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那些事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這些人那些事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444字

“回憶是奇美的,因為有微笑的撫慰,也有淚水的滋潤。”

這是《麥克阿瑟回憶錄》裡的一句話,也曾在《這些人,那些事》的自序裡出現過。

這句話形容這本書再合適不過。

書中作者吳念真回憶了他過去的日子,這些回憶裡有家人,有朋友,有故鄉。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寫自己的父親,說自己小時候特別喜歡父親上夜班的日子,是因為父親不在,家裡的氣氛便輕鬆了許多,二是因為可以裝睡,享受半分鐘不到的來自父親的擁抱。長大後,當他向兄弟姐妹坦白這件事時,幾個人居然都說:“我也是!”

作者不僅回憶了童年,還回憶了在金門當兵時的日子,戰友間的情誼血濃於水,寫當兵時的文章我大部分都看得似懂非懂,卻也看的出這些文章表達了作者最真摯的感情。

不管是回憶家人還是朋友,這些文章中都帶著些許壓抑的情緒,彷彿在訴說著那個年代生活的苦難。讀完這本書,心情也變得有些壓抑,但更多的是悲憫與感動。

無論怎麼說,過去那些記憶,不管是美好的,還是痛苦的,或者是想與不想面對的,都是最珍貴的,它都成為了人生底片,厚重了每個人的人生底色。

明朝那些事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1118字

感受你的靈魂

歷史和人生一樣,往往充滿了遺憾。在昏暗的燈光下,在寧靜的時光中,我似乎看到你孤單而又瘦削的身影一步步走來。張居正,回首相望你的人生片段,讓我感受你的靈魂。

翻開大明王朝的歷史,你所帶來的豐功偉績是不可磨滅的。你以少年天才的身份進入官場。你親眼目睹了官場上為權力爭奪的腐敗現象。由此你逐漸變得更加睿智,冷靜。終於在殘酷的鬥爭中不但保全了自己,而且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夢想。你當上了內閣首輔,但你並不為之雀躍欣喜。因為你眼前的王朝,只是一副被掏幹挖盡的皮囊。朝政的腐敗、百姓的流離失所、國庫的空虛,讓你有了救國的決心。於是你開始了長達十年的改革大業。錯綜複雜的政治舞臺上,面對守舊派的重重阻撓,你力挽狂瀾,不惜一切代價的讓國家有一番新正之氣。最終也因你的改革,讓國家本衰竭的命運一度出現中興之氣。

教育。面對年僅十歲的萬曆皇帝,你不僅在情感上充當了他的父親,更重要的是你擔當了他的老師。你一生嘔心瀝血的兩件事:一是改革,二就是對小皇帝的教育。你用你的肩膀,為十歲的他撐起了一片天,一個國家。可你又怎能想到,你為他成長所培育的大樹。在他心裡,卻留下陣陣陰影……

抉擇。當改革轟轟烈烈的施展開來,當國家好不容易走上正軌時,有一個巨大的磨難走向了你。你的父親去世了,那一刻,你淚流滿面。很難想象,為了朝政與抱負,你十九年從未回家看過父親。更多的愧疚,思念,只有在你心裡更顯淒涼。而更大的磨難,是你要放棄朝堂,回鄉為父守孝。在夢想和道德中,你面臨抉擇。改革大計還未完全實施,你又怎能離開?在滿朝官員的彈劾和非議中,你超越了世俗,超越了那個時代,在親情和夢想的抉擇之中,你毅然向著夢想前進。

破滅。在你任宰相的第十年,你倒在了病榻之上。而你親手教育的學生萬曆皇帝,卻暴風雨般,毀了你畢生改革的希望。他對你進行打擊報復,讓你的家人流離失所。你一生為之嘔心瀝血的兩件事啊,最終卻成為了矛盾體啊!歷史帶來了陣陣荒涼……

身後名。《明朝那些事》裡這麼評價你“一個天才,生於紛繁複雜之亂世,身負絕學,以一介草民闖蕩二十餘年,終成大器。”對於我來說,你是一位孤獨的英雄,你的卓越成就是無人能比擬的。但同時,你也留下了巨大的遺憾。對整個大明王朝,你的改革減慢了王朝的滅亡。當你離去,當你的改革被廢除,當清太祖努爾哈赤打來時,人們不禁惶恐,不禁痛哭流涕,可世間再無張居正!就像《風雨張居正》裡面所說“有的人死了,但你還活著。”你用你的人生告訴我們,良知和理想是不會消失的,不因富貴而逝去,不因權勢而凋亡。

縱使時光飛逝,可對於歷史來說,你永遠不會消逝。你的一身正氣,你超越常人的智慧和決心,永遠沉澱在了歷史中。你是大明王朝最醒目的標誌。你與歷史共前進。

明朝那些事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727字

一天晚上,媽媽拿著一本厚厚的書,邊看邊傻笑,我好奇地瞥一眼書名。“當年明月”四個字映入我眼簾,媽媽說這是作者。還有人姓“當年”?帶著強烈的好奇感,我走進了這本書。

明朝經歷了16個皇帝,近300年曆史。這裡面有叔侄兄弟皇位之爭、有忠臣奸佞之鬥、有首輔輪換、有文化更替,而使我無數次落淚的只有兩個人:于謙、楊漣。

當也先帶領大軍打來時,城內只有區區九千禁軍。滿朝官員都建議南遷,小小的兵部侍郎于謙卻極力反對。包括也先在內的所有人都認為明軍必敗時,于謙整頓軍務,提出了自己的作戰計劃,鼓勵全城人奮起抗敵。結果,也先大軍敗落,撤回蒙古。也先不明白,怎麼10萬大軍會輸給9千禁軍?這一篇章我看了多次,每看一次都是心潮澎湃,也先不明白,我明白。這就是信念和堅持,是忠臣對民族大義的信念和堅持。

同樣感動我的人還有楊漣。明知道木頭皇帝朱由校不會治罪魏忠賢,可是為了國家社稷,他依舊冒死彈劾。一次、兩次、三次……直至被關進監獄,被鞭子抽打、被大石壓身,被釘子釘進自己的頭顱,他拒不認罪,仍然在彈劾魏忠賢。于謙有一句話,最適用於他—“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每次看到這一章節,我都會熱淚盈眶。我知道這也是信念和堅持。是士大夫對正義的信念和堅持。

前幾天,我看了電視劇《抗美援朝》,保持戰鬥姿勢凍死在冰天雪地裡的士兵、身體被大火燒著渾然不動的狙擊手、幾天沒有飯吃依舊勇猛作戰的戰士,讓我流淚的同時,又讓我想起了于謙和楊漣,讓我想起了信念和堅持。生活中,有的人有信念和堅持,做每一件事情都能做好;而有些人遇到困難就退縮,毫無成功的信念和堅持,結果一事無成。信念像一盞燈,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像一星火,點亮人生旅途。讓我們都做有信念的人,讓人生過的更豐富。

明朝那些事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1371字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明朝楊慎寫出了著名的《臨江仙》,而《明朝那些事》則將明朝三百年的歷史搬上文學舞臺,讓作為讀者的我身臨其境,彷彿親眼目睹一般。作者當年明月對鬥爭的描述淋漓盡致,對情節的把握爐火純青,但更吸引我的還是那些入木三分、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文韜武略的徐達

他,出生於一個世代種田的農民家庭,小時曾和朱元璋一起放過牛。元朝末年,他目睹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慨然有“濟世之志”元末農民戰爭爆發後,在郭子興起義軍中當小軍官的朱元璋回鄉招兵,他“仗劍往從”,從此開始了戎馬倥傯的軍事生涯。至正二十三年,徐達大敗陳友諒。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任他為左相國……

朱元璋評價他: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他就是明朝的開國功臣—徐達。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文可以稱相,武可以為將的徐達,誰能想到他從小沒有機會上學讀書,所學知識都是靠自己平時點滴積累的。每逢帶兵出征,常“延禮儒士,說古兵法”。歸朝之日又經常“單車就舍,延禮儒生,談論終日”。

就是這樣一位才能卓越的徐達,其高尚的品行更是令人欽佩不已。他嚴於律己,不擺架子,能與士卒同甘共苦。出征之時,遇到軍糧不足,士卒吃不飽飯,他不飲不食,不進營帳休息。士卒生病負傷,他前去探視慰問,給予醫藥治療。他生活簡樸,以天下之憂為己憂。朱元璋幾次想給他換一所較好的房子,他都推辭了,說:“天下未定,上方宵衣旰食,臣敢以家為計?”

徐達告訴我:一個人的成功絕非偶然,定是胸懷大志而又關注細節,從點滴小事開始,通過不懈地努力,最終走向成功的彼岸。

精忠報國的于謙

儘管于謙七歲時,有位僧人認為其奇特,稱他為“日後能夠挽救時局的宰相”。但真正讓于謙流芳百世的,是正統十四年的土木堡之變。當時明英宗被瓦剌俘獲,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進兵部尚書。代宗立,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破瓦剌之軍。也先挾持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肯答應。最終迫使也先無機可乘,釋放英宗。之後,于謙又挑選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遣兵出關屯守,邊境得以安寧。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自奉儉約,居住的房子僅僅能夠遮蔽風雨。人家當官前呼後擁,盡顯官威;于謙當官便服一套,瘦馬一匹。同僚並不以其為謙虛清廉,卻說他壞了官場規矩。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首膾炙人口的《石灰吟》,就是于謙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大無畏的凜然正氣的寫照。他是當之無愧的“西湖三傑”之一。

于謙告訴我:做一個正直的人,就要有披荊斬棘,迎難而上的決心,不同流合汙的勇氣和視死如歸,不怕犧牲的精神。

正直清廉的海瑞

有誰敢冒著生命危險,在皇帝不理朝政時買好棺材,上書直言?

有誰曾讓貪官汙吏自動辭職,被百姓成為“海青天”?

有誰臨終時家裡一貧如洗,卻留下唯一的遺言,叫僕人歸還朝廷六錢銀子?

他就是海瑞!

難怪海瑞的死訊傳出,南京的百姓因此罷市。海瑞的靈樞用船運回家鄉時,穿著白衣戴著白帽的人站滿了兩岸,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絕。

海瑞告訴我:出淤泥而不染的不僅僅是荷花。明辨是非,懲惡揚善,我們也可以做到!

和平使者鄭和……抗倭名將戚繼光……

有人說: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高尚的人交朋友。我想說:讀《明朝那些事》,就像和無數高尚的人交朋友!

明朝那些事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417字

讀《明朝那些事》有感,書名《明朝那些事》(七)。內容梗概:本書說的是明朝末年到清朝開始,蒙古人變得強大,明朝變弱,後來讓蒙古人打敗明朝的故事。

這本書對我的啟發:使我明白了自己強大了,不要停止自己進步的腳步,不然的話,總有一天會有人比自己更強大。

證明自己的觀點:以前中國十分強,至少在亞州是最強的。可是後來中國都在打內戰,沒有進步自己的武器,到了清朝因為大臣無能,被變強的日本進攻了,雖然後來中國抵擋了日本,卻寫下了一份份不平等條約,讓別的國家拿自己國家的寶貴文物、讓別的國家拿自己國家的土地……清朝卻一點也不抵擋。

這本書帶給我的想法:我明白了這一段歷史故事後,我有一個想法,中國自己如果不內戰的話會變得強大嗎?中國如果不寫下那一份份不平等條約會變得更強大嗎?如果中國這些都沒有發生會變得十分強大嗎?

表明心態:我想把這些書帶入我們學習的課堂,讓我們明白明朝的出現和明朝的消失,讓我們明白歷史。如果中國努力發展就不只是今天這樣了。

英雄人物故事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74字
英雄人物故事讀後感1000字https://wWw.ZuoWen8.com/a/283265.html

居里夫人的故事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586字

暑假時,我懷著高興而又激動的心情來讀這本書——《居里夫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的故事》這本書主要講了瑪麗居里在波蘭讀書時,去研究東西,而且封面上寫著:世界科學的一朵鏗鏘玫瑰,不屈不撓,堅忍睿智,散發著沁人香氣,用偉大的人格魅力激勵了無數人!書的作者是英國的埃列娜·多麗。

讀後,為什麼不讓瑪麗讀書?為什麼?這究竟是為什麼?這句話我最喜歡,印象最深刻,我在想為什麼不讓瑪麗讀書呢?瑪麗又沒有做錯什麼事情,為什麼不讓瑪麗讀書。瑪麗很喜歡讀書,這是因為瑪麗的爸媽不想讓瑪麗智力過早發育,也不希望瑪麗在學習上有太多的負擔。

想想自己,有時媽媽也不讓我看,沒日沒夜地看書,這可能是媽媽像書中瑪麗的媽媽一樣,也是擔心我智力過早發育,可能是這樣吧!另外我還有第二印象深的事,就是瑪麗冷的時候為什麼會窮到只能把椅子放在床上取暖,這樣取得了暖嗎?可能居里夫人是病了,果然我看到後面居里夫人就在公共場合病倒了,幸好是在公共場合。如果是在家裡,病倒的話,可能居里夫人就有生命危險,那樣的話就糟糕了。哦,對了!居里夫人還有一個愛人是皮埃爾居里。而且在1895年7月26日這天,居里夫人和皮埃爾居里先生結婚了,皆大歡喜!

《居里夫人的故事》這本書我讀完後覺得居里夫人太偉大了,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下還能生存下來,而且還取得輝煌的成就。我要向她致敬!(墨香悠悠)

做個樂於奉獻社會的人——《阿凡提的故事》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881字

“你瞧,人家小明真聰明,每次考試都挺棒!”、“你看看人家大明這次中考全市第一,將來大學不用愁。”“你看看,人家高考狀元,就是聰明。”……諸如此類的話,父母時常在我耳邊嘮叨。是啊,人人都羨慕學習好、乖巧懂事的孩子。我也不例外,羨慕他們有個聰明的腦瓜,羨慕他們每次考試都第一,羨慕他們……

晚上看電視也無聊,於是我不耐煩地在遙控器上按來按去,什麼好看的《快樂大本營》、《我是大明星》,就連我最最喜歡的《新還珠格格之風兒陣陣吹》都吸引不了我的眼球了。實在沒勁,我就隨意將以前媽媽給我買的《阿凡提的故事》翻了出來,有意無意地閱讀起來。

再次翻開厚厚的故事書,瀏覽其中的故事,對阿凡提有了重新的認識。其中讓我感覺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一個題目叫做《灑油掃院》的故事。大意是:阿凡提小時候給一位巴依打掃院子。到了年底,巴依想賴賬,便慢條斯理地對阿凡提說:“你給我聽好了,我讓你清理院子,地上必須非常溼潤,還不能用水。如果你做不到,就休想領今年的工錢!”說完,巴依就大搖大擺地上巴扎辦年貨去了。阿凡提不聲不響地掃完院子,然後把巴依家的油倒了個一乾二淨,灑滿了整個院子。事情辦完後,阿凡提像模像樣地坐在臺階上,等巴依回來領工錢。下午,巴依搖搖擺擺地回來了,一進門就滑了一跤。他一看整個院子裡都是油,頓時氣得臉色發青,大吼道:“賠油!賠油!”“慢著。”阿凡提說,“不能用水,地上還要非常溼潤,對麼?我做到了,給工錢!”巴依無話可說,只好把工錢付給阿凡提。

阿凡提聰明、樂於助人的故事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讀著每個故事,都是對我心靈的洗禮和震撼。媽媽幾次催促我睡覺,我仍津津有味地看著,一次次為阿凡提拍手叫好!

阿凡提絕頂聰明,阿凡提的故事感人至深、回味無窮,他帶給我們很多啟迪和思考。是啊,智慧才是最大的財富。當別人遇到困難時,用自己的智慧幫助他,自己也一定能得到快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通過阿凡提的故事,我將把真、善、美繼續到底,用我的努力、用我的真誠、用我的智慧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把愛的火種傳遞下去,讓真、善、美永存人間、讓假、醜、惡沒有市場,共建我們嚮往的和諧、美好的社會。

你不可不知的世界名人故事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1061字

暑假裡,我讀了《你不可不知的世界名人故事》這本書,書中的故事真實生動,讓我讀得饒有興趣。

書中的世界名人偉大、英勇,他們譜寫著時代的華彩樂章,締造著傳世驚奇,他們渺小而平凡,偉大而傑出,他們使得整個世界的文明程序更加精彩,更加鮮活,他們的成功故事成了歷史中一道亮麗的風景。他們讓我敬仰,讓我膜拜,也讓我沉思成功從何而來。

他們的成功來自於苦難的磨鍊,就如同那運籌帷幄、建功立業的政治鉅子—羅馬帝國的奠基者-愷撒。他能擁有如此赫赫功績,正是因為他孩提時的苦難磨鍊,愷撒的父親從小對他要求嚴格,無論春夏秋冬都只許愷撒穿一件又硬又厚的坎肩。嚴冬,愷撒穿著這件衣服冷得發抖,但他還是咬牙堅持下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愷撒不但擁有了一副強健的體魄,還磨鍊出了他不服輸的性格,有了不服輸的性格,才成為了經得起政治風雨的卓越的政治家。

他們的成功來自於機警的智慧,就如同那英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女王—伊麗莎白一世。

伊麗莎白一世是英國曆史上著名的女王,她統治英國長達45年之久。她天資聰穎加上勤奮好學,日積月累養成了機警的智慧。

伊麗莎白小時候經歷了很多憂患,三歲時母親就被父親處死,自己又被關進了倫敦塔,為了免遭迫害,聰明機智的伊麗莎白假意順從,不參與任何政治活動。有一次,瑪麗女王派了一個密探來試探她,聊天時,密探故意流露出對女王的不滿,她卻裝成茫然不知的樣子,說她不談國事。就是靠著這種機智,伊麗莎白才倖存下來,直到登基,鑄就了一個輝煌的時代,人們將伊麗莎白統治的時期稱為“黃金時代”。

他們的成功還來自於廣闊的知識。就如同那《獨立宣言》的起草人—傑斐遜,他出生於一個富裕的種植園主家庭,從小就跟著家庭老師學習英語,數學和古典著作,長大成人的傑斐遜博學多才,興趣廣泛,不僅懂得拉丁語、希臘語、法語、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還對哲學、古生物學、數學、農藝學和建築學,甚至音樂等都很感興趣。正是靠著這種廣博的知識,傑斐遜才當選為美國第三任總統。

成功是來之不易的,是在磨鍊之下得來的,是在努力之下得來的,是在堅持之下得來的。學習中的佼佼者、示範生,他們往往都是小書迷,博覽群書,從而擁有了廣闊的知識;同時又是積極的實踐者,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從而擁有了機警的智慧;他們更是優秀的堅持者,目標明確,百折不撓,從而擁有了優秀的學習習慣。

優秀的成功的人,讓我欽佩,敬仰,但我不能只是仰望,我要見賢思齊,做個有心人,觀察他們每一個優秀的細節,每一種優秀的品質,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百折不撓地向成功邁進!

名人成長故事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970字

《名人成長故事》中寫了許多偉人小時候的故事,訴說著他們是怎樣成名的。

從萊特兄弟的:像小鳥一樣飛翔一篇開始,我便被他們的執著和永不放棄的精神感動了。

很久以前,人類一直以為飛翔是小鳥的特權,而人是無法飛上天空的。小萊克兄弟卻一直堅信自己可以創造出帶人類飛上天空的發明,為人類文明進一大步。萊克兄弟每天只要一有空,就會到後山觀察老鷹是怎樣翱翔的,經過他們不斷地努力,終於,為世界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我感受到了萊克兄弟的努力和堅持:做科學家不是嘴上說說,喊喊口號就可以的。光是巨集偉目標而不腳踏實地去努力,要實現夢想只是痴人說夢。

盧瑟福:次次都拿獎學金。盧瑟福家裡很窮,孩子又多,為了上學讀書,他們全靠自己打工掙錢。盧瑟福把工作安排的滿滿的,賺夠了學費錢。可是,打工太累了,盧瑟福在課堂上眼皮總是打架。下課老師把他叫到辦公室,盧瑟福覺得他一定會被捱罵,沒想到老師並沒有責怪他,而是溫和地說:“老師很欣賞你,你打工掙錢來讀書,還要賺夠家裡的生活費,你很了不起,可是,你沒有把精力和時間花在學習上,不就是本末倒置了嗎?”從那次以後,盧瑟福開始刻苦讀書,每次都拿到獎學金,一直讀完大學為止。

我十分欣賞和看重盧瑟福的努力,正所謂“讀律看書四十年,烏紗頭上有青天”:用自己的努力換來的機會,用汗水鑄造成功。盧瑟福不但在物理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成功實現了人工核反應,論證了原子的核模型,人們稱他為物理學之父;在化學方面他的成就卓越。

童年,像初夏的第一支水荷,潔白無瑕,淡雅芬芳;名人,如清晨的第一束陽光,催人奮進,引人向上,他們,是人類珍貴的寶藏,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當我們把他們奉為人生良師時,我知道,他們不是天才,不是神童。當他們睜開懵懂的雙眼,看到了偉大的目標,一步一步地朝著自己的夢想努力奮鬥。而他們即將成為我新的目標,向他們學習。

這本書,它告訴我:這些震驚世界的科學巨臂,如何用心創造奇蹟;這些用人如神的管理奇才,如何用淚打造奇蹟;這些富可敵國的理財高手,如何用夢想積累財富巨塔;這些妙筆生花的文藝泰斗,如何用靈感構造繆斯福堂!

讀完這些,我發現:天賦,是看不見的翅膀,生在我們身上,只要努力打磨,就能抗風擊浪!

我明白了:要相信自己,找到最適合的發光點,喚醒內心潛在的力量,小火柴也有燎原的光芒!

讓我們一起鍛造出堅強的翅膀,越飛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