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閱讀習慣要不得相關作文20篇

這種閱讀習慣要不得 篇1

國一作文 ,788字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人類的朋友,是人類知識的結晶,是人類精神的糧食……書是我們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當然,要想從書中獲取知識,也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以一種不好的習慣去閱讀,即使讀的書再多,也不會有什麼良好的成效。

小時候我也很喜歡看書,但我喜歡的並不是什麼文學著作,雖然我偶爾也會翻著看兩面,但並不感興趣,我更喜歡的都是像什麼《世界地理未解之謎》、《格林童話》、《世界人體未解之謎》這些並不在老師推薦書目範圍內的科普書籍,童話什麼的。像名著那樣,我也偶爾會翻幾面漫畫,這樣相比之下,我反倒覺得漫畫比名著有意思多了。

沒錯,小時候的我完全就是那種只關注文章內容情節卻從不在意作者所運用的那些寫作手法和人物塑造這些小細節的。用我媽媽的話來說,我等於那種看書一目十行,一本書下來除了劇情什麼也沒讀到的那一種。我也承認了這個事實,正如她所說,我看書永遠是“唰唰”兩個小時就看完了,媽媽總是叉著腰跟我說:“照你這個速度,全世界人一起給你些書都不夠你看的!”當時年紀還小的我並沒有意識到這是種多麼不好的閱讀習慣,繼續一如既往地這麼看著書,以至於我每升一個年級作文水平還停留在以前。直到後來老師認為這種現象在班裡較為普遍,於是專門用了一節班會課來講這個問題,她告訴我們:“閱讀是一種樂趣,而不是一種任務,每一本書都是由作者無數心血凝結而成,我們真正要讀懂的是他們所包含在其中的情感和寫作手法,這才是真正的閱讀。”

從那之後我的閱讀習慣有了許多改善,閱讀速度也慢了下來,不再“狼吞虎嚥”,而是“細嚼慢嚥”,我終於明白了,之前那種閱讀習慣要不得!

這種閱讀習慣要不得 篇2

國一作文 ,455字

經過不斷地推廣,閱讀越來越趨向大眾化,也有更多的人愛上了閱讀。但伴隨著好現象的出現,也有一層隱患。

通過生活中的觀察,我發現很多同學患上了近視眼。更有甚者,小小年紀就因勵精圖治,在近視度數上完勝老師。這就要談到一個閱讀習慣的問題了。

先舉一個例子,我有一位同學,才初一,就因為讀書時的習慣問題,近視度數高達七百。在我的觀察下,認為原因如下:一、經常在光線較弱或較強的環境中長時間閱讀。二、經常用眼過度,而不採取護眼措施。三、長時間躺臥讀書。(還容易患上頸椎病)。

想要預防近視,也不難。一、要選擇適當的環境看書。二、減少過度用眼,要適當休息,或做眼保健操。三、閱讀姿勢正確,眼睛與桌面保持一定距離。

其次,就是閱讀效率了。若是有以下習慣,你的方法就要改了。一、只讀自己喜歡的書,不廣泛。二、看書時,不圈點,就會產生今天讀,明天忘的現象。三、讀的書一天換一本,或多本一起看,就會產生讀書沒目標、迷茫的現象。

所以,掌握正確的讀書習慣很重要。

喜歡閱讀是好事,但我們也要掌握正確的閱讀習慣,才能讓閱讀更加美好。

這些閱讀習慣要不得 篇3

國一作文 ,487字

當今,中小學生每年閱讀量已經比成年人多了,但是大家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不好的習慣。

一些同學在進行討論中時,大多同學都是閱讀當今社會中的“文學快餐”,這是不太行的。現在大家享受著一種輕化社會,輕教學,輕知識,輕文學等接踵而至。這種快餐式的文學作品也紛至沓來。大家不要為這些書籍給痴迷,盲目的去追求它們。我們要去讀那些因時間而沉澱下來的名著,我們因為讀書的類別太過於單一,有些小組的發言人也說在他或她的小組內,僅有一到兩人閱讀了像傳記這樣的書。這又可以說明我們的讀書種類不廣,僅僅拘泥於一兩種。大家一定要讀多種型別的書,才能面面俱到。

同學們在讀書時,有些習慣也不太對。一些同學在看書時,走馬觀花。又有一些同學們十分愛惜自己的書,像一塊寶,不肯在它們上做圈點勾畫。這裡我認為,讀書時要專心致志,可以採用精讀或跳讀的方式去讀,但絕對不能去亂讀。這是對那本書及作者的看不起及輕佻。也不要把你的書看作一塊寶貝,要去做一點圈點勾畫,這樣才能對書錦繡添花,打造屬於你的書。

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望大家在閱讀時,有好習慣,成為一個滿腹經綸之人!

拾回閱讀習慣 篇4

國二作文 ,810字

近日,北京、上海推行的“丟書大作戰”引發人們關注,一時間受到熱議。我認為這種行為恰好能喚醒人們潛藏已久的閱讀習慣。

“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史就是他們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於國民的閱讀趣味,一個政權的視野遠見在於官員群體的閱讀水平。是否有閱讀習慣,關係著一個人,一個民族甚至一個國家的修養和境界。中國作為有著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閱讀習慣同人們如影隨形。顧炎武讀破萬卷書,匡衡鑿壁偷光,古人把讀書看得尤為重要,閱讀成為人們的信仰和精神之光,閱讀習慣也就一代代流傳下來。

而現如今,人們也很難維持古人閱讀的習慣,在中國的公交與地鐵上見到的,是大片大片的低頭族,人們的眼神在方寸螢幕上游離,手指快速翻動著頁面,給原本繁忙的世界又增添了幾分浮躁。人們瀏覽的內容大多沒有營養,一陣子,頭低下來,抬頭時也平添疲勞。

但地鐵扔書,恰好能抑制這種情況的發展。把書籍投入地鐵,人們就可以找到自己中意的書籍,在行程中體會讀書的樂趣。到達目的地的同時,合上書本,得到的是滿滿的智慧。人的心靈便能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昇華,久而久之,定能提高人們的總體道德修養,建成令人嚮往的書香社會。地鐵丟書大作戰,功莫大焉!

可對於這一行為,出現了很多對立的觀點,比如說地鐵擁擠,並不適合閱讀。可是如果在地鐵上不能閱讀,轉移到其他的地方,人們就能安靜的拿起書本開始讀書嗎?現如今,人們的內心充斥著浮躁,他們所需要的正是撿回流失已久的閱讀習慣,讓自己的心靈靜下來。只要心在哪兒,路就在哪兒閱讀就在哪兒。環境並不能影響閱讀。是看以色列,日本,德國,等國家,公交上地鐵上皆是手捧書籍潛心閱讀的人,閱讀成為了公共交通上的一道亮麗的風景。地鐵扔書大作戰其實並無大礙,人們撿回來的不只是書籍,還是寶貴的閱讀習慣,更是對讀書的熱情和對知識的渴求。

將地鐵扔書活動推行起來。讓人們拾起書本拾起閱讀習慣,讓書香充盈在路上,讓閱讀重回人們的生活,讓書籍真正成為人們進步的階梯!

碎片化的閱讀習慣 篇5

碎片化的閱讀習慣作文 ,596字

高爾基說過:“書是人類的好朋友”,但是當今社會,時代進步,科技飛速前進,人們的生活無一不忙碌了起來。有些人因沒有時間,就不願抽出時間來閱讀。書像一束陽光,不僅可以提高我們的生活情趣,而且還讓生活變得更充實,更有意義。

我在讀小學的時候,我經常在自修課、下課等時間閱讀了很多書籍。如《海底兩萬裡》這本書,雖然書中沒有精美的圖片來展現海底世界,但我通過閱讀,在字裡行間想象出了奇妙的海底世界。我出去旅遊,結果飛機晚點了,感覺有點無事可做,於是我拿出隨身攜帶的一本雜誌,發現裡面有一片關於小魔術的文章,我通過它的介紹,按照步驟一步步學,竟然學會了這個“硬幣套繩”這個小魔術,經過幾次反覆的練習,能夠在大家面前表演了。通過類似這樣的閱讀,是我學會了很多小本領,使我本來比較內向的一個人,慢慢地變得更加開朗和自信了。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擠一擠就有了”。在這些擠出來的時間裡進行碎片化的閱讀,那是一種很好的方式。當然,我也要挑選那些有益的書籍來進行閱讀,只要去閱讀,那一定會有收穫。

慢慢地我養成了隨身攜帶書籍的習慣,經常在邊角時間看看書。如等公交車、排隊等候時、放假遊玩的時候……我還會把書中的好詞好句記在腦海中,在寫作文時經常會用到。

每次碎片式的閱讀,我都會有意外的驚喜,碎片閱讀雖然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能改變人生的寬度,它使我沒有虛度光陰,使我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變得很從實。

愛上這種閱讀課 篇6

國一作文 ,599字

愛上這種閱讀課

你是否喜歡閱讀?你是否真的懂得閱讀?你閱讀後是否有收穫?是否對自己的學習有所幫助,作文水平有所提高?

今天是星期四,全天都是陰天。不知道是不是受天氣的影響,全班同學上課的狀態也不如以前好了。以前每節課都感覺過得很快,很愉悅,而今天卻感覺過得慢而枯燥,昏昏欲睡。

下午最後一節課是上語文課,卻沒想到竟是這樣的愉悅。

臨上課前,我們背毛主席詩詞,上課老師要抽查。抽查完畢後,老師讓我們按科學坐姿坐好,開始進行眼腦機能訓練,這次訓練是舒爾特表,這個表我感覺特別有意思,既可以鍛鍊眼睛的掃動,還可以提高自己的注意力。不過我沒有達到標準要求,還得多加練習才行。我打算自己做一個這樣的表格,然後讓別人幫忙打亂順序填上數字,不能自己填,因為如果是自己填的數字,多少會記住幾個數字的位置,這樣的話,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接下來,我們進行閃式訓練。所謂閃式訓練,就是在短短的幾秒之內,記住一段文字。我們這次用了不到兩分鐘的時間,就記住了顧城的一首小詩《門前》。這就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

然後又做了兩份閱讀題。首先,題目、作者、出處是最基本的,然後就是文章中的重點語句和情節分析。上次我的閱讀速度很快,但是理解率不高,這一次,雖然閱讀速度有所下降,但是理解率提高了很多。

其實,上一節課不管是你喜歡還是不喜歡,擅長還是不擅長,只要注意力高度集中,會讓你愛上這門學科。

通過這節高效閱讀課,我就愛上了閱讀。

改變一種習慣真不容易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1140字

人們都說改變一個習慣不容易,我不信,什麼不好改變,只要有決心要改,什麼都容易。後來,我發現不是這樣的。

一個習慣的養成需要二十一天,但把習慣變成一種能力的時候二十一天是根本不夠的。在上小學的時候爸媽可能會給孩子一個學習的工具,可能是手機,亦是電腦也有可能,本意是希望孩子藉助工具學習更好,卻不曾想,哪天工具變成玩具反而害了孩子。我就是這個情況。也許是年少輕狂,看不透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哪天被一隻彩色鉤子勾到了也不自知。後來父母教育卻因不屑而不願改正。直到,成績下滑才反應過來“壞習慣是會毀掉一個人”的。

可是,習慣哪裡那麼容易改變啊?嘗試過把手機放在一旁,自己在旁邊寫作業,沒一會兒,又情不自禁的拿起手機,玩得不亦樂乎。也嘗試過讓父母在旁邊看著寫作業,卻趁父母有事離開而拿起了手機,結果自然不言而喻。

就像這樣“改正”著,卻發現越改正越著迷。漸漸的進行自我觀察,看看自己到底缺少什麼,需要從網路世界中獲取。一步步觀察,終於明白自己為何對手機著迷了,其實並不是對手機著迷,是對這個世界著迷,懷著一顆可愛的好奇心,在手機中尋找這個世界的影子。在網路世界中找到一個真實的世界,明明是這樣希望的,可那如木馬病毒一樣的負能量在網路世界中橫飛,誘惑著一雙雙即將展翅飛翔的雛鷹。沒有其他辦法,只有在黑暗中找到自我,才能散發光亮,照亮自己的路。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便不再迷茫,在自己的光亮下找到遠離黑暗的路。又是一個夜晚,又一次把手機放在桌子上,自己在一旁看書,不知怎麼回事,只覺得那晚的看的書格外引人入勝,到了吃飯的時間也沒有察覺。媽媽端著菜走過來,看到我在看書,便道:“你不是不喜歡那本書嗎?還說文字枯燥乏味,一點意思也沒有來著,今天怎麼沒玩手機卻在這看書啊?”我笑著說:“誰說的,這本書比手機有意思多了,我哪有不喜歡啊?”媽媽笑了,她知道,她說的有用。“一個良好的習慣,可能預示著一種超乎群人的能力,但一個壞的習慣可能會產生蝴蝶效應,最後遺臭萬年也不是沒有可能,所以,總是教導你不要養成壞習慣,是因為我不想你被人厭惡啊,孩子,你懂嗎?”記得那是那次考砸後媽媽說的話,也是那段話,點醒了我,讓我改變了玩手機的習慣。

是啊,養成一種習慣不容易,改變習慣也沒有見的有多容易,也只有自己想改變,才能改變習慣,否則,其他沒有任何人可以控制你的思想,也沒有可以幫你改正。從那以後,在看到一些別人的習慣時,我會先判斷這是否是一個好習慣,它對我有什麼幫助,會不會對我產生不良影響。正是因為我明白改正壞習慣的過程太過曲折,在察覺後改正,不如在一開始便不養成,更加關注起好習慣的養成。

孝敬父母是一種生活習慣 篇8

孝敬父母是一種生活習 ,867字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詩經小雅蓼莪》雲: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意思是父母生我養我,拉扯我長大呵護至備,我想好好報答,但上天無情,想要報答父母也沒有機會了。父母養育子女並不求回報,只一心想子女健康長大成人。烏鴉能反哺,羊羔能跪乳,作為子女的我們定要充滿感恩之心孝敬父母回報這份養育之恩。

孝敬父母是一件即容易又困難的事情,困難是因為我們時刻被濃濃的愛包圍著卻無所知,或認為很理所應當,習慣了被愛而不會愛人;容易是隻要我們把孝敬、關心父母看做一件常事,形成習慣就非常容易了。

孝敬父母是一種生活習慣。在我成長的歲月裡養成了很多的習慣,比如在回家的時候會大聲說“我回來了!”;在外出的時候會輕聲說“我走了,再見!”;週末的時候早起給爸爸媽媽去買早餐。如果有事不能正常回家,則一定要告訴爸爸媽媽,免得他們擔心。平常的時候我也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飯後收拾餐桌,掃地、擦窗戶等等。在媽媽下班很累的時候,我會自覺地幫她捶捶背捏捏肩,倒杯水。爸爸工作忙,經常出差,我就在他出差的行李包中塞一些好吃的零食。

記得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瞭解到孩子的生日其實就是媽媽的“母難日”,可媽媽只記得我的生日而忘了她的疼和痛。於是在我生日那天,我就悄悄地給媽媽準備了一份禮物—做了一份炒雞蛋。在我端給媽媽的時候,她眼睛就紅了,還趁我不注意的抹了抹眼淚。看媽媽吃的津津有味,我也嚐了嚐,一進嘴就吐了出來:很淡,還有些苦。哎,忘了放鹽,雞蛋也炒糊了。媽媽卻吃的一乾二淨,還笑著說只要是我做的就好吃。當時我就暗下決心:以後每年生日都給媽媽做一盤菜。第二次是開水煮蛋、第三次是炸薯條、第四次是炸雞腿。去年生日的時候,媽媽出差不在家,我就在畫紙上畫了最喜歡的水果披薩餅和可樂,回來的時候送給她。每次看著媽媽開心的微笑,我也非常的快樂。

孝敬父母並不是非要給他們很多錢,也不是非要買個大房子,而是在平時養成習慣,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使父母健康快樂。孝是順從,敬是呵護,所以

在這個閱讀碎片化的時代 篇9

在這個閱讀碎片化的時 ,1083字

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越來越透徹。是資訊將各個國家拼湊在一起,讓我們共同創造更好的明天;是資訊讓我們瞭解到更多知識,探索更多的未知;是資訊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但是,也是它導致了我們閱讀碎片化……

在這個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人也在努力跟上他的步伐,生怕被這快速的生活所遺棄,於是我們就努力工作、忙碌地工作,勤奮學習,忙碌地學習,以至於沒有一點時間給那些滿腹經綸的好書,她們只能在書架上孤獨地看著你,看著忙碌的你,看著根本不在乎她的你,看著寧願看電子書也不看她的你……

記得有一次,我和我的朋友乘地鐵出去玩兒,在位子上坐定後,我的女伴就拿起手機看電子書,我就開玩笑地說:“平時也沒看你那麼認真讀書啊,今天怎麼了,太陽打西邊出來了?”她笑著推了我一下,說:“這不是無聊嘛,況且這哪是書啊,這是電子書,比看書方便多了!你看我帶個手機就能看。地鐵到站了我還能立馬把它關掉,裝到口袋裡,我可不想冒著乘過站的風險帶本書過來看呢!”

會不會有很多人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而忽視書籍的呢?由於她不方便攜帶?由於她太容易“迷惑人心”?或許還因為每天的時間都被工作和學習所佔領,導致你只能抽空看些淺顯的電子書?也許人們把看書讀書看成了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一件簡單的事情,一件可以隨時拿得起放得下的事情,所以才去讀電子書,才導致了閱讀碎片化。

我喜歡讀書,喜歡那種摸得著文字的書,在這裡請允許我插入一段我的讀書往事……

在一年春天的清晨,我躺在陽臺上,藉著慵懶的陽光,讀著老舍的《四世同堂》,體味著二十世紀四代人在院子裡平淡卻又不平淡的生活,我漸漸走入了他們的世界,在一個小弄堂裡發生的事情,在整個北平發生的事,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時而為年輕人報效祖國的志向而興奮,時而為母親捨不得孩子離家而感到悲傷,我時而微笑,時而哭泣……我的情感完完全全地被這本書吸引了,導致媽媽叫我吃飯都聽不到。

這是我在電子書中所體會不到的感覺。在書中,當你聞著書香,翻閱著那一片片溫情的紙時,你的內心會有無限波瀾。在翻頁的那一秒內,你會有對前一頁的不捨和對後一頁的期待,當你不得不合上那本書時,還會有對書中情境的眷戀。而在電子書中,它是冰冷的,它只是碎片化地給你展現出書中的一部分,你可以隨時將它關閉,不會有任何眷顧。

其實,我並不是反對碎片化的閱讀,只是希望大家留一些時間給書本,去體會書中的奧祕。“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能給你帶來的不僅僅只有感情上的升溫,更多的是心靈的洗滌。在這個資訊“猖盛”的時代,抽一點點時間回到“過去”,去體會一下之前的韻味,不是很好嗎?

這樣閱讀更有趣 篇10

國小三年級作文 ,416字

今天,我有幸去聽了蕭報小記者活動之“康熙來了”。來自湘湖師範附屬小學的範康熙老師教了我們怎樣閱讀更有趣。

說起閱讀,大家都會想到這個簡單,不就是看書嘛,大家都會。但是範老師說閱讀是有方法的。他的方法就是“十問”。比如《春日的雨點》中有一段話:“達麗瑪站起來。她臉羞得紅紅的,低下了頭”。讀完這段話,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心裡問為什麼。為什麼她的表情是臉羞得紅紅的,低下了頭?她當時的心裡又是怎樣想的?帶著這種種疑問,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去閱讀,你會有截然不同的新發現,閱讀就會變得更加有趣。這樣,即使是同一篇文章,你也會讀上兩遍、三遍、四遍……,而且每遍都有不同的收穫。

時間不知不覺過去了,因為時間關係,範老師只講了“四問”,還有“六問”就成了“謎”,課雖然結束了,僅僅學了“四問”就已經讓我們受益匪淺。範老師的課雖然結束了,但我們一個個仍意猶未盡。

思考和想象就像一對翅膀,幫助我們成就更有效的閱讀,真是妙極了!這樣閱讀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