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不大的戰爭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長不大的戰爭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468字

前不久,我讀了一本書《長不大的戰爭》。主人公“葉麗薇”個子最矮,班花“陳婷婷”個子高挑,她們是各自心目中的“假想敵”。校園生活中,處處都有她們互相嗆聲的畫面。小到撿垃圾都要搶,大到爭論遊園會賣什麼。照這樣下去,“戰爭”只會越演越烈。可到最後,為了班級的集體榮譽,她們發揮了各自的長處,共同努力,為班級爭取了榮譽。

學習生活中,同學之間難免磕磕碰碰,發生一些小摩擦。記得那次,我們班也差點因為幾顆“鼻屎”引發了“戰爭”。事情的起因很簡單,班裡一個同學不講衛生,挖出來的鼻屎,兩指一彈,彈到了前排同學的衣服上。本來是一句“對不起”就可以解決的事情,但是她卻不承認錯誤,說自己不是故意的。同樣的事情接連發生好幾次,同學們氣憤極了,沒人想和她做朋友,她變成了孤單單一人。

畢竟是一個班的同學,哪能互相冷落。時間長了,大家都覺得不應該。最後,在家長、老師、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她終於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向同學道了歉,改正了壞習慣,最終得到了同學們的原諒。

生活中沒有永遠的敵人,在“長不大”的這場“戰爭”中,我們都在不斷地“摩擦”中,互相成長!

長不大的戰爭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867字

一次,我去逛書店。無意中,《長不大的戰爭》這本書映入眼簾,出於好奇,我便買了下來。

讀著這本書,我很快就喜歡上主人公葉麗薇。葉麗薇是五年級的學生,可三年級的小同學都比她高。因此,為了不讓別人嘲笑自己,她想盡了各種辦法來長高,比如多喝牛奶,起床跳一跳等,可這些都不管用。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當上了仁班的早操領隊,仁班都嘲笑她矮小,不配當領隊。她非常憤怒,但她把怒氣轉化為動力,別人越笑她,她越是努力做得更好,這使老師與同學都對她刮目相看。學校舉行接力跑,她帶領自己的班級獲得了第一名。從此,沒人再嘲笑她了。

其實,讓我最感動的還是葉麗薇的那份執著與努力。古今中外,有多少書法家、發明家、科學家憑著自己的勤奮與努力,取得巨大的成就。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獻之寫字,用盡18缸水,終於成為一代書法大師;近代,愛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項發明,他為了發明電燈,閱讀了大量資料,光筆記就有四萬多頁。他試驗過幾千種物質,做了幾萬次實驗,才發明電燈。

這本書也改變了我許多。平時,我的數學不太好,喜歡語文,偏科。讀了這本書後,我產生了一個想法:既然數學不好,我就應該在課餘花更多的時間鑽研數學題,查缺補漏,我就不信提高不了自己的數學水平。於是,我一有空,就把全部的心思都花到了解題上。教室裡,隨時可見我向老師或同學請教的身影;甚至在晚上睡覺時,我的腦海裡還浮現著一道道數學題的解題方法。漸漸地,我發現這些數學符號就好像一個個可愛又頑皮的小精靈一般,並沒有那麼枯燥無味。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一次數學測試中,我得了滿分,這讓老師和同學們都大吃一驚。我的內心高興無比,但我知道這一切只是起點而已。我得到了他們熱烈的掌聲,最後老師還讓我談談學習方法,給大家做榜樣。

通過這次,我找到了自信。當然,一個人光有信心是不夠的,還要付出艱辛的努力。愛迪生曾說過,成功=1%天份+99%汗水,可見努力所佔的分量是多麼重大。不論你多麼有天資,如果你不努力,到頭來都是“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但是,如果自信和努力你都做到了,那麼一朵燦爛的成功之花就會悄然綻放。

南瓜房子裡的戰爭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522字

今年暑假,我讀了作家商曉娜的小說《南瓜房子裡的戰爭》,書裡精彩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

故事發生在一座巨大的南瓜房子裡。這裡住著許多夥伴,他們是有正義感的主人丁可可、可愛的寵物狗,還有聰明的小白鼠香薊、曲奇王國美麗的小姑娘曲奇靈。原本香薊和曲奇靈是一對好夥伴。但是,有一天,兩個人發生了爭吵,任性的香薊一氣之下離開了南瓜房子。

在房子外面的世界裡,香薊無意之間發現了蟑螂軍團的祕密,它們打算進攻曲奇王國,佔領南瓜房子。怎麼辦?為了保護南瓜房子和夥伴們,香薊決定打敗蟑螂軍團。於是他找到夥伴們,大家一起努力,與蟑螂軍團作戰,從門縫兒到地板縫兒,南瓜房子裡到處都是戰場。面對凶惡的蟑螂軍團,大家鼓起勇氣,什麼都不怕,勇敢地拼殺。經過幾天幾夜的戰鬥,蟑螂軍團終於被香薊和夥伴們打敗了。南瓜房子保住了,曲奇王國的人都很感謝香薊。香薊與小姑娘曲奇靈也重歸於好,其實小姑娘早就不生香薊的氣了。

為什麼大家能取得勝利?這是因為夥伴的力量。夥伴就是朋友,是戰勝一切的力量。也許夥伴之間會生氣、吵架,但這些都是暫時的,朋友是長久的。我的最好的夥伴是鄭博文,我也會生她的氣,但是第二天兩個人就和好了。因為沒了夥伴就沒了樂趣,沒有人陪我玩卡片遊戲,沒有人互相說悄悄話。

《星期三的戰爭》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450字

《星期三的戰爭》是一本很有趣的小說書,它講述了一位初中七年級學生霍林胡佛,因為是一名長老會教徒,在星期三的下午既不去貝埃爾教堂學習希伯來文,也不參加聖埃德伯特教堂的教義問答,所以他的星期三下午就必須得和貝克夫人度過了,這位貝克夫人不知為什麼,在霍林一來到學校之後,就恨霍林,可以說是:恨之入骨,連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貝克夫人總是處處刁難霍林,讓他做各種活,還讓他看莎士比亞的書!可是,他的“陰謀”都沒有得逞,因為文中的霍林喜歡了莎士比亞的書,而且,還在霍林買泡芙“還債”時幫了他一把!

後來,貝克夫人不知為什麼又對霍林好起來了,不再刁難霍林了,可誰知,貝克夫人並不是對霍林好,而是還有一個陰謀,知道霍林要演“仙女愛麗兒”!讓一個男孩演女角色?而貝克夫人卻讓霍林的同學們一起來看他的表演,這真是夠霍林出醜的了可是出乎意料的是,霍林的演技征服了大家,他的同學們都看得感動的流了眼淚!

最後,整本書是“大團圓結局”,貝克夫人和貝克先生最後團圓了,戰爭“勝利”了!這個結局,可算是個美滿的結局了!

耳朵裡的戰爭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1083字

清晨,我發現媽媽並沒有像往常一樣開窗通風。便好奇地問媽媽,媽媽沒有作聲,只是用手指向窗外。我順勢望去,窗外灰濛濛一片。近在咫尺的高樓卻看不清有幾層,不遠處的天池大橋也“消失”了。“這是怎麼啦?”我疑惑地問。媽媽依舊沒有說話,輕輕打開了窗子。瞬間,一股濃烈的煙味湧入了我的鼻腔,嗆得我連連後退,迅速捂住了口鼻。此刻,我才體會到了楊歌當時的感受。

楊歌是誰?他是楊鵬筆下,《耳朵裡的戰爭》中的主人公。出自其中一篇《看得見風景的房間》。楊歌自出生,就被封死在房間內從未離開,每天能做的,只是向窗外張望。外面有他嚮往的大自然。一天,他趴在窗臺向外張望,看見一個男孩和女孩在雪地裡歡樂的玩耍,羨慕不已。過了一會兒,他突然看見男孩兒倒在地上昏迷不醒,楊歌心急如焚,他砸破窗子,要去救他。剎那間,黑色的氣體“呼呼”地從大窟窿裡灌了進來,嗆得楊歌咳嗽不已,不能呼吸。媽媽及時趕到,重新封閉好房間,救了他。事情過後,媽媽告訴他:其實,玻璃是經過處理的,楊歌看到的是二十年前的景象,他們居住的地球,空氣已被汙染至不能呼吸了。那個昏迷的男孩是楊歌的舅舅,在那場彩色的雪後,不幸染病去世,而那個女孩就是楊歌的媽媽,為了生存,人們不得不把自己密封在特殊的房間裡。今早的我真切地體會到了楊歌的處境,感同身受。因為此刻我的家園,也被霧霾籠罩了。

霧霾是什麼?顧名思義,就是霧和霾。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等顆粒物組成的氣溶系統造成視覺障礙的叫霾。霧霾可以對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等等造成危害。事實上,每80個PM2。5微粒可以堵死一個肺泡,一年就可堵死3000萬個肺泡,3年堵死三分之一個肺。可悲的是肺泡就只有3億個,是不可再生的。呼吸是人類的本能,是生命之根本,空氣質量的好與壞,嚴重威脅了,我們的身心健康。蒼穹之下,呼吸之痛,那是一種怎樣的可悲與無助!為了保護環境,我們必須制定一些措施,比如:發展綠色交通,淨化汽車尾氣,控制土壤揚塵與工業排放。植樹造林,發展風能、太陽能、地熱、生物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還要增強公民的環保意識,加大典型示範活動的建立。保護淨化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不要讓楊歌的故事演變成現實。

《耳朵裡的戰爭》在我看來是一本充滿愛的書,每一個小故事都體現了不同的愛。《耳朵出逃》告訴我們要愛自己;《棋王》告訴我們要愛家人;《耳朵裡的戰爭》告訴我們要愛和平;《風箏劃過天空》告訴我們要愛環境;《看得見風景的房間》告訴我們要愛地球。那就讓我們以愛的名義出發,從點滴做起,用愛去溫暖別人,用心去保護地球。

耳朵裡的戰爭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779字

今年寒假,我讀了好幾本書,其中有一本叫做《耳朵裡的戰爭》。

這本書由“幻想大王”楊鵬所著,他的想象力令我十分欽佩,其中有一則故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這則故事名叫《吃動畫片的怪獸》,講的是有一個怪獸,名叫“嗯”,很有趣吧?大家聽到這個名字很奇怪吧?它有個愛好,喜歡吃好看的動畫片。一天,小朋友們都紛紛議論著他們每天看的動畫片總是缺一塊,這是怎麼回事呢?後來,一個小朋友想出一個辦法,給電視臺打了電話,反映了此情況。之後,有一組同學想到了一個方法,用探測儀觀察,這名同學是科學小博士哦!果然,人們發現是隻怪獸在搗鬼。他們拿來兩臺電視機,一臺有怪獸,一臺沒有怪獸,沒有怪獸的動畫片看上去更加精彩,把怪獸都從另一臺電視機裡吸引了出來。怪獸跳出來,大家都驚呆了,沒想到怪獸這麼大,半個身子已經跳進另一臺電視機裡了,使電視無法關閉。這時大家一個拽一個,把電視機裡的怪獸拽了出來。怪獸很害怕,其實它想交一個好朋友(因為它自己在電視機裡感到很孤獨),結果大家發現它很髒,有一個同學和它溝通後,幫它洗了澡,後來,大家和它相處得非常好,成為好朋友。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這是戰爭的固有屬性。政治往往要比戰爭理智精明得多。而戰爭本身往往是充滿偶然性的,暴力的。其中人的感情是關鍵的因素,在現實生活中,消滅敵人的軍隊和意志力,往往要考慮自己的消耗,要考慮自身是否會被敵人消滅,還有敵人的防禦力強於進攻時產生的間歇,這樣戰爭也不會向極端發展。綜上考慮,由於自身的顧慮和客觀的情況,可能會使戰爭程序充滿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好像使我們以前的分析失去了意義。真正的戰爭並沒有發生,其實戰爭程序已經開始了。

讀了這本書,使我懂得了戰爭的真理,不要發生戰爭,要和平,人類可以和怪獸成為好朋友,人與人之間也要和平相處,創造一個和平安樂的世界。

《偉大的勝利》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968字

幸福的生活、開心的笑容、優美的歌聲、歡快的舞蹈……和平,飄在祖國的各處,和平,帶來了無盡的歡笑,和平,給了我們無限的幸福。

可在這和平的背後,在這笑容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從九一八事變到最後的勝利,我們祖國經歷了長達8年的抗爭,到底是什麼是我們的祖國堅持怎麼久?是糧食?還是武器?都不是,而是偉大的抗戰精神。偉大的抗戰精神,是我們民族的無價瑰寶,是推動我們前進的巨大動力。

不知道你們還記得南京大屠殺嗎?12月13日,這是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這是全中國不能忘記的一天。日本濫殺無辜,手段殘酷,令人髮指。如集體****、火燒、活埋、槍刺、刀砍、沉塘……這些毫無人性的手段,震驚了一切有良知的人們。浩劫之下,南京變成了一座死城,到處都是屍體,江水都盡為染紅。我們又怎麼能忘記呢?

還有那些偉大的英雄,他們為國犧牲,寧死與敵人死拼到底。如張自忠,吉鴻昌等,他們用生命換回的和平,用生命換來的勝利,使“偉大的勝利”這五個字有了更特別的意義。

在這場偉大的全民族抗戰歷程中,中國人民為了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浴血奮戰,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讚歌。

就像國家主席習近平說的那樣:“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中國人民對戰爭帶來的苦難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對和平有著孜孜不倦的追求。”

戰爭對人民的傷害是巨大的。多少同胞因戰爭痛失家庭,失去親人,但是,他們的生命換來的卻是今天的和平,今天的幸福,那麼我想,他們一定是驕傲的,自豪的。

但在勝利的今天,依然也有不和平、不幸福的事。

依然有些國家在發生戰爭,人們失聲痛哭,落荒而逃,不知有多少無辜的生命因此見不到明天。

我們國家境內,也有恐怖的事情發生。新疆常常有恐怖份子出現,弄的人心惶惶,不得安寧。

而在抗日戰爭勝利的現在,還有許多人不能正視歷史。一些不認罪的日本右翼分子連年參拜靖國神社,企圖為軍國主義招魂,還有許多日本人更改歷史,篡改日本教科書,甚至不願承認南京大屠殺這血淋淋的事實。但是日本還是有些愛好和平,勇敢面對歷史的人。日本老兵勇敢的站出來揭露日本當年的殘暴行經。筱冢良雄也為中國人出庭作證,還寫了揭露731部隊黑幕的書。

我國的英靈也一定為這如今的和平而高興,也不希望看到戰爭的再次發生。讓我們一起團結一心,讓和平永駐人間,同時也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行。

我的戰爭觀後感 篇8

觀後感 ,485字

電影的名字是《我的戰爭》,電影戰爭場面非常激烈,通過影片我知道了抗美援朝的四大戰役。

今天晚上六點半,爸爸和赤子之心環保社團的志願者叔叔們一起組織了“我們的幸福時光”露天綠色環保電影節,正好就在我家對面的朝陽社群舉辦。媽媽帶著我和妹妹早早吃了晚飯,搬了三張小凳一起來到中環花苑小廣場。

電影的名字是《我的戰爭》,電影戰爭場面非常激烈,通過影片我知道了抗美援朝的四大戰役。中國有這樣一支英武勇猛的志願軍,他們為了保衛國家毅然遠赴他鄉,在並肩作戰的日子裡一起經歷生死,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感。他們不怕犧牲,不怕困難,戰勝了美國的飛機坦克等先進武器的狂亂轟炸。

看完了電影我想到最近新聞里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我雖然不太懂得薩德究竟是什麼,但是我知道這是對中國、朝鮮和俄羅斯有威脅的武器,全國都在拒絕韓國貨,不去韓國旅遊,靖江的樂天瑪特都已經關了。為什麼美國一定要攪和得別的國家不能太平?最近大人們嘴裡討論的都是這個話題,也瞭解到中國還處於發展中國家,落後美國幾十年。要想祖國變得強大,我們要努力學習,學習更廣闊的知識,讓自己變得更強大,爭取早日超過美國,不再受到別的國家的威脅。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621字

有信念,會成功

是它讓我懂得了什麼叫信念,是它讓我懂得了毅力,跟是它讓我明白了什麼叫精神!到底是什麼東西有這麼大的魅力?它就是我前幾天學習的一篇課文—《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明末清初的史學家談遷的故事。談遷從小就有一個夢想—編寫一部翔實可信的明朝編年史。他花費了二十多年的心血與時間,終於編寫出了一部明史—《國榷》。可是,就在書稿即將付印的前一天晚上,小偷溜進他家,把《國榷》原稿偷走了。二十多年的心血轉眼之間化為烏有,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談遷頓時心如刀絞,他茶飯不思,夜難安寢,很多人以為他再也站不起來了。但談遷沒有放棄,從頭撰寫這部史書。經過四年的努力,新的《國榷》終於誕生了!

多麼頑強不屈的談遷!他那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仔細想想,如果談遷沒有這種精神,《國榷》這部鉅著怎麼可能橫空出世呢?此時此刻,我又想到了我自己。

記得有一回,我的語文測試只考了80分,當時就氣餒了,傷心的哭了起來。老師的批評、父母的責罵,使我陷入了無限的痛苦之中。還找理由說我自己學習語文天生不行。前幾天,我們學習了這篇課文,它使我變得堅強起來。現在,我已重新振作起來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父母和老師也看到了我的進步,這還真要感謝談遷呢!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難免有崎嶇和坎坷,但只要有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會驅散絕望之雲。”這句耐人尋味的話將會做我的座右銘,指引我不斷前進。

我的戰爭觀後感 篇10

觀後感 ,556字

這個假期,我在家看了一部電影—《我的戰爭》,看完以後受益匪淺,我被他們偉大的精神所打動了。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在抗美援朝時期,中國有一群平凡、偉大、勇敢的年輕人,為了保衛國家,決定遠赴他鄉,在那樣艱苦的日子裡並肩作戰,建立深厚的感情。劉燁飾演的是九連的核心首領孫北川,九連的兄弟們都很喜歡他,他身經百戰,性格粗獷,心地善良。當他遇到了文工團隊長孟三夏(王珞丹飾)時,內心又多了一層厚重的責任感。孟三夏是個性格開朗,刀子嘴豆腐心的姑娘,她經歷這一場又一場的戰爭及生死考驗後,她真正的柔軟被喚醒。可她不知道,喜歡她的還有孫北川的好兄弟張洛東(楊佑寧飾)也對她暗生情愫。自從張洛東老爹犧牲後,她變得更加勇敢獨立了。

這裡面令我最感動的是他們去打537戰爭的時候,每一次打仗都會有兄弟犧牲,他們仍然與敵人頑強拼搏。看到這裡,我被深深地打動了,他們為了保家衛國,犧牲自己,甘願付出。

最後拿下537高地時,張洛東問孫北川:“你說會不會有人記得我們?”孫北川說:“肯定會有人記得的!”

是的,一定會有人記得。記得曾經並肩作戰的你們,記得那些你們用鮮血、汗和淚水死守下的土地,更加會記得你們用生命譜寫的輝煌!

看完影片,我感悟很深,我們作為學生,我們要儘自己最大的一份力去學習,爭取長大後能回饋社會、成為祖國的棟樑!