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西湖山記相關作文20篇

遊西湖山記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600字

在清晨的西湖山上,“騰雲駕霧”當神仙的感覺真棒!

西湖山在我的老家瀏陽城西側。雖然叫西湖山,但它的周圍並沒有湖,只是因為山谷裡常年雲霧繚繞,好像藏著一個大湖,所以叫“西湖山”了。每一年我們到瀏陽過年,都會爬這座山,每次都是在陽光明媚的下午,所以我從來沒有見過雲霧成湖的奇觀。

今年過年我們又來西湖山時,沒有出太陽,而是起了霧。霧被寒風吹著,在山中飄蕩,所有的樹木和景物都浸在霧裡,像披上了一層輕紗,朦朦朧朧,若隱若現。松針上綴滿了露珠,好像一顆顆晶瑩剔透的水晶;山路邊的樹上開滿了小小的野山茶花,雪白的花瓣上滾動著露珠,路上灑滿了落花,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花香,讓我們以為步入了仙境。雲霧成湖,果然西湖山名不虛傳啊!

爬上山頂,我又見到了聳立在那裡的楚文塔—以往我們總會爬上去俯瞰蜿蜒的瀏陽河,晴空下好像一幅長長的畫卷。而這次,楚文塔隱沒在白霧中,更是神祕無比。我和爸爸帶著元寶,一口氣爬上塔頂。好高啊!下面的一切都藏在霧中,彷彿我們來到了雲霄之上,又感覺像在騰雲駕霧和神仙遊玩!塔下幽幽傳來媽媽叫我們的聲音,可是完全看不到她的身影,後來媽媽拿手機開啟手電筒揮舞,我們才勉強“定位”她。

我在塔頂站了好久,睜大眼睛想要辨認周邊影影綽綽的景物,結果一無所獲。而寒風刺骨,我們只好依依不捨地下了塔,下了山。

西湖山真美!不管是在霧裡,還是在雨中,不管是在驕陽下,還是在陰雲裡,都有一種獨特的美!

遊西湖記 篇2

記敘文 ,812字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一語不知曾多少次入耳,“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一詩不知曾多少次品讀。如此憧憬,如此嚮往,只願飽覽那如詩如畫之仙境般的西湖。終於,我走進了她—

初春的西湖是恬靜美麗的。雖然四周人聲鼎沸,卻毫未影響她那一份靜的韻致。我們乘一船,泛舟西湖。因是清晨,霧還未散盡。陽光灑在湖面上,斑斕絢麗的色彩閃耀浮動,卻又被霧包攏了來,隱約了,朦朧了。船在如境的水面上悠悠地行進,船後是一抹淡淡的痕跡,碧綠的水被劈開一線,又漸漸合攏。一層一層漣漪慢慢盪漾,水面皺成一褶一褶。我俯在船的欄杆上,注視著粼粼水波,將視線緩緩向遠方延伸。眼中湖天一色,斷橋、群山若有若無,微風徐徐,空中泛著清甜溼潤的味道。湖上瀰漫著一層薄薄的水汽,恰似輕柔的面紗,朦朧了西湖美麗的容顏。如煙的綠色,如夢的西湖。

行至湖的中部,見三座瓶狀小石塔鼎足而立。塔頂如葫蘆狀,塔身呈球形,高出水面約二米,精巧別緻、造型優美。三座小石塔遙相呼應,更有遠處的青山映襯。這便是“三潭印月”。

遠處湖心小島,綠樹成蔭。只是未嘗有“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之景,倒也不曾遺憾,因那悠悠微風,幽幽山水,星星小島,濃濃綠意盪滌了一切。心,清清爽爽。

乘舟離島至湖岸,順著那蘇堤:風依水柔,草青花紅,垂柳梳妝,鳥鳴點綴。一路風景一路畫,不知不覺來到了“花港觀魚”。這散發著江南氣息的古樸園林:層疊交錯的假山,靜臥在水上的亭臺樓閣,青樹翠蔓,蒙絡搖綴,粉牆黛瓦,翠竹芭蕉,隱隱綽綽,相互掩映,被定格在精雕細刻的窗框中,儼然一幅詩情畫意的江南小景。行至小石橋上,觀湖中之湖,那小池塘裡翠荷姿態曼妙,紅鯉、青鯉快活地在池中來回擺尾,隱現在荷葉之下。有丟石而戲魚者,有投食而餵魚者,魚散,魚聚,似飄帶似長龍,又為一道景觀。

望著美如詩畫的西湖,聽幾聲清脆的鳥鳴,伴著夕陽最後的幾縷餘暉,行走在綠苔斑駁的石階上,回味著朦朧的西湖故事,恍惚間忘了人事,忘了自己。

遊西湖記 篇3

記敘文 ,1348字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游蘇杭”。在國慶節,我們去了西湖,西湖四周仍綠意盎然。

陽光明媚,微風拂過,我們上了那木質的與西湖景色相配的仿古船,從水面觀賞湖岸美景。湖邊的垂柳低拂,使人飄飄欲仙;放眼望去,滿是綠色,蒼翠欲滴。那些楊柳在微風中左右搖擺,就像在跳著歡快的舞蹈,迎接我們的到來,不僅有柳樹,還有許多各種各樣叫也叫不上名字的樹和花。我們這些城市裡來的遊客從沒見過如此之多的樹。在我們的心中,這已然是一片森林。很多遊客依在樹旁。已西湖作背景拍照留念。

湖水碧綠碧綠的,清澈極了,我們坐的船上不時傳來歡笑聲,爸爸邊指著窗外岸邊的古樹,邊告訴我那時著名的“蘇提”。

蘇提可是詩人蘇東坡為疏浚西湖利用淤泥造成的,種在堤壩上的古樹,少說也有幾十年了吧,我十分興奮地望著這條望不見底的堤壩,它一直延伸到遠方。“。接下來去哪?”我問爸爸,可他眨眨眼,一副就不告訴你的樣子,過了一會兒,遠處漸漸浮現出一座綠油油的小島。爸爸才告訴我,這是西湖三島中最著名、最大的島嶼“三潭印月”。我的雙腳剛一離船就忍不住“開動了”,可爸爸拉住了我,他讓我看兩座不起眼的古建築,我對古建築不敢興趣,只想看看“傳說"中的三潭印月。

不知不覺,我們走到了一座橋上,橋一會兒打一個彎,一會兒打一個彎……然後就被一個亭子擋住了。爸爸滔滔不絕:"這叫九曲平橋,橋上有開往亭、迎翠亭……對了,還有什麼亭子?我上前看去,之間前方的亭子上刻著"我心相印亭"五個大字。爸爸樂呵呵地告訴我過了這個亭子就是三潭印月了。我急忙穿過亭子,可等見到了三潭映月我的心頓時涼了大半截,我失望地看著遠處湖中幾個小得不能再小的三座小小的塔,問爸爸“那時什麼?”爸爸見我失落的樣子,很是奇怪,得知我的想法後,它哈哈大笑,上氣不接下氣地說:"那時因為湖面大,相隔遠的關係,要知道,那三座塔高二米呢!”我定睛一看,發現這三座被我瞧不起的塔做工考究,由基座、圓形塔身、六邊小亭和葫蘆狀的頂組成,鼎足而立,環塔身分佈著五個小孔,雖已經過上百年的沖刷、風化,卻依然別緻優美。我想起之前不滿的話語,羞愧不已。

離開了三潭映月,告別了蘇堤春曉,我們又去了靈隱寺。我催促父母趕緊拜完佛,好去遊覽別的景點。當我們從其中一座寺廟出來後,20無意間看見了之前遺漏的風景:附近群山環繞,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離我們最近的一座山上有造型奇特的鐵塔,每隔一段山路就有一個,一直到山頂。

媽媽走過來:”那是纜車,想不想坐?”我從來沒坐過纜車,當然是點頭如搗蒜。

纜車緩緩上升,每過一個”鐵塔"就抖一下,引起我驚恐的尖叫。”怎麼還沒到頂?””那當然,”爸爸笑道,“這是最北高峰啊!"我嚇得全身僵硬不已,媽媽也有點怕,但她還是向下望去,邊望邊叫我也看看。

啊!多美啊!房子只有指甲蓋大小,底下有許多麥田。農民在齊腰高的滿麥地中行走……

終於,我們登上山頂。一登上山頂,我們就看見一口鐘。

”當—當—當—“

伴隨著悠長的鐘聲,我望向遠處的西湖與杭州城區……一切盡收眼底!西湖像一顆綠寶石鑲在鬱鬱蔥蔥的樹林裡。它多麼寧靜,多麼優雅,多麼美麗!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杭州是個美麗的城市,親眼見識了那美景、享受了那快樂,我終於明白它為什麼吸引那麼多人來到此地……

遊西湖記 篇4

國小三年級作文 ,456字

秋風習習,在這個涼爽的季節中,我瀏覽了杭州西湖。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映入眼簾的是西湖那清澈的水,在陽光照耀下,閃現出七彩光芒,使我應接不暇。經過一條架在西湖之上的橋,來到了一條長亭,我在之中穿梭著,小魚兒在上面游來游去,玩耍嬉戲。只可惜現在是秋季,不能一睹夏季時荷花在荷葉擁簇下的千嬌百媚,我靜靜望著這個還在沉睡的寶寶,一個小孩在玩水,這個寶寶醒了,在他臉上還殘留著哭泣過的漣漪。西湖的水很綠,綠得宛若一塊寶石;西湖的水很靜,靜的恰似一位沉睡的姑娘;西湖的水很美,美的使我被深深吸引。

再往裡走,兩旁高大挺拔的的樹,不正是守護西湖的侍衛嗎?

又走了一會兒,我看見在湖中間有一個小島,我懷著好奇心,登上了船去三潭印月。遠方煙波浩渺,山若隱若現,撲霧離朔,我坐在船中靜靜欣賞著西湖的水。乍一看,宛若一塊寶玉,又一看,又似一面鏡子。這塊寶玉,經過大自然的精雕細琢,真是美不勝收!

西湖風光令我流連忘返,西湖不正是大自然賜給我們最好的禮物嗎?

遊西湖寶石山 篇5

國小四年級作文 ,543字

一陣涼爽的秋風把我們送到了寶石山山腳,我們全家開啟了美妙的登山之旅。

從北山路的入口進入,映入眼簾的是一些支離破碎的老房子。老房子飽經風霜,樣子十分樸素。山上的樹木蒼翠欲滴,鳥鳴聲此起彼伏,一片落葉在空中舞蹈,輕輕地落在地上,然後完美謝幕。看!那隻松鼠飛跑到樹前,以箭一般的速度爬上樹,鑽進了樹洞。山上的大樹像哨兵一樣挺立在山路兩旁,地上樹葉一層一層的,像一床鋪開的彩色毛毯,把大地裹得嚴嚴實實的。

戰勝了數百階梯,終於到山頂了。“真累人啊!”,我氣喘吁吁地說。哇!那兒有一座塔,它名叫保?m塔,全部用石塊砌成。從遠處看,像一根尖尖的針矗立在山頂上方。咦?那是什麼?走近些,原來是幾塊巨石,我們穿過小道,走到巨石面前,發現這塊巨石呈橢圓形,據說是天外飛來的隕石。石頭一小半露出在山外,上面坑坑窪窪、凹凸不平,巖壁上長滿了嫩綠的青苔,不會是塊萬年巨石吧?

我奮力地爬上了這塊隕石,站在了寶石山的最高位置。整個西湖都在我的腳下。遠處,連綿起伏的群山像一位沉睡的美少女,靜謐優雅;西湖如同一塊藍寶石嵌在大地上,陽光灑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彷彿碎金子般一閃一閃的。斷橋上人流如織,湖面上船來船往。一陣微風吹過,堤上的楊柳跳起了歡快的舞蹈……

《遊褒禪山記》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2719字

【篇一:盡志無悔】

“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予之所得也”。這是王安石在遊山時的深感。實在令人歎服。

人生、治學,亦如遊山。要成為有所成就的人,就得立志於“險遠之地”,即便不達頂峰“極夫遊之樂也”,“盡吾志”也可以無怨無悔矣。

生命每個人都有一次,有志的人才可以讓生命之花長開不敗。只有那些“衣帶漸寬終不悔”的人才能經得起風雨人生、不懈進取,便有“乘風破浪,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時候,讓生命之花長開不敗。人如此,且事物亦如此。鄭板橋曾說過:“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源於斷巖間。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正是青松的高貴的品質。

立志堅定的人,才能做出超凡的貢獻。達爾文22年寫成《物種起源》,司馬遷忍辱負重完成《史記》,蘇武羈留匈奴19年的遭遇中,不為威脅所屈,不為利誘所動、堅持民族氣節、忠於祖國的愛國志士,最後“揚名於匈奴,功顯於漢室”。蒲松齡屢試不第,便引詩自勵:“有志者,事競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最終便寫成《聊齋志異》,留名青史。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古今中外,不知成就了多少人。

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夢都來得及實現。追溯以住歷史,也並非人人能至“險遠之地”,“壯志難酬”之人也並不是沒有,“長使英雄淚沾襟”之人更不在少數。然而,“盡吾志者,可以無悔矣”。人生、治學,“路漫漫其修遠兮”,無論險也罷,難也罷。有志之人定將“上下而求索”而至險遠之地,便可無悔矣。譚嗣同一代烈士,從小便立志救亡圖存、救民於水火,但他一心主持的變法,最後也以失敗告終,而被捕於獄,題一詩於獄壁說:“望門投宿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雖然,變法失敗了,但是,他甘願為變法犧牲,希望以自己的鮮血報答皇上,警醒世人。

有志者,有所成就,實為一大壯美。有志者,無所成就,亦為一大壯美。“盡吾志者,可以無悔矣”。記得鄭板橋曾灑脫地說過:“科名不來,學問在我,原不可折本買賣”。

立志在我,求索在我,成就在我,人生治學,要時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態度,則可以無悔矣。

【篇二:立志乃成功祕訣】

王安石在《遊褒禪山記》中雲:“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為能至也。”

是說也,其義易見:有志才有成功,立志乃成功祕訣。

放眼世界,千古風流人物,無不雄心勃勃,立志高遠。波蘭著名女科學家居里夫人,早年立志獻身科學。她在艱苦條件下,依靠簡陋的實驗裝置,日復一日地對一噸瀝青鈾礦的殘渣進行提煉。經過四十一個月的奮鬥,她終於在一九零二年發現了鐳,開闢了科學世界的新領域,被稱為“鐳之母”。在她通向成功的腳印裡,凝聚了生活的艱辛,失敗的懊惱,他人的誹謗,喪夫的悲痛。她跌倒過,但又頑強地站了起來。她被一根無形的支柱支撐著,那就是—要實現自己的巨集願。

再如我國史學家司馬遷,為了完成《史記》這部光輝著作,他踏遍了祖國大半山河,探訪古蹟,考察風土人情,渡過了浪跡天涯的漂泊生活,才為《史記》積累了豐富史料。

可見,一個人一旦有了志向,他就會百折不撓,百迂不回地向既定的目標挺進。艱難、險阻又何足掛齒?一個人一旦堅定了志向,他就會全身洋溢生機,活力,奮勇向前,探討研究,大有猛虎下山、蛟龍出海之勢。

駐足看著我們中華的民族的驕傲吧!古有臥新嘗膽的越王勾踐,聞雞起舞的祖逖,映雪讀書的孫康;今有凜然正氣直對敵人槍口的夏明翰,使中國擺脫貧油國之名的李四光,身殘志不殘的張海迪等等,諸如此類,舉不勝舉。他們哪一個沒有立下壯志?他們勇於奮起,他們敢於拼搏,他們執著追求,其內在動力也就不言而喻了。

“有志者事竟成。”成功,多少人夢寐以求;成功多少人翹首期盼。然而,成功不是一想就來,一盼就到的。古人曰:男兒志在四方。可當今社會上有些男兒志在何方呢?他們志在吃、玩、賭、鬥,他們期待幸運之神帶著他們需要的一切來臨,令人可笑可嘆。更有甚者被子成功薰昏了頭腦,為了能夠成功,不,應該說為了達到某種目的,竟不擇手段、投機倒把爾虞我詐。表面看來,似乎大丈夫氣派十足,某些勢利無知的人有的還為他們豎起大拇指。悲哉!殊不知,成功的道路上是容不得半點虛假的。這種做法並非有志者所為,而是庸者的一種表現。

若要問:怎樣才能走上成功之路?何妨首先捫心自問:吾志何在?

【篇三:《遊褒禪山記》讀後感作文】

人生真的很像一座金字塔,在最底層庸庸碌碌活過一生的很多,層次越高人越少,真正能成功的確實寥寥無幾。對於想往高處走的人來說,怎樣攀到更高的塔層一直是令人不懈追求探索的問題。

“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崙這麼說。不敢想攀到塔頂的人也絕攀不到塔頂。有一個試驗,把跳蚤放在一個不深的容器中,蓋上玻璃,跳蚤一次次被玻璃撞回。過幾天后,跳蚤失掉了跳出去的志向,永遠地跳不出去了。所以要攀登高峰就必須躊躇滿志,告訴自己:“就是我,要開始了。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志存高遠者實繁,達高遠視者蓋寡。有志者事未必成,皆因其心有餘而力不足。人類早年就有翱翔藍天之志願,奈何無扶搖直上之力。在夢想與現實之間架設一座橋樑,是如此費力。在平時逐步積累,關鍵時迸發而出,這就是力,用現在觀點看就是素質。多積累善發揮是關鍵。

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匡扶漢室之志,卻殞星五丈原,為何?答:時代造就英雄。沒有外部環境,成功實難。有人怕希特勒利用克隆技術重返人間發動戰爭,實在是杞人憂天。沒有二戰時德國向外擴張的外部環境,希特勒可能也只能在街頭流浪。事物總是集偶然與必然於一體的,外因雖非決定性因素,但沒有了它也可能不行,有了它可以省去許多的麻煩。比方說你帶上一根繩子去攀登,肯定要比徒手攀登容易得多。

有人看到這裡,可能會想征途果然漫長,條件多麼苛刻。其實並非如此,“志、力、物”三個條件並非孤立,而是可以相互彌補的,可以己之長,克己之短。從物理學上分析,大黃蜂翅小體重,幾乎不可能飛起來,但大黃蜂飛了起來,甚至成為空中霸主,只因為它們志在藍天,告訴自己:我能飛!—以志補力與物之不足。孫賓臏而創兵法,司馬遷刑而書《史記》,文王囚而著《周易》—力能補物之不足。人類千百年前的那個夢想今天也能靠飛機這個鋼鐵怪物實現了。只要用好一個支點和槓桿,你的力再小,也能撬起地球。—物也能補力之不足。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對於我們個人來說,攀得越高,認識就越深遠。我們若充分運用“志、力、物”三個條件,就不會有王安石的遺憾了,而一定能找到一個理想的高度。個人高度越高,對社會這個整個金字塔來說,也正會有一個可喜的進步。

漫遊西湖 篇7

國小五年級作文 ,611字

人們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今年暑假,爸爸媽媽帶我來到了風景如畫的杭州西湖,來觀賞西湖的美景。

蘇堤是欣賞西湖全貌的最佳路線。我漫步在蘇堤上,看到遠處秀氣的山是綠的,近處參天的古木是綠的,眼前翡翠般的水也是綠的。這些綠融入到眼睛裡,把心情也染成了綠色。

走累了,沒關係,我們可以乘著小船自由的盪漾在湖面上。正值傍晚,著名的“雷峰夕照”呈現在我的眼前:金碧輝煌的雷峰塔、林木蔥鬱的山峰、水平如鏡的湖水,在晚霞的映襯下,形成了一幅千年古畫。

不知不覺,小船來到了西湖中心—“三潭印月”。湖中有三座瓶形小石塔,是用來記錄湖水水位的,稱為“三潭”。三石塔頂為葫蘆狀,塔身呈球狀,環塔身均勻分佈5個小圓孔。每當月圓之夜,透過小圓孔,月亮的影子倒映在湖中,形成天上、湖中月亮呼應的壯觀景象。在爸爸的提醒下,我對照一元鈔票背面的圖畫,發現上面的景觀和眼前的美景是一模一樣!

小船在“麴院風荷”靠了岸。還沒下船,縷縷荷香沁人心脾,讓我立刻神清氣爽,跑到荷花的近旁。我踏著造型各異的小橋,在荷花中穿行,猶如漫遊在人間仙境。怪不得大詩人楊萬里在這裡留下“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千古佳句。

遊覽之餘,我不禁想到蘇軾寫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句千古絕唱應該是對西湖美景的最好詮釋吧!雖然我還沒有領會到西湖真正的美,但是眼前的景色足以讓我流連忘返。直到爸爸媽媽答應我一定會再來西湖,我才依依不捨的離開。

遊鼎湖山 篇8

記敘文 ,672字

走進鼎湖山的大門,就讓我感受到這裡真是一個“天然大氧吧”,周圍的空氣很清新。

我們這些小記者跟著導遊的腳步,一邊聽她講述路邊的參天大樹,一邊做筆記。雖然我已經滿頭大汗,但我有很大的收穫:我知道了鼎湖山的樹不僅僅供欣賞,而且還可以當藥材,在醫學上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們不能小看它們。

沿著石鋪路繼續走,我們就到了飛水譚參觀,遠遠地看去,它就像一條發怒的恐龍,從半空撲下來。近看又像千萬顆晶瑩剔透的珍珠,從半空飄灑下來,真壯觀啊!那氣勢讓我想起了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孫中山與他夫人宋慶齡曾在此暢遊,今懸崖壁上宋慶齡題的“孫中山游泳處”六個大字,因此吸引了不少遊客在此留影、玩耍。

不知不覺中,在導遊姐姐與大記者們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很多地方,其中有慶雲寺,大鼎等等。聽說慶雲寺是明崇禎九年的,不僅是有名的佛教聖地,而且也是嶺南四大名剎之一。後來我們這些小記者在大鼎中一起照了相,作為留念。拍完照之後,就依依不捨地坐車下山了,又繼續向另外一個活動出發—參觀鼎湖山泉水生產線,在這一過程中,我瞭解了那些讓人們喝了遍體清涼的鼎湖山泉水不僅僅靠出自好的山,而且還要通過加工,過濾,消毒,滅菌等物理方法處理,才能弄得出一桶桶得天獨厚的山泉水送到消費者中,甘甜甘甜的。難道這些不是大自然的恩賜嗎?大自然給予了我們生命的繁衍,給予了我們人生的智慧,讓我們從大自然中汲取營養,汲取科學的啟示,人類因而走向美好的未來。

鼎湖山真不愧是人間仙境,它可以讓人消除疲勞,身心舒暢。如果有機會,我一定再會投入它的懷抱中,再次與大自然放飛心靈。

遊西湖作文600字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1461字

【篇一:遊西湖作文600字】

古人有云: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我想杭州之美肯定來自西湖。

金秋十月,天空像擦拭過似地一塵不染。趁著秋天的涼爽,我和爸爸來到杭州西湖,坐上從“麴院風荷”駛往“平湖秋月”的遊船,還沒看清西湖的廬山真面目外,船就到了“平湖秋月”。腳一踏上這座小島,便給我一種彷彿世間萬物都已靜止,一切都被淨化的感覺:瞧那些荷花雖然已經過了夏天,但依然在怒放著,那朵朵花瓣就像一張張笑臉,似乎在說:“歡迎您到西湖遊玩!”喇叭花也不甘示弱,張著大嘴巴:“西湖OK!”,最豔麗的要數菊花了:有的花瓣無數,有的三四五六片,有的卷著,有的筆直,顏色更是多得數不清。此外,還有一些叫不出名的野花。從遠處看,她們是那樣美麗:紅的像火,粉的似霞,黃的如金,白的若雪,爭奇鬥豔,吐露芬芳。

離開了“平湖秋月”我又登上了前往“三潭印月”的遊船。

素聞西湖水以“平”、“靜”而聞名於天下,我倒要看看這是否屬實。遊船盪漾在湖面上,可以讓我更好地欣賞湖水。潺潺的西湖水聲在我耳際迴響,它並不像黃果樹瀑布那樣聲勢浩大,也不像大海那樣波瀾壯闊,而是很平靜,很平靜,安詳得令人賞心悅目;再加上空中雲霧迷濛,讓你感到像正在步入仙境……

不一會兒,船就到了“三潭印月”。在“三潭印月”座落的島嶼上有三面潭所謂的“湖中有島,島中有湖”便是這個意思了。又因明月高照時,有三面月亮映在潭上,故稱“三潭印月”,有水必有魚。在潭裡,有許多形態各異的魚。你瞧,它們正在自由自地、無憂無慮地暢遊,還不時爭先恐後搶遊人撒下的魚食。當然,觀魚最好的還數花港。看完了魚,我到一座小屋裡歇歇腳。坐在板凳上,泡上一杯龍井,觀賞窗外的景色。真是一種享受!湖面上許多人在划船,他們輕輕地搖著槳,小船一會兒向東,一會兒向西,一會兒鑽進橋孔,一會兒又向岸邊劃去,顯得那麼悠閒。

游完“三潭印月”,我又去了蘇堤。

面對西湖,我突然想起了宋代詩人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他把西湖描寫得恰如其分。

美啊!西湖!

【篇二:遊西湖作文600字】

今年暑假,我來到了中國享譽盛名的杭州西湖旅遊。

美麗的西湖使許多詩人,文人大揮筆墨,這讓我對此次旅行充滿了期待。終於,經過漫長的途程,我終於去到了美麗的杭州,美麗的西湖。

導遊領我們來到西湖邊,西湖就像一塊巨大的碧玉。那湖水的綠,綠地讓人心醉,此時我深深地懂了那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詩。直直地向前望去,也還是綠的,綠的樹林,綠的山巒,綠的植物……西湖旁,“柳樹姑娘”垂著她長長的“髮絲”,她的“髮絲”隨著輕風,飄動著,舞動著。遊人們都對她嫵媚的髮絲讚歎不絕。

湖面上,偶爾有幾艘小船劃過,激起小小的白浪,白浪擴散成波紋,蕩啊蕩,蕩進了我的心裡。往另一邊望去,看見許多綠色的“小傘”—荷葉。在這“萬綠”中,還有星星點點的荷花,有些綻放著豔麗的花瓣,有些卻以低下頭來,可這一點都不影響它的美,而是顯得更加的嬌豔了。荷葉和荷花也都隨著輕風微微搖擺,像是在歡迎遊客們的到來。

導遊接著帶我們去了花港觀魚,西湖碧水中,不再只是碧綠,而是有了一大片“生龍活虎”的“顏色”:各色的魚,紅的,金黃的,白的……岸邊餵魚的遊客有很多,魚兒都一片一片地成群擁來,有的還甚至跳起,平靜的西湖好似一下子就熱鬧了起來。

啊!西湖,你是那麼碧綠,綠得使人傾心;你又是那麼的紅,紅色的魚兒躍進人的眼裡,使人眼前一亮;你又是如此的美,美得簡直令人窒息!快樂時光總是過得這麼的快,不過,我一定會再回來再睹你的美,再見!美麗的西湖!

遊西湖公園 篇10

國小五年級作文 ,518字

暑假裡的一個早上,天氣晴朗,我和媽媽到西湖公園遊玩。

走進公園,就看到公園的花圃裡擺著很多花盆,種著各色各樣的花。有玫瑰、月季、米蘭、茉莉……品種很多,數也數不清,五顏六色的鮮花,看上去令人喜愛。微風吹來,花香的芬芳撲鼻而來,使人感到十分舒暢。

我們沿著人行道往裡走,看見前面有一個很大的人工湖,湖面上有很多小船,船上有些人在划船。湖岸邊種著許多柳樹,一條條細長的枝葉向下垂落,微風吹來,像那柔軟的手臂在輕輕地擺舞,成排的柳樹沿著湖岸向前伸展,像綠色的絲綢。湖邊有個涼亭,裡面坐著幾個人,他們大概是在談論這公園的美景吧!

我們沿著湖邊的林蔭道往前走去,來到了荷池。盛夏,正是荷花盛開的季節,只見滿地綠油油的荷葉高高低低,挨挨擠擠,像一把把撐開的小傘,一枝枝荷葉挺立著翠竹似的身子,開著粉紅的、雪白的花,一叢叢,一片片,真是美麗極了!一陣微風吹來,朵朵荷花散發出淡淡的清香,讓人心曠神怡。這裡真是公園裡最亮麗的風景線。

我正看得入神,忽然前面傳來一陣陣歡笑聲,我急忙向前走去,原來是遊樂場裡的小朋友在盡情地玩耍,他們個個喜笑顏開,為西湖公園增添了無限生機。

西湖公園真美啊!它不僅是我們兒童的樂園,它如畫的風景更吸引著雁城的人們趨之若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