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紹興諸葛仙山相關作文20篇

遊紹興諸葛仙山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2字

遊葛仙山記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918字

我的家鄉在鉛山,一個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的地方。尤其美如仙境般的要數葛仙山啦!每年都會在六月初一開啟山門之後,迎來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信仰者。

葛仙山又稱之為仙山,傳說那裡住著一位成仙的道長,有求必應,因此被人們稱為必拜的山,山上有必拜的佛。葛仙山是著名的道教名山,武夷山的支脈,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天還沒亮我就被老爸叫醒準備出發了,因為我們想趕在日出之前到達山頂看龍騰出海,哈哈!明明是登山為什麼叫出海呢?這我就要賣個關子了。

隨著車一晃一晃來到了山腳下,天雖然沒有亮可是路上的行人真的是人山人海啊。從山腳往上望去,一條條蜿蜒盤曲的臺階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走在坎坷曲折的山間小路上,呼吸著暗香浮動的清新空氣,觀賞那芳香碧綠的花草樹木,聆聽這林間百鳥的宛轉吟唱,真是一種無上的享受,雖然很累可是我從沒有這樣渴望想達到山頂。在我們停停走走,嬉戲玩樂間花了40多分鐘終於到來了“接官亭”,顧名思義此地是為了迎接京官大員而建的。正當我沉靜在攀登高峰的喜悅中,老爸說:“看雲海出來了”,我回過頭只見太陽正緩緩升起,染紅了一片片纏繞著山峰的雲層,一眼望去像棉紗染了一層淡淡的紅,有的又像奔騰的馬,還有的像跳躍的小兔,更多的像是起伏不蕩的波浪,千變萬化讓人陶醉。

看完了如痴如醉的雲海,我們也隨著其他遊客一樣用山泉水洗漱了一番,準備燒香拜佛了。從正殿一圈走下來,我已經被煙香薰的睜不開眼了,外面鞭炮聲更是響個不停。嘿嘿,正事做完了,我們開始欣賞這山中著名景點,有飛昇臺、龍舌池、仙人腳印、七星泉等等都留下了我自拍的身影,這些景點的構造都無不讓人讚歎也不知道是哪位能工巧匠修葺成的都有幾百年的歷史了。

難忘的時間總是過的很快,我們很快踏上了回程的路上,此時站在高高的山上一切都是那麼渺小,小小的河流、小小的房屋、人都仿若螞蟻一樣,別有一番樂趣,山鳥鐘聲共鳴。我回頭揮了一下手,再見了葛仙山,明年我還會再來的。

我愛我的家鄉,因為這裡的山山水水都那麼清澈迷人,更有樸實無華淳樸的人們,希望有更多的人們都來膜拜這充滿靈氣的山,求你們所求,欣賞這美如畫卷的風景,嘗一嘗我們鉛山的各種小吃也不失為一種樂趣。

遊紹興東湖 篇3

國小四年級作文 ,446字

國慶長假,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了紹興東湖景區遊玩。我們一下車,買好了票就直衝景區大門。

一進入大門,一幅清秀的山水畫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湖面上,一座座山峰像雨後的春筍,破水而出。山上岩石累累,倒映在水中。“多美呀!”我不禁讚歎道。

我們來到了遊船碼頭,坐上烏蓬船,泛舟湖上,水天一色,真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雖然深秋的晨風有些涼意,我們還是興致勃勃。船工用右腳擺動著雙槳,雙手掌穩著舵,非常悠閒自在。眼前的岩石筆直地矗立著,我不由得想起了詩人李白的詩句:“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烏蓬船把我們帶到了仙桃洞。進入洞中,就彷彿進入了一個仙桃裡面。我們仰望洞頂,一線天就在我們的眼前。洞中石壁上有一幅對聯,左邊是“水深三千尺不見底”,右邊是“桃樹三千年不開花”。

出了仙桃洞,我們又來到了陶公洞。傳說,這是東晉大詩人陶潛游玩所到之處。我們進入洞中,看到石壁上有幾行大字。定睛一看,原來這是一首詩。我費力地讀著詩句,不知不覺出洞了。

東湖風景區,景色優美,果然名不虛傳。下次,我還要去玩。

遊紹興 篇4

國小五年級作文 ,863字

紹興位於浙江的西北,緊鄰杭州。在這一方寶地上孕育出了許多名人,如“民族魂”魯迅,新中國第一任總理周恩來,女革命家秋瑾等人。紹興可謂是為中國革命立下了汗馬功勞啊。

一到紹興,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魯迅故居。魯迅故居位於魯迅中路,一進景區,便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好不熱鬧。終於擠進了百草園,魯迅筆下的生機已然消失,只有幾顆雜草與一口枯井,樹也不是長勢旺盛,早已沒有了魯迅小時候的那片童趣。我滿懷希望,卻失望而歸,好不難受!進了百草園,隨即來到了三味書屋,書屋裡人不是很多,我徐步走進書屋,只見迎面有一幅畫著一隻伏著的梅花鹿的畫映入眼簾。老師說過,“福”,“祿”,“壽”就是“伏、鹿、獸”,寓意深刻。魯迅的座位在教室的東北角,書桌上海刻著一個小小的“早”。這個“早”是壽鏡吾先生讓魯迅上學要早到,魯迅聽了沒說什麼,在座位上刻了一個“早”字,從此以後,魯迅時時早,事事早,奮鬥了一生。

走出魯迅故居,我們乘公交來到了周恩來紀念館。一進紀念館,映入眼簾的是周總理的一尊塑像,他凝視遠方,嘴角上揚,似乎正興奮地吶喊:“革命萬歲!”繼續往前走,來到了介紹十大元帥的展館。這十大元帥由朱德,賀龍,陳毅,劉伯承等,展館裡介紹了他們主要的革命事蹟和為新中國所作出的歷史功績。走出十大元帥展覽館,我們又看到了周恩來總理的家族族譜。從這我才知道,周總理並未留下後代,只有幾個兄弟的孩子傳承血脈,且周總理本人也是在父親的兄弟家長大的。我禁不住內心的衝動,眼眶一溼,心想:在這樣的環境下,周總理竟能當上新中國的第一任總理,真是了不起啊!當晚,我們就在故居附近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餐,等待著明天的蘭亭之旅。

次日一早,我們就乘車來到蘭亭,剛進入景區沒多久,就見幾只可愛的白鵝在池中鳧水,好不悠閒。我們繼續向前,一路上鳥語花香,枝繁葉茂,路邊的野花香氣撲鼻,令人心曠神怡!“看,那是曲水流觴”我們循聲望去,只見九曲溪流嘩嘩流淌,魚兒翻跳,溪水清澈見底,在陽光下波光粼粼,我心想難怪王羲之醉後能寫出天下第一行書,這風景真是名不虛傳啊!

這次紹興之旅真是讓我收穫滿滿啊!

遊紹興東湖 篇5

國小四年級作文 ,862字

正月初五,爸爸開車帶我們去紹興東湖遊玩。

我們走進東湖大門,眼前一片寬闊,映入眼簾的是右邊的牆上有個用竹子編成的大圓盤,中間寫著“東湖”二字。我們走過攬月橋,站在橋上,看見了一座高山,這座山十分陡峭,險峻,彷彿被一把巨大的刀切過。山腳下,是一片湖水。這就是有名的東湖,湖水平靜得像一面鏡子,倒映著山峰。

沿著青石板小路,我們來到了坐烏蓬船的地方,一條條小船停靠在岸邊。烏蓬船很小,只能坐一至三個人。我穿好救生衣,迫不及待地跳上船,坐入狹窄的小船上。小船上方覆蓋著兩張黑色的蓬,船伕坐在船的一頭,用腳划著船槳,手掌握著方向,船隨著船伕腳踩漿的聲音緩緩離岸,水上還會綻出一個個小小的旋渦。我坐在烏篷船裡左搖右晃地緊張極了。隨著小船划向湖中央,我也漸漸放鬆了。一條條烏篷船在湖中穿梭往來,猶如一條水蛇在水中游動著。船兒劃過一段路,就要從小小的橋洞裡穿過,我看見爸爸的頭比橋洞高,擔心爸爸的頭被撞上,連忙大叫:“爸爸,小心頭!”爸爸聽了,趕忙把頭縮起來,我不由地捏緊了拳頭,擔心小船被撞上,嘩的一聲,船遊過了橋洞,哇,真險啊!穿過一個個橋洞,慢慢地,烏篷船不知不覺地靠近了東湖的山,來到山腳下,四面都是峭壁,淺水處隱約看得見青苔在浮動,感覺我們遊進了山的懷抱,崖壁上總有一些深淺不一的黑色痕跡,大概這裡曾經有瀑布吧!

船經過了仙桃洞和喇叭洞,到達了幽暗的陶公洞,陶公洞入口處僅容一艘小船通行,陶公洞大約有五六十米高,向上看,光線從洞頂射進洞裡,在洞底仰望一小片天空,猶如坐井觀天。船伕踩著船槳,發出嘩嘩的水聲,洞裡充滿了迴音,有種怕怕的感覺。

從陶公洞出來,耳邊傳來梁祝的十八里相送,聽著委婉的越音,船駛了一段路之後,就靠岸了。上岸後,我們沿著湖中小徑往回走,站在岸上看仙桃洞,原來只是一座簡單的石框門,形狀有些像桃子,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沿途我看見有一個小男孩在走搭石,不小心掉進了水裡,還好,他爸爸急忙把他撈起來。我也嘗試著走搭石,好不容易走到了對岸,長吸一口氣,好險啊!

紹興東湖真美啊!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美麗的東湖。

遊紹興柯巖景區 篇6

國小五年級作文 ,409字

在車上坐了三小時,就到達了目的地。

我們每人拿了一張票,迫不及待地走了進去。看!一個大大的石碑映入眼前,上面還有王羲之的字型。四個黑黑的大字非常顯眼,好像就連瞎子都能看得見。

再往裡走就站在了佛像面前。一座千年古像,到至今為止還是威嚴聳立在紹興柯巖景區,屹立在祖國的東方。

右邊是天下第一石雲骨。但是由於時間關係,我們背道而馳,朝著相反的方向走了。

轉眼間,我們就到了河邊。這裡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大家齊刷刷地坐上了客船。雖然客船很大,但是我們這兒幾乎有50個同學,加上老師和別的遊客,好不寬敞。大家擠在了一堆,在船裡待了五六分鐘才出來。

下了船,我們又來到了一個好像是廣場的地方。這裡又有很多雕像。看,那不是桃園三結義的張飛、關羽和劉備嗎?他們手裡怎麼抱著個酒罐?酒罐裡還有噴不完的水呢。不知道是哪個設計者設計出這個酒罐的,居然這麼有趣!

唉,才四點,天就已經暗下來了,夕陽把我們送回了家。希望下次還能一睹柯巖風采。

遊紹興--魯迅故居 篇7

國小三年級作文 ,387字

今天,我和哥哥姐姐一起去紹興魯迅家遊玩,魯迅的家很大很大,我和哥哥姐姐一共遊覽了:臥室、書房、茶房、後花園的地方。你現在是不是聽得心裡有點癢癢了呢?好,別急,我這就講給你聽。

上午,我們第一個遊覽的就是書房了,那邊有古人留下的書架和古人看過的書,書架的旁邊放了一張書桌書桌上放了一張紙和三支好大好大的筆。這使我想起了我們學過的一篇課文: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會……第二個去的是臥室那裡的床和電視裡放的一模一樣,左邊還有一個又窄又高的咖啡色衣櫃。這時,我心想:古人的東西真有意思。第三個參觀的是茶房:哪兒有一個圓木桌和兩把木椅,中間還有一個大茶壺。這時我猜想古人喝茶一定很有意思。第四個參觀的是廚房因為那時候是用生火來煮飯的,所以那邊有一個放柴的洞兒。最後我們到了後花園,不過路詢價的後花園連一棵草都沒有,那稱得上是花園嘛!

這就是魯迅的家,怎麼樣?你一定也很想去看看吧!

遊紹興東湖 篇8

國小三年級作文 ,288字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我們全家去了紹興的東湖。

東湖是個風景如畫的景區:裡頭的湖水碧綠碧綠的,清澈無比。那裡的小山崖更是雄壯威武,從湖面上看去,一座座山崖高聳入雲,就像一個個站得筆直的巨人在守護東湖。

一條條小船載著人們的歡笑聲,緩緩地在湖面來回漂動。一位位船老大蕩起手中的雙槳,讓船在湖中央跳起了動人的舞蹈。人們在岸邊看得目瞪口呆,有的人甚至跟著湖泊中的小船翩翩起舞。那時,我們所乘坐的小船正朝山洞駛去,那山洞烏黑烏黑的,黑得伸手不見五指,更加讓人心驚肉跳的是,那洞裡寂然無聲。

穿過山洞,小船拐了一個彎,終於到達了終點。我望著碧藍的天空,回憶著剛才那段奇妙的船上旅程……。

遊紹興東湖 篇9

國小五年級作文 ,444字

前段時間,我去了紹興東湖遊玩。

去東湖的那天下午,陽光明媚,我懷著興奮的心情下了車。進了東湖的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碧綠碧綠的湖水和連綿起伏的群山。我們沿著小路往前走,很快就到了一座高大的橋下。這座橋名叫攬月橋,它橫跨浙東運河,上下一共有70個臺階。

過了攬月橋,很快就到烏篷船碼頭了。我和媽媽乘上了一條烏篷船。我坐在烏篷船上望著清澈的湖水,那波光粼粼的湖水在太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更加耀眼。一陣陣微風吹來,令人更加心曠神怡。

船繼續前進,一次又一次地穿過橋洞。不一會兒我們就到了“仙桃洞”,原來這個洞從外面看很像一個桃子,所以才叫仙桃洞。接著我們又到了第二個洞—喇叭洞。喇叭洞的形狀很像喇叭,尖的一端朝天。我朝洞裡喊了一聲,立刻就響起了回聲,真是有趣。又過了一會兒,“陶公洞”到了,洞裡面有一個很漂亮了亭子,叫聽湫亭。過了陶公洞就到碼頭了,我和媽媽下了船,依依不捨地離開了美麗的東湖。

綠色的山環繞著綠色的水,綠色的水倒映著綠色的山。

真不愧是“天下第一山水大盆景”紹興東湖呀!

遊紹興先生故里 篇10

高三作文 ,2338字

驅車兩百多公里,便到了紹興的境內,不開啟心房,是斷然不敢這般草率地就親近這個文化古城的。哦,凌晨1點的魯迅故里,居然不似想象中的夜市繁華、遊人齊聚,深黑的夜裡除了朦朦朧朧藉著路燈的光亮可以依稀看到石牆上先生夾著捲菸的痕跡外,就都隱藏在神祕中晃晃悠悠地睡了。

為了徹底融進故里生活,特意訂了青磚瓦房的臺門旅社,接過老房主手裡的鑰匙開啟房間的瞬間是著實吃了一驚的:映入眼簾的便是張四方的木質鏤空雕花老式床,周身的紅漆早已經剝落得只剩歲月的痕跡,筆直的橫上去的床桄彷彿用桐油瀝過一般,光滑得舒服,小時候外婆家裡的床便是這般模樣,真是有種恍然隔世之感。床頭有一方小櫃子,吱嘎一聲拉開抽屜,齊整地擺著兩三本《紀念魯迅》、《魯迅全集》類的書,有些泛黃的紙張低吟著它年代的久遠。

進門靠右手邊有一張同樣斑駁的書桌,桌邊兩張好似清朝年間富貴人家的木椅,木椅兩旁高出的扶手各有一處磨得發亮,進而想到循著樓梯上來的牆壁上橫七豎八都是房客們留下的筆跡、踩上去吱呀吱呀作響的木板搭建的樓梯、中間凹陷下去一塊的門房前的高門檻兒……倘不是知道這家店留存了許多年,我定會認為那木椅把手上的兩塊掉漆是設計的工匠刻意營造出的古老的感覺。窗格也是一色的紅漆木質雕花,推開便看到紹興的老臺門院落,在北方是稱為“四合院兒”的,正如南方的弄堂在北方叫“衚衕”一樣。

只是進門左側的衛生間太過現代化了,以至於一度不願意去瞥一眼這個角落,而是把目光始終挪在那些古老的物件兒上。不知這老臺門店從前是不是用過打水洗臉用的臉盆木架子,配上一隻烤釉的搪瓷臉盆一塊方方正正的“洋鹼”(肥皂),幸而我小的時候還是用過的,也還能知道這些。

到一處旅遊,住得舒坦了,第二天遊玩的狀態精神都會好得多,胃口自然也會大開。洗漱完日也快上三竿了,我們簡單收拾收拾,便直奔早已心心念唸的店—咸亨酒店。

因為錯開了午飯的高峰期,店裡人並不見多,行至門前,“咸亨酒店”四個白底粗黑色大字就讓我激動萬分,腦海裡飛速地開始記起《孔乙己》裡的文字:“當街一個曲尺形的大櫃檯,櫃裡面預備著熱水,可以隨時溫酒……”曲尺形櫃檯與我印象裡的似乎還有些出入,於是想到文字的魅力可能不僅僅在於文字本身,而也是在它於人的腦海裡構建出來的畫面感、帶入感。這樣想著又驀地悵然起來,現實世界若是與腦海中對文學形象的理解有了大的出入甚至丟失了太多,豈不是太難過了?

然而終究還是要進來的,至少二十年陳的花雕香撲鼻地襲來,哪有不美美嘗一番之理!一碟茴香豆、兩碗酒—酒一定要溫熱的,雖是漸夏的天氣,可小說裡的酒是溫的,我便也要溫的,孔乙己要一碟茴香豆,我便也要一碟豆—只是孔乙己是唯一一個穿著長衫卻站著喝酒的讀書人,而我,跟大多數店客們一樣,是穿著“短衣”而踱進裡面,要酒要菜慢慢坐喝的。哈哈哈,寫到此自己都不由發笑,妙哉孔乙己,妙哉魯迅先生!

茴香豆吃著一般,不及媽媽摘下來炒蒜苗的青蠶豆香;八寶飯、童子雞倒還是合口味,不過也只是一般的滋味,家常菜館隨處都可以吃到;倒是那溫著陶碗裡濃香滴玉的花雕酒,確是有百飲不厭的感覺。莫說在店內這麼貼近這樣一碗花雕酒,便是離開數尺開外也不難覺陣陣酒香,孔乙己會怎樣去喝這一碗酒呢?這醇厚順著他略帶沙啞的喉嚨一線下去時,他會心滿意足地“咕嘟”一聲,然後又爽快地“啊—”拖出一個神仙似的酣暢淋漓?他會伸出尖細的手指在櫃檯上輕輕地敲兩下,甚至於哼出幾聲越劇裡的唱詞?他一定會吧。

老家有種叫“糯米陳酒”的,糯味確實也濃,只是喝了咸亨的花雕更顯厚重,初入口也並不平(我總愛將酒用“平”“厚”這些詞),咸亨的花雕蔓延在脣齒間有四溢的質感,既有黃酒的厚重感又不失甘甜之氣,一碗飲盡,飽滿的嗝香彌散在滿口和鼻頭,周身都跟著醉了。因其是二十年窖藏,碗底還能殘存著一流黑糖色的沉澱,濃濃的在青白色陶碗邊沿徘徊,時間就在這左右徘徊的晃盪裡悠閒了歲月……

遊覽一地景緻,不在大半夜四下轉一轉,總覺愧對了一次的前行。在紹興的大街上繞著路燈鋪設上去盛春時節霧黃的柏油馬路走上幾圈,沒有目標也不想著方向,漫無目的地四處遊晃,看幾棵低矮的景觀樹、聽幾縷風的呢喃、隨手帶幾包還未打烊的土產,靈魂都彷彿隨著腳步慢了下來。

許是隻有紹興,只有在這個湖與湖水和水交織環繞的江南水畔,才能找到難得的慢之感。早在到無錫時,就覺得江南溫婉的輕鬆愜意是北方難體會得到的,再往南,福建兩廣又多了些沿海港口的喧鬧擁擠。只在這紹興,這座積澱著豐厚的文化底蘊的城,才能真正放慢了步伐,彷彿步子再快一些就與這裡的空氣都格格不入。樹燈下拉長的行人身影,悠悠地貼著地面,一寸一寸緩緩地吞噬前方的路。

除了幾家手機營業廳和兜售衣物的店還百無聊賴地堅持著,小吃餐館商品水果店都關了燈、早早地在繚繞靜默的夜色裡歇了一天的疲憊。我們也從不肯加快一絲腳步,生怕驚擾了四下沉睡的生靈,生怕自己的一次匆忙,攪擾了這南國愈夏之夜難得的清幽。

至於故里泥牆根難覓的百草園、擺設精緻書香濃厚的故居、課本上再現還原的三味書屋,都跟著一群一群一波一波的遊人慢慢悠悠地晃了下來,然而遊人們在意的大都是拍照攝像發朋友圈,證明來過看過感受過。我卻竟忘了拍許多照合許多影,竟只想找一找油菜花中肥胖的黃蜂、翻一翻泥牆根底下何首烏的根,以至於大半天下來,竟只是走了走故里老街、看了看八字橋、書聖的戒珠寺、坐了次烏篷船……烏篷船也不似我早就想好的輕舟沽酒嗆河蝦,然而一路的人力黃包車輪滾動在青石板路上的咕嚕的聲,和著腦海裡浮現《一件小事》中為數不多的場景片段,卻也覺得值得。

下一次,下一次來紹興,一定要再找一個更淡的季節,更細膩地貼一貼百草園的味,和這凝聚著魯迅先生民族之魂的安靜慢舒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