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讓我懂得感恩相關作文20篇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感恩 篇1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感恩 ,434字

小的時候學過一篇課文《弟子規》,現在的我已經上小學三年級了,這次放假的時候我找了一些書,發現《弟子規》以前不叫《弟子規》,而是叫《訓蒙文》,《訓蒙文》是清朝的賈存仁先生寫的。

《弟子規》的第二部分是“入則孝”。其中前四句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它的意思是:父母叫你,你就要趕快答應。父母命令你,你就不能懶惰。父母教育你的時候,你要恭恭敬敬的聆聽。

父母責備你的時候,你要順從的接受。冬天用自己的身體先把父母的被窩焐暖,夏天替父母把床鋪扇涼。早上起床要探問,晚間服侍父母就寢。出去時要告訴父母,回來向父母稟報平安。不要輕易的改變自己的住址,也不要改變自己的職業。

讀完這部分之後,我發現《弟子規》蘊涵著深刻的道理,要用心去體會,去報答。我覺得首先要做好這些小事,長大後才能做大事,最重要的還是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父母,才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的敬重。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感恩 篇2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感 ,364字

一個春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在陽臺上看書。一則《孟母三遷》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了我。故事是講的孟母為了孟子能在一個好的環境下學習,非常貧窮的她搬了三次家,先從墓地旁搬到市集旁邊,再搬到一所學校附近,正因為孟母這種無私的愛,才使得孟子後來成為了一位偉大的學問家。

回想一下的母親有何嘗不是這樣呢!記得有一次,媽媽上班需要加班到很晚才回家,而爸爸又不在家,可我有一道作業題不會做,我只能等媽媽回來之後教我。我等呀等呀,媽媽終於回來了,媽媽一進門我就發現媽媽非常疲憊的樣子。我想她一定很累了,可媽媽還是很耐心的為我講解,講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我弄懂為止。

可憐天下父母心,哪位父母不是為了自己的子女操碎了心呢?我們應該懂得去感恩。我要好好學習,上課認真聽講,努力完成各項作業,取得優異的成績。我還要再家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來報答我的父母。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感恩 篇3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感 ,527字

每天不管是家裡在學校還是在,都能聽到《弟子規》“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需敬聽……。”,中華民族古典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在《弟子規》中讓我懂得了做人最基本的道理,人要愛國首先要孝敬父母,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當我們“呱呱”落地的那一刻,父母就在為這個新的生命忙碌著,不管工作多忙,回到家後為我洗衣做飯,輔導我學習,總是那麼的辛苦。

記得今年暑假,我正在家裡看電視,爺爺突然喊我,讓我跟他一起出去,我想也沒想以最快的速度下了樓,坐上爺爺的車,我問爺爺:"爺爺我們到哪兒去啊?"爺爺說:"去銀行取點錢,”到了銀行門口,爺爺停下車後,讓我坐到車上等他,當爺爺一轉身,車子倒了,我也摔在了地上,爺爺很驚慌的問我:“摔到哪兒了?”爺爺查看了我一下並讓我走一走,我看到爺爺非常的著急,立刻跟爺爺說:“爺爺,沒事的,不疼,”爺爺還是不放心便趕緊帶我回家,幫我找來藥膏趕緊幫我塗抹上,又幫我輕輕的揉了揉,到了晚上爺爺一直督促爸爸媽媽把我照顧好,我覺得一件很小的事,爺爺太認真了。

爸爸媽媽對我也是照顧的無微不至,不管發生大事還是小事他們對我也都很緊張,所以以後我更應該好好聽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話,做個聽話,懂事,好好學習,積極向上的陽光少年!加油吧!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感恩 篇4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感 ,409字

這是我一次難忘的受傷經歷。記得5歲的時候,我睡覺愛翻身,有一次夜裡,一不小心翻到了床下面,重重的摔到了床底,我哇哇的哭了起來。

這時候驚醒了睡著的爸爸和媽媽,媽媽把我輕輕的抱起來,摸摸這裡,又摸摸哪裡,還關心的問到,哪裡有沒有受傷,可我一直在哭,媽媽連忙去開燈,發現我滿臉通紅,原來是我的下巴摔破了一條小口子,還滲出了血。爸爸媽媽看到這,頓時著急起來,趕緊把我送到醫院急診。

醫院裡,醫生在看了我的情況後,說需要縫針。手術前,我有些害怕,哭了起來,媽媽輕輕的說,“寶貝放鬆,一會兒就好了”,爸爸鼓勵我說,“你是最勇敢的寶貝”。頓時我心裡也不害怕了。

手術很快就做完了,我雖然留了眼淚,但沒有哭出聲來。這時候爸爸遞給我最愛喝的酸奶,笑著對我說:“看吧,我寶貝最堅強了”。

我疑問我受了傷,為何爸爸媽媽不哭呢,爸爸說,“其實爸爸媽媽心裡哭著呢,為了鼓勵寶寶,必須要笑著給你信心”。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父母是天下最疼愛我的人。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孝敬父母 篇5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孝敬 ,344字

今天,阮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溫席侍親》的故事,讓我們懂得了要孝敬父母。

《溫席侍親》講了在東漢時期,有一位十分孝敬父母的孩子叫黃香。冬天,他怕父母在夜裡睡著冷,每天父母睡覺前,黃香總是先到父母的被窩裡躺一會兒,幫父母把被窩躺熱,再鑽進自己的被窩。

父母生我,養我,教我學說話,扶我學走路,給我一個幸福的家。他們為了給我一個溫暖、幸福的家,每天辛辛苦苦地工作。家裡好吃的,父母總是捨不得吃,每次都留給我吃。媽媽幾年都捨不得給自己買漂亮衣服,可我年年、季季都有新衣服穿……

爸爸媽媽為我們做了那麼多,我們又為他們做了什麼呢?想到這些我就感到內疚。

今後我要向黃香學習,孝敬我的爸爸媽媽。在家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做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公主了。努力學習,將來做一個對家庭、對社會有用的人。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孝順 篇6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孝順 ,362字

您聽說《黃香溫席》的故事嗎?

相傳在東漢時期,有個叫黃香的孩子,他是江夏人,在他九歲時母親就去世了。父親為了他的成長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每天辛苦操勞著。黃香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決心要做個孝順的孩子。每當炎熱的夏天到來的時候,他便給父親搭蚊帳、扇扇子,讓枕頭和席子更涼爽一些的時候再安頓父親睡下。有時候半夜醒來給父親打扇子、驅趕蚊蟲。寒冷的冬天到了,黃香每晚都是先鑽進被窩裡,用身體把被子焐暖和了再扶父親上床睡覺。人們對黃香孝順父親的行為都贊不決口,於是黃香的事蹟流傳到了京城,被譽為: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通過《黃香溫席》的故事,讓我懂得了從小就要尊敬和孝順我們的長輩,要聽長輩的話,不要惹他們生氣,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少讓爸爸媽媽為我們操心。向黃香學習,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您覺得我寫的好嗎?如果好就請給我點個贊吧!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親憎我,孝方賢 篇7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 ,659字

“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臥冰模”,讓我們一起走進<臥冰求鯉>中,去感受王祥那感天動地的孝心吧。

故事的主人公叫王祥,他生母去世,後來繼母為人刻薄,不待見他。有一年正值冬天,病中的繼母想吃鯉魚,王祥得知後寬衣解帶,赤臥寒冰,用體溫化冰,終於求得鯉魚,滿足了繼母的願望。善良的王祥如此之舉,詮釋的不正是“親憎我,孝方賢”的真正含義嗎?

讀到這裡,一種羞愧之情油然而生。一直以來,媽媽所為我付出的一切我都視為理所當然,並且頗為享用。媽媽為我做可口的飯菜,我覺得應當,媽媽給我端茶送水,我覺得應當,媽媽陪我做作業我覺得應當……而我,從不曾給媽媽夾過一次菜,倒過一杯茶,從不曾體會過媽媽的辛苦……。

還記得那一次,一個雨天由於我感冒了所以媽媽幫我加了一件外套穿上後送我去上學。一路上有風有雨所以一點都不熱,但去學校之後由於教室裡空間小一些所以開始熱起來,慢慢地我都流汗了把外套脫了還是熱。此時我便在心裡埋怨:媽媽一?都不疼我,給我穿這麼多熱死我了,回家後一定要把媽媽說一頓。此刻想想心裡很慚愧,其實媽媽都是為了我好,怕我著涼。而我卻沒能明白媽媽的良苦用心。

“百善孝為先”。相比如此孝順,如此懂得感恩的王祥,我就是一個沒心沒肺的小男孩。“親愛我,孝何難”?在以後的日子裡,我一定要以王祥的故事為鑑,好好孝順媽媽。媽媽渴了,為她倒上一杯茶,媽媽累了,為她捶捶背揉揉肩,媽媽辛苦了,送上幾句安慰的話語……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我要如王祥一般做一個孝順的孩子,尊重父母,孝順父母,感恩父母……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篇8

國小四年級作文 ,338字

有一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的睡不著覺,於是我翻開了床頭的《讀寫算》。其中有一個小故事深深的吸引了我,它的名字叫作《大耳朵女妖》。

大耳朵女妖聽到了救命聲,急忙趕過去,一看是三隻小松鼠不小心掛在了風箏繩上。於是大耳朵女妖救下了小松鼠,把它們放在自己的耳朵裡。大耳朵女妖繼續前行,在途中又分別救了遇難的三隻小貓和一朵生病的烏雲,並把它們帶到了安全的地方。為了感謝女妖,它們分別送出了自己最好的禮物,大耳朵女妖很開心!於是她們成了最好的朋友。

我覺得大耳朵女妖樂於助人,自己也感到了開心和快樂。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我也要向大耳朵女妖學習,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在學校同學遇到困難,我會伸出我的雙手,盡力去幫助他。在家裡我會幫助爸爸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

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從我做起!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分享 篇9

國小四年級作文 ,410字

小時候媽媽給我買了很多很多的故事書,讓我最印象深刻的一個故事是《孔融讓梨》。

這個故事講述的是:從前有一個名叫孔融的小男孩,他才四歲就懂得謙讓,有一天他和哥哥們一起分梨吃,大家都拿個頭大的,只有孔融拿的是最小的,他的父親就問他,你為什麼拿最小的咧?孔融說;“因為我的年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應該給哥哥吃”。孔融懂得尊敬父母,先人後己,而且不因為自己的聰明就驕傲。這真是令人羨慕的品德。讀了這個故事讓我深受啟示!

我記得有一次媽媽在家裡做了我最喜歡的雞翅,媽媽讓我和弟弟一起吃,結果我搶過來吃了很多留給弟弟的卻很少,平常光想著自己有什麼好的,都想自己一個人擁有,我和弟弟都是爸爸媽媽的孩子,平時在家裡,有什麼好吃的東西,爸爸媽媽總是留給我和弟弟,爸爸媽媽愛我,我也要愛爸爸媽媽,好東西我們要共同分享,並也要尊敬父母長輩。

這篇《孔融讓梨》的故事,讓我明白了每個人都要學會謙讓,學會與人分享,這樣才能與人和平相處,永遠快樂。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愛不是交換 篇10

國小四年級作文 ,623字

從小到大,我聽過不少故事,但讓我記憶最深刻的還是“臥冰求鯉”這個故事了。

“臥冰求鯉”講的是:一個叫王祥的孩子,在他還很小的時候,他的媽媽就去世了,他爸爸又給他找了一個新媽媽,他的新媽媽一點兒也不喜歡他,也不怎麼照顧他,但王祥卻非常聽新媽媽的話。在一個寒冷的冬日裡,他的新媽媽突然生了病,病中的新媽媽很想喝一口魚湯,王祥想都沒想就跑去了河邊,但到了那兒他才發現水面已經結了厚厚的冰,他用身體貼在冰面上融化冰塊,人都快凍僵了,總算抓到了一條鯉魚,為他的新媽媽煮了魚湯。

起初聽到這個故事時,我還很小,怎麼也想不明白王祥的後媽對他那麼不好,王祥為什麼卻對後媽那樣孝順?

現在我漸漸懂事了,也漸漸懂得了這個故事背後的深意。俗話說:“百善孝為先”。我們平時說孝敬父母時總是想著是因為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很多,所以我們才要孝敬父母,而王祥對他後媽那麼孝順並不是因為後媽對他的付出讓他感動,而是源於他內心的善良。我想,如果一個人能善待一個不怎麼喜歡他的人,那他就一定會更善待一個喜歡他的人。

同樣的,我們愛我們的祖國不能總想著祖國為我們做了什麼,而要多問問自己,我能為我的祖國做些什麼?

“臥冰求鯉”這個故事讓我明白“與人友善、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熱愛祖國……"這些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統統不是以交換為前提,而是以人善良的本性為前提。

我想,只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都真誠、善良、美好,那麼,我們的生活就會越來越美好!我們的祖國就會越來越美好!這個世界就會越來越美好!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別樣的母愛 篇11

國小四年級作文 ,632字

成長的路上,父母,老師總是會給我們講一些故事,讀《孟母三遷》讓我們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讀《程門立雪》讓我們學會了尊敬師長;讀《紫荊樹》讓我們學會了要與自然和諧相處……

然而有一個故事卻令我至今記憶猶新。

記得那天我早早的洗好了爬到床上,順手拿起放在枕邊每晚必讀的故事書,翻到要讀的那一頁,映入眼簾的是醒目的標題《拋棄孩子的母親》。我使勁揉了揉眼睛,心想是我看錯了還是題目錯了,媽媽不是都非常愛自己的孩子的嗎?這時腦海中浮現出無數關於母愛的故事:狐狸媽媽冒著生命危險將獵人引開只為了小狐狸能夠逃過獵人的捕殺;地震中,母親以死保護著孩子,只希望把生的機會留給孩子;騰訊新聞中滾石砸中轎車致2人遇難,離世孕婦最後一刻仍在保護胎兒……可是怎麼會有母親拋棄自己的孩子呢?我不解極了,向在一旁的媽媽說出了我心中的疑惑,媽媽笑著說:“這個問題問的好,那就帶著你的疑惑自己往下讀,讀完了由你來告訴我是怎麼回事?”

聽完媽媽的話,我迫不及待地拿著書往下讀了起來,因為我太想知道這是怎樣的一個母親,怎麼會這麼狠心。讀著讀著,我的眼角溼了,原來文中的母親是因為自己得了病,而且已經時日不多了,母親沒有辦法讓孩子在幸福中生活的能力了,所以才不得已“拋棄”了自己的孩子。

我告訴了媽媽是怎麼一回事,媽媽也跟我說:“每個母親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天下沒有母親會什麼也不想就拋棄自己的孩子的,因為孩子是媽媽十月懷胎生下來的,是媽媽的心頭肉。”

我終於懂了,原來絕情的“拋棄”背後是更加深沉的母愛。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不能不勞而獲 篇12

國小四年級作文 ,355字

今天,早上起來我跟媽說我去煮餃子,媽媽說:呀!熊辰宇今天怎麼這麼懂事,正好老師不是有一篇作文嗎?我覺的就找這樣的來寫,吃完早飯跟媽媽一起找看到語文書上的《守株待兔》,媽媽說這個故事可以。

《守株待兔》講的是古時候有一個種田人,有一天他在幹活,忽然看見有一隻兔子從樹林裡跑出來,一頭撞在樹樁上死了,他撿了一個又大又肥的兔子,“心想”:要是每天撿一隻野兔子有多好啊!從此他每天在樹樁旁邊等著兔子來,可是兔子沒等來莊稼全完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對意外的收穫抱僥倖心理。我們不要向這些不勞而獲的人學,只有通過自己的勞動,才能有所收穫,否則終將一無所獲,留下終身遺憾。

媽媽說你們這一代人都是差不多數於不勞而獲,我希望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不要學種田人總想著天上掉餡餅。

我說我以後不會這樣做,要向愛勞動的人學習!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機智和勇敢 篇13

國小四年級作文 ,514字

我們國家有很多寓言故事,也有很多現在還在流傳的寓言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晏子使楚》。

晏子是齊國人,他有一次出使楚國。由於個子矮小,楚國人想看他的笑話。於是楚人故意關上城門,開了狗洞叫他鑽進去,晏子看後並不生氣,反而對士衛說:“只有出使狗國才開狗洞,難到我出使的不是楚國而是狗國嗎?”士衛把晏子的話稟報給楚王后,楚王只好命士衛開啟城門讓晏子去見他。楚王見到晏子後就問:“你們齊國沒有人了嗎?”晏子回道:“齊國都城有七千五百戶人家呢,怎麼說沒人了呢?”楚王說:“那為什麼齊國要派你這麼矮小的人來呢?”旁邊的大臣們聽了都大笑起來,可晏子一點也不慌張,反而沉著冷靜的說:“我們齊國有個規距,是什麼樣的國家就派什麼樣的人去出使,我是最沒有才德的,因此被派到這裡來了。”大家聽後都啞口無言了。

這個故事頌揚了晏子的機智和勇敢,用自己的智慧維護國家的尊嚴。在關鍵時刻我們要像晏子一樣沉著冷靜想辦法,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面對挑戰,要敢於和善於進行鍼鋒相對的鬥爭,而且要機智靈活。現在國家在發展,機遇與挑戰是並存的,這就更需要我們去豐富完善自己的知識,學習好技能,重視對方,也讓對方尊重自己。

讓我們與祖國一同前進,一起迎接繁榮富強!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學習一定要刻苦 篇14

國小四年級作文 ,621字

“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這是《三字經》中孫敬等人勤學苦讀的故事。

孫敬是漢朝人。他年少好學,博聞強記,而且嗜書如命。晚上看書學習常常通宵達旦。孫敬讀書時,隨時記筆記,常常一直看到後半夜,時間長了,有時不免打起瞌睡來。一覺醒來,又懊悔不已。有一天,他抬頭苦思的時候,目光停留在房樑上,頓時眼睛一亮。隨即找來一根繩子,繩子的一頭拴在房樑上,下邊這頭就跟自己的頭髮拴在一起。這樣,每當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時,只要頭一低,繩子就會猛地拽一下他的頭髮,一疼就會驚醒而趕走睡意。從這以後,他每天晚上讀書時,都用這種辦法,發奮苦讀。年復一年地刻苦學習,使孫敬飽讀詩書,博學多才,成為一名通曉古今的大學問家。

這是另外一個故事。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叫蘇秦。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決心要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想睡覺時,就拿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醒來,再堅持讀書。後來成為了有名的政治家。

讀了這兩個故事以後對我感觸很深,孫敬、蘇秦的這種刻苦學習態度和學習精神是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它告訴我們世上沒有學不會的笨學生,只有不去學的懶學生,只要我們肯勤奮、努力的學習,就沒有學不會的。如果我能用這種態度和精神去學習,我想我的學習成績就一定能趕上去。於是,我在心裡默默的為自己加油吶喊:“努力吧!我一定能行”。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學習一定要刻苦 篇15

國小四年級作文 ,433字

上個星期六,媽媽給我講了《鑿壁偷光》的故事,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要刻苦讀書。

這個故事講的是古時候有一個叫匡衡的少年,他讀書非常刻苦,但是家裡很窮,他白天還得出去給富人幹活掙錢,晚上才能讀書,因為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晚上也沒辦法讀書啊,鄰居家有燭光,他想向鄰居借塊地方讀書,可是卻遭到了鄰居的挖苦和嘲笑,這可怎麼辦呢,於是他想到了一個辦法,在家裡的牆上鑿了一個洞,每天藉著鄰居的燭光讀書。就這樣,他堅持讀了很多書,學到了很多知識。

聽媽媽講的這個故事後,讓我想到了自己。我家開著農莊,什麼好吃的,好玩的,爸爸媽媽一切都滿足我。早上,爸爸送我上學。在學校老師細心教導我。放學時爸爸又到學校來接我回家。和故事中的匡衡比,我覺得自己真幸福,條件真是好到天上了。

我現在生活這麼好,可我卻不聽爸爸媽媽的話,不好好學習,前天我還和媽媽鬧彆扭,真是不應該啊。我想,我應該學習匡衡刻苦讀書的精神,珍惜時間,珍惜現在父母給我創造好的學習環境,好好學習,刻苦讀書,長大後做一個有用的人。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勇氣和堅持 篇16

國小四年級作文 ,458字

司馬光砸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故事,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成功來自於勇氣和堅持,司馬光要是沒有勇氣來砸缸,不堅持把一口裝滿水的缸砸破,那麼就救不了人。

國慶節,媽媽帶我去愛飛客小鎮玩,我剛一進去就被迷人的風洞表演給迷住了,媽媽給我買票,我換好衣服,躺在練習板上跟著電視裡面的視訊學動作。過了十分鐘,我帶好頭盔,經過教練的測試後,跟著教練進入風洞區,我坐在椅子上,看著前面的幾個小朋友都沒有飛上風洞的頂端,我的心裡有一點忐忑不安,想前面幾位大哥哥大姐姐都沒有飛上去,我怎麼能飛上去呢?這是我想到司馬光3歲就克服困難,勇敢救人,我已經8歲了,應該更勇敢,沉著。

在媽媽的堅持和鼓勵下,我踏出了第一步,成功的進入了風洞,在教練指導下,我在低空試飛練習,由於熱風吹得臉不舒服,我的頭總是低著,教練給了我我一次提示,從那時起,我每次都把下巴抬得高高的配合教練訓練。很快,在低空試飛兩次後,教練帶領我飛上了高空,我心中暗自樂開了花,我飛起來啦!我飛起來啦!

飛上了風洞的頂端,我為自己挑戰成功充滿了滿足感,也明白了成功來自於勇氣和堅持!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怎樣做一個善良的人 篇17

國小四年級作文 ,336字

《神筆馬良》這個故事對大家可能並不陌生,但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從前,有個叫馬良的孩子,有一天,在他睡覺的時候,一個白鬍子老爺爺送給了他一支神筆。這隻神筆非常神奇,凡是用它畫出來的東西都能變成真的。馬良用這支神筆為窮苦人民做了很多很多好事。當農民沒法耕田的時候,他畫出了一頭耕牛;當流浪漢沒有房子住的時候,他畫出了一座房子;當孩子們沒法寫字的時候,他畫出了筆。只要是能幫助別人的事,他都會去做。

後來,皇帝知道了這件事後,就要馬良為他畫金銀珠寶。馬良不畫,於是皇帝就把他關進了大牢裡。馬良通過自己的聰明智慧打敗了皇帝,從大牢了逃了出來。繼續為窮人們畫畫。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做個善良的人,要做一個助人為樂的人,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美好!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尊師重道 篇18

國小四年級作文 ,489字

我可喜歡讀經典故事了!《程門立雪》這個故事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這個故事講的是,古時候有兩個人—楊時和遊酢去找先生請教問題。那天寒風凜冽,大雪紛飛,當他們倆走到先生門前時,發現先生正在睡覺,於是他們倆就站在門口等待。當先生醒來時才發現門口多了兩個“雪人”,先生非常感動,趕緊叫他們進去,教他們學問。後來這兩個人都成了有學問的名人。

讀了《程門立雪》的故事,我被古人那種尊師重道的行為所感動,他們耐心等待,虛心請教。如果當時楊時和遊酢倆看到老師沒時間,扭頭就走,那們就學不到知識,也就不會變成有學問的名人了。可是,在看看我們的課堂,老師在上面講課,有的同學講小話,有的在發呆,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有的偷偷玩玩具,還有的在吃東西……真

不知道老師講的知識他們聽進去了沒有。難道我們就不能像楊時和,遊酢那樣有耐心,尊敬師長,愛學習嗎?

媽媽常常叮囑我:到了學校要聽老師的話,好好學習。讀了這個故事我覺得尊敬師長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比如認真聽講,不懂就問。課堂上積極舉手發言,老師吩

咐的事用心去完成。只有這樣我們就會像楊時和,遊酢那樣成為有學問,為國家效力的有用之才。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做事要用心專一 篇19

國小四年級作文 ,956字

每次放假,我都感覺作業像一座大山一樣壓著我,怎麼做都做不完。看著擺著面前的作業,我總是想著爸爸媽媽說的話:作業不多,先寫完了再去玩吧。可想著想著,就想到了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想到了電視裡精彩的動畫片,想到了……等回過神來,時間已過去好久,作業還一個字未動。然後我又一次看著眼前的作業,想著爸爸媽媽說的話:作業不多,先寫完了再去玩吧,想著想著,於是有分神了,於是作業還是沒做。

這次放假,我的作業狀態依然這樣,正好被奶奶看見了,於是奶奶讓我先不寫作業,要給我講個故事。這好啊,我正好不想寫作業,於是就聽奶奶講的故事《少年與蝸牛》。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個私塾,學生很多。有一天,先生教了學生一首詩,有五十多句,看來很不容易背過。先生對學生說:“明天背誦,如果誰背得熟有獎品。”其中有一個學生,向來大家叫他笨孩子。他自己就想,“先生今天教的詩,恐怕聰明的孩子也背不過,我哪能有希望呢?”回家以後,他垂著頭,皺著眉,無精打采。祖母看到孫子這種表現很難過,問道:“孩子,你為什麼事不高興?”這個孩子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奶奶。小孩子說:“我很笨,同學們都叫我笨孩子,那些聰明的孩子都可能背不過,我就更不用說了。”這時,奶奶回頭向牆上一看,正巧有一個蝸牛正在那裡向上爬。奶奶指著蝸牛向孩子說:“你看這蝸牛的行動不是很慢嗎?但是我知道只要它專心向上爬,一定會爬到牆頂上去的。現在你來和它比賽比賽,蝸牛上一塊磚,你讀一遍詩。”笨小孩聽了奶奶的話,自己想“我不能同人比賽,難道還不能和蝸牛比賽嗎?”他拿定主意,蝸牛上一塊磚,她讀一遍詩。不到蝸牛爬到牆頂,他就把詩背過了。第二天,在課堂上,全班沒有一個人能背下這首詩來,只有這個小笨孩熟練地背下來了。

聽完故事,我感覺奶奶這個故事講的,好像就是在說我啊。我仔細一想,其實,這作業也不多啊,寫不完是因為我自己感覺多,有點不情願寫作業,然後在寫作業的時候老是分神,那當然寫不完啦。奶奶給我講這個故事,就是在告訴我專心寫作業,一個字一個字,不就成了一排麼,一排排完成了,那作業不就做完了麼。於是,我作業真的很快完成了。

晚上爸爸回家,我把這個故事講給了爸爸聽,爸爸聽後說:對啊,這個故事就是這個意思,天下無難事,只要用心專,咱們做事,一定要將浮躁的心靜下來,專心去做,那再難的事也能完成。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生活中要多思考 篇20

國小四年級作文 ,558字

今天,媽媽給我講了一個《曹衝鬥雞》的故事。曹衝這個名字是不是聽起來有點耳熟?是的,他就是我們才學的那篇課文《曹衝稱象》裡的那個小主人公,在中國歷史上,他是東漢末年有名的小神童,是個特別愛動腦筋的小孩。

《曹衝鬥雞》這個故事講的是:有一次,別人送給曹衝的父親曹操一隻又高又壯,羽毛非常漂亮的山雞,曹操非常高興,想好好餵它。可是有一天,這隻山雞突然不吃不喝,一副蔫頭耷腦的樣子,曹操一看很著急,於是他對下面的人說:“誰有辦法讓這隻山雞打起精神,我就有重賞!”下面的人想了一些辦法,都不奏效,正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六歲的曹衝說,他想到一個辦法,他讓人在山雞面前放了一面大銅鏡,山雞看見銅鏡裡出現了一隻跟它一樣漂亮的山雞,以為出現了對手,瞬間激起了山雞的鬥志。當它和銅鏡裡的山雞鬥得精疲力盡,又渴又餓,這時曹衝才讓人把食物和水放到它面前,山雞一看到吃喝的東西,不管三七二十一,立馬啪嗒啪嗒啄個沒完,吃飽喝足,山雞又變得有精神了。

那麼曹衝是如何想到這個辦法的呢?原來鬥雞是那個時候非常流行的一種遊戲,曹衝小時侯經常去看別人鬥雞,在和山雞接觸的過程中,他發現山雞在有對手的情況下顯得特別有精神。

這個故事告訴我:生活中要多用心觀察,思考,掌握事情背後的發展規律,遇到問題,才能想出好的解決辦法,這樣,我們才會變得越來越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