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節約等於浪費相關作文20篇

過度節約等於浪費 篇1

國一作文 ,832字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隨著節約的傳承,“過度節約”的現象也在不斷湧現。所以,我想宣告——過度節約等於浪費。

我並不是在危言聳聽,這是有事實依據的。

當今社會,最值錢的莫過於“土地”了。在價值堪比黃金的土地上堆放雜物,是節約還是浪費?節約了,這並沒錯——省下了一堆雜物;浪費了,這也沒錯——為了存放一些分文不值的雜物,而買了一塊價比天高的土地,這顯然虧了。

這就是“過度節約”,貌似在節約,但本質上是在浪費。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

買一支價值10元人民幣,可用30天的牙刷,或者買三十支價值5角人民幣的一次性牙刷,哪個划算?廢話!假若你認為後者單價便宜,那你便加入了“過度節約的‘浪費’隊伍”中了。牙刷本就不環保,一次性的更是如此。所以,不僅不環保,還浪費錢。

過度節約還是一個惡性迴圈。我身邊倒是有很多“剩菜黨”,他們大多是中老年人。平時煮一樣分量的菜,今天菜煮多了,變成了“剩菜”;第二天,為了“節約”,吃完了剩菜,結果又剩了菜;第三天,又吃剩菜,又剩了菜……惡性迴圈便開始了。既然如此,為何不“浪費”一次呢?何必如此折磨自己呢?為了節約,用“剩菜”把疾病和自己的距離越拉越近——豈不是“得不償失”?

那麼,言歸正傳——“節約”到底是什麼?

沒錯,節約就是為了“浪費”——為了必要時適當的“浪費”。

節約與浪費,這確實是個耐人尋味的問題。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 篇2

國一作文 ,648字

現在社會上最流行的一句話莫過於“節約光榮,浪費可恥”了,可是,事實上社會上又有多少人真正的說到做到了呢?又有誰盡職盡責的履行了這個每一個公民都應該盡的責任呢?

說實話,其實我也是一個不節約的人,每天中午、晚上在食堂吃飯時,總是要剩一點菜、一點飯。直至想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時,才深感內疚。其實我的爺爺奶奶也生活在農村,也是農民。當他們在田裡辛苦的勞作時,當烈日炎炎炙烤著他們那已彎曲的背時,當他們的汗水一滴一滴的滴在土壤裡時,我的心一次又一次的被震撼了,一粒米對於我們來說不值一提,可是對於農民們來說,那就是汗水一滴一滴的滴出來的啊!所以我們應該尊重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珍惜糧食,從我做起!

節約糧食固然重要,節約水更重要!

現在有許多公益廣告都在提倡節約用水。確實,水是生命之源。沒有了水的滋潤,我們也許很快就會死去。我們就像一棵棵小小的幼苗,水滋潤著我們,我們就像一朵朵含苞待放的鮮花,水灌溉著我們,我們就像剛出生的嬰兒,水養育著們。可是,生活中,我們對這位“液體媽媽”越來越冷淡。浪費水資源的現象隨處可見,水龍頭不扭緊,把沒喝完的水都倒在地上……數不勝數。讓我們想一想雲南那邊,每家一個月只有幾盆水,一家人每天早上去很遠的地方拉水。他們的水資源多麼缺乏,他們喝上一回甘甜的水多麼不容易,我們還好意思浪費水了嗎?

一滴水,不算多,一滴一滴匯成河。一粒米,不算多,一粒一粒積滿蘿。一塊石,不算多,一塊一塊修亭閣。一棵樹,不算多,一顆一顆綠山坡。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篇3

國二作文 ,569字

“節約萬歲,浪費可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幾乎每一個餐廳都會貼上類似的標語。但現在的浪費行為仍然隨處可見。

節約是一種傳統美德,但卻沒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做到。嘴上說要節約,但不體會勞動的艱辛,怎麼會去節約成果?有許多孩子沒有下田割過稻子,所以他們不能體會勞動的辛苦,他們也不會知道糧食的來之不易,當然也就不會去節約了。

但是,只要有節約的意識,還是可以做到的。習近平主席剛上任時就提出了“光碟行動”,提倡要吃光碟中餐,絕不浪費一粒米,一棵菜,“光碟行動”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各地的浪費糧食的行為的確縮減了不上,但是浪費水和電的行為仍然存在。

許多人沒有意識到水和電的珍貴。其實,我國的人均淡水資源是非常緊缺的。是缺水國之一。但有些人卻認為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因此,經常一邊放著水,還一邊做別的事,讓水源白白浪費了,我們應該要養成節水意識,讓水迴圈使用,不讓水龍頭獨自流淚。還有節電,現在科技進步,用電的地方越來越多,但浪費電的地方也越來越嚴重。有的孩子一邊開著電腦,一邊玩手機,另一邊還瞅兩眼電視。但大人們也只是視而不見。這也就促成了孩子們的浪費行為。其實,我們應該節約用電,最起碼要做到人離燈滅。不同時使用不必要的電器,因此,我們一定要節約。

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需要我們的繼承和發展。文明餐桌在行動,校園掀起節約風!

過度寵愛等於溺愛 篇4

高一作文 ,944字

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愛自己的孩子這是天經地義的事。但若每日接送便會讓孩子的依賴性更強,父母終究會老。孩子終究要走向社會,獨自撐起自己的一片天空。到時候孩子沒有得到歷練將如何在社會上立足呢?要這些公主、皇子在別人面前唯唯若若,掙錢養家,這可能性大麼?

父母每日接送孩子,同時也讓孩子的心理受到相當大的打擊。因為有的孩子想給自己留一片可以自由發展的空間。他們想在課後與同學聊聊天,開開玩笑以緩解學習壓力。與朋友放學邊走路邊吃個小零食,增進一下同學情誼,而這些都被父母給壓制了。心理便會對父母產生憎惡的情緒,也不願與父母交心。

她第一天上高中,父親老來得女,於是對他特別溺愛。父母今日如往常一樣開著自家的寶馬送她來學校,周圍好多同學向她投來了羨慕的眼神。寶馬車呼嘯而至,停在了她班級門口,昂起驕傲的頭,走進教室,被迎面而來的男生撞了一下,摔倒在地。父母急忙跑過來問:“寶貝沒事吧!“她二話不說,”哇“地一聲便哭開了。父母不知所措,拉過那個男孩,便要求他道歉。誰知那個男孩也倔死,就是不肯認錯。她便哭得更厲害了。父母沒辦法,便想打電話找男孩的父母。如果再不道歉他們便不客氣了。男孩反而不畏懼拿起電話”喂,爸媽,我……“男孩的父母開著賓士呼嘯而來。大叫,誰敢欺負我家兒子。於是,便開始罵開來。土豪的氣質顯得淋漓盡致。結果兩方都沒落好,人人身上都掛彩,而她檫去臉上的淚珠緩緩地走進寶馬車裡。父母心裡頓時拔涼拔涼的。

你像一個至寶,父母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而父母親也許沒有想過自己無微不至的關愛將會害了孩子吧!

古時候有個人,家中生有十多個鳳胎,卻西下無子,心有不甘,便多娶了幾房姨太太,終於產下一子名叫“留根”。留根玩心重,喜歡和同齡的孩子摔打嬉鬧,可是這個人對寶貝兒子愛護有加,每天跟在後面和他一起上學堂,生怕他有個閃失。自己連根都沒得留。有一天留根和他的幾個朋友在外面嬉鬧,朋友把他摔傷了。第二天他爹到他朋友家鬧事,所以當地的孩子都不敢再和他玩了。他每天鬱鬱寡歡,他爹想盡各種辦法逗他開心,他都無動於衷。

對於父母接送孩子,我認為在孩子幼年時是一種保護孩子的手段。而待孩子長大了,便不應該這樣做。否則,孩子可能失去自我保護能力,且難以在社會上l立足。所以,身為父母不要過度寵愛孩子了!

厲行節約杜絕浪費 篇5

國小三年級作文 ,501字

今天,我讀了習近平總書記寫的一篇批示後,感觸頗深。

在一家家餐飲單位的入口往往都貼著:嚴禁浪費。雖然只有這短短的四個字,但是許多人都是做不到的。如果你不信,你就隨便走進一家餐館去看看:客人雖然都已經走了,但是留在盤子上的還有許多的剩菜,有些菜連碰都沒有碰過,就要倒了,讓人看了就心痛。

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就再一份《網民呼籲遏制餐飲環節“舌尖上的浪費”》的材料上寫道:浪費之風,務必狠剎,嚴格落實,節約措施,堅決杜絕公款浪費,甬城128家餐飲企業相應“光碟”行動。我也不能例外。

看到這裡,我對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表示十分贊同,我想到了:節約節約,積少成多,一滴兩滴,匯成江河。是呀,我們現在的孩子都是溫室裡的花朵,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但是在山區的孩子,他們連飯都吃不飽,衣服都穿不暖。而我呢,在洗手擦肥皂時,還放著“嘩啦啦”的流水;在用餐時,飯吃不下了,就倒掉。我現在想想,這太不應該,太浪費了。從今天起,我應該囊中未空先節約,不再浪費了。

通過今天的學習,使我明白了,一天省一口,一年省一斗,不能再浪費了。總之,人人都要樹立鋪張浪費可恥,勤儉節約光榮的良好社會風尚,從我做起,量入為出,做勤儉節約的模範。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 篇6

國小三年級作文 ,557字

每當我們出現浪費的情況時,常常能聽到媽媽唸叨:節約光榮,浪費可恥!這句話都可當我們的家風了。

吃飯的時候,我把飯粒灑落到桌子上、地上,媽媽就會念叨:“買幾隻小雞養在桌子下好不好呀?這樣地上的米粒就不會浪費了。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知不知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糧食可不能糟蹋了!”媽媽的話會讓我臉紅,乖乖地把飯粒撿起來的。

有時桌子上灑了點水,妹妹一下抽出三、張紙巾要擦。媽媽的聲音又出現了:“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知道嗎?需要多少就拿多少,不要浪費,紙巾是用木槳做的,少用紙巾可以少砍一些樹木。保護環境,從小事做起。”媽媽的話會讓妹妹把手停下,把多出的紙巾重新放進紙盒子的。

早上刷牙的時候,弟弟擰開了水龍頭,自顧著刷牙卻沒關上。媽媽又出現了,生氣地說:“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刷牙的時間水白白流掉,別以為只有那麼一點點,如果一直這麼下去,一個月,一年下來要浪費多少水。別忘了,現在還有很多人喝不上乾淨的水呢!”一向調皮的弟弟不敢頂嘴,悄悄把水龍頭關了。

就這樣,生活中無論鉅細,媽媽都會提醒著我們要節約,莫浪費。漸漸地我們也養成了節約的習慣。地球資源非常寶貴,節約意義重大,我要把這習慣保持,把節約的好家風傳承下去!

關於浪費行為的建議書 篇7

寫信作文 ,481字

全體公民:

近日,我在許多飯店發現浪費的行為,有些人吃完飯後把剩菜剩飯往桌子上一扔就什麼也不管,這種現象在很多城市的飯店是很常見的,不僅有浪費飯菜的行為,還有許多浪費例如水電、紙張的行為,從而可見,浪費的行為對人們而言是不勝列舉的。

問題出現的原因是因為這些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有了巨大的進步,公民們也漸漸變得富裕起來,對生活的需求也漸漸提高,浪費這種行為也漸漸變強大起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千百年的名言也漸漸從人們腦子裡淡忘了。

為了重拾節約,我提出以下三點:1、在飯店點菜時儘量少點,吃完飯後把剩下的食物帶走,避免浪費;2、浪費紙張也是非常可恥的行為,你們可知道,一棵生長了十餘年的樹才能製造出一箱A4紙,近幾年來,我國的樹木不斷減少,其中三分之二的樹木用來造紙,現在,有些地方已經從森林變成了沙漠,還有許多地方連沙塵暴也抵抗不了,我建議大家應該回收利用紙張。3、我還希望學校裡的學生能做好環保,把學校裡的垃圾收拾乾淨,此外還要提醒自己的父母不要浪費,不要因為有了錢就忽視了節約。

希望全體公民應該忘記浪費,記住珍惜。

尹鴻翔

201X年9月24日

勤儉節約樂於助人 篇8

國小四年級作文 ,613字

每個家庭都會有不同的家風家訓,而我家也有良好的家風,“勤儉節約,樂於助人”就是我的家風。

我的爺爺以前是當兵的,在他們那個年代,食物的缺少是他們面臨的大問題。每當急需食物的時候,爺爺總是會把自己僅有的食物給別人,自己只能靠泡開的黃豆緩解飢餓。因此,在我小的時候,爺爺就教育我要勤儉節約,可是調皮的我在吃飯的時候總是把飯米粒弄到桌上,而爺爺卻是將桌上的飯米夾起來吃了,意味深長地說:“孩子,聽過李紳的《憫農》嗎?裡面寫的好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你怎麼能這樣浪費農民伯伯辛苦種的糧食呢?”我立即羞紅了臉,同時也記住了爺爺的這番話,它時刻鞭策著我,要做一個節約的人。

想到“樂於助人”,我不得不講一個故事:一天雪夜,潔白的雪花漫天飛舞,似煙非煙,似霧非霧,整個城市都籠罩在白茫茫大雪中。爸爸準備開車回家,突然,一個在馬路上搖搖晃晃走路的身影吸引了爸爸的注意,原來是一個聾啞奶奶。下雪天,奶奶的眼睛看不清,只能憑著自己的感覺,艱難地挪動著步子,奶奶微顫著雙手打起了手語。爸爸小心翼翼地扶著老奶奶的臂膀走過了馬路,老奶奶雖然不能說“謝謝”,但是她的眼眶裡卻湧著感激的淚水,爸爸似乎也被感染了,不捨地向老奶奶道了再見。爸爸把這件事告訴我,就是希望我也要樂於助人。

勤儉節約,樂於助人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也要將這良好家風傳承下去。

節約糧食杜絕浪費 篇9

國一作文 ,811字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我們都會背誦,也都理解詩的意思,但能在現實生活真正體現它的又有幾個人呢?

每天在學校用餐,你是否看到那一桶桶被浪費的飯菜在“哭泣”?你是否瞭解這是多少農民伯伯辛勤的汗水換來的?你是否知道還有很多人在為家人的溫飽而奔波勞累?你是否知道還有很多人在溫飽線上苦苦掙扎?……

我國雖然地大物博,但我國人口眾多,因而每個人的平均量就很低,這就要求我們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節約每一粒米,節約每一滴水,節約每一張紙……只要是能夠節約的,我們都不應該去浪費。有些同學雖然嘴上說著節約,但行動卻恰恰相反:饅頭吃了幾口,扔了;飯菜吃了幾口,倒了;一張紙寫了幾個字,撕了……難道他們丟掉僅僅是饅頭、飯菜、紙張嗎?不!他們丟掉的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是做人的最基本品質。

在倫敦、巴黎這些大城市,人們都把在飯店吃剩的飯菜打包後帶回家中再吃,我先前對這種現象感到奇怪,但後來我就明白了,這些大城市的人們之所以如此“小氣”,是因為他們深知浪費糧食就是浪費自己的金錢,同時,他們也都知道勞動的辛苦。然而,在我們中國,並不是為個人都知道糧食的得來不易,在我們這個小城鎮的飯店裡,很多顧客不知是擺闊還是炫耀,吃不了這麼多卻偏偏點這麼多,吃不完就扔了。在他們看來,這或許很瀟灑,但是他們不一定知道,那些被倒掉飯菜就是辛勤勞動的農民的汗水。

我們敬愛的周總理一生主張勤儉節約,從不浪費一飯一菜,周總理吃飯時,總把碗裡的飯吃的一粒不剩,散落在桌上的飯粒也把它夾起凡在嘴裡,一個國家總理尚且這般節約,我們又有什麼理由浪費呢?

我們的胡錦濤總書記在“八榮八恥”中也提到“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國家領導人尚且能做到,我們又怎會做不到呢?

同學們,請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吧!這樣,我們在今後的成長道路上就會多一份成功的可能性。但願所有的同學都能領會“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浪費時間等於碎片化嗎? 篇10

浪費時間等於碎片化嗎 ,808字

我們知道,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但我想碎片化的生活“利”遠遠大於與“弊”吧!碎片化生活顧名思義就是把連貫的完整的生活分散成許多像碎片的小部分。

浪費時間是可恥的,俗話說時間就是金錢,而不會利用時間、不會珍惜時間、浪費時間就是對生命的一種褻瀆。

下面我想通過對自己的舉例同時也讓我自己深思這一問題一一浪費時間等於碎片化嗎?

我對自己最熟悉的例子莫過於彈鋼琴,與其說是自黑,不如說自我檢討。在之前很長的一段日子裡,由於太過機械和枯燥,我彈琴彈了沒多久便去休息、放鬆或是飲食,這不僅破壞了音樂連續性,還會使效率大大下降,這使我進度很慢,也很厭煩彈鋼琴,我想這便是碎片化的生活給我帶來的“弊”吧。

再者,就是智慧手機與娛樂的碎片化,當我們發了一條微信或是朋友圈,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會等待它的迴應,而那段時間,與其說是碎片化,不如說是一種“浪費時間”。也許,等待的那段時間少看了幾頁書、錯過了某段電視,也許,錯過了或說忘記了之前所記得一段事;也許……這方面我認為,浪費時間等於碎片化!

最後,我認為:有一部分的碎片化來源於學習,當你看一本書時,如果認為並不吸引眼球,你是否會換第二本書,而第二本內容也不新穎。而此時的你,如果繼續看第一本書,你就會花費一定的時間去尋找你之前看過的地方。我認為,在第二本書插入第一本書的時候其實已經碎片化了,而再尋找那我們看過的地方的時間,便是一種浪費時間的表現。

對於有拖延症的人,不論做什麼事總是沒長心,那麼可以先嚐試集中精力短一點的時間,比如半個小時,然後再嘗試一個更長的時間段避免被打擾和碎片化,並且在這個更長的時間段裡只處理同一個事情。

利用碎片化時間和將時間碎片化其實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態度,前者是充分了利用了可能會被浪費的小塊時間來處理事情,而後者則是將本來整塊的時間人為的割裂成多個小塊時間再穿插著處理不同的事情。

所以你是在利用碎片化時間,還是浪費時間人為碎片化,這下應該清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