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南京六朝博物館相關作文20篇

遊南京六朝博物館 篇1

國小三年級作文 ,518字

今天老師帶我們去六朝博物館參觀。

一進展覽區,我就看到了許多古老的文物,有能遠航千里的千里船,號稱六朝豪車的牛車,圖案奇特的瓦當,能準確指路的指南車,製作精緻的雞首壺等等。

參觀中,我發現六朝人特別講究生活情趣。你看,這個展櫃裡的是銅鍋。,它們形狀各異,大小不一,其中有一個最有趣,鍋底下長著三隻腿,老師說這是六朝的火鍋,可以刷一些牛肉,羊肉等食物,同學們都驚呆了,古人的生活真是又精緻又講究。

另一個展櫃裡有三雙木屐,男人穿的木屐又方又大,女人穿的木屐又圓又窄。老師告訴我們,這些木屐的屐齒是能夠拆卸下來調換位置的。上山的時候,前面是短屐齒,後面是長屐齒,下山的時候再換一下位置,這樣穿木屐上下山就很平穩。古人真是太聰明瞭。其實,木屐鞋最大的特點是穿著它走路時會發出“噠噠”的聲音,顯得特別悠閒自在,這是當時六朝人眼中最時尚的表現了。

六朝人不僅活著的時候講究生活情趣,還考慮到死了以後的生活。這個展櫃展覽的是收魂瓶,介紹上說,這個瓶子能收集死人的靈魂,讓他們不受輪迴的痛苦能帶他們回到人間,重新享受生活的快樂。

這次的參觀,讓我對六朝人的生活有了更深入的瞭解,有機會我還要來這裡參觀發現,學到更多的知識。

南京六朝博物館遊記 篇2

國小三年級作文 ,701字

南京是六朝古都,位於玄武區長江路的六朝博物館是中國展示六朝文物最全面的遺址博物館。星期五的下午,我們帶著好奇心跟著老師的步伐來到了南京六朝博物館。

走進博物館,我一眼就看到大廳上面懸掛著六幅條幅,上面寫著“東吳”、“東晉”、“宋”、“齊”、“樑”“陳”,這是什麼意思呢?聽過老師介紹後,我終於知道這就是在南京建都的六個朝代了。

六朝博物館的文物真豐富啊!有紋飾多樣的瓦當,有刻滿圖案的建宮磚,有六朝人穿的木屐,還有神態各異的人物陶俑……

我們來到一排展櫃前,看到裡面陳列著許多瓷罐,它們壺面圓潤,顏色各異;大小不一,有高有矮,但有一個地方是相同的,那就是每個壺的壺身會有一個或者兩個雞頭,雞頭的造型栩栩如生,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雞首壺啦。我俯下身子,仔細觀看。好奇怪呀?為什麼有的壺嘴是開口的,有的壺嘴是封起來的呢?壺是用來裝水或者裝酒的,沒有開口的壺怎麼倒水、倒酒呢?

帶著這個問題,回家後我上網仔細查閱了資料,終於找到了答案。最早出現的雞首壺,只是作為裝飾品或者隨葬品出現的,壺身上的雞頭是實心的,是粘附在壺身上的。因為“雞”和“吉利”的“吉”同音,古人制作雞首壺是希望能帶來吉祥如意。到了六朝東晉時,雞頭由裝飾性的實心變為實用性張口、雞首壺也就成了一件實用美觀的用品,盛極一時。

這個發現讓我感到古人真的很智慧,他們的發明創造,值得我們後人敬佩和學習。

南京六朝博物館 篇3

國小三年級作文 ,774字

5月17日下午,我們逸仙小學三年級全體師生來到了六朝博物館參觀,在那裡我們有了很多的發現和收穫。

六朝博物館裡豐富多彩的藏品讓我們大開眼界。其中形態各異的雞首壺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這些壺的大小、色彩不一,有青色的、有土黃色的、有灰白色的、還有黑色的。它們的壺嘴都是雞頭的樣子,有的雞脖緊縮;有的雞頸粗壯;有的雞冠高聳;有的雞首高昂……有趣極了。

“六朝人為什麼要把壺嘴做成雞頭的樣子呢?”我拉著老師的手奇怪的問。老師轉過頭來,娓娓道來:“雞作為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家禽,很早就與人們的經濟生活緊緊地聯絡在一起。“雞”與“吉”諧音,寓意吉祥安寧,雞首壺在當時非常流行,反映了人們對於安定生活、繁榮經濟的渴望。“聽完老師的一番解說,我對雞首壺也有了更深刻的瞭解。

在六朝博物院裡,我還看到了許多“蓮花”的圖案。在鎮館之寶,被稱為“青瓷之王”的青瓷蓮花尊上,我看到了繁複精美的蓮花紋;在紋飾多樣的瓦當上,我看到了線條流暢的蓮花紋;在古人的書畫作品裡,我也看到了描繪細緻的蓮花紋……我的心裡突然又有了一個疑問:為什麼古人喜歡用蓮花來做裝飾呢?

帶著這個問題,我回家上網查閱了資料,才知道在佛教的藝術中,蓮花代表“淨土”,寓意吉祥。不禁讓我想起了愛蓮說裡面有一句讚美蓮花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蓮花是花中的君子,怪不得古人會那麼喜愛用蓮花作為主要裝飾圖案呢。

今天的六朝研學,讓我們直觀瞭解了六朝古人的衣食住行,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他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真是發現多多,收穫滿滿,不虛此行啊!

六朝博物館遊記 篇4

國小三年級作文 ,735字

週五,我們步行來到六朝博物館參觀。

我懷著好奇和期盼的心情走進六朝博物館。最先映入我眼簾的是牆上一個圓形人臉圖案的“餅乾”。我好奇地問老師:“老師,這裡為什麼要畫一個’餅乾’呀?”老師笑呵呵地介紹說:“這可不是餅乾,它叫人面瓦當,是咱們六朝博物館的標誌。它可是有來歷的哦,你們在博物館裡找一找,看誰能找到答案。”

老師的話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我瞪大眼睛四處觀看,希望最早發現線索。參觀的過程中,我發現處處都能看到這個人面瓦當的標誌,牆上、圖示解說中、玻璃展櫃的角上……“這個瓦當一定很厲害,不然不會用它做標誌。”

來到負一樓展廳時,我發出一聲驚呼,“啊!好多啊!”整整一面牆上都是瓦當呢。抬頭仔細觀看,齜牙咧嘴的獸面瓦當看上去有些恐怖;圖案不一的蓮花瓦當線條流暢,很漂亮。我印象最深的是神態各異人面瓦當,有的眉開眼笑,開心極了;有的鼓著腮幫,似乎在生氣;有的瞪大雙眼,怒氣沖天;還有的翹著鬍子,得意洋洋……

看了介紹後,我們知道了瓦當是一種中國古代建築構件,是在一排瓦的最前面,是用來遮風擋雨,美化房屋的。那為什麼選擇用“人臉瓦當”來做六朝博物館的標誌呢?老師告訴我們,人面瓦當是六朝時特有的一種瓦當,只有在南京才有集中發現,是最具代表性的六朝文物,所以六朝博物館就選用它作為標誌了。

哦,原來是這樣的呀!這次的參觀讓我發現了六朝瓦當的獨特魅力,長了新的見識,同學們,如果你們有機會,一定要來這裡仔細參觀哦,你們也一定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穫。

秋遊南宋官窯博物館 篇5

國小四年級作文 ,350字

今天秋遊,我和同學們一起去參觀南宋官窯博物館。

走進博物館臨時展廳,周圍擺滿了栩栩如生的陶瓷作品,這些作品五顏六色,十分精美,看的人絕對想不到,這些作品竟然出自中小學生之手。

看完臨時展廳的風采,我們又到了二號展廳。走進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大龍窯,龍窯上時不時會出現一些小孔,這些小孔是用來排火的,旁邊還有一些裝瓷器的小竹筒,它可以在燒瓷器的時保護瓷器不被弄破。看到這裡,我腦海裡想出一幅繁忙的景象:幾個工人正急促的拿出剛燒好的陶瓷,有的工人則開始檢查陶瓷的破碎情況,還有幾個工人正往大窯裡添柴火,準備新一輪燒製……

走出二號展廳,太陽已經移到了頭頂,休息的時間到了,於是我們去了旁邊的八卦田,在那裡休息過後,我們便回到了學校。

這次秋遊不但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而且讓我體會到了古代人民細膩的匠心。

參觀六朝博物館 篇6

國小三年級作文 ,471字

今天,細雨濛濛,我們要坐地鐵到南京,參觀六朝博物館。南京六朝博物館是中國展示六朝文物最全的博物館。

六朝博物館分為九層,地下三層,上面六層。

我們一進大門就看見一輛“炫酷”馬車。我問媽媽:“這輛馬車有什麼用啊?”媽媽打趣說:“這輛馬車呀,就相當於現在的計程車。”

我們先去了地下的第一層,裡面都是生活用品,有金光閃閃的古錢幣,有雪白雪白的牛骨頭,還有用陶瓷做的碗和又醜又舊的住房……

我們又去了上面的二樓。二樓的正門上寫著“六朝風采”四個大字。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里面都有什麼“寶貝”。裡面有一種奇怪的東西,它叫男陶俑和女陶俑。

我們還去了三樓。三樓的萬箭齊發吸引了我,這其實是還原《草船借箭》故事的一個場景。此外,還有三位著名歷史人物的塑像: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孫權,偉大的數學家祖沖之和天文學家何承天。

因為時間很緊,我們今天還有幾層沒有去。我下次還會再去玩,把更多的好東西分享給大家。

參觀六朝博物館 篇7

國小三年級作文 ,573字

今天,老師帶我們去了六朝博物館參觀。

六朝博物館裡陳列著許多我們前所未見的物品,有奇形怪狀的雞首壺,有圖案各異的瓦當,有造型端莊的青瓷蓮花尊,還有六朝古人的生活用具……豐富的展品令我們驚歎不已。

通過參觀,我發現六朝古人的生活挺悠閒自在的。你看,這座男陶俑頭戴高高的冠帽,身穿寬大的衣袍,腳上拖著一雙木屐鞋。這樣的衣著,走起路來只能是慢慢地前行,這樣就能表現出自己的名士風度了。快走?估計不可能,木屐鞋是會跑掉的,那樣子就太狼狽了。

因為六朝的名士們以穿寬大的衣袍,衣帶飄飄為美,所以衣袍在穿的時候就不能有褶皺。瞧,這個展櫃裡就有一個六朝人用過的熨斗。它的樣子就像一個小小的平底鍋,老師告訴我們,在裡面放上炭火,然後來回在衣服上滑動,就能把衣服撫平,沒有褶皺。六朝人真的太聰明瞭。

石雕則展示了當時的出行方式,出行交通工具有很多,馬車、鹿車、羊車……但是在六朝時期,最顯身份的還是牛車,牛行走緩慢,平穩,最能體現名士們閒適、舒緩的生活狀態,所以當時的豪門貴族以出門乘坐牛車為尊,乘坐馬車反而會被輕視。牛車堪稱是六朝時最潮的“寶馬”了!

這次參觀六朝博物館,真是叫我收益頗豐,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們古代勞動人民真的是太厲害了,這些物品也是我們歷歷代代勞動人民的結晶啊!

遊北侖港口博物館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825字

今天,我隨媽媽和哥哥來到了北侖港口博物館。

遠遠看去,博物館門前擺放著好多個集裝箱,原來今天博物館在舉行“寧波北侖之2015集裝箱藝術展”。這些集裝箱顏色豐富,形狀獨特。有的像字母“I”,有的像字母“R”,還有的像一輛大卡車……。集裝箱的各個面都有五彩繽紛的圖案。有的畫著美女在海灘上晒太陽,有的畫著一條大藍鯨,還有的畫著一條巨龍在天空盤旋。

博物館的形狀像一隻大海螺,模樣有趣極了。這隻“大海螺”內部分為7個展廳,每個展廳都有不同的特色。

首先我們進入了1號展廳,上面寫著幾個大字:港通天下——中國港口歷史陳列。三人懷著強烈的好奇心進入參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風帆船模型。這艘船很大,甲板上豎著兩片幾乎同樣大小的帆;甲板的一側還有一頂大烏篷,用來遮風擋雨;甲板的兩邊還綁著幾支船槳。

在帆船的左邊,我們看到了一段戰國時期的故事。它講述了晉國鬧饑荒,向秦國求救,秦王派出大軍從都城出發,先沿渭水向東,再改汾河北上,最後直達晉國都城。由此可見,在古代,各國軍隊都十分依靠水路,這樣一來,港口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沿著壁畫向前走,就看見了隋唐大運河。它的形狀像一個大大的“人”字。它其實就是京杭大運河。據說,它是世界史上最長的運河,長約2700多千米呢!

運河的右邊,可以看見唐朝碼頭。碼頭分為兩種,一種是挖入式,一種是順岸式。挖入式碼頭是將大陸挖掉一塊,灌入海水,讓船舶進入凹進的陸地。順岸式碼頭是將船直接停靠在岸邊,比較方便。

最後,我們來到了鄭和下西洋的展廳。鄭和的雕像就矗立在展廳平臺上。只見鄭和的五官緊湊,兩隻眼睛炯炯有神地盯著前方。他的手中還拿著一卷書籍。旁邊的模型船酷極了,上面齊刷刷豎著七片大帆。兩側還有好幾艘救生艇。船尾還有豪華的住宿供船員們住呢!

隨著參觀的路線,我們戀戀不捨的離開了1號展廳,之後我們又參觀了其他幾個展廳,感覺十分好玩,還富有港口文化知識。如果你有空,一定要來北侖港口博物館玩玩哦!

遊關中民俗博物館 篇9

國小四年級作文 ,440字

星期五是個風和日麗、空氣清新的早上。學校組織我們四至六年級學生去陝西關中民俗博物館研學旅行。它坐落於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中心帶,東接翠花山,南靠五臺山,西鄰草堂寺,北瞰長安城。

我們一下車,就看到了元乾通地的四個大字,它的左面有很多神仙,右面有很多的和尚在拜仙,上面還有一隻非常大的鳳凰,我被高大氣派古樸的磚雕大門所震撼。

進入大門以後,我們就看到了栓馬樁。它被喻為地上的兵馬俑。而後我們又參觀了名人字畫,參觀完名人字畫以後。先後又去參觀了雷宅、孫宅、耿宅、毛宅、崔宅,它們的宅院各不相同,有的宅主是習武之人,有的宅主是做生意之人……然後,我們又來到了民俗展覽館,裡面都珍藏著千手觀音、十八羅漢、文房四寶,還有一些兵器、髮簪等等。

下來,我們還親身體驗了古人的生活習俗,如:學印名人字畫、做中國結、唱華陰老腔等等。該到我們離開的時候了,而我依依不捨地上了回學校的旅行大巴車上。

在這一次研學旅行和實踐活動中,讓我認識到了古代藝術的美,也讓我瞭解了古人的生活習俗,以及要保護文物。

遊中國茶葉博物館 篇10

國小三年級作文 ,558字

星期天上午,我和李軒昂、姚嘉宇一起到中國茶葉博物館去遊玩。這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從層層樹葉之間灑落出來一縷縷陽光,照在身上非常暖和。我們一路上說說笑笑,不知不覺就來到了中國茶葉博物館。

站在博物館門口,往遠處看,有連綿起伏的山巒和藍天白雲。從近處看,有枝葉茂盛的茶樹叢和淙淙流淌的小溪……我心裡不禁感嘆道:“哇!好美的風景呀!”進入博物館後,首先躍入眼簾的是一塊約十米高的黑石板,上面有水流不斷地往下流下來,形成一個巨大的水簾,石板中間寫著一個大大的綠色的“茶”字,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進入展廳後,首先我看見了一塊木牌子,上面寫著:茶是中國對人類、對世界文明所作的重要貢獻之一,中國是著茶樹的原產地,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葉的國家。接著,我們又參觀了其他幾個展廳,我看到了不同時期的各種茶具,也看到了為了運輸茶葉而來到中國的外國商船和富翁的一些事例的介紹。通過參觀,我對中國茶文化的悠久歷史及製作茶葉的過程都有了一定的瞭解。出了展廳後,我們還看見了仿古的四桶茶葉揉捻機,它四通連體,需要由人力推動揉捻。揉捻是茶葉初制過程中的一道工序,可以使茶葉捲曲成形。我們幾個興奮地衝上去,一人站一邊像磨豆子一樣地推動起來,開心地體驗了一把。

最後,我們又去展廳後面的一個大草坪上去玩耍,眼看時間已經不早了,我們才戀戀不捨地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