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沉迷素描的日子相關作文20篇

那段沉迷素描的日子 篇1

國二作文 ,718字

其實我一直是很喜歡畫畫的,只不過興趣好像變淡了。如今畫素描時力不從心的感覺讓我束手無策,卻又懷念那段沉迷素描的日子。

兩年前吧,我剛剛接觸素描,第一次感受到黑白世界交織在一起的美好。我仗著自己年齡稍長,理論知識理解起來很容易,也很透徹。只不過沒學過工筆,在技巧方面還和別人有些差距。還記得那時畫直線,輕輕地把筆握在手間你,食指按在筆桿上,大臂快速揮動著,畫出來的線總是歪歪扭扭的。但是聽著筆尖劃過紙面的沙沙聲,簡單純粹的喜歡,感覺很美好。

時間慢慢推移,技術提高了,畫的內容由簡到繁。方錐貫穿體,在那時候也算是個挑戰了,仔細觀察著,執筆輕輕描繪下來。燈光灑在靜物上,投射下來的陰影映在眼底,靜物後的襯布,仔細勾勒下形狀,每一個褶皺都細細描繪。三個小時,心中只是眼前那一處靜物罷了,看著眼前本是普通的物體,在我眼中好像拆分了很多個部分,哪一處的平行,哪一處的明暗,哪一處的對比……哪有那麼簡單。最終完成時,看著鉛沫在紙上泛著微弱的光,也會沉迷其中。

色彩課也是有趣的,一直在黑白兩界徘徊的素描忽然被染上了顏色。不同的顏色碰撞在一起,卻顯得和諧,好像本就該配在一起似的。一個暗棕色的陶罐,卻會分出幾十個色塊,高光點、明暗交界線,都是要考慮的。顏料沾上了水,在調色盤上漫開,幾種不同的顏色混合在一起,調配出我想要的顏色。畫筆蘸上那部分顏色,輕輕點在紙上,看著它在紙上暈開,一點一點填滿整個色塊。這個過程美得讓我驚歎,讓我不禁沉淪。

我也不知我為何喜歡素描,也許是享受過程中一絲不苟的認真,亦或者是最終完成時的成就感……總之沒有摻雜別的心思,那種沉浸其中的感受,如今卻好像迷失在腦海中,似曾相識,卻又陌生得不敢觸碰,那段沉迷素描的日子,過去了。

那段糖葫蘆般的日子 篇2

國二作文 ,1013字

曾幾何時,回想起那段孤獨的日子,心中依然掠過一絲心酸與痛苦,當然,還有那糖葫蘆般的酸酸甜甜……

那是一個暑假,母親帶著我來到她謀生的城市,體驗城市的生活。一下車,我就辨不出東南西北了,這裡的人也好陌生,望著黑壓壓的人群,我不禁握緊了媽媽的手。一路穿街走巷,來到媽媽居住的地方,這房子很小,小的裝不下我的茫然和無助。

媽媽工作很忙,每天早晨我醒來時,已不見媽媽的蹤影,空留被子裡媽媽的體溫,我只好一個人呆在家裡。初來乍到,除了媽媽,我誰也不認識,誰也搭不上話。媽媽說這裡的治安不太好,讓我不要隨便給陌生人開門,更不要隨意出門。我揣著媽媽的叮囑,乖乖的在家看電視……突然間感到四周一片孤寂,望著這房子,覺得這房子竟變大了,看電視時竟會突然的不知什麼緣由的掉眼淚。

於是我逃離了這孤寂又可怕的環境,走到門外,悠長的小巷子裡,只有我長長的影子在移動,我覺得有一種無法言說的滋味湧上來心頭,我哼起了歌,當我一開口時,我的聲音在萬籟俱寂中顯得格外大聲。天空曠無比,我的歌聲被這空曠吞沒了,不知怎地,我的歌聲越來越小,直到我自己都聽不見了,我不禁大哭起來……

日子一天天過去,母親工作忙碌,我一天中只有晚上能見到她,空留白天給我咀嚼,我有時對著牆自言自語,有時一個人呆坐久了,再想張嘴說話時,竟不會吐字發音了。我想家,想朋友們的喧鬧聲,想調皮的鄰家小妹,想忠誠的大狗黃黃……可我自小不願讓母親擔憂,更不願讓母親看出我的心事,我必須面對。

以後,我依然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呆在那個房子裡,電視機一直陪伴著我。我不敢關掉電視,我怕這聲音一停止,我便會跟著消失。

忽然見到菜籃子裡已沒有菜了,我便鬼使神差地出了家門,從容地向向菜市場走去。在家呆久了,見到陽光,竟有一種眩暈的感覺。我隨著人流穿梭在車輛間,到了菜市場,我第一次和陌生人說話,討價還價,沒想到感覺還真不賴,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可怕。買完菜後,我向出租房走去,竟慢慢有了欣賞路邊風景的興致,城市的風景很迷人,這還是我第一次有此感覺呢。回到家仍是一片寂靜,我靜靜的坐在那裡,並不感到孤獨了,反而習慣了這種寧靜。我閉上雙眼,用心聆聽著城市的喧囂,我不害怕孤獨了,它讓我變得更成熟了,更堅強了。

本以為在這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群中我會被孤獨埋沒,但我走過來了,這段日子呀,就像吃一串糖葫蘆,酸裡透著甜呢!

現在想起,那段日子的孤獨滋味,真是我人生的財富,在以後的日子裡,苦難再多,我也是不怕的呀!

那段漸漸逝去的日子 篇3

國三作文 ,961字

這個春天過得特別的快。

過去,我好像從未對曾經的歲月有過留戀,總是期待新的日子,期待快快長大,期待明天。

可是,這個春天,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漸漸的有些東西在心裡沉澱,變成一種情感。

我正在看著三年的初中時光一點一點走到結束。想著這段漸漸逝去的日子,心中有些惆悵。

那段漸漸逝去的日子曾經很長。

每天過著幾乎同樣的日子,在家和學校之間單調地往返,面對著永遠做不完的習題、永遠背不完的課文和永遠應付不完的考試……這樣的日子曾經漫無邊際的長,長到有時想把它截成兩段,想遠遠逃離這些日子。我想有太多的挫折已經淡化了心中的那份情感,或許畢業是一種解脫,沒有什麼可留戀和回憶的。

可是,我沒有想到,當時間一點一點流逝,當三年的時間走到最後的倒計時,那段漸漸逝去的日子,在我已有的十五歲生命裡是那樣的深刻,曾經的畫面、點點滴滴的記憶,現在都在眼前一段段浮現:

我總會長時間地看我們的校園。梧桐樹分明已經長高了許多,風吹過時樹葉嘩啦啦搖動,草坪在初夏旺盛地生長,花壇裡有鮮豔的色彩;我會長時間地看我們的教室,感覺窗戶好像特別大特別明亮,黑板上斑駁的粉筆字痕跡,排得密密的課桌,伏案學習的同學們;還有那些或嚴厲、或風趣、或慈祥的老師們,還有他們跟我說過的話,那些讚揚、鼓勵、批評和幫助的話語;還有那些忘情的歡笑、奔跑的腳步、成功的喜悅……都會在我凝神之際湧上心頭。

突然發現,那段漸漸逝去的日子,看似很長,其實已經在不經意間流逝,我的心裡早已升起了不捨和牽掛,越來越用心在感受它。

常常一個人獨自走在寂靜的校園中,回想三年來的日子,感嘆三年的時光,竟過得這麼快,那些美好快樂的經歷已經註定變成了永遠珍藏的回憶,心裡充滿留戀和傷感。

終於明白,人生中會有一些曾經的時光,它會像流星一樣在我的生命中一閃而逝,但卻留下了耀眼的光束。

終於承認,這段漸漸逝去的日子其實很美。

感謝這些日子,讓我懂得留戀,懂得珍惜:珍惜老師、珍惜同學、珍惜自己經歷過的一切,這種珍惜讓我變得更加成熟,更加穩重,讓我的記憶開始有厚重的積澱。

我相信今後無論到什麼時候,想起這段日子,都會像一涓細流輕輕淌過心間,像清晨的霞光一樣透著薄薄的明亮。

初夏,我伴著溫暖的風走過我的校園。我聽見樹葉嘩啦啦地歌唱。

我初中的美好時光,就像流星一樣一閃而逝,留下了一道美麗的光束。

那段令我留戀的日子 篇4

國二作文 ,691字

朋友,你是否留戀過,那“半江瑟瑟半江紅”的夕陽西下?是否留戀過,那“危樓高百尺”的雄偉壯闊?是否留戀過,那“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淒涼”的悽美意境?是否留戀過,那“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農村優美風光……而我最留戀的卻是西湖的美景。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去年暑假,我就來到了這樣一個天堂。

我們行車來到了西湖。遠遠望去,西湖像是被籠罩上了一層輕紗,好看極了,那西湖就像是一位“兩灣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的輕柔女子。我們登上船去,這時天空正在下著小雨。隱隱約約,我看見了一座橋,我心裡正納罕,不會是“湖市蜃樓”吧?導遊阿姨給我們講解了,那座橋叫作“斷橋”。哇,太神奇了!船緩緩向前駛去,我坐在窗邊,欣賞著這如痴如醉的美景。一滴雨水飄在我臉上,感覺涼絲絲的,這正是“水光瀲灩”啊,“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細雨如絲,把西湖裝扮得具有一種“朦朧美”。啊,西湖真是太漂亮,太美了!前方還有一座“雷峰塔”,據說是當年壓白娘子的地方,西湖的美真是別具風韻啊!

正當我出神的時候,忽然有人喊:“雨停了,雨停了!我定睛一看,雨水真的停了,太陽還是沒有出來。天公板著個臉,像是很生氣似的。這時,我又發現了西湖又有一種別樣的美,湖上還是籠這輕紗,但是湖上卻沒有了雨水拍在湖面上“滴滴嗒嗒”的聲音了,水平得像一面鏡子。西湖半點聲音都沒了,這大概就是一種“冷血美”吧。

船登岸了,我依依不捨地看了一眼西湖,此時天空中又飄起了小雨,西湖就像是仙女提著燈籠,朦朦朧朧。

在西湖的這段日子,的確是我現在最留戀的日子,留戀西湖,留戀杭州。西湖啊,來年有機會我一定還要來看你!

那段令我厭惡的日子 篇5

國三作文 ,819字

在那段日子裡,我不努力學習、我抄別人的作業、我上課故意問老師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那段日子令我很是厭惡。

在那段日子裡,我每天都很早的來學校。雖然是很早,但並不是去大聲的朗讀、背誦,而是等待別的同學來得及時的作業。趁老師還沒來,以飛奔的速度解決完前一天晚上的家庭作業。在那時候,我對這一行為還不以為然,只是照抄依然進行著。在那段日子裡,雖然是無憂無慮的,可是在現在看來卻是在虛度青春、浪費青春。在那段日子裡,我沒有憧憬、沒有方向,現在留下了遺憾、後悔。在一節課上,老師正講的盡興,而我的腦袋瓜子卻轉個不停,終於找到了老師的致命點,將它擊碎。可正當我提出以後,老師忍不住了,將我說的狗血噴頭,我感到一絲愧疚,之後就再也沒有搗亂了。

升入初三後,我才發現我以前的行為是多麼幼稚可笑呀!以前的抄作業會使我的成績下降,以前的搗蛋會使我過於放縱自己……初三是很重要的一年,我是否選擇一個好的學校和我是否找到人生正確的路線是一個道理。我不會再像以前那麼幼稚了。現在我唯一能改變的,就是開始努力學習、堅持,將我初一初二沒有學到的補上。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先考上象中,併為這個目標而努力奮鬥。我要時刻把學習放在第一位,現在我的成績已經有了不小的進步,但我也不會停滯不前。我會更加努力,我會謹記“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棄一定失敗。”我會從學習中找到快樂,從學習中感悟做人的道理。我要對得起家長對得起老師,我知道光嘴上說是不行的,我一定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我可以!我會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回家做家庭作業時獨立認真的完成。再在雙休日放鬆放鬆自己,相信我,我不會讓支援我的每個人失望的!我會用努力來證明自己不是不行,而是之前奮鬥不夠。我一定要讓象中的門為我而等待,為我而敞開的!

回想起那段日子裡,我選擇了一條錯誤的道路。現在還為時不晚,倒回去重來,我會選擇另外一條決定我命運的路。那段令我厭惡的日子已經揮手而別了,我已選擇了另外一條真正屬於我的路,去迎接我的未來。

那段令人深思的日子 篇6

國三作文 ,789字

前些天,我坐長途車從舅舅家回來的路上,看到了一幕,使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長途車一路顛簸,開到中途時我們來到了服務區準備休息一會再走。當時太陽毒辣辣烘烤著大地,於是我就下車去買雪糕來解解渴。正當這時,我看見有一個可憐的小孩,他衣著破爛,滿身補丁,頭髮很凌亂,臉上寫滿了愁苦,所以我錯誤地認為他需要同情。

於是,我就動了惻隱之心,拿著雪糕走過去對他說:“給!”“謝謝,我不需要。”他頭也不回便轉身離開了,我的臉霎時紅到了耳根,萬分尷尬。看著他離去的背影,我有點疑惑,便跟了過去。只見他走到遠處,拿起一把積滿灰的掃把,開始掃起了地,我正納悶,一位穿工作服的老爺爺緩緩地走過來,耐心的對我說:“這孩子可憐吶!一時接受不了父母雙亡,爺爺奶奶相繼離世的悲慘命運,越發變得孤僻,敏感,就停學靠在這掃地來養活自己。他不願接受任何人的幫助。”聽到這,我倍感痛心,於是又一次上前試圖再幫他,遞給他一瓶礦泉水,他執拗的甩開我的手,繼續掃他的地。

那天,剛好是燥熱的天氣,人們都想靜靜的呆在涼快的地方,而他卻要掃著那片幾千人甚至是上萬人走的路。我也只能在旁邊看著他,看著他的汗如雨下,看著他的背影,看著他掃過的地,我卻無能為力。也許這個孩子從此將與上學無緣也許他今後將以掃地為生,他今後將獨自去面對生活的風雨,我不得而知。

回到車上,我陷入了沉思,為這個孩子的前途而擔心,也為自己的懦弱而羞愧。想想平日自己在家裡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心安理得的接受父母的呵護,在學校坐在寬敞的教室享受著受教育的權利,而我卻不珍惜,整天怨天尤人,荒廢學業,我真覺得無地自容。相對這個孩子而言,我實在是太幸運了,也許我該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了。在車開動之前,我又看了一眼這個衣著破舊、默默掃地的孩子。

感謝這個身著“全身補丁”的他。他照出了我生命中自私、懶惰、懦弱等陰暗的角落。令我重新明白生命的意義,深思了我以後要走的路。

那段黃葉凋零的日子 篇7

國二作文 ,930字

我的家在偏遠的山區,家裡一直很窮。在我很小的時候,媽媽便去世了。

時隔多年,對媽媽的記憶漸漸模糊,但依舊有些記憶深刻的東西,不時的浮現在我眼前。依稀記得,媽媽走的那天早上,下著雨。媽媽安靜地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像往常抱我在懷裡一樣,安靜地睡去了。年紀還小的我,尚不能理解平時與我們家人有說有笑、朝夕相處的媽媽,怎麼會突然就這麼走了,連下著雨、飄著黃葉的天空,都比以往多了更多悲傷的氣氛。

那天是星期一,我沒有像往常一樣去學校上學,幼小的我祈禱著奇蹟的出現,希望自己能使出微薄的力量,幫助媽媽戰勝病魔;但我除了哭泣什麼也做不了,奇蹟也沒有發生,媽媽安靜地走了。老天就這樣帶走了我的媽媽,讓我從此成了一個沒孃的孩子。我甚至連一句“再見”都來不及跟媽媽說,她便這樣離我而去了。我知道自己永遠都見不到媽媽了,感到天塌了一樣,自己沒有了主心骨,一天到晚只知道哭。媽媽的身影總是在我的眼前浮現,像電影兒一樣。她總是那樣美、那樣溫和。我想起她養我們姐妹倆的時候,吃了多少的苦;想起了在我和姐姐生病的時候,她是怎樣細心地照顧我們;想起了她為我們吃不飽,穿不暖而擔憂……可是,她總是默默無聞,任勞任怨。

在媽媽上山的最後一段“路程”裡,為了讓她走好,我什麼都沒想,就跟在人群后面走著,只想要再送送她,再看看她。那時候我稚嫩地想:“這路,可不可以永遠沒有終點,我要多陪著媽媽走一程。”

我跟姐姐都清楚,媽媽鎮的走了,即使是在夢裡,她的音容笑貌都那樣的真切,那樣和藹慈祥。已經不記得是第幾次,在夢中抱著媽媽嘶喊著醒來,枕邊卻早已被淚水浸透。

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長大了。慢慢地也知道了媽媽為什麼會離開我們全家,獨自離去。因為疾病,因為長期的辛勤勞累,積勞成疾,脆弱的身體不堪重負,病倒了。

今天,每當我看見別的孩子在媽媽面前撒嬌的時候,每當不懂事的同學嘲笑我沒有媽媽的時候,心裡總是酸酸的,默默的淚往心裡流。他們不知道,在我心裡,也有一個疼我愛我的媽媽,她總在默默地看著我,鼓勵我,催我不斷進步,鼓勵我勇敢面對生活。

媽媽,今天女兒的成績又進步了,老師也很關心我,照顧我。老師們都誇我是一個懂事的孩子。

媽媽,您就放心吧,女兒已經長大了。願您在天國不再經歷人世的苦難,永遠平安幸福。

那段讓人懷念的日子 篇8

國一作文 ,734字

人生若只如初見,我願意回到與同學相遇的日子,回到那令人懷念的小學第一年。

一年級往往是最美好的,因為幼小,所以天真淳樸,對未來有無限的嚮往。有的人想當宇航員,在神祕莫測的宇宙裡穿梭,探索;有的人只想當一個賣雪糕的,只因為它很好吃;甚至還有人妄想能夠每天吃上幾十根棒棒糖。那些看似可笑的夢想,卻飽含著我純真的童年生活。那一去不復返的童年。

第一年往往都希望有一個新的開始,各種方面我都想表現的優秀,同學們寧願花大把時間在自己不擅長的學科上,也不願意休閒偷樂,會為自己的朋友而犧牲自己,會耐心的等待別人。上課積極聽講,每當老師提問時會有一片手高高的舉起,所謂“高手如雲”。

小時候最想得到的,便是老師的加分。想加分?那可真比登天還難,那苛刻的要求就像攔路虎,阻擋著我們前進的腳步,但我們知道,在凶猛的老虎身後,是天堂之門,它在向我們揮手,那隻手有磁鐵般的吸引力,吸引著我們的身體,使我們放身一搏。儘管有無數次失敗,有的同學被扣分,有的同學被批評。但最終勝利之手指向了我們。我們克服了一切困難,作業做到乾淨整齊,上課認真聽講,與同學互幫互助,最終獲得了勝利,得到了加分。在我們班,每加一份都是值得驕傲的。當我用顫抖的手接過“戰利品”時,我的心波濤起伏,熱淚盈眶。那是,那是我第一個通過努力換取過來的東西啊!

不知不覺,時光匆匆流過,歲月帶走了童真,抹消了回憶,使我們的心靈不再稚嫩,使我們的身體不斷變化,同時還使人們的性格漸漸扭曲,人們無論發生什麼都若無其事,打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旗號,若無其事的在一邊看戲。一句“我愛你”就傳的沸沸揚揚,那怎麼啦?那是同學之間的愛啊!

每當我站在人群裡,我便感到孤獨,這時我便開始懷念起那段日子,那段令人懷念的日子,已經永遠離我遠去。

那段為音樂狂的日子 篇9

國二作文 ,731字

從小,我就非常熱愛音樂。不知道為什麼,每當我聽到那委婉的旋律,那一個個音符在我心中舞動時,我就興奮起來。

還記得童年時,我非常內向,不願意出去與別的孩子玩,家裡人也不放心。但他們也深知我在家無聊,便開始教我唱兒歌,第一首會唱的歌是父母一句一句教出來的《找朋友》“找啊找朋友…”儘管這件事已經過了好幾年,但歌詞、旋律我仍然記憶猶新。之後,我便經常纏著爸媽教我唱兒歌。

在我七、八歲那年,父母因為出差,只好把我送到爺爺奶奶家。當時,那古銅色的桌子上放著一臺老式收音機,我記得清清楚楚,那時放的是一首《黃河頌》,激揚的旋律、華美的樂章,我彷彿看到了波濤的黃河,那混雜著泥沙的巨龍,讓我震撼。之後的我,便也愛上了這些旋律。那臺收音機,便成了我當時最大的財富。還記得有一天的中午,我在收音機找到一首《十五的月亮》,剛聽幾次後,我就上了癮。但誰知道,收音機竟在這時候停了電,通過門縫,我看見爺爺房間裡亮著一盞燈,正在我猶豫不定的時候,腦中突然響起了剛才的那首歌。我破門而入,便看見被我吵醒的爺爺惱怒的盯著我,我知道這次闖了禍。但爺爺看我那副樣子,沒打我也沒罵我,還幫我修好了收音機。看著收音機“死而復生”,我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激動。

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聽音樂成了我的家常便飯,當時我用自己的手機,聽著世界各地的流行歌曲。一首《回家》引起了我對家的愛;節奏輕快、旋律優美的《suger》,讓我情不自禁的搖起頭沉浸其中;聲音短促有力,富有詩意的《南山南》,讓我彷彿看見了南山下作曲者的憂傷。有時,就連一曲純音樂都可以讓我流連忘返。

那段日子,音樂漸漸成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想,每一首歌,都包含著作者的情感,是他們靈魂的一部分,而我,對這一篇篇樂章,就像飢渴的人渴望麵包。

那段西安研學的日子 篇10

國二作文 ,1185字

正值“人間四月芳菲盡”的日子,學校組織我們來到西安進行考古研學。西安,這座古老美麗的城……

除卻汽車轟轟的鳴笛和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相比北京,西安這座身為十三朝古都的城市給人以緩慢的節奏方式,豐富的歷史底蘊,一幢幢古風建築,彷彿讓我置身在古代。

在半坡遺址中,鑽木取火體現了史前人類的辛勞與智慧。在經歷了艱難的鑽木取火的過程後,那跨越千年的溫暖得以讓我在歷史長河中與古人交流。史前人類千萬次的嘗試,定是失敗佔多,成功佔少。在發現了火種之後,它便引領著人類時代走向了新的篇章。我用心感受著殘留在掌心的溫熱,重新詮釋了“堅持”的定義。

在非遺“六營村”,那一個個潔白的泥塑胚子,經過民俗傳承人的細心勾勒,硃紅、明黃、鈷藍、翠綠,頓時在眼前呈現出一個個活靈活現的吉祥動物,或似蟠龍、或似嬌虎,中國民間的傳統文化技藝,讓我感受到了什麼叫做“民俗不俗”。也正是民俗傳承人這種“不慕名利”“堅守初心”把我帶到了一種“淡看事件浮華三千”的崇高境界。在現代城市下被名利驅使的人們,應該更需要這樣一種精神。

在秦始皇陵,一個個巨大的陪葬坑,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陶俑,是秦朝國力強盛與文化繁榮的象徵。在那裡,我感受到了古人對生死的定義是那麼的空虛,即便是位高權重的皇帝,脆弱的內心依然是那麼的懼怕死亡!竟需要帶著眾多金銀珠寶以及無辜的臣民陪著一起下葬。在那裡,我對生與死有了一番新的理解……

然而,在西安考古研學的諸多活動中,最令我難忘的還是考古發掘。

一抹紅彤彤的殘陽,一個落後的不知名的村莊,一組組拿著綠皮鐵鏟的學生,構成了我們考古實踐的熱鬧圖景。同學們一組組分散開來,找到了各自看好的地方便開始動工了。手中的鐵鏟不停地上下翻飛著,身旁的泥土越來越多。我喘著粗氣,不一會就累得腰痠背痛,長時間蹲著挖土,再次站起來市腿已經變得麻木。我稍加休息,便再次開工,一下、兩下……,不知不覺中時間過去了一半,眼前這個坑坑窪窪的半米多深的土坑依舊沒有挖出什麼來,眼看著別的組已經幸運地挖到了東西,我和同伴心急如焚,加速挖了起來。突然,鐵鏟發出一聲清脆的碰撞聲,我們心中竊喜,猜想八成是觸碰到了“寶貝”。於是大家七手八腳加快了節奏,更換了鏟挖的角度,開始在“寶貝”周圍鬆土。終於,經過我們耐心細緻的夾擊,“寶貝”終於出土了,它原來是一個呈扇形的青灰色瓦片。我用雙手輕輕抹去覆在上面的泥土,撫摸著那精美有條理的花紋,我們彷彿穿越回了古代,看到古代繁華的都市裡,瓦匠們正在精心燒製瓦片,來往行人絡繹不絕地讚歎著。這種巨大的成就感彷彿是個氣球,在我挖出瓦片後猛地炸裂,使我的內心膨脹,忘卻了來之不易的成果背後付出了怎樣艱辛的代價。

西安研學的日子短暫卻意義非凡,我感受到的是跨越千年的溫暖和感動,是堅持的內涵,是民俗不俗,是不忘初心,是生與死的理解,也是眼前遠勝歷史的繁榮昌盛。

西安,這座古老美麗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