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覽南國絲都絲綢博物館相關作文20篇

遊覽南國絲都絲綢博物館 篇1

記敘文 ,904字

在我沒來順德的時候,我就聽媽媽說順德有很多有名的地方,像順峰山公園、寶林寺、清暉園等,可我現在知道媽媽說漏了一個地方,那就是—南國絲都絲綢博物館。

今天,我終於有機會去那裡遊覽了一番,那是因為我當上了小記者,要去那裡參觀採訪。去了以後我才相信,原來這個地方真的是名不虛傳啊!

清晨,陽光明媚,小鳥也跟著我們的隊伍,我想它也是想進去看看吧。這時來了一位大姐姐,原來她就是我們的導遊。

我們跟著這位導遊姐姐走了進去,首先看到了用蠶絲做的衣服,這衣服摸上去又滑又軟,姐姐說:“絲綢衣服穿在身上冬暖夏涼,是最好的布料。”

接著,姐姐帶我們來到了一幅世界地圖前,只見這幅地圖上標識了很多條路線,姐姐讓我們猜猜看這些路線是幹什麼的,同學們七嘴八舌的,有的說是飛機航線,有的說是旅遊圖,姐姐只是笑著搖頭。姐姐見我們都沒猜到,就告訴我們說:“這是古時候咱們國家的絲綢賣到世界各地去所經過的路線,簡稱絲綢之路!”同學們聽了都一片驚呼聲,原來是這樣啊,古時候的人可真能幹啊!

後來姐姐又帶著我們來到了一間房子裡,哇,這裡有好多條“蟲子”啊!姐姐告訴我們這些“蟲子”叫做“蠶”,我們一路走來,看到了蠶卵、蟻蠶、慢慢成長的蠶、正在吐絲結繭的蠶,以及吐完絲最後變成的蛾。姐姐還告訴我們蠶的生命只有三十五天,然後產卵二十五天,等蠶吐完絲結成繭後,它的一生就走完了,原來蠶吐出這麼漂亮的絲後就要死啊,我開始有點可憐起這些可愛的蠶寶寶了。

我們跟著姐姐還參觀了精品陳列展廳,那裡不光有古時候紡絲、織布的工具,還有用蠶絲做成的被子、帽子、絲巾、領帶、短褲、襪子、拖鞋等等很多東西呢,每一件都很漂亮,真讓我愛不釋手啊!

最後我們來到了房子外面,那裡有很多長著大片綠綠的葉子的樹,原來它叫做“桑樹”,它的葉子就是蠶寶寶的食物呢!蠶寶寶吃著這些樹葉,卻吐出了那麼漂亮的絲,真了不起啊!

遊覽結束的時候,我買了六條蠶寶寶和一大包桑葉,我要帶著蠶寶寶回家,天天餵養它們,讓它們也結出漂亮的蠶繭來。

今天不僅讓我增長了見識,而且還學到了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我真開心!同學們,大家有時間也去看看吧,那個地方叫—南國絲都絲綢博物館。

絲綢博物館一日遊 篇2

國小二年級作文 ,440字

“絲綢博物館,我來啦!”一路上,我在心裡興奮地喊著。這次牛牛君會帶我們做什麼有趣的事兒呢?帶著這個期待,我們來到了博物館。

一進博物館的大門,就看到了一個巨大的噴泉。我趕緊跑過去看,結果水忽然噴到我身上,我才發現我不小心站在了出水口。不一會兒,活動開始了。講解員把我們帶到了地下室,告訴我們這次是要用特殊的方法來做手帕,那就是扎染。首先,要給布料擺個造型。講解員說可以捏著手帕中央提起來,也可以像摺紙一樣對摺幾次。接著,把棉線綁在布料上。然後,把布料放進顏料缸裡浸一會兒。再把布料拿出來晾乾。最後把繩子解開。一塊漂亮的手帕就出現在面前了。金黃色的中間出現了一圈圈的白色紋路,真是越看越喜歡。

做完手帕我們還去欣賞了苗族的霓裳銀裝。苗族的服飾真是五彩繽紛,花枝招展。衣服上配著亮閃閃的銀飾,怪不得叫“霓裳銀裝”呢!

活動結束後,我和爸爸一直把展廳裡所有的東西全看完了,才依依不捨地回家了。

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也想去那裡看看呢?

參觀絲綢博物館 篇3

國小四年級作文 ,702字

5月18日下午,我們任伯年小學的《蕭山日報》小記者團,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浙江理工大學,參觀絲綢博物館。

我們先在會議室參加了授牌儀式,第二站就來到了今天的目的地—絲綢博物館。絲綢博物館是一幢圓形的建築物,外牆是綠色的,在這樣炎熱的夏天,給人一種清涼的感覺。講解員向我們介紹:浙江理工大學的前身是蠶學館,創辦於1897年。現在的浙江理工大學是一所以工科為主的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2017年,浙江理工大學成立了絲綢博物館,這是全國高校首個絲綢博物館。

我們來到樓上的展廳,這裡陳列了各式各樣和絲綢有關的展品。序廳裡有很多古老的織機模型。這個學期,科學老師在教我們養蠶,蠶卵孵化成蠶,慢慢長大,吐絲結繭大約需要一個多月,那麼古時候的勞動人民,從養蠶到把蠶絲變成絲織品又需要多少時間呢?站在這些古老的織機前,我彷彿看見了古時候的勞動人民手工織綢的艱辛。

穿過序廳就來到了現代展廳,“快看,快看,這個蠶繭上有畫!”我被同學拉到了一個展臺前,展臺上放了很多白色和黃色的蠶繭,我們看到在一個個蠶繭上都畫上了精緻的圖案,有的還被做成了蠶繭工藝品掛件,這些工人的水平可真了不起啊!江南蠶畫展臺旁邊的“華彩霓裳”吸引了我們女孩子的注意,黃的、紫的、藍的、紅的……一件件顏色各異、款式不一的絲綢禮服真是太美了!聽說其中有一些還是G20峰會的禮服呢!等我長大了,也要穿上這樣漂亮的絲綢禮服。

參觀完絲綢博物館,浙江理工大學的研究生姐姐還在我的本子上留言:越努力,越幸福!參觀絲綢博物館,不僅瞭解了絲綢的歷史,也知道了現在杭州絲綢已經成為了我們中國的一張名片,向全世界傳遞我們中國的絲綢文化,我為自己的家鄉感到自豪!

中國唐山地震博物館遊記 篇4

國二作文 ,566字

人類是渺小的,在大自然面前沒有絲毫的反抗力,但它們又是偉大的。在災難面前他們不曾低頭,用他們頑強的靈魂,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蹟。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發聲了7。8極大地震,這場地震奪走了24萬人的生命,損失達到了332億元,幾十秒內,唐山便被夷為廢墟,場面極其慘烈。

今天我懷著極其崇敬的心情來到了中國唐山地震博物館,走出停車場,印入眼簾的就是巨大的紀念牆,上面鐫刻著每一位遇難者的名字,黑色的大理石彷彿在訴說著地震給人們帶來巨大的傷痛。

在往前走便到了博物館,博物館內展出這震後的照片,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震後唐山全景的模樣,透過腳下透明的玻璃板可以清楚的感受到震時的慘烈,一眼望去,蓋樓大廈只剩下殘恆斷壁,筆直的鐵路變得扭曲,滿地的瓦礫……。

但這並不能擊垮唐山人民!

展區中展示的每一份報紙,每一張圖片,都記錄了唐山人們的堅強,團結,他們備嘗艱辛,以頑強的毅力快速回復生產,震後十天恢復出煤,14天開網發電,28天煉出第一第一爐鋼……

唐山就像一隻涅盤的鳳凰,爆發出更加濃烈的生機!唐山人這種百折不撓的抗震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我,我不經想起了走廊上的一句話。

我們記錄歷史,紀念親人。用真實和虔誠來詮釋唐山,鳳凰逆磐的神奇,這是民族精神的結晶,更是民族精神的禮讚!

遊覽南京中山陵 篇5

國小五年級作文 ,406字

中山陵是我國著名的四大旅遊景點之一,去那裡遊覽的人不計其數,而我就是其中的一員。

中山陵位於南京這座文化名城,是紀念國民黨創始人——孫中山先生的陵園,這裡的景色優美,陳列著不可計數的歷史文物,堪稱旅遊聖地。孫中山先生的雕像非常高大雄偉、栩栩如生,表現出了孫中山先生的英雄氣概。在雕像旁邊的一塊大石碑上記載著孫中山先生生前的豐功偉績。

在孫中山先生雕像的前面,有一條筆直的路,通向中山陵,直達第一座寺廟。因為我們去的時候,第一座寺廟正在修繕,所以我們沒有進去。站在第一座寺廟前俯瞰,整個南京城盡收眼底。近處層巒疊翠、遊人如織,遠處的街道上行人和車輛川流不息,座座高樓林立。

孫中山先生是我們中國的驕傲,他作為偉大的愛國先驅和民主先驅,推翻了封建制度,為實現中國的獨立、民主和富強,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這就是中山陵,如果你有條件的話,也可以來到這裡遊覽、瞭解歷史以及感受歷史名城的魅力。

宜興博物館遊覽有感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735字

2月24日,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參觀了宜興博物館,深入瞭解了我們大宜興的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我們宜興,出土了許許多多精美的文物,我算一飽眼福了。

首先從貨幣說起,要知道,貨幣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在我國的夏商時代就已出現了貨幣,最終的發展是到周朝的春秋戰國時代,當初各種形式的貨幣盛行,有楚國的布幣、刀幣、蟻鼻幣等,燕趙的鼎形幣,秦國的圓形方孔銅幣等等,正因為貨幣的發展,才使當時社會的各種行業得到蓬勃的發展。古人的這些貨幣在現在看來仍十分的精巧,銅幣雖形狀各異,但其幣上的銘文、花紋非常美妙,每一件都是藝術品。這些出土貨幣展現了我國在古代的鑄幣工藝的高超,以及讓我們看到了古代當時社會各行各業的興盛。

其次,來看看我們的大宜興有什麼。

我們宜興作為陶的古都,出土的陶器非常的多。雖然大部分民眾生活生產所使用的陶器在現在看來非常的粗糙,聯絡到古代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水平也無可厚非,但出土的陶器中也不乏工藝精湛的精品。比如一個名為神獸尊的陶罐擺件,它的四周鑲有四隻面目猙獰的蟾蜍神獸,每隻蟾蜍都張大了嘴巴,口中都叼著一顆閃閃發光的珠子,身體上各種漆釉流光溢彩,讓人一看就愛不釋手。我猜想這件陶罐肯定是當時社會上層人士所用,製造者對它非常的用心,我彷彿看到製造他的人用那簡陋的工具不斷的修改著他的作品,一分一秒的仔細斟酌,一步一步的勾畫著,每一個步驟都是那麼的小心翼翼,生怕一個疏忽就能鑄成大錯的樣子。

看到這些,我想這些出土的每一件文物都傾注著古代人民的智慧,體現著古代人們的勤勞,我們作為後來者應該繼承他們的光榮傳統,世代把他傳遞下去。

經過對宜興博物館的遊覽,我已經對我們的大宜興幾千年來的歷史有了一個充分的瞭解,使我更加關注我的家鄉,更加熱愛我的大宜興。

遊南京博物館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607字

進入古色古香的南京博物館,我彷彿置身於幾百年前,好奇心使我迫不及待的想一探究竟。其中最吸引我的是玉堂佳器館。

玉堂佳器館裡典藏著許多硯臺。小小一方硯,集文人雅趣,聚工匠巧思。質奪天地精華,藝奪造化神功。有虎紋箕形的蓋硯,有魔蠍翹尾的形硯,還有蓮花半綻的風字硯。有一臺蓋硯圖案精妙,形象逼真,十二生肖躍然於硯身,它們張牙舞爪,神態各異,個性鮮明。看著這一臺臺鬼斧神工的硯,遊人無不嘖嘖讚歎。

玉堂佳器館裡不僅有巧奪天工的硯臺,還有精妙絕倫的書畫瓷玉器。其內容豐富多彩,有書繪自然風光的,有記錄歷史故事的,有呈現神話浪漫主義色彩的,有反映民間生活的,還有描繪神佛形象的。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那玲瓏精巧的印章。櫥櫃裡的玉章晶瑩凝潤,有的雕刻神佛,方方正正;有的上雕蟠龍,張牙舞爪;有的全身通透,玉色光輝;有的身刻經文,精雕細琢;有的麒麟偃臥,凶神惡煞……看著這些精美的展品,就像是走進了燦爛輝煌的藝術殿堂。

館裡的青花瓷碗也令我記憶深刻,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色白花青的錦鯉躍然於碗底。青花瓷紋飾題材多樣,有清秀山水,靈動人物,有龍鳳瑞獸,花鳥魚蟲,有江上扁舟,翩翩秋草,有騰雲仙鶴,漫步走獸……淡雅脫俗,極細膩猶如繡花針落地,比過精美的容妝。

晶瑩剔透的玉石;栩栩如生的木雕;以及巧奪天工的民間藝品……這裡的每一件藏品,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們讓我們看到了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遊覽水博物館 篇8

國小三年級作文 ,424字

在星期天,我們小記者來到水利博物館參加活動。

在外面,整座博物館上的玻璃閃閃發光,像一座閃爍著光芒的寶塔。走進博物館,任館長向我們介紹了各種水利工程和水知識。

然後講解員姐姐帶我們走進了四個展廳參觀,瞭解了中國從古至今智慧治水的辛苦付出。參觀完後我們來到了我最喜歡的龍施雨沛。龍施雨沛在高高的塔頂,向左望去是直入雲天的高樓大廈;在右邊是一個美麗的湖泊,湖泊宛如一顆明珠,鑲嵌在綠色的草木之中,顯得格外明亮;在前面便是錢塘江了,錢塘江好似一條巨龍橫臥在城市之中。此刻我的心中感到自豪,也有一絲恐懼。這時我發現,在塔頂上還有一層樓。我懷著好奇的心情小心翼翼的爬上塔頂。爬上塔頂後,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巨大的金色四方體石碑,石碑頂上纏繞著一條金龍,金龍的嘴裡吐出一股水來石碑的四個面都寫著字。參觀完塔頂後我到一樓大廳領取了博物館送的精美禮品。這時我就結束了這次博物館之旅。

這次活動我明白了水對於我們生活的重要性,我們要好好保護水資源。

到此我的活動結束了。

遊覽溫州博物館 篇9

國小二年級作文 ,528字

暑假的一天,太陽火辣辣地炙烤著大地,我和王雨芊同學準備一起去溫州博物館參觀。

走進大廳,一樓的花崗岩壁面上懸掛著九幅中國傳統神話題材的鋼雕壁畫,有盤古開天、后羿射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這些壁畫形態逼真,栩栩如生!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女媧補天。女媧正全神貫注地仰著頭,手握五彩石,修補著天空中的大洞。這些浮雕真讓我驚歎中華博大精深的文化!

我們又去參觀了自然館。自然館分四大類:鳥類、陸地動物類、海洋生物類和恐龍類。走進自然館,彷彿走進了原始森林,使人心曠神怡。鳥類標本美麗極了!有大的、小的、棕色的、深綠的……走進陸地動物類,我們看到了一些生活在陸地上特別的凶猛動物標本,有老虎、毒蛇、揚子鱷……而長頸鹿、金絲猴和長毛猩猩卻特別惹人喜愛。接著,我們又走進了海洋生物類,這裡的魚類標本品種繁多,大小不一。其中,我最喜歡鯊魚,它體型龐大,牙齒鋒利無比,是非常可怕的掠食動物。最後,我們還觀看了恐龍標本。這些龐然大物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可怕的動物,三角龍和霸王龍讓參觀的我們吃驚得瞪大了眼睛。我真想回到那個弱肉強食的恐龍時代,去看看恐龍多姿多彩的生活!

出了自然館,我們還參觀了歷史館、書畫館和工藝館,都非常有趣!

溫州博物館讓我大開眼界,使我增長了不少知識呀!

遊中國茶葉博物館 篇10

國小三年級作文 ,558字

星期天上午,我和李軒昂、姚嘉宇一起到中國茶葉博物館去遊玩。這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從層層樹葉之間灑落出來一縷縷陽光,照在身上非常暖和。我們一路上說說笑笑,不知不覺就來到了中國茶葉博物館。

站在博物館門口,往遠處看,有連綿起伏的山巒和藍天白雲。從近處看,有枝葉茂盛的茶樹叢和淙淙流淌的小溪……我心裡不禁感嘆道:“哇!好美的風景呀!”進入博物館後,首先躍入眼簾的是一塊約十米高的黑石板,上面有水流不斷地往下流下來,形成一個巨大的水簾,石板中間寫著一個大大的綠色的“茶”字,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進入展廳後,首先我看見了一塊木牌子,上面寫著:茶是中國對人類、對世界文明所作的重要貢獻之一,中國是著茶樹的原產地,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葉的國家。接著,我們又參觀了其他幾個展廳,我看到了不同時期的各種茶具,也看到了為了運輸茶葉而來到中國的外國商船和富翁的一些事例的介紹。通過參觀,我對中國茶文化的悠久歷史及製作茶葉的過程都有了一定的瞭解。出了展廳後,我們還看見了仿古的四桶茶葉揉捻機,它四通連體,需要由人力推動揉捻。揉捻是茶葉初制過程中的一道工序,可以使茶葉捲曲成形。我們幾個興奮地衝上去,一人站一邊像磨豆子一樣地推動起來,開心地體驗了一把。

最後,我們又去展廳後面的一個大草坪上去玩耍,眼看時間已經不早了,我們才戀戀不捨地離開了。

秋遊南宋官窯博物館 篇11

國小四年級作文 ,350字

今天秋遊,我和同學們一起去參觀南宋官窯博物館。

走進博物館臨時展廳,周圍擺滿了栩栩如生的陶瓷作品,這些作品五顏六色,十分精美,看的人絕對想不到,這些作品竟然出自中小學生之手。

看完臨時展廳的風采,我們又到了二號展廳。走進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大龍窯,龍窯上時不時會出現一些小孔,這些小孔是用來排火的,旁邊還有一些裝瓷器的小竹筒,它可以在燒瓷器的時保護瓷器不被弄破。看到這裡,我腦海裡想出一幅繁忙的景象:幾個工人正急促的拿出剛燒好的陶瓷,有的工人則開始檢查陶瓷的破碎情況,還有幾個工人正往大窯裡添柴火,準備新一輪燒製……

走出二號展廳,太陽已經移到了頭頂,休息的時間到了,於是我們去了旁邊的八卦田,在那裡休息過後,我們便回到了學校。

這次秋遊不但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而且讓我體會到了古代人民細膩的匠心。

中國財稅博物館一遊 篇12

國小三年級作文 ,478字

“要勞逸結合!學就認認真真地學,玩就痛痛快快地玩!”這是媽媽的格言。

我們家一向按媽媽的格言行事。我的假期生活是:上午完成預定的作業,下午出去玩或自由活動。

今天下午,我們約好去吳山廣場,我很期待。

“出發!”我們飛快地跑出了家門。

來到吳山廣場,一查地圖,發現邊上就是城隍閣和中國財稅博物館;城隍閣我們已經去過了,今天就去中國財稅博物館看看。

走進博物館,首先看到了一棵大大的“搖錢樹”。隨後,我們步入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各種糧票,這實在太古董了,有些紙都破的不成樣,媽媽都說沒見過。

然後看到是一套人民幣,面值五花八門:五千元、兩百元、一萬元、一千元……顏色更是讓人眼花繚亂,連同樣兩張一千元顏色都不同。

緊接著,我們看到了古代財會用具。有各種各樣的符號,還有鐘鼎文、甲骨文等文字;我最喜歡的是各種各樣的算盤,形狀各不相同:有圓的、扇子形的、長條的、三層的……還有口訣呢!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除二……

最後是一些珍品展,展出的是國際交流的紀念品,有巴基斯坦的、印度的……鍍的金子閃得讓我睜不開眼。

中國財稅博物館,讓我接觸到了許多新知識,不虛此行!

遊首都博物館有感 篇13

國二作文 ,447字

今天我們去首都博物館參觀了,這並不是像小學的春遊一樣,只是去玩,放鬆的。我們這一次去首都博物館不僅見識到了很多無價之寶,更學習到了很多歷史知識和文化,讓我們更加了解了我們偉大祖國曾經的光輝!

博物館不僅是個供人欣賞參觀的地方,更是一個讓人銘記屈辱歷史的地方!

這裡面的寶物不計其數,有我們知道的,也有我們不瞭解的。我們跟著解說員姐姐一件又一件的參觀,思考。我們主要參觀了古銅和民俗。也許去之前我們只知道北京現在的名字,但是去了以後我們更瞭解了北京在西周、東周、秦漢等不同時期的名稱,博物館裡記載的十分詳細,同學們也都看得很認真,都珍惜這次在博物館參觀的機會。

接著我們又去參觀了民俗,剛一進門,看到一個大花轎,踞講解員說,我這就是老北京著名的民俗“抬花轎。”介紹完了一兩處之後,老師又給我們安排了自由參觀的時間。我們又看到許多老北京人們的穿戴服裝,娛樂工具、方式,更加進一步瞭解了老北京的民俗特點。

這次的旅遊參觀讓我們收穫到了很多,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感謝學校給我們

這次提高能力和見識的機會!

三門峽虢國博物館遊記 篇14

國小五年級作文 ,1009字

大家好,今天我要化身為一名小導遊,帶領大家去參觀一座龐大而又神奇的博物館—三門峽虢國博物館,我可是剛剛和我的小夥伴從哪裡參觀回來哦!

整個博物館分為六個部分,分別是:虢旗獵獵,吉金燦燦,美玉灼灼,奇珍熠熠,車馬轔轔,古墓秩秩。下面就讓我給大家來一一介紹一下吧。

走進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大圓盤,名為陽燧。這是古人取火用的器具。在陽燧周圍有許多旗子,上面都有一個‘虢’字,不問便知這是虢國國旗。在微風中他們盡情搖曳,顯得霸氣十分。我彷彿看到了虢國士兵高舉著旗子,高喊著‘傳說不朽,我們不敗’的口號,手持長槍,為保衛國土的尊嚴,馳騁戰河。

進入博物館大廳,牆上的一副壁畫引起了我的注意:壁畫形象的描繪了虢國的歷史,從東向西依次為:周初受封,虢王出征,虢文公諫言,忌父主政,虢焦之戰。人物形象逼真,體態各異,虢國時期人們的生活恍然在眼前真實的浮現出來。

不知不覺我們就來到了第二個陳列展廳“吉金燦燦”。這裡面有西周時期的諸多銅器,其中儲存最完好的是獸蜀銅鼎,是西周貴族的洗漱器具;還有排列整齊能依次發出高低音色的七鼎編鐘;以及有“問鼎天下”之說的列鼎銅,它象徵著地位和權利。虢國青銅器件件外觀雄奇,紋飾粗獷又不失細膩,可見虢國當時在西周時期是一個重要邦國。

“古之君子必佩玉”在“美玉灼灼”展廳,玉器數量之眾,形式之多,材質之精,在西周玉器中堪稱首位,其中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人龍紋玉璋”,上端的人面像以獸面雕刻,莊重尊貴,下段身體部位是兩條倒置的龍紋,彷彿受制於皇權,在當時以龍為神的年代,可見虢國國君的權勢之大。

在‘奇珍熠熠’第四部分,有譽為‘中華第一劍’之稱的玉柄銅芯鐵劍,雖然已經腐爛,但其工藝之精湛仍舊讓參觀者為之驚歎。還有氣勢恢巨集的車馬祭祀坑,此坑長為15米,東西寬3。82米,儲存有戰車5輛,戰馬10匹,由北向南排列,甚是壯觀。

最後來到了展館的最後一個部分“古墓秩秩”,國君墓陪葬品豐盈繁多,其中龍形組玉佩是虢國國君的身份象徵,其造型,刻工,紋樣都具有時代風格。玉佩,呈青玉質,冰青色略顯白,由少許黃白斑紋,總共六件,依次從上到下漸小。導遊告訴我們,此墓極為可能是虢國國君之墓,由於歷史久遠已經無從考究,但是墓葬陪葬品卻給世人留下了無限的謎。

虢國博物館的六個展廳,我給大家介紹完了,你們說我這個導遊做的好不好,歡迎大家來我們美麗而神祕的三門峽虢國博物館參觀,一起領略崤函大地的風貌吧!

湖南省博物館一日遊 篇15

國小四年級作文 ,466字

暑假的時候我去參觀了湖南省博物館。

一進博物館,我們先上了二樓,從《“湖南人”三湘歷史文化陳列》開始參觀。這裡展示了在湖南各地出土的陶器、青銅器、瓷器等各種文物,記載著三湘大地自古以來的文化傳承。在這個展館裡,我看到了很多寶劍,因為“楚人好劍,有佩劍之習,贈劍之尚、葬劍之俗。”,所以在三湘大地上發掘出了很多寶劍。這些寶劍大多製造於戰國時期的楚國,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只見它們長短不一、寬窄不同,有的已經生鏽損壞了,但很多劍還像剛製造出來那樣保持著鋒利,在燈光下閃閃發光,古代工匠們的防鏽工藝真是讓人倍感讚歎。

吃過午飯稍微休息之後,我們繼續參觀《長沙馬王堆漢墓陳列》。這裡的文物全部出自馬王堆漢墓,有T形帛畫、素紗單衣等非常珍貴的文物。其中最有名的是湖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一具歷經千年未腐的女屍—-辛追夫人。辛追夫人死後被埋葬在近20米深的地底,墓室也經過了很多防潮處理,從而形成了她千年不腐的奇蹟。

湖南省博物館裡有很多文物,每件文物上都記載著一段歷史,希望大家都能去參觀、瞭解湖南的歷史,瞭解我們國家的歷史。

遊首都博物館 篇16

國二作文 ,1049字

首都博物館,是一個充滿著國風的地方。在這次北京遊學中,我有幸來到了這裡。先不說它的外表如何氣勢磅礴,內景如何現代美觀,光是那路旁的銀杏,金黃之中,便透露出一種高貴的氣質。

首先,我去了首都博物館最具代表性的—陶瓷展廳。從堯舜禹到春秋戰國,從春秋戰國到隋唐,再到明清時期的陶瓷器具,在其中可一覽無遺。陶瓷,是中國文明上的一處精華。在大大小小的陶瓷中,有一個小小的展品,卻吸引了我的注意。

此展品名為影青玲瓏碗,為何此名?原來,這個碗可不簡單,正如它的名字,影青玲瓏碗有著對光透影,玲瓏剔透的藝術效果。果然,在燈光下,它就像一塊無瑕的白玉,全身上下都透出淡淡的白光。在一旁的一位阿姨講解道:“影青玲瓏碗做法複雜,且製作過程需十分小心謹慎。做出來的碗雖然沒有實用價值,但從藝術的角度來看,它有著很高的觀賞價值,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寶物。”我聽了,頗感讚許。能給別人帶來美的感受,又何嘗不是一種價值呢?還有許多各種各樣的陶瓷展品,我看得眼花繚亂。

上圖是青花瓷窯廠圖瓷板,實物非常大,其中的花紋更是細緻至極,真美呀!緊接著,我去了北京風情展廳。一進去,映入眼簾的便是一支浩浩蕩蕩的婚禮隊伍雕塑。

都說婚禮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在北京風情展廳裡,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這結婚的習俗了。敲鼓打鑼,各式首飾,紅衣紅褲,洞房花燭,自然是婚禮中必不可少的東西。老北京的婚禮也是如此。

在展廳裡,甚至放了一張婚禮時用的床。簾子是紅的,床墊是紅的,床上的被子和枕頭也都是紅的,整張婚床都洋溢著喜慶。請試想一下,一位穿著紅衣的新娘,坐在這張床上,卻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急切地等待著新郎揭開自己頭上的紅布。這一切是多麼美好呀!之後,我去了歷史照片展廳。顧名思義,這個展廳主要展示的是以前的一些重要照片。透過這些黑白照片,我看到了中國的近代史—一段漫長而艱苦的歲月!我想,對這些照片最深有感觸的,應該是那些經歷過那段歲月的老人吧。因為,只有經歷過痛苦,才會對痛苦深有感觸。在一個展櫃裡,我看到了幾臺很舊的照相機。這些照相機,遠遠地沒有現在的好,既沒有高畫素,又不是彩色的,更別提那些美顏功能了。可就是用這些破得不能再破的相機,許多人冒著生命危險,拍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照片。拿著什麼相機不重要,關鍵是你用相機拍下了什麼東西。

本以為參觀就此結束了,但是,我發現了一處難以忘懷的地方。一面牆壁上,寫著這麼一句話:物質很骨感快樂很豐滿不同時代,孩子的起跑線是如此不同願你找到自己的路快很好慢也不錯我頭一歪,心想,寫得真好。

遊中國陶瓷博物館 篇17

國小五年級作文 ,580字

陶瓷是中國文化的代表之一,中國也被稱為“瓷都”。今天,我們就去參觀了中國建築陶瓷博物館,在老師精彩的講解聲中,我們踏上了認識陶瓷的旅程。

博物館裡的展品真是讓人目不暇接,還沒仔細看看這一件,老師就開始講另一件了。今天我瞭解到了許多關於陶瓷文化的知識,陶瓷最開始是用來製作排水管道,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又用它來做建築用的磚、防水用的瓦當、觀賞用的藝術磚等等。其中最吸引我是一塊長達幾米的文化磚,上面雕有立體的花字、鳳凰和戲劇人物等等。我覺得它表現了中華民族的民間文化特色和美好寄託。

我們不僅參觀了博物館,還親手製作的瓷器。一次是拉坯,一次是自由發揮。拉坯時,老師還手把手的教我們。拉坯的過程是:先用手掌沾上水去捧和拉陶泥的大概外形,然後用拇指垂直地在陶泥正上方按下去,同時用其它手指小心地扶陶泥外面防止它塌掉,再調整瓶口,最後請老師將陶泥割下來,就可以晾乾了。後來,我們又給這些作品貼上了裝飾品,併發揮想象做的自己想要的小藝術品。我認為在做陶瓷的過程中,心情是很重要的,必須要心平氣和、從容不迫、鎮定自若地操作。不然你一緊張害怕,就會手抖把整個作品都毀掉了。

“片片紅葉情,濃濃國瓷韻”。陶瓷藝術,是中國獨特的傳統文化。今天能瞭解到這麼多關於陶瓷文化的知識,我感到十分激動和喜悅。希望這種文化能一直流傳下去。

遊覽??港博物館 篇18

國小五年級作文 ,835字

7月13日,人民日報數字鹽城聯播網組織我們小小故事王前往東臺參加生態遊,我們聽到訊息都很興奮,一大早就來到集合地。上了大巴,一路上談笑風生,不知不覺就來到了第一站———??港博物館。這是個帶有紅色飛簷流瓦的民族風格建築。

今天天氣悶熱無比,下著的毛毛細雨根本起不了避暑降溫的作用,可走進紅色古風博物館,頓時一股涼氣撲面而來。講解員阿姨首先介紹了海漁文化,從講解中我瞭解到??港是個由海浪推送的淤泥堆積起來的小鎮,而且每年還在向東延伸。這真是個大快人心的好訊息呀,照這麼延伸下去,那??港豈不是越來越大啦!哈哈哈!前景一片美好。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港人靠海,自然多以煮鹽和打魚為生。這個博物館裡陳列著古代??港人勞作的蠟像,投影裡還滾動播放著他們勞動的過程,讓我們這些養尊處優的孩子,也能感悟到古代??港人生活的艱辛與不易。

??港是鹽城唯一一個沒有被工業化汙染的溼地,空氣好,環境優美,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棲息在這裡的鳥類也非常多,約有380多種,還有鳥中大熊貓——勺嘴鷗呢!觀看溼地鳥類視訊時,大家都被鳥類的種類多、數量多震驚到了。

講解員還介紹了許多東臺籍的戰鬥英雄故事。其中我最佩服孫仲明。孫仲明原名孫二虎,1908年出生於一個貧苦家庭,7歲開始下海謀生,17歲成了船老大。在新四軍的說服下,他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不僅出色完成了“海上祕密運輸線”的任務及安全護航工作,還組織並指揮數十次戰役呢。

??港人以勤勞儉樸著稱,他們參加的勞動專案有很多,拿得出手的特產也不少,如東臺發繡、蠶繭絲綢、海鮮、魚湯麵、臭豆腐乾、陳皮酒、大餅、三倉西瓜等,都是享譽海內外的產品。

參觀了??港博物館我才知道,??港不僅有悠久的歷史,還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港,這個美麗的海濱小鎮,值得你來賞美景、嘗海鮮、潤心肺……

首都博物館遊記 篇19

國小五年級作文 ,1059字

旅小鼠出場啦!

嗨大家好!我是旅小鼠,人們都說我是一隻愛旅遊的老鼠。作為愛旅遊的老鼠,必須要名副其實。許多旅遊愛好者在我的電子郵箱裡寄來了自己的想法,我也毫不猶豫的同意了。

到底是什麼想法呢?“小鼠,你喜歡旅遊就開一個旅遊團吧!團名我已經想好了——旅小鼠旅行團。”於是,我的名字從“小鼠”變成了“旅小鼠”。既然是旅行團,現在我們要“遊”起來!

2遊起來

首先我們走進了地下一層“探祕北京中軸線”展廳。中軸線是什麼?是數學課上老師講的軸對稱圖形中間的虛線?嗯,你很聰明,說對了一半。只是在城市或較小的建築上的“虛線”,被建築學家稱為“中軸線”。告訴你一個小祕密:北京這座城市也有中軸線,想了解更多知識嗎?和旅小鼠一起走吧!

說到北京中軸線,要從元朝講起,我們一起穿越時空……“旅小鼠,這是哪裡?好熱鬧呀!”現在我們來到了至元九年(1272)年的“北京”,這一年把“北京”命名為——大都。元朝滅亡了,轉眼間到了洪武元年(1368),將大都改為北平。永樂十八年(1420),南京都城遷往“北京”。穿越到1644年的時光,再次翻“牌”,順治元年清軍佔領北京,又經過多次翻“牌”到了現代。

2012年,北京中軸線被列入《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單》其中包括永定門、先農壇、天壇等14處。“旅小鼠前面還有更多的展廳等著我們呢……”被一句催促聲打斷,我們繼續參觀下一個展廳。在這裡我們可以瞭解人類從古至今的文化發展史。“旅小鼠,上一個展廳我沒參觀夠!”跟我走,我帶你看一件東西!

這是一位人人皆知的皇帝在北京中軸線的建築裡書寫的。這件東西代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結束,它是1912年2月12日年僅6歲的清朝末代皇帝書寫的。上面的字清清楚楚、工工整整蓋上了御印。他是清代宣統皇帝的退位詔書。

首都博物館真是太大了,旅小鼠已經累得精疲力盡了才把主要的內容帶大家“遊”了。相信大家一定感受多多!不聊了,我要去設計下次的旅行計劃。2020年第二站,不見不散!

遊中國國家博物館有感 篇20

國一作文 ,680字

伴隨著春天的腳步,我們全體初一年級學生來到了位於天安門東側的中國國家博物館。

一進到博物館。大廳寬廣明亮,地上是光滑的大理石。陽光從外面照進來,把博物館照射的蓬碧金輝。博物館高階,大氣卻又不失莊重和優雅。

在開始之前我們觀看了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簡單介紹影片《國脈》在這部短片中讓我更多的瞭解到中國上下五千年的輝煌歷史,真是讓我受益匪淺啊!

中國國家博物館有兩個基本成列。一個是“古代中國”,另一個是“復興之路”。我們女生參觀的是“古代中國”中陶器的部分的彩陶,老師你首先給我們介紹了陶器,然後給我們佈置了任務。

我們組的任務是去仔細臨摹人面魚紋彩陶盆上的圖案。在繪畫中看起來非常好畫。但要真正畫到精準,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大到幾條花紋,小到幾根毛。從這裡可以看出古人對藝術的熱愛不是可以用幾條線來比喻的。

這件人面魚紋彩陶盆出土1955年陝西省西安市半坡,是仰韶文化的代表作。他呈紅色,口沿出繪有間斷黑的長條,內壁似黑彩繪出兩對對稱人面魚紋,寓意年年有餘,因為魚有遊的特徵,希望自己也有朝一日像魚一樣在水裡遊,可以表現出他們對未來的創想,對未來寄託無限的希望。

畫完後我們進行了交流,雖然裡面有各種各樣複雜的知識,但這毫不影響我們對歷史的熱情與探索。這次活動讓我體會到中國燦爛的藝術文化。

一次簡單的旅程,讓我受益頗多。一次穿越上下五千年的時空隧道,讓我感受到中華的悠久歷史。一次收穫滿滿的知識,用探索的萬花筒瞭解歷史長河中的點點滴滴。它走遍五千年的道路,風雨無阻。卻依然屹立世界的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