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覽都江堰相關作文20篇

遊覽都江堰 篇1

記事作文 ,762字

7月22日,我和媽媽來到了四川成都的著名景點——都江堰!讓我見識到了這個來自兩千多年前的古代水利工程有多麼的讓人震撼!

都江堰是當年李冰父子用血汗創造的奇蹟。它包括了:寶瓶口、飛沙堰、魚嘴三大主體工程。

走過被稱為“天府源頭第一橋”的都江堰市南橋後就來到了堰功道,堰功道的兩邊立著各個時期修建都江堰的功臣們的雕像,有李冰、李二郎、諸葛亮……順著石階往上走,就可以看到“寶瓶口”,這是當年李冰父子帶領當地人民挖了8年多時間從堅硬的岩石上鑿開一個大口子才修建成的。從上面往下看,它就像一個花瓶的口,所以被稱為“寶瓶口”。

出了“寶瓶口”經過了一個橫江的吊橋——安瀾索橋,搖搖欲墜的橋,橋下是急匆匆的內江水,江面上還不時捲起一個又一個旋渦,令人望而生畏。我扶著搖搖晃晃的橋欄,一步一步地前進著,不平穩的木橋讓遊客走得都像是在跳舞。下橋後就到了“飛沙堰”,“飛沙堰”是用藤籠裝滿卵石堆砌而成的,主要是把內江超量的水流以及泥沙從這排到外江,從而保證灌區的安全,起到防洪減災的作用。

再往前走,就到了“魚嘴”,它呈三角形,就像魚的嘴一樣,也是人工修建而成的分水堤。站在“魚嘴”的前方,遠遠望去,洶湧的江水一瀉而下,經過“魚嘴”的分流後,水流就變得平穩、緩慢了。如此,這個水利工程就不需要人工再行管理了,這是多麼神奇啊!

經過一天的遊玩,我不僅瞭解了歷史故事,還知道了古人的智慧,開闊了眼界。伴隨著天空飄落的雨滴,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都江堰。

都江堰遊記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713字

又是一個美好的夏天結束了。在這個暑假裡,我去了成都。我最喜歡的景點是都江堰。

爸爸在去都江堰的途中對我說:“都江堰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結晶,它充分展現了李冰父子不畏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都江堰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一直使用的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巨集大水利工程。”爸爸的介紹讓我對都江堰景區充滿了嚮往。

我們走過南橋,跨過岷江,進入都江堰景區。那天天空萬里無雲,太陽火辣辣地炙烤著大地,但景區裡遊人如織。在景區裡,我被一處噴泉裡的景物吸引住了。導遊向我們解釋:這些景物都是古代人民修建都江堰的工具。擺放在噴泉外面是竹籠,它是用竹條捆起石塊,壘砌成牆,抵禦水流的好幫手。還有一些鐵棒和三角架。在噴泉底部的鐵棒,是來測量沙子深度的工具。在竹籠上方的三角架,是用來固定竹籠的。看到這個,我立刻想起李老師在課堂上對我們說的,三角形最具穩定性。古代人民能在千年前就利用這個原理修建都江堰,我由衷地讚歎他們的勞動智慧。

我繼續往前走,躍入眼簾的是一片綠茵茵的“原始森林”,一望無際的樹木蒼翠欲滴。我不由自主地跑進樹林,在粗壯的大樹間來回奔跑,夏天的炎熱頓時消失的無影無蹤,周圍瀰漫著香甜的新鮮空氣。啊,真舒服!可惜不能帶走。

我終於來到了魚嘴,一陣水汽鋪面而來。前面滔滔的江水洶湧流過,在這裡激起大大的水花,嘩嘩作響。江面上,你會看到有些地方無緣無故地發起浪濤。我問過爸爸之後才知道,其實這是江底的石頭在作怪,是它打起了一朵朵浪花,目的是為了消卸掉水的衝擊力,哦,這就是它為什麼叫飛沙堰了!

再回頭眺望遠處的寶瓶口,看著水流緩緩地流進成都,我不由自主的感嘆道:“都江堰真壯觀啊!”

都江堰遊記 篇3

國小三年級作文 ,463字

令人期盼已久的暑假終於來了,爸爸給我們安排了許多有趣,好玩的活動。首先,我們的第一站就是去都江堰。

我們坐著地鐵來到了這個令人期盼的地方。剛走進大門幾棵高大的銀杏樹彷彿是在迎接我們。不久,我們來到了一座橋,橋下是奔騰的江水,水聲震耳欲聾,我被此情景情景驚呆了。這潮水,彷彿像千軍萬馬衝鋒陷陣。當他們遇到敵人時。就會濺起一大片水花和雪白的泡沫。

我們逛完了都江堰。爸爸和我們講了都江堰的來歷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於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兩千多年來一直髮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餘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巨集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我真佩服李冰父子的毅力、決心和智慧,我們要學習他們堅持不懈的精神。

遊都江堰有感 篇4

國小四年級作文 ,721字

“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7月30日,我和爸爸媽媽一起遊覽了世界上最偉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為解決成都平原的旱季乾旱、雨季洪水的問題,李冰父子奉命修建這一水利工程。李冰父子充分運用他們的知識和智慧,利用20年的時間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使成都成為了“天府之國”。

都江堰水利工程共分為三個部分,分別為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第一部分為魚嘴,之所以稱為魚嘴,是因為這個工程像一張閉著的巨型鱷魚嘴。它將岷江水分為兩部分,左邊稱為外江,右邊為內江。利用河床寬度和深度的不同,實現水的分配。旱季的時候,十分之六的水流往內江、流往成都平原,解決生活和灌溉的問題。雨季的時候,十分之六的水排往外江,避免過多的水造成成都平原的水澇。我們去的時候正值雨季,站在魚嘴上看上游的岷江,江水就像白馬一樣齊頭並進,那聲音如同天崩地裂,好像千千萬萬條巨龍在齊聲吼叫,碰到魚嘴後就自動分成了兩隊。

第二部分為飛沙堰,飛沙堰的作用是過濾泥沙,避免堵住水道。魚嘴分過來的內江水碰到狹窄的寶瓶口和離堆時形成一個大大的漩渦,漩渦將江水裡面的泥沙甩到飛沙堰上,這樣就會起到過濾泥沙的作用。它還用另外一個重要的洩洪作用,當寶瓶口的水太多的時候,多餘的水就會從飛沙堰再流回外江。

第三部分為寶瓶口,李冰父子通過精確的計算,它能夠將不多不少的水放入成都平原,因此被稱為“寶瓶口”。寶瓶口原來是玉壘山的一塊石壁,因為當年沒有火藥,李冰父子用熱脹冷縮的方法花了8年的時間才炸開的。他們用火將山體燒的通紅,然後用涼水猛擊,這樣石壁就會裂開了。

拜見了這麼偉大的工程,我不禁被古代人的智慧折服了。我想到了一首小詩:“現代何有都江堰,還靠古代李冰建。若是沒有李冰功,成都何為天府國”。

都江堰遊記 篇5

國二作文 ,786字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關鍵是如何讓其為我所用,都江堰便是其中代表之一。

初聞都江堰,尋思著便是個尋常水利工程罷了,遠遠沒有美食對我的吸引力大,但既然到了,便去看看好了。

一進門,便是豎立著5A級功績的石塊,是何德何能讓一個水利工程獲得“世界遺產”稱號呢?

再往裡走,兩旁是青銅色的人物石像。一列排開,服飾各異,其中不缺乏我們的熟人諸葛亮,更有著許多為維護都江堰耗盡心血卻不為人知的功臣匠人。他們,不僅是都江堰的功臣,更是幾千年來保“天府之國”安定的功臣。

望著一尊尊銅像的陌生面孔,我有些失神,有些可以理解“世界遺產”的名不虛傳了。他們只是眾多匠人中的代表部分,而都江堰也只是歷史建築的代表之一。其實這些銅像是一份淳樸的縮影,一種對文化長河傳承保護的堅定與智慧。因為有著人與自然的相輔相成,因為一直以來人類並未對大自然丟下尊重與敬畏,所以水是生命之源,而不是常有洪澇之災;所以我們才能平安幸福地生活,而不是妻離子散。

餘秋雨先生曾道:“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實際上,卻是人領悟了水,順應了水,聽從了水。”

未見其流,先聞其聲。

聲音是慢慢變大的,像是蓄力著,等待著高潮。過了人山人海的鐵索橋,視線便明朗了,水是不甘被馴服的,它在狹窄的石壁間衝蕩,濺起白色的浪花,可終是一滴水也未脫離石壁的懷抱,望著水流去的方向,是雲霧繚繞的青山與稀稀落落的人家。閉上眼簾,覺得水便是活的,是有靈性的,浪聲是沉穩有力的心跳與不甘的嘶叫,便是如此,為莊稼澆灌,將一滴滴水的靈性給了人類。站在魚嘴旁,望著滔滔而去的江水,我的思緒往雲深處去。

《道德經》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兩千多年前,一位先哲懂得了水,懂得了自然。

兩千多年後,人與自然,仍相輔相成。

都江堰遊記 篇6

國三作文 ,926字

大年初六早上七點,我們一家四口離開賓館,坐上地鐵,前往火車站。

到了成都站後,我們又經過了幾十分鐘的痛苦等待,終於在八點多登上了開往都江堰的動車。

動車開著。我如痴如醉地看著外面的風景:高低不平的房屋,清如銀帶的小河,還有森林,農田,彷彿有一個巨人將他畫的畫1一個一個的擺在我眼前。不過,看了半個小時的風景後,車進了地下。再過五分鐘,動車終於進站了。

等出站後,我們就看到了一條河。它不是平靜地流淌著,而是像駿馬一樣奔騰。後來,我們才知道,那條河不是別的河,而正是我們要去的岷江。走了十分鐘的路,到了售票處。這時,我才知道青城山就在都江堰旁邊。

進了大門,過了一條小路。我們邊欣賞著美景邊走。之後,我們上了一個小樓。我往外看了一眼,看到了寶瓶口。我十分激動:上學期歷史老師就講過都江堰,從那時起我就一直想看,現在可以好好看一看它了!之後,我把頭一轉,但是由於有樹木遮擋,所以沒有看到魚嘴。

之後,我們下了樓,從河床上了魚嘴——當時是旱季——。我迫不及待地往後一看,希望能看到飛沙堰。但是,結果卻令我大所失望:由於水不夠深,飛沙堰不是低於水面兩米,而是高於水面兩米,就像一個沙灘。我們沿著西邊走,只能看到外河光禿禿的河床:很多鵝卵石。又往前走了兩步,看到一道欄杆,把水堵到外面去了。最後,我抱著不多的希望往魚嘴那裡瞥了一眼。

雖然飛沙堰和外河沒有那麼好看,但是魚嘴的景象令人挪不動步子:碧綠的岷江水從北邊奔騰而來,到魚嘴那裡就被劈成兩半,原本流到外江河道的水因為有阻攔而也流入了內江,從寶瓶口流入成都市區。看到這樣的景象,我不禁為李冰父子修建的這個偉大工程而佩服。

經過了漫長的排隊與等待,我們終於登上了一座著名的橋:安瀾索橋。我們在小學課本里學過巴金的一個遊記,講的就是安瀾索橋。橋上人很擠,但是我也實現了登上這座橋的願望。

過了橋,四個人又開始爬二王山。爬了幾百米後,我們回頭一看,整個都江堰的景象一覽無餘:魚嘴像一條大魚,水面上的飛沙堰則像它的尾巴。魚嘴旁邊還有一條擠滿了人的"魚鰭"那就是安瀾索橋。再加上岷江,彷彿成了仙境。

當時,我十分想帶上一個照相機,把那個美景拍下來。

都江堰導遊詞 篇7

國小五年級作文 ,697字

遊客們,大家好!歡迎來到四川成都的都江堰景區,我是導遊柳百川,很高興認識你們,你們可以稱呼我“牛導”。在觀賞之前,我先強調一下注意事項:一、請大家保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二、請大家愛護環境;三、跟隨團隊不要走丟。

現在,請大家跟著我,踏進都江堰大門一起遊玩吧!你們知道嗎?都江堰建於公元前256年的秦昭王時期,是蜀首相李冰父子率領民眾修建的,大約花了20年才修建而成。距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世上年代最久的無壩引水的水利工程。

乘著微微的江風,我們來到了有名的寶瓶口,大家有沒有發現一端岷江水帶波濤洶湧的江水衝了過來,但是,到了中間,它就變成了一隻忠誠的小狗,不得不流得慢了。三江口中間就是寶瓶口,寶瓶口把洶狠的江水一分為二,這種法子叫以柔克剛。寶瓶口的原理是:中間有一座被挖掉兩旁的大山,水流衝過,就自然變成了兩條,它是人工鑿成控制江水的咽喉,因此叫做寶瓶口,就因為它的外形像個瓶子。

關於寶瓶口,還有一個傳說,大家想聽嗎?

相傳李冰治水前,岷江有一條孽龍,興妖作怪,危害百姓。李冰便派李二朗和孽龍大戰,孽龍大敗,逃亡青城山王婆巖。一見老婆婆,飢餓難忍的孽龍要老婆婆為其做飯,老婆婆將鐵鏈放入鍋裡化做麵條,孽龍狼吞虎嚥地吃下面條,結果動彈不得。正在此時李二朗趕到,由黎山老母變成的老婆婆將鎖住的孽龍交給李二郎,並叮囑道:“不要殺它,沒有龍吐水,怎麼種莊稼。”於是李二郎就把孽龍鎖在泥堆的深潭裡,避害興利。

現在請大家自由活動,我們四點在對面燒烤店整合,祝大家玩得開心。遊客們,時間過得飛快,是時候要告別了,如果下次有機會我還做你們的導遊。

都江堰遊記 篇8

國小三年級作文 ,774字

“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五一小長假,我們全家來到了聞名遐邇的都江堰,拜一拜那道神奇的生命之水。

雖然天空飄著濛濛細雨,但激動的心情絲毫未減退。我們反其道而行之,沒有從正門進去,而是從後門爬山直接來到二王廟背後的觀景臺。

啊!這就是我們嚮往已久的都江堰。站在觀景臺俯瞰,都江堰的全貌盡收眼底。江水就像一條絲帶,從遠處“飄”來。爸爸用手機掃了景區二維碼,我就可以邊走邊聽講解了。原來這是李冰父子在公元前256年,帶領川西廣大勞動人民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工程。

沿著觀景臺順坡而下,遠遠望去,兩座索橋宛如兩道彩虹,橫跨江面,好一派壯觀的景象啊!兩旁古木參天,樹木蒼翠,千姿百態。沿路直走就到了安瀾索橋,只見江水湍流而下,索橋似乎成了一艘大船。走在橋上望著滔滔不絕的江水,氣勢磅礴的景象讓人讚歎。

走過內江索橋,我們來到了金剛堤。金剛堤好像一條鯨魚臥於江心,堤壩頂端形狀像魚頭,所以稱為“魚嘴”,它把岷江分為內江和外江,內江主要用於灌溉,外江主要用於排洪。

我們漫步在林蔭夾道的金剛堤上,向飛沙堰走去。飛沙堰洩洪水、排沙石,將岷江水源源不斷送往灌溉區。隔水觀望都江堰的門戶——寶瓶口,它是人工開鑿的,形狀像個瓶口,主要是引水供下游使用,同時與飛沙堰聯合控制內江水量,起到分洪和減災的作用,三者形成了一個完美的整體。面對這樣巨集偉的引水工程,我不由思緒萬千,彷彿看到來勢凶猛的洪水被“離堆”迎頭攔下,轉向飛沙堰洩入外江,進入寶瓶口又被馴服流向四面八方。

看著都江堰,我心裡默默地呼喊著:都江堰,你是中華名族的驕傲,你是中國人民勤勞和智慧的象徵!

我愛你,都江堰!

遊都江堰 篇9

國小五年級作文 ,747字

神奇的都江堰引來了海內外無數的遊客一看究竟。去年暑假媽媽帶我來到了久負盛名的都江堰遊玩。為了探祕“堰遏都江浪,民懷太守恩”典故,我們跟著導遊阿姨走近這座古老,神祕的城市。

我們先參觀了“二郎廟”,這裡是供奉李賓父子的地方,廟裡還有李賓父子的雕像呢。說到這裡,我忘了告訴大家,相傳都江堰是李賓父女為了讓大家免受洪水之災而修的,其實李賓並沒有兒子,這只是人們為了表示對李賓的尊敬而虛構的。(這些都是小鄒導遊告訴我的)

參觀完“二郎廟”我們就要去過“安瀾橋”了。安瀾橋呢則是當地一對夫婦為了讓大家過江方便而修的,而原址則在前面,我們腳下的橋是為了不破壞原址而修的。安瀾橋的樣子特別像吊橋,走起來晃來晃去,嚇得我腿都軟了,生怕掉進那澎湃的是江水裡去。

都江堰實則分為三大部分: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其作用不一,樣子也不一。

魚嘴,顧名思義就是魚的嘴,而這並不是魚的嘴,而是鱷魚的嘴。那用水泥做的扁扁的“嘴”上面還鑲嵌著大小不一的石頭。如果不是它呀,這裡可能會經常發生水澇。因為它的作用就是將江水分成兩股水流,一部分供百姓用,一部分流向長江。

飛沙堰的作用就是阻水、淘沙。它呢,其實就是一個很高的臺子,如果水位高,那麼它就會阻擋一些水前行,如果水位低,那水就會被擋住無法前行。江水中所帶的沙子在這裡也會被適當減少。

寶瓶口,可是個重要設施。它就是一座立在水中的山,這是因為水衝擊而形成的。它是淘沙的主要部分,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它就會使水中有很多沙子。它主要呈圓柱形,上面還有一座亭子。可惜的是,我們去時水位很低,沒有看到那壯觀的場面。

都江堰使我感嘆,使我瞭解歷史,使我豐富知識。

都江堰遊記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932字

中國是個地大物博、風景如畫的國家。我有幸來到自古享有天府之國美譽的成都市。既然來成都就一定要去都江堰,你問我為什麼?我就驕傲地告訴你:“如果沒有都江堰,就沒有四川的魚米之鄉,也就沒有我們餐桌上一年四季可口香甜的白米飯。”

都江堰坐落在泯江之上,兩千多年前李冰父子率眾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為把百姓從水災、旱澇中解救出來的千秋大計。兩千多年來,經過無數次修建才看到今天都江堰的雄偉壯觀,以及周邊萬畝農田防水災抗洪災和水利灌溉的作用。

都江堰每天都會有一場盛大的放水儀式,在這裡你可以領略到古人們祭水、拜水、放水的崇敬之意。

響徹山野的鼓聲和號角聲中走來了身穿倌衣的主祭官,他昂首挺胸帶領祭祀人員抬著牛、馬、羊、五穀、水果和鮮花等祭品來到祭祀臺上。一群紅衣女子們跳起了儺面舞,一群紅衣男子漢們口中一句句喊著“砍槎,放水??rdquo;。在清脆洪亮吶喊聲和號角聲中,泯江之水從千溝萬壑的山巒中奔湧直下。當我看到眼前波濤澎湃的江水奔騰而下時,我的內心也是洶湧澎湃無比激揚著的,身臨其境地感受著萬千河水匯流成江的壯觀景象。

看過莊重的放水大典後,我隨著人群穿過古老的城門走到一片竹林中。踏著青石板臺階下行,你會看到一條曲徑幽長的小巷,慢慢下行你會覺得這裡有與世無爭的恬靜安逸,有美如江南的水漫橋上踏水行的意境,你會把躁動的心情安靜下來。看著路邊柳樹成蔭卻擋不住錯落有致的木製樓閣,聞到撲面而來的香味總是不能讓人前行。看晶瑩透明的鐘水餃,麻辣鮮香的夫妻肺片,圓潤糯滑的賴湯圓,還有玫瑰冰粉鮮甜可口百吃不厭。

吃過了美食,我走到了安瀾橋邊,看似一座普通的橋卻能讓人望而卻步,也是有原因的。要有超人的膽量和決心才能勇敢地走過去。原因就是它是一座會搖晃的竹橋,你不僅要感受橋下湍急的江水讓你膽戰心驚,還要感受竹橋在空中左右搖晃帶來的站不穩。我雖然也是懷著忐忑不安的心踏上橋面,但是,我還是會勇敢地走過索橋。

通過索橋來到泯江對岸,岸上的山峰疊巒起伏直聳而立,山中的千年古樹高聳入雲,我還是勇敢地踏上了爬山之旅。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攀爬,我終於登上北峰之頂,看到遠處的山巒疊起,也由衷地感受到什麼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遊都江堰 篇11

國小三年級作文 ,651字

前幾天,我們一家人頂著炎炎烈日去都江堰遊玩了一天。

我們到都江堰景區,一進門就看到了都江堰的介紹: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於秦昭王末年,是由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看到這裡,我生髮出了一個疑問:秦昭王末年?那不就是公元前的時候嗎?那時候,沒有鋼筋,沒有混凝土,沒有吊車。人們是如何修建出那麼的水利工程呢?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抱著疑問,我拿出了導遊圖,發現都江堰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分別是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

我還沒看完,媽媽就拉著我去二王廟了。在走的時候,我還看見了兩排雕像,而且那些雕像都是一些歷史名人,比如:李冰、諸葛亮、曹操……而對於李冰父子,他們可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他們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都江堰”兩千多年來一直髮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從水旱之地變成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

來不及陷入沉思,我們就走到了二王廟。裡面有很多的文物和各種名貴花木,讓人目不暇接,連連稱奇。

遊都江堰傳承人文精神,感悟古人智慧,這也許正是“都江堰”遊人如織的原因吧!

我們在都江堰遊玩了一天。雖然我們已經精疲力盡,但是我們依然興致濃厚。可惜,我們還是隻能依依不捨地返程了。

美麗的都江堰我們下次再會!

都江堰遊記 篇12

國小六年級作文 ,1246字

都江堰,一個雄偉浩大而又古老的水利工程。這個暑假,我和爸爸媽媽有幸來到都江堰,親眼見到這造福萬民的偉大工程。

走進景區,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噴泉。噴泉四周,圍著一圈特別的“竹籠”。這可是都江堰的大功臣之一。它是一個由竹子編成的長圓筒,裡面裝滿大塊的鵝卵石,用來堵截水流,其作用類似我們現在的沙袋堵水。在噴泉的中間,還橫臥著四根大鐵棒,這就是“臥鐵”。它也是都江堰工程的必備之“寶“,是用於標記挖掘泥沙的深度。我不禁折服於古人的智慧。

繞過噴泉,我們走上了堰功道。道路兩邊立著十二尊青銅雕像,用於紀念歷朝對都江堰有傑出貢獻的人。正是有了這些前輩們的努力,讓這個古老的水利工程沿用了2000多年,至今仍造福著成都平原的百姓。

走過堰功道,前面便是伏龍觀。伏龍觀供奉的是都江堰的建造者——李冰。觀內,有一尊東漢年間的李冰石像,相傳為鎮水之物,是從都江堰水道中打撈得到。伏龍觀旁,就是滾滾而過的江水,白浪翻湧,甚是壯觀。

寶瓶口位於伏龍觀右邊,因其形似瓶口而得名,是都江堰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若要開鑿寶瓶口,需鑿穿玉壘山。但在科技不發達的2000多年前,怎麼才能鑿開堅硬的岩石呢!聰明的李冰先用火把岩石燒熱,再潑上涼水,岩石就會因冷熱不均而裂開。就這樣,李冰僅用八年就鑿出了寶瓶口。寶瓶口的特殊造形不僅起到引水作用,還可以限制洪流進行灌區。看著那滔滔的江水流過,在岸邊激起層層浪花,不由讚歎古人的聰明才智。

走過寶瓶口,我們沿江逆流而止,來到飛沙堰。我趴在欄杆上,左看右看,卻不見堤壩的蹤影,只見滾滾的岷江水向身後奔湧而去。原來,此時是盛水時節,江水早已淹過了僅有2米多高的飛沙堰。可別小瞧這矮矮的飛沙堰,江水流至此處,會先拍向堰邊的一個小島——離堆,水流受了阻礙,就回旋至飛沙堰,若水位高於飛沙堰,多餘的水和泥沙就會從堰上“飛”過,排進外江,飛沙堰因此得名。若水位低於飛沙堰,飛沙堰就會擋住水流,保證內江水量。飛沙堰設計如此巧妙,真令人歎為觀止!

參觀完飛沙堰,我們乘觀光車來魚嘴。魚嘴是都江堰工程的第一個部分,因形似魚嘴而得名。它是一條分水堤,將岷江分為外江和內江。來勢洶洶的江水流至此處,竟聽話地一分為二。魚嘴的建設十分科學。開鑿內江時,使內江的河道略低於外江,在枯水季節時,百分之六十的水就會流入內江。魚嘴建在彎道處,盛水季節時,會形成旋渦,巨大的離心力會將百分之六十的水和百分之八十的泥沙甩進外江。先進的排沙與洩洪功能,也是都江堰能沿用至今的重要因素之一。

這雄偉浩大的都江堰,正如餘秋雨先生所評價:“都江堰是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比萬里長城還要激動人心。”它造福了川蜀大地的千萬百姓,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工程!

離開魚嘴,時間不早了,我們得趕往下一站青城山!

再見了,都江堰,希望我還有機會能再來領略你的偉大和壯觀!

遊都江堰 篇13

國小五年級作文 ,961字

暑假裡,我和爸爸媽媽來到了被譽為“天府之國”的四川成都,遊覽了著名的都江堰景區。

一走進景區的正大門,離堆公園的美景就映入我的眼簾。這裡綠樹成蔭,看了讓人神清氣爽,使夏日的炎熱消失的無影無蹤。順著小路往前走,就看見道路兩邊各有一排石頭雕刻的龍頭,龍的頭微微向上,嘴巴張開,噴出細細的水流。在龍頭後面整整齊齊地放了很多盆景,這種盆景比一般的盆景大得多,有兩三米那麼高,據說這叫“四川盆景”,要形成這樣奇特的造型需要百年才行。

聽導遊介紹,成都人民從古至今一直用的是岷江水,岷江水主要是由雪山上的雪融化形成。成都地形像個鐵鍋,周圍高,中間低,在幾千年前沒有都江堰的時候,夏天天氣熱,岷江水特別大,成都會遭水災;到了冬天,岷江水小,成都常常發生旱災,這裡的人們生活苦不堪言。秦朝時,李冰來到蜀地後,利用成都的地形特點和岷江水的季節特點,用時數十年建造了都江堰,才改變了成都平原的情況,使成都變成了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

我們跟著導遊走過索橋,就看見了寶瓶口。寶瓶口是李冰建造都江堰時一個關鍵的地方,它只有二十米寬,旁邊有一個測水的“水則”。因為寶瓶口的寬度剛剛好,所以夏天水大時,水位會漲高,這樣多的水就會通過洄游離開,而在冬天水少時,因為寶瓶口的地勢低,水又往這裡流。正是這樣,解決了成都平原冬天乾旱夏天水澇的問題。

接下來我們坐著電車來到了飛沙堰和魚嘴。飛沙堰由籠篼卵石砌成,現在是用混凝土築成,它像半個括號,使江水流過這裡時,通過離心力把大量泥沙石頭“甩”出去,從而確保河底不會上漲。魚嘴尖尖的,像一條分界線,把滾滾而來的岷江四六分開,使多餘的江水往另一個方向奔騰而去。

最後,我們來到了都江堰北門附近觀看放水大典。通過演員們的表演,我們瞭解了川西文化,知道了這裡的婚嫁習俗、飲食文化、酒文化。真是一方水土一方人呀!岷江水、都江堰,讓川西大地的人祖祖輩輩生於斯、長於斯,過上了休閒、富足的生活,!

走在返程的路上,我想:在兩千多年前,科學技術還不發達,全憑勞動人民的雙手造就這壯觀偉大的工程,不依賴科技、不使用電力,造福至今,這充分展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中華民族可真偉大!

都江堰的山水 篇14

國小五年級作文 ,660字

在大千世界裡,有著許多迷人的景象,如:雲南的夜晚,江南的早晨……可我最喜歡的,還是江南的山水。

早晨,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了玉壘山。到門口時,新鮮的空氣迎面而來,“玉壘山”幾個剛毅的大字清晰可見。進到景區內部,兩排鮮花整整齊齊地擺放著,五顏六色的花朵像小朋友的巴掌在歡迎遠道而來的遊客。隨著層層石階,我們拾級而上。在一處叫“魅星點鬥”的地方,中間有一棵高大的烏木樹,它腰間纏著一根紅色的絲帶,樹冠則宛如人的頭,而右邊的枝丫猶如人的手臂。更奇特的是它的手上竟握著一枝差不多半米長的巨型毛筆,那氣勢猶如一位判官。在烏木的四周,圍了一大圈石欄柱子,柱子上纏滿了各種許願的絲帶。

我們順著石級來到半山腰,通往山頂有兩條路,一條是平坦的水泥路,一條是傾斜的泥濘小路。該走哪條呢?還是走泥濘的小路吧!我這麼想著。因為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順著坑坑窪窪的小路,我們來到了山頂,放眼望去,我感覺自己已處身於神仙極樂世界。站在山頂,俯視整個都江堰,只見它四面環山,頭頂的太陽如天使一般照耀著我和整個都江堰。

出了玉壘山,我們來到了都江堰的寶瓶口—它因像一個瓶口而得名。滔滔江水,似東海龍王的怒吼,又似開天闢地的大帝,更像千萬匹脫離韁繩的駿馬,小群匯成大群,大群在運動中擴充套件,為我們演奏著一首雄心壯志的歌,激勵著我們奮勇前進。

到了傍晚,我們返回了成都,可都江堰寶瓶口的水還在我心中流淌,玉壘山那層層石階依然如書本一般在我面前一頁頁翻開,等待我一次又一次地閱讀。

都江堰,我會再來看你的!

歷史將記住都江堰 篇15

高一作文 ,1450字

都江堰市的無數景緻讓我鍾情,可最出名的是那一座兩千多年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今日,我懷揣虔誠,慕名而來,探訪它的雄偉英姿。

令我感到驚奇的是那一座建於兩千多年前的大壩,沒有像別的古蹟那樣破敗不堪。它沉穩,敦實,篤立於此,一直髮揮著它的作用,江流溫馴;它像一位慈愛的老祖母,輕舀著瓢一瓢的水,滋養著成都平原的每一寸土地。

都江堰市公園路是必遊之地。早在車上,我就與司機師傅說好,抵達都江堰堰壩的最後一程,由我步行完成。在我心理,緩緩的步行,是真實的親近,更是誠心的朝拜。在人力的偉大面前,我惟有用此種樸實的方式才能表達我對那座凝聚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及智慧之堰的崇敬。

道路七轉八拐,從簡樸的市街進入到了景區所在。我愈加感到了水汽的氤氳,繼續朝著水汽富集的核心走著,而兩旁的草木也更顯油綠茂盛。我隱約能感受到地面的震顫,那是遠處傳來的水的有力衝擊。越向前走心跳得越厲害,我知道,它不遠了。我的心激動,按捺不住的激動;我的步子,不由自主地快了,更快了。

陡然間,我的心狂跳不已,因為已站在了它的身旁!那水,像一個又一個身強力壯的川娃子齊力拉著重物,他們鏗鏘的步伐就是那水的嘶嘶咆哮!那堰,任你股股疊疊的水如何拍打,依舊安然如故。它從容地指引著水朝下流去。到了下流的水不在像上游那般浩蕩,刷的一下被魚嘴、飛沙堰等分水堰一裁為二,乖乖地流向了平原大地。

這是多麼霸氣的馴服,水的威武壯美和怡然沉靜在這裡,不可思議卻又是那麼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讓人歎為觀止。懷揣強烈的震撼,我開啟手機,求助度娘,翻閱都江堰的歷史。原來沒有都江堰前的成都平原,或許更準確的講,沒有一個叫李冰的人佇足凝望前的成都平原,是一個水旱無常的地方。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李白一個“何茫然”,道出了當時的慘狀;一遇旱期,那可謂赤地千里,老百姓顆粒無收;一到洪澇氾濫之時,岷江猶如一張血盆大口,將成都平原覆沒於汪洋。那時候,水是凶猛的獸,恣意妄為,野性十足。而李冰,是自帶光環的馴獸之王。

秦昭襄王任他為蜀郡守。適巧當時的秦國意識到了蜀地之重,想通過南方問鼎中原。李冰看到了這裡生活極苦但卻極樸實的巴蜀百姓,他不再關注所謂的一統大業了,正如餘秋雨先生所講,他硬生生地將一項政治計劃幹成了惠及百姓的生態計劃。李冰和他的兒子二郎從岷江上流出發,實地考察,瞭解水情。現在也許看完整條岷江就幾十分鐘車程,卻不知李冰父子倆當年穿破了多少雙草鞋!但是他心中裝著老百姓,腦海中是蜀人食不果腹的場景,他下決心,要治理岷江,馴服這頭猛獸。

這樣的信仰支撐著無數次的攀爬考察,思量研究,身體力行……江邊崗亭的指揮,臨近江邊的測量……做工的川中漢子們,在這位神人的指引下格外賣力!

從此的成都平原,被譽為天府之國,李冰靠雙腳走出來的治水“三字經”和“八字真言”,如今依舊熠熠生輝。

我來到了都江堰旁的二王廟,其中是一座石像,雙手緊握長鍤,面對著滔滔岷江,雙眼深邃而寧靜。這樣的深邃,是因為心懷蒼生,這樣的寧靜,是因為福祗已成。一位農村婦女,誠懇地往功德箱裡塞了錢,對著李冰像,拜了兩拜。

我建議在都江堰旁修一座李冰像,像座刻一行《馬可波羅遊記》的記載:“都江水系,川流甚急,川中多魚,船舶往來甚眾,運載商貨,往來上下游。”

歷史不會忘記那至聖至善的“八字真言”—“遇灣截角,逢正抽心”,有了人的思想的深邃與通透,也才有了堪稱奇蹟的都江堰。歷史更不會忘記精魂所聚的都江堰—智慧、大愛與信仰,是在歷史洪流中永遠屹立的堤壩。

遊覽錢江源 篇16

國小五年級作文 ,71字
遊覽錢江源作文800字https://wWw.ZuoWen8.com/a/485280.html

都江堰,讓我心生敬意 篇17

國三作文 ,817字

清明來到都江堰,放眼望去,綴著點點翠綠的山巒向著天邊延伸去,蜿蜒的岷江卷著淡淡的細沙從兩岸的山間流過,都江堰則似一葉扁舟,靜靜地橫臥在岷江的臂彎裡。

正是在這裡,戰國的李冰父子歷時數十年,留下了這震撼人心的“分水嶺”。不論是都江堰這浩大水利工程的壯闊,還是李冰父子堅定不移的信念和對國家的熱忱,都令我敬畏不已。

一座小樓立在江邊,紅漆已是斑駁不堪。沿著狹窄又陡峭的樓梯上至三樓,一個巨大的窗子映入眼簾。我不禁想到,當時的蜀郡守李冰隔著這窗,望著滔滔江水流過,為中原人民乾旱缺水、土地貧瘠而憂慮,又為自己對都江堰的建造還不能十拿九穩而嘆息。

走過橫跨江面的索橋,踏著腳下吱吱啞啞的木板,彷彿耳邊響起了李冰父子引著百萬餘民眾走過索橋的聲音,民眾們則接連扛著工具,一支支激昂的山歌從夾岸飄過……

終於來到都江堰“魚嘴”最前面的平臺上,如今它用堅實的水泥築起,鵝卵石在水泥上錯落有致地鑲嵌著。可是彼時的人們又是如何修築它們的呢?歷史課上老師曾講,人們在岸上把巨大的鵝卵石裝進編好的竹籠,用小舟載著划到江心,再一起把這些竹籠一個個投至江底。他們也曾有過絕望,有的人甚至在這裡被浪花吞噬,但這一切都不曾阻擋他們一步步前進,都江堰工程也最終落地。不知李冰若站在現在高大而又牢固的都江堰上,心中是否也同我一樣洶湧澎湃?

青石板路的兩旁,一座座刻滿文字的石碑林立,一個個鏽跡斑斑卻還神情如生的雕像聳立,那路旁一串串大小腳印連起……無不喻示著歷代君王、丞相為都江堰作出的不可比擬的功貢獻。都江堰帶來的不僅是純淨的水源,更是為中原地區的人民帶來了希望與憧憬。我竟走過了他們曾走過的小道,正如我們踏上他們踩下的道路,走向光明的未來。這裡的一切都似一卷攤開的陳舊史冊,向我講述著一幕幕動人心絃的歷史。而正是這一幕幕歷史、一座座石碑、一個個雕像和那一串串腳印,讓我不免心生無限的敬意!

別了,岷江的浪濤擊打都江堰的聲音還在我耳旁縈繞,卻似乎更加清晰、堅定而有力。

都江堰研學之旅 篇18

國小四年級作文 ,469字

週三徐老師宣佈我們本週五要去都江堰研學,研學的主題是“觀拜水大典,探古堰文明”。

今天我們全班來到了都江堰,先去觀看了“拜水大典”,聽導遊說這次拜水大典只是表演節目,真正的是在每年的清明節。都江堰拜水大典距今已經有1000多年曆史,是為了紀念和祭祀修建都江堰的李冰父子,祈求成都平原五穀豐收、國泰民安,它也代表了春耕的開始。正是有了都江堰的水,成都平原才物產豐富,人民才能安居樂業。

看完拜水大典,我們來到離堆公園參觀。古時候岷江水非常湍急,一到汛期,岷江水就會淹沒成都平原的田地和房屋。於是秦王嬴政就派李冰來治水,李冰觀察了這一帶的地形,將玉壘山挖開了一個長80米,寬20米的豁口,它就被稱為寶瓶口;李冰又用挖玉壘山的山石沿著離堆修建了飛沙堰和魚嘴,將岷江分成了內江和外江,內江的水引入到成都平原灌溉,外江水流入長江。寶瓶口將內江的沙石排到飛沙堰,在每年岷江枯水期的時候,人們就把飛沙堰的沙石挖走。自從有了都江堰,成都平原再也沒有發生大的水患了。

都江堰水利工程到今天仍然在發揮防洪灌溉的作用,造福成都平原,我們一定要好好愛護和利用它。

都江堰南橋 篇19

國小六年級作文 ,706字

這個週末,爸爸媽媽又帶我去都江堰看南橋啦!那是一座經歷了無數風雨至今儲存很完好的橋。

都江堰南橋原名“普濟橋”,是建在蒲陽河上的一座雄偉壯麗的廊式古橋,被譽為“水上畫樓”、“覽勝橋”、“雄居江源第一橋”。這座橋長133米,四排五孔。橋頭有民間彩塑,書畫楹聯融為一體,雕樑畫棟十分耀眼。橋的頂端還有《飛天》、《水漫金山》、《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等民間彩塑。它們真是形態各異、栩栩如生,讓人忍不住感嘆古代人的工匠手藝同樣高超!

聽當地老爺爺老奶奶說,踩過南橋,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我們迫不及待地跑上橋欣賞廊頂的壁畫,累了就坐在兩側的椅子上休息。我趴在橋欄杆上往下看,蒲陽河正怒吼著,水聲震耳欲聾,“轟隆隆”的聲音像在開大炮又像在打鼓,時不時飛濺起兩米高的浪花,打得我“滿頭大汗”。我趕忙把臉擦乾淨。

我還在橋頭髮現兩幅石刻畫,左上角分別刻著“逢正抽心”和“遇彎截角”四個字。爸爸告訴我,這是兩千多年前修建都江堰的李冰父子偉大智慧的治水思想。

看了這麼完整的古橋,我不禁聯想起了雄偉的立交橋、承載高鐵的高架橋,還有石拱橋等等其它很多橋樑。總之,人們修建它們時一定花費了不少的心血和時間,才有今天這麼多方便、美觀的橋樑。每一座橋的背後都有多少的能工巧匠啊,它們都是由很多偉大的人們修建而成的。

今天,我們也有很多很多的科學家、建築師正在設計未來的更美觀、更方便的橋樑,包括我們週六到都江堰坐的動車就是一直飛速奔跑在高架橋上。牢固的橋樑讓動車速度輕而易舉地賓士到了206千米每小時。這又是一座了不起的橋樑!

我希望自己也能像那些設計和修建雄偉橋樑的人們一樣,做一名充滿智慧的橋樑專家,為社會、為國家、為全世界做出偉大的貢獻。

美麗的都江堰 篇20

國小四年級作文 ,479字

今天,我們要去都江堰遊玩。

我們先在成都逛了逛“獨家記憶”,又在外面的“大妙火鍋”吃了美味的火鍋,真是又辣又爽啊!然後我們就坐火車來到了都江堰。那裡剛下過雨,一個叔叔開車拉著我們往上開,旁邊的山又高又陡,上面長的全是綠綠的樹。可能剛才雨下得大,此時雨水正順著山往下流,就像一道道小瀑布,甚至有滑落的石塊,有些嚇人。不一會,叔叔把我們拉到了“大壩”“魚嘴站”這兩處地方。哇!實在是太美了,彷彿來到了人間仙境。橋下兩邊都是湍流不息的河水,遠處綠綠的山上繚繞著白白的霧,再加上剛下過雨那清新的空氣,我的心都醉了。媽媽激動得直說“真是太美了”!這對於我們我們新疆看不到水的人來說,真是太難得了。後來。我們又下山逛了南橋,從橋上過去,就是繁華的商業街。那裡吃的、用的應有盡有,我們還看到了正宗的川劇表演,可惜我一句也聽不懂。我們邊吃邊逛,到了晚上,才戀戀不捨地離開了這裡。

都江堰真是太美了!回去後,它那仙境般的美麗還一直在我的腦海裡揮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