養。網上真是什麼都有,甚至還有你的作業答案。這些答案也可能不是完整的,也可能是不嚴謹的,甚至有缺陷。一切決定你自己如何在這個碎片化資訊環境中處事,看你能否約束自己,抵制某些不良資訊的誘惑。

任何事物總是有利有弊。在大變革的時代,時間就是生命,用更短的時間瞭解更多,這樣,網路上的碎片模式應運而生。但是碎片化的知識獲取,往往滿足於“是什麼”,而不去想“為什麼”,缺乏思考,沒有通過深層次的學習,獲得完整的知識。這種學習的碎片化甚至會使我們的靈魂碎片化,最後在知識的海洋中窒息而死。

我讚美碎片化資訊時代給我的學習帶來了便利,更讓我從中獲得無窮的樂趣。我也要警惕它帶給我的隱患,儘管如此,我還是樂意在資訊碎片化環境中學習。

碎片化——資訊時代的必然產物 篇5

國三作文 ,1010字

某日,父親問:你書架上的書怎麼遲遲不見增?也許他只是偶然提起,可其富有的深意卻能夠發人深省。拋開閱讀的質量與書籍的優劣,在如今現代化的資訊時代我們舉著智慧手機穿梭在車水馬龍裡。

我們蝸居於喧囂而浮華的城市中,秉持大眾化的立場,追趕氾濫的目標,聽信人云亦云的觀點。在碎片化的生活中,我們機械地邁著步,俯首走。在某個被分割好的時間裡,我們消化著簡單的“食物”,即使味如嚼蠟,卻又好像覺得津津有味。地鐵裡的上班族低頭翻閱著手機;餐廳裡聚會吃飯的人們自顧自刷屏;圖書館也有裡對書架上書置之不理的低頭族。也許當你坐在公交車上展開一場短小時間裡的等待時,你會習慣翻閱聊天,簡訊,說說,微博……這些將生命濃縮在幾十字以內的文章中。面對長篇大段的論述,恨不得一口氣翻到螢幕低端或者最後一頁,脫離過程直達結果。這恐怕是絕大部分人每天的真實生活寫照,手機已成為我們不能缺少的隨身工具,也是資訊時代出產的怪物。它成了促成我們碎片化的生活中一把必備的工具。

長久以來,我竟發現自己不會閱讀,也不會寫作了。

所謂閱讀,只停留於蜻蜓點水般的快速閱讀或片段閱讀是不行的。誠然,靈感總是在半夜於腦海中撕扯,想用文字記述描寫卻覺得空空蕩蕩,若萬馬奔騰,卻找不到出口,無從落筆。

碎片化的閱讀只是我們碎片化生活中的一部分。

世界可謂是由資訊碎片構成的大熒屏,每次點選都是漫不經心的興之所至。大部分在網路上賴以生存的人,都有這種碎片化生存的感覺。

當種種弊端開始呈現時,驚慌失措的人們有些開始抗爭。尤其與之於類似我們現在的少年,老師家長便得出直擊要害的辦法:封鎖與禁止好像是天經地義的手段。然而,生活永遠不是非對即錯的算術題。如今的人已經習慣置身於這個碎片化的生活中,這讓我們更難脫身。

正如我們謳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缽一瓢足矣”的生活,而當我們體驗到這種生活時,未必會有源於內心的感嘆。而網路提供給我們的資訊享受,有著不可否置的幫助作用。你越是拒絕,就說明你越重視,甚至畏懼它。

擺脫這種資訊困境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資訊碎片中找到比它更為吸引人的東西,讓其他誘惑都在它面前黯然失色。比如設立一個有價值的目標,讓我們滑動螢幕亦或是操控滑鼠的手停下來,去完成該做的事。我想這也是值得我們一生追逐的所在。

如果你還沉浸在碎片化生活裡虛度光陰,請你注意。

碎片是資訊時代的一種趨勢 篇6

碎片是資訊時代的一種 ,857字

138億年前宇宙大爆炸後,有了空間碎片,而今天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使得得手機、電腦、電視機穿梭於人們日常生活時間,碎片化地衝擊著當代人的生活……

在很久以前,人們獲得資訊的渠道很單一,也很緩慢,大家不需要那麼急躁,“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當時的秀才沒有現代化的手機和電視,獲得資訊的來源便是飽讀詩書。

在爺爺奶奶的習慣裡,他們通過報紙來獲取資訊,發生了什麼事情,一張報紙從頭到尾讀上一讀,差不多算是能掌握國事家事身邊事,後來,隨著電視,手機和各種智慧裝置的出現,每個人都是一個發聲體,我們不需要再守在電視機前等著某個事件的報道,為了博人眼球和點選量,各種媒體絞盡腦汁,有些甚至會通過誇大或者炒作的方式,來吸引大家的注意。

於是人們越來越被這些所謂的資訊吸引,隨著來源的多樣性,我們的時間被這些碎片化的資訊分割,而碎片化的資訊,讓我們渴望瞭解更多更新鮮的資訊,也讓我們逐漸失去了思考和判斷的能力。

在餐廳裡,在路上,在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都不難發現,隨著手機的普及,大家都慢慢成了低頭族,吃飯時候看手機,在家裡面玩手機,走路玩手機,乘車玩手機,手機帶給了我們跟外界接觸的樂趣和資訊量,也漸漸的在撕裂我們與親人和朋友的感情,甚至在一些餐館裡面,會掛出:放下手機,和身邊的人好好吃飯的標語。

我們也不只在百貨店買日常所需,各類網購足以成為一種生活習慣,我們與人的交流大多時候僅限於指尖輸出的資訊,現代人的寂寞指數隨之增高。

而我們也不要被碎片化所嚇倒,碎片化是資訊高速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只要我們培養出自己的判斷能力,懂得思考,多讀書,懂的在浮躁和快速發展中沉澱心緒,慢慢掌握在爆炸的資訊中找出對我們有用的資訊來,以為我們所用。

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比如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充實自己,比如我們可以利用關鍵字在網路上迅速查詢到需要的內容,方便、快捷。合理的利用加上持之以恆,相信,我們能夠成長為更加有判斷力和視野的人。

不要被碎片化嚇倒,既然我們生活和生長在資訊時代,我們就要適應這個時代的一切,並加以利用。

身處碎片化的時代 篇7

身處碎片化的時代作文 ,848字

近些年我們似乎越來越多地聽到這個詞—“碎片化”。那麼,“碎片化”究竟是什麼?

當我們被現代社會的高速壓得喘不過氣來,我們一天又一天有限的生命被諸多超負荷的任務撕裂成無數個“程式”;當社交從一個下午的莊重會面轉變為聊天軟體上在一天的不同時間裡寥寥數語的問答;當獲取資訊的方式從一整版一整版的報紙轉變為一條又一條閃爍著電子光暈的螢幕上短小的連結……

我們意識到我們真真切切地置身於“碎片化”中。碎片化,原來是完整事物割裂存在的形態。

它帶給我們的生活許多改變。

當我們的生命被更巨量的任務填充,幾乎一天之中的每一秒都被精細地安排了用處,我們的生命被“割裂”了,但同時我們完成的事情卻大幅增加。

當我們的社交更多地從現實接觸轉變為虛擬互動,社交的情感性變弱了,社交的儀式性消匿了。但同時,社交的廣度增加了,社交的效率升高了。

當我們的閱讀從灰色的、白色的、原木色的紙張躍然而起、遁入虛空—進入充斥著數碼與演算法的虛擬維度,獲取來的資訊源淺而短記。但同時,資訊所涉領域如繁星四布,而其本身也變得浩瀚星辰一般體量巨大。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碎片化”作為社會發展的產物,作為時代的印記,也如世界上任何一事物一般有著它的兩面性。二十一世紀的天穹之下,有人深受其害,卻也有人受益其中。

而我們,應當辨證地看待、選擇地利用。

有學者指出,當今社會不同於傳統媒體主導的社會。在傳統媒體主導的社會,全社會的受眾都接受著幾乎是統一的、同一層面的資訊。而在今天,社會文化多元,維度相異,彼此相對獨立地存在並擁有著各自的受眾。因此,在今天,即使是同輩,可能也會存在交流上的鴻溝。“二次元文化”、“韓流文化”、“歐美文化”……不一而足。它們也將社會變成了“碎片化的”。

譬如社交,如果我們適當地結交各文化圈的朋友,那麼對於我們自身,可以建立更多元、客觀、廣闊的世界觀,也可以獲取更多、更廣、更深的資訊。這就是對於“碎片化”合理的利用。

而我相信,“碎片化”的可挖之處遠不止於此。

碎片化資訊的好處 篇8

碎片化資訊的好處作文 ,590字

很多人一聽到“碎片化資訊”的第一反應通常都是它給社會帶來了極大的危害。但我認為,那是因為他們沒有利用好碎片化資訊。其實,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無處不在。

學校每年都會舉辦雛鷹假日小隊的活動,為了方便討論活動方案與策劃,我們會組建一個群。當大家在群裡七嘴八舌地出主意,隊長只要把所有人的建議綜合一下,活動便快速而方便地定下了。要是在沒有網際網路的時代,還得一個一個打電話問,要是有異議,還得再打電話,再改方案。

這效率與前者相比,顯而易見,網路、碎片化的資訊對我們的生活有所幫助。

活動當天,我們幾個路痴迷了路,不知該去何方。我們向路人問路,可那人指錯了方向,害我們離目的地更遠了。“嘿,快看!我們下載高德導航試試吧!”一位同學指著公交車站臺上的廣告興奮地說道。我們跟著導航,終於到達了目的地。

哈,是碎片化的資訊“救”了我們!

到了正午,同學們的肚子都餓得咕咕叫起來,我點開大眾點評,搜到了一家價廉物美的日料,還打折呢!我們興高采烈地趕過去,美美地飽餐了一頓。哎呀,我們忘帶現金了。別急,有支付寶呢。

碎片化的資訊再一次為我們提供了幫助!

與時俱進是必不可少的,碎片化資訊可以讓你足不出戶便能瞭解世界動態、社會所在問題、國家發展趨勢等。當你累了,就上網看幾個段子,因為它們能使你的大腦放鬆,更好地完成接下來的工作。

碎片化資訊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合理利用它,它就能更好地為我們服務。

致碎片化資訊 篇9

致碎片化資訊作文80 ,830字

親愛的碎片化資訊:

展信快樂!

我很少寫電子信件,但卻沒想到一寫信就寫給這麼特別的你。這次呢,我是想來跟你簡單說說遇見你後我們人類的改變。

你,幾乎充滿了我們的生活,在大街上、在地鐵裡都隨處可見你的身影。你,帶給了我們便捷,“共享單車”、“支付寶”等新穎軟體使我們帶個手機就能“闖遍天下都不怕”。你,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QQ、微信等社交軟體讓我們可以隨時隨地地自由聊天。遇見你,固然是當下人類的幸運和喜事。

但在我細細思考後發現似乎並不完全是這樣的。在新年裡,一大家子人好不容易聚齊在了一張飯桌上,可菜還沒上幾個,每個人都還沒吃上幾口,大家就急著低下頭看著手機了。沒有了當初的歡聲笑語,缺少了從前的噓寒問暖,嫌少的言語交流使親人之間大大減少了原本應有的溫情,甚至增加了點本不該有的生疏。其實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不願這事兒發生,都想回到從前溫暖有愛的模樣,可是因為你的降臨,我們卻怎麼也回不去了。

在當今市場上,因為你的不斷成就,各類電子書也是層出不窮,有的板塊生動,有的簡潔明瞭,這些都深深吸引著我們。當我們以為自己好不容易擺脫了世俗,能靜下來感受知識的魅力了,但我們卻不知這只是一種消磨時間的方式罷了。說實話,電子書遠不如真正地翻開一本書,去感受它獨特的清香味,得到心靈上、精神上的昇華。

在地鐵裡,在公交車上,環顧四周,幾乎每個青年人都是在刷著微博,聊著QQ,聚精會神地盯著手機看。可笑的是,轉過身來,自己也拿著手機與別人聊天。窗外的美景也無人去欣賞。

這麼看來,遇見你也是件不怎麼討喜的事。但在此時此刻,誰又能夠毫不猶豫地離開這個資訊化的地方,去清淨之地享受生活呢?應該沒有多少人吧,我猜想著。也因此可見,你對於我們是多麼地重要啊!

遇見你到底是喜還是悲,無人知曉。但我發自肺腑地感謝你帶給我們的所有美好,我也萬分希望你給我們世間多留點人情味。在這裡,我也想對我的人類夥伴們說一句話:“一生很短,真情很貴,請勿錯過應屬於你們的一切美好。”

人類中的一員

談碎片化資訊 篇10

談碎片化資訊作文80 ,810字

書是人類的精神糧食,不論在哪個朝代,書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從書上了解歷史、科技、物理……可是如今,人們的生活被碎片化了,手機成為人們的主要工具,書只能靠邊站,只因為人們認為手機比書更方便、快捷。可是,君不知,其實手機手機有很多危害。你們可否想過:每天有多少人是用手機去讀書、瞭解國家大事的?我想,大部分人都是利用手機去玩遊戲、看娛樂新聞或短篇小說……吧!就連那些看書的人,想必也只不過是囫圇吞棗,大概的看一下吧!又有誰是邊看邊思考,邊看邊瞭解書中的道理呢?

書,是歷史的見證人,經過代代相傳,一直被人類重視,可到了我們這一代,卻被人類冷落了,碎片化資訊成為人類的焦點。我想,用不了幾年,人類就會像史學博士廖峰說的一樣:“人或成為碎片化資訊的奴隸。”

碎片化資訊是很方便,可我們要從當中獲取有用的資訊,適當的使用它。碎片化資訊可以教會人們許多:一些人通過它來工作;一些人在閒暇時可以通過它來放鬆身心,而另一些人卻被它汙染了純潔的心靈。前兩者就叫做適當的使用,而後方則叫做自毀!由此可知,碎片化資訊既可以幫助人類,又是一個十足的害人精!

以前的人為沒書看而沮喪,可現在的人卻為沒網路而發牢騷;以前的人可以看一整天的書,可現在的人可以一個月不看書;以前的人可以為買書賣衣服,現在的人可以為買手機賣腎;……這就是碎片化資訊的“威力”!它禍害了多少人家!有人因玩遊戲太入迷而跳樓尋找遊戲中的世界;有人為遊戲充值而偷父母的錢;有人為玩遊戲寧可半夜都不睡覺;……人類!醒悟吧!書才是人類的命根子!而手機只是人類生活中的捷便工具!醒悟吧!

有多少人是自願買書的?就算買了也是一些小說吧!或者放在家裡,早已落上“千年灰塵”吧!我說的對嗎?我是個愛看書的人,爸媽從不讓我接觸碎片化資訊,他(她)們認為這會影響(壞處)我。我也不願去接觸。

不論是碎片化資訊還是書,只有把握住兩者的度,慢慢的讀,細細的讀,才能瞭解當中所蘊含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