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大慈巖相關作文20篇

遊大慈巖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444字

春天來了,我和爸爸媽媽一起遊大慈巖。

早就聽說大慈巖山高林密,風光無限,今天我終於可以一睹它的風采了。

我們從山腳出發,穿過一片小山林,拾階而上。臺階是由一塊塊大小不一的石頭砌成的,表面凹凸不平,我們走得很小心。

來到半山腰,我已經氣喘吁吁了,很想停留一會兒,可是一想,山上的風景一定很美麗,於是我顧不上休息,催著爸爸媽媽往上爬。

登上百步階,我們終於來到了“天門”。天門裡有一棵高大而又古老的銀杏樹,樹旁的峭壁上塑著一尊觀音佛像,只見她一手拿著柳條,一手拿著玉淨瓶,似乎正把瓶中的水灑向人間,讓人間幸福平安。

觀音佛像旁就是著名的“江南懸空寺”。這可不簡單,它依山而建,一半嵌入岩石,一半懸空而架,非常驚險壯觀。

沿著懸空的棧道,我們來到了玉華湖,看見湖水碧綠,深不可測。湖面上有一座索橋,人走在上面就像喝醉了酒似的,東倒西歪,可好玩了。

繞過玉華湖,登上了觀佛臺。一尊金燦燦的雙面彌勒大佛出現在我們眼前。佛像慈眉善目,笑呵呵的,讓人感覺很親切。

下山了,雖然有點兒累,但我覺得非常值。

遊大慈巖 篇2

國小四年級作文 ,442字

上週末,天氣多雲,偶爾飄來一絲涼意,我們一家依然帶著好心情,去了建德大慈巖。車子從童家出發,半個多小時後,就到了,我們買了門票,準備上山。

才走幾步,第一個景區到了,叫歡泉。多有詩意的名字,泉水歡快地流著。這裡的水很清,清得能看見泉底的樹葉。

再上去,是百步階。為什麼叫百步階呢?我想可能是由上百級臺階組成的吧。爬著爬著,我來了興致,蹲下摸了一下從山上下來的泉水,那感覺真是個透心涼。這山是潮溼的,是綠綠的,又是極陡峭的,一不小心,就好象會馬上滾到山腳。

下一風景區是地藏王大殿,它懸掛在半山腰,往下一看,好恐怖。我不禁讚歎道:以前的人真的好厲害呀,能在這麼陡峭的山上建造大殿。

到了山頂,是一座的大佛。它真是精緻,從遠處看,象一個總是樂呵呵的真人。好冷哦!我打了個寒顫,原來山頂的風是很強的,也很冷。

沿著山路往下走,是一個碧綠的湖展現在眼前,風一吹,湖面揚起圈圈水波,在湖內盪漾。哦,原來這就是玉華湖。

大慈巖真是一處佛教文化與山水風光融為一體的旅遊勝地,值得大家都來玩一玩。

遊大慈巖 篇3

國小四年級作文 ,690字

去年暑假,爸爸媽媽帶我和小夥伴一起遊覽大慈巖。

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突然有人指向左邊的山,只見一尊大佛正微笑著向我們招手,好像在歡迎我們的到來。金佛在綠樹的襯托下顯得格外耀眼,那就是大慈巖上鼎鼎有名的“雙面佛”。

不知不覺我們已經來到大慈巖景區的入口,一進大門,抬頭望,只見陡峭的石壁上有一條懸空的長廊。山相當高,閃閃發光的雙面佛就“坐”在山頂。我們選擇步行上山因為只有自己經歷走的過程才能真正體會到其中的愉快心情。

我們大約走了10分鐘石階,就來到懸在半空的長廊,往下望,下面是萬丈深淵,峭壁斷崖,讓人膽戰心驚,我不禁想到:要是腳下的木板斷了,一定會摔得粉身碎骨。這麼一想,便不由自主地往內道靠,不敢再到外道往下看。整一段路,我都輕手輕腳,小心翼翼,生怕把腳下的木板踩踏。

來到半山腰,我已筋疲力盡,往上望,雙面金佛清晰可見,他非常高,差不多有三層樓那麼高,雙面金佛通體金黃,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他盤著腿坐在山頂空地,體積非常大,二十個小朋友手拉手才能抱住,再看他的臉,胖嘟嘟的,正慈祥地向我微笑,右手握著一串佛珠,彷彿正向我招手呢!

我手腳並用向上爬,累了就坐在臺階上休息一會兒,終於爬到雙面金佛前。近看,雙面金佛顯得格外高大,用手摸摸肚皮,胖胖的,滑溜溜的,再看雙手,粘了一手金粉。

繞金佛走一圈,站在平臺向下望,山腳綠樹連成一片,像綠色的海洋,一陣風拂過,翻起層層波浪。小路在綠樹下若隱若現,路上的人們像一隻只螞蟻來回穿梭。

重回山腳,抬頭望美麗的大慈巖,真想再爬上去,可因為時間太晚了,大家只能戀戀不捨地回家去。

遊大慈巖 篇4

國小四年級作文 ,751字

聽說大慈巖的銀杏樹葉變黃了,景色十分優美,媽媽提議週末一家人去大慈巖遊玩,我高興的手舞足蹈。

清晨,我們一家三口就出發了。走在通往大慈巖幽靜的小道上,便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我與清涼的微風撞了一個滿懷,風中含著露水與菊花的氣息。群山環繞,鳥兒在呼喚著我的名字。野花綻放出自己那美麗的笑容,像是在歡迎我們的到來。楓葉紅的似火,把山谷裡的樹林變得靚麗多彩。

拾級而上,山高陡峭,不經意間發現一處長谷溪流一一石頭上刻著“一歡泉水”你好,飛流的瀑布!”山泉水從山谷中潺潺流淌,或奔騰直瀉,或因大石檔成窄窄的溪流。

我們三人有說有笑,邁著輕快的步伐,走著,走著,發現前方的聲音逐漸變得清晰起來,響亮起來。“啊!我們終於到了。”爸爸迫不及待的喊道。

只見那棵銀杏樹下,遊客絡繹不絕。有的三五成群地拍照,有的則坐在樹下歇腳,還有的就是在感嘆這裡優美的自然風光。我拾起一片落葉,細數那精緻的紋理,我看到了它蘊含生命的奧祕,在它們走向泥土的途中,還能帶給人們這麼多、這麼美的歡樂,我認真的跟它們做了短暫而別有深意的告別儀式。

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我熱切的跟他們打招呼:你好,清澈的溪水!你好,美麗的蝴蝶,你扇動著那色彩斑斕的翅膀,是邀我與你共舞嗎?你好,勤勞的螞蟻,你們一個個都爬到我的腳上,是想讓我幫忙嗎?嘿,調皮的小松鼠,你們嘰嘰喳喳的在說些什麼呢?我猜你們一定是吃到了美味的松果吧。

最後我們還去遊覽了巨大的雙面佛,雙面佛坐落在山巔之上,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它的形態像是在看人間百態,那大肚腩更顯豁達大度。山峰陡立,奇石怪巖,還有懸崖上那些佛殿、走廊、玻璃棧道、山間的小路和新鮮的空氣。

我還看到了許多許多……

大慈巖遊記 篇5

國小三年級作文 ,487字

風和日麗的週末,我和同學們相約到大慈巖遊玩。

站在大慈巖的山腳下,我抬頭向上看,只見蔥蔥蘢蘢的樹木中,隱約露出一排排磚紅色的廟宇,山頂怪石林立,一尊熠熠生輝的大佛巋然而坐,整座山氣勢雄偉,頗為壯觀。

“懸”乃大慈巖一大特色。上山的路非常陡峭,邊上常常會光禿禿的懸崖,讓人看到膽戰心驚。主廟地藏王大殿依山而建,一般嵌入巖腹,一半凌空架撐,遠看彷彿是一組精緻的模型黏貼在巖壁上。沿著同樣建造的棧道繼續攀登,腳下除了木板,就是懸崖,讓人走得戰戰兢兢,真不愧“江南第一懸空寺”的稱號。

“奇”是大慈巖的另一大特色。大慈巖的主峰險峻挺拔,外形酷似一座惟妙惟肖的天然石佛,五官清晰,形象逼真,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天然立佛,構成了“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稀有自然景觀。

“清”是大慈巖的靈性所在。山頂的玉華湖彷彿一塊碧綠的藍寶石鑲嵌在青山綠樹之中,陽光下水面波光粼粼。一座吊橋架設在水面之上,便於通行。玉華湖的水從山頂流出,或奔騰直瀉成瀑布,或因大石擋道成溪流,曲曲折折直至山腳,形成山水相映的秀麗景觀。

我們被大慈巖的景色深深折服,這塊大自然的瑰寶果然名不虛傳,真是一個美不勝收的地方。

暢遊建德大慈巖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728字

國慶期間,聽爸爸說建德大慈巖是國家4A級風景區,是一個佛教文化和秀麗山水完美結合的旅遊勝地,素有“浙西小九華”之譽,以“江南懸空寺、長谷溪流、全國第一天然立佛”而聞名遐邇。我向往不已,立刻叫爸爸開車帶我去遊玩。

我和爸爸很快來到景區前,付錢買票走了進去。聽導遊說,大慈巖山高坡陡,山頂谷中有玉華湖,水從谷口中流出,或奔騰直瀉成瀑布,或因大石擋道成溪流,或滲於亂石叢中成泉水,或隱或顯,或大或小,或急或緩,曲曲折折直至山腳,形成一條800多米長的長谷溪流,蔚為壯觀。

爬到山腰,我們往頭頂眺望,果真有一座寺廟懸掛在懸崖上,真可謂是一處奇觀。我迫不及待地想去看那座著名的懸空寺,便奮力往上爬,一路上只聽得清泉和小鳥在歡快地唱和。本以為馬上就可以到達懸空寺,一位叔叔卻告訴我,我才爬了一半,還要爬很久。這時的我已經累得氣喘吁吁,一屁股坐在石椅上。爸爸走過來,說:“兒子,加油,不要灰心,我們一定會成功的!”聽了爸爸的話,我又有了信心,精神抖擻地繼續往上爬。不知過了多久,我們終於來到懸空寺。只見它一半嵌入巖腹,一半凌架懸空,頗為奇險壯觀。登寺俯瞰,遠近山川盡收眼底,更是懸空之極。

我們繼續往下走,只見一座木橋橫臥在江面上,走上橋有人在搖晃,木橋便搖來搖去,令人心驚膽戰!

我們繼續往前走,走過了一條條陰暗的小道,只見大慈巖的主峰竟是一尊地藏王菩薩的立像。爸爸告訴我,它身高147米,其中頭部高41。3米,寬60米,由奇石、怪洞、草木和諧地組合成大佛的五官,惟妙惟肖,形象十分逼真。經旅遊專家鑑定,已被命名為“全國最大天然立佛”,被譽為“中華一絕”。

這次旅行對我來說真是受益匪淺,我為親眼目睹的各大奇觀讚歎不已,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瞭如此神奇雋美的景色。

大慈巖導遊詞 篇7

國小四年級作文 ,448字

現在,我們所在的地方是大慈巖。大慈巖是一個佛教文化和秀麗山水完美結合的旅遊勝地,大家往上看,看到的高大山嶺,這就是新安江景區中唯一個山嶽景觀。

下面我來向大家介紹大慈巖的景色:大慈巖坐落於建德市境內,海拔586米,主峰陡峭形成了緊握五指的拳頭,稱為“一拳峰”。大慈巖是個宗教勝地,開山於元代的大德年間,距今有700多年曆史。大慈巖為什麼叫大慈巖呢?因為開山祖師的法號叫做“大慈”故名為大慈巖。歷代以來,因供奉地藏王菩薩並顯靈一方而聞名,浙中浙西一帶地區,被稱為“浙西小九華”。

大慈巖山路又高又陡,近些年來,又修建了纜車,坐著纜車觀看景色,又可以替代步行方式,隨後又可以欣賞清音閣,香亭,過玄廊走棧道,觀看天然立佛,最後到達江南懸空寺也就是地藏王大殿。總之,大慈巖整體以懸崖在高位的洞穴建築起來的,以長谷溪流,天然大立佛和濃郁的佛教文化為主的景觀特色。

今天就介紹到這裡,請大家自行遊玩,把自己見到的說給你們身邊的人聽。

大慈巖遊記 篇8

國小五年級作文 ,1420字

白雲朵朵,太陽羞澀地躲在雲後,卻又悄悄地灑下金光。在這個多雲天,我們全家和朋友一起,去遊覽了享有“浙西小九華”之美譽的大慈巖。大慈巖以江南懸空寺、長谷溪流和全國第一天然立佛而聞名遐邇,是一個佛教文化和秀麗山水相結合的完美勝地。

大約坐了兩個小時的車,就來到了大慈巖腳下。抬頭仰望,只見綠樹成蔭,岩石突兀,半山腰隱隱約約看到一座玻璃棧道,山頂有一座金光閃閃的大佛若隱若現。媽媽笑著說:“今天我們要去走玻璃棧道哦。”我不禁暗暗擔心:這麼高的玻璃棧道,萬一玻璃碎了,掉下去怎麼辦?我能行嗎?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我們開始爬山。

我和表弟一馬當先,很快就把其他人遠遠甩在後面。沒過一會,我們就到了第一眼清泉——歡樂泉邊。山泉順著石壁潺潺流淌,瀑布沿著山脈奔流而下,最終,都在這一眼清泉裡集合了。看!清泉翻騰起雪白的浪花,泉眼慢慢冒出幾個小泡泡,它們搖晃著,越來越大,最終在水面爆裂了。在陽光的照耀下,泡泡變幻著色彩,紅、黃、藍、綠……五彩繽紛。“叮咚,叮咚”山泉輕輕搖著小鈴鐺。“嘩嘩,嘩嘩”瀑布歡快地放聲歌唱。“嘰喳,嘰喳”小鳥用輕脆的嗓音和瀑布合唱。“沙沙,沙沙”樹葉跳著舞,晃著身子為它們伴奏。多麼美妙的音樂會啊!

欣賞完美景,我們又繼續爬山。又過了半個小時,我們就到了玻璃棧道。我懷著緊張又激動的心情,迫不急待地走了上去。嘿,其實一點兒也不嚇人!原來,我是低估了自己,自己嚇自己罷了。繼續往前走,便到了一處動畫感應區。一走上去,腳下螢幕中的小燈瞬間亮起,形成玻璃碎裂的形狀,旁邊的音響同時配合發出玻璃碎裂的聲音。我和表弟渾然不怕,伴著玻璃碎裂的聲音,在上面東走走,西踩踩,玩得不亦樂乎。“呲啦,呲啦啦——?紓?rdquo;一聲玻璃完全碎裂的聲音突然響起,可把我嚇了一跳,彷彿自己真的和碎玻璃一起掉下了百米深淵。我又低頭看看腳下的玻璃。幸好,安然無恙!

繼續往前走,又有一處動畫感應屏。只要踩屏上的粉點,蓮花就會在你腳下盛開。哈哈,看我腳踩蓮花,手端水瓶的樣子,像不像一位菩薩?

離開玻璃棧道,繼續前行。我和表弟精神抖擻,腳下步步生風,馬上又領先了。很快,我們來到一個湖邊。只見湖水湛藍,湖面平似鏡子,微風拂過,湖面輕輕盪漾起波紋,真有“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的美妙。湖中央有座吊橋。我們飛快地在吊橋上跑來跑去,使吊橋搖晃起來,看著人們扶著繩索,東倒西歪、寸步難行的樣子,我們開心地笑了。

最後一站,去看大佛。大佛全身金燦燦的,端坐在那裡。大佛可真大呀,大大的頭,大大的身體,大大的手,大大的腳……他足有三十個我這麼大呢!我看著大佛大大的腳,用力抱了抱。哈哈,這才是真正的“臨時抱佛腳”!

站在山頂遠眺,遠近風景盡收眼底。江南懸空寺一半凌駕懸空,一半嵌入巖腹。遠遠望去,如有凌雲欲飛之勢。山林像一塊大色板,紅色、黃色、綠色……我這才真正體會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下午兩點,因為行程緊湊,我們依依不捨地快速下了山。“浙西小九華”果然不負盛名!

爬大慈巖 篇9

國小四年級作文 ,472字

據說十一月十五日至三十日是大慈巖銀杏拍攝最佳時期,於是趁這個週末媽媽決定帶我去欣賞大慈巖的美景。

早上我們擠著公交車去了大慈巖,一下車,展現在我眼前的是雄壯的大慈巖牌坊,買好門票我們進入了景區,沿著道路上山,只見道路兩旁撒滿了落葉,不知不覺來到了山腳下,我深吸了一口氣,看著用石頭鋪成的陡峭臺階,意識到登山之旅艱辛。

我看著遊覽地圖走著走著,來到了歡泉,因為泉眼常年不流水,歡泉已經幹得不成樣子了,我走過當年留下的搭石,越過了歡泉。走到差不多半山腰的時候,我來到了玩空中滑索的地方,只見一名遊客坐在一個像安全座椅的座位上,像背上書包一樣背上肩帶便滑了下去,這讓我覺得非常可怕,我不敢在多看一眼就走了。

爬了不到半小時的時間,我和媽媽在千年銀杏樹下休息了一會兒,還拍了好多好多照片,千年銀杏樹下的人很多很多,有在拍照的、有在撒著銀杏樹葉嬉戲……我們草草地吃了自帶的乾糧便又出發了。

後來我還經過了懸空寺、吊橋、雙面佛、自然佛……下山時我們乘坐了纜車,大自然美景盡收眼底,我情不自禁地感嘆:啊!我愛家鄉的美景,我愛大慈巖,朋友們,歡迎來大慈巖遊玩!

秋天的大慈巖 篇10

國小五年級作文 ,552字

大慈巖的秋天,應該算是四季裡最美的時候吧!

在山腳,抬頭向上看去,那原來的蔥綠外衣不見了,換上了火紅、金黃的衣裳。如果你想找到一點嫩綠,恐怕只能上了山才能找到。

一陣涼風從山上掠過,葉子彷彿是一隻只多彩的蝴蝶,站在樹枝上,騰空而起,在空中打幾個圈,再緩緩地降落。

走在茂密樹林裡的小路上,葉子早已大片大片地下落。猶如給小路鋪上了一條五彩繽紛的地毯:火紅色、金黃色、草綠色,摻雜一點兒白色,還有許多見也沒見過的顏色。那葉子鋪得那麼均勻,重重疊疊起來的,不留一點空隙。從“地毯”上走過去,還會發出一點“音樂”,清脆悅耳,好像一首鋼琴曲。

拾級而上,來到山腰,遠眺是重重疊疊的黃中帶綠,一片接著一片,好像感受到了天氣,給整座山換上了花色毛衣一樣;看著在山頂上的亭臺樓閣,好像進入了杜牧《山行》的詩境中一樣“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使人忍不住留戀一番。

來到了山頂。一條清澈的小河映入眼簾,清澈得可以見到河底的石頭和青苔。當然,河水也不是完全清澈的,周圍的白楊樹上的葉子,紛紛飄落。落在河面上,一陣風吹過,落葉都輕輕的盪開來,像漁夫撐起一艘艘小船揚帆起航,河水被橘黃葉子浸染,在太陽光照射下,黃得那麼明亮,那麼可愛,那麼的生機啊!

秋天的大慈巖,真是美不勝收,令人留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